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在牛肚子里旅行.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072185 上传时间:2023-01-28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220.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在牛肚子里旅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在牛肚子里旅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在牛肚子里旅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在牛肚子里旅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在牛肚子里旅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在牛肚子里旅行.docx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在牛肚子里旅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在牛肚子里旅行.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在牛肚子里旅行.docx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在牛肚子里旅行

10在牛肚子里旅行(精读课文)

【教学目标】

1.认识“咱、答”等1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答、应、骨、几”,会写“旅、咱”等13个生字。

运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文中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通过抓住重点语句的理解、引导、感悟,帮助学生揣摩红头和青头对话的心情,读出相应的语气。

3.默读课文,体会红头和青头是“非常要好的朋友”,从文中找出三处。

让学生懂得当遇到困难时,朋友的作用是非常大的。

必备品格

关键能力力格

【教学重点】结合文本了解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过程。

抓住描写青头行动和语言的语句,感受青头的遇事冷静、机智、勇敢和见多识广。

【教学难点】通过口语练习,锻炼学生的口语概括能力。

引导学生感悟故事所蕴含的道理。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1.会认本课11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认识多音字“答、应、骨、几”,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重点)

2.分角色朗读课文,能读好人物对话。

(难点)

【教具准备】课件(笔顺动态演示朗读音视频建议使用荣德基小学课件)

【教学过程】

内容

荣德基课件页码

一、导入新课

导入类型:

谜语激趣,导入课题。

师生交流:

1.出示谜语:

家住暗角落,身穿酱色袍,头戴黑铁帽,打仗逞英豪。

(打一动物)

(1)小组同学互相交流,尝试着揭示谜底。

(2)小组代表发言,并说说理由,课件出示图片及谜底:

蟋蟀

2.谈话导入: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中的主人公是两位蟋蟀朋友,一位叫“青头”,一位叫“红头”。

有一天,两只蟋蟀中的那只叫“红头”的蟋蟀跑到牛肚子里旅行了。

你们想知道蟋蟀在牛肚子里旅行是怎样的吗?

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看看吧!

(课件出示图片)

3.交流:

你了解牛在吃食方面最大的特点是什么吗?

(学生交流,自由发言,课件出示:

反刍动物是偶蹄目中的一个亚目。

反刍是指进食经过一段时间以后将在胃中半消化的食物返回嘴里再次咀嚼,反刍动物就是有是有反刍这种消化方式的动物。

通常是一些食草动物,因为植物的纤维是比较难消化的。

反刍动物采食一般比较匆忙,特别是粗饲料,大部分未经充分咀嚼就吞咽进入瘤胃,经过瘤胃浸泡和软化一段时间后,食物经逆呕重新回到口腔,经过再咀嚼,再次混入唾液并再吞咽进入瘤胃的过程。

除骆驼和骆马以外,这些动物都没有上门牙,而是在相应的位置上长着坚硬的齿龈,用来支撑下门牙要撕咬的东西。

进食时,反刍动物粗略咀嚼后咽下食物(主要是草木和小树枝),然后躺着或坐着将食物重新返回口中细嚼一遍。

4.教师板书课题:

10在牛肚子里旅行。

学生齐读课题。

5.指导书写“旅”:

“旅”的右下部分比较容易写错,笔画顺序是:

撇、竖提、撇、捺。

(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6.解读课题。

(1)说说你去哪里旅行过?

感觉怎样?

(2)再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想了解些什么?

  预设:

在牛肚子里旅行感觉怎样呢?

二、介绍作者,了解题材

1.介绍作者:

张之路,男,1945年生于北京,山东诸城人,首都师范大学物理系毕业。

现为中国作家协会儿童文学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电影集团一级编剧、国务院授予的有特殊贡献的专家。

他的作品在青少年中影响广泛并享有很高的声誉。

短篇小说《羚羊木雕》(原题:

“反悔”)选自《东方少年》1984年第10期,后被选入全国中学语文课本。

(原名《反悔》)在台湾地区共出版了15本书,并多次获得“好书大家读”优秀作品奖。

第一位入选中央电视台“东方之子”栏目(1997)的中国儿童文学作家。

国际安徒生奖提名奖获得者(2006年)。

中国安徒生奖获得者(2005年)。

2006年被IBBY中国分会任命为中国推广儿童阅读大使。

2017年11月16日,张之路创作的《吉祥时光》获得2017陈伯吹国际儿童文学奖年度图书(文字)奖。

《在牛肚子里旅行》是张之路写的科普童话,是2006年中国福利会出版社出版的图书。

2.谁来根据自己的了解说说科普童话的特点。

(1)学生自由发言。

(2)教师评议,引导了解:

科普童话是指,采用公众易于理解、接受和参与的方式,普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倡导科学方法,推广科学技术应用的童话故事。

在科学知识的普及基础上加上一种具有浓厚幻想色彩的虚构故事,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夸张、象征的手段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

其语言通俗生动,故事情节往往离奇曲折,引人入胜。

(3)学生自由阅读,了解科普童话。

【设计意图:

谈话的形式引入课题,交流资料“反刍”,了解作者的同时了解本课题材,自由课文初步把握文章内容,使学生兴趣盎然地进入教学情景。

三、初读感知

1.听范读。

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学生初读。

要求: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3.检查初读情况

(1)认读生字

练读词语,读生字,再组词。

出示带生字的新词,让学生认读。

咱们偷偷答应卷入一骨碌牙齿细嚼慢咽吞到胃里悲哀几乎眼泪笑眯眯

(重点指导生字“咱”为翘舌音;“齿”为平舌音;前鼻音“咱、卷”;后鼻音“应”;多音字“答、应、骨、几”等。

你认为哪些词语易读错或难读,再反复多读几遍。

③识记字形:

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些字吗?

形声字记忆:

熟字带生字:

自一咱因一咽米一眯

熟字加偏旁:

自+口=咱忄+令=怜田+月=胃口+因=咽非+心=悲

(2)学习多音字:

骨(ɡǔɡū)答(dādá)应(yìngyīng)

几(jījǐ)

练读一读下面的句子,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①青头不顾身上的疼痛,一骨碌爬起来大声喊:

“躲过它的牙齿,牛在这时候从来不会仔细嚼的,它会把你和草一起吞到肚子里去……”

骨(ɡǔɡū)

gǔ1>人和脊惟动物身体里面支持身体保护内脏的坚硬组织:

骨头骨胳(全身骨头的总称)、骨节、骨肉(、指最亲近的有血统关系的人,亦称“骨血”;喻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的关系)、骨干(gàn);2>像骨的东西(指支撑物体的骨架):

伞骨、扇骨;3>指文学作品的理论和笔力:

骨力(雄健的笔力;刚强不屈的气概);3>风骨(古典文艺理论术语,指文章的艺术风格,亦指作品的风神骨髓);4>指人的品质、气概:

侠骨、骨气。

gū尚未开放的花朵:

骨朵儿。

②红头不说话,只露两只眼睛偷偷地看。

它心想,我要是一答应,就会被青头发现。

答(dādá)

dá1>回话,回复:

回答、对答、答辩、答复、答案、对答如流;2>受了别人的好处,还报别人:

报答、答报。

dā用于“答应”“答理”等词。

应(yìngyīng)

yīng1>该,当,又引申料想理该如此:

应当、应该、应分、应有尽有;2>回答:

答应、喊他不应、应承。

yìng1>回答或随声相和:

应答、呼应、应对(答对)、应和、反应(化学上指物质发生化学变化,产生性质和成分与原来不同的新物质;人和动物受到刺激而发生的活动和变化;回响,反响);2>接受,允许,答应要求:

应邀、应聘、应考;3>顺合,适合:

顺应、适应、应机、应景、应时、应用文;4>对待:

应付、应变、应酬。

③红头的声音小得几乎听不见了。

几(jījǐ)

jī1>小或矮的桌子:

茶几儿;2>将近,差一点:

几乎、几至;3>苗头:

知几其神乎。

jǐ1>询问数量多少(估计不太大)的疑问词:

几个人?

2>表示不定的数目:

几本、几百。

练读一读。

①小狗见到骨(ɡǔ)头一骨(ɡū)碌爬起来,叼起来就跑了。

②小明答(dā)应(yìng)老师,只要别人提出问题,提就回答(dá),并且表示学生应(yīng)该认真听课。

③我家的茶几(jī)几(jī)乎紧挨着沙发,小沙发上也坐不开几(jǐ)个人,空间小的让人窒息。

(3)理解词语:

学生自由读课文,互相交流对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

(交流

了解理解词语的方法:

理解词语的方法:

查字典或词典、联系上下文、从理解重点字入手;有的词语应该理解在文中指什么;有的词语不仅要弄清它的意思,还要想一想这个词用在什么场合。

练把词语和意思连起来。

【蟋蟀】本指慢慢地吃东西。

引申慢慢去体味。

【大吃一惊】储存收藏以供需要时使用本课指牛把吃进去的草暂时保存在胃里。

【细嚼慢咽】昆虫,身体黑褐色,触角很长后退粗大,善于跳跃。

中国又称促织、蛐蛐儿、食植物茎叶、种实和根部,是农业害虫。

【贮藏】形容对发生的事感到十分意外。

(4)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

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设计意图:

本课在教学生字时,放手学生独立识字,鼓励学生用自己在平时学习中积累的最喜欢的、最拿手的方法认识汉字,而且遵循语文识字的基本规律,通过课件提示,帮助孩子直观的识记生字、理解字义、理解词意,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

4.再读课文,了解内容。

(1)同学们,我们把这些字宝宝放回课文中一起来读读他,看我们能不能认识他。

①练习朗读课文,要求读出自己的感受。

②教师引读。

师:

有两只小蟋蟀,一只叫青头,另一只叫红头。

它们是一对非常要好的朋友。

有一天,吃过早饭,青头和红头玩捉迷藏的游戏,没想到意外发生了——(师示意,生读:

红头做梦也没有想到,大黄牛突然低下头来吃草。

可怜的红头还没有来得及跳开,就和草一起被大黄牛卷到嘴里了。

师:

青头大吃一惊,它一下子蹦到牛身上,可是那头牛用尾巴轻轻一扫,青头就给摔到地上了。

青头不顾身上的疼痛,一骨碌爬起来大声喊:

(师示意,生读:

“躲过它的牙齿,牛在这时候不会仔细嚼的,它会把你和草一起吞到肚子里去……”)

师:

红头哭起来。

它和草已经一起进了牛的肚子。

  青头又跳到牛身上,隔着肚皮和红头说话:

(师示意,生读:

“红头!

不要怕,你会出来的。

我听说牛肚子里一共有四个胃,前三个胃是贮藏食物的,只有第四个胃才是管消化的!

”)

师:

“可是你说这些对我有什么用呢?

”红头悲哀地说。

青头告诉他:

(师示意,生读:

“当然有用。

等一会儿牛休息的时候,它要把刚才吞进去的草重新送回嘴里,然后细嚼慢咽……你是勇敢的蟋蟀,你一定能出来。

”)

师:

红头在牛肚子里随着草一起移动,从第一个胃到了第二个胃,又从第二个胃回到了牛嘴里。

这一下,红头又看见了光亮。

可是,它已经一动也不能动了。

结果:

(师示意,生读:

“阿嚏!

”牛打了一个喷嚏,红头随着一团草一下子给喷了出来。

师:

谁的眼前浮现画面了?

老师告诉你啊,一边读书,一边在脑海里浮现画面是一种非常好的读书方法,我们都要学会它。

③谈话过渡:

就这样,红头看见了自己的朋友,高兴得流下了眼泪。

(2)再读课文,想一想:

课文写了什么?

(本文写了蟋蟀红头被牛吃进了肚子里,它的朋友青头鼓励它抓住机会,在牛反刍的时候逃出来。

红头在青头的鼓励下坚持不放弃,终于想办法在牛打喷嚏的时候逃了出来,经历了一场惊险的旅行。

【设计意图:

教学中,从整体入手,抓住主要环节引导学生把握文意,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

学生通过师生交流从整体上感知文章内容,边读边想,实现学生与文本的对话。

加彩字需重点指导。

建议用荣德基课件的“笔顺演示”完成教学。

四、学习“会写字”

旅咱怜救命拼扫胃管刚流泪算

1.学生字:

读含有会写字的词语(旅行、咱们、可怜、救命、拼命、一扫、胃里、管着、刚才、流下、眼泪、就算),读会写字,观察笔顺,掌握结构、音序、部首,组词,造句。

2.指导书写

(1)学生观察课本田字格中的生字(旅咱怜救命拼扫胃管刚流泪算),交流:

你是如何记住这些生字的?

形声字构字规律识字:

怜刚拼救管。

如“怜”“忄”表义,这个字和人的心理有关,“令”表音。

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识记:

咱:

自+口字旁胃:

月字旁+田

组词巩固:

如“旅行流泪泪水流水”

(2)学生细致观察课本田字格中的生字,交流书写这些生字时要注意什么?

预设:

①左右结构的字:

如“旅咱怜拼扫流泪”等书写时注意左窄右宽;而“刚”书写时则左宽右窄;“救”书写时左右基本同宽。

②上下结构的字:

如“胃管算”,上边的部分不要写得太宽,是上窄下宽的字;“命”书写时撇捺要舒展,下面的部分要紧凑。

(2)老师范写,重点指导上下结构的字“管、算”和左右结构的字“旅、救、流”,学生练写。

旅:

“方”要窄小;倒数第二笔的短撇不能忘记。

咱:

“口”要小,“自”上撇要短。

“目”稍窄,里面是两横。

怜:

“令”撇和捺要舒展,末笔点稍大一些。

救:

左右都要略窄,左边横短,竖钩要长。

命:

“人”撇和捺要舒展,中间一横要短,“口”和单耳上部大小相当。

拼:

左边要窄,“并”字下横要长。

扫:

左边要高、窄,右边要宽、扁,横折的折下方稍向左拉。

胃:

“田”要扁,“月”稍窄。

管:

“宀”的横要长,“”的“”要扁。

刚:

“冈”里面的点要大一些;“刂”左边的竖略短。

流:

右边的撇折稍往上提,末端有一点;下边中间有一竖不能忘。

泪:

“氵”要写得窄一些;“目”里边是两横。

算:

字形偏窄,三部分都要扁,中间是“目”,下边的撇和竖在横上边都要出头。

练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投影展示书写正确、美观的字词,相互借鉴。

和课本对照,及时改正。

(师小结:

汉字是世界上最美丽,最神奇的文字,是我们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具有集形象、声音和意思三者于一体的特性,掌握了汉字这一特点去学习,能帮助我们更轻松的认读、识写。

五、分类积累,练习表达

1.自由读课文,画出文中有新鲜感的词语,分类整理并摘抄积累:

(1)表示事物名称的词:

蟋蟀青头红头草堆牙齿眼泪

(2)表示动作的词语:

答应卷到救命一扫一骨碌贮藏消化细嚼慢咽蹭来蹭去喷嚏流下旅行

(3)描写事物或人物的词语:

要好可怜悲哀几乎

(4)叠词:

偷偷慢慢笑眯眯蹭来蹭去

(5)含有反义词的词语:

蹭来蹭去

2.练习运用:

联系生活实际,练习用要好、答应、旅行说话。

【设计意图:

对重难点生字的书写指导,培养学生爱写字的兴趣,教会学生正确的写字方法。

为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打下基础。

六、课堂小结

初读课文后,你感受到了什么?

读完这篇课文,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青头临危不惧,对朋友充满真挚的情感,懂得了在危险时刻不慌张,用知识战胜困难。

七、当堂检测

(建议使用荣德基课件中的“当堂检测”做训练。

八、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好对话。

点拨:

课文多处运用了语言描写,其中以青头和红头的对话为主。

如:

“你在哪儿?

”青头急忙问。

要读出青头着急的语气,音调稍高,语速稍快。

而红头遇到危险时既害怕又紧张。

如:

我被牛吃了……正在它的嘴里……救命啊!

救命啊!

读时声音要大,语速要快,要读出害怕的心理。

总之,朗读对话时要把自己当成故事中的主人公,体会主人公的心情。

 

(1)

 

(2)

 

(4)

 

(5)

 

(6)

(7)

 

(8—10)

 

(11)

 

(12)

 

(13)

 

(14)

 

(15—27)

 

(27)

 

(28)

(29—30)

(31)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了解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路线。

(重点)

3.培养学生遇事冷静,相互帮助的处事哲理。

(难点)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内容

荣德基课件页码

一、课前导入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一边读一边给自然段标上序号。

2.指名分节读课文,要求: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思考:

红头怎么会到牛肚子里旅行?

结果怎么样?

3.全班交流,教师适时点拨。

(课文主要写了蟋蟀红头被牛吃进了肚子里,它的朋友青头鼓励它抓住机会,在牛反刍的时候逃出来。

红头在青头的鼓励下坚持不放弃,终于想办法在牛打喷嚏的时候逃了出来,经历了一场惊险的旅行。

4.谈话过渡:

在牛肚子里旅行感觉怎样呢?

让我们走进课文,看看课文写了什么?

【设计意图:

读通课文,问题交流,起到过渡的作用,为下面对课文的理解分析做好准备。

二、自读课文,理清顺序,整体把握。

1.自读课文,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同学们,让我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通读全文。

你可以一个人读,可以找同桌读,要求边读边想一想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2.小组交流,教师巡视,相机参与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教师评议并小结:

作者按照事情发展顺序写的,先写事情的起因:

红头在和青头捉迷藏时被大黄牛吞进肚子里。

再写事情的经过:

青头一边鼓励安慰好朋友一边运用自己丰富的知识利用牛反刍的机会终于想办法在牛打喷嚏的时候逃了出来。

4.谈话过渡:

下面我们就按照课文的描写顺序随“红头”做一次惊险而又刺激的旅行。

三、品读释疑

(一)学习1—7段,了解故事的起因。

1.学生朗读课文1—7自然段,交流:

从这部分课文中你了解到什么?

有两只小蟋蟀,一只叫青头,另一只叫红头。

它们是一对非常要好的朋友。

有一天,吃过早饭,青头对红头说:

“咱们玩捉迷藏吧!

(1)“有两只小蟋蟀,一只叫青头,另一只叫红头。

它们是一对非常要好的朋友。

”一句告诉了我们什么?

(告诉我们“青头”和“红头”是一对非常好的朋友,揭示了童话主人公之间的关系。

(2)从青头的话“咱们玩捉迷藏吧!

”你了解到什么?

(青头提议捉迷藏,这是后面故事发生的原因。

(3)在捉迷藏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

正在这时,一头大黄牛从红头后面慢慢走过来。

红头做梦也没有想到,大黄牛突然低下头来吃草。

可怜的红头还没有来得及跳开,就和草一起被大黄牛卷到嘴里了(从“做梦也没有想到”你感受到什么?

“做梦也没有想到”写出了红头的遭遇很意外。

2.学生轻声读读课文1—7自然段,根据提示简练地说说红头进入牛肚子的原因。

①小组交流,教师巡视,相机参与交流。

②小组派代表参与全班交流。

③教师评议,引导交流:

红头和青头是一对(非常要好的朋友),他们(高兴地玩着捉迷藏的游戏),红头(悄悄地躲在一个草堆里),只露两只眼睛(偷偷地看)。

正在这时,一头大黄牛(从红头后面慢慢走过来)。

红头(做梦也没有想到),大黄牛(突然低下头来吃草)。

可怜的红头(还没有来得及跳开),就和草一起被大黄牛(吞到嘴里了)。

3.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

红头是怎样跑到牛肚子里的?

(青头和红头正在草堆里捉迷藏,红头躲进草堆里,一头大黄牛低下头吃草,红头没来得及跳开意外被大黄牛吃到肚子里。

(二)学习课文8—20自然段,了解“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过程。

1.谈话过渡:

就这样,红头不得不随着吃到牛嘴里的草开始了它在牛肚子里的旅行。

红头被大黄牛吞进了嘴里后有惊无险,幸亏它的好朋友——青头在外面。

课文就是通过它们两个的对话展开的。

同桌两个合作读好对话,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小组交流,从“红头”和“青头”的对话中你了解到什么?

3.小组派代表参与全班交流。

(1)交流:

“红头”和“青头”的第一次对话。

“救命啊!

救命啊!

”红头拼命地叫起来。

“你在哪儿?

”青头急忙问。

“我被牛吃了……正在它的嘴里……救命啊!

救命啊!

①“急忙”说明了什么?

(“急忙”说明了红头遭遇危险时青头很着急。

②“我被牛吃了……正在它的嘴里……救命啊!

救命啊!

”写红头情况很危险。

省略号在这里表示什么意思?

(说话断断续续。

)这表现了什么?

(表现了“红头”的惊慌、害怕、着急。

③指导朗读:

朗读时要读出“青头”的着急,读出“红头”的惊慌、害怕和着急。

④指名分角色朗读,师生评议。

(2)交流:

“红头”和“青头”的第二次对话。

青头大吃一惊,它一下子蹦到牛身上,可是那头牛用尾巴轻轻一扫,青头就给摔到地上了。

青头不顾身上的疼痛,一骨碌爬起来大声喊:

“躲过它的牙齿,牛在这时候不会仔细嚼的,它会把你和草一起吞到肚子里去……”

“那我马上就会死掉。

”红头哭起来。

它和草已经一起进了牛的肚子。

①“红头”陷入了危机,它的好朋友“青头”赶紧来救它。

“蹦、一骨碌”写“青头”为了救朋友而奋不顾身,尽管它和大黄牛的力量很悬殊,但它仍然不放弃。

②谁来读读“青头”的话?

(指名读“青头”的话。

③青头想告诉红头什么?

(牛在这时候不会仔细嚼的,它会把你和草一起吞到肚子里去……)

④“这时候”是指什么时候?

(“这时候”是指牛刚把草吃进去的时候。

这就是牛吃草的特点“青头”通过自己的知识,为“红头”找到了活下去的希望。

⑤“青头”在说这番话的时候,是怎样的心情呢?

(焦急)你从哪里看出来?

(一骨碌、大声喊)

⑥指名读这段对话。

师生评议。

⑦尽管“青头”这样指导,“红头”还是说——(“那我马上就会死掉。

”)

你读这句话的时候心情如何?

(非常着急)急得怎样?

(哭起来)

⑧教师提示:

是啊,急得都哭出来了,所以提示语放在后面,并且这里的省略号省略了——“青头”被“红头”打断的话。

⑨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

(2)交流:

“红头”和“青头”的第二次对话。

青头又跳到牛身上,隔着肚皮和红头说话:

“红头!

不要怕,你会出来的。

我听说牛肚子里一共有四个胃,前三个胃是贮藏食物的,只有第四个胃才是管消化的!

“可是你说这些对我有什么用呢?

”红头悲哀地说。

“当然有用。

等一会儿牛休息的时候,它要把刚才吞进去的草重新送回嘴里,然后细嚼慢咽……你是勇敢的蟋蟀,你一定能出来。

”“谢谢你!

”红头的声音小得几乎听不见了。

它咬着牙不让自己失去知觉。

①“青头”安慰鼓励“红头”叫他不要怕,表现了什么?

(“青头”安慰鼓励“红头”叫他不要怕,表现出“青头”的沉着冷静。

②从“我听说牛肚子里一共有四个胃,前三个胃是贮藏食物的,只有第四个胃才是管消化的!

”一句中你了解到什么?

(“青头”很了解牛的消化系统,这也是“青头”能帮助“红头”的原因。

③从“青头”的语言动作描写中可以看出“青头”的什么特点?

(“青头”对待朋友很真诚,朋友遇到危险它奋不顾身的救助。

它能运用自己掌握的知识,遇事丝毫不惊慌,非常冷静。

④引读“红头”的回答:

“青头”认为“红头”生还的希望还是很大的,可“红头”却说——(“可是你说这些对我有什么用呢?

”)

指导朗读,读出“红头”的悲哀。

⑤后面“青头”的话中又有一个省略号,省略了哪些内容呢?

(这时候你就有机会逃出来的。

)为什么要省略?

(因为时间仓促紧迫。

)时间仓促紧迫,青头为什么还要说最后一句?

(为了鼓励红头。

教师小结:

青头一方面安慰红头不要失去信心一方面告诉红头脱险的办法。

⑥指导朗读:

读出“红头”的悲哀,读出“青头”对“红头”的关心和鼓励。

4.“青头”除了用语言指导和鼓励“红头”脱险,还做了什么?

(1)指名朗读有关课文。

红头在牛肚子里随着草一起移动,从第一个胃到了第二个胃,又从第二个胃回到了牛嘴里。

这一下,红头又看见了光亮。

可是,它已经一动也不能动了。

  这时,青头爬到牛鼻子上,用它的身体在牛鼻孔里蹭来蹭去。

  “阿嚏!

”牛打了一个喷嚏,红头随着一团草一下子给喷了出来。

  红头看见自己的朋友,高兴得流下了眼睛:

“谢谢你……”

(2)从这段课文中你有了解到什么?

(进一步了解到“青头”熟悉牛的生活习性,以及它的机智。

(3)谁来做一做“蹭来蹭去”的动作。

(学生演示)写出几个和“蹭来蹭去”(x来x去)结构一样的词语。

(跑来跑去、跳来跳去、走来走去、扭来扭去)

5.引导小结:

青头是怎样帮助朋友脱险的?

(青头运用自己丰富的知识,先是让红头躲开大黄牛的牙齿,然后告诉红头牛有四个胃,让红头利用牛反刍的机会再一次回到牛的嘴里,最后它在牛的鼻孔里蹭来蹭去,让牛打喷嚏,这样把红头喷出来。

这样红头就得救了。

6.指名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8—20自然段。

7.“红头”在牛肚子里做了一次怎样的旅行?

(“红头”在牛肚子里作了一次惊险的“旅行”)你从中体会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育儿理论经验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