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前30天之备战高考历史考纲解读专项05近代列强侵华与中华民族的历史.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052426 上传时间:2023-01-28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83.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前30天之备战高考历史考纲解读专项05近代列强侵华与中华民族的历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考前30天之备战高考历史考纲解读专项05近代列强侵华与中华民族的历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考前30天之备战高考历史考纲解读专项05近代列强侵华与中华民族的历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考前30天之备战高考历史考纲解读专项05近代列强侵华与中华民族的历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考前30天之备战高考历史考纲解读专项05近代列强侵华与中华民族的历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考前30天之备战高考历史考纲解读专项05近代列强侵华与中华民族的历史.docx

《考前30天之备战高考历史考纲解读专项05近代列强侵华与中华民族的历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前30天之备战高考历史考纲解读专项05近代列强侵华与中华民族的历史.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考前30天之备战高考历史考纲解读专项05近代列强侵华与中华民族的历史.docx

考前30天之备战高考历史考纲解读专项05近代列强侵华与中华民族的历史

考前30天之备战2019高考历史考纲解读专项05近代列强侵华与中华民族的历史

【2018考纲解读】

19世纪中期,欧美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突飞猛进,而中国依旧在封建农业文明道路上徘徊。

从那时起,崛起的欧美列强对中国发动了一次次侵略战争,使中国逐渐沦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一部中国近代史,首先是西方列强赤裸裸的侵略史和中华民族的屈辱史,同时也是一部中华儿女挽救民族危亡、探究近代化道路的历史。

高考文综卷和单科历史卷有关本专题内容的试题命制思路要紧表达在三个方面:

一是对近代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反抗的差不多史实的再认再现和辨别比较能力的考查。

二是从中外关系的角度来考查近代列强对华侵略,表达了对社会热点问题陷性介入的思路。

从考点来看,差不多涉及本专题绝大部分知识点;从题型来看,以选择题为主,非选择题也有涉及。

1、两次鸦片战争

【要紧内容】鸦片战争与中英《南京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

【默写、背诵提示】

(1)鸦片战争与中英《南京条约》:

鸦片战争时间、发动国家、结果及妨碍、《南京条约》的内容。

(2)第二次鸦片战争:

时间、发动国家、结果及妨碍。

【重点、难点破解】本考点人民、人教两种版本教材表达的详略差别较大,复习的关注点应放在对两次鸦片战争差不多史实的了解上(时间、发动国家、战争要紧结果及妨碍),其中《南京条约》的内容要详细掌握。

2、太平天国运动

【要紧内容】定都天京;《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

【默写、背诵提示】

(1)定都天京:

背景、时间、定都天京后的要紧活动(北伐、西征等)。

(2)《天朝田亩制度》:

颁布时间、内容、评价认识。

(3)《资政新篇》:

时间、内容、妨碍。

(4)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

标志、失败缘故和教训、意义。

和《资政新篇》的考查。

建议以过去高考试题为备考的重要参考材料,琢磨其命题角度、选项设置特点。

3、甲午中日战争与八国联军侵华

【要紧内容】中日甲午战争与《马关条约》;黄海海战;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与《辛丑条约》;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的斗争。

【默写、背诵提示】

(1)中日甲午战争与《马关条约》:

时间、发动国家、结果及妨碍、《马关条约》的内容。

(2)黄海海战:

背景、爱国将领、结果。

(3)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背景、概况(时间、代表人物)、意义。

(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与《辛丑条约》:

时间、发动国家、结果及妨碍、《辛丑条约》的内容。

(5)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的斗争:

背景、在京津地区的要紧战斗、结果、意义。

【重点、难点破解】本考点人民、人教两种版本教材表达的详略差别较大,依据“提示”识记内容要点即可,其中《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的内容是复习的重点。

注意中国近现代史研究中的两大范式。

“革命史范式”将中国近代史视为西方殖民入侵。

把中国变为殖民地和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过程。

“现代化范式”认为改革或革命是中国实现现代化的手段:

中国近代史是“多点一线”,生产进展、技术救国、阶级斗争、政治革命、制度变革、思想冲突、文化变迁等“多点”都汇聚成了“现代化”这条主线。

近年来高考命题常着眼于此挖掘史实,表达命题的时代特色,需要引起注意。

4、辛亥革命

【要紧内容】中国同盟会的成立;武昌起义;中华民国的成立;《中华民国I临时约法》;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默写、背诵提示】

(1)中国同盟会的成立:

时间、概况、纲领、意义。

(2)武昌起义:

背景、导火线、通过(武昌首义、攻占武昌和湖北军政府成立、清朝统治瓦解)。

中华民国的成立:

预备、成立通过、意义。

(3)《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时间、制定机构、内容和意义。

(4)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重点、难点破解】本考点不同版本教材所选史实差不多相同,选择题命题容易上手,因此复习要注意细节。

还要注意联系,如新成立的中华民国政体对美国共和政体的模仿;《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表达启蒙思想家关于“主权在民”“三权分立”的思想观念。

放在整个中国近现代史的大框架下,辛亥革命形成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伟大历史性巨变。

对辛亥革命的妨碍要站在更高的视野去审视,如从政治进展史上看,它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在中国两于多年的统治,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民主共和国。

从思想史的角度看,它提高了人们的政治热情,也是一场深刻的思想启蒙运动。

南京临时政府采取移风易俗的措施,使人们的精神面貌发生巨大变化。

从经济史角度看,它动摇了封建统治的经济基础,在社会上掀起兴办实业热潮,对中国工业化进展起到推进作用。

5、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要紧内容】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及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妨碍;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默写、背诵提示】

(1)五四运动:

导火线、通过、结果、意义。

(2)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共“一大”):

时间、地点、代表、内容和意义。

(3)第一次国共合作:

背景(必要性、中共三大)、标志、意义。

(4)北伐战争:

正式北伐时间、成果。

南昌起义:

背景、时间、领导人、意义。

【重点、难点破解】本考点五四运动是复习的重点,注意理解五四运动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妨碍,如反帝反封建的“完全性”、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对中共成立的妨碍等。

对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方式“党内合作”要明确其含义。

至于北伐战争人民版只表达了正式北伐的时间,攻克的城市、因此要考查只能围绕国共合作的成果来进行大框架考查。

6、国共政权的对峙

【要紧内容】南昌起义;井冈山革命依照地的建立和土地革命;红军长征和遵义会议

【默写、背诵提示】

(1)南昌起义:

背景、时间、涉及的人物、通过、意义。

(2)井冈山革命依照地的建立:

背景、意义。

(3)红军长征:

缘故、路线、三大主力红军会师、意义。

(4)遵义会议:

时间、内容、意义。

【重点、难点破解】本考点井冈山革命依照地的建立、土地革命和遵义会议是复习的重点。

建议复习时与必修三毛泽东思想的形成结合起来进行复习。

明确遵义会议的内容要紧是解决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军事:

确信毛泽东的军事作战差不多原那么;组织:

改组了党和红军的领导,实际上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

这次会议是中共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差不多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政策,标志着党从幼年走向成熟。

注意长征的胜利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使党和红军进入了抗日的前沿阵地,为后来抗日战争和整个中国民主革命的胜利打下了基础。

7、抗日战争

【要紧内容】九一八事变与七七事变;南京大屠杀等侵华日军的罪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正面战场的抗战与敌后抗日斗争;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缘故和历史地位。

【默写、背诵提示】

(1)九一八事变:

时间、妨碍。

(2)七七事变:

时间、妨碍。

(3)南京大屠杀:

时间、日军的暴行。

(4)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通过、意义。

(5)正面战场的抗战:

四次会战、台儿庄战役、平型关大捷。

(6)敌后抗日斗争:

洛川会议、百团大战。

(7)抗日战争胜利:

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和正式签署投降书的时间、抗日战争胜利的缘故、意义。

【重点、难点破解】抗日战争史应该说是一个复习的重点。

复习既要关注细节,预备应对选择题命题,更要注意分析综合,以应对非选择题命题。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作用、中国抗战胜利的缘故和历史地位是非选择题命题的重要基点。

南京大屠杀是检验日本对华战争态度的重要问题,要结合时势和材料去加深认识。

复习时还要注意与世界史结合起来进行复习,做到知识的上拓下连:

如台湾失与得的国内、国际背景;日本两次侵华的背景,一个腐败的政府、内争的国家给外来侵略提供了机会;对日本的认罪态度、德国的态度,我们应有的认识:

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等。

8、解放战争

【重点、难点破解】本考点涉及的内容不多,复习战略反攻、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一定要结合地图去掌握。

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应从国内和国际两个方面去思考。

【2018考点PK】

近代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是集军事、政治、经济和文化侵略为一体的“总体战”,其妨碍渗透到近代中国社会的各个层面。

主题

表现

具体内容

军事侵略

发动一系列侵华战争

1、1840~1842年鸦片战争期间,英军两次从广州北上,第一次打到天津白河口,第二次兵临南京城下

2、1856~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将侵略触角伸向内地。

1857年底攻陷广州,设立联军娲地进行殖民统治;1858年攻陷天津;1860年攻陷天津和北京,焚毁了圆明园

3、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期间,日军先后攻占旅顺、大连和威海卫等地,制造了震惊中外的旅顺大屠杀,北洋海军全军覆灭

4、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先后攻占天津和北京,分别设立都统衙门了联军司令部进行殖民统治

5、1931~1945年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先后占领了中国东北、华北、华中、华南的大片领土;扶植伪满洲国、汪伪政府等傀儡政权;制造了南京大屠杀等许多惨案;对沦陷区人民实行残暴的殖民统治

政治侵略

破坏

主权

1、以《南京条约》为代表的第一批不平等条约使中国的领土、领海、司法、关税、贸易等主权开始遭到破坏,开始沦为半殖民地

2、《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使列强取得了公使驻京、北部沿海和内陆开放等一系列特权,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公使驻京以后来总理衙门的设立,有利于列强操纵中国的内政外交

3、《马关条约》使日本取得割占大片领土、巨额赔款、内陆四口通商和开办工厂等特权,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甲午战争以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通过贷款长期操纵清政府

4、《辛丑条约》中列强要求建立使馆界、京畿要地驻兵、惩办反帝官吏等,对清王朝实施“武装监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统治秩序完全确立;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清政府完全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5、1915年,袁世凯差不多同意了日本提出的旨在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一战”期间,日本成为侵略中国最要紧的国家

干涉

革命

1、以《北京条约》签订和辛酉政变发生为契机,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联合绞杀了太平天国运动

2、1900年,义和团运动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3、武昌起义爆发以后,帝国主义先武装干涉,后“严守中立”,积极扶植袁世凯为新的代理人;对南京临时政府采取军事威胁、外交孤立和经济封锁等手段,关心袁世凯篡夺了辛亥革命果实

4、国民大革命期间,英美等国武装干涉,制造一系列惨案,后又积极扶植国民党新右派蒋介石为代理人,支持斯叛变革命,篡夺胜利果实

经济

侵略

操纵市场和掠夺资源

1、从19世纪40到70年代前,列强处于自由资本主义阶段,对中国经济侵略以商品输出为主;到19世纪60年代,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成为列强的商品倾销市场和原料产地

2、19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疯狂对华进行资本输出〔例如提供奴役性贷款,抢夺铁路修筑权、开办厂矿等〕,中国进一步沦为列强的资本输出场所

3、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日本全面侵华期间,对沦陷区的农业、工矿交通运输业、金融业和劳动力等进行野蛮掠夺,其总方针是把沦陷区的经济变为其附庸经济,实现“以战养战”的目标

文化侵略

宗教

麻醉

鸦片战争后,列强依据《望厦条约》《黄埔条约》《天津条约》中同意其建立教堂、自由传教的条款,向中国派遣大量传教士;传教士在中国进行的是文化侵略,为本国政府侵华出谋划策,起到了炮舰政策起不到的作用

奴化教育

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侵华战争期间,对沦陷人民实行奴化教育,企图摧残和消磨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和反抗意志,实现其民族同化政策

文明与野蛮

马克思的殖民主义的“双重使命”理论与资本主义侵略对中国社会的妨碍

近代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造成了破坏性和建设性的双重妨碍。

要紧表现在:

一方面列强通过发动侵略战争,政治上攫取大量特权,使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还干涉中国革命,阻挠中国走独立进展资本主义的道路;经济上对华进行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将中国变为其商品倾销市场、原料产地和资本输出场所,造成了近代中国长期的贫穷和落后。

另一方面,列强对华的政治、经济侵略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列强侵略加速了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传入中国,给中国传统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充当了历史“不自觉”的工具。

这确实是马克思的殖民主义的“双重使命”理论。

破坏性使命和建设性使命是即相互矛盾又相互依存的互动过程

【名师点睛】

一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过程和阶段性特点。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过程要突出“鸦片战争——开始沦为”“第二次鸦片战争——加深了”“甲午战争——大大加深”“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完全沦为”四个阶段。

注意通过对不平等条约的具体内容来阐释中国半玩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步加深的过程。

二是近代列强侵华方式及其相互关系。

列强对华侵略的方式有军事、政治、经济和文化侵略之别。

在不同时期,侵略方式也略有不同,或交替使用,或一并使用。

列强进行军事侵略的目的是为了攫取政治特权,破坏中国国家主权,最全然的是为了实现其经济利益。

列强的文化侵略是为政治、经济侵略服务的。

三是以世界历史的相关知识为背景,联系资本主义不同进展阶段的特点和实力对比的变化,对列强侵华方式和侵略格局的变化过程进行学科内综合思考。

①与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处于自由竞争阶段相适应,列强对外侵略扩张表现为以炮舰为后盾,攫取侵略特权为其商品输出服务。

英国号称“世界工厂”,在较长时期内保持优势。

列强侵华时的相互关系以勾结为主。

②与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过渡到垄断阶段相适应,列强对外侵略扩张的方式表现为瓜分世界和资本输出。

随着列强间实力对比发生明显变化,争夺中国的矛盾激化。

③辛亥革命后,列强扶植袁世凯,后又扶持各派军阀混战。

“一战”期间,日本独霸中国。

1921~1922年华盛顿会议使中国又回到了列强共同支配的局面。

④20世纪30年代,为了摆脱经济大危机,日本发动侵华战争,打破华盛顿体系,与美国在争夺中国问题上展开激烈角逐。

⑤“二战”结束后,欧洲列强普遍衰落,美国独占中国,直到新中国成立以后完全退出。

四是从区域史的角度来分析列强对华的侵略。

综观整个中国近代前期的历史,我们不难发明:

山东、东北、长江流域和沿海地区是列强重点争夺的地区。

以山东和东北为例。

山东地区:

1858年烟台开放——1895年日军占领威海卫——1897年德国攫取山东——1898年英国强租威海卫——“一战”后日本独占——华盛顿会议上中国收回。

东北地区:

沙俄通过《瑷珲条约》等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100多万平方公里领土;三国干涉还辽事件充分反映了日俄争夺东北的矛盾;在瓜分狂潮中,东北是俄国的势力范围;20世纪初日本逐渐排挤俄国,并通过“二十一条”巩固既得利益,后又扶植张作霖;“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变东北为其殖民地。

列强对山东和东北等地区的争夺和角逐,反映了列强侵华的矛盾和冲突。

【规律方法】

一是对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差不多特征的认识。

①从政治上来看,形式上中国有自己独立的政府,实际上国家主权遭到严峻破坏。

帝国主义在华势力根深蒂固,它们不仅操纵中国财政经济的命脉,甚至操纵了中国的政治中枢和战略要地。

尤其是《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以华制华”的工具。

就国家主权状况而言,半殖民地是历史的沉沦。

②从经济上来看,自然经济遭到严峻破坏,出现了外商企业、洋务企业和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中国社会的经济结构呈现多元化趋势,但自然经济依旧占统治地位。

就社会进展形态而言,半封建是历史的进步。

③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进展极不平衡,这同中国领土的幅员辽阔、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封建经济的分散性有特别大关系。

二是对近代列强发动侵华战争的总体认识。

①从缘故来看,列强发动侵华战争是世界资本主义进展的必定产物,是资本主义扩张性的本性决定的。

②从列强对外侵略扩张的方式来看,与资本主义所处的不同进展阶段紧密相关。

两次鸦片战争发生在工业革命后,列强以战争为手段、以打开和扩大中国市场为目的;甲午中日战争发生在列强向帝国主义过渡时期,表达了资本输出和分割世界的侵略要求;而20世纪30年代日本发动的侵华战争是妄图独占中国、征服世界的称霸战争。

③从规模来看,侵华战争的持续时间一次比一次长,波及范围一次比一次广,危害程度一次比一次大。

④从结果和妨碍看,除20世纪30年代日本发动的侵略战争以失败告终外,其他历次侵略战争都以中国的失败宣告结束,中国逐渐沦入半殖民半封建的深渊。

中国失败的全然缘故是腐朽的封建主义无法抵抗先进的资本主义。

三是近代列强对中国沿海地区的侵略及历史启发。

近代列强发动侵华战争绝大部分基本上从海上开始入侵。

1840年,英国舰队从海上敲开中国国门。

二十年后,英法联军再次用坚船利炮突破中国的海上藩篱,驱兵北京城。

甲午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五年后,八国联军的炮舰又迫使清政府与其签订了《辛丑条约》。

此后的中国国门洞开,有海无防;外国军舰在中国的领海和内河恣意横行。

据不完全统计,自鸦片战争后开始的百余年间,西方列强从海上入侵中国达84次,入侵舰艇达1860多艘次,入侵兵力达47万人。

也确实是说,一部列强侵华史,确实是一部列强从海上侵略中国并频频得手的历史。

这给我们今天的启发是:

必须从经济上确保海防经费的充足投入;必须变革旧制度,适应先进生产力的进展要求;必须更新落后的观念,树立现代海权战略意识;必须立足实际,增强综合国力。

四是中国近代的社会巨变。

近代中国在西方列强侵略的冲击下,产生了全方位、多层次的巨变。

从生产力到生产关系,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社会各方面都发生了深刻变化。

要紧表现在:

①社会性质:

中国从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政治上国家主权遭到严峻破坏,国际地位一落千丈,由独立自主的世界大国沦为任人宰割的东方弱国;经济上由原来的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进展为半封建半资本主义并存的局面,即多元化的经济结构。

②社会要紧矛盾和人民革命任务:

社会要紧矛盾由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转变为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之间的矛盾,其中民族矛盾是最要紧的矛盾。

中国人民肩负起反封建反侵略的双重革命任务,中国革命从旧式的农民革命进展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③政治体制:

由原来的封建君主专制到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由代表大地主资产阶级利益的北洋军阀统治和国民党一党专政到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人民民主专政。

④阶级结构:

伴随着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中国的阶级结构从地主与农民的单一阶级结构变成多个阶级并存的复合结构。

⑤思想文化领域:

由“天朝上国”和“世界中心”的自大观念转变为向西方学习,出现了西学东渐的局面,其间经历了从单纯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到政治制度再到思想文化的演变过程,传统文化逐步向近代化转型。

⑥外交和国防观念逐步更新:

外交上从原来的闭关自守逐步走向世界,由夷夏之防逐步转变为中外平等交往,国防观念也发生了由重陆轻海到陆海并举的转换。

【名师预测】

【一】单项选择题

近代史上,列强不断扩大对华武装侵略,中国主权大量丧失,最终完全沦为半殖民地。

据此回答1~4题。

1、“倘遇有〔中英人民〕交涉词讼……其英人如何科罪,由英国议定章程法律,发给管事官〔即驻华领事〕照办。

”对这一规定的理解正确的选项是①它出自《南京条约》附件②英国要求华洋“分居”③严峻损害了中国的司法主权④助长了英国在华的侵略活动〔〕

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

2、以下关于图1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图1中国近代史上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示意图

A、图中标识的通商口岸位于太平天国的要紧活动区域

B、②④⑤三处通商口岸同时开放

C、①②⑥三处通商口岸同时开放

D、①③④三处通商口岸同时开放

3、以下哪一条约的签订突出反映了帝国主义资本输出、分割世界的侵略要求,标志着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4、《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完全处于帝国主义列强的“武装监督”之下,以下条约内容能反映这一状况的是①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界”,由各国派兵保护②拆毁北京周

围的一些防务设施③外国派兵驻守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④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上〔〕

A、①②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

不同资本主义国家由于自身经济进展的水平不同,对外侵略扩张的方式和手段也有差别。

据此回答5~7题。

5、图2为鸦片战争形势示意图,从中我们能够猎取的有效信息要紧有①开放的通商口岸分布于长江口以南的东南沿海地区②英国军队曾经攻破京师③英军侵犯台湾岛,遭台湾军民抗击④英国曾经三次由广州向北方进军〔〕

图2鸦片战争形势示意图

A、①④B、①③C、①②D、②④

6、“大清大皇帝允于即日降谕各省督抚大吏,以凡有华民情甘出口……不管单身,或愿携家眷,一并赴通商各口,下法国船只,毫无禁阻。

”材料反映出列强在侵华方式上的新特点是〔〕

A、增开商埠B、割占领土C、增加赔款D、掠夺劳动力

7、沙俄割占中国的大片领土,其中严峻违背中俄《尼布楚条约》划定的中俄东段边界的是①黑龙江以北60多万平方公里②乌苏里江以东近40万平方公里③巴尔喀什湖以东和以南44万平方公里④中国西北部7万多平方公里〔〕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①②③④

与资本主义进展所处的不同阶段相适应,列强对外经济侵略扩张的方式也发生了显著变化。

据此回答8~10题。

8、近代某条约规定:

“英国商民居住通商之广州等五处,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那么例……英国货物自在某港按例纳税后,即准由中国商人遍运天下,而路所通过税关不得加重税例……。

”该规定反映了资本主义哪一阶段的何种侵略要求〔〕

A、自由资本主义阶段,商品输出B、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商品输出

C、自由资本主义阶段,资本输出D、自由资本主义阶段,割占领土

9、造成图3所反映趋势的缘故的表达,正确的分析是①鸦片战争后五口通商,导致1844年和1845年贸易额一度激增②鸦片走私泛滥,抽走大量资金,导致1845年后贸易额下降③中国开放的通商口岸太少,导致1846~1851间贸易额下降④中国自然经济的坚韧抵制〔〕

图31844~1856年英国输华货物统计表〔单位:

万英吨〕

A、①②B、①④C、①③D、②④

10、中日《马关条约》规定:

“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定进口税。

日本臣民得在中国制造一切货

物,……即照日本臣民运入中国之货物一体办理。

”此款在经济方面的作用是①有利

于对华进行资本输出②严峻阻碍中国民族工业的进展③有利于日本进一步操纵中国的内政外交④有利于日本占领中国内地市场〔〕

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近代列强对中国的殖民扩张,客观上刺激了中国社会的近代化进程,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

据此回答11~13题。

11、我国早期的民族资本主义企业要紧分布在上海、广州、天津等沿海城市,这在客观上反映出〔〕

A、这些地区地理位置优越,对外贸易条件优越

B、外商企业和洋务企业利润的刺激

C、清政府扶持沿海地区企业的进展

D、受西方入侵最早,自然经济解体程度较深

12、史学家认为,甲午中日战争是“传统中国与近代中国的分界线”。

得出这一认识的差不多依据是〔〕

A、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峻

B、清政府开始引进西方技术,放宽对民间设厂限制

C、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初步进展,资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D、洋务运动实现了“师夷长技以自强”的目标

13、甲午年科举状元张謇鉴于甲午残败,国事日非,毅然挂冠从商,先后创办了18家企业,参加了9个公司的投资。

到1921年,仅大生纱厂【一】二厂就获利白银1600万多两。

促使张謇的企业迅速进展的有利因素包括①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②帝国主义进行世界大战③辛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