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内部环境与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ocx
《企业内部环境与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业内部环境与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企业内部环境与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河南理工大学成人教育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说明书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
企业内部环境与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中普公司为例
站名XX函授站
年级专业11级会计学
学生姓名XXX
指导教师XXX
年月日
河南理工大学成人教育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站名:
XX函授站年级专业学生姓名
一、设计(论文)题目:
二、设计(论文)任务与要求
三、设计(论文)时间年月日至年月日
指导教师(签名)
成教院院长(签名)
河南理工大学成人教育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评定书
站名:
XX函授站年级专业学生姓名
一、设计(论文)题目:
二、设计(论文)说明书页,附图张。
三、审阅意见及评语
根据学院毕业设计管理的有关规定,同意(不同意)参加毕业设计(论文)
答辩。
指导教师(签名)
职称
工作单位
河南理工大学成人教育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委员会记录
XX函授站年级专业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
于年月日进行答辩。
设计(论文)题目:
答辩学生向毕业设计答辩委员会(小组)提交以下资料:
一、设计(论文)说明书共页
二、设计(论文)图纸共张
三、指导教师评阅意见共页
根据学生所提供的毕业设计(论文)材料和指导教师意见以及在答辩过程中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委员会(小组)做出如下决议:
一、毕业设计(论文)的总评语:
二、毕业设计(论文)的总评成绩:
毕业答辩委员会主任(组长)签字:
委员(成员)签字:
年月日
摘要
随着社会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我国的企业管理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然而,近年来很多企业出现的一些问题,暴露出内部控制仍然是我国企业管理中薄弱的一环。
因此,完善企业内部控制,改善控制环境成为当务之急。
而控制环境作为内部控制的基础,如果其存在重大缺陷,那么将会导致构建于其上的内部控制体系缺乏实施保障。
因此,本文首先对内部控制、内部控制环境做理论综述,分析内部控制环境之间的关系,明确内部环境在内部控制中的基础性作用,并对内部控制环境的概念进行了界定。
接着针对COSO框架中控制环境仅仅指内部环境要素,没有提及外部环境要素,提出内部控制环境不仅包括内部环境要素,还应该包括外部环境要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构建我国企业内部环境要素的框架。
最后,本文以中普公司为案例,在分析其内部控制环境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完善该公司内部控制环境建设的具体举措:
通过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提高经理层的道德价值观与决策能力,改善公司人力资源政策,加强企业文化优化中普公司内部环境,力求使该公司的内部环境更好的促进企业控制实现,在企业控制有效落实的基础上提升公司内部环境,两者形成良性循环促进企业不断发展。
关键词:
企业控制,内部环境,治理结构,经理层人力资源,企业文化
分类号:
F270
目录
摘要1
目录2
绪论3
1.1研究的背景3
1.2选题意义及问题的提出3
1.3文献综述4
1.3.1内部控制方面的研究4
1.3.2内部环境方面的研究5
1.4研究方法与论文结构7
2内部控制与控制的内部环境9
2.1内部控制的概念9
2.2内部控制的环境9
2.2.1外部环境及其构成要素10
2.2.2内部环境及其构成要素11
2.3内部控制与内部环境的关系12
3控制的内部环境构成13
3.1公司治理结构——内部控制的组织保障13
3.2经理层——内部控制的对象14
3.3人力资源政策——内部控制的激励约束机制16
4中普公司控制的内部环境现状及存在的问题17
4.1中普公司背景资料17
4.1.1中普公司概况17
4.1.2中普公司从事领域及主要业务18
4.1.3中普公司内部控制环境现状18
4.2中普公司内部控制环境存在的问题20
4.2.1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21
4.2.2公司管理层对内部控制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22
4.2.3现有人力资源难以满足内部控制需要22
4.2.4企业文化建设不能适应内部控制制度的需求23
5完善中普公司内部控制环境建设的对策及措施25
5.1完善中普公司内部控制环境的对策25
5.1.1优化公司治理结构25
5.1.2提升企业文化27
5.1.3完善人力资源政策28
5.1.4完善公司内部控制体系29
5.2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环境的措施30
5.2.1按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建设法人治理机构30
5.2.2通过构建和谐企业文化打造内部控制软环境30
5.2.3建立科学有效的激励政策31
5.2.3加强内部监督,建设现代信息系统,打造完美的内控体系32
6结论与启示33
致谢34
参考文献35
绪论
1.1研究的背景
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步建立和完善面对复杂和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特别是加入后国内市场竞争更加激烈。
同时我国的很多企业要走出国门加入国际市场的竞争。
市场竞争归根到底是企业管理的竞争企业只有进行有效的内部控制才有可能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一席之地。
而企业控制的内部环境直接影响到企业内部控制的贯彻、执行以及企业经营目标及整体战略目标的实现是推动企业发展的引擎也是其他—切要素的核心。
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经理层和其他员工实施的为达到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营活动的效率和效果、相关法律法规的遵循等三个目标而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
它包括控制环境、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等要素是企业自我约束、自我调节、自我保障的机制。
加强并不断完善企业内部控制有利于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完整、规避企业经营风险、提高经营效益、保护资产安全、完整。
由于任何企业的内部控制都是在特定的控制环境中实施的是和特定的控制环境相适应的内部控制功能发挥的过程就是内部控制与控制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控制环境不但直接影响内部控制的建立还直接决定到内部控制实施的效果影响到内部控制目标的实现。
因此完善的内部环境是内部控制实施有效的基础是解决企业频频出事的治本之举。
1.2选题意义及问题的提出
企业目标的实现是以规范有效的内部控制为前提的,而有效的内部控制系统是以完善的内部环境为基础,因为任何内部控制规范都是在特定控制环境中实施的。
美国的COSO委员会,英国的《特恩布尔报告》等非常重视内部控制的环境问题,而我国在各种内控指导原则、意见或指引中对内部控制环境这一要素还缺乏详细的规范,但是由于我国企业内部环境的不完善而导致内部控制系统的失效已是不争的事实,同时我们在对民营企业尤其是中小民营企业进行研究的过程中会发现当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以后,很多企业就很难再发展,要么停止不前维持现状,要么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慢慢消失,究其原因就是受制于企业控制的内部环境,尤其是在公司治理、人力资源政策上没法实破而导致民营企业难以做大、做强。
所以,在强调内部控制制度本身建设的同时,如何优化和完善内部环境建设应该成为关注的重点。
因此理论界有必要加强对内部控制环境的研究。
在查阅大量材料过程中,我发现对于企业控制的内部环境研究多是作为内部控制研究中的—部分进行的,而没有专门进行详实、系统的分析、研究,这对于内部控制中处于核心地位的内部环境的研究以及充分发挥企业控制的内部环境的核心作用,促进企业健康、良性发展显然是很不够的。
本文通过对特定独资民营企业跨区域管理内部环境的实务研究,一方面可以在实务方面为完善该企业控
制的内部环境做一些探索,同时也能在理论上为丰富企业控制的内部环境理论研究提供实践经验。
1.3文献综述
1.3.1内部控制方面的研究
根据内部控制概念与思想的历史对称,内部控制主要经历了内部牵制、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结构和内部控制整体框架这—个个台阶式跃进的发展阶段。
在20世纪30年代到80年代,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等机构对内部控制进行了相关的研究,并提出了许多重要的观点。
当然,关于内部控制的概念具有国际影响力并处于主流地位的是由美国全国反舞弊性财务报告委员会下属的COSO委员会提出来的,指出内部控制是以下五要素的有机结合:
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和监督。
该定义进一步丰富了控制环境的基本内涵。
截至目前为止,我国对内部控制研究具有代表性的成果体现在几个法规和文件之中。
1992年12月,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发布了《独立审计准则第9号一内部控制和审计风险》,主要为注册会计师,执行审计业务时对内部控制的考虑提供指导,准则中界定的内部控制概念与美国内部控制结构的定义基本相同,其影响力主要体现在注册会计师职业界。
该准则认为:
内部控制是指被审计单位为了保证业务活动的有效进行,保护资产的安全和完整,防止、发现、纠正错误与舞弊,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合法、完整而制定和实施的政策和程序,包括控制环境、会计系统和控制程序三大要素。
1999年颁布的《会计法》是我国第一部体现会计内部控制要求的法律,但是这基本上不能被认为是对内部控制的定义,而是对内部控制某些控制活动的具体描述,无疑需要更加系统的规范支持。
作为《会计法》的配套法规之一,财政部于2001年6月22日颁布了《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试行)》,该《规范》在《会计法》的指导之下制定并体现了《会计法》中关于内部会计监督的要求。
《规范》第一章总则第二条规定:
本规范所称内部会计控制是指单位为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确保有关法律和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等而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控制方法、措施和程序。
该规范所限定的这三项目标基本上是COSO报告的子集,侧重于会计信息质量和法规遵循性目标,但由于将内部控制的定义止于“一系列的控制方法、措施和程序”,而非COSO所界定的动态“过程”,导致很多组织将内部控制看作纯粹的制度和文件,不利于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
2001年1月,中国证监会发布了《证券公司内部控制指引》,该指引认为:
公司内部控制包括内部控制机制和内部控制制度两个方面。
内部控制机制是指公司内部组织结构及其相互之间的运行制约关系:
内部控制制度是指公司为防范金融风险、保护资产的安全与完整、促进各项经营活动的有效实施而制定的各种业务操作程序、管理方法与控制制度的总称。
该指引提到了内部控制的目标和内涵,特别是将内部控制内涵从单一的“内部控制制度”扩展到“控制机制”和“控制制度”两个层面。
前者包括组织架构、授权方法以及职责划分等控制环境和控制理念的问题,但仍然是静态的。
1.3.2内部环境方面的研究
(1)国外关于内部控制环境的研究
20世纪80年代,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审计准则委员会在“内部控制结构”中第一次提出“控制环境”的概念,并把控制环境定义为“对特定控制政策和程序的建立、加强和有效实施有重大影响的—组因素的统称”,“其中,最关键因素是与有效的控制政策和程序的制定与实施密切相关的管理当局和董事会对控制的态度”。
控制环境才逐渐为人们所重视。
90年代美国COSO委员会在《内部控制一整体框架》中提出内部控制整体框架包括5大要素(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其中控制环境包括7个因素(操守及价值观,胜任之承诺;董事会或监督委员会;管理哲学和经营风格;组织结构;权、责之分派;人力资源政策及实务)。
报告强调“控制环境塑造企业文化,影响企业员工的控制意识。
它提供纪律与架构,是所有其他内部控制组成要素的基础。
COSO报告将控制环境的影响和作用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主要表现在:
①认为控制环境是其他控制要素的基础。
COSO报告认为,控制环境是—种氛围和条件,它内嵌于企业文化之中,并影响到企业经营目标及整体战略目标的实现。
②强调“人”在控制环境及内部控制中的核心地位。
COSO报告特别强调,内部控制受董事会、管理阶层及其他员工的影响,透过“人”及其行为而完成。
只有“人”才能制定目标并设置控制机制,反过来,内部控制也会影响着人的行为。
③强调“软”控制的作用。
“软控制’’主要指那些属于精神层面的事物,如管理阶层的管理风格和管理哲学、企业文化、内部控制意识等,COSO报告认为,控制环境集中反映为董事会与管理层对内部控制重要性的认识和态度。
自此,COSO报告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各国的广泛认可,控制环境也成为企业改善内部控制的基础性、关键性的要素。
控制环境也为会计界、管理界和企业界所关注、重视和采用。
2003年8月COSO委员会又发布了《企业风险管理框架》征求意见稿,在内部控制基础上提出了风险管理的框架。
《企业风险管理框架》将原来意义上的“控制环境”定义为“内部环境,在该新要素中,强调了内部环境包含了一个组织气氛,形成一个组织的人员识别和看待风险的基础。
内部环境主要包括:
风险管理哲学和风险偏好;员工诚实性和道德观以及企业经营环境。
(2)国内关于内部控制环境的研究
2003年我国颁布的(独立审计准则第9号——内部控制与审计风险)首次提出“内部控制包括控制环境、会计系统和控制程序。
”明确“影响控制环境的主要因素有:
①经营管理的观念、方式和风格;②组织结构和权利、职责的划分方法;③控制系统。
”2001年1月证监会颁布的《证券公司内部控制指引》规定“内部控制的内容包括环境控制、业务控制、资金管理控制、会计系统控制、电子信息系统控制和内部稽核控制六个方面的内容。
”这些法规参照、借鉴了COSO报告的基本精神,体现了国家根据经济形势发展的要求,在优先制定最为迫切的内部控制制度基础上,逐步建立健全与我国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满足不同单位经营管理需求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的决心和行动,也标志着人们开始注意“控制环境”的营造。
1.4研究方法与论文结构
从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对于企业控制的内部环境研究还非常有限,企业控制的内部环境因素还没有得到企业的真正普遍重视,成为企业健康发展的瓶颈。
本文以管理学、公司治理理论、企业文化理论、控制的内部环境理论等作为理论支撑,采用案例分析,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企业控制的内部环境进行研究分析。
本文共分为六章:
第一章,绪论。
本章概略地介绍了本论文的研究背景,引出要研究的问题,以及研究本论题的意义。
分别从国内和国外两个方面对与本论文相关的理论研究文献进行了简要的回顾,以确立本文研究的理论基础。
简要说明了本论文的研究方法与逻辑结构。
第二章,内部控制与控制的内部环境。
本章是本文开展分析的基础,通过对内部控制及控制的内部环境概念、构成要素的界定以及两者相互关系与互动的分析,确立内部环境是企业有效控制的基础,有效的内部控制能促进内部环境不断完善的观点。
第三章,控制的内部环境构成。
在对前人研究归纳提炼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内部环境各构成要素在内部控制中作用,指出公司治理结构是企业内部控制的组织保障、经理层是企业内部控制的对象、人力资源政策是企业内部控制的激励约束机制、企业文化是内部控制的人文环境。
第四章,以中普公司为例,在分析了公司内部控制环境现状,发现存在问题。
第五章,结合中普公司内部环境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改进的方案。
第六章,结论与启示。
本章是本文的结论部分,对本文观点作了全面总结,对本论题的研究作了一个展望。
本篇论文的主要内容如下:
图1.1论文写作思想示意图
2内部控制与控制的内部环境
2002年美国发布的COSO报告认为,内部控制由五个相互影响的部分构成,即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控。
COSO报告确立了内部控制环境的基础性地位,控制环境在强化内部控制中的作用也得到了广泛的认同。
2.1内部控制的概念
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时期,其内容的丰富与发展,则是基于规模日益庞大的企业对内加强管理,对外满足社会需要以及理论研究的不断深人。
至今,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大致经过了四个阶段,即上世纪40年代前的内部牵制40年代末至70年代的内部控制制度70年代至90年代初的内部控制结构,及90年代开始的内部控制综合框架。
内部控制综合框架是由COSO委员会于1992年9月发布的,并于1994年进行了增补,是至今对内部控制最为全面的描述。
报告将内部控制定义为:
“一种管理方法,由一个会计主体的董事会、管理部门和其他人员共同制定,旨在对企业经营的有效性和效率、财务报告的可靠性、执行各种法规条例的规范性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的保证。
”
COSO委员会同时提出,企业所设定的目标是一个企业努力的方向,而内部控制组成要素则是实现或达成该目标所必需的条件,两者之间存在直接的关系。
每一个组成要素适用于所有的目标类别,每一个组成要素也与每一个目标都有关。
对于任何企业或企业中的任何部门,内部控制都极为重要。
2.2内部控制的环境
作为一个系统,企业总是在一定的环境下运行的。
企业内部控制的环境分为两类:
—类是外部环境;另一类是内部环境。
不论是战略制定、还是内部控制,企业都需要首先对内、外部环境进行认真深入的审视。
图2.1内部控制环境体系图
2.2.1外部环境及其构成要素
在COSO框架中,控制环境是其他内部控制组成部分的基础,为他们提供秩序和结构。
控制环境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是从COSO报告对于内部控制环境的界定来看,它所定义的内部控制环境仅局限为一种企业内部环境要素的控制环境,而忽略了企业外部对内部控制有重要影响的环境要素如:
整个社会的经济形势、道德环境、法律环境、政府角色和作用等。
虽然这些外部环境是企业的不可控要素,但是他们都会对内部控制的建立、实施以及评价产生重要影响,对内部控制有着极强的导向性和约束性,影响其他内部控制组成部分的设计、执行与监控,是其他制度设计赖以成功的根本。
可以说,企业内部的小环境受制于企业外部的大环境。
(1)经济形势。
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市场竞争将更为激烈,而企业提高效率的努力程度也会越高。
也就是说,竞争将促使企业改善内部控制,进而达到提高效益的目的。
(2)法律环境。
内部控制是为企业取得经营效果、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遵循适当的法律法规等而提供合理保证的一种过程。
因此,所有对企业经济行为具有约束力的法律法规都应成为内部控制法律环境的组成内容。
(3)政府管制。
内部控制的目标与政府的经济管理目标有着同—性,就是保证企业生产经营高,效、规范地进行。
所以,内部控制体系的完善必然会体现出政府管理职能对其产生的影响。
(4)信息技术。
人类社会已经步入了知识经济时代,信息技术空前发展。
(5)其他要素。
比如,外界舆论、道德约束、法律法规——注册会计师的评价等都会对企业的内部控制产生相应的影响。
2.2.2内部环境及其构成要素
内部环境是其他内部控制组成要素的基础,是所有控制方式与方法赖以存在与运行的环境,它的设计与运作,不仅对企业整体目标而且对整个内部控制和其他组成要素都会产生重大影响。
(1)内部环境的概念
COSO对内部环境的描述是,控制的内部环境主要指企业的核心人员以及这些人的个别属性和所处的工作环境,包括个人诚信正直、道德价值观与所具备的完成组织承诺的能力、董事会与稽核委员会、管理阶层的经营理念与营运风格、组织结构、职责划分和人力资源的政策与程序。
(2)内部环境的主要构成要素
内部环境是企业风险管理所有其他构成要素的基础,为其他要素提供约束和结构。
结合COSO报告对内部控制的内部环境的界定,介于内部环境不同内容在企业内部控制中的作用本文认为在内部控制的内部环境主要由以下要素构成:
公司治理结构、经理层、人力资源政策、企业文化,其中:
公司治理结构是内部控制的组织保障,经理层是内部控制的主要对象,人力资源政策是内部控制的激励约束机制,企业文化是内部控制的人文环境。
表2.1控制的内部环境各构成要素内容及作用
控制环境因素
主要内容
作用
公司治理结构
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组织结构、权责划分
保障性
经理层和员工
道德、价值观、能力
关键性
人力资源
人员配备、培训、考核、薪酬、奖励
基础性
企业文化
基本信念、价值观念、道德规范、生活、思维、行为方式
基础性
2.3内部控制与内部环境的关系
完善的内部环境是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保障,有效的内部控制又将推进内部环境的不断完善并有助于企业目标的实现。
内部环境与内部控制各方独立运作、又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共同推进企业有效运行。
内部环境与内部控制是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内部控制作为一个系统,必然要与其环境发生相互作用。
(1)内部环境是内部控制的基础
内部环境是内部控制各要素中的一个非常关键的要素,它直接影响着内部控制的观念、组成形式、质量和实施,是企业内部控制其他要素发挥作用的基础,决定了其他控制要素能否发挥作用,对企业内部控制系统的实施以及职能的发挥产生重大、持久的影响。
(2)内部环境与内部控制相互联系又相互依存
作为环境和制度,二者相互区别:
但在内容上相互联系,内部环境中一些内容如不相容职务相分离、董事会与经理层之间的职责划分和授权控制等也属于内部控制,二者也相互影响,内部环境功能作用的有效发挥,需要以健全完善的内部控制的有效运行来推动。
(3)内部环境与内部控制相互制衡
内部牵制既是内部控制的一个基本的原则,也是内部控制的一个基本内容,事实上,早期的内部控制概念就是内部牵制。
由于受COSO报告将处于公司治理核心地位的董事会纳入内部环境中的影响,内部控制环境的运行好坏又与司治理紧密关联,完善内部环境就需要建立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等之间的相互牵制、相互制衡关系。
3控制的内部环境构成
企业内部环境是一个系统,系统内部各要素间相互区别、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我们判断一个企业的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系统是否有效,这就要看企业的内部环境要素是否有效地发挥其功能?
如果各要素存在并且有效地发挥着作用,则说明企业存在有效的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机制,企业能够消除重大缺陷,使风险得以控制在企业的风险偏好范围之内,促进企业各项目标的实现。
3.1公司治理结构——内部控制的组织保障
(1)公司治理的概念
公司治理是一个多角度多层次的概念,很难用简单的术语来表达。
从公司治理这一问题的产生与发展来看,可以从狭义和广义两方面去理解。
公司治理是通过一套包括正式或非正式的、内部的或外部的制度或机制来协调公司与所有利害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关系,以保证公司决策的科学化,公司的治理机制也不仅限于以治理结构为基础的内部治理,而是利益相关者通过一系列的内部、外部机制来实施共同治理,治理的目标不仅是股东利益的最大化,而是要保证公司决策的科学性,从而对保证公司各方面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最大化。
(2)公司治理结构的构成
不同国家、不同企业有不同的公司治理结构模式,但无论哪种治理结构模式都包括权力机构(股东会)、决策机构(董事会)、监督机构(监事会)和执行机构(经理层),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是内部控制的设计者和指导者,是起表率作用的内部控制执行者和推行者,更是控制环境的关键性的因素。
股东会股东会是由全体股东共同组成的,是公司的权力机构,凡是涉及到公司的重大问题都要由股东会来进行决定,比如说公司章程的修改,公司的合并与分立等等。
董事会董事会是代表所有者提出企业经营理念、经营目标的最高决策者。
董事应具备足够的经营经验与才能,应充分发挥其代表所有者权益的功能,应对经理层的行为予以关注和监督,善于提出问题质询经理层,能够独立客观地审视、评价经理层的操守、履职的能力和经营绩效。
监事会在我国《公司法》规定由监事会行使对经理层和董事的监督,监事会应对公司及全体股东负责,应诚信、勤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