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云计算模式的省级区域医疗协同建设模式研究0902.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044567 上传时间:2023-01-28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16.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云计算模式的省级区域医疗协同建设模式研究090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基于云计算模式的省级区域医疗协同建设模式研究090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基于云计算模式的省级区域医疗协同建设模式研究090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基于云计算模式的省级区域医疗协同建设模式研究090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基于云计算模式的省级区域医疗协同建设模式研究090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基于云计算模式的省级区域医疗协同建设模式研究0902.docx

《基于云计算模式的省级区域医疗协同建设模式研究090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云计算模式的省级区域医疗协同建设模式研究0902.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基于云计算模式的省级区域医疗协同建设模式研究0902.docx

基于云计算模式的省级区域医疗协同建设模式研究0902

基于云计算模式的省级区域医疗协同建设模式研究

张新超①王永峰①张盛源①△陈益洲①谢磊①卢世坤①许璐

河南省卫生厅统计信息中心

河南省疾病控制中心

摘要:

本文省级区域协同医疗是基于河南省省级区域卫生信息平台云计算项目,为省、市、县、乡、村五级医疗机构的协同医疗提供业务接入,建设内容包括远程会诊、双向转诊、影像协同、视频会议、综合管理、病历资料采集、远程教育、移动会诊,通过信息化技术手段规范了医疗服务流程,推进了区域医疗信息系统标准化建设和信息互联互通,逐步引导患者在区域内按疾病种类和临床专科有序就诊,将有效针对“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也为其他区域医疗协同提供建设经验。

关键词:

云计算区域医疗卫生信息化医疗协同卫生信息综合管理系统

Basedoncloudcomputingmodeloftheprovincialregionalhealthco-constructionmodel

ZhangXinchao,WangYongfeng,ZhangShengyuan,ChenYizhou,XieLei,LuShikun,XuLu

HenanCenterforHealthStatisticsandInformation,Zhengzhou450001,Henan,China

Abstract

ThisarticleisbasedonprovincialregionalsynergymedicalHenanprovincialregionalhealthinformationplatformforcloudcomputingprojects,providingserviceaccesstocollaborativehealthcareprovincial,city,county,townshipandvillagefivemedicalinstitutions,includingtheconstructionoflong-distancediagnosis,two-wayswitchdiagnosis,videocollaboration,videoconferencing,integratedmanagementofmedicaldataacquisition,remoteeducation,mobileconsultation,throughinformationtechnologymeanstoregulatethehealthcareprocess,andpromoteregionalmedicalinformationsystemstandardizationconstructionandinformationinteroperability,graduallyguidethepatientintheareawithinspeciesbydiseaseandclinicalspecialistdoctorordered,willbeeffectiveforthe"difficultandexpensive"problem,alsoprovideconstructionexperiencetootherregionalmedicalcollaboration.

KeywordsCloudcomputing,regionalmedical,hygienicinformation,medicalcollaborative,Managementinformationsystemofbasicmedicalandhealth

1背景

据2014年底统计,我国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达到了2.12人,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人均医生占有率差距不算明显,甚至每千人床位数4.84的占有率比美国还高。

但约80%的医疗资源集中在城市大医院,而只有20%分布在农村基层医疗机构,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人们对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也响应提高,造成了大医院人满为患,而基层医疗机构无人问津,这是“看病难,看病贵”的重要原因[1]。

河南省是典型的农业人口大省,为提高信息化水平,更好的为农村人口健康服务,河南省卫计委向国家发改委提交了基层医疗机构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方案并得到批复。

通过协同会诊、影响协同、双向转诊和在线学习,使得区域内医疗资源共享[2],实现“省、市、县、乡、村”多级医疗协服务,同时为其他省份区域协同医疗提供借鉴意义[3]。

2我省区域医疗协同建设目标

我省区域协同医疗建设项目是基于云计算模式,遵循国家和河南省医疗信息化相关的规范标准,建立和完善协同医疗服务、协同医疗业务监管和远程医学教育三大体系。

推动区域内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打造区域协同医疗服务平台[4],实现各种医疗资源与机构之间的相互协作和信息共享。

促进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质量与水平提升,方便群众就近医疗,缓解基层百姓“看病难”问题[5]。

具体实现目标如下:

1.基于云计算模式,以影像为突破口,在省、市、县、乡、村各级医疗机构之间构建协同医疗流程和服务,建立以临床医学为核心、以患者临床数据共享互认为基础的、自上而下的转检、转诊和转院服务。

2.通过相关技术手段,实现“一点对多点、多点对多点”的跨地域、上下级医生互动的远程会诊服务。

3.通过商业智能和知识管理技术的处理,提供数据分析和监控报告,有效监控协同医疗上发生的诊疗行为,为卫生监管部门实施监管、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依据。

4.通过远程教育模块的建设与部署,依托系统提供的课程建设、课程评审、学习管理、学分管理、学习监控、图书和视频资源库等功能,对医务人员开展专业培训,提升各级机构在岗医师诊疗水平。

3我省区域医疗协同建设方案

3.1总体架构

河南省区域协同医疗建设总体架构以省级数据中心为核心,借助专用网络,建设覆盖全省18个地市的协同医疗信息服务平台,能够支撑全省、市、县、乡、村五级医疗机构的协同医疗业务接入,为用户提供远程会诊[6]、双向转诊、综合监管和远程教育四大类协同医疗服务[7]。

云平台由省级医院、市级医院和县级医院三部分组成,按照“分级诊疗”的工作原则,由河南省6家省级医院为省内18家市级医院和18家县级医院提供远程会诊、双向转诊等服务;各市级医院作向上作为省级协同医疗服务中心的申请端,向下作为县级医院协同的服务中心端;县级医院作为整个协同医疗服务体系建设中重要的一个节点,向上作为省市两级医院协同医疗的申请端,向下作为乡村两级医疗机构协同医疗的服务中心端。

云平台的总体逻辑架构图如下。

图1总体架构

整个云平台分为SaaS(软件即服务)、PaaS(平台即服务)、IaaS(基础设施即服务)三层架构,河南省协同医疗服务平台属于SaaS层中面向医疗机构提供协同服务的应用软件;PaaS层服务主要通过相应的应用支撑平台以及应用基本的运行环境(包括:

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等)予以实现;IaaS层和PaaS层基于现有的河南省基层医疗机构云平台。

SaaS层服务实现为申请医疗机构的医生、上级专家、卫生主管部门等用户提供统一的区域协同医疗服务,用户只需要配置网络接入和必要的应用终端(台式机、手机等)即可开展各项业务工作。

3.2建设内容

我省建设内容主要分为三个区域,包含:

数据中心、医院端和数据接入标准,区域医疗协同建设内容图如下:

图2区域医疗协同建设内容图

3.2.1数据中心

(1)远程会诊

远程会诊管理模块基于各医疗机构专科专家,利用视频、语音、通讯等技术,面向下级的申请医生在区域协同医疗服务平台上面开展远程协同诊断、远程咨询、慢性病远程治疗指导、转诊建议等服务,以真正达到医疗资源共享的目的,包含:

会诊申请、会诊管理、专家管理、专家会诊、综合远程会诊服务和管理等众多子功能模块。

通过平台建立的专家库、医疗机构库和患者档案,使病人在原地、原医院即可接受远方专家的诊断,并在专家的指导下进行治疗和护理,节约病人大量时间、精力及费用。

同时支持实时和非实时交互两种模式,支持专家与申请医生之间进行语音、视频和文字交互;支持专家对患者的检查、检验、医嘱等病历资料进行浏览查看,执行协同流程完成远程会诊过程。

(2)双向转诊

在远程会诊过程中申请医生和会诊医生共享患者以影像为代表的临床数据资料,并经过充分沟通后,确定申请医疗机构无法对患者继续进行治疗的情况下,通过此功能,申请医生在上级专家转诊建议的指导下,帮助患者进行转检预约申请或者转诊预约申请。

预约成功后,患者按预约时段、预约科室和预约的专家转入上级医疗机构就诊,上级医疗机构安排转诊绿色通道负责接诊。

系统将转检作为转诊或转院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节点,由上级专家建议患者是否需要转检到上级医疗机构做进一步检查,上级专家通过共享转检的检查报告判断患者是留在原医疗机构继续治疗还是转诊或者转院到上级医疗机构治疗。

通过转诊的预约功能,能够合理利用接诊医疗机构的医疗资源,避免医疗资源浪费使用,提高转诊的有效性。

患者在上级医疗机构治疗结束后,上级医生根据患者病情的需要可以通过平台回转到原转出医疗机构进行康复治疗,使得医疗资源按“病情需要”合理分配。

(3)影像协同

影像作为一种临床数据,因其诊断流程相对规范、技术相对标准,最具有代表性,通过在协同医疗过程中将影像资料作为临床数据进行共享,为上级专家提供可靠的协同诊断依据[8]。

流程是申请医疗机构的放射科医生在上级影像科专家的指导下对患者进行精准的检查,并将检查影像上传至上级影像科专家,影像科专家对申请医疗机构发起的影像会诊申请进行交互式影像诊断,最后出具影像诊断报告。

(4)视频会议

用户登录协同医疗服务平台后视频会议系统自动启动,并进行授权。

系统包含:

基于软视频的远程互动交流、会诊和即时通讯。

实现申请医生和专家、专家和专家之间的高效即时沟通。

医生只需要配备普通电脑、摄像头、耳麦,使用普通家用ADSL,就可以轻松在互联网上进行远程视频会诊,系统支持移动智能手机接入。

(5)综合管理

通过采集区域协同医疗过程中所产生的业务数据进行汇总分析,形成对远程会诊、双向转诊等业务的实时监管报表,为省、市、县三级卫生主管部门提供在线快速监控协同医疗全过程的的工具和手段。

(6)病历资料采集

针对协同医疗服务,基层医生须准备好给上级专家诊断时参考使用的病历资料,上级专家根据这些病历资料更准确地判断病因,执行合理的治疗方案。

鉴于病历资料的重要性,系统提供了病历信息采集、模拟信息采集和数字信息采集的处理支持。

(7)远程教育

远程教育以资源为支撑、以服务为导向、以课程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以信息资源建设和信息应用系统建设为核心。

集成网络教学、师生交流互动、答疑和管理等功能,切实提升基础医疗信息化水平,为基础医疗战略发展提供支撑和保障。

(8)移动会诊

通过区域协同医疗移动APP,申请医生和上级专家可随时随地通过移动终端进行最基本交互式移动会诊。

3.2.2医院端

医院协同医疗服务中心建设,初期选择省内6家省级医院,18个市级医院和18个县(区)医院作为协同医疗服务点,在各协同医疗服务点安装协同医疗客户端、转检/转诊客户端工作站、基于DICOM3.0的影像诊断和后处理软件包(三维重建、容积匹配、心血管分析、心脏影像分析),医院信息系统接口,以及音视频交流客户端等软件,建立上下级医院连接,为县级或者市级医院提供疑难杂症的协同医疗通道。

3.3.3数据接入标准

制定数据接口规范,供基层医疗机构管理系统接入,为基层医疗机构提供协同医疗服务应用软件,包括协同诊疗,转检/转诊,音视频交流软件等,为基层医疗机构与上级医院建立协同医疗通道。

4展望

4.1符合供给侧改革

区域协同医疗服务是结合我省卫生现状建设的、基于“云计算”、上下联动、内外联动、区域联动的新型的、专业化的医疗服务,该服务创新性地解决了区域内医疗资源配置失衡的问题,扩大了有效医疗服务的供给,实现了医疗服务供给侧改革。

4.2明确了各级医院功能与定位

建立了公立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间常态化的分工协作机制,使三级医院逐步聚焦于危机重症和疑难杂症疾病;二级医院接收三级医院转诊的恢复期患者;县级医院提供县域内常见病、多发病诊疗,急危重症抢救,及疑难杂症向上转诊,提升了公立医院在区域内的公益及龙头带动作用,推动了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目标的实现,是落实“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医改方针的有力抓手。

4.3规范了医疗服务流程

在省、市、县、乡、村各级医疗机构之间实施协同医疗流程和服务,建立以临床专科为核心,以患者临床数据共享互认为基础的上下级医生互动的诊疗服务。

并提供转诊转检、远程会诊、远程教育等区域医疗服务功能,达到有效利用区域内医疗资源,降低医疗成本,提高医疗质量,整体提升了我省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4.4推进了区域医疗信息系统标准化建设和信息互联互通

通过以协同医疗服务为核心的分级诊疗机制建立,完善和规范各级医疗机构的业务系统和区域信息化系统的相关数据标准和信息安全标准,对各医疗信息系统的相关功能、业务数据进行认证和检验,以达到数据在区域内医疗机构和医生之间互认,同时为卫生管理部门提供监管和制定政策的依据。

4.5逐步引导患者在区域内按疾病种类和临床专科有序就诊

通过协同医疗系统管理和分析患者信息和医疗行为,以达到帮助患者选择相应医疗机构的检查检验和医疗服务就诊。

为全省区域医疗协同服务网络的全覆盖和常态化运营奠定了基础,也为全省深化医改工作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4.6全面加强了我省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

通过以临床专科为核心的上下联动的协同医疗体系,和实施覆盖各级医疗机构的远程教育系统,对相关医务工作人员开展专科培训,定向培养、示范教学、继续教育等培训,提升各级机构在岗医师诊疗水平。

提高了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质量,使百姓更加信任身边的医疗机构,患者留在基层看病的几率得以提升,减少了患者跨区就诊额外产生的医疗费用及伴生成本,减轻了政府医保/农合财政负担,使“分级诊疗”被老百姓自然接受。

5后续改进与研究

从国内的相关经验来看,尽管各地都在积极推进协同医疗和分级诊疗建设,得到很多支持和关注,但在实际过程中协同医疗收费项目、医保报销、分诊转诊的标准等难题还尚未彻底解,基层医生的信息化水平和医疗责任划分界限还需要继续加强与研究。

参考文献:

[1]孟群,尹新,党敬申.互联网+分级诊疗模式的思考[J].中国卫生信息管理杂志.2016

(2):

111-114.

[2]王惠来,周善璧,雷寒.基于区域医疗协同平台的银医模式设计与实现[J].医学信息学杂志,2015,36

(2):

19-22.

[3]游静.如何提升协同创新稳定性:

以区域医疗协同平台建设为例[M].武汉大学出版社,2015.

[4]应嘉炜.云计算区域数字卫生关键技术信息共享协同平台研究[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6

(2):

7-9.

[5]张振勇,张晓勤,李海琳.区域化信息医疗平台建设研究[J].齐鲁工业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2015

(2):

87-90.

[6]赵杰,陈保站,李陈晨,任晓阳,翟运开.面向区域医疗协同的远程医疗综合会诊系统设计与应用[J].医学信息学杂志.2016(5):

20-23,45

[7]余波,王薇,吴晓君,等.分级诊疗下业务紧密型医疗卫生协同网建设的实践[J].中国医院管理,2015,35(12):

7-9.

[8]徐珂,何萍.基于PACS共享平台的远程影像协同服务的应用研究[J].中国卫生信息管理杂志,2016

(2):

177-18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