语文教学少教多学让学生在安静的氛围中读书.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095282 上传时间:2023-01-28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1.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教学少教多学让学生在安静的氛围中读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语文教学少教多学让学生在安静的氛围中读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语文教学少教多学让学生在安静的氛围中读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语文教学少教多学让学生在安静的氛围中读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语文教学少教多学让学生在安静的氛围中读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文教学少教多学让学生在安静的氛围中读书.docx

《语文教学少教多学让学生在安静的氛围中读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教学少教多学让学生在安静的氛围中读书.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语文教学少教多学让学生在安静的氛围中读书.docx

语文教学少教多学让学生在安静的氛围中读书

语文教学:

少教多学,让学生在安静的氛围中读书

【名师课堂与观察】

少教多学,让学生在安静的氛围中读书

——《归去来兮辞》课堂实录点评

(执教:

青岛十九中韩炳秀点评:

青岛普教研室周宏锐)

(原刊于《教育艺术》2014年第9期)

【说明】这是一节在泰安举行的山东省教学能手公开展示课,采用的是借班上课的形式,这种上课形式在对文本的解读、对话活动的开展、教学生成的调控等方面,无一不考验着执教者的教学智慧。

在这节课上,韩老师从学生学习实际出发,根据文本的特征,设计学习活动,在多种形式的诵读学习活动中,让学生敢读、会读,最终体会到诵读的美好,充分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展示了一节灵动、厚重、扎实的古诗文诵读鉴赏课,体现了以生为本少教多学的教学理念。

师:

同学们在初中时学习过陶渊明的作品,能说出几篇吗?

生:

《桃花源记》《归园田居》等。

师:

从这些作品中,你觉得陶渊明是一个怎样的人?

生:

(大声地说着各自的意见,显得很兴奋)淡泊宁静,率真自然,崇尚自然,安贫乐道,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师:

说得很好,同学们对陶渊明这么熟悉,能不能讲一个能反映他人品的故事呢?

生:

(举手,跃跃欲试)

师:

好,这位女生,请你来讲。

(学生讲述了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

师:

这就是著名的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这次拂袖而去让他感到内心特别愉悦,终于遂了自己的心愿,做了自己想做的事情,于是就将自己的心情写了出来,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归去来兮辞》。

其实这只是他辞官的一个引子,那么他真正的辞官原因是什么呢?

一起来读序言,用笔画出说明他辞官原因的语句,并说说你的理解。

【点评】成功的课堂导入可以实现以下的几个目的:

一是复习旧知,了解学情,再次明确教学定位,通过交流可以知道学生对陶渊明其人有了一定的了解,对其作品所表达的基本情感也有了简单的把握,在这个基础上,这堂课所设立的教学目标就是咀嚼文字,走进陶渊明的内心世界,而不应该仅停留在让学生知道这篇辞抒发的情感是什么;二是设置学习的情境,为学生能很好地理解作品做好充分的铺垫;三是自然地引出下面的学习。

这堂课的导入在教学环节上是一个成功的衔接,如行云流水般舒畅、自然,有了前面的陶渊明其人其文的辅垫,自然而然就过度到了对小序的学习,学生对序言理解起来就轻松很多,也可以节省很多时间。

所以这个环节看起来有些费时,但就整个课堂教学来讲是很有必要的。

(学生边看书边圈画)

师:

请把对小序的理解和大家一起来分享吧。

生1:

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

陶渊明说自己本性率真,不是造作勉强所能改变的。

师:

这位同学读书很会找关健之处。

再说说是什么事情让他不能按自已的本性生活,需要造作呢?

生1:

作官这件事违背了他的本性,所以他要辞官归隐,按着自己的本性生活。

生2:

饥冻虽切,违已交病。

陶渊明说自已做官是为了养家糊口,但如果是违背了自己的心愿那就会使自己的身心更加痛苦。

师:

这位同学很会学习,利用课下注解将这句话理解得很好。

你用了一个更字,和什么相比更加痛苦呢?

生2:

挨冻受饿。

师:

好,加上这个内容,这句话理解起来就更准确了,所以文言文的理解字字落实是对的,还要注意补充,这样意思才能表达得更准确。

同学们试着将这句话完整地表达一下。

(停留,让学生自己表述。

)那么,诗人说自己的心愿到底是指什么呢?

生3:

应该是崇尚自然,热爱田园生活。

师:

不错,这颗心应该是大家前面谈到的他的志向报负,崇尚自然,安贫乐道高洁的情操,还有淡泊宁静,率真自然性情。

于是他决心离开污浊的官场,不与他们同流合污。

生4:

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

这也是他辞官的一个原因,是一个直接原因。

师:

表达很准确,下面我们带着这些理解,来看看题目应如何解释?

生5:

归去来兮就是归去,来和兮都是助词,没有实在意义。

辞是一种文体。

生6:

归可以讲成回归田园;去有离开的意思,可以讲成离开官场。

师:

你将序言的理解融到了对题目的解释上。

我再多加一点,辞是一种文体,介于诗和散文之间,从形式上讲是要求有一定的节奏和押韵的,又具有散文在表达情感上比较自由的特点,所以我们在读的时候就要将辞的这个韵味读出来。

【点评】这一环节是对诗歌小序的学习。

过去传统的讲法是或师或生将序言逐句逐字地进行翻译,这样讲从知识层面上看,似乎是很扎实,但忽略了学生已有的知识与新的文本阅读之间的关系;从阅读的层面上看,也忽略了小序与诗歌内容与情感的。

少教多学理念倡导学生会的不教,可以自已学会的不教,可以通过合作学习学会的也不必教。

序言的文字浅显且注解详细,学生完全可以读懂字面意思,如果在课堂上将学生已懂的知识反复讲,简单的在一个学生已知的层面上重复的学习活动,会让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

这里老师用了一个好的问题来引导学生自己读书,利用已有的文言知识积累与书下提供的注释,梳通了文意,学生在交流讨论解决了阅读中的问题,并将序言部分与题目、与诗歌的内容与情感的理解起来。

师:

陶渊明回家后是怎样的生活和心情呢?

我们来读诗,要读准字音,试着读出辞这种文体的节奏。

请几位同学来读诗。

(四位同学一人读一段,读后,师生一起订正读音。

师:

在诗句的停顿上,同学们有没有不同的意见?

生7:

我觉得刚才四个同学读得时候都没太注意停顿,所以没有感觉出辞的节奏。

师:

你认为怎样停顿合适?

(学生犹豫,有些为难。

)你选一段读给大家听听?

生7:

那我选第三段吧。

(生诵读。

师:

这位同学停顿是什么规律呢?

生8:

她读的时候,四个字的句子一次停顿,六个字的句子两次停顿,这个停顿很好。

师:

整首诗都是由四字句和六字四组成的,读的时候四字两个节拍,六字句三个节拍。

我们一起来读一下第三段,体会一下这个节奏。

(学生齐读,慢慢进入一种兴奋状态。

师:

我们再读,看看陶渊明在这篇辞里写了什么?

回家后的心情又是如何?

同学们对照课下注解自由诵读,然后用简炼的语言概括每段内容。

(学生自由诵读,边读边勾画。

师:

下面,请同学们展示一下你的学习成果。

生9—12:

第一段是写诗人辞官归隐的原因和回家路上的轻松愉快;第二段是写诗人回家时的快乐和归田之初的愉快;第三段是写诗人回家后与亲戚邻人交往、亲近自然的愉悦闲适;第四段是写诗人的想法,乐天安命。

师:

同学们已经在诵读中慢慢走进陶渊明的田园了,读懂了内容,读出了情感。

我们感受到陶渊明无论是在回家的路上,还是回到家里、和邻里交往、投入大自然的怀抱,都表达着一种情感——愉悦。

我们再来读诗,勾画出你认为最能体现诗人这种情感的语句,从内容和语言运用两个方面说说你的理解。

(学生边读边勾画,教师巡视,与学生小声交流。

师:

好,哪位同学先和大家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

生13:

我认为第三段中的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

最能体现出他回家后内心的闲适和愉悦。

师:

请将你的感受放进去读一读。

生13(读得慷慨激昂,大家笑他,学生有些窘。

师:

你读得很认真,但语气不合适。

可以想象着你是和亲戚说着知心话,你在悠闲地看书弹琴,再和其它的诗句放在一起读。

再试一试吧。

生13:

(满怀信心地再读,这一遍读得有改变,舒缓而悠长。

生14:

第一段中的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他向行人问路,只恨天色朦胧,天不亮,这说明他归心似箭,能看出他回家时内心的急切。

师:

理解得很好,刚才有一个字没讲出来啊,恨该怎么讲?

生齐声:

遗憾。

师:

对,那么请你也将自己的感受放进诗句里读出来,你试一下。

生14:

(读得很快,显然是受上一个同学的影响,以为急切就是读得速度快。

师:

你读得是急切了,但我们没有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急切啊。

不过刚才有一个字问你读得好,是重读的。

生14:

噢,老师,我知道怎么读了。

师:

好,再来试一下。

生14读(放慢语速,重读问和恨。

师:

读得不错了,这些能触摸到诗人灵魂的字眼,我们在读的时候,停留一下脚步,慢慢去咀嚼。

生15:

舟遥遥以轻扬,风飘飘而吹衣。

这两句写的景给人以很舒畅,很清爽的感觉,通过这样的景色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辞官回家时的内心的轻松喜悦。

师:

这份轻松和喜悦你是从哪些具体词语里读出来的?

生15:

飘飘遥遥还有轻飏这些词语都能让人感受到很轻松。

师:

将你的感受放到诗句里,读一读。

生15(声情并茂诵读,获得同学和老师的掌声。

师:

读得很好,我特别欣赏她读的遥遥,很有情味。

既然遥遥能读好,飘飘也一定能读好。

(师生共读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

师:

遥遥和飘飘让我们感受心灵的飞扬和轻松,仿佛羽化而登仙,而且还有一种音乐的节奏在里面。

生16:

开头一句归去来兮这句能看出他辞官了,放下重担了,轻松了。

师:

先自已试一试,读给同伴听一听。

(生4读)其他同学有没有自己的想法?

生17:

兮字发音有些短,有些平,听不出轻松来。

师:

那该怎样读啊?

你来示范一下。

(生17读)

师:

刚才有一个同学读得好,兮字像是长长吐了一口气,吐出了心中的郁闷,放下了千斤重担。

兮字虽是一个虚词,但它的高低缓急长短是可以表情达意的。

非常欣喜地看到同学们这么大的进步,以前只觉得有感情的朗读很抽象,今天被同学们演绎得这么形象生动,这种感情就在同学们高低缓急的声音。

生18:

第二段中的乃瞻衡宇,载欣载奔。

诗人看到自己的家一边高兴一边跑过去,可以感受到他的那种欣喜若狂。

师:

用你的声音将这份欢快读出来,多读几句,意思会更加完整。

(生18读)读得很好。

受到了你的鼓舞,我也读一遍,不过我加一个字,同学们听听,我们俩谁读得好。

乃瞻衡宇兮,载欣载奔。

僮仆欢迎兮,稚子候门。

三径就荒兮,松菊犹存。

携幼入室兮,有酒盈樽。

生19:

老师读得挺好的,但味道不对,不如刚才同学读得轻快了。

师:

呵呵,同学们太给我留情面了。

诗人将内心的节奏和外在的节奏高度统一,我加一个兮字,就破坏了这种节奏,短句节奏快,自然而然地流露出诗人内心的欢快。

生20:

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

从他回家所做的事情中可以感受到他很逍遥,悠然自得。

师:

理解得好,你能讲讲以在句中的作用吗?

生20:

没有意义,虚词。

师:

那就是去掉也不影响表达了吗?

(学生犹豫,意见不一致)那我们就去掉读一读,看看有没有影响。

将后面句子中所有的而以之都去掉。

我来读,大家评。

生21:

太急促了,感受不到怡然自得了。

生20:

老师,我知道了,这些词可以舒缓语气。

师:

很好,更重要的是让我们感受到心情舒缓和放松,这一段从四字句到六字句的变化不仅仅是形式上的的变化,更是内在情感上的变化。

让我们一起来读第二段,再一次感受这种节奏的变化。

【点评】

这是这节课主体部分,也是最精彩的部分,集中体现了教学设计的精巧、教学方法的得当与教师高超的教学智慧,体现了语文教学少教多学理念——让学生在安静的氛围中,学会读书。

这一部分共分为两个大的环节——初读与品读。

初读诗歌完成了两个学习目标,一是读准字音,读清句读,将辞的相关诵读的知识与诵读要领揉在第一遍诵读中,让学生先基本会读;二是让学生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与情感,对诗歌的语言进行品味鉴赏。

其中,品味鉴赏体会情感是学习的重点,在学生大都能笼统地感受诗人的情感,但是让学生真正走进诗人的情感世界,则需要教师在方法上进行引领,这是学生的难点,也是学习的重点。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将诵读与鉴赏恰当地结合在了一起,灵活地采用去字与换字比较诵读法,让学生在诵读与比较中反复品味诗歌的情感,并用声音来传达个人的理解,在准确理解诗歌的基础上再进一步提高诵读的水平,取得理想教学效果。

在整个的对话中,教师善于对课堂即时生成进行恰当地引导,来推进鉴赏活动,为学习创设了安静,但又不失灵动活泼的读书环境。

如在进行舟遥遥以轻扬,风飘飘而吹衣。

一句品味时,学生理解到了这两句写的景给人以很舒畅,很清爽的感觉,通过这样的景色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辞官回家时的内心的轻松喜悦。

然后教师追问这份轻松和喜悦你是从哪些具体词语里读出来的?

学生抓住了飘飘遥遥轻扬等词语,老师引导他把在读时这些词语,学生的再次读时表现得声情并茂,并获得同学和老师的掌声。

在这样的氛围下,师生共读舟遥遥以轻扬,风飘飘而吹衣。

师:

同学们对诗人归隐后的情感理解得很好,那么他心情的愉悦难道就仅仅我们看到的这些吗?

生21:

应该还有更深的精神层面的东西,但我找不出来,只是感觉。

师:

有这种感觉就很了不起。

陶渊明回到家后有这么两句:

三径就荒,松菊犹存。

让我写的话,我就写成小径就荒,杨柳犹存,这不更有意境吗?

同学们都笑话我了,那么说说你的理解。

生22:

课下注解说三径是隐居的代名词,松和菊象征高洁和坚贞,是一种高洁的人格的象征。

换成杨柳就没有这个意思了。

生23:

就荒和犹存相对,还让我感受到一种希望。

师:

这两位同学让我们知道,诗人庆幸的是他象松菊一样的精神根基还在,他独立的人格还在,这是他心情愉悦的一个重要原因。

还有没有类似的诗句,找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

生24:

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面盘桓。

这里的孤松应该是诗人自比,象征他高洁的情操。

师:

那为什么松树前要加一个孤字呢?

生25:

孤独。

这是一种不同流合污、独守高洁的情操。

师:

好!

(同学们报以热烈的掌声)我们再读这几句的时候就不仅读出一种淡远了,更会读出一种骨气。

我们回头来看开篇: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

这个田园还应该有一层更深的意味。

生(齐声)是指精神的家园。

师:

不错,归去来兮一声声的呼唤贯串全文,那是对灵魂的呼唤。

有人说最后一段陶渊明说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是消极避世的,你同意这种看法吗?

生27:

他顺应自然,回归自然,不与世同流合污,这是极积的。

生28:

一个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人不可能是消极的。

师:

说的好,一个有着独立的人格,有着高洁的情操的人,一个在污浊的环境中坚守精神家园的人更不可能是消极的。

相信今天的学习,能让我们得到这些濡养,让我们怀着对陶渊明的敬仰,齐读最后一段。

(师生齐读,情感贯注。

师:

下课。

【点评】这一环节是在前面理解的基础上,深入解读诗人的人格和精神,让学生读出田园的两层含义,以使学生得到精神的濡养。

对诗歌的深层意蕴的解读,教师没有脱离文本,从具体的诗歌出发,在前面品味语言的基础上,再次借助换字比较阅读的方法,让学生从诗歌中发现松菊所包含的陶渊明的精神象征意义,进而水道渠成地完成了对诗人精神的深度解读,实现了对诗歌多学的目的。

【结语】语文课堂,应当是去除了浮躁,安静地读书,沉思的所在。

这堂课简洁朴素,师生自始至终沉浸在文字中,进行着心灵的碰撞,精神的交流。

阅读,就是读书。

阅读教学的过程,就是教师与学生一起读书,一起品味文本的语言,理解文本的精华,从字面读到诗人的内心世界,一起在阅读中得到精神升化的过程。

这堂课还体现出一种真诚的主体意识,就是想学生之所想,忧学生之所忧,而这种意识是需要发自内心的,只有这种真诚的主体意识,才能避免课堂的表演作秀或单向的自我展示。

这课堂环节设计,没有浮华的东西,都是扣住学生的阅读心理和实际水平,从而使学生能无拘无束地讨论发言,积极思考,形成浓厚的课堂学习氛围,达成理想的教学效果。

【琴岛语文课之一】

《归去来兮辞》教学思路

青岛一中杨爱丽

导入:

几天前的一场大雨将夏日的闷热一扫而空,此刻的我们已感受到浓浓的秋意,在这个万物都开始萧条的季节,有一种花却傲然盛放,那就是菊花。

菊花因它的孤傲和坚贞深受历代文人的喜爱,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有一位诗人对菊花可谓是情有独钟,那就是陶渊明。

陶渊明可谓是大家的旧相识了。

下面我们一起回顾一下,在初中时都学过他的哪些作品?

(《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饮酒》《归园田居》)。

下面请大家结合初中所学文章中的句子来谈谈你心目中的陶渊明是怎样的一个人?

——不慕荣利、性嗜酒好读书、向往田园、安贫乐道、洒脱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坚守自己的志向(可追问学生,他的心愿到底是什么?

若回答回归田园,则继续问,他的心愿是否仅仅是回归田园?

通过今天的学习对这一问题有更深入的探讨)

在大家的心目中,陶渊明是一个遗世独立、洒脱旷达、向往田园的隐者形象,那么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另一篇美文《归去来兮辞》,期望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能发现一个不一样的陶渊明。

下面请大家放声朗读这篇美文,在阅读中感受文章的语言美、节奏美和意境美。

(学生齐声朗读)

好,大家读的非常流畅,看来预习的字音工作做得不错。

下面请大家带着思考再次来品读这篇美文。

左边两组的同学你们负责找一找文中的哪些描述与你之前对陶渊明的认知是相吻合的?

也就是说哪些句子依然能体现他的不慕荣利、嗜酒、好读书、向往田园?

右边两组的同学你们的任务难度系数较高,你们需要找出哪些描述让你发现了一个不一样的陶渊明?

也就是说你发现陶渊明还有哪些品格是我们还没有总结到的?

请以前后四人为一组进行讨论、交流,每一小组选择一到二处最能代表自己观点的句子进行分析。

下面先请左边两组的同学发言。

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体现他的嗜酒,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陶渊明写的是怎样的一种场景么?

这体现了他当时怎样的心情?

(愉悦、闲适)那你能不能用愉悦闲适的语调再来读一遍呢?

大家觉得他读出来那种闲适没有?

那请你领读,让大家跟着你一起闲适一回,愉悦一回吧。

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富贵非吾愿(不慕荣利,功名利禄于他如浮云)

在这篇文章里,我们依然寻到了那个熟悉的陶渊明,他洒脱旷达,不慕荣利,一心向往田园。

那么这两组同学,你们是否发现了那个不一样的陶渊明呢?

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看到自然界万事万物处于勃勃生长的阶段,感叹自己的一生将要过去了。

体现他迟暮的悲伤。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体现他内心的忧心忡忡。

(学生很少有找到这一句的)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体现他的无奈。

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乐天知命

思考:

之前有同学认为陶渊明的心愿是回归田园,那么在《归》里,陶渊明是否已回归田园了呢?

答案是肯定的,既然他已顺遂心意,为何还会无奈、悲伤?

请大家结合预习学案和序言的相关内容思考。

这是一个难点,老师可适当点拨。

他的身上体现着儒道文化的影响。

早年的他有大济苍生的猛志,也曾多次出仕,这都是儒家积极入世思想的体现;后期他看破官场的黑暗与腐败之后,选择归隐。

这一时期道家的清静无为、乐天知命的思想占主导地位。

文中曷不委心任去留和乐夫天命复奚疑就是最好的体现。

所以,他的心愿其实也正是理想与现实矛盾冲撞的体现。

至此,我们实现了由初中阶段对陶渊明单一、平面的认知到高中阶段对陶渊明全面、立体、丰满的认知。

在他的洒脱旷达、不慕荣利、向往田园的背后,也看到了他壮志难酬的悲愤、他烈士暮年的无奈。

这才是一个真实的陶渊明。

他永远是古代文人心灵中的一方净土。

下面,让我们带着对陶渊明的全新认知再次朗读。

体味文中交织着的复杂情感。

拓展:

陶渊明是古代文人心目中的偶像,那么他对于今天的我们来说有哪些积极意义?

【教者反思】

在反思中前行

青岛一中杨爱丽

本课教学一般会以教授文言实虚词及文言句式为重点,这样就很容易成为老师的一言堂,而本单元的单元说明是这样要求的:

阅读这些作品,要悉心体会,注意领略其中不同的文体风格和语言韵味。

最好能熟读成诵,这样就能披文入情,把握作品所抒发的真挚情感。

也就是读书才是重点,更重要的是把握的情感,进而实现对人物的全面认知。

所以我设计时秉持着少教多学的理念,通过多读多思引导学生实现由初中阶段对陶渊明单一、平面的认知到高中阶段对陶渊明全面、立体、丰满的认知。

为实现这一教学目标,我想先引导学生回顾初中所学陶渊明的相关作品,让学生总结初中时对陶渊明的认知;然后再组织学生合作讨论,归纳出在《归去来兮辞》中发现的陶渊明具有哪些品格。

由于是在16中上课,我对学生的情况不是很了解,也很担心课堂会不会出现无人呼应的尴尬局面。

可是正式上课的时候,当我让学生一起回顾初中知识点时,大家反映格外热烈,甚至超过了我的预期。

看来,周老师让我们从初高中衔接的角度来切入确实是明智的做法。

继而,我让学生从《归去来兮辞》中寻找熟悉的陶渊明和不一样的陶渊明。

学生小组讨论的很热烈,在讨论的过程中,我有意识地注重对学生朗读品味能力的培养,注重对学生合作探究意识的培养,也注重对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

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严肃而不失活泼,学生的探究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调动,讨论的热情很高涨,甚至提出了很多教学预设外的问题。

比如:

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有学生认为体现他的旷达;乐夫天命复奚疑有学生认为体现他的洒脱)这让我欣喜,因为学生真正在思考并乐在其中。

另一方面,我也发现学生在总结情感的时候有些吃力。

比如: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学生只看到这是陶渊明向往田园,没有看出这背后是对世俗的不满)在朗读文章的时候往往无法准确地体味。

另外,各位老师也对我此次课程提出了宝贵的建议,比如在学生无法恰当朗读出作品的情感时,教师可范读;比如分小组讨论的过程中如何兼顾学生对整篇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把握;问题的设置应符合学情,总之,我很感激有这样一次展示的机会。

同时我也会再接再厉,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素养,为打造高效愉悦优质的课堂努力!

【青岛高中语文课之二】

《归去来兮辞》教学实录

青岛16中吕娟娥

老师:

上课!

(同学起立)同学们好!

学生:

(鞠躬)老师好!

老师:

同学们,在初中课本中,陶渊明是我们的老朋友,我们学过他的很多文章,有——

生答:

《五柳先生传》、《归园田居》、《饮酒》、《桃花源记》。

老师:

你能结合其中的句子谈谈你对陶渊明个性的理解吗?

生1:

娴静少言,不慕荣利

生2: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生3:

好读书,不求甚解

生4: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老师问:

这表明了他什么个性?

,学生追加不与当时的世俗同流合污)

老师:

静观庭前花开花落,闲看天上云卷云舒。

他莫不是生来就是两耳不闻窗外事的世外高人?

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近陶渊明,在朗诵中行走于他的田园,去认识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陶渊明吧!

老师出示教学目标:

咱们今天的学习目标是全面深入的理解陶渊明的隐士情怀。

板书题目,然后问:

怎么理解文章的题目?

学生:

归去来是归去的意思,来兮是语气词,辞是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可以歌唱。

老师:

现在咱们就在诵读中感受一下辞的特点。

咱们PK读,第一排同学读1、2段,第二排同学读3、4段,看看哪个组读得字音最准、最整齐响亮、最有节奏感。

(老师起头,读书)

(全读完)老师:

咱们找两位同学来评价一下。

学生1:

曷读错了,应该读2声。

学生2:

很多同学没有捧起书来读,读书应该捧起书来读,声音不是太洪亮。

老师:

有一个组的声音特别洪亮,其他组的所有同学都不如这一组洪亮。

总起来说:

虽然不洪亮,但是比较整齐,如果语速再慢一点会更好。

3.现在请大家紧扣题目,概括出本文的主要内容。

学生:

归去的原因---归去的乐趣---归去的感触

老师:

哪一部分是着力描写的部分?

学生:

第二部分

老师:

主要写得是归去的欢乐。

板书:

老师:

身处东晋讲究身份等级的环境,陶渊明从拥有铁饭碗且身份高贵的机关领导降为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才有收获的底层农民,为什么欢乐?

你从文中能找到答案吗?

学生:

的确,他选择归隐,不是像个愣头青,一时冲动。

不惑之年,一切都看透了:

吃不饱穿不暖,无非苦了肌体,一味违心向官场低头哈腰、阿谀奉承,身心俱疲。

有生之年,挺直腰杆做人,维护文人的那份清高和骨气,其乐无穷。

那么,他辞官后,可以收获哪些欢乐?

这乐体现了陶渊明的什么隐逸情怀?

请各组从文本中找出最能表达这种情感的一两处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动态背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