级半期考试政治试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084420 上传时间:2023-01-28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3.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级半期考试政治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级半期考试政治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级半期考试政治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级半期考试政治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级半期考试政治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级半期考试政治试题.docx

《级半期考试政治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级半期考试政治试题.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级半期考试政治试题.docx

级半期考试政治试题

2012级半期考试政治试题

一、选择题(1.5分/1个)

1.《人民日报》载文指出,共同的文化观念和价值取向,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走向振兴的精神源泉。

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大力推进和谐文化建设,才能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推进我们的伟大事业,实现我们的共同理想。

上述论断符合的文化生活道理是(  )

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②和谐的、先进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

③文化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④我们的共同理想就是实现共产主义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2012年2月28日,文化部、财政部决定于“十二五”期间以未成年人、老年人、进城务工人员等特殊群体为重点服务对象,在全国实施“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计划”。

这是因为(  )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

②文化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③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载体

④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与发展文化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③④

3.《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到2012年实现教育财政性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4%的目标,这表明了党和政府推动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坚定决心。

教育发展需要财政支持说明(  )

A.经济发展了文化才能发展

B.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

C.增加教育支出有利于实现教育公平

D.政府“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在教育领域的体现

4.儿童文学作家杨红樱说:

“儿童文学应该引领儿童心灵的健康成长,要教会孩子感动。

”她主动用优秀的儿童文学缔造快乐的“童心王国”。

这是因为(  )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

②文化决定人的成长与发展

③文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④优秀文化可以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

5.近年来,我国建设了一批以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等为依托的生态文化和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开展了“创建绿色家园,建富裕新村”等活动,人们的生态文明观念得到了进一步加强。

这表明(  )

①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②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

③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

④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A.①④B.②④C.①③D.②③

6.世界文化产业市场,美国独占鳌头,占43%的份额;欧盟紧随其后,占34%;人口最多、历史悠久的亚太地区(除美国外)仅占19%。

这19%中,日本占10%,澳大利亚占5%,剩下的4%才属于包括中国在内的其他亚太地区国家。

这表明(  )

A.文化的力量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因素

B.必须大力发展我国的文化产业以提升我国的文化软实力

C.文化需要一定的物质载体表现出来

D.文化的发展依赖于经济、政治的发展

我国高度重视文化遗产的保护,2010年11月16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中国申报的《中医针灸》和《京剧》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回答。

7.我国重视文化遗产的保护是因为(  )

①文化遗产是维系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②文化遗产是人类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③保护文化遗产有利于实现人类文明趋同

④保护文化遗产有利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

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

8.如果请你向中学生写一份“行动起来,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做贡献”的倡议书,需要用到的文化生活道理有(  )

①文化塑造人生

②社会制度的更替是由社会基本矛盾推动的

③文化传播就在我们的生活中

④文化的多样性使世界文化多姿多彩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

9.“改变的是潮流,不变的是传承”是2011年央视春晚的一句解说词。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文化应该在继承中发展

B.文化发展的实质在于继承

C.流行文化不如传统文化优秀

D.传统文化的具体内涵是不变的

10.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展示了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成果,扩大了中外文化创意产业的交流与合作,为实现共同繁荣发展起了积极作用。

这是因为(  )

A.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使世界文化多姿多彩

B.文化的传播与交融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C.文化的交流与借鉴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D.现代大众传媒超越时空的强大功能加速了文化传播

11.“李杜诗篇万古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  )

①新文化必然战胜和取代传统文化

②文化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推陈出新

③一种文化的生命力只存在几百年就消失了

④文化的发展存在相对独立性

A.①②③B.②④C.②③④D.③④

12.圆明园的皇家庙会、琉璃厂的笔墨纸砚、大栅栏的百年老号、大观园里游红楼赏民俗……一场场具有特色的庙会在兔年春节开启,庙会如今渐渐成为外国人了解中国、体味中华文化的途径之一。

这表明(  )

A.文化通过传播得以创新

B.文化的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根本动力

C.中华文化具有自己的文化个性与特征

D.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13.下图呈现了汉字“母”的历史演变过程。

这一过程启示我们(  )

①文化的形成离不开人类的生活②汉字的发展是一脉相承的

③汉字是中华文化传承的载体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完全得益于汉字的延续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4.100年来,中华书局以出版古籍和经典为特色。

如今他们把自身的定位从“传承者”扩展为“传播者”,既出版古籍学术著作,又出版面向大众的“解读经典”式图书,丰富了文化市场,受到了读者的广泛欢迎。

由此可见(  )

A.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载体B.文化发展要兼收并蓄

C.文化融合离不开博采众长D.文化繁荣要锐意创新

15.将于2013年10月在山东举办的第十届中国艺术节,为发挥山东文化资源富集优势、继承传统文化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十艺节”之所以强调重视继承传统文化是因为(  )

①传统文化是民族精神的结晶

②传统文化促进社会进步和人的发展

③文化在继承基础上才能实现发展

④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16.对“前贤”的文章,杜甫主张既要兼取众长,加以继承;又要区别真伪,反对一味因袭。

这对我们进行创新的启示是:

(  )

A.亲自实践是创新的根本途径B.人民群众是创新的主力军

C.创新是继承与发展的统一D.科技是创新的重要工具

17.岭南民居由于历史悠久,对外交通频繁,形成了千姿百态的民居艺术,有潮汕式民居、家常民居、侨乡碉楼民居等。

由于岭南气候炎热、风雨常至,民居形成小天井、大进深,便于通风散热。

岭南民居丰富多彩的现象是岭南文化的多元性的缩影。

这说明(  )

①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②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

③文化在交流中继承和发展④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A.①②③  B.②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18.《雷雨》本是话剧,却被改编成黄梅戏。

黄梅戏本是以塑造女性人物见长,《雷雨》却具有挑战性地将一位男子作为第一主角,并在改编的过程中拓宽了黄梅戏的表现领域。

可见(  )

①文化在传播中发展②文化在继承中发展

③文化发展的实质在于创新④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文化繁荣

A.①②④B.①②③

C.①③④D.②③④

19.听到的是京腔京韵的侯宝林相声,看到的却是卡通人物在说学逗唱;看到的是原汁原味的生旦净末丑的表演,听到的却是流行歌曲的韵律。

借助Flash等现代化手段,传统戏曲也逐渐地被“80后”甚至“90后”所喜欢。

传统戏曲的这一个“漂亮转身”启示我们(  )

A.文化创新的立足点在于满足更多人的需要

B.借助多媒体等现代工具便能实现文化创新

C.文化创新不仅需要继承更需融入时代元素

D.文化创新需要注重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20.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孝”是最基本的、最重要的德行之一。

但封建社会片面强调子女对父母的孝,成为束缚人的思想和行为的枷锁。

今天,我们倡导的“孝”,是在人格平等的前提下子女对父母履行法律和道德层面的义务和责任,是现代家庭中调节父母与子女关系不可缺少的行为规范。

上述对“孝文化”的认识(  )

①是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②体现了新的时代精神

③是对传统文化的彻底摒弃④正确把握了文化创新的根基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21.前几届世博会的主题分别是:

“海洋·未来的财富”;“人类·自然·科技·发展”;“水与可持续发展”;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从世博会的这些主题中,我们可以看出上海世博会既继承了关注自然这个主题,又鲜明表达了生活更美好这个新的创意。

这体现了(  )

①在兼收并蓄中进行文化创新②中华文化的个性寓于共性之中

③实现文化创新需要博采众长④继承传统文化是繁荣民族文化的动力

A.①②③B.①③④

C.②③D.①③

22.两百多年前,《周易》被译介到欧洲。

欧洲哲学家和科学家从《周易》卦象中得到启示,提出二进制数学,后来二进制数学成为电子计算机的理论基础之一。

这一现象说明(  )

A.中华文化是西方文化的母体

B.文化的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基础

C.文化的交流、借鉴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

D.先进民族文化必然不断取代落后民族文化

23.“宫商角徵羽,琴棋书画唱,孔雀东南飞,织女会牛郎,深爱这土地,丝路到敦煌,先人是炎黄,子孙血一样……”。

一曲《龙文》打动人们的不仅是优美的旋律,更有涌动着的连绵不绝的中华文化血脉和融入其中的民族情感。

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①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②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③优秀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④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A.①④B.②③C.①②③D.②③④

24.中华文化虽历尽沧桑,却犹如浩浩荡荡的黄河、长江奔流不息,始终显示出顽强生命力和无限魅力,除其蕴含着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外,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中华文化(  )

A.是提升我国国际地位的重要途径和源泉

B.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特点

C.具有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的包容性

D.比其他民族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25.中央一套播出的长篇电视连续剧《五星红旗迎风飘扬》集中展现了作为民族脊梁的钱学森、邓稼先、钱三强等中国科学家的奉献精神。

特别是他们为中华民族作出的巨大贡献,给今天的观众带来了强烈的心灵震撼。

中国科学家的奉献精神体现了(  )

①中华民族精神中的爱国主义这一主题

②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

③在当代中国,爱祖国与爱社会主义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④知识分子是弘扬民族精神的主体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26.截至2011年6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到4.85亿人,手机网民规模达3.18亿人,但中国信息专家表示,网络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新的挑战,网络已成为西方国家进行文化渗透的新工具。

下列属于应对这种挑战的可行性措施是(  )

A.加快中外文化交流与合作B.避免外来腐朽思想的影响

C.积极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D.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27.2011年9月18日是侵华日军发动“九·一八”事变80周年纪念日,见漫画《月圆神州情 勿忘国耻恨》,全国多座城市拉响防空警报,提醒民众勿忘国耻。

这样做有利于(  )

①培养国人爱国主义情感

②传承革命精神,提升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

③增强中华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提升民族竞争力

④弘扬传统文化,传承优良作风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28.2010年4月14日,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发生7.1级地震。

中华大地再次演绎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

这说明(  )

A.具有民族精神就可以战胜一切困难险阻

B.民族精神只有在危难时期才能显现

C.民族精神是支撑一个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

D.培养和弘扬民族精神是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

29.中华民族在发展历程中形成了自己特有的伟大民族精神。

中华民族精神是(  )

①中华文化力量的集中表现

②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

③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

④中华民族之魂,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30.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我们培育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可见,中华民族精神是(  )

A.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核心内容

B.礼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的根本保证

C.推动中华民族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

D.支持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物质力量

31.《论语》、《孟子》、《韩非子》以及四大名著、鲁迅的《狂人日记》、矛盾的《白杨礼赞》、冰心的《寄小读者》等都凝聚着民族精神。

只要我们认真阅读,都能受到民族精神的熏陶。

这说明(  )

A.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之中

B.只要大力创造优秀的文化作品,就能弘扬民族精神

C.所有文化作品中都凝聚着中华民族精神

D.民族精神的力量集中表现为中华文化的力量

32.中国传统文化强调塑造“内圣外王”的理想人格。

内圣即以修身为本,通过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以具圣人才德;外王即以经世为用,通过齐家、治国、平天下,以施行王道。

下列选项中符合“内圣外王”思想的是(  )

①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②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③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

④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④

33.2010年7月30日6时许,著名科学家、上海大学校长、中国科学巨匠钱伟长教授在上海逝世。

“我到校刚两天,就发生了‘九一八’事变。

我本来是立志学中文的,可是国家的危亡,民族的灾难,深深教育了我,我感到,要改变国家的落后面貌,不受别国的欺负,就必须有强大的科技,用科学来救国。

于是,我毅然决定改学理科。

”从钱伟长选科可以看出(  )

①只有在民族危难时,民族精神才能起到鼓舞人心的作用

②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

③优秀的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④知识分子是弘扬民族精神的主体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34.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厅下发《关于在全区中小学校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的通知》。

在全区中小学校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的依据在于(  )

A.爱国主义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

B.爱国主义是一个国家的人民在千百年来的社会实践中形成的

C.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爱国主义有共同的要求

D.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爱国主义有不同的具体内涵

35.歌为心声,从“五星红旗迎风飘扬”到“今天是你的生日,我的中国”,从“我爱你,中国”到“我和我的祖国”,这些歌曲在人民群众中久唱不衰,是因为(  )

A.它抒发了人们深沉饱满的爱国主义情怀

B.它表达了不同时期的爱国主义有着不同的要求

C.它唱出了团结奋进这一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D.它展现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奋斗历程

36.《南下》这部电视剧以深刻的思想内涵,生动的故事情节,鲜明的人物形象,具体地展现了南下精神。

南下精神不仅展现了山东人勤劳、正直、奉献、讲义气的优良传统,而且体现出永不止步、不断追求、注重创新等新的时代精神。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这是因为(  )

①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相辅相成、相互支撑

②民族精神注入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才能博采众长、日益丰富,具有生机和活力

③民族精神具有传承性

④只有坚持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才能使时代精神不移根基、不失本色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37.人类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日益受到全世界的关注。

1974年联合国将每年的6月5日定为世界环境日。

2011年世界环境日的中国主题是“共建生态文明,共享绿色未来”。

为唤起公众对环境与发展关系的清醒认识和自觉行动,有关部门发布《全国环境宣传教育行动纲要(2011~2015年)》,提出每个公民都应该树立正确的生态环境道德观,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宣传者、实践者、推动者。

运用《文化生活》中有关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知识,说明加强环境宣传教育的意义。

(12分)

 

38.材料一:

近年来,中外文化活动频繁举行。

继2005年法国文化年、2006年意大利文化年和2007年中西(西班牙)文化年之后,2009年中俄两国互办“语言年”活动,此前,中俄两国还举办了2006中国“俄罗斯年”和2007俄罗斯“中国年”。

材料二:

世博会是当今世界人类创意的最大盛会,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成为人类文明的一次精彩对话。

它既是为世界各国搭建的交流合作的平台,也是进一步加强与世界交流、向世界学习的重要契机。

它将成为全人类相互之间理解、沟通、欢聚、合作的大舞台。

材料三:

针对上述现象,三位同学就如何对待外来文化发生了争论。

甲同学:

外来文化是先进的文化,应该照搬过来。

乙同学:

外来文化和传统文化差异太大,应该坚决抵制。

丙同学:

外来文化中有优秀的部分,也有落后的部分,我们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结合自身发展的需要,有选择地借鉴和吸收外来文化。

(1)材料三中三位同学的观点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

并指出错误观点的主要倾向。

(4分)

(2)中华文化与外来文化应如何交流、借鉴与融合?

请你根据所学《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全面阐述自己的认识。

(9分)

 

39.材料一:

上海世博会是文化世博。

中国馆的建筑设计凸显汉字、京剧、中国红和水墨画等中国元素,整体布局体现了中国文化悠久的“和谐”思想;国家馆馆内用高科技手段向观众展现四大发明、《清明上河图》等中华五千年文明的精华;山东馆的外形,体现“海岱交融”的自然与文化特色。

外观以大海的浪涌为顶,以泰山为主视角,形成“青山连绵不绝,绿水长流不断”的文化意境,在一片层层上涌的流线形海浪中,五岳之首泰山拔地而起,形象地诠释“齐鲁青未了”的主题,也颇具齐鲁文化风味。

材料二:

近几届世博会的主题

1998

萄牙

里斯本

海洋—未来的财富

1999

中国

云南

人与自然—迈向21世纪

2000

德国

汉诺威

人类—自然—科技—发展

2005

日本

爱知县

超越发展:

大自然智慧的再发现

2008

西班牙

萨拉戈萨

水与可持续发展

2010

中国

上海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注:

主题是世博会的灵魂,一个好的主题,总是在筹办世博会中经过多次酝酿而产生。

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既延续了关注自然这个主题,又鲜明表现了生活更美好这个新的创意。

(1)请你结合材料一,分析说明其中蕴含的中华文化特征。

(9分)

(2)结合材料二,从《文化生活》的角度回答,历届世博会主题的确立反映了哪些道理?

(1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唐诗宋词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