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产4000吨差别化复合超细色纤维项目可研报告.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085411 上传时间:2023-01-28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2.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年产4000吨差别化复合超细色纤维项目可研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年产4000吨差别化复合超细色纤维项目可研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年产4000吨差别化复合超细色纤维项目可研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年产4000吨差别化复合超细色纤维项目可研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年产4000吨差别化复合超细色纤维项目可研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年产4000吨差别化复合超细色纤维项目可研报告.docx

《年产4000吨差别化复合超细色纤维项目可研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年产4000吨差别化复合超细色纤维项目可研报告.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年产4000吨差别化复合超细色纤维项目可研报告.docx

年产4000吨差别化复合超细色纤维项目可研报告

年产4000吨差别化复合超细色纤维项目可研报告

1章项目概况

1.1项目名称

年产4000吨差别化复合超细色纤维项目

1.2项目法人

本项目由           公司作为项目法人负责实施经营。

注册地址:

法人代表:

注册资本:

企业类型:

有限责任公司(国内合资)

经营范围:

           公司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经理负责制,公司的一切日常业务及管理由总经理负责,并向董事会负责,该项目建成后,其资产、人员、原料供应、产品销售及日常生产和技术管理等各项工作,统一进行管理。

1.3项目建设地址

本项目拟建在

1.4主要产品与生产规模

本项目产品主要是桔瓣型涤/锦复合超细色纤维,同时可以通过更换纺丝组件生产海岛型(PET/COPET)复合超细色纤维,产品规格以167dtex/72f、84dtex/36f、56dtex/24f为主,设计年生产能力为4000吨/年。

1.5建设内容

采用国产4000吨/年复合超细色纤维纺丝机和国产卷绕设备,纺丝组件也可采用国产设备,辅助设备、物检设备、公用工程设备及加弹机和其它配套设备由国内配套。

1.6生产工艺

本项目采用国外技术先进、工艺成熟可靠的复合纺生产工艺生产复合超细色纤维,主要工艺流程为:

切片输送—→切片干燥—→共轭纺丝—→卷绕—→加弹—→成品—→包装

1.7劳动定员

本项目生产定员72人,待项目建成后向社会公开招聘相关技术管理人员。

1.8项目建设进度

本项目拟于2006年7~8月完成项目前期工作,计划2006年9~10月完成工程设计, 2006年10月~2007年1月完成设备加工及工厂改造,2007年2月~4月设备安装,2007年5月试车,2007年6月试生产,2007年7月正式投产。

1.9投资估算,资金筹措

经估算,本建设项目总投资2885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总投资为2601万元,铺底流动资金为233万元。

资金筹措:

由公司注入30%资本金,70%贷款。

1.10财务效益测算

根据对建设年产4000吨复合超细色纤维生产线的全部投入和全部产出品进行整体测算,本项目全部投资财务内部收益率为140.2%,投资回收期为2.3年,经济效益较好,敏感性分析表明,本项目具有较强的抗风险能力。

1.11项目评价结论

(1)本项目积极开发有市场前景的复合超细色纤维,产品技术含量、附加值高,符合“十五”化纤发展目标的要求。

(2)本项目充分利用现有厂房,只需购置成熟可靠的设备即可满足工程需求。

(3)主要工艺设备的选择具有生产性能稳定、可靠等优点,满足投资经济性和设备先进性两方面的要求。

(4)本项目经济效益好,财务内部收益率、投资利润率和投资利税率高;投资回收期和借款偿还期短,承受风险能力强。

因此,    公司建设年产4000吨复合超细色纤维项目是可行的。

 

第2章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及社会意义

2.1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1.1加入WTO,面临挑战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纺织品生产和出口大国,在中、低档产品领域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加及WTO以后,一方面我国纺织品出口强项受到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的挑战。

另一方面高档产品与发达国家有较大的差距,因此只有加快技术创新,调整产业结构,开发高新技术产品,才能使我国从纺织大国转变成纺织强国。

该项目是国家鼓励的开发项目,科技含量高、难度大,市场前景广阔,符合国家产业政策。

2.1.2“十五”化纤发展目标的要求

化纤工业“十五”规划发展的重点是:

各品种化纤纤维要向功能化、差别化方向发展;化纤原料及化纤今后加工的垂直整合体系,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竞争力。

化纤工业“十五”期间必须完成的任务为:

(1)加快产品结构的调整步伐,到2005年差别化纤维由2000年的20%调整提高到40%。

(2)服饰用、室内装饰用、产业用纺织品将由目前的70:

20:

10调整到65:

21:

14。

(3)出口创汇服装面料自给率达到80%,化纤纺织用材料自给率达到90%以上。

该项目所生产复合超细色纤维,产品新颖,市场空间大,附加值高,符合“十五”化纤发展目标要求。

2.1.3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

目前,从国际市场来看,生产超细纤维的数量虽已形成一定规模,但超细色纤维的产能远远满足不了市场需求。

从国内看,超细纤维品种单一,品种和产量还有很大缺口,尤其是复合超细色纤维在国内尚属空白,如果本项目投产后,既可填补该项空白,又可为国家创取外汇。

2.2项目的社会经济意义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进步,利用剥离法、海岛法生产超细(色)纤维是近年来化纤工业诸多研究人员及企业工作者关注的焦点之一,超细纤维之所以受到青睐,正是由于它的优良性能以及它给企业带来的高附加值,它的出现给化纤工业、纺织行业、人造革行业等诸多待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该项目是一项技术含量高、投入高、附加值高及专业结构复杂的高新技术项目,其产品的生产和应用在我国刚刚开始,市场方兴未艾,潜在能力较大,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本项目实施后,每年可新增销售收入12191万元,销售利润4765万元,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同时可以解决部分职工就业问题,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

因此,建设该项目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项目建成后,将会改善周边地区化纤生产历来档次低、产品品种单一、附加值低的不利局面,进而带动长三角地区整个化纤产业带的调整和变化,引导长三角地区化纤产品向高档次、高附加值和低成本方向迈进,为加快我国化纤行业的发展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第3章产品市场需求及预测

3.1世界市场现状与生产状况

3.1.1世界复合超细纤维的发展概况

复合超细纤维的研究始于二十世纪60年代初,当时常规纺丝法生产的0.4~1.0旦涤纶长丝的开发成功,进一步推动了复合超细纤维纺丝技术的研究。

1964年,美国杜邦公司首先取得了以复合纺丝技术生产0.1~0.2旦复合超细纤维的专利,可以说这是复合超细纤维发展的起点。

随后世界许多国家也相继开始了复合超细纤维制造加工技术的开发。

1965年,日本钟纺公司率先开发出了剥离型多层复合超细纤维;此后,日本东丽、帝人等公司也相继开发出了不同聚合物组分和纤维截面形状的剥离型和溶离型复合超细纤维。

到二十世纪60年代末,日本、欧州等国已能够采用剥离法和海岛法两种复合纺丝技术工业化生产0.1旦左右的复合超细纤维。

进入二十世纪70年代,日本众多化纤企业在加快复合超细纤维生产技术开发的同时,也加大了复合超细纤维产品后整理加工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并相继推出了一批性能好、附加值高的复合超细纤维制品。

1970年日本东丽公司采用海岛法复合纺丝和后整理加工技术,推出了采用复合超细纤维生产的、能够迎合当时时装潮流的人造麂皮织物“Ecsaine”。

1972年日本钟纺公司也成功开发出了商品名为“Belima”的溶离型涤/锦复合超细纤维,据报道其原纤截面类似于圆型,其中“+”字部分为聚酯,其余为聚酰胺,用碱溶液将“+”字型聚酯溶去后,即可获得四根三角形聚酰胺超细纤维。

1977年,钟纺公司又在“Belima”的基础上开发了利用纤维变形加工或后整理时的机械或热的作用,使单根剥离型复合原纤剥离成涤锦复合超细纤维“BelimaX”,剥离后的单丝纤度可达到0.11dtex。

复合超细纤维制品大量投放市场,主要用于仿麂皮,仿桃皮绒、仿丝绸及超高密度等织物。

1978-1979两年间,复合超细纤维产品得到了进一步的开发应用,尤其是日本东丽、三菱人造丝、帝人、钟纺等公司纷纷开始向其他国家出售采用复合超细纤维制成的仿麂皮织物,该织物当时作为高档面料投放市场后曾一度风靡了全球,并使日本许多公司获得了巨大的商业利润。

此后东丽公司为获得更大的利润,还特意在意大利建厂,专门生产“Ecsaine”超细纤维及其织物,以直接供应欧洲市场。

进入二十世纪80年代,复合纺丝技术日趋成熟,采用剥离型复合超细纤维制成的高密度织物,仿丝绸织物,仿桃皮绒织物及仿麂皮织物在日本和欧美等国得到了更加广泛的应用,与此同时在国际上曾一度掀起了“化纤超细热”。

到了二十世纪90年代,复合超细纤维生产加工技术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和提高。

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尤其是东南亚地区的复合超细纤维生产能力和生产技术均已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一大批专用于仿麂皮、高性能清洁布、仿真丝、仿桃皮绒等织物生产的复合超细纤维产品得到了开发,其中,韩国鲜京和台湾聚隆、远东、力丽等公司较为突出,已先后实现了剥离型复合超细纤维的工业化生产,其纤维产品目前已销往周边地区,甚至已远销欧美国家;其产品在国际市场上表现出了极强的竞争力。

近年来,复合超细纤维新产品的开发应用方兴未艾,日本、韩国、中国台湾等地区的许多化纤企业均对原有的复合超细纤维生产能力进行了相应的调整,以进一步扩大复合超细纺丝生产能力,世界复合超细纤维制造企业及生产情况见表3-1。

表3-1世界复合超细纤维制造企业及生产情况

国家和地区公司商标名产品规格(dpf)

美国DUPONTMICROMSTTIQUE0.6

美国WELLMANFORTELMICROSPUN0.7

荷兰AKAO-NOBELDIOLENMICRO0.7

意大利MONERFIBERTERITALZERO40.7

意大利VALLEAINATERITALMICROSPUN0.8

意大利VALLEAINAMICRELI0.6

德国HOECHSTTREVIRAFINESSE0.8

德国NORDFASERAVIRITONMICRON0.6

日本尤尼吉卡GYMSTARCDY0.7

日本帝人SDF0.4

日本帝人HILAKE0.1

日本三菱人丝STRASIL0.7

日本三菱人丝GLOVE0.01

日本东丽TETPVPM0.4-~0.7

日本东丽TORAGSEE0.05~0.1

日本东洋纺SOIFIPRAL0.5~0.7

日本钟纺BELIMA0.1

日本旭化成BESAYLON0.5

台湾聚隆ACELON0.19~0.7

台湾中兴CHUNGSHING0.3~0.7

台湾远东FAREASTERN0.5

国家和地区公司商标名产品规格(dpf)

台湾远东EASTLENE0.17

台湾南亚NANYA0.1~0.2

台湾新光SHINKONG0.5

台湾台化FORMOST0.5

台湾力丽EASTLON0.16

日本东丽公司自2001年以来,一直都在积极扩大国内复合超细纤维生产线的生产能力,与此同时,还积极扩大海外投资。

目前,该公司已将意大利的“Ecsaine”复合超细纤维织物产量提高了1倍多,产量从原先的450万平方米/年增加到了950万平方米/年;此外,台湾远东、聚隆、力丽、台化等公司为增加复合超细纤维产能,目前都在积极新建或扩建复合超细纤维生产线,这些公司已掌握十分成熟的复合超细纤维纺丝技术,并能够采用上述技术生产桔瓣型和多层剥离型复合超细纤维,其纤度约在0.1旦左右;生产的海岛型复合超细纤维一般在0.1~0.2旦之间,最细的复合超细纤维纤度已达0.0001旦,且超细化已发展到了几乎所有的合纤产品。

3.1.2世界生产状况预测

据英国PCI咨询公司统计,2002年美国复合纤维产量为4.5万吨,西欧为3.9万吨,日本为3.8万吨,其它地区为3.1万吨,世界复合纤维产量合计为15.3万吨。

 

日本是世界上生产复合超细纤维的主要国家,产量约达到3.8万吨,约占整个复合涤纶超细纤维产量的39.6%。

近年来,在美国、韩国、中国台湾等地区复合超细纤维生产快速的发展,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十分热销,因而吸引了大批厂商加盟,韩国鲜京、台湾远台、华隆、南亚等公司现纷纷新建和扩建海岛型和剥离型复合超细纤维生产线,以便在未来的国际市场上赢得更多的商业利润。

分析复合超细纤维发展的趋势,日本和西欧一些国家的复合超细纤维增长速度已逐渐趋缓,美国的复合超细纤维发展速度则十分惊人,在短短几年中,产量增加了2.5倍。

21世纪,复合超细纤维生产技术和产量将有望出现较大的发展,其中增长速度最快的仍为涤纶及其复合类超细纤维,预计到2006年将增至年产35万吨。

3.2国内复合纤维的生产现状与市场预测

3.2.1国内复合超细纤维开发概况

我国从二十世纪80年代初开始剥离型复合超细纤维的研究,与日本、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虽起步较晚,但经过国内众多化纤企业和科研部门的长期努力,已在复合超细纤维纺丝技术、生产设备、产品开发和应用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发展。

二十世纪90年代,我国复合超细纤维生产技术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目前,国内生产的复合超细纤维平均单丝纤度大多在0.26~0.39dtex之间。

 

国内主要复合超细纤维生产企业及生产技术情况见表3-2。

表3-2国内在产主要复合超细纤维生产企业及生产技术

序号生产企业品种产能(吨)设备状况

1曼克隆新合纤有限公司涤/锦2000HILLS技术

2成都恒益微纤公司涤/锦2000HILLS技术

3南通华源公司涤/锦2000东丽技术

4营口营津公司涤/锦1000一津技术

5上海海欣化纤有限公司涤/锦1000嫁接技术

6仪化公司涤/锦300引进技术

由上表可见,国内主要复合超细纤维生产企业其产能均较小,难以满足日趋增长的市场需求,许多纺织企业不得不花费大量的外汇进口复合超细纤维。

截至2005年,国内复合纤维的年生产总量为25,000吨。

而差别化复合超细色纤维是在共轭纺丝过程中通过加入无毒害溶剂型染料和有机颜料的色母粒来制取,色目粒的色含量为20%~35%,色母粒加入量为1%~3%,该方法不同于一般单组份白纤维采用水溶性带有偶氮基染料染色的工艺,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减少了后道染色工艺,而且色牢度较高。

目前我国复合纺丝工艺技术已达国际先进水平,纺丝设备设计合理,技术成熟可靠。

在此基础上生产出的复合超细色纤维完全能够替代进口,占领国内国际市场。

3.2.2复合超细纤维市场需求

根据市场调查表明,目前国内复合纤维的织造染整后处理工艺已经成熟,而且在建的织造厂有20多家,对复合纤维(75D~150D)的需求量很大,已经超过12万吨,国内的生产能力远远不能满足后道织造厂的要求,织造厂生产的高档擦拭布大量出口到欧盟、美国及其它市场,而这种产品属家纺类工业用品,不属于相关国家反倾销和控制产品范围。

本项目开发的差别化复合超细色纤维减少了染整工艺流程,杜绝了染整的环境污染,属节能型化纤产品。

因此,公司若能抓住时机,抢先占领市场,就能够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使企业的发展登上一个新的台阶。

由于复合超细色纤维及其产品的生产涉及到先进的复合纺丝技术、织造技术(机织、针织生产),复合超细纤维的剥离技术(裂离和溶离处理)、起绒工艺技术以及染整加工技术等,因而其技术含量较高;同时,复合超细纤维色纺丝设备较常规纤维纺丝设备结构复杂,因而生产成本远远高于常规纤维。

150/72f复合超细色纤维的生产成本在1.833万元/吨左右,市场售价约为3.3万元/吨。

面对复合超细色纤维生产的高投入及高回报和常规纤维生产的举步为艰,复合超细色纤维产品的开发、应用受到众多化纤生产企业的重视。

由于复合超细色纤维织物具有的手感柔软、服用舒适、比表面积大等优点,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

随着复合超细色纤维产量和市场需求量的进一步增长,预计今后复合超细色纤维产品的应用领域必将更为广泛。

第4章工艺生产技术及设备

4.1项目规模及技术方案

4.1.1项目规模

(1)生产能力

本项目拟定建3条线、8纺位/线、2纺丝箱/线、4纺位/箱体、4束丝/位(纺56dtex、87dtex时8束丝/位),年公称生产能力为4087吨/年复合超细有色POY-DTY纤维,连续24小时运转,年操作时间按330天计。

根据市场需求,生产品种及产量可进行相应的调整。

表4-1POY生产能力计算参数表

项目单位工艺参数

典型成品纤度dtex5684167

丝束数束  192  192  96

剩余牵伸倍数1.63

卷绕速度m/min3400

生产效率%97

POY年生产能力t/a272440874087

(2)产品方案

产品品种:

PET/PA6剥离型复合超细色纤维POY-DTY。

表4-2剥离型产品品种及规格表

序号产品规格(dtex/f)成品单丝纤度(dtex)(分离后)

成品丝POY16瓣

156/2491/240.146

284/36137/240.145

3167/72272/240.145

注:

复合比为70:

30。

4.2工艺路线及流程简述

4.2.1工艺路线

本项目采用国际上先进成熟的双螺杆、复合超细纤维纺丝工艺路线。

复合种类:

剥离型(16瓣),由锦纶(PA6)和涤纶(PET)复合;

4.2.2工艺流程简述

                       色母粒

组份1切片—→筛选输送—→结晶干燥—→熔融挤压—→

色母粒—→共轭纺丝→

组份2切片—→筛选输送—→结晶干燥—→熔融挤压—→

—→卷绕—→平衡—→加弹—→分级包装—→成品入库

两种组份的切片分别经各自独立的干燥系统干燥后,定量加入色母粒而进入各自的螺杆挤压机挤压熔融为熔体,熔体经计量泵计量后进入复合纺丝组件,在适当位置进入喷丝板孔,再呈细流喷出,熔体细流经含一定温湿度的冷却空气冷却形成复合丝束,丝束上油后进入卷绕头卷装成POY丝饼。

POY丝饼可经平衡后或送入牵伸加弹工序牵伸加弹,或经物检、判色、分级后包装入成品库。

4.2.3技术特点

4.2.3.1产品及品种

产品范围宽;改变其中一组分或更换纺丝组件即可生产不同种类的复合纤维,即生产适应性强。

更换组件还可以生产皮芯型POY长丝。

4.2.3.2设备

(1)干燥

PET切片干燥采用技术成熟的脉冲式连续干燥装置,干切片含水在30ppm以下;PA6切片采用低露点、低温空气干燥工艺,干切片含水在150ppm以下,比常规采用N2干燥装置节省设备投资及运行成本。

(2)纺丝

由于PET、PA6的熔点有较大差异,必须使两种熔体分别拥有各自的纺丝箱体,且采用各自的联苯加热及保温系统。

纺丝组件是复合纺丝的技术关键,故引进技术成熟的进口组件,以保证产品质量。

(3)卷绕

采用全自动系统控制的国产卷绕机,以保证卷绕速度、卷装成形等各种参数在最佳匹配状态运行。

(4)加弹

采用国产加弹设备完全可以满足本项目牵伸加弹工序的工艺要求。

4.2.4自控系统

本项目控制系统均按国家标准设计、制造,采用数字调节仪表和PLC等先进控制方式。

4.3主要工艺生产设备

本项目有保证生产技术先进的前提下,拟定除纺丝组件从国外引进,所有生产装置均采用国产成熟、可靠设备。

表4-3主要工艺生产设备

序号设备名称规格型号单位数量备注

1切片输送装置PET切片输送能力3t/h套2国产

PA6切片输送能力1.5t/h套2国产

2切片干燥装置PET切片干燥:

400kg/h,套2国产

3螺杆挤压机Φ90

Φ65(PA6专用螺杆)套3

3国产

4色母粒添加系统套6国产

5POY纺丝装置4部位纺丝箱(纺丝位距800mm)套6国产

6纺丝组件按1:

2配置(喷丝板直径Φ115mm)套192国产

7POY卷绕机8束丝/卷绕头,带网络喷嘴套24国产

8复合空调机组120000m3/h套1国产

9组件清洗装置套1国产

10油剂调配装置套1国产

11物检及化验装置套1国产

12包装设备套1国产

13空压机1.0Mpa供气量40Nm3/min台3国产

14空压机0.8Mpa供气量25Nm3/min台3国产

15冷水机组冷量500KW台1国产

16循环水系统供应能力250m3/h、供侧吹风及环境风套1国产

17加弹机台4国产

4.4主要原材料、辅助材料规格及用量

4.4.1主要原材料规格

(1)切片

PET切片:

质量指标执行GB/T14189-1993《纤维级聚酯切片》国家标准。

纤维级聚酯切片:

参考执行表4-4指标。

PA6切片:

参考执行表4-5指标。

表4-4纤维级聚酯切片质量指标

序号指标名称单位优级品一等品合格品

1特性粘度dl/gM1±0.015M1±0.025

2软化点≥℃259258256

熔点≥℃260259257

3羧基含量≤mol/t30(40)35(45)40(45)

4色相b值及L值M2±2M3±3M4±4

5TiO2含量%M3±0.05M3±0.05M3±0.06

6灰份≤%0.070.070.08

7低分子物含量mol%2.6

8二甘醇含量≤%1.21.31.5

9铁份≤%0.00040.00060.0008

10异状切片和粉末≤0.40.50.6

11水份≤0.40.40.5

表4-5PA6切片质量指标

序号指标名称单位指标

1特性粘度u/gM1±0.03

2熔点≥216

3单体含量%≤2.0

4含水率%≤0.06

5白度级1-2

6粒度粒/克100-120

7外观切片中无杂质、黄切片、并条切片

(2)纺丝油剂

本项目选用日本竹本油脂株式会社生产的优质油剂.

表4-6油剂质量指标

序号项目指标

1外观淡黄色透明液体

2活性组份92%

3PH值中性

4离子类型阳离子/非离子/中性

4.4.2主要原材料及辅助材料消耗

主要原材料及辅助材料消耗见表4-7。

表4-7主要原材料及辅助材料消耗表

序号名称单位每吨成品用量

一主要原料

1PET切片t0.735

2PA6切片t0.315

3油剂POYt0.005

二辅助原料

1联苯-联苯醚混合物t一次加入量0.8

2雾化硅油kg0.05

3过滤砂kg0.2

4三甘醇kg0.12

三包装材料

1筒管个180

2包装箱个45

3包装袋个180

4定位器套135

5打包绳T0.015

4.5公用工程规格

4.5.1公用工程规格

(1)电

交流、三相四线;电压:

380V/220V;频率:

50±0.5Hz

(2)仪表压空

压力:

≥0.6Mpa;压力波动:

≤±10%;露点:

—20℃以下(大气压);

其它:

无油、无尘、无水。

(3)普通压空

压力:

≥0.9Mpa;压力波动:

≤±10%;露点:

—20℃以下(大气压);

其它:

无油、无尘、无水。

(4)蒸汽

压力:

0.4Mpa;压力波动:

≤±15%

(5)水

表4-9水指标表

序号项目名称单位脱盐水循环冷却水工业用水

1PH值7±0.57±0.57±0.5

2总硬度德度≤0.05≤10≤12

3SiO2含量PPM0.1<16

4C1含量PPM≤30

5总铁含量PPM≤0.2≤0.2

6锰盐Mg/l<0.5<0.5

7电导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