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师教学随笔.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077135 上传时间:2023-01-28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45.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教师教学随笔.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小学教师教学随笔.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小学教师教学随笔.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小学教师教学随笔.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小学教师教学随笔.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教师教学随笔.docx

《小学教师教学随笔.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教师教学随笔.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教师教学随笔.docx

小学教师教学随笔

小学教师教学随笔

教学随笔   课堂教学要注意哪些

有过成功经验的教师都知道,一堂成功的教学课背后应具备:

多一点准备,多一点从容;多一分精彩,多一分尊重。

在课堂上,在学生面前,你是导演、演员、主持人,应要求自己像名牌主持人那样,“主持”好你的每一分钟。

我觉得以下几点应值得大家注意:

 1、让学生感到你很激情——用你的激情感染学生的激情;

 2、让学生感到你很风趣——运用语言技巧,抑扬顿挫、声情并茂,让听课变成享受;

 3、让学生感到你很干脆——详略得当、掷地有声、不啰嗦;

 4、让学生感到你很博学——充分备课、旁引博证、数据熟记,增强信服感;

 5、让学生感到你很丰富——做一个情感、学识都很丰富的人;

 6、让学生感到你很可敬——不要用俗气的语言,博得学生们的开心;

 7、让学生感到你很可亲——注意你的授课表情,对着镜子好好练练;

 8、让学生感到你很平等——不老资老味、高高在上;

 9、让学生感到你很理性——追求合理的课堂气氛,不乱、不死;

 10、让学生感到你很从容——你的从容将换来学生的从容。

小学数学教师教学随笔

数学作为开发人脑资源,培养创造力的主力学科,对课堂氛围,学生集中精力,进入角色的速度要求尤其高,数学课的导入能以最少的话语,最少的时间,使学生进入数学王国,并且能承上启下,温故知新,激起学习欲望,又能联系以前知识,为进入学习高潮作准备。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好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以下是我的两点总结:

一、用悬念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各种有效情境,为学生提供学习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

尤其是对于小学生来说,直观的、具体的、形象的方式更能吸引他们,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自始至终创设各种方式的情境,以此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更好地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来。

例如:

在讲授一节新知时,我这样设计新课导入,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老师先写出一个数“321”,问学生这个数能不能被“3”整除,经过计算后,学生回答:

“能!

”接着老师让每个学生自己准备一个多位数,先自己计算一下能不能被3整除,然后来考考老师,每个同学报一个数,看老师不用计算,能不能迅速判断出哪些数能被3整除,哪些数不能被3整除。

这时,教室里气氛十分活跃,大家似乎都想来考倒老师。

但老师对学生所报的多位数都能快速准确地判断能否被3整除,学生们感到十分惊讶。

接着,老师进一步质疑:

“你们自己不用计算,能准确地一眼就看出一个数能否被3整除吗?

”学生们一个个摇摇头,都被难住了。

此时,掌握新知便成了学生们最大的愿望。

二、培养师生情感,使其亲师信道

古人云:

“亲其师,信其道”。

要使学生亲师信道,必须改变过去“一言堂”的课堂环境,充分发挥学生潜能,使学生不再受束缚,使教学向民主化、人性化方面发展,允许学生有想法,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

在课堂上,要把问题交还给学生,激励学生在互动中解决问题。

教学中遇到能让学生自己说出自己归纳的知识内容,教师绝对不说;能让学生做的教师绝对不包办;能让学生自己发现找出答案的教师绝不再作指导。

只有在不规范不准确的地方教师才可以作补充说明,绝不允许教师将自己的结论强加给学生。

这样师生间的距离近了,感情增加了。

而积极的情感能提高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的活动能量,从而提高思维和学习潜能。

学生听课也伴随一定的情感,真正做到亲其师,信其道。

当然,新课的讲授方式还有很多,但最终目的都要围绕一个目标,那就是为学生学习新知创造一个愉悦、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唤起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创造性,让学生愿学、善学、乐学。

小学教师随笔:

如何做一名阳光教师

发布:

佚名   时间:

2012-11-3010:

44:

00   来源:

京翰教育中心   录入:

张亚平   人气:

265

【名师一对一辅导咨询电话:

4006556010】                         【文字:

大小】

  《情景教育学》上说:

从师范教育的角度来看,一个胜任的教师是学校培养出来的;从教师个体角度来看,一个优秀的教师是自己塑造的。

  敬业爱岗,有强烈的责任心,这是一个公民、一个员工在自己的工作中应该遵守的基本原则,而教师这一行业,更应该这样。

因为,做一名老师,首先就意味着寂寞、奉献和牺牲,“三尺讲台,两袖清风”,即使是在今天的市场经济大潮下,仍然可以用这句话来概括教师的生活和生存状况。

教师这一特殊的行业,没有科技领域里的鲜花和掌声,没有潮流行业里的荣誉和地位,也没有企业老板的收入和骄傲。

但也正是如此,才更需要老师能够严于自律,保持一颗平常心,一颗责任心。

用平常心来看待自己的职业,用平常心对待自己的工作;用主人公的心态投入工作,用主人公的责任感激励自己;不被外界的种种诱惑所吸引,不被外界的潮流所动摇,甘于寂寞和奉献,甘于清贫和牺牲。

在工作中能够投入自己的心血,播撒自己的汗水,用自己的满腔热情唤起学生们的激情和动力,这是教师的基本素质。

相反,如果没有对教育的热情,没有良好的敬业心和责任感,即使是学问再高深,知识在渊博,也不可能、也不会成为阳光教师。

  好的教师不是光有一颗责任心就行的,切不可忽视自己的业务素质和业务水平的提高。

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优秀的老师,首先要给学生一个好的印象,才能让学生从心里上接受你,这样就能起到一个很好的老师效应。

所以要想成为一个阳光老师,不仅要拥有一个强烈的责任心,更要努力的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和业务能力。

老师教学随笔:

也来说说我们的课间

发布:

佚名   时间:

2012-11-3010:

16:

00   来源:

京翰教育中心   录入:

张亚平   人气:

165

【名师一对一辅导咨询电话:

4006556010】                         【文字:

大小】

  “叮铃铃”,优美动听的下课铃声响起了,我刚一说“下课”,“耶!

”同学们一片欢呼声。

像快乐的小鸟在天空中自由飞翔。

教室走廓、操场上顿时变成了同学们欢乐的海洋,到处充满了同学们的欢声笑语。

乒乓球桌前,男同学一队,女同学一队,男同学已经摩拳擦掌地准备“战斗”了。

教室这边,四个小女孩在跳皮筋,她们就像一只灵巧的小燕子,普通的皮筋被跳出了很多花样……看到班上的孩子们玩得多投入、多开心,自己的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但是,时下在一些学校,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镜头:

有的学生赶快拿出还没有做完的课堂作业,埋头写起来;有的学生被老师叫到了办公室,接受老师“开小灶”,并被责问你上课的时候在干什么;有的学生被巡查的老师和值日生抓住了“小尾巴”,被扭送到班主任那儿等着挨批;有的学生还没下课,老师还有几题没讲完,不得不再拖几分钟,下面的学生已在东张西望,老师讲的什么也没听进,学生们还没来得及真正放松一下紧绷的神经,叮铃铃,上课铃已经打响。

  上述现象在当今的校园里上演着,重复着,蔓延着。

“连堂课”成了家常便饭,两节课之间的休息时间眼睁睁地变成了“脑细胞剧烈运动”的时间,这一正一反中,对学生的身心伤害有多大?

最糟糕的是,要在这锐减的休息时间里上一趟厕所、解一个内急已不再是易事。

坑少人多,方便不成也只好强忍着去上课,只怕迟到挨骂,给老师留下坏印象。

  课间十分钟的最初设置决不是随意而来的,它是在心理学家、教育家研究之后经过实践检验而设置的。

为了让上了一堂课的学生有一个缓冲的时间、休息的时间、放松的时间、调节身心的时间,短短的十分钟,可以调节学生的身体、心理节律,使他们得以愉快地、轻松地投入到紧接着到来的下一堂课紧张的脑力劳动,这十分钟应该完全是学生的时间,而许多教育者却眼红学生的十分钟,把课间十分钟变成了“积极”施展他们教育者“才华”的空间。

  课间时间大缩水,无疑是应试教育催生的毒瘤,侵犯的是学生最起码的休息权和健康权。

为了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请把课间十分钟真正还给孩子。

如何才能把课间十分钟真正地还给孩子,作为教师,我们又该做些什么呢?

  不要小看课间十分钟。

这可是教师了解学生,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的大好时光。

一个好的老师,他不会“下课铃声响,马上离课堂,躲进办公室,不闻窗外事”,他会充分利用这短暂的十分钟,与学生在一起游戏、闲谈,观察学生,倾听学生的心声,充分进行情感交流,多给自己一点时间了解学生,多给学生一点时间了解自己。

有些话,学生在一般场合是不会说的,但师生一起交心时,他们常视师者为长者,愿意吐露心中的小秘密,只有了解他们的家庭,了解他们的心态,教师才能对症下药,解开他们的心结,引导他们走出种种误区,健康的成长。

  有一段时间,我发现朱雨莛上课老走神,作业也没有以前写得清楚、正确了,趁着下课的空闲,我早早地来到了教室。

我明白,朱雨莛是一个自尊心很强的女孩子,我不能直接批评她的作业退步了,得有技巧。

我特意邀请她和我一起改听写的作业,在改作业的过程中,我特意安排她改自己的作业:

“老师相信你,自己改改看!

”说完,我就低头忙自己手中的作业,故意不去看她。

“改好了吗?

让老师看看,一定又是全对,对吧?

”我笑呵呵地问。

朱雨莛低着头,不敢抬头看我,小声地说到:

“老师,我错了好几个地方。

”“哦,错哪儿了呢?

让我看看。

”看完之后,我又把她近段时间的作业都翻了出来:

“朱雨莛,你最近是不是有什么心事呢?

作业没有以前做得好了哦!

”一听我说心事,朱雨莛的眼眶就红了:

“张老师,我爸爸妈妈最近老吵架,爸爸还说要跟妈妈离婚,让我跟他,前几天还来学校找我,我不知道到底该怎么办才好。

”原来如此,我轻轻地把手搭在她的肩上:

“爸爸妈妈之间的事你帮不上什么忙,他们自己会好好处理的,倒是你的学业,得完全靠你自己,老师相信,不管爸爸妈妈最后怎么样,都是希望你能读好书的。

在学校的时候,尽量少去想这些事,下课了多和同学们去玩,有事情来找老师好吗?

”朱雨莛红着眼睛答应了。

小学教师随笔:

教师应当学会倾听

发布:

佚名   时间:

2012-11-3010:

15:

00   来源:

京翰教育中心   录入:

张亚平   人气:

243

【名师一对一辅导咨询电话:

4006556010】                         【文字:

大小】

  对话教学暗含着倾听的必然要求,学会倾听是当代教师新的素质要求。

  1.倾听学生等于尊重他,欣赏他,给他信心和勇气,同时也让学生懂得尊重和欣赏其他人。

有一次听于老师上课,第一个环节是读书,于老师请了一位学生读第一节,读得结结巴巴,还读错了两个字,显然他并不是一个好学生,于老师又请他读了两遍,还有读不准的地方,已有同学开始笑了,而于老师仍认真地倾听,耐心地鼓励,及时纠正错误,或许是于老师的态度感染了学生,当那位同学流利地读完这节时,全班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那一节课上,那位同学竟频频举手,回答也相当精彩;整个课堂也体现了相互尊重、相互欣赏的氛围。

  2.倾听学生能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判断他们的理解程度,发现他们的困惑,准确地介入对话。

在学习《将相和》中“渑池之会”一部分时,一位学生认为:

“蔺相如机智勇敢,没动一兵一卒,就打了胜仗。

”我及时捕捉了这一信息,追问:

“你为什么认为赵国赢了呢?

”学生就秦赵两国的大小、乐器的档次,以及是谁命令演奏的几方面进行了讨论,明确这场战斗的胜利是文将武将齐心协力的结果,认识得到了升华。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分析题1《带分数乘法》教学片断:

⒈学生根据应用题“草坪长5米,宽2米,求草坪的面积。

”列出算式:

5×2

⒉算式一出现,教师就立即组织四人小组交流算法。

本文由一起去留学编辑整理,转载自一起去留学

其中一个组,在小组交流时,由于三位同学还没有想出方法,整个合作过程只好由一位同学讲了三种方法:

①(5+)×(2+)②5.8×2.5③×,其他同学拍手叫好而告终。

请你根据上述教学片断进行反思(主要从合作交流与独立思考的层面分析)。

答:

以上现象是教师在使用小组合作时经常出现的一种问题。

就是没有处理好小组合作和独立思考的关系。

教师要处理好合作学习与独立思考的关系强调合作学习不是不要独立思考。

独立思考应是合作学习的前提基础,合作学习应是独立思考的补充和发挥。

多数学习能通过独立思考解决的问题,就没必要组织合作学习。

而合作学习的深度和广度应远远超过独立学习的结果。

当然,宜独宜合,应和教学情景、学生实际结合,择善而用,才能日臻完美。

我们在设计学生合作学习时,能否认真的思考以下三个问题:

学生在合作交流前,你让学生经历过独立思考吗?

学生在合作交流时,他们有充分的时空吗?

学生在合作交流时,有否进行明确的角色分工呢?

》》》更多小学数学教学案例请查看专题《小学数学教学案例》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分析题2

记得那是一节顺利而精彩的课,上课内容是“分数的意义”。

在课的结尾,教者没有安排学生围绕知识点去小结,而是让学生在小组内、班里用分数表述一下自己这节课的学习情绪。

令人难忘的是有一位学生在小组里的表述:

“我把整节课的学习情绪看成单位‘1’,高兴的占了3份,即3/4高兴,遗憾的占了一份,即1/4遗憾。

因为面对这么多的老师听课,我们班的同学一个个都正确地回答了老师的提问,展示了我们班的风采,为班级争了光,我为我们班而自豪,感到十分高兴。

我之所以遗憾,是因为整堂课我一直认真思考,积极举手,许多问题又不难,但老师没有给我一次机会,我感到很遗憾……”

下课后我找到这位同学了解情况:

问:

小朋友,你知道老师为什么没让你发言吗?

答:

老师有可能没有看到我举手,也有可能怕我回答不准确吧,因为数学这门课我学得不太好。

问:

平时课堂上,老师都叫哪些同学发言呢?

答:

差不多都是成绩较好的同学。

[案例反思](可以从面向全体的角度分析):

答:

这是我们数学课堂中存在的普遍想象,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如何来面向全体学生呢?

只有最大限度地尊重个体,才有可能真正面向全体,这样的道理已经很难在传统的教学组织形式下得以落实。

我们想,我们可以采用开展小组合作交流,让学生的个人想法在小组内得到展示,在小组内得到表现。

》》》更多小学数学教学案例请查看专题《小学数学教学案例》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分析题3

师:

今天,在学习小数的加减法之前,请你们独立解决一个问题:

笑笑在书店买一套《中国儿童百科全书》花了148元,还剩下53元,笑笑带了多少钱?

师:

淘气跟笑笑一起到书店买书,也有一个问题,看谁有办法帮他解决?

淘气在书店买一本《童话故事》,花了3.2元,他又买了一本数学世界,花了11.5元。

淘气一共花了多少元?

(鼓励学生迎接挑战,认真审题,先列出算式,教师巡堂,再到黑板前列出算式:

3.2+11.5=?

师:

(指着算式)这是我看到的一些同学所列的算式,有没有列式和这个不同的?

(学生还可能列出11.5+3.2=?

教师也把它写到黑板上,给予肯定)

师:

为了帮淘气解决付钱的问题,大家都列出了正确的算式。

可我们都没有尝试过两个小数怎么相加。

现在就来试一试看谁能独立发现小数加法的算法。

(1)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

(2)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小组交流。

(3)看一看教材中三位小朋友是怎么计算的。

其中哪种算法和你的一样,哪种你没想到?

你还有不同的算法吗?

(4)小组讨论:

教材中的三种算法各有什么特点和相同之处?

小数相加时,为什么智慧老人特别强调“小数点一定要对齐?

(5)全班围绕“为什么小数点一定要对齐”交流,教师归纳小结,明晰小数加法的算理。

师:

多位数相加时,个位数字一定要对齐。

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相同数位(单位)上的数才能相加;个位对齐了,所有的数位也都对齐了。

小数相加时,小数点一定要对齐也是这个道理。

只要小数点对齐了,所有的数位也都对齐了。

教材中前两种算法的共同特点是化去小数点,把小数相加变成整数相加,但“相同单位的数才能相加”的算理没有变。

所以,只要小数点对齐了,小数加法的计算与多位数加法的计算就没有什么不同了。

问题讨论

(1).“小数加法”这一课,教材是让学生直接进行尝试的,本案例中教师引入时先安排了整数加法的内容,你对此有什么看法?

直接安排学生尝试,对学生理解小数加减法是否有帮助?

(2)、教师在学生讨论完之后,安排了看书的环节,你认为有必要吗?

为什么?

(3)、书中三种算法的共性是什么?

为什么要让学生讨论这个问题?

案例分析(围绕上述问题分析)

》》》更多小学数学教学案例请查看专题《小学数学教学案例》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分析题4、案例《9加几》前半节课的教学过程:

⒈创设9+5的情境,列出数学算式。

⒉学生合作交流9+5=?

⒊比较算法多样化,得出“凑十法”。

⒋教师布置学生以四人小组的为单位,通过摆小棒计算9+6=

9+7=9+4=9+3=

笔者仔细观察各小组的活动情况,大多数小组同学先写出得数,再摆小

棒,有一个组的同学纯粹在玩小棒。

为什么会这样呢?

为了弄清原因,于是我又出了一些9加几的算式让学生口答,每人5题,抽测了十位同学,只有一人算错了1题。

问他们怎样算的,多数同学回答,想出来的,在幼儿园里就会算了。

位数不少的同学能把“凑十法”的过程说得头头是道、明明白白。

思考题:

1、摆小棒计算时学生为什么先写得数再摆小棒?

2、我们应如何对待书中所安排的动手操作?

案例分析:

》》》更多小学数学教学案例请查看专题《小学数学教学案例》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分析题5、设计一个你认为较理想的问题情境,并加以分析。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分析题6、案例描述:

这样的合作有效果吗?

场景1

一位教师在教学“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一课时,在学生根据情境列出16-7这样一个算式之后,马上让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应该怎样计算16-7。

场景2

某校四年级六班有56名同学,老师在教学实践活动课“秋游计划”一课时,在让学生合作制订购买秋游所需物品及所需钱数之后,又设计了一个活动——乘车与买门票。

“一辆大客车可坐50人,每辆300元;一辆中型客车可坐30人,每辆200元。

个人票每人10元,团体票每人8元(10人为一组)。

”让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这些数据,讨论交流应该怎样租车、怎样购买门票比较合理(在第二次合作学习时,有的学生在继续计算买哪些吃的更好,有的在互相玩计算器)。

场景3.

一位教师在教学二年级数学课“克和千克”一课时,让小组合作称自己感兴趣的东西。

在小组汇报时,有一个学生说:

“我称的是竖笛,它的重量是8克。

”老师问道:

“是8克吗?

”坐在旁边的学生提醒了一下:

“它的重量是85克。

”这名学生终于说出了合理的答案。

思考题:

场景1的合作缺少了什么?

场景2在第二次合作学习时,有的学生在继续计算买哪些吃的更好,有的在互相玩计算器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场景3中为什么会出现第一次说是8克而第二次说是85克的情况呢?

“5的加法”新授课。

教材是这样编写的:

教材编写的意图是:

渗透算法多样化的理念,鼓励学生独立思考。

那么老师又是怎样理解使用教材的呢?

师:

算出一共5只,是用什么方法算?

生1:

4+1=5。

生2:

4和1组成5。

师:

为什么用加法?

生:

(无人举手)

师:

昨天学习加法,把两个数合起来,用加法。

现在,要把4只和1只合起来,所以该用——加法。

师:

算式4+1=5中的4、1、5表示什么?

生:

(略)

师:

5只鸟,可能用什么方法算出来?

生:

(脱口而出)用加法。

(教师想要的方法没出来,于是教师要求学生讨论)

师:

请四人小组讨论。

生:

(学生讨论)

师:

谁来汇报“5只鸟,可能用什么方法算出来?

生1:

用加法。

生2:

想组成分解。

(这时教材上列举的三种方法,学生只想到“组成”这一种。

于是,教师继续引导)

师:

有不同的想法吗?

你是怎么想的?

生3:

心里想的。

生4:

5-0=5(这时,学生有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师:

请你说一说怎样想出等于5?

生5:

4和1组成5。

生6:

跟他一样是心里想的。

(学生仍然想不出“数数”的方法,这时教师干脆直截了当地“导”)

师:

在心里怎样算?

先数几?

生7:

先数4。

师:

再数几?

生7:

再数5。

(至此,“用数数的方法来计算4+1=?

”终于出来了)

【评析】为了启发学生说出数数的方法,整个教学过程用了十几分钟。

在这当中学生有什么收获呢?

学生为什么不会想到数数的方法?

实际上城市的一年级新生几乎100%接受幼儿园教育。

目前,许多幼儿园都在教学10以内加减法,而且为了更好地与小学“接轨”,他们教孩子用想组成分解的方法来计算加减法,还让学生天天练习。

因此,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幼儿园期间对10以内的加减法已达到了提取事实的阶段(即脱口而出的程度),早已超越用数数得到计算结果的阶段。

也就是说学生经验中早就淡忘了数数的方法,所以学生想不到数数的方法也就成其自然了。

教师用这么长的时间想达到什么目的呢?

为什么千方百计地非要学生说出用数数的方法计算“4+1=?

”呢?

因为这种方法教材上出现了。

有些教师以为教材提倡算法多样化,就必须让学生掌握教材中的每一种方法。

这说明教师对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尚未理解,仍然是“以教材为本”、“以教案为本”。

学生在这十几分钟里知识无增,认知水平降低,只有失败的体验。

这样的教学,无论是从教学目标的哪个维度来衡量,都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反而阻碍了学生的发展。

课改的基本理念是:

教育要以人为本,教育要促进人的发展,要关注学生、关注过程、关注发展。

而要体现这个基本理念,非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不可。

那么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呢?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可在“五个字”(调、改、增、组、挖)上下功夫。

调:

调整认知目标,调整教学内容,调整练习题;改:

改变情境(问题情境、游戏情境、活动情境……)、改变例题、习题;增:

增加让学生探索创造的活动;组:

重组教学内容;挖:

挖掘教材中可发展学生创新思维的因素。

像前面举的这个例子,当学生列式计算之后,教师可让学生说一说:

“4+1=5,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能想出几种就几种,勿强求。

接着教师可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

笑笑也在学习5以内的加法,可2+3=?

他给忘了,你能帮他想办法算出这题的得数吗?

然后可设计游戏和一些有助于发展学生思维的练习。

还可以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说说生活中哪些事可以用5的加法来表示?

……如果班级学生的基础较好,可以把5以内的加减法合在一起上,甚至也可以不教学这部分内容。

这样的设计,是站在学生的角度,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及他们的发展需求,较好地体现教学为学生的发展服务的理念。

》》》更多小学数学教学案例请查看专题《小学数学教学案例》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分析题7.[案例描述]《带分数乘法》教学片断:

⒈学生根据应用题“草坪长5米,宽2米,求草坪的面积。

”列出算式:

5×2

⒉算式一出现,教师就立即组织四人小组交流算法。

其中一个组,在小组交流时,由于三位同学还没有想出方法,整个合作过程只好由一位同学讲了三种方法:

①(5+)×(2+)②5.8×2.5③×,其他同学拍手叫好而告终。

请你根据上述教学片断进行反思(主要从合作交流与独立思考的层面分析)。

答:

以上现象是教师在使用小组合作时经常出现的一种问题。

就是没有处理好小组合作和独立思考的关系。

教师要处理好合作学习与独立思考的关系强调合作学习不是不要独立思考。

独立思考应是合作学习的前提基础,合作学习应是独立思考的补充和发挥。

多数学习能通过独立思考解决的问题,就没必要组织合作学习。

而合作学习的深度和广度应远远超过独立学习的结果。

当然,宜独宜合,应和教学情景、学生实际结合,择善而用,才能日臻完美。

我们在设计学生合作学习时,能否认真的思考以下三个问题:

学生在合作交流前,你让学生经历过独立思考吗?

学生在合作交流时,他们有充分的时空吗?

学生在合作交流时,有否进行明确的角色分工呢?

》》》更多小学数学教学案例请查看专题《小学数学教学案例》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分析题8.[案例描述]记得那是一节顺利而精彩的课,上课内容是“分数的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