损伤.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068238 上传时间:2023-01-28 格式:DOCX 页数:71 大小:109.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损伤.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1页
损伤.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1页
损伤.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1页
损伤.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1页
损伤.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损伤.docx

《损伤.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损伤.docx(7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损伤.docx

损伤

损伤、中毒病人的护理

第一节 创伤病人的护理

  创伤是指机械力作用于人体所造成的损伤。

(损伤是任何原因造成的组织结构完整性破坏或功能障碍)随着社会的发展。

日益发达的交通和不断提高的机械化程度,创伤的发生率不断上升。

对人类的健康构成了很大的威胁。

手术也是一种特殊的创伤。

  一、分类

  创伤分类方法较多,可按致伤因素、受伤部位、伤情轻重来进行分类。

软组织的创伤根据皮肤完整性可分为闭合伤和开放伤两类。

  

(一)闭合性损伤

  受伤部位皮肤、黏膜仍保持完整,多由钝性暴力所致。

  1.挫伤 钝性暴力所致皮下组织、肌肉和小血管损伤,重者甚至伤及内脏。

表现为伤部肿胀、疼痛和皮下淤血。

  2.扭伤 外力使关节异常扭转引起关节囊、韧带、肌腱损伤,出现关节疼痛、肿胀和活动障碍。

  3.挤压伤 人体肌肉丰富部位,遭受重物较长时间、较大范围的挤压造成受压部位肌肉广泛缺血坏死,严重者可发生以肌红蛋白尿和高血钾为特征的急性肾衰竭及休克,临床称为挤压综合征。

  4.爆震伤 是由爆炸产生的冲击波造成的损伤,体表多无明显伤痕,可引起内脏损伤,尤以含气的肺组织、肠管及鼓膜为甚。

  

(二)开放性损伤

  受伤部位皮肤、黏膜的完整性遭到破坏,有伤口和出血,有细菌侵入,感染机会增加。

  1.擦伤 皮肤被粗糙物摩擦,造成的浅层组织损伤。

创面有擦痕、小出血点和浆液渗出。

  2.刺伤 尖锐物体刺入人体所造成的损伤。

创口小而深,有时可伤及深部器官。

  3.切割伤 由锐利器械所造成的损伤。

创缘整齐,周围组织损伤较少,易造成血管、神经、肌腱等深部组织损伤。

  4.裂伤 钝物打击引起软组织、皮肤裂开。

创缘不整齐,周围组织破坏较重,易发生坏死和感染。

  5.撕脱伤 暴力的卷拉或撕扯,造成皮肤、皮下组织、肌肉、肌腱等组织的剥脱,损伤严重,出血多且易感染。

  6.火器伤 由枪、炮等武器的发射物所致的损伤。

伤情复杂,易伤及深部器官,组织破坏多,污染重,常有异物存留。

  二、病理生理

  1.局部反应 局部变化是在多种细胞因子参与下,发生的创伤性炎症反应、细胞增生和组织修复过程。

局部反应轻重与致伤因素的种类、作用时间、组织损害和性质,以及污染程度和是否有异物存留有关。

局部炎症反应是非特异性的防御反应,有利于清除坏死组织及组织修复。

  2.全身性反应 是因受到严重创伤,机体受刺激所引起的非特异性应激反应及代谢反应,为维持自身稳定所必需。

一般情况下的创伤性炎症有利于创伤修复,但反应强烈或广泛时不利于创伤愈合。

  三、创伤的修复

  1.创伤修复的基本过程

  

(1)伤口填充与炎症反应:

伤后立即发生,约持续3~5天。

先由血凝块和纤维蛋白充填创腔,然后在炎性细胞和酶类物质的作用下清除受损和坏死组织。

  

(2)细胞增殖与肉芽形成:

浅表的损伤一般通过上皮细胞的增殖、迁移,可覆盖创面而修复,但大多数软组织损伤需要通过肉芽组织生成的形式来完成。

创伤性炎症出现不久,局部新生的成纤维细胞、内皮细胞和毛细血管等共同构成肉芽组织,新生上皮也开始由创缘向中心生长,直至伤口修复。

  (3)组织塑形:

随着成纤维细胞合成胶原纤维的增多,伤口强度迅速增大并趋于稳定,肉芽组织变成坚韧的瘢痕组织。

过多的瘢痕组织通过各种酶和运动应力的作用,不断调整修复,以适应生理功能的需要。

  2.创伤愈合类型

  

(1)一期愈合:

组织修复以原来细胞为主,仅含少量纤维组织,创缘对合整齐、愈合快、功能良好,如上皮细胞修复皮肤和黏膜。

  

(2)二期愈合:

以纤维组织修复为主,愈合时间长、瘢痕明显、功能欠佳,主要见于创面较大、坏死组织多或并发感染的伤口。

  3.影响创伤修复的因素 主要有局部和全身两个方面。

在局部因素中伤口感染是最常见的原因。

其他还有伤口内有异物存留或过多的坏死组织,阻隔新生细胞与基质的连接;局部缝合或包扎过紧、伤口局部血液循环不良、局部制动不够等均不利于伤口愈合。

全身性因素主要有营养不良,尤其是蛋白质、维生素C、铁、锌等元素缺乏;某些药物(如糖皮质激素、细胞毒性药物)的大量使用以及放射线照射等;免疫力低下的疾病,如糖尿病、肝硬化、艾滋病及全身性严重并发症;其他如年龄、心理压力等对创伤修复都有影响。

  四、临床表现

  1.局部表现

  

(1)疼痛:

与受伤部位的神经分布、创伤轻重、炎症反应强弱等因素有关。

疼痛对伤情判断有意义,因此在诊断明确前应慎用麻醉性止痛药,以免漏诊或误诊。

  

(2)肿胀和瘀斑:

是局部出血和(或)炎性渗出所致。

  (3)功能障碍:

组织结构破坏直接造成功能障碍,局部的疼痛也使活动受限。

某些急性器官功能障碍迅速导致死亡,如窒息、开放性或张力性气胸引起的呼吸衰竭。

  (4)伤口与出血:

见于开放性损伤,伤口内有出血、血块或异物。

  2.全身表现 轻伤病人无明显的全身症状,较重者可出现。

①发热:

伤口内出血、组织细胞分解产物吸收以及部分炎症介质的作用导致发热,并发感染时可出现高热。

②生命体征的改变:

伤后儿茶酚胺释放增加,使心率和脉搏加快,当发生大出血和休克时,则血压降低、脉搏细数、呼吸加快。

③其他可有口渴、尿少、食欲不振、乏力、体重减轻等,妇女可有月经失调。

  3.并发症 重度创伤病人继发感染或伴有休克时,可诱发多系统器官功能障碍,如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急性肾衰竭、应激性溃疡等。

  五、辅助检查

  1.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和血细胞比容可判断失血或感染情况;尿常规可提示泌尿系统损伤和糖尿病;血电解质和血气分析可了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状况及有无呼吸功能障碍;其他血生化检查有助于了解肝肾功能状况。

  2.影像学检查 X线透视或摄片、B超、CT、MRI、选择性血管造影等,对深部组织和内脏损伤均有一定的辅助诊断价值。

  3.穿刺和导管检查 胸、腹腔穿刺可证实有无内脏破裂、出血;导尿有助于计算尿量、了解尿道和膀胱有无损伤。

监测中心静脉压可辅助判断血容量和心功能。

  4.其他 对严重创伤病人,采用多功能监护仪和其他实验室检查方法,监测心、肺、脑、肾等重要器官的功能,以利于观察病情变化,及时采取治疗措施。

  六、治疗原则

  1.全身治疗 积极抗休克、保护器官功能、加强营养支持、预防继发性感染和破伤风等疗法。

  2.局部治疗

  

(1)闭合性损伤:

如无内脏合并伤,多不需特殊处理,可自行恢复。

如骨折脱位,及时复位,并妥善固定,逐步进行功能锻炼;如合并内脏损伤或破裂,如颅内血肿、内脏破裂等,应紧急手术。

  

(2)开放性损伤:

清洁伤口,及早清创缝合、应用抗生素,伤后12小时内使用破伤风抗毒素。

如伤口已有明显感染现象,则应加强换药,积极控制感染。

  清创术又称扩创术,是用手术方法彻底地清理污染伤口,使之变为清洁伤口,以减少感染机会,常能达到一期愈合。

清创术应争取在伤后6~8小时内施行,但对污染较轻、头面部的伤口、早期已应用有效抗生素等情况,清创缝合的时限可延长至伤后12小时。

  清创步骤:

①清创前准备,选择适当的麻醉方法,清洁创口周围皮肤。

②创口清洗、消毒。

③清除无生机组织。

④修复各层组织及缝合伤口。

对清创彻底的新鲜伤口即时将伤口缝合,称为一期缝合;对伤口污染重,清创不彻底,感染危险大者,也可观察1~2日后考虑延期缝合。

  七、护理问题

  1.疼痛 与损伤刺激神经末梢、炎性物质刺激有关

  2.组织完整性受损 与开放性伤口、皮肤的防御和保护功能受损等有关

  3.体液不足 与组织出血、体液丢失有关

  4.潜在并发症:

休克、挤压综合征、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八、护理措施

  

(一)急救

  救治工作原则:

保存生命第一,恢复功能第二,顾全解剖完整性第三。

  1.抢救生命 优先处理危及生命的紧急情况,如心跳骤停、窒息、活动性大出血、张力性或开放性气胸、休克、腹腔内脏脱出等,并迅速将病人抢救至安全处,避免继续或再次受伤。

  2.判断伤情 经紧急处理后,迅速进行全面、简略且有重点的检查,注意有无内脏损伤情况,并作出相应处理。

  3.呼吸支持 立即清理口腔异物,使用通气道维持呼吸道通畅。

  4.迅速有效止血 以无菌或清洁的敷料包扎伤口。

用压迫法、肢体加压包扎、止血带或器械迅速控制伤口大出血。

使用止血带止血时,要注意正确的缚扎部位、方法和持续时间,一般每隔1小时放松2~3分钟,避免引起肢体缺血性坏死。

  5.维持循环功能 稳定积极抗休克,主要是止痛、有效止血和扩容。

  6.包扎伤口 颅脑、胸部、腹部伤应用无菌敷料或干净布料包扎,封闭开放性气胸的胸壁伤口,用敷料或器具保护腹腔脱出的内脏。

  7.妥善固定骨折 可用夹板或代用品,也可用躯体或健肢来固定骨折肢体,注意远端血运。

  8.安全转运病人 待伤情稳定,专人迅速护送病人到医院。

搬动前叫肢应妥善固定,疑有脊柱骨折,应三人以平托法或滚动法将病人平卧于硬板床上,防止脊髓损伤;胸部损伤重者,宜取伤侧向下的低斜坡卧位,以利健侧呼吸;运转途中病人的头部应朝后(与运行方向相反),避免脑缺血突然死亡。

保证有效输液,给予止痛、镇静,预防休克。

  

(二)软组织闭合性创伤的护理

  1.观察病情 注意观察局部症状、体征的发展。

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注意有无深部组织器官损伤,对挤压伤病人应观察尿量、尿色、尿比重,注意是否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

  2.局部制动 抬高患肢15°~30°,以减轻肿胀和疼痛。

伤肢选用夹板、绷带等方法固定制动,以缓解疼痛,利于修复。

  3.配合局部治疗 小范围软组织创伤后早期局部冷敷,以减少渗血和肿胀。

24小时后可热敷和理疗,促进吸收和炎症消退。

血肿较大者,应在无菌操作下穿刺抽吸并加压包扎。

  4.促进功能恢复 病情稳定后,配合应用理疗、按摩和功能锻炼,促进伤肢功能尽快恢复。

  (三)软组织开放性创伤的护理

  1.对污染伤口进行清创缝合,术后护理措施如下:

  

(1)密切观察病情:

严密观察伤口情况,如出现感染征象时,应及时处理。

注意伤肢末梢循环情况,如发现肢端苍白或发绀、皮温降低、动脉搏动减弱时,报告医生并配合处理。

  

(2)加强支持疗法:

输液、输血,防治水、电解质紊乱,纠正贫血。

加强营养,促进创伤的愈合。

  (3)预防感染:

尽早选用合适的抗生素,受伤后及时用破伤风抗毒素。

  (4)心理护理:

安慰病人。

稳定情绪。

尤其对容貌受损或有致残可能的病人,多作心理疏导,减轻其心理上的压力,积极配合治疗。

  (5)功能锻炼:

病情稳定后,鼓励并协助病人早期活动,指导病人进行肢体功能锻炼,促进功能恢复和预防并发症。

  2.感染伤口应加强换药,积极控制感染。

换药亦称更换敷料,是对经过初期治疗的伤口作进一步处理的总称。

其目的是动态观察伤口变化,保持引流通畅,控制局部感染,保护并促进新生上皮和肉芽组织生长,使伤口尽快愈合。

  

(1)伤口换药顺序:

先清洁伤口、再污染伤口、最后感染伤口。

  

(2)换药的次数:

一期缝合伤口术后2~3日换药1次,如无感染至拆线时再换药;分泌物不多,肉芽组织生长良好的伤口,每日或隔日换药1次;脓性分泌物多,感染重的伤口,每日1次或数次。

  (3)浅表肉芽伤口的处理:

①肉芽生长健康:

以盐水棉球拭去分泌物后,外敷等渗盐水纱布或凡士林纱布即可。

②肉芽生长过度:

可将其剪平,以棉球压迫止血。

③肉芽水肿:

可用5%氯化钠溶液湿敷。

④伤面脓液量多而稀薄:

可用0.1%依沙吖啶或0.02%呋喃西林溶液纱布湿敷。

⑤伤面脓液稠厚且坏死组织多,应用硼酸溶液(优琐)等湿敷。

  (四)深部组织或器官创伤的护理

  疑有颅脑、胸部、腹部和骨关节等部位的损伤,应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加强心、肺、肾、脑等重要器官功能的监测。

采取积极的措施防治休克和多器官功能障碍,最大限度地降低病人死亡率。

  (五)健康教育

  社区人群注意交通安全及劳动保护。

指导病人加强营养,以积极的心态配合治疗,促进组织和器官功能的恢复。

督促病人坚持身体各部位的功能锻炼,防止因制动引起关节僵硬、肌萎缩等并发症,以促使患部功能得到最大康复。

  练习题:

  1.开放性损伤与闭合性损伤的主要区别是

  A.是锐性暴力还是钝性暴力所致

  B.皮肤或粘膜是否保持完整

  C.是否合并有内脏损伤

  D.是否引起局部感染

  E.是直接暴力还是间接暴力所致

  

[答疑编号700232110101:

针对该题提问]

 

『正确答案』B

  2.对严重挤压伤病人,护理时除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外,还应特别注意

  A.意识状态

  B.肢端温度

  C.局部疼痛情况

  D.尿量

  E.末梢循环情况

  

[答疑编号700232110102:

针对该题提问]

 

『正确答案』D

  3.开放性骨折伴动脉破裂出血且合并休克的病人,现场急救应首先

  A.固定骨折

  B.止痛

  C.止血

  D.输液

  E.输血

  

[答疑编号700232110103:

针对该题提问]

 

『正确答案』C

  4.创伤现场急救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对窒息患者立即送医院抢救

  B.作简要的全身检查

  C.有活动性出血者立即包扎止血

  D.严密观察生命体征

  E.可疑骨折就局部固定

  

[答疑编号700232110104:

针对该题提问]

 

『正确答案』A

  5.清创术的最好时机是伤后

  A.6~8个小时

  B.8~10个小时

  C.10~12个小时

  D.12~16个小时内

  E.24小时内

  

[答疑编号700232110105:

针对该题提问]

 

『正确答案』A

  6.有关换药的次数哪项不妥

  A.一期缝合伤口拆线时再换药

  B.肉芽组织生长良好的伤口隔日换药一次

  C.浅表感染伤口每日换药一次

  D.脓腔引流伤口每日换药一次

  E.脓性分泌物多的伤口每日换药2~3次

  

[答疑编号700232110106:

针对该题提问]

 

『正确答案』A

第二节 烧伤病人的护理

  烧伤(burn)是由热力(火焰、热水、蒸气及高温金属)、电流、放射线以及某些化学物质作用于人体所引起的局部或全身损害,其中以热力烧伤最为常见。

  一、病理生理

  根据烧伤的全身反应及临床过程,临床上将烧伤分为三期:

  1.急性体液渗出期(休克期) 休克是烧伤后48小时内导致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

大面积烧伤的热力作用,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导致大量血浆外渗至组织间隙及创面,引起有效循环血量锐减,而发生低血容量性休克。

体液渗出多自烧伤后2~3小时开始,6~8小时最快,至36~48小时达高峰,随后逐渐吸收。

  2.感染期 创面从渗出逐渐转化为吸收为主,创面及组织中的毒素和坏死组织分解产物吸收入血,引起中毒症状。

加之烧伤使皮肤失去防御功能,污染创面的细菌易在坏死组织中生长繁殖并产生毒素。

烧伤越深、面积越大,感染机会越多、感染越严重。

  3.修复期 组织烧伤后,在炎症反应的同时,创面已开始了修复过程。

包括创面修复期和功能修复期。

浅度烧伤多能自行修复。

深Ⅱ度烧伤如无感染等并发症,约3~4周后自愈,留有瘢痕。

Ⅲ度烧伤或严重感染的深Ⅱ度烧伤均需靠皮肤移植修复。

  二、临床表现

  

(一)烧伤面积

  1.中国新九分法适用于较大面积烧伤的评估。

该法将体表面积分为11个9%,另加会阴区的1%,构成1O0%的体表面积。

12岁以下小儿头部面积较大,双下肢面积相对较小,测算方法应结合年龄进行计算(见下表)。

  成人体表面积中国九分法

  

  2.手掌法 以病人本人五指并拢的1个手掌面积约为1%计算,适用于较小面积烧伤的估测或作为九分法的补充。

  

(二)烧伤深度

  按组织损伤的层次,按国际通用的三度四分法将烧伤分为Ⅰ度、浅Ⅱ度、深Ⅱ度和Ⅲ度烧伤。

Ⅰ度、浅Ⅱ度属浅度烧伤;深Ⅱ度和Ⅲ度属深度烧伤。

  1.Ⅰ度烧伤 又称红斑烧伤,仅伤及表皮浅层,再生能力强。

表面红斑状、干燥,烧灼感,3~7日脱屑痊愈,短期内有色素沉着。

  2.浅Ⅱ度烧伤 伤及表皮的生发层及真皮乳头层。

局部红肿明显,大小不一的水疱形成,内含淡黄色澄清液体,水疱皮如剥脱,创面红润、潮湿,疼痛剧烈。

2周左右愈合,有色素沉着,无瘢痕形成。

  3.深Ⅱ度烧伤 伤及真皮层,可有小水疱,疱壁较厚、基底苍白与潮红相间、创面湿润,痛觉迟钝,3~4周愈合,常有瘢痕增生。

  4.Ⅲ度烧伤 伤及皮肤全层,甚至达到皮下、肌肉及骨骼。

痛觉消失,创面无水疱,呈蜡白或焦黄色甚至炭化成焦痂,痂下可见树枝状栓塞的血管。

因皮肤及其附件已全部烧毁,无上皮再生来源,必须靠植皮而愈合。

只有很局限的小面积Ⅲ度烧伤,有可能靠周围健康皮肤的上皮爬行而收缩愈合。

  (三)烧伤严重性程度

  主要与烧伤深度和面积有关,临床上多采取综合性评估,以利病人分类治疗和效果评价。

  我国常用的分度法为:

  1.轻度烧伤 Ⅱ度烧伤面积<9%。

  2.中度烧伤 Ⅱ度烧伤面积10%~29%,或Ⅲ度烧伤面积<10%。

  3.重度烧伤 烧伤总面积30%~50%,或Ⅲ度烧伤面积10%~20%,或Ⅱ度、Ⅲ度烧伤面积不足上述百分比,但并发休克、呼吸道烧伤或合并较重的复合伤。

  4.特重烧伤 总面积>50%或Ⅲ度烧伤面积>20%,或已有严重并发症。

  小儿由于生理上的特点,休克、全身性感染与病死率均明显高于成人,烧伤严重程度分类是:

①轻度烧伤:

烧伤总面积<10%,无Ⅲ度烧伤。

②中度烧伤:

烧伤总面积10%~29%,Ⅲ度烧伤<5%。

③重度烧伤:

烧伤总面积30%~49%,Ⅲ度烧伤5%~14%。

④特重烧伤:

烧伤总面积>50%,Ⅲ度烧伤>15%。

  (四)吸入性损伤

  以往称为“呼吸道烧伤”,常与头面部烧伤同时发生,系吸入浓烟、火焰、蒸气、热气或吸入有毒、刺激性气体所致。

可有呛咳、声嘶、吞咽疼痛、呼吸困难、发绀、肺部哮鸣音等表现,易发生窒息或肺部感染。

  三、治疗原则

  小面积浅表烧伤的治疗原则是及早清创、保护创面,防治感染,促进愈合。

  大面积深度烧伤的全身性反应重,其原则是:

①早期及时输液,维持呼吸道通畅,积极纠正低血容量休克。

②深度烧伤组织应早期切除,自体、异体皮肤移植覆盖。

③及时纠正休克,控制感染,同时维护重要器官功能,防治多系统器官功能障碍。

④重视形态、功能的恢复。

  四、护理问题

  1.有窒息的危险 与吸入性呼吸道烧伤有关

  2.体液不足 与创面大量渗出有关

  3.皮肤完整性受损 与烧伤导致皮肤组织破坏有关

  4.疼痛 与组织破坏、烧伤后炎症反应有关

  5.有感染的危险 与皮肤屏障功能丧失、创面污染、机体免疫力低下有关

  6.焦虑和恐惧 与病情严重、担心预后有关

  五、护理措施

  

(一)现场救护

  现场救护原则在于使病人尽快消除致伤原因,脱离现场和进行必要的急救;对于轻症进行妥善的创面处理,对于重症做好转运前的准备并及时转送。

  1.迅速脱离热源 如火焰烧伤应尽快灭火,脱去燃烧衣物,就地翻滚或跳入水池,熄灭火焰,以阻止高温继续向深部组织渗透。

互救者可就近用棉被或毛毯覆盖,隔绝灭火。

切忌用手扑打火焰、奔跑呼叫,以免增加损伤。

热液浸渍的衣裤,可冷水冲淋后剪开取下,以免强力剥脱而撕脱水疱皮。

小面积烧伤立即用清水连续冲洗或浸泡,既可止痛,又可带走余热。

酸、碱烧伤,即刻脱去或剪开沾有酸、碱的衣服,以大量清水冲洗为首选,且冲洗时间宜适当延长。

如系生石灰烧伤,可先去除石灰粉粒,再用清水长时间地冲洗,以避免石灰遇水产热加重损伤。

磷烧伤时立即将烧伤部位浸入水中或用大量清水冲洗,同时在水中拭去磷颗粒;不可将创面暴露在空气中,避免剩余磷继续燃烧,创面忌用油质敷料,以免磷在油中溶解而被吸收中毒。

电击伤时迅速使病人脱离电源,呼吸心跳停止者,立即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等复苏措施。

  2.抢救生命 是急救的首要原则,要配合医生首先处理窒息、心跳骤停、大出血、开放性气胸等危急情况。

对头、颈部烧伤或疑有呼吸道烧伤时,应备齐氧气和气管切开包等抢救物品,并保持口、鼻腔通畅。

必要时协助医生作气管切开手术。

持续生命体征监测。

  3.预防休克 稳定病人情绪、镇静和止痛。

合并呼吸道烧伤或颅脑损伤者忌用吗啡。

伤后应尽早实施补液方案,尽量避免饮白开水。

若病情平稳,口渴者可口服淡盐水。

中度以上烧伤需转运者,须建立静脉通道,必要时按医嘱快速静脉输入平衡盐溶液1000~1500ml及右旋糖酐500ml,途中需持续输液。

  4.保护创面和保温 暴露的体表和创面,应立即用无菌敷料或干净床单覆盖包裹,协助病人调整体位,避免创面受压。

  5.尽快转送 大面积烧伤早期应避免长途转运,休克期最好就近抗休克或加作气管切开,待病情平稳后再转运。

途中应持续静脉输液,保持呼吸道通畅。

转运前和转运中避免使用冬眠药物和呼吸抑制剂。

抬病人上下楼时,头朝下方;用汽车转运时,病人应横卧或取头在后、足在前的卧位,以防脑缺血。

详细记录处理内容,利于后续医生的诊治。

  

(二)静脉输液的护理

  烧伤后2日内,因创面大量渗出而致体液不足。

液体疗法是防治烧伤休克的主要措施。

首先应建立通畅的静脉输液通道。

  1.早期补液方案我国常用的烧伤补液量计算公式:

伤后第一个24小时补液量按病人每千克体重每1%烧伤面积(Ⅱ~Ⅲ度)补液1.5ml(小儿1.8ml,婴儿2ml)计算,即第一个24小时补液量=体重(kg)×烧伤面积(%)×1.5ml,另加每日生理需水量2000ml,即为补液总量。

晶体和胶体溶液的比例一般为2:

1,(晶体液首选平衡盐溶液、林格氏液及复方氯化钠溶液;胶体液是血浆、全血或血浆代用品)特重度烧伤为1:

1,即每1%烧伤面积每千克体重补充电解质溶液和胶体溶液各0.75ml。

伤后第二个24小时补液量为第一个24小时计算量的一半,日需量不变。

第三个24小时补液量根据病情变化决定。

  2.液体的种类与安排 晶体液首选平衡盐液(电解质成分和比例与血浆相似),其次选用等渗盐水(常指生理盐水)等。

胶体液首选血浆,以补充渗出丢失的血浆蛋白,也可用血浆代用品和全血,Ⅲ度烧伤应多输新鲜血。

生理日需量常用5%~10%葡萄糖液补充。

因为烧伤后第1个8小时内渗液最快,应在首个8小时内输入上述总量的1/2,其余在而后的16小时内输完。

补液原则一般是先晶后胶、先盐后糖、先快后慢,胶、晶液体交替输入,尤其注意不能集中在一段时间内输入大量不含电解质的液体,以免加重低钠血症。

  3.观察指标

  

(1)尿量:

如肾功能正常,尿量是判断血容量是否充足的简便而可靠的指标,所以大面积烧伤病人补液时应常规留置导尿进行观察。

成人每小时尿量大于30ml。

有血红蛋白尿时要维持在50ml以上,但儿童、老年人、心血管疾病病人,输液要适当限量。

  

(2)其他指标:

病人安静,成人脉搏在100次/分(小儿140次/分)以下,心音强而有力,肢端温暖,收缩压在90mmHg以上,中心静脉压0.59~1.18kPa(6~12cmH2O),说明血容量已基本补足。

  (三)创面护理

  创面处理原则是保护创面,减轻损害和疼痛,防止感染和促进愈合。

  1.创面的早期处理 病人休克基本控制后,在良好的麻醉和无菌条件下应尽早进行简单性清创。

清创顺序一般自头部、四肢、胸腹部、背部和会阴部顺序进行。

剃净创面附近的毛发、剪短指(趾)甲,擦净创周皮肤。

用灭菌水冲洗创面,轻拭去表面沾附物,使创面清洁。

创面的完整水疱予以保留,只需抽去水疱液。

已脱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