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通病防治措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075619 上传时间:2023-01-28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40.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质量通病防治措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质量通病防治措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质量通病防治措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质量通病防治措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质量通病防治措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质量通病防治措施.docx

《质量通病防治措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质量通病防治措施.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质量通病防治措施.docx

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近年来,我国住宅工程质量水平迅速提高,不论是规划、设计或是施工水平,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群众的满意程度不断提高,但住宅工程质量形势不容乐观,有些问题还是会在施工过程中出现,为了圆满完成建设方的要求,特编制以下消除质量通病的防治措施;

一、工程概况

二、工程管理体系(附表1)

三、质量保证措施

1、总体措施及质量管理组织体系

(1)、项目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要素控制

、贯彻国际标准ISO9002质量保证体系,编制切实可行的各专业质量保证计划,作为该项目施工过程中实施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的纲领性文件。

、本工程成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并与项目技术负责人等组成项目质量管理领导小组,全面负责质量保证工作。

主控职能部门是技术管理部,而质安组通过质检员对工序的监控和计量检测站对材质监控,设置从施工准备过程、施工生产过程和交工验收过程质量控制点及其管理程序。

(2)工程施工依据

、严格按照现行的国家级部颁规范、规程、行业标准、部门规章、设计图技术核定单施工外,还应遵照施工组织设计及技术方案等措施进行施工。

质量管理组织体系及职责:

1、施工质量管理体系是整个施工质量得以控制的关键,而本工程质量的优劣是对项目班子质量管理能力的最直接地评价,同样质量管理体系设置和科学性对质量管理工作的开展起到决定性作用。

2、

(1)施工质量管理组织

3、施工质量的管理组织是确保工程质量的保证,其设置的合理、完善与否将直接关系整个质量保证体系能否顺利地运转及操作。

4、

(2)质量管理职责

5、根据质量保证体系,建立岗位责任制和质量监督制度,明确分工职责,落实施工质量控制,各岗位各行其责。

6、项目经理:

项目经理是质量管理工作的领导者与管理者,是工程质量的第一责任者,应对工程质量管理全过程及质量结果负责。

建立质量保证体系,确定各级人员的质量责任。

7、项目技术负责人:

根据工程质量目标,组织有关人员编制贯彻执行技术法规、规程、规范和涉及质量方面有关规定,法规等。

检查各部门的技术方案的贯彻及落实情况,解决工程施工中的技术问题,对质量问题审查整改方案,根据工程进行定期检查和阶段验收。

8、施工员:

熟悉工程图纸,解决设计图纸中的技术问题,制定工程各工序技术施工方案,并贯彻到各专业施工操作层,负责协调各专业之间的技术矛盾,保证工程质量,对质量问题制定整改方案。

负责工程项目的施工过程质量控制,组织人员严格按工程设计及施工方案指挥施工。

严格按施工方案组织施工,组织自检、互检和交接检的内部验收。

9、质检员:

组织施工过程中的质量自检,并提出自检报告,对工程质量负责;施工过程中矛盾与问题的处理;参与工程质量事故的处理;参加隐蔽验收,中间结构验收和交接检;参与样板的审议、验收、检验、实施与首检;核定分部、分项工程质量,准确真实地反映工程施工质量状况。

10、各专业工长:

熟悉本专业图纸,施工规范,解决工序交叉中出现的质量问题,负责本专业的技术质量交底工作,组织按图纸、按规范施工,对违反操作规程的要进行处理,把质量问题消灭在施工过程中。

11、材料员:

必须保证工程需要的材料、半成品及时地供应,并保证质量,及时向有关技术部门提供材料的各种合格证,并对材料进行及时标识,以免误用。

12、6.1.4施工质量控制体系

13、质量控制体系是运用科学的管理模式,以质量为中心所制定的保证质量达到要求的循环系统,质量控制体系的设置可使施工过程中有法可依,但关键是在于运转要正常,只有正常运转的质量保证体系,才能真正达到控制质量的目的。

14、

(1)施工质量控制体系的设置

15、施工质量控制体系是按科学的程序运转,其运转的基本方式是PDCA的循环管理活动,它是通过计划、实施、检查、处理四个阶段把生产过程的质量有机地联系起来,而形成一个高效的体系来保证施工质量目标的实现。

质量控制体系PDCA管理图见附图表2。

16、首先,以质量目标为依据,编制相应的分部工程及分项工程质量目标计划,这个分目标计划应使用在项目参与管理的全体人员均熟悉了解,做到心中有数。

17、其次,在目标计划制定后,各施工现场管理人员应编制相应的工作标准要求施工班组实施,在实施过程中进行方式、方法的调整,以使工作标准完善。

18、再次,在实施过程中,无论是施工员、工长还是质检人员均要加强检查,在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并及时解决,以使所有质量问题解决于施工之中,并同时对这些问题进行汇总,形成书面材料,以确保在今后或下次施工时不出现类似问题。

19、最后,在实施完成后,对成型的建筑产品或分项分部工程进行全面检查,以发现问题,追查原因,对不同产生原因进行不同的处理方式,从人、物、方法、工艺、工序等方面进行讨论,并产生改进意见,再根据这些改进意见而使施工工序进入下次循环。

20、

(2)施工质量控制体系运转的保证

21、配备强有力的质量检查管理人员,作为质保体系中的中坚力量。

提供必要的资金,添置必要的设备,以确保体系正常运转。

制定强有力的措施、制度,以确保质量体系的运转。

每周召开一次质量分析会,以使在质保体系运转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处理和解决。

22、(3)施工质量控制体系的落实

23、施工质量控制体系主要是围绕“人、料、机、法、环”五大要素进行的,任何一个环节出了差错,则势必使施工中的质量达不到相应的要求,对施工过程中的五大要素质量保证措施必须明确地落实。

24、“人”的因素。

施工中,人的因素是关键,无论是从管理层到作业层,其素质、责任心等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本工程的施工质量。

故对于“人”的因素的质量保证措施主要从:

人员培训、人员管理、人员评定来保证人员的素质。

在进场前,我们将所有的施工管理人员及施工作业人员进行各种必要的培训,关键的岗位必须持有效地上岗证书才能上岗。

在管理层积极推广计算机的广泛运用,加强现代信息化的推广,在作业层,对一些重要岗位,必须进行再培训,以达到更高的要求。

在施工中,我们既要加强人员的管理工作,又要加强人员的评定工作,人员的管理及评定工作应是对项目的全体管理层及作业层,实施层层管理,层层评定的方式进行。

进行这两项工作其目的在于使驻现场的任何人员在任何时候能保持最佳状态,以确保本工程能顺利完成。

25、“机”的因素。

进入现场施工管理,机械化程序是提高为工程更快更好地完成创造了有利条件。

但机械对施工质量的影响亦越来越大,故必须确保机械处于最佳状态,在施工机械进场前必须对其进行一次全面的保养,使施工机械在投入使用前就处于最佳状态而在施工中,要使施工机械处于最佳状态就必须对其进行良好的养护、检修。

在施工过程中,我们将制定机械维护计划表,以保证在施工过程中所有的施工及在任何施工阶段均能处于最佳状态。

26、“料”的因素:

材料的优劣是确保工程质量的重要因素,要把好材料进场关,不合格材料不准进入现场,进材料必须有材质合格证书,并按规范复试,合格后方能用于工程。

进场材料必须按规定保管。

27、“法”的因素。

“法”指施工方法,在本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必须坚持施工程序,制定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和工艺方法,选择可靠的施工机具和先进的操作方法,确保工程质量。

28、“环”的因素:

“环”指环境对施工质量的影响,本工程施工阶段经过夏冬两期和雨期,要制定季节性施工措施,指导施工。

29、6.2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30、施工质量控制措施是施工质量控制体系的具体落实,其主要是对施工各阶段及施工中的各控制要素进行质量上的控制,从而达到施工质量目标的要求。

31、

(1)施工阶段性的质量控制措施

32、1)事前控制阶段:

事前控制阶段是在正式施工活动开始前进行的质量控制,事前控制主要是建立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质量管理体系编制《质量保证计划》,制定现场的各种管理制度,完善计量及质量检测检查和控制,并编制相应的检验计划。

33、2)事中控制阶段:

是指在施工过程中进行的质量控制,主要有:

34、(A)完善工序质量控制,把影响工序质量的因素都纳入管理范围。

及时检查和审核质量统计分析资料和质量控制图表,抓住影响质量的关键题进行处理和解决。

35、(B)严格工序间的交换检查,做好各项隐蔽验收工作,加强交检制度的落实,前道工序达不到要求决不交给下道工序施工,直到质量符合要求为止。

36、(C)对完成的分部分项工程,按相应的质量评定标准和办法进行检查、验收。

同时,如施工中出现特殊情况,隐蔽工程未经验收而擅自封闭、掩盖或使用无合格证的工程材料,或擅自变更替换工程材料等,总工程师有权向项目经理建议下达停工令。

37、3)事后控制阶段是指对施工已完的产品进行质量检验控制。

按规定的质量评定标准和办法,对完成的单位工程进行检查验收,整理所有的技术资料并编目、建档。

在保修阶段,按《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有关条款对本工程进行维修。

四、各分部分项工程质量通病防制措施

(一)、基础、主体施工部分

首先从施工放线开始,对施工中常见的质量问题进行总结;

38、轴线定位不准,前后位置不一。

准确的轴线定位是施工的第一步关键工作,定位不准,可能会影响到整个城市的规划,影响到房屋的使用,甚至影响到房屋的结构安全,比如上下层柱的错位,就给结构安全带来了隐患。

防治措施:

(1)主轴线的延长线应整齐、美观、清晰地标注在场地周围的围墙或建筑物上。

(2)各个桩的轴线,应在四周设延长桩,以便于随时检查。

(3)每次都从同一个点起量。

(4)轴线的延伸、延长应使用精密的仪器,特别是不能通视时。

2、挖孔桩的护壁错位、变形。

挖孔桩的护壁,不仅起到挡土开挖的作用,还起到桩芯定位的作用。

有时还起到防渗止水的作用。

防治措施:

(1)模板安装定位准。

以保证桩身的垂直度,保证环形台阶的等宽。

(2)振捣密实。

宜用30捧振捣。

3、地梁变形和根部漏浆。

由于地梁的特殊位置,一般都不能安装底模,侧模也不容易定牢固,往往造成侧模移位、梁变形,梁根部漏浆严重等问题。

防治措施:

(1)将地梁下的地基整平夯实;

(2)将地胎模做成内嵌式;

4、沉降观测点不美观,保护不力。

目前的沉降观测点埋设,存在的具体问题有:

埋设的部位高低不一致、左右不居中,伸出墙(柱)面的长短不一致,制作的形状不一致,所选用的材料及制作不精美,观测点在施工过程中保护不力,竣工后也不便于保护和观测。

防治措施:

(1)埋设在室外地坪以下,做永久性的保护井。

(2)埋设在室外地坪以上,做临时性的保护盒。

要求牢固美观,局部的装饰可以不受设计的限制,以美观协调为主。

5、混凝土柱脚漏浆(烂根)。

混凝土柱脚漏浆(烂根),即对混凝土柱的结构和耐久性带来影响,也对主体工程的观感质量带来影响。

这个问题所产生的原因可能各有不同,通常有这么四种原因。

(1)柱模板下口不平。

(2)地梁(楼面)不平。

(3)密封措施不得力。

(4)斜撑柱模时,将柱模向上抬起。

防治措施:

(1)模板制作要精细。

(2)地梁(楼面)一定要抹平。

(3)在模板下口钉海绵条。

(4)用花篮螺栓和8号铁丝四周向下拉扯,或采取其他固定措施。

6、柱上部和接头的质量缺陷。

这些部位的质量缺陷和柱脚烂根的一样,既对混凝土柱的结构和耐久性带来影响,也对主体工程的观感质量带来影响。

在梁下部的柱接头处,往往存在着如下的质量缺陷:

(1)柱水平面不平,接口线不平直。

(2)柱上部约50cm范围内混凝土脱皮、气孔多。

由于混凝土缺少上部的压力振捣不密实,水灰比过大所至。

(3)接头处漏浆,产生麻面。

(4)柱角部混凝土破裂。

为工人在拆模、绑扎钢筋时搬动角部钢筋所至。

(5)钢筋定位不好,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均。

防治措拖:

(1)在柱面上方焊接2个定位箍筋,使整个柱钢筋形成一个整体,增强抗变形的能力。

(2)在模板上口用与保护层等厚的木条在四周固定钢筋。

(3)在混凝土振捣时要执行“快插慢拔”的振捣方法,机械捣后用自制的捣板进行人工振捣、整平。

(4)要适当调小上部混凝土的水灰比。

(5)要保持模板面的清洁。

(6)接柱时,将密封胶带钉在模板接头处的四周,防止安装模板时挂掉胶带或胶带错位。

也可将胶带直接贴于混凝土信接头处。

7、混凝土楼板面不平,成品保护不力。

现象:

混凝土楼板大面积积水,抹痕严重,砂粒外露,存在脚印、物体碰撞打击印。

混凝土楼面不平,就存在着二种可能,一是局部板厚度过厚,造成混凝土的浪费;二是局部板厚不够,达不到设计的要求。

这就必须进行找平,有了找平层就容易造成空鼓,也增加了施工成本,还增加了荷载。

成品的保护不力,还给结构优质工程的验收带来影响,在验收时,要求“砼楼面基本平整,无脚印。

”一处不符合将被扣掉0.5分。

楼面的平整度控制得好,可以减去找平的工序,即可有效的避免楼面面层的空鼓,也可降低施工成本。

防治措施:

(1)楼板钢筋绑扎完后应进行标高复检。

(2)在每个房间定五个以上的标高控制点。

(3)在梁交叉处,适当减小主梁箍筋的高度。

(4)混凝土振捣完后,用重力滚筒碾压数遍。

(5)碾压后用木搓板初步整平。

(6)初凝前再用木搓板压浆一次,以消除上道整平时的抹痕。

(7)混凝土的水灰比不宜过大。

(8)加强隔离保护。

8、楼梯踏步成形粗糙,保护不力。

保护不力主要是措施问题。

仅仅强调加强保护是不够的,一是工人的素质参差不齐,二是施工过程中难免磕磕碰碰。

这种缺陷的存在,在结构优质工程核查时也是要扣分的。

防治措施:

(1)混凝土振捣完后,用木搓板初步整平。

(2)混凝土初凝前再用木搓板压浆一次,阳角宜到角。

(3)用“L”形模板进行保护,或者用模板直接钉于踏面上,板边略伸出踏面。

(4)也可在混凝土中预埋角铁、扁铁、钢筋等。

9、梁下口棱角起砂。

梁下口棱角起砂,轻者影响主体的观感质量,重者还影响梁底钢筋的防潮保护,还会给抹灰质量带来不利影响。

除个别属振捣不密实外,主要为侧模胀裂所至。

因此,应主要解决侧模胀裂问题。

防治措施:

(1)不使用“独头撑”。

有的施工班组,往往为了拆除侧模的方便采用独头撑,侧模的固定仅靠铁丝对拉。

用铁丝对拉是不可能保证侧模产生胀裂问题的。

因为每道铁丝的拉扯受力程度是不一致的、不均匀的,铁丝是柔性材料,受力后易产生拉伸变形,铁丝两端的固定也不便于控制,铁丝受力后还会嵌入模板内。

这些都是造成侧模胀裂的因素。

(2)应使用“琵琶撑”。

使用琵琶撑才能在侧模的下口还会钉夹条(压条),将侧模的下口锁住,这是保证侧模不胀裂的有效措施。

10、梁施工缝位置错误

有主次梁的楼板宜顺着次梁方向浇灌混凝土,施工缝应留置在次梁跨度的中间1/3范围内。

也就是说,主梁是不应留施工缝的;次梁的施工缝应留在跨中1/3范围内,但根据混凝土构件常见的受力情况,施工缝宜留在跨中1/3范围两端为最佳。

一般情况下,这样既可避开梁的最大弯矩点,也可避开梁的最大剪力点。

11、板施工缝的位置错误

单向板,既长宽比大于或等于2的楼板,或一边为简支坐的板。

施工缝应留置在平行于板的短边的任何位置;或平行于简支坐的任何位置。

双向板应按设计要求留置。

在这里可能会碰到一个矛盾,按照梁施工缝的留置原则留,施工缝应在次梁处,也就是说施工缝是平行于主梁的,而有些单向板的长边也是平行主梁的,满足了梁施工缝留置的要求,就满足不了板的要求。

当出现这种矛盾时,应首先满足主要受力构件的要求。

通常应首先满足梁的要求。

在做施工方案时,最好是将施工缝的位置避开有这种矛盾的开向。

12、染板存在“冷缝”

“冷缝”是在施工方案中没计划留置施工缝的位置,由于施工现场管理不到位,上一振动棒的混凝土已经初凝,下一棒的混凝土才继续浇筑,而产生的施工缝。

在“冷缝”处,前一棒混凝土中就存在了因振捣不密实,甚至已经将初凝的混凝土振动破坏而形成的“疏松”区。

由于“疏松”区的存在就降低了梁的承载能力,降低了板的抗渗性能,又由于“冷缝”为斜向缝,降低了梁的抗剪强度。

这就给建筑物的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防治措施:

(1)根据混凝土的搅拌能力,运输能力及浇筑能力,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事先确定施工缝的预留位置,严格按方案进行施工。

(2)加强浇筑现场的指挥高度工作。

保证各浇筑部位适时投料和振捣。

(3)加强现场巡视,重点查年混凝土工作面的状态,在预留施工缝的范围内保证混凝土的连续施工。

(4)对难以控制的混凝土浇筑工程,可以进行分点分段挂牌记录每一棒混凝土的浇筑时间。

(5)对万一因控制失误形成的“冷缝”,严格按施工缝进行处理。

清理掉疏松区的混凝土,修整成与梁垂直的施工缝。

13、梁板施工缝位置处理不到位

主要问题是预留施工处遮挡不严。

由于遮挡不严,遮挡内的混凝土浆大量挤出,混凝土难以达到密实状态,并形成蜂窝、麻面,挤出的混凝土浆不便清理,残存于梁中形成疏松区。

其危害性同“冷缝”

防治措施:

(1)板施工缝处可以用木板锯成与板筋间距等宽的锯齿状挡板,并固定好。

(2)梁施工缝处,两侧可以用与梁保护层等宽的木条支挡,中间可用“王”字形木板支挡。

(3)当梁钢筋过密时,可在钢筋的间隔内插入木条,再用小块木条板挡信木条间的缝隙。

(4)支挡的木板、木条要在根部固定好。

14、梁板施工缝接缝处理不到位

梁板施工缝处,如出现质量缺陷而不进行处理,其危害性同“冷缝”。

存在的问题:

(1)对残存的疏松混凝土不进行清理。

(2)不用接头砂浆,直接用混凝土接缝。

(3)混凝土色差过大。

存在的问题:

(1)对残存的疏松混凝土不进行清理。

(2)不用接头砂浆,直接用混凝土接缝。

(3)混凝土色差过大。

防治措施:

(1)用火钳清理掉残存的疏松混凝土。

(2)根据已浇筑混凝土的干湿状态决定是否需要淋水湿润,然后用高一强度等级的砂浆接缝,再继续浇筑混凝土。

要注意接砂浆接缝,再继续浇筑混凝土。

要注意接头砂浆随拦随浇。

15、砖砌体工程也是主体工程验收的一个主要内容,砖砌体工程的质量好坏,也直接关系到主体结构的安全和耐久性,关系到使用功能的正常发挥。

同时也关系到主体工程的观感质量。

存在的问题:

(1)组砌混乱。

上面的丁(顺)砖和下面的丁(顺)砖错缝;墙体使用碎砖。

(2)墙体的两个面对比,质量差别大。

(3)水平灰缝厚度不一。

(4)竖直灰缝透高。

(5)灰缝不圆顺,不美观。

(6)砂浆色差大

(7)“热砖”上墙。

“热砖”是指刚出釜或养护期未到的灰砂砖和加砌块。

灰砂砖和加气混凝土砌块出釜后都应存放养护,待养护期满后才能砌筑上墙。

“热砖”上墙将会严重影响砂浆和砌体的强度,甚至会引起粉刷层的龟裂和裂缝。

防治措施:

(1)砌筑前要摆砖。

在规范允许的最小和最大灰缝宽度范围内,调整竖向灰缝的宽度,以避免使用碎砖。

(2)正确使用皮数杆,采取双面挂线。

以保证墙体的两个面都获得较好的平整度和观感质量。

(3)铺浆后要进行砍缝,以保证竖直灰缝的砂浆饱满。

(4)要10钢筋制成的灰缝抹进行拖缝。

使灰缝更加美观,也可使抹灰层与墙体结合得更好。

(5)使用同一产地的砂石。

如果砂石源存在问题,也应做好平稳(平滑)过度。

16、预留洞口位置不准,大小不配套。

现在基本上都能在浇筑混凝土前埋高套管、预留穿板洞口,但往往是在走形式,应付要求。

普遍存在位置不正确,上下楼层位置不致;不分管道直径大小,留的洞口一样大。

在管道安装时仍然普遍存在打洞现象,往往给房屋的正常使用带来不利影响;预留套管的强度、高度不符合要求。

防治措施:

(1)专人负责。

做好各层各部位的定位记录。

(2)用相对位置法定点。

用与较近的周边梁(墙)相对位置来确定套管的中心点位置。

(3)用绝对位置法定点。

在上层模板上的大致位置钻一小孔,线坠的线穿过小孔,在下层楼面找出该点的相对坐标,再按相对坐标在上层找出各预留、预埋管的中心点。

18、构造柱及马牙槎的缺陷

构造柱是抵抗房屋变形、防止墙体裂缝的结构性构造措施。

构造柱施工质量的好坏,既影响着房屋抵抗变形的能力,也严重影响着主体工程的观感质量。

因此,我们在施工时应予以重视。

缺陷现象:

(1)马牙长度不一致,上下错位。

(2)马牙槎的进退高度不一致。

(3)拉结钢筋间距、长度、弯勾不符合要求。

(4)构造柱混凝土漏浆,马牙槎不清晰。

防治措施:

(1)马牙槎每进一次均应吊线。

(2)马牙槎的进退高度应不大于300mm。

因此标准砖应每5皮进退一次,混凝土实心砌块每2皮进退一次。

空心砌块的填充墙规范没有留马牙槎的要求,可不留马牙槎,也利于上下对孔和防止混凝土窜浆。

(3)拉结筋的间距应为500mm。

因此标准砖应每8皮放置一道拉结筋,混凝土实心砌块每4皮放置一道拉结筋,空心砌块每2皮放置一道拉结筋。

为了防止遗忘,应将拉结筋的放置位置标注在皮数杆上。

皮数杆可以在正反两面,甚至在正反两面的四个边上分别标注不同的尺寸。

(5)一定要做到双面挂线线砌筑,以保证两个面墙的平整度,在墙的两个面上沿马牙槎走向贴密封胶带,局部的不平应用砂浆找平,再贴密封胶带,以保证混凝土不漏浆。

(6)构造柱的模板不能仅用铁丝对拉,一定要采取支顶措施。

19、圈梁漏浆。

圈梁也是抵抗房屋变形、防止墙体裂缝的结构性构造措施。

圈梁施工质量的好坏,既影响着房屋抵抗变形的能力,也严重影响着主体工程的观感质量。

因此,我们在施工时也应予以足够重视。

防治措施:

(1)墙体最上一层丁砖的竖向灰缝一定要饱满,一是防止安装钢筋和模板时松动,二是防治水泥从灰缝中流出。

(2)沿墙上口贴密封胶带,以防止混凝土浆流出。

(3)模板最好只包住最上面一皮砖。

避免因下一皮砖面不平造成漏浆;模板安装后应用砂浆补缝。

(4)模板要进行支顶牢固,不能仅用铁丝拉结。

20、钢筋定位不准,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偏差大。

钢筋在混凝土中的位置变化,直接影响到结构构件的承载能力。

因悬挑板的钢筋往下位移造成的悬挑板断裂,在早此年时有发生。

因为板钢筋直径较小,更容易被踩踏位移。

钢筋的保护层过大,容易造成钢筋的锈蚀。

所以,钢筋混凝土保护层过小,又容易造成钢筋的锈蚀。

所以,钢筋混凝土保护层的过大或过小,都不利于混凝土构件的结构安全和正常使用。

防治措施:

(1)箍筋制作要准确。

(2)部分箍筋要与纵向受力钢筋焊接。

如柱的上、中、下三点,梁的节点处,梁中按一定的间距进行焊接。

(3)使用标准的塑料卡。

注意事项:

(1)清水混凝土不要用短钢筋当垫块,防止锈渍渗出造成污染。

随着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的采用,清水混凝土已经成主混凝土施工的一个发展方向。

比如新的装饰装修施工验收规范就在条文说明中提倡使用清水混凝土,大城市的立交桥,高架桥等公共建筑都采用清水混凝土技术。

现在发达的地区和国家清水混凝土的墙已被广泛采用,还出现了清水混凝土的装饰。

(2)自制砂浆垫块要预埋扎丝(18#或20#),扎丝固定端宜横向绑扎一根短铁丝绑扎一根短铁丝或鞋钉。

(3)砂浆强度不低于混凝土C25的强度。

(4)要注意梁侧面保护层控制。

最好的方法是采用塑料卡。

21、混凝土养护不够

混凝土良好的养护,是保证混凝土设计强度实现的重要措施,其他环节控制得再好(比如水灰比、级配、振捣等),养护不好仍然达不到目的。

目前的现状是,楼面混凝土浇筑后,下面的柱和梁基本行不到浇水养护,加上支撑柱林立也不便于养护,新型的夹板模板不同于松木模板,不吸水,又隔水,对混凝土的养护更加不利,表现出混凝土的成色不好,碳化深度较深。

防治措施:

(1)楼面混凝土初凝后(初凝后的时间应根据天气、气候而定),用麻袋覆盖浇水,保证麻袋的吸水率在50%以上。

(2)对截面较高的梁,应在浇筑混凝土时等距离插塑料管,从塑料管内注水养护。

(3)混凝土的养护要定岗定人,专人负责。

22、预制空心板安装的缺陷

(1)预制板本身的质量缺陷。

包括露筋、严重的蜂窝、破损、养护期不到。

这些质量缺陷是影响预制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