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材分析1.docx
《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材分析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材分析1.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材分析1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济南市汇波小学四年级语文教研组
老师们,大家上午好,我们是汇波小学小学四年级教研团队。
(团队成员一一向大家简单自我介绍)本学年我们将和大家一起共同钻研教学,开展活动。
非常感谢区教研室的领导给我们这样一个学习交流的机会。
今天进行的是开学前的备课。
主要从两个方面做介绍:
全册教材分析和1-4单元简要分析。
首先由我和大家一起进行全册教材交流。
一、教材的基本结构。
本册教材分组编排。
全册共分8组。
每组包括导语、课例、语文园地三大部分。
1.每组开头的导语点名本组的专题,并提示学习要求。
课例由3~5篇课文组成。
课文均围绕专题编选,分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两类。
全册共有课文32篇,其中精读课文18篇,略读课文14篇。
要求背诵的课文有10篇,(指定背诵的课文有4篇;自选背诵的课文有6篇)教师应结合课后练习题和课文的重点有针对性的引导背诵。
精读课文后有思考练习题。
略读课文在课文前有一段连接语,将前后课文连接起来,并提示略读课文的学习要求。
在部分课文后面,安排有“资料袋”或“阅读链接”,以帮助了解相关资料或丰富学生的阅读。
教材后面还附有8篇选读课文。
(这8篇选读课文可以在单元教学完后让学生有机结合去阅读。
一方面巩固学习分析课文的方法,一方面掌握此类文章的写作手法)。
每个语文园地由5个栏目组成。
其中4个是固定栏目:
“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
另有“宽带网”“趣味语文”“展示台”“成语故事”,分别在8个语文园地中各安排两次。
两个“宽带网”安排在第五组和第八组,引导搜集、了解有关我国的世界遗产和科技成就方面的资料;两个“展示台”安排在进行综合性学习的第三组和第七组,为学生交流展示综合性学习的成果
提供舞台。
2.本册教材继续以专题组织单元,共八组。
八个专题依次是:
自然奇观、观察与发现、中外童话、作家笔下的动物、我国的世界遗产、人间真情、成长的故事、科技成就。
其中第三组(中外童话)和第七组(成长的故事)还安排了综合性学习,使这两组的学习内容与形式更加丰富多彩。
二、教材特点
四年级上册教材的主要特点,与一、二、三年级教材是一脉相承的。
使用过前几册教材的老师,对这套教材的主要特点已经有所了解。
下面从四个方面作简要提示。
1.加强目标意识,全面、准确地落实语文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中提出了“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基本理念,并从这个基本理念出发,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样三个维度提出了语文教学目标,而且提出了总目标和阶段目标。
这是我们把握教学目标的依据。
2.加强整合,围绕专题组织教材。
本册教材继续按专题分组编写,确定专题的思路比前几册有所拓宽,除了思想内容方面的专题外,“中外童话”是从文体角度定的专题,“作家笔下的动物”则是侧重体会文章的表达形式。
(《白鹅》和《白公鹅》的不同表达方法和语言风格的对比学习,通过对比阅读,学生会受到启发,模仿于习作的过程中)
3.加强导学功能,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
本册教材,在编写时既考虑有利于教师的教,又考虑有利于学生的学,努力使教科书既成为教师的“教本”,又成为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学本”。
这一特点在教材里有多种呈现方式:
一是在课文的文前、文中或文后,以吐泡泡的形式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自读自悟;二是在精读课文的思考练习中,安排了引导自主、合作、探究的题目;三是在每组课文后面安排了学生对本组所学字词进行自查自测的“词语盘点”;四是“语文园地”中设置了“我的发现”“展示台”“宽带网”等体现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栏目。
“我的发现”这个栏目从一年级下册就已开始安排,随着年级的升高,发现的范围逐步扩展。
前三年,主要由学生自己发现识字方法,发现词句中一些带规律性的现象,到四年级,进一步扩展到读写方法和习惯方面的发现。
四年级上册的8个“我的发现”中,有3个是关于词句运用方面的发现,分别是:
明贬实褒的语言现象、用熟知的事物来进行比照的方法,广告中乱改成语的错误做法;有4个是关于读写方法和习惯方面的发现,分别是:
读文章时要想象画面,边读边想提出问题,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认真、细致地观察才能表达清楚;还有一个是发现童话的一些基本特点。
由于发现的内容比以前丰富了,“我的发现”栏目的呈现方式也相应发生变化,由原来的吐泡泡形式改为小林、小东两个孩子的对话。
这两个孩子,可以理解为学生自己和他的一个学习伙伴。
教材中,他们的对话一般只是提起某个话题,开了个头,为同学们交流某一方面的发现留有较大的余地。
4.加强开放性,密切语文学习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语文学习是母语的学习,学习的资源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所以,语文学习决不能仅仅局限于课本,局限于课堂,应该把语文学习引向生活,拓宽语文学习的途径。
本着这样的思想,教材的编写加强了开放性,把语文学习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
主要表现:
一是注意引导学生用生活中的实例,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二是从生活的实际需要中提炼口语交际话题,练习写作;三是结合课文的学习,引导课外阅读,重点推荐了《格林童话》和《爱的教育》,引导学生读整本的书;四是通过综合性学习,开展形式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
这样的编排,充分体现了听说读写各项语文学习活动的综合,课内外语文学习的紧密联系,拓宽了语文学习的渠道,使学生在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中学语文,用语文。
三、教学目标
本册通过精美的选文,在语言学习过程的熏陶和感染中,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价值观。
在识字写字、课文阅读教学、口语交际、作文、综合性学习等学习和活动中,全面达到中年级的阶段教学目标。
本册学习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1.认字200个,会写200,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会使用字典、词典,有独立识字的能力。
能用钢笔熟练书写正楷字,用毛笔临摹字帖。
3.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
5.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能复述叙事性课文的大意。
6.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
7.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养成向人请教、与人商讨的习惯。
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
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8.留心周围事物,勤于书面表达。
能把内容写得比较清楚、比较具体。
会写简短的书信便条。
能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9.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有目的地搜集资料,提出不懂的问题,开展讨论,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四、教学内容和建议
(一)识字写字教学
1.继续引导学生复习、运用低年级接触的途径和方式认记生字,保持、加强识字的兴趣,在生活中、课外阅读中主动识字,能借助字典、词典解决在阅读过程中不认识的新字新词。
2.中年级的识字任务有两项:
1、自主识字,增加识字量;2、巩固识字是教学的重点。
教学过程中不仅要确保本学期的会认识200个生字和会写200个字,还要把之前会认的2200字,会写1600字,巩固好。
巩固识字的方法,无外乎重复见面、多次接触,特别是需要通过大量的阅读来加深记忆。
这里讲的大量阅读包含两层意思:
一是注意课文的阅读。
学生学习一篇新的课文,既是接触新知、扩大视野、提升修养的过程,同时也是迁移、复习以前所学的过程,特别是可以巩固要求会认的生字。
因此,教师在教学课文时,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自主阅读。
二是注意课外的阅读。
学生已经认识了大概2200汉字,这个数量完全可以满足一般的阅读要求,或者说,阅读一般的文字作品,学生不会有太大的障碍。
借助课外阅读,学生不但可以将课内所学进行适当的拓展,丰富积累,提高修养;与此同时,还可以将认字与生字的运用对接起来,复习巩固生字,增强学生学习生字的兴趣和动力。
3.进行精读课文的教学,要把写字的任务妥善地安排在教学过程中,在课内学生要有比较从容的写字时间,不要把写字的作业都留到课外。
教师要对不容易写好的笔画、结构以及容易写错的笔顺作具体指导,使学生把字写端正,写美观。
4.四年级上册教材在每组课文后新安排了“词语盘点”,这是学生对本组所学字词进行自查自测的一种形式。
“词语盘点”分“读读写写”和“读读记记”两栏。
“读读写写”中列的是本组精读课文中出现的由会读会写的字组成的词语;“读读记记”中列的是由要求认识的字组成的词语,略读课文中出现的由会读会写的字组成的词语,也列在“读读记记”中。
“词语盘点”中所列词语只是保底的基本要求,学生的自查自测可不限于此,还可补充自己在本组课文学习中注意到的其他词语,甚至是课外语文学习中积累的词语。
通过自查自测,在字词学习方面做到“下能保底,上不封顶”。
(二)阅读教学
1.用好单元导语,把握学习目标。
进入中年级,单元导语的文字由低年级的一句、两句成为一段话,它不仅文字优美,且语言涵盖力极强。
但实际教学中,它虽然处在单元的首席位置,却常常受到不屑一顾的冷遇。
原因就在于教师没有充分认识到单元导语的内涵价值、以及对一个中高段孩子所能起到的指引作用。
单元导语实际上是学习该单元的“路标”,几乎覆盖了学习整个单元所需达到的“三维目标”的要求,把握了它,也就把握了学习该单元的方向。
学单元导语,要指导学生读通读顺,读出思考、读出目标,要点中往往既有“人文感受”,又有“学习方法”,还有行为实践的目标。
用好单元导语,除了整体感和单元学习内容之外,更重要是铺垫一种共同的学习情绪,营造一种共同的学习氛围,让大家心中有底,胸有成竹,明白在相对长的一段时间里,我想怎么做,可以怎么做,我该怎么做,扩大语文教学平台,与生活紧密地“焊接”在一起。
①情绪铺垫。
在把握单元目标后,可以让学生想象一下,这两周的语文课生活将会怎样度过。
如第四单元“小动物”专题,“我们将会过得很快乐”“将唤起我们对自己相处过的小动物的美好回忆”“我还会去细细观察我家的小猫咪”“我要给我家的小狗阿东画张像”……
②阅读铺垫。
读课文以外,多读同类文章,吸收一些好的语言,增添感性体验。
语文教师还可以再推荐一些相关的好书,将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落到实处。
如第七册的语文学习中,推荐学生人人读好两本书:
《格林童话》和《爱的教育》。
另外,学了萧红的《火烧云》,就可以向学生推荐原著《呼兰河传》;学了丰子恺的《白鹅》,就向学生推荐他的漫画集《丰子恺儿童漫画集》等。
③习作铺垫。
引导学生收集资料,如第一组“自然景观”,可以是自己拜访过的名山大川门票、地图、照片,可以使无名小景的照片、图画,唤起自己对过往经历的深切回忆,并加深景物特点的印象。
我们都知道单元教学的最后一站—写作站,往往让学生焦头烂额,让教师心力交悴。
可是如果从单元教学的第一课时就蓄势的话,何愁无米下锅呢?
把握单元目标,正是起到了这样一种整体导航作用。
可以说,进入单元教学的第一课时,就为单元的最后一课时埋好了伏笔。
真可谓“一卒虽小,可夺帅也。
”
2.四年级上册的阅读教材,还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引导。
①“读”的指导。
四年级学生应具备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的能力,初步学会默读,学习略读,《课程标准》指出:
“在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
”
A读是阅读教学中最重要、最经常的练习。
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既是一种重要的能力,也是理解内容、体会思想感情最常用的方法。
教材中许多课文提出了朗读的具体要求,进行阅读教学,一定要多读少讲,把比较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读书,让学生主要通过自主的、入境入情的朗读,读懂课文,有所感悟;并通过朗读的实践,逐步提高朗读的水平。
B默读的练习也是四年级上册阅读教学的重点,在教学过程中要落实训练默读能力,要给予足够的时间切实默读课文,并能做到认真思考。
带着问题默读,在读中思考,边读边提出自己的问题,找出答案。
在默读中要求学生动动笔,圈圈、点点、划划、写写,使学生读思写结合,动手动脑相结合,通过“圈点批注”,在“静思默想”中“潜心会文”。
随着年级的增长,学生学习的课文篇幅越来越长,通过默读提高阅读的速度越显必要,因此无论在略读课文教学还是精读课文教学,都要坚持训练学生的默读能力。
本册略读课文从三年级每学期8篇增加至14篇,就是为了加强略读能力的训练,达到“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的要求。
不要把略读课上成精读课。
教学时比精读课文更需要整体把握,不宜肢解课文。
建议采取几遍读的方法。
如,一读,读对读通,口诵心惟;二读,画画批批,粗知大意;三读,交流收获,积累语言。
交流收获可以是受到教育启发的,可以是好词佳句的,可以是文章写法的,可以是读书方法的。
C正确流利地读课文学生都能做到,但如何达到有感情地读课文,还需教师不断的引导。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建立在充分解读基础上的。
除此之外,教师的范读非常重要,不管是初读还是精读或者是整体回归读,教师有感情地范读都会感染学生,激发学生感情朗读的欲望。
②在理解内容体会情感方面,本学期重点引导学生学习并掌握以下主要方法:
通过理解重点词句进而理解内容;边读边展开想象,把课文描述的内容在头脑中形成画面;理清文章的条理,再用自己的话叙述课文的内容等。
引导体会感情的方法,主要是让学生设身处地、入境入情地读书,然后交流各自的阅读感受。
③教材中对领悟表达的引导,涉及到诸多方面,本学期重点引导学生领悟并学习运用以下几方面:
一是领悟遣词造句的准确;二是体会语句的具体形象;三是体会文章条理清楚的表达方法;四是体会选材的别具一格。
教材中还特别安排了侧重学习表达的“作家笔下的动物”这一组,读了《白鹅》和《白公鹅》,我们会觉得两位作家笔下的白鹅,特点是那样相同,形象都栩栩如生,但表达方法和语言风格又迥然不同。
对于表达方法的领悟,教材中都采用了启发式,有的是引导学生自己去比较发现,有的是先举一两个例子,再让学生找出类似的例子来读读,体会体会。
教师教学时要注意这个特点,一定要让每个学生都经历这样的领悟过程。
④积累的习惯
教材中引导积累语言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背诵,二是抄写。
18篇精读课文中,有10篇提出了背诵的要求,其中有的是指定背诵的部分,有的则是由学生选择,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18篇精读课文中,有11篇提出了抄写的要求,一般是让学生找出写得好的语句,多读读,体会体会,再抄下来。
中年段是语文积累阶段,在课内阅读中,引导学生积累优美词语,精彩语段,还要引导学生将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也积累下来。
平时可要求学生准备一本积累本,将优美句段集中本上,经常阅读,有时还可以建议学生背熟。
每周检查交流,可引导学生将积累本趣味化,根据内容描花添彩,贴卡通画,增强学生趣味性,积累贵在坚持,只要坚持了一定会有效果。
另外,教材中要求积累的语言要通过背诵、抄写使之落实,还要重视培养学生积累语言的兴趣和主动积累语言的习惯。
(三)口语交际教学
口语交际注重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要在听与说的双向互动中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
四年级上册教材注意突出口语交际的这个特点,而且安排了多种形式的双向互动,有的以交流为主,如,交流自己了解的自然奇观,自己喜欢的动物,自己的奇思妙想;有的以讨论为主,如,讨论如何保护文物;有的要模拟生活情境练习交际,如,感谢和安慰;有的带有比赛游戏的性质,如,看图比眼力;还有的是讲故事、演短剧,如,第三组的讲童话、演童话,第七组的讲成长的故事、演成长的故事。
进行口语交际教学,要充分体现听和说的双向互动这一特点,还要根据每次口语交际的实际采用不同的互动方式,上出特色。
如,进行以交流为主的口语交际,首先要激发兴趣,引起学生交流的欲望;然后引导学生把自己想讲的内容讲清楚;还要设法在双向互动中使交流逐步深入。
再如以感谢和安慰为题的口语交际,就需要教师创设情境,或引导学生回忆,再现生活中的情境。
如果能捕捉学校或班上发生的具体的相关实例引入教学,面对面地感谢、安慰,或模拟情境表示感谢、进行安慰,效果可能更好。
五、全册习作解读
(一)本册习作分析
本册习作在"语文园地"中各安排了8次,作为完整的习作训练;此外,结合课文学习,安排5次小练笔,作为片断练习。
3《鸟的天堂》“鸟的天堂”现在已成为一处游览胜地。
我想根据课文内容和搜集到的资料,写一篇导游词。
11《去年的树》我有很多话要对鸟儿说。
我先说一说,再写下来。
18《颐和园》我要学习《颐和园》的写法,记一次游览活动。
21《搭石》作者从不起眼的事物中发现美,对我很有启发。
我也想写一写平凡事物中的“美”。
29《呼风唤雨的世纪》我要把这篇课文读给爸爸、妈妈或别的长辈听,请他们说说科技发展带来的变化,再把他们说的写下来。
8次习作分别是写自然景观,写观察日记,如何写好童话,写小动物,写导游词,看图作文或写生活中的真实故事,写成长的故事或写一封信,写想象作文。
八次习作的题目有四个与口语交际结合在一起。
其余的四个题目是,园地二:
写观察日记。
园地五:
写介绍“世界遗产”的导游词。
景点风光、与景点有关的故事、传说,参观游览注意事项。
园地六:
看图作文《胜似亲人》。
或者写生活中真实故事,亲身经历的、听到的、见到的,写清经过,写出感受。
园地八:
想象作文。
写自己的奇思妙想,也可以写受别人启发想到的内容,还可以写科幻故事。
我们看出,本册习作的类型上,兼顾了记实与想象。
写一处自然景观、写观察中的发现、写自己喜欢的动物、写导游词、写成长故事,都是练习写实;目的在于提高学生把握事物特点的能力和纪实的表达能力。
写童话、看图作文、写奇思妙想,都是练习写想象,要鼓励学生大胆想象。
(二)习作教学的几点建议
1.激发兴趣,不拘形式的自由表达。
课标指出,中年级的习作要使学生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
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
教材在习作的编排上尽量为学生的自主习作留有较大空间,不规定题目,大多数只提出一个范围,在内容和形式的选择上给学生比较大的自由。
教学中,记实作文要让学生如实表达,事实是什么样的就写成什么样,不要瞎编,不要说假话,评价作文要看是不是反映了事物的本来面目。
想象作文要鼓励学生大胆想象,联想甚至是幻想,怎么想就怎么写,想象合理这方面的要求不宜太高。
教师在讲评时,要表扬想象合理的,以引导展开合理的想象。
千万不可拔高要求,使童心童真受挫,是学生失去写作的信心。
当然教学时,也可以对教材习作内容的安排灵活处理,从当时当地的实际情况出发,如果有更适合学生练习表达的内容范围,也可以修改教材中习作的内容。
2.加强习作与阅读、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的联系。
①要注意发挥课文对习作对指导作用,教科书选用的课文是学生练笔的范例,要重视发挥课文对习作的指导作用。
要鼓励学生运用阅读中积累语言材料,运用阅读中学到的表达方式、丰富自己的表达,仿写重在形式,内容可以变换。
可以是仿语言、仿文体、仿片断、仿篇章,也可仿立意、仿章法、仿表现手法。
如《蟋蟀的住宅》,课文中有许多地方运用拟人的写法,把蟋蟀当作人来写。
如“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
” 如第四单元中明贬实褒的表达手法。
类似的表达在课文中不少,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领悟,学习积累,练习表达。
②教材中不少“口语交际”、“习作”、“综合实践”的安排本身就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教学中不要机械地把他们割裂开来,注意他们之间的联系,比如第七组综合性学习的主题是“成长的故事”,口语交际和习作也是讲成长故事、写成长的故事。
学生经过回忆自己的成长故事,通过阅读、访问、写信等方式了解别人的成长故事,学生充分地融入到情境之中去体验感受,然后将自己的经历感受写成作文。
3.上好作文指导课。
作文指导课主要解决写什么、怎么写的问题。
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帮助,和学生明确写作的范围,可以启发学生回忆课文和相关的课外阅读的积累、语言方面的积累,也可以提供例文,对于本次习作的训练点,比如写小动物要抓住特点写,学习使用拟人方法;写导游词要选取最有特色的内容向大家介绍,要有一定顺序。
根据习作范围、内容不同,当然还可以创设情境,当激发起小学生的写作欲望时,及时让学生自主完成,做到一气呵成。
教师不要随便干扰,对遇到困难的同学要适当点拨指导,但不宜越俎代庖。
另外,我们在进行习作指导时可以提前制作微视频,课前、课中、课后使用方便有效。
大家可以看一段写动物的微视频,(播放微视频)
这是我们资源共享的兄弟学校的,通过这段微视频,有效的进行了指导帮助,相信学生写起来就容易很多了。
4.引导学生修改作文。
新课标教科书在习作的编排上,将培养学生写作文的能力和改作文的能力,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两种能力同步培养。
习作写好后,要求在作文本上认真修改,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习作能力。
习作编排中多次提到:
写完后,多读几遍,修改自己不满意的地方。
写好后,读给爸爸、妈妈听,根据他们的意见改一改。
把写、说、评、改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我们平时多把习作讲评课改为习作修改课和习作展示课两种形式,习作修改课是学生完成习作后,老师引导学生进行修改,一般老师选取典型作文,与学生一起阅读,对比,评价,给出建议,可以是词句方面的,也可以是内容方法方面的,主要针对本次习作训练的重点进行。
在此基础上,学生可以自己修改,也可以采取同桌互评互改,还可以小组内进行评改,总之形式多样,将修改落到实处。
老师既要看是怎么写的,也要看是怎样改的,要表扬、鼓励那些认真写的同学,更要表扬那些认真改的学生。
在引导学生进行习作修改时,教师要把握好中年级习作修改的重点……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这主要是指明显的与事实不符合或表达不清楚的语句。
要循序渐进,不可一劳永逸。
5.重视习作以后的交流和展示。
课程标准在中年级的习作要求里专门提了这样一条:
“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四年级上册教材,采用多种形式引导习作后的交流和展示。
例如,“语文园地七”的展示台中:
“这是我给王虹写的回信,我给大家读一读。
”“语文园地二”的习作提示,让写同一种动物的同学在一起交流。
再如,“语文园地五”练习写导游词,“写好以后,可以根据所写的导游词,模拟导游进行讲解。
”希望通过这样的实践,使学生从交流和展示中获得习作的快乐,逐步提高习作的能力。
在习作展示交流课上,通过小组交流,教师点评、佳作赏析,加之恰如其分的评语和高分鼓励等等,都对小学生习作具有巨大的激励作用。
另外就是把优秀习作刊登在校刊上,或者集结成习作集,更是对学生习作的信心和习作欲望的有力促进。
6.经常练笔,养成勤动笔的习惯。
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主要的方法是多写多练。
每学期的的八次习作,应切实抓好,使学生练得确有成效。
但仅有这些远远不够,必须以多种形式让学生经常练笔。
老师可以根据课文的内容及教学时间,随时安排适于学生的练笔内容。
“小练笔”以学生自主练习为主,练习的时间宜短而快。
教师不宜拔高要求,当作语文园地中的“习作”来对待。
此外,还可以鼓励学生在生活中经常练笔,结合学校或班级组织的活动,开学典礼、运动会、国庆节、元旦联欢、手工制作比赛、颁奖等等活动,鼓励学生随时把自己印象深刻的写下来;还可以写写自己高兴的、难过的、伤心的、委屈的事等等。
这些随笔化的练笔可长可短,形式灵活,不仅能让学生有话可写,还让学生写出真情实感,持之以恒,对学生习作的提高起到不可小觑的作用。
2016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