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中考地理试题卷.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039804 上传时间:2023-01-28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641.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中考地理试题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北京市中考地理试题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北京市中考地理试题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北京市中考地理试题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北京市中考地理试题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京市中考地理试题卷.docx

《北京市中考地理试题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中考地理试题卷.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京市中考地理试题卷.docx

北京市中考地理试题卷

 

2020年市中考地理试卷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40分)

本部分共40小题,每小题1分,共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小鹤随父母前往某小区看房。

图1为某小区平面示意图,图2为1号楼某户型图。

读图,完成第1~3题。

 

1.小区东门在公交车站的

A.西北B.东北C.西南D.东南2.小区中

1.1号楼紧邻中心喷泉B.医院在小区中心C.居委会距离北门最近D.幼儿园靠近超市

3.他们看中了1号楼中的图2户型,小鹤建议奶奶住卧室1的理由是

A.面积约24㎡B.采光最好

C.离客厅最近D.可见中心喷泉

 

1

 

国际上将年龄在15~59岁的人口划定为劳动年龄人口。

我国2016年1月起实施的“全面二孩”政策将影响未来劳动人口数量,图3为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变化预测图。

读图,完成第4~6题。

 

4.政策实施后的10年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数量

A.持续增加B.保持不变C.先降后增D.持续下降5.政策实施后将使我国

A.人口总数保持不变B.老年人口数量减少

C.劳动年龄人口降到8亿的时间延迟

D.人口分布不均的格局发生明显改变

6.我国从“人口大国”走向“人才强国”,需

①宣传“全面二孩”政策②完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

③提升全民科学文化素养④倡导全民终身学习理念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

 

“沧桑巨变七十载,民族复兴铸辉煌”。

高速铁路承担客运服务,发展迅速,已成为国家名片。

图4为中国高速铁路分布图,图5为中国高铁运营里程及占比统计图。

读图,完成第7~9题。

 

7.我国高速铁路

A.在东北地区分布最稀疏B.在地势第一级阶梯上集中分布C.在平原地区分布均匀D.稠密区与城市密集区分布一致

8.2009~2018年间,我国高铁

A.运营里程持续增长B.运营里程匀速增长

C.占比2013年最低D.占比2017年后增长最快

9.我国发展高铁可以

①加快矿产外运,发挥资源大国优势

②推动技术研发,促进现代制造业发展

③加强城乡联系,带动经济全面发展

④促进对外联系,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3

 

某省某某口罩厂从某购买5万吨聚丙烯颗粒,用于生产医用外科口罩。

图6

为口罩产销过程示意及我国部分工业基地分布图。

读图,完成第10~13题。

10.石油是

A.可再生的森林资源B.可再生的淡水资源C.非可再生的矿产资源D.非可再生的生物资源

11.运输聚丙烯颗粒和快递口罩分别选择

A.航空运输、公路运输B.铁路运输、水路运输C.水路运输、公路运输D.水路运输、铁路运输

12.口罩厂所在的沪宁杭工业基地A.位于黄河三角洲地区

B.江海联运的交通优势显著C.比辽中南工业基地水资源少D.与京津唐工业基地同临渤海

4

 

13.健康人使用后的一次性口罩属于

A.可回收物B.厨余垃圾C.有害垃圾D.其他垃圾

国以农为本,民以食为天。

自2018年起,我国将每年的秋分设为“中国农民丰收节”。

图7为农业生产场景及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图。

读图,完成第14~16题。

14.景观图可能拍摄于

A.甲-④地B.乙-③地C.丙-②地D.丁-①地15.图中①②两地所在地理区域

A.①-年降水量少于800mm,旱地为主B.①-河网密布,灌溉水源充足

C.②-1月均温低于0℃,油菜种植广泛D.②-海拔较高,粮食作物喜温凉

16.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可以

①增加农民生活幸福感②体现春播的生产环节

③改变农村的生产方式④强化农业的基础地位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5

 

为了解某省安吉县昔日污染严重的余村,转变为绿水青山美丽乡村的过程,某校师生开展了研学考察。

图8为余村及周边等高线地形图和景观图。

读图,完成第17~19题。

 

17.图中

A.①地海拔约300米B.②地比③地海拔低、坡度更缓C.③地位于山脊、坡度陡D.④地位于山谷,可见余村全貌

18.余村在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论的过程中,合理的做法是A.村北山区开辟采石场B.村东南兴建水泥厂

C.村西北发展生态旅游D.鼓励村民外出务工19.与某相比,余村

A.规模较大,高楼林立B.公路纵横,车流不息C.港口众多,商贸发达D.农田片片,竹林满山

 

6

 

沈括在《梦溪笔谈》中有以下记载:

“诸越(泛指两广地区)则桃李冬实,朔漠

(泛指西北地区)则桃李夏荣,此地气之不同也。

一亩之稼,则粪溉者先芽;一丘之禾,则后种者晚实,此人力之不同也。

岂可一切拘于定月哉?

”据此,完成第20、21题。

20.这段文字表明

A.同种作物,各地同时收获B.不同地域,收获季节不同C.增施水肥,改变作物种类D.适当晚播,提前收获作物

21.由此可见,我国古人已经认识到A.一切不拘农时,获得更大效益B.通过改良品种,实施多种经营C.提高农业技术,改变自然环境D.顺应自然条件,兼顾人力作用

 

7

 

北回归线标志塔是标志地理学上北回归线经过地的建筑物。

图9为我国局部区域图。

读图,完成第22~25题。

 

22.某中学计划在校园设立北回归线标志杆,该学校可能位于A.闽B.桂C.港D.琼

23.同学们手绘了我国地势沿北回归线剖面示意图,其中最接近实际的一幅是

24.某省北回归线标志塔会出现“立杆不见影”现象,

A.此时太阳直射赤道B.此后影子出现在偏北方向C.一年中会出现两次D.最适合在冬季观察

25.能够反映某与祖国大陆文化同根同源的节假日是A.劳动节B.端午节

C.世界地球日D.世界环境日

 

8

 

图10中阴影区域为我国脱贫攻坚的重点工作区。

随着扶贫工作的深入,该区域贫困人口大幅下降。

读图,完成第26~28题。

 

26.该区域

A.地处中高纬度地区B.属于我国西北地区C.包含了某省全境D.是少数民族聚居区

27.该区域东南部山区完成从“穷山沟”到“致富村”的转变,主要措施有

①守山护山,发展生态旅游②靠山吃山,加大陡坡开荒

③保持水土,留住绿水青山④升级电网,完善基础设施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8.该区域四条旅游线特色为

A.①-越峻岭跨深谷,某悦水观大佛B.②-攀珠峰望冰川,携氧克艰破极限C.③-登阶梯渡大江,重走茶路游古城D.④-走大漠迎风沙,千年敦煌探宝窟

9

 

2019年12月,联合国将每年5月21日确定为“国际茶日”。

茶叶已成为很多发展

中国家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

图11为某年世界主要产茶国茶产量比重。

读图,完成第29~31题。

 

29.据图可知

A.主要产茶国多为发展中国家B.非洲的茶产量居世界第三位C.发展中国家中印度茶产量最多D.南美洲中的阿根廷茶产量最少

30.联合国设定“国际茶日”是为了

A.积极鼓励发达国家种植茶树,增加出口创汇B.提高发展中国家收入,促进茶文化广泛传播C.扩大世界茶树种植面积,改善大气环境质量D.改变茶树生长习性,增加世界各国茶叶产量

31.作为传播茶文化的小使者,同学们可以

①参观茶博物馆②了解制茶过程

③学习茶艺④掌握烹饪技术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0

 

2020年世界海洋日暨全国海洋宣传日活动主题是“保护红树林,保护海洋生态”。

红树林生长在受到潮水周期性浸淹的海岸地带。

图12为世界红树林海岸分布图。

读图,完成第32~34题。

 

32.图中

A.年平均气温自北向南逐渐增加B.同纬度地区海洋比陆地气温高C.北半球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D.南纬30°~60°之间海洋面积最小

33.红树林

A.分布区域北界的纬度高于南界B.集中分布于等温线密集的海岸地区

C.多分布在年均温20℃以上的海岸地区D.广泛分布于大陆东岸的海岸地区

34.红树林被称为“消浪先锋”,其作用是

A.保护海岸B.吸烟滞尘C.淡化海水D.涵养水源

 

11

 

1996年至今,袁隆平团队通过联合国粮农组织,向非洲一些国家示X、推广杂交水稻技术。

图13为非洲杂交水稻试验基地分布示意图。

读图,完成第35~37题。

 

35.水稻试验基地多分布在

A.北半球的热带地区B.地中海气候区

C.高原、高山气候区D.北回归线穿过的地区36.在不同气候区设立试验基地,可研究杂交水稻

A.在雨林区的抗寒性B.在草原区的耐热性C.在沙漠区的抗旱性D.在高原区的节水性

37.非洲国家引进杂交水稻技术,主要是为了

A.增加水稻品种B.扩大水稻种植面积

C.提高粮食产量D.抵御当地自然灾害

 

12

 

近年来,极地海冰X围的变化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

图14为1979~2013年间北

极9月海冰X围变化图。

读图,完成第38~40题。

38.北极地区有大X围的海冰体现了该区域

A.纬度高,气温低B.海拔高,光照强

C.陆地广,风力大D.海域小,降水足39.1979~2013年间北极地区

A.淡水资源增多B.海域面积减小

C.陆地植物减少D.适航X围扩大40.开展极地地区的海冰研究有助于

A.研究全球气候变化B.改变极地生态环境C.大量捕捞海洋生物D.开采极地矿产资源

 

13

 

璀璨文化耀京城

41.(14分)某校地理小组借鉴《航拍中国》的形式,以的文化带为主题开展了“云航拍”活动。

图15为文化带分布及部分景观图。

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航拍主题1:

长城文化带

长城是世界文化遗产。

段长城在历史上拱卫着京城,是长城文化带的重要组成。

(1)景观图中,长城所处的地形部位是。

历史上,长城发挥了重要的防御作用,能作为该文化带的文化符号是(单项选择)。

A.山间小路B.连绵群山C.兵营遗址D.秦兵马俑

 

14

 

航拍主题2:

西山永定河文化带

西山是西部群山的总称,永定河自西山蜿蜒流淌而出,被称为的“母亲河”。

西山永定河文化带集合了皇家文化、某文化、民俗文化和红色文化等多种文化类型,“三山五园”是皇家文化的代表。

(2)同学们围绕“三山五园”选址的自然地理条件展开讨论。

同学甲:

从地形类型上看,这里位于和的过渡带,景观丰富。

同学乙:

西山呈走向,冬挡西北风,防寒;夏迎东南风,丰

富。

同学丙:

这里水源充足,植被茂密,空气清新。

航拍主题3:

大运河文化带

中国大运河是世界文化遗产,北起,南至某。

段沿线留存的丰富历史文化印记,是大运河文化带的重要内容。

(3)大运河流经的平原地区,地势平坦,水流,适合航运。

历史上是沟通我国(南北/东西)的交通运输大动脉,各地的人员和物资聚集在这里,形成了独特的漕运文化。

当时从某进京的漕船上运载的物品可能是(小麦/稻米),判断理由是(至少写出两点)。

如今,随着城市副中心的建设,当地人口增加,应建设处理更多的生活污水,以保证大运河的水质。

(4)伴随着的建设与发展,古老的文化带焕发着新的生机。

请在三个文化带中任选其一,从保护与开发的角度,提出你的具体建议。

 

15

 

Th态治理在前行

42.(14分)为了解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治理取得的成就,地学小组的同学们开展了以

“黄河的沙”为主题的“云研学”活动。

图16为黄河流域及干流主要水文站不同年份输沙量统计图。

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图16

(1)与1989年以前相比,黄河干流1989~2015年的平均输沙量;1989~

2015年的平均输沙量(单项选择)。

A.上游的某站为0.94亿吨B.中游的小浪底站为3.80亿吨

C.下游的利津站最少D.头道拐站比小浪底站少10.84亿吨

(2)黄河泥沙主要来自河段,某同学对其现象及形成原因做了如下总结。

找到其中三处错误。

黄河在此穿行于晋陇峡谷,黄土高原土质疏松、植被缺乏、侵蚀严重、春季降雨多以暴雨出现,加上当地长期开垦梯田种植柑橘,开采煤炭、石油等能源,使植被遭到严重破坏,导致了酸雨的形成。

高原上的泥土大量进入黄河,使该段河床高于地面,从河水颜色看堪称真正的“黄”河。

示例:

错误:

导致了酸雨的形成

错误1:

错误2:

错误3:

16

 

(3)黄河携带的大量泥沙对下游产生了影响,请完成一一对应。

依据“黄河流域必须下大力气进行大保护、大治理,走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路

子”的思想,同学们绘制了黄河流域协同发展的框图。

(4)从下列选项中选择分别与②、③对应的内容,填在相应位置。

A.水土保持B.节约用水C.减少污染D.水力发电

(5)在治理好各自河段的同时,也要考虑对其下游河段的贡献。

参照框图中的乙,写

出甲和丙处的内容。

甲:

丙:

 

17

 

中欧合作谱新篇

43.(12分)中欧班列是在各国原有铁路运输线路的基础上,形成横贯亚欧大陆、沟通两大洋的运输大动脉。

图17为中欧班列主要路线图及两大经济地带相关资料。

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图17

(1)区域比较是重要的地理学习方法。

比较中欧班列连通的两大经济地带地理环境特

征,完成表格。

项目

经济带

位置

主要河流名称

主要地形区

气候特征

长江经济带

(局部)

东临太平洋

长江

长江中下游平原

“蓝香蕉”地带

通过比较,分析两地内河运输便利的原因。

(至少写出三点)

 

18

 

(2)从欧洲返回的中欧班列常运载汽车整车及零部件等商品,这说明“蓝香蕉”地带

(至少写出两点)

中欧班列使沿线各国经贸合作领域不断拓宽,是沿线区际联系的重要纽带。

(3)中欧班列。

(双向选择)

A.能够完全取代海洋运输B.加强了沿线各国贸易往来C.促使沿线城市均匀分布D.促进沿线的基础设施建设

万里友情若比邻

44.(10分)阿根廷与中国距离遥远,是我国的友好国家。

小鹤以“攀山赏水观壮美风景,游城登岛品异域文化”为主题进行了阿根廷旅游活动的推介。

请你结合资料完成推介理由。

 

阿根廷多样的自然环境,形成富有地理特色的文化习俗,给世界提供了丰富的旅游资源,也促进了当地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1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