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通用版高考地理三轮复习专题培优教程第二编专题二高考必备图表图表三坐标统计图练习.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045161 上传时间:2023-01-28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46.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通用版高考地理三轮复习专题培优教程第二编专题二高考必备图表图表三坐标统计图练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全国通用版高考地理三轮复习专题培优教程第二编专题二高考必备图表图表三坐标统计图练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全国通用版高考地理三轮复习专题培优教程第二编专题二高考必备图表图表三坐标统计图练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全国通用版高考地理三轮复习专题培优教程第二编专题二高考必备图表图表三坐标统计图练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全国通用版高考地理三轮复习专题培优教程第二编专题二高考必备图表图表三坐标统计图练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全国通用版高考地理三轮复习专题培优教程第二编专题二高考必备图表图表三坐标统计图练习.docx

《全国通用版高考地理三轮复习专题培优教程第二编专题二高考必备图表图表三坐标统计图练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通用版高考地理三轮复习专题培优教程第二编专题二高考必备图表图表三坐标统计图练习.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全国通用版高考地理三轮复习专题培优教程第二编专题二高考必备图表图表三坐标统计图练习.docx

全国通用版高考地理三轮复习专题培优教程第二编专题二高考必备图表图表三坐标统计图练习

图表三 坐标统计图

1.基本特征

(1)二维坐标统计图

二维坐标图(平面直角坐标):

用横、纵坐标分别代表两个地理要素,坐标中的点、线等内容表示两者之间的关系,能够简明地反映地理要素的时空变化规律。

一般横坐标表示时间系列的变化,纵坐标表示某一项或若干项地理事物(用不同的图例)系列的变化;地理事物的变化数值可以用点标值,也可以各点之间用曲线(或线段)平滑连接;纵坐标既可以是数量级的递增,也可以用百分比来表示。

根据点和线的不同,二维坐标图又可分为折线图、曲线图、柱状图和点状图等。

(2)三维坐标统计图

三维坐标图:

用三维空间反映三个地理要素之间的关系,或将三个地理要素统一放在一个平面内,最常见的三维坐标图是平面正三角坐标图。

(3)多维坐标统计图

多维坐标图:

根据坐标的一般原理,将众多具有并列关系的信息反映在一幅图上,常见的有雷达统计图、风玫瑰图等。

其中统计图形,所用的资料可以是一个月内的或一年内的,但通常采用一个地区多年的平均统计资料,其类型一般有风向玫瑰图和风速玫瑰图。

风向玫瑰图又称风频图,是将风向分为8个或16个方位,在各方向线上按各方向风的出现频率,截取相应的长度,将相邻方向线上的截点用直线连接起来的闭合折线图形。

2.读图技巧

(1)二维坐标图判读技法

平面直角坐标图上的点、线(折线、曲线)、柱等既表示了地理事物的数量,又反映了地理事物的发展变化趋势。

读图时要积极思考,既要有定量的认识,又要做定性分析。

解读此类统计图需注意以下几点:

①认清图名及纵、横坐标所表示的地理要素和图注的内容,再根据“点”“柱”或“线”所表示的数值信息分析其变化趋势。

一般来说,线状图侧重表示地理事物的时间或空间分布规律,点状图和柱状图侧重表示地理事物的相对或绝对数量。

②读图时不仅要注意图中地理事物多少、强弱、增减的变化,还要进一步区分出发展的不同阶段、增减趋势和程度。

③解读坐标图不能因忽视图中定量信息而判断错误,如对比两幅降水柱状图的降水量,不能仅看降水柱高度就认定降水量相同或不同,还要看清纵坐标单位和数值。

(2)三维坐标图判读技法

平面正三角坐标图由一个等边三角形构成,判读时,需要把握以下几个关键点:

①因为是构成图,所以图中数据只表示相对量,即“比重”或“比例”;②各构成要素所占比重的总和必须是100%;③这种图的构成要素只有三项,而不像其他构成图的要素可以任意增减;④三项要素在数轴上的比例由低到高方向一致,即均按顺时针或逆时针由0到100%。

(3)多维坐标图判读技法

判读玫瑰图时应明确坐标中心点频率一般为0,离中心处越远,频率越高。

其判读步骤是:

①图中大小不等的同心圆表示频率,频率高低与同心圆的大小成正比关系;②呈辐射状分布的线段表示方向;③根据玫瑰图形的轮廓线与方向线的交点,就可读出不同风向出现的频率,通过比较就可确定最大风频风向和最小风频风向。

(2019·海南高考)山谷风是山区昼夜间风向发生反向转变的风系。

白天太阳辐射导致山坡上的空气增温强烈,暖空气沿坡面上升,形成谷风;反之,则形成山风。

祁连气象站位于祁连山中段的山谷中,山谷风环流较为强盛。

下图示意2006年8月24日该气象站记录的山谷风风向、风速的变化。

据此完成

(1)~

(2)题。

(1)祁连气象站所在地谷风的风向是(  )

A.偏南风B.偏东风

C.偏北风D.偏西风

(2)祁连气象站所处山谷段的大致走向及地形特征是(  )

A.南北走向,西高东低B.东西走向,北高南低

C.南北走向,东高西低D.东西走向,南高北低

答案 

(1)C 

(2)D

(2019·广东汕头一模)按照我国集中供暖有关设计规范,当每年的连续5天平均气温≤5℃时,第一天作为供暖开始日期,称作供暖初日。

下图示意1961~2016年我国三个地区平均集中供暖初日日序(年内第n日)变化。

据此回答1~3题。

1.甲、乙、丙三个区域最有可能是(  )

A.东北、西北、华北B.西北、华北、东北

C.华北、东北、西北D.东北、华北、西北

答案 D

解析 华北在三个地区中气温最高,开始集中供暖的时间最晚,初日日序最晚,乙代表华北地区,与东北相比,内陆的西北地区,距冬季风源地更近,降温更快,开始集中供暖的时间更早,丙为西北地区,D项正确。

2.甲、乙两地年际间供暖初日变化高度相关,导致这一现象的因素是(  )

A.地形B.植被

C.大气环流D.海陆位置

答案 C

解析 地形、植被和海陆位置不会发生变化,对甲、乙两地年际间供暖初日变化没有影响,冬季风的强弱影响两地的降温早晚。

3.从图中可以看出(  )

A.冬季气温年际间的变幅较小

B.集中供暖时间呈现下降趋势

C.能源利用效率不断提高

D.集中供暖用能呈现增长趋势

答案 B

解析 图示三地年际间供暖初日变化反映了冬季气温年际间的变幅较大,A项错误;读图可知,供暖初日日序呈波动推迟,集中供暖时间呈现下降趋势,集中供暖用能呈现减少趋势,B项正确,D项错误;能源利用效率不断提高在图中无显示,排除C项。

特色专项增分练

  时间:

45分钟 

  满分:

100分

一、选择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19·高考模拟预测卷)下图为某市中心城区地租等值线分布图。

据此完成1~3题。

1.影响图中地租等值线凸出方向的因素最有可能是(  )

A.距市中心远近B.交通通达度

C.大气环境质量D.盛行风向

答案 B

解析 读图可知,图中地租等值线中间数值高于周围,所以地租等值线向低值区凸出的位置交通通达度高,凸出方向与距市中心远近无关;与大气环境质量、盛行风向关系很小。

2.相比较,在甲处最适合布局(  )

A.商业区B.现代农业区

C.工业区D.高级住宅区

答案 A

解析 甲处地租水平偏高,说明该处交通通达度高,最适合布局商业区。

3.若在甲处新建高铁站点,产生的影响可能是(  )

A.甲处地租价格上涨B.出现大量住宅区

C.形成新的商业区D.干扰市内交通布局

答案 A

解析 甲处新建的高铁站点会使该地地租价格上涨。

(2019·江苏高考)下图为华东地区和东北地区的城市大气PM2.5和SO2多年平均浓度日变化曲线图。

读图回答4~5题。

4.两地区的城市大气PM2.5浓度一般在10时以后下降,其主要原因是(  )

A.户外活动减少,利于污染物沉降

B.降水频率增加,有利于空气净化

C.热岛效应增强,利于污染物扩散

D.汽车流量减少,尾气排放量减少

答案 C

解析 10时以后,随着气温的升高,城市上升气流增强,利于污染物扩散。

5.华东地区大部分时段大气SO2浓度低于东北地区,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

A.能源结构B.人口密度

C.资源条件D.出行方式

答案 A

解析 东北地区能源消费构成以煤炭为主,排放出的SO2多,大气污染较重;华东地区煤炭分布较少,能源消费构成中的石油、天然气比重较大,且近年来核电比重上升较快,因此排放出的SO2相对较少。

(2019·重庆调研)巴丹吉林沙漠位于北纬39°30′~42°,东经98°30′~104°,面积4.43万平方千米,分布有大小湖泊146个,其中常年积水湖泊119个,冬季不结冰。

巴丹吉林沙漠湖泊分布区断裂带发育,泉眼众多,有些湖泊无论冬夏水位恒定,不增不减,更加令人不解的是,咸淡水相伴相生。

该地区年降水量40~80mm,蒸发量超过3000mm,气候干旱,只有38户牧民家庭散居在各个湖泊旁边。

下图为1973~2010年巴丹吉林沙漠湖泊主要分布区湖泊面积变化空间分布图。

据此完成6~8题。

6.巴丹吉林沙漠中湖泊的主要补给水源是(  )

A.雨水B.冰雪融水

C.地下水D.河流水

答案 C

解析 据材料可知,该区域湖泊水位季节变化很小。

地下水是最为稳定的补给来源,故C项正确。

雨水、冰雪融水、河流水补给都会使湖泊水位季节变化增大,故A、B、D三项错误。

7.巴丹吉林沙漠断裂带最可能分布在沙漠的(  )

A.东南部B.西南部

C.西北部D.东北部

答案 A

解析 读图可知,该区域大部分湖泊面积缩小,左图经度显示,面积增大的湖泊位置偏东;右图纬度显示,面积增大的湖泊位置偏南,这说明面积增大的湖泊大多分布在东南部,故A项正确。

8.导致巴丹吉林沙漠中湖泊面积变化的主要原因最可能是(  )

A.降水量的变化B.全球气候变暖

C.人类引水灌溉D.大风天数增加

答案 B

解析 读图可知,该区域大部分湖泊面积缩小。

受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蒸发加剧,导致湖泊面积缩小,故B项正确;降水量的变化可能使湖泊面积增大,也可能使湖泊面积缩小,排除A项;据材料可知,该区域人口稀少,居民主要从事畜牧业,排除C项;大风天数对湖泊面积变化影响不大,排除D项。

(2019·安徽江南十校3月综合检测)冰川和积雪是构成山区固态水库的主体,对区域水资源稳定性具有调节功能,但深受气候变化的影响。

阿克苏河发源于天山冰雪覆盖区,冰雪融水在其径流量中占有重要比例。

下图示意2003~2015年天山山区水储量的季节变化,图中①②③④表示不同季节。

据此完成9~11题。

9.天山山区春季水储量为(  )

A.①B.②

C.③D.④

答案 B

解析 该图示意天山山区水储量的季节变化,图中①②③④为不同季节。

山区固态水体积累和消融的季节差异导致了水储量变化的季节差异。

天山山区整个冬半年固态水资源一直处于积累过程,到春季达到最大值,由此,可判断②为春季。

10.2003~2015年,天山山区水储量(  )

A.呈波动减少趋势B.呈波动增加趋势

C.波动但相对稳定D.变化趋势不明显

答案 A

解析 由图中四条曲线的变化,可直接判断:

2003~2015年,天山山区水储量呈波动减少趋势。

11.天山山区水储量的变化,导致阿克苏河出山口的径流量(  )

A.持续缓慢减小B.先增大后减小

C.持续缓慢增大D.先减小后增大

答案 B

解析 阿克苏河的补给主要来自冰雪融水。

故随着冰雪消融量的增多,阿克苏河出山口的径流量先增大;再随着固态水储量(冰雪)的减少,补给来源减少,出山口的径流量后减小。

二、综合题(共56分)

1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8分)

热量资源是指某一地区在特定的气候条件下所能提供的热量多少。

一般把气温高于0℃的部分,如无霜期、≥10℃的积温等“热量”,看作农业生产的有利条件。

而把低于0℃的部分,如霜期等“冷量”,看作农业生产的限制条件,甚至作为灾害。

河北省沧州市海兴县由于地下水盐度高,缺乏淡水资源,盐碱地广布。

海兴县根据盐度与结(融)冰的关系(如下图所示),进行咸淡分离,成功改造了盐碱地,他们利用“冷量”资源的经验是:

在每年10月平整高低不平的土地,1月份气温低于-5℃后,开始使用海水灌溉农田,直至海水结冰厚度达20~25厘米为止,3月份开春冰层完全融化下渗后,及时全田覆盖农用薄膜,然后种植作物。

(1)描述盐度与结(融)冰的关系。

(8分)

(2)分析海兴县农田上覆冰层盐度垂直分布的特点。

(8分)

(3)海兴县利用“冷量”资源,海水灌溉农田成功“脱盐”,阐释其原理。

(6分)

(4)说明海兴县开春后全田覆盖薄膜的作用。

(6分)

答案 

(1)海水冰点随着盐度的增加而降低;海水在结冰时,含盐分较低的海水先结冰,盐分高的后结冰;海水在融冰时,含盐较高海冰先融化,盐度较低海冰后融化。

(2)海水在结冰时,首先把其中的盐分析出,由于冰密度较海水低,冰漂浮在海水的上方,而剩下的海水盐度越来越高。

由于气温在-5℃时,远低于海水冰点,因而海水继续结冰,下面海水盐度进一步升高,直到最后全部结冰为止。

所以,冰层盐度分布自上而下逐渐升高。

(3)根据冰(融)点和盐度、温度规律,含盐高的冰首先融化,基本不含盐分的淡水冰最后融化。

所以,最后融化的淡水通过下渗,把土壤中的盐分带至深层,从而使表层土壤盐分大大减少或者脱盐,适合农作物生长。

(4)减少蒸发,保持地下水稳定,避免土壤下层盐分上升到表面。

解析 第

(1)题,海水冰点随着盐度的增加而降低;海水在结冰时,含盐分较低的海水先结冰,盐分高的后结冰;海水在融冰时,含盐较高海冰先融化,盐度较低海冰后融化。

(2)题,冰密度较海水低,冰漂浮在海水的上方,海水继续结冰,下面海水盐度进一步升高,冰层盐度分布自上而下逐渐升高。

第(3)题,海兴县利用“冷量”资源,海水灌溉农田成功“脱盐”,主要原理可以从冰融化,淡水下渗将土壤盐分带至深层等方面回答。

第(4)题,海兴县开春后全田覆盖薄膜,不仅能够提高地温、保水、保土、保肥,而且还有灭草、防病虫、防旱抗涝、抑盐保苗等多项功能。

13.(2019·湖南湘潭二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8分)

沼泽湿地积水深度的变化反映着湿地蓄水量的变化,而湿地蓄水量的变化则是湿地水分收支变化的结果。

下图示意实测的1997~1999年植物生长季三江平原某沼泽试验场湿地积水深度变化。

(1)说出1999年植物生长季该沼泽湿地积水深度的变化特征。

(6分)

(2)概括1997~1999年该沼泽湿地蓄水量年际变化的特征,并分析该变化对湿地产生的影响。

(10分)

(3)对该湿地,有人建议排干围垦,有人建议保护性开发。

请你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

(12分)

答案 

(1)水位总体变化大;5月比较平稳(下降较小或略有下降);6月至7月初迅速下降,直至为零,地表积水干涸。

(2)特征:

年际变化大,且蓄水量总体呈减少趋势。

影响:

湿地退化,植被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使湿地调节气候和降解污染物的能力降低;区域生态环境恶化;湿地被开垦为耕地的可能性增加。

(3)排干围垦:

增加土地供给,缓解人多地少的矛盾;增加农业产量;扩大人类活动的空间。

保护性开发:

湿地具有巨大的生态环境效益,如降解污染物、蓄水防洪、保护生物多样性等,保护湿地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湿地还具有物质生产功能,可为人类提供多种宝贵的资源;可利用湿地适当发展旅游业、养殖业等,提高经济效益,促进湿地可持续发展。

解析 第

(1)题,由图可知,1999年植物生长季,该沼泽湿地水位总体变化大;5月比较平稳;6月至7月初迅速下降,直至为零,地表积水干涸。

(2)题,图中显示,1997~1999年该沼泽湿地蓄水量年际变化的特征是年际变化大,且蓄水量总体呈减少趋势。

该变化会导致湿地退化,植被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使湿地调节气候和降解污染物的能力降低;区域生态环境恶化;湿地被开垦为耕地的可能性增加。

第(3)题,本题为开放性题目。

如果赞成排干围垦,其好处是增加土地,缓解人地矛盾;增加农业产量;扩大人类活动的空间。

如果赞成保护性开发则是因为湿地具有巨大的生态环境效益,保护湿地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湿地还具有物质生产功能,可为人类提供多种宝贵的资源;可利用湿地适当发展旅游业、养殖业等,提高经济效益,促进湿地可持续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教学案例设计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