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市小学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045025 上传时间:2023-01-28 格式:DOCX 页数:51 大小:301.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某市小学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某市小学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某市小学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某市小学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某市小学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某市小学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某市小学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市小学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5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某市小学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某市小学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某市小学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 总论

1.1项目概况

1.1.1项目名称:

项目名称为XX市XX小学建设项目。

1.1.2项目性质:

本项目为扩建工程。

1.1.3承办单位:

[1]注册地址:

[2]法人代表:

[3]单位简介:

XX市城市建设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是依据公司法注册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其经营范围主要为:

城市建设项目投资、建设项目咨询、房地产开发、建筑材料销售。

公司设立董事会、监事会,实行董事长负责制;内设总经理、经营部、工程部、财务部、办公室五个职能部门。

XX市城市建设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自成立以来,领导班子坚持解决思想、大胆创新的原则,一切从实际出发,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把XX经济建设的目标与公司发展机会有机结合起来,促进了公司业务迅速。

迄今为止,XX市城市建设投资发展有限公司重点投资建设有行政信息中心、永福东路、花园东西路、扬帆大道、行政中心前庭广场和污水处理厂等城市项目,总投资达4个多亿元。

公司拥有一批高素质的员工,大专以上学历占97%;获得中、高级职称的员工占公司总人数的63%。

公司技术力量雄厚、专业配套齐全,人才结构合理。

近年来,XX市城市建设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的发展始终坚持“一业为主,多种经营并举”的方针,致力于XX市经济建设的宏伟目标,当好XX市城建开发的旗舰,让XX经济航船乘风远航。

1.1.4编制依据

⑴《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⑵《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⑶《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⑷《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

⑸《城市居住区划设计规范》(GB50180-93);

⑹《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

⑺《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

⑻《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⑼《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2006年版);

⑽《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

⑾《城市普通中小学校校舍建设标准》

⑿《XX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⒀《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

⒁项目承办单位提供的有关资料。

⒂XX城市建设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委托广西大学设计研究院的“建设工程咨询合同(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

⒃其它国家现行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

1.1.5项目提出的理由

XX市作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主要城市,随着《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获得国家批准实施、广西XX保税港区的批准设立,随着中石油千万吨炼油厂等一大批重大项目落户XX,XX市城市建设、经济建设正以令人瞩目的速度高速发展。

XX市XX小学前身为学,始建于1953年,学校经历了由村校到城区小学的变迁,近年来,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随着城区的不断扩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XX市的居住人口也不断增多,从而对XX市的教育基础设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显然,XX市XX小学原有的教学条件与其所在区域日益扩大的教育需求存在着以下较大的矛盾:

一是原校园面积过于狭小,旧校园总面积只有7.7亩,学生人均占有的学习、活动的空间非常有限,非常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二是由于原学校教室陈旧失修、数量偏少,仅有一幢教学楼,只有16间教室、12个班级,教师只有49名,学生也仅有520人,而且,各种教学设施陈旧落后,各种教育设施极不完善,远远不能适应现阶段学校教学的需要,更难以满足日益增多的该区域适龄儿童上学读书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当地“九年”义务教育的顺利实施。

XX市委、市政府根据XX市日益扩大的城市发展需要,大力发展XX市的义务教育,优化整合教育资源,因此,决定加大城市义务教育基础设备的投入,在市政府的领导的批示下,通过划拨方式,将校园面积扩大到30亩,要求按高规格、高质量、高标准重建新校,把XX市XX小学建设成为配套完善、设施条件良好的小学,进一步完善XX市教育基础设施,更好地为当地的经济建设服务。

1.2项目概况

1.2.1拟建地点

本项目拟建的地点为:

位于XX市行政中心广场。

1.2.2建设规模及目标

⑴建设规模:

本项目建设总规划用地面积20274.82m2(约30亩),建筑总占地面积约3205.73m2,各类建筑物共计6栋,总建筑面积约为10785.93m2,项目总投资为2503.6万元。

⑵主要建设内容:

包括教学楼、综合办公楼、食堂、餐厅、学生宿舍以及配套的其它辅助建筑和设施、运动场(含风雨操场)、道路、绿化景观工程、防洪挡土墙等。

⑶建设周期:

项目的拟投资建设周期为32个月。

1.2.3主要建设条件

项目建设地点位于XX市钦南区,建设场地基本平整,供水、供电、通信等各方面基础设施已基本完善,也就是说,本项目的地理位置优越,交通方便,完全满足所需的XX市XX小学的校园建设条件。

同时,该项目已列入年度建设计划,规划、用地等各项建设手续正进一步完善。

1.2.4项目投入总资金及效益情况

本项目的建设总投资额为2503.6万元,其中:

固定资产投资2503.6万元,建设期利息0万元。

资金来源:

项目的资金为多方筹措,其中:

自筹资金投资额为1897.6万元,拟XX市财政拨款606万元。

项目建设后,将使XX市XX小学教学楼由一幢扩至三幢,同时较好地完善了教师行政办公用房和后勤用房,体育运动场、球场等设施也得到很大的改善;招收义务教育学生由12个班扩充至30个班,从而使该学校的在校学生人数由500人扩充到1350人(按教育部《城市普通中小学校校舍建设标准》的要求)。

同时,教师队伍将由现在的49个扩充至80人,将极大的缓解该地区教学资源严重不足的困难,为XX市城市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项目的实施,符合各级党委、政府有关教育事业发展的要求,符合XX市教育事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的需要,得到了XX市各级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

组织实施好本项目,可以充分利用XX市XX小学原来师资等教育资源,使学校的布局将更加合理,教学设施更加完善,营造良好的内外部环境,进一步提高了XX市XX小学的办学实力,充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

本项目具有投资少,单位使用效益投资、单位功能运营成本均较少等优点,是一个社会效益比较好的非盈利性社会基础设施项目。

1.2.5项目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本项目建设的各类建筑用房,如:

专用教室(自然教室、音乐教室、乐器室美术教室、语言教室、计算机教室等)、公共教学用房(多功能教室、图书阅览室、科技活动室、心理咨询室、体育活动室、卫生保健室等)、办公用房(教学办公室、行政办公室等)等均严格按教育部《城市普通中小学校校舍建设标准》的规划指标进行设计。

本项目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如表1-1、表1-2所示。

 

表1-1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序号

名称

单位

数量

备注

1

规划总用地

m2

20274.82

约30亩,学生人均13.57m2

2

总建筑占地

m2

3205.73

3

总建筑面积

m2

10785.93

4

容积率

0.53

5

建筑密度

%

15.8

6

绿地率

%

30.7

学生人均4.84m2

7

校内机动车停车位

20

8

非机动车停车位

135

表1-2拟建设主要建筑物的建筑面积一览表

序号

名 称

单位

数量

备       注

1

行政办公楼

m2

1798.5

 

2

1#教学楼

m2

2628.44

 

3

2#教学楼

m2

2436.44

 

4

3#教学楼

m2

1807.88

 

5

教学楼连廊

m2

277.95

 

6

食堂餐厅

m2

332.59

 

7

学生宿舍

m2

872.48

 

8

配套建筑物

m2

24

包括门卫、值班室等

9

风雨操场

m2

607.65

室内蓝球、羽毛球场

合计

m2

10785.93

 

1.3问题与建议

由于本项目属于教育基础设施项目,具有较明显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项目作为XX市钦南区河东片城区建设发展配套,是XX市委、市政府进一步落实义务教育政策的又一项举措。

为了尽快解决该区域学龄儿童上学困难的问题,根据市委、市政府的要求,项目建设时间较比较紧迫,环境评估报告书等相关前期建设手续还没完成。

因此,建议该项目的承办单位在XX市发改、建设、土地、环保、财政等各职能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抓紧时间完善环境评估等各项前期建设手续。

 

第二章 需求分析与建设规模

2.1需求分析

2.1.1XX市概况

XX位于广西南部沿海,陆地总面积约1.08万平方公里,现辖灵山县、浦北县、钦南区、钦北区、XX港经济开发区和三娘湾旅游管理区,2006年末总人口为348.56万。

XX位于南北钦防城市群的中心位置,背靠南宁市,南向北部湾和东盟,地处中国大陆东、中、西三大地带的交汇点,是华南经济圈、西南经济圈与东盟经济圈的结合部,是西南地区最近的出海通道。

XX市历史悠久,得名已1400多年,南北朝宋代时期置宋寿郡,梁代设安州。

隋开皇十八年(公元598年)改安州为XX。

唐武德五年(公元622年)改宁越郡为XX总管府,元改为XX路,明初改为XX府,民国年间改为钦县,属广东省钦廉专署所辖。

解放后,广东省设钦廉行政专员公署,1951年改隶广西省,1955年复隶广东省。

1965年7月再隶广西壮族自治区,改为XX地区行政专员公署,下辖上思、防城、XX、灵山、浦北、合浦、北海七个县市,1983年10月划出北海市和防城港,1987年7月划出合浦县归北海市管辖,1993年5月防城港市成立,划出防城县和上思县归防城港市管辖。

1994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XX地区撤地设市,改为地级XX市建制。

全市大陆海岸线长520.81公里。

XX港三面环陆,南部向海,港池地形隐蔽宽阔,避风条件良好,航道水深,可挖性好,潮差大,回淤少,腹地广,拥有86.08公里长的码头岸线,其中深水岸线长54.09公里,犀牛脚三墩一带可建30万吨级码头,规划建设9个港区、12个作业区,可建1—30万吨级码头200多个,建成后可形成亿吨以上的吞吐能力。

XX市依山傍海,旅游资源丰富,拥有奇特优美的滨海风光、秀丽多姿的自然山水、底蕴深厚的历史文化和丰富的工农业观光旅游资源,主要的景观景点有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三娘湾、刘永福故居、冯子材故居和龙门群岛、八寨沟、五皇山、大芦村、六峰山。

XX生态环境良好,生物资源丰富。

境内灵山县、浦北县和钦南区分别是“中国荔枝之乡”及“中国奶水牛之乡”、“中国香蕉之乡”、“中国大蚝之乡”,钦北区是中国优质农产品开发服务协会授予的“中国黑叶荔之乡”和“中国果园鸡之乡”;全市拥有种子植物150多科,470多属,1000多种,盛产荔枝、龙眼、香蕉、芒果、甘蔗、蔬菜、八角、玉桂、速生丰产林、蚕桑、茶叶。

XX湾海水几乎无污染,天然饲料丰富,适合鱼、虾、贝、藻类的繁殖生长,境内近海有海鱼虾贝类500多种,其中经济价值高的有50多种。

对虾、大蚝、青蟹、石斑鱼被称为XX湾四大名产。

现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有陶土、石膏、高岭土、锰、钛、石英砂、石灰石、煤等46多种。

其中,石膏矿保有资源储量31386.5万吨,陶瓷土查明资源储量171.2万吨,锰矿保有资源储量303.7万吨,钛铁矿查明资源储量27.5万吨,高岭土查明资源储量420万吨,铅锌矿保有资源储量115.4万吨。

目前,以石化、能源、造纸和粮油加工为代表的临港工业框架已初步形成。

XX燃煤电厂正在建设,一期2×60万千瓦的XX燃煤电厂第一台机组已建成投产;金桂林浆纸一体化一期工程加快建设,预计2008年建成投产;中石油1000万吨炼油项目已获国家发改委核准并启动建设,预计2008年建成投产;大型进口能源基地建设初具规模,XX港两个7万吨煤炭码头一期工程设计吞吐能力1420万吨,已建成、在建的油气码头年设计通过能力2562万吨;东油沥青、新天德能源、大洋粮油等一批企业建成投产。

在建、筹建的临海工业项目建成投产后,临港工业产值将达1000亿元以上。

围绕着石化、浆纸、能源、粮油加工、冶金等产业,一批相关的上下游企业正在加快进入XX,临海大工业所产生的产业集聚效应正在逐步形成。

2006年,全市工业总产值247.54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20.7亿元。

2006年全市生产总值245.21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5.18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87.01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73.02亿元;人均生产总值7111元;三次产业比例为34.74:

35.48:

29.78;财政收入17.17亿元;城镇化率27.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041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405元。

XX城区是XX市经济、政治、文化的中心,以行政、临港工业、商贸、物流、旅游、居住等为主要职能。

正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完善城市功能,努力建设成为现代重化工业基地、区域性物流中心和宜居生态滨海城市。

根据XX的发展规划要求,2010年,XX城区将人口40万以上,建设用地50平方公里;2020年,中心城市人口80万,建设用地96平方公里。

“十一五”重点开发建设主城区和港区,做好两个滨海新区组团的规划设计和前期准备工作。

主城区,推进“一江两岸”建设,重点搞好河东区开发,建设市民广场、中学、小学、医院、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体育中心等一批公共服务设施,促进主城区向河东拓展。

港区,统筹规划建设金鼓江工业区和大榄坪工业区,加大沿海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的推进力度,配套完善航道、码头、供电、供水、道路、通讯、文化、教育、居住、绿化等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

2.1.2XX市教育资源状况

2006年底,全市共有学前教育学校106所,小学1110所,初中126所,高中27所,职业中专25所,有XX学院、广西英华国际职业学院等院校。

学龄儿童入学率、小学毕业生升学率均为100%,初中毕业生升学率63%,高中毕业生升学率82.2%。

2.1.3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⑴项目建设是XX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政府提出,“十一五”期间要把加快北部湾(广西)经济区的开放开发,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努力推动广西沿海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提升广西在国内国际发展格局中的战略地位。

2006年3月,广西成立北部湾(广西)经济区规划建设管理委员会,推动了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各项工作的落实。

2008年1月6日,国家批准实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标志着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正式纳入国家发展战略。

根据这一《规划》,北部湾经济区要充分发挥连接多区域的重要通道、交流桥梁和合作平台作用,建成中国-东盟开放合作的物流基地、商贸基地、加工制造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成为带动、支撑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高地和重要国际区域经济合作区。

北部湾经济区的定位是“重要国际区域经济合作区”,突出了开放合作的主题。

规划的提出,为北部湾经济区发展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也为泛北部湾合作注入了强大的发展动力。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由南宁、北海、XX、防城港四市所辖范围和玉林、崇左两市的交通、物流组成,作为通向东盟的陆路、海路要道,在我国与东盟、泛北部湾、泛珠三角等国际国内区域合作中具有不可替代的战略地位。

不久前,国务院正式下发批准设立广西XX保税港区。

中国将这一保税港区定位为中国—东盟自贸区和泛北部湾区域经济合作的一个重要平台,意味着XX将会建成区域性国际航运中心、物流中心、出口加工基地,为XX市的大港口、大工业、大旅游的建设注入了强大活力。

XX市作为北部湾经济区南、北、钦、防的主要港口城市,也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前沿城市,地处广西沿海中心地带。

    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科技进步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将越来越突出,而且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已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国际竞争愈演愈烈,面对新形势和挑战,XX要发展,就应切实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坚持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的内在统一。

本项目建设,完善了当地教学基础设施,不仅优化了当地的办学条件,提高了办学水平,而且有利于XX市XX小学扩大招生规模,为当地经济建设培养有用人才,适应了XX市社会发展的需要。

⑵项目建设是XX市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

根据XX市城市社会与经济发展的要求,教育事业“十一五”发展规划为:

①巩固提升义务教育,加快发展高中教育,大力发展与产业发展密切相关的职业技术教育和高等教育,健全教育培训体系,扩大教育供给,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构建现代终身教育体系。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人力资源整体素质的提升。

②巩固提高基础教育。

加大农村中小学基础设施投入,全面消除中小学危房,合理调整中小学及幼儿园布局。

做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工作。

建立较为完善的资助家庭贫困学生的助学制度,对农村贫困家庭学生提供免费课本和寄宿生活费补助,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收学杂费,认真解决城镇低收入群众和进城务工人员的子女就学困难问题。

“十一五”期间,在市区及港区新建骨干示范幼儿园5所、小学5所、初中3所。

2010年全市学龄儿童入学率100%,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率95%以上,其中市区及县城98.5%以上。

③科技教育迅速发展。

2010年全社会研究与开发经费占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1%;初中毛入学率保持95%,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提高到75%,居民平均受教育年限提高到9年,城镇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

因此,随着XX市城区规模的不断扩大,按照全市教育资源优化配置的总体要求,为发挥优质教学资源的潜力,充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XX市委、市政府决定在XX市XX小学在现有教学条件的基础上,划拨30亩土地用于扩建新校区之用。

新校区建成后,XX市XX小学教学班级将达到30个,按平均每班50人计算,在校学生数量将达到1500人,教学条件、学生学习和活动环境等得到根本的改善,进一步提高了学校的办学实力。

⑶项目建设XX市XX小学是自身发展的需要

多年来XX市XX小学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求真务实,大胆创新,从教育体制、教育理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全面改革,已初步形成了必修课与选修课、活动课相结合的课程结构,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紧密结合,面向全体学生,坚持“五育”并举、德育为先、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环境育人的办学宗旨,高度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已逐步形成了优良的校风、教风和学风,办学理念不断更新,教学手段日益先进,办学水平不断提高,为XX市的教育事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社会各界也给予了广泛的赞誉。

但是,随着XX市城市建设和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XX市XX小学原有的教学条件与日益扩大的教育需求存在着以下矛盾:

一是校园面积过小,生均占有的活动空间不多,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二是由于教室陈旧失修、数量少,班级学生容量过大;三是多媒体教室、实验室又相对匮乏,不利于达到最佳教学效果,各种教育教学设施很不完善,已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更难以满足河东区小孩读书的需求。

为此,XX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市政府的领导的批示下,通过财政投入资金,划拨土地建设新校区,把XX市XX小学建设成为配套完善的条件良好的小学,适应了学校自身发展壮大的需要,以及满足河东区域开发建设的需要。

2.2建设规模

根据学校的教学、文体活动、后勤服务等需要,XX市XX小学建设项目共设置三大基本功能区:

教学区、生活区、体育活动区。

项目总占地面积30亩,总建筑面积约10785.93m2,三大功能区主要建设项目:

行政办公、教学、学生宿舍、食堂等楼房,及运动场(含风雨操场)、相应配套的道路、广场、给排水、供配电、绿化景观、防洪挡土墙等工程。

具体建设内容及规模详见表2-1。

 

表2-1        XX市XX小学校区建设工程内容一览表

序号

名    称

规 模

总投资

(万元)

备       注

1

行政办公楼

1798.5m2

179.9

 

2

1#教学楼

2628.44m2

262.84

 

3

2#教学楼

2436.44m2

243.64

 

4

3#教学楼

1807.88m2

180.79

 

5

教学楼连廊

227.95m2

22.80

 

6

食堂餐厅

332.59m2

33.26

 

7

学生宿舍

872.48m2

87.25

 

8

配套建筑物

24m2

1.7

包括门卫、值班室等

9

运动场

200m标准环形跑道

30

 

10

市政基础设施

 

60

包括室外给排水、供配电工程

11

道路、广场(含土方)

 

80

 

12

绿化及环境工程

 

30

 

13

篮球、羽毛球场

 

10

1个篮球场、1个羽毛球场

14

风雨操场

621.9m2

93.3

层高11.3米

15

防洪挡土墙

243.65m

460.5

毛石砼墙(宽3.29m,高8m)

16

土地征迁

30亩

242.9

其中:

水田、旱地、林地分别占20%、50%、30%,详见投资估算

 

第三章 项目建设场址选择

3.1场址现状

    

项目建设地点的选择不仅涉及到建设条件,而且直接影响到项目建设投资、建设速度、施工条件以及建筑方案的设计,应以长远的观点、全局的观点、可持续发展的观点进行系统分析,兼顾现实可能与长远发展的需要,符合城市规划要求以及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

3.1.1地点与地理位置

XX市XX小学新校区位于位于XX市行政中心广场南偏西面、刘屋村南西面,东隔规划的富民路与拟建的市图书馆相对,原属于XX刘屋生产队的用地,XX市人民政府确定将本地块以划拨的形式用于XX市XX小学校区建设。

3.1.2场址土地权属类别及占地面积

项目场址原权属XX刘屋生产队,现由XX市人民政府以拨划方式作为XX市XX小学用地,用途为教育基础设施用地,即为XX市XX小学新校区用地(钦土资预用[2006]36号)。

该项目规划建设占地面积为20274.82m2,约30亩。

3.2场址条件

3.2.1自然条件

 ⑴气候

XX市位于北回归线以南,在亚洲东南部季风区内,季风环流明显。

由于南临北部湾,海洋性气候亦明显。

XX市属亚热带季风型海洋性气候,全年气候有如下特点:

①夏长冬暖有微寒

 根据月平均气温高于22℃为夏季划分季节的方法,XX市夏季长达6个月之多,即从每年4月21日一10月20日止,占全年二分之一。

全年平均气温为22℃,1月(农历12月)份虽是全年气温最低的月份,但平均气温仍在10℃以上,比较暖和。

从年平均温度上来说,XX市内没有真正的冬天。

但按地方习惯,把农历10月—12月划为冬季,冬季偶有强烈寒潮入侵,使市内出现连续几天10℃以下的低温,最冷时,气温降至0℃以下,出现轻霜,但为数甚少。

②雨量丰富夏湿冬干

   XX市处在低纬度地带,热带湿气团来得早,退得快,加上受西藏自治区北部地形抬高的影响,增加降雨机会;同时,由于受西北部十万大山和北部高山的阻碍,使得寒潮干风来得迟,退得早,所以雨量特多,湿度较大,年均雨量为2104.2毫米,相对湿度为81%。

夏、秋两季是湿热多雨之季。

降雨量占全年81.7%(其中夏季占45.4%),6月和8月为全年的两个降雨高峰(即6月梅雨和8月台风雨);冬季一般是冷锋所造成的雨,雨量不大,仅占全年雨量的5.9%,为干冷少雨季节。

夏季降雨量大于蒸发量,冬季蒸发量大于降雨量,也是造成夏湿冬干的因素之一。

由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