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综模拟卷一.docx
《高考文综模拟卷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文综模拟卷一.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文综模拟卷一
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2017届高考文综模拟卷
(一)
时量:
150分钟 满分:
300分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1至41题是必考题,42至46题为选考题。
第Ⅰ卷
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140分。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相对于修筑堤防、改迁河道等耗资巨大的主动防洪工程,在人力、资金相对不足的古代,珠江三角洲西部高要地区有30多个村落利用当地有利的自然条件进行被动防洪,形成独特有趣的八卦形态。
图甲示意高要地区八卦村落分布区,图乙(遥感图片)示意某“八卦村”的道路和排水系统。
据此完成1~3题。
1.与西江北岸相比,南岸的村落多呈八卦形态主要是因为这里(B)
A.水源丰富B.水灾多发C.水运便利D.耕地充足
【解析】由图甲可知,北岸多高地,而南岸多低洼地,更容易有水灾,所以南岸村落要修建八卦形态的道路与排水系统,防御洪灾,所以B正确。
2.根据“八卦村”排水系统的形态可以推断(C)
A.池塘位于村中心方便蓄水B.道路都与排水系统并行方便出行
C.村落选址在近似圆形的小山岗上D.村落选址在近似圆形的小盆地里
【解析】由图乙遥感图片可知,排水系统呈现出由中间向四周散开的放射状,为排水顺畅,该地应该是中间高四周低的地形特点,因此C正确。
A和D选项,该地容易有洪涝灾害,因此设置“八卦村”排水系统,主要目的在于排水而不是蓄水,村落在小盆地内,中心也是容易积水,这两个选项都不合适;B选项,道路如果全部都是与排水系统并行,那么道路从中间向四周交通方便但是环形交通不便,该选项错误。
3.近20年来,高要地区许多“八卦村”的形态逐渐瓦解,可能是由于该地区(D)
A.年降水量减少B.台风登陆减少
C.防灾意识增强D.堤防趋于完备
【解析】“八卦村”的形成是为了治水,而形态逐渐瓦解,说明水灾问题有其他方式得以控制,选择河流堤坝防御趋于完善更加合适,D选项正确;A、B选项不符合实际情况;C选项,古代设置八卦村就是因为有较强的防灾意识,因此这条不符合题意。
热喀斯特指多年冻土区受热融蚀产生类似喀斯特地貌形态的热融地貌。
由地下冰融化而产生,又称热喀斯特地貌,分为热融沉陷地貌和热融滑塌地貌两种。
据此完成4~6题。
4.下列区域能够经常见到热喀斯特地貌的是(B)
A.云贵高原B.俄罗斯西西伯利亚平原
C.巴西高原D.南斯拉夫喀斯特高原
【解析】热喀斯特地貌为地下冰融化后形成,云贵高原、南斯拉夫喀斯特高原、巴西高原基本上没有冻土,不会形成这种地貌。
西西伯利亚平原有冻土,夏季气温高,地下冰融化形成热喀斯特地貌。
故选B。
5.热融沉陷区域形成的热融湖(D)
A.会继续陷落成溶洞B.是岩层弯曲形成的
C.面积广、水量大D.会使冻土层逐渐变薄或被切穿
【解析】溶洞是石灰岩地区地表水流入地下的进口,但热喀斯特地貌并非喀斯特地貌,所以不会出现溶洞,A错;热喀斯特地貌主要由外力作用形成,不是内力岩层运动形成的,B错;热融湖面积大小与水量大小都受多种因素影响,C错;湖水温度高于冻土,水比热容较大,通过热量传递,湖底和湖岸多年冻土加速退化,使冻土层变薄或被切穿,D对。
6.我国大兴安岭北部发生热喀斯特的形式和时间一般是(C)
A.热融沉陷——夏季B.热融沉陷——秋末冬初
C.热融滑塌——夏季D.热融滑塌——秋末冬初
【解析】热融沉陷湖泊发生在地势平坦地区,排除A、B。
热融滑塌发生在地势起伏较大地区,大兴安岭北部地势起伏大,夏季温度高,冻土易融化,容易出现热融滑塌。
故选C。
巴控克什米尔地区地处喜马拉雅山脉西端,村外山坡上蜿蜒而下的是有几百年传统的人造冰川。
历史上每逢干旱年份的3月,土邦王分派给村民的徭役中最艰苦的就是到较远自然冰川中切割大块的冰块,两人一组,用背篓不间断接力运到村子上方,堆砌之后覆盖上树叶杂草,令人惊讶的是,冰川居然会不断长大,到5月耕种的季节,融化后就是灌溉水源的保障。
右图为克什米尔地区图,读图完成7~9题。
7.文中冰川不断长大的原因是(C)
A.高山冰川融化流入
B.堆砌的冰川融化膨胀
C.冰川温度低,使周围空气中水汽凝结
D.村民抽取的印度河水浇在人造冰川上
【解析】高山冰川融化流入到此气温没有降低也不会形成冰川,A错误;堆砌的冰川融化膨胀,冰川会变小,B错误;背来的冰温度低,使周围空气中水汽凝结,导致冰川不断长大,C正确;村民抽取的印度河水浇在人造冰川上,这个不符合现实,D错误。
8.图中拉达克地区气候干燥,其原因最有可能是(B)
A.海拔高,太阳辐射强
B.喜马拉雅山的屏障作用,西南季风难以进入
C.该地受冬季风影响大
D.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
【解析】拉达克地区以南是喜马拉雅山,这个地区的水汽主要来自南面的西南季风,喜马拉雅山的屏障作用,使西南季风难以进入,导致拉达克地区气候干燥,B正确。
9.有关拉达克地区的地理特征,推测正确的是(B)
A.聚落主要分布在气温稍低的山坡上B.农业生产的主要水源是冰川融水
C.印度河的上游夏季水量小D.拉达克地区气温日较差小
【解析】由于地势高气温低,聚落主要分布在气温稍高的山坡,A错误;气候干旱,农业生产的主要水源是冰川融水,B正确;印度河的上游以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为主,夏季水量大,C错误;拉达克地区气候干燥,晴天多,气温日较差大,D错误。
下图示意中国七大区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和灾害的影响程度。
读图,回答10~11题。
10.我国(A)
A.华北地区已有灾害损失最重B.干旱已造成损失最大
C.华东地区沙尘暴影响会增加D.寒潮的不确定性最大
【解析】读图并结合所学的知识,可以得出我国已有的沙尘暴不确定性最大,未来的霾不确定性最大;我国华北地区已有灾害损失最重,华东地区的沙尘暴影响减弱,所以A正确。
11.我国洪涝(B)
A.均为暴雨洪涝B.多发生在夏秋季节
C.影响将会减轻D.影响限于东部地区
【解析】读图并结合所学的知识,可以得出我国洪涝大部分为暴雨洪涝,我国洪涝灾害的影响将增强,我国洪涝灾害发生地较广,不仅仅局限于东部地区,我国洪涝灾害多发生在夏秋季节,所以B正确。
12.在市场上,甲商品和乙商品互为替代品,乙商品与丙商品互为互补商品。
2017年3月份以来,甲商品价格明显持续上涨,如果其他条件不变,根据需求法则和供给法则,甲商品的这种价格变化会导致(A)
①对甲商品的需求减少,对乙商品和丙商品的需求增多 ②甲商品的生产规模扩大,乙商品和丙商品的供给减少 ③甲商品的生产规模扩大,乙商品和丙商品的供给增大 ④对甲商品的需求增加,对乙商品和丙商品的需求减少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解析】甲商品价格明显持续上涨,会导致对甲商品的需求减少,因甲商品和乙商品互为替代品,故对乙商品需求增多;而乙商品与丙商品是互为互补商品,丙商品的需求也会增多,①正确且符合题意;④说法错误;甲商品价格明显持续上涨,则甲商品的供给增加,生产规模扩大,甲商品和乙商品互为替代品,乙商品的供给减少,乙商品与丙商品互为互补商品,则丙商品的供给减少,②正确且符合题意;③说法错误。
故本题答案选A。
13.右图表示传统能源汽车的价格与需求之间的变动关系图象(横轴为供求量,纵轴为价格,D1为变动前曲线,D2、D3为变动后曲线)。
在撇开其他因素的条件下,则以下表述正确的是(A)
①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加,传统能源汽车的价格有可能由P1向P2移动 ②国家对新能源汽车给予购置补贴,传统能源汽车价格有可能由P1向P3移动 ③新能源汽车的价格上升,传统能源汽车的价格有可能由P1向P3移动 ④汽油的价格上升,传统能源汽车的价格有可能由P1向P2移动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解析】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在传统能源汽车价格不变时,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加,对传统能源汽车的需求会增加,①正确;新能源汽车与传统能源汽车互为替代品,在传统能源汽车价格不变时,国家对新能源汽车给予购置补贴,会减少对传统能源汽车的需求,②正确;在传统能源汽车价格不变时,新能源汽车的价格上升,对新能源汽车的需求会减少,对传统能源汽车的需求会增加,③错误;汽油与传统能源汽车互为互补品,在传统能源汽车价格不变时,汽油价格上升,对传统能源汽车的需求会有所减少,④错误。
14.2017年1月10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12月份全国工业企业产品出厂价格指数(PPI)数据显示,PPI环比上涨1.6%,同比上涨5.5%。
如果其他条件不变,此上涨态势可能对实体经济产生的积极传导作用是(B)
①劳动者就业增加 ②工业企业出厂产品价格企稳回升 ③市场需求逐渐改善 ④企业赢利增加,生产规模扩大
A.①→③→②→④B.②→④→①→③
C.②→①→③→④D.③→①→④→②
【解析】PPI上涨,企业获利增加,生产规模扩大,就业增加,收入提高,有利于改善市场需求。
故选B。
15.2017年1月10日,阿里巴巴集团执行董事长马云与美国新当选总统特朗普会面。
马云强调说:
“我们明确讨论到,将创造和支持100万美国中小企业,尤其在美国中西部,让他们在(阿里巴巴的)平台上,向中国和亚洲销售美国的农业产品和服务,尤其是东南亚,我们在东南亚有很大的市场份额。
”通过阿里巴巴跨境电子商务平台——全球速卖通,真正实现“全国买、全球卖”“全球买、全国卖”。
这说明,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A)
①能进一步提高贸易全球化水平 ②标志着我国的对外开放进入一个新阶段 ③密切了我国与世界经济的联系 ④推动了我国进出口结构的优化升级
A.①③B.①②C.②④D.③④
【解析】加入世贸标志着我国的对外开放进入一个新阶段,排除②;材料未涉及进出口结构的优化升级,排除④。
故本题选A。
16.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上提交的民法总则草案三审稿规定:
“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
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非法收集、利用、加工、传输个人信息,不得非法买卖、提供或者公开个人信息”。
这一规定(A)
①进一步明确了公民在现代信息社会中享有的个人信息权利 ②通过禁止性法律,排除组织和个人公开他人信息的合法性 ③加大了对非法获取或买卖个人信息的刑事打击力度 ④有利于保护公民的合法权利
A.①④B.②④C.②③D.①③
【解析】合法性的信息公开是可以的,排除的只是非法的,②错误;材料未涉及刑事,③排除。
17.当前,党的建设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这些问题大都与不良政治文化有直接关系。
比如,在党内还存在不太合乎党内规范的人际关系,一些人用“称兄道弟”代替“同志”之称;一些人拉关系、建立各种“关系网”,分亲疏远近、搞门户之见,使党内关系变成了利益关系。
构建良好政治生态,需要中国共产党(D)
①全面从严治党,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 ②依法执政,建立健全权力运行的行政监督体系 ③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 ④组织文化建设,开展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教育
A.①②B.③④
C.②④D.①③
【解析】②中的“建立健全权力运行的行政监督体系”和④中的“组织文化建设”说法错误。
18.1946年,在东京审判法庭开场时,检察长约瑟夫·季南(Joseph·Keenan)陈词:
“这不是一场普通的审判,因为我们逐渐成为保护我们文明世界不因为战争而走向毁灭的一部分……如果没有正义来惩罚那些已经造成并且给文明带来巨大灾难的个人,正义本身将沦为笑柄。
”这一论断启示我们(D)
①国家应履行以审判方式解决国际争端的义务 ②国家间的冲突应当通过国际司法的途径解决 ③人类必须维护正义以守护世界的和平与文明 ④人类应该以国际法为基础构建文明秩序抑制侵略
A.①④B.①②C.②③D.③④
【解析】①错误,国家应履行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的义务;国家间的冲突并非都要通过国际司法的途径解决,也可以通过对话、协商,②错误。
2016年11月30日,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成功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据此回答19~20题。
19.“二十四节气”作为中国人特有的时间体系,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是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重要载体。
“二十四节气”成功申遗(C)
①表明我国古代科技是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②表明文化既是民族的,同时又是世界的 ③有利于民族文化的传承,增强中华文化自信 ④有利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展示世界文化的包容性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文化遗产的重要性。
选项①说法错误,因为传统建筑是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故排除。
选项②③都是“二十四节气”申遗的积极意义所在。
选项④说法错误,“二十四节气”成功申遗有利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但不能展示世界文化的包容性,应该是展示多样性,故排除。
故本题答案选C。
20.“二十四节气”形成于中国黄河流域,是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而形成的知识体系。
它很有效地指导了传统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是中国传统历法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国际气象节,这一时间认知体系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二十四节气”(B)
①作为自然规律,支配着自然界的变化发展 ②具有科学性,表明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③来自实践,对人们生产、生活有促进作用 ④对人的生产生活有指导作用,因而是真理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解析】材料体现的是人们利用自然规律为生产生活服务,并没有体现“二十四节气”作为自然规律支配自然界的变化发展,①不选。
“二十四节气”很有效地指导了传统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说明它具有科学性;人们利用它很有效地指导实践,说明思维能够正确反映客观存在,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故②正确。
“是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而形成的知识体系”说明“二十四节气”来自实践,“它很有效地指导着传统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说明它对人们生产、生活有促进作用,③正确;对人的生产生活有指导作用的认识不一定就是真理,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认识才是真理,④不选。
21.“去产能”是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五大任务之一。
2016年,随着煤炭行业“去产能”的不断推进,进口焦煤价格从85美元左右持续上涨到260美元,国内焦煤价格也涨了1.5倍以上,许多钢铁企业因此效益下滑,甚至亏损,一些停产的小煤矿,则趁机复产。
对此现象的正确认识是(B)
①应遵循市场规律因地制宜“去产能”,因为联系是客观的 ②要防控“去产能”带来的不良后果,因为联系是人为的 ③“去产能”和稳煤价不能同时兼得,因为联系是具体的 ④要把握“去产能”政策的双重影响,因为联系是多样的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解析】“联系”有自在事物的联系和人为事物的联系,无论哪种联系都具有客观性,①正确且符合题意,②错误;“去产能”和稳煤价不能同时兼得,是因为联系具有多样性和条件性。
22.从实现人生价值的角度看,右边漫画(作者:
刘志永)强调的是(C)
①方向比努力更重要,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②价值判断因人而异,应尊重不同的人生选择 ③善于抓住机遇,以避免人生旅途的挫折
④不断反思纠错,在超越自我中实现价值
A.①③B.②④
C.①④D.②③
【解析】漫画的意思是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走正确的路。
但人生的路不是一帆风顺的,要及时发现自己的错误并改正,从而不断完善自我。
①④符合题意且正确。
23.社科院编纂的《中国语言地图》把汉语方言区分为官话区、粤语区、吴语区、客语区、闽语区等10区,各方言区内部还可再细分。
《礼记》有记载“五方之民,言语不通”,春秋战国时期的各诸侯国以“雅言”为通用语,先秦的雅言、两汉的通语、宋明的官话、清末的国语再到如今的普通话,方言不断发展的同时,通用语言的规范也持续进行。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①社会生活是实践的,方言的差异与地理阻隔、人口因素等社会条件相关 ②方言的发展与通用语言的规范分属事物发展的不同阶段,各有其特点 ③保留方言与推广通用语之间既对立又统一,可以并行不悖 ④个性寓于共性之中,各地方言的差异性是文化差异性的表现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解析】方言与通用语言是不同的事物,各有其特点,排除②;共性寓于个性,排除④。
24.有学者认为:
春秋时期,县直属于国君,其任命的长官可以世袭。
秦国设郡,最初地位低于县。
战国时期,县的数量逐渐增多,需要建立起更高一级的管理机构,于是形成了郡县两级管理体制。
该学者认为(A)
A.郡县制形成具有社会转型特征B.战国开始加强对地方的管理
C.郡县制度的正式建立始于秦朝D.郡县制强化西周的集权统治
【解析】答案A。
该学者认为春秋时期国君任命的县的长官可以世袭,这与分封制下诸侯由周王任命且君位世袭有相似之处,体现了分封制的影响,而郡最初主要是中央为加强对地方的管理而设置,因此带有社会转型的特征,故选A;春秋县直属于国君,加强了对地方的管理,B错误;该学者没有提到C、D的内容,故排除。
25.明代中叶以后,土地押租制流行。
而佃农的佃权,即土地经营权,既是有偿取得,遂可以有偿转佃和出典。
这反映了(B)
A.小农经济的制度困境B.土地经营权的商品化
C.租佃土地制度的兴起D.传统经济政策的动摇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土地押租制下,佃农可以有偿转让其土地经营权,即土地经营权走向了商品化。
26.岳麓书院御书楼前楹联撰有“训诂笺注,六经周易犹专,探羲文周孔之精,汉宋诸儒齐退听;节义文章,终身以道为准,继濂洛关闽而起,元明两代一先生。
”在此颂扬的是(C)
A.朱熹B.黄宗羲C.王夫之D.曾国藩
【解析】这是郭嵩焘为船山祠撰联,颂扬的是王夫之的贡献。
材料中可根据“六经周易尤专”“继濂洛关闽而起,元明两代一先生”可判定是王夫之。
27.汪康年于光绪十五年(1889年)参加乡试,因在“日月星辰系焉”(出自《四书·中庸》)一题中,能“以吸力解‘系’字,罗列最新天文家言”,被主考官认为是“新旧学均有根柢”,因此想把他列为第一名。
这反映了(B)
A.科举考试的内容变化顺应了时代潮流B.科举取士标准随时代发展而有所不同
C.中国向西方的学习逐步转向思想领域D.戊戌变法的开展推动科举制度的变革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西方科技思想对中国的影响,旨在考查正确评述相关史实的能力。
A项表述与题中的信息“乡试(内容)……出自《四书·中庸》”不符,故排除;C项为开始于1915年的新文化运动,D项中的“戊戌变法”发生于1898年,均晚于题目中的时间“1889年”,故排除;题目中的信息“1889年”“新旧学均有根柢”“列为第一名”体现了近代以来的“西学东渐”对传统科举取士标准的影响,B符合题意,故选B。
28.1923年中共三大上,马林、陈独秀提出“一切工作归国民党”的口号。
张国焘等提出反对意见,认为:
“发展共产党的唯一途径是独立行动,而不是在国民党内活动。
”大会最终决定实行党内合作。
1926年后,陈独秀正式提议两党由党内合作改为党外联盟。
而共产国际“坚决谴责退出国民党倾向”。
这说明(B)
A.共产国际在国共两党中动摇B.中共对国共合作持审慎态度
C.国民党已经背叛了国民革命D.国共合作的道路艰难曲折
【解析】中共对与国共合作方式前后态度的变化,都是根据实际情况做出的选择。
1923年对于与国民党合作方式的问题,虽然共产党内部有争议,但最终选择党内合作,这是在面临革命挫折、本身力量弱小下的现实性选择。
而1926年陈独秀等人改变合作态度,是因为中山舰事件后,国共关系进一步恶化,中共寻找自己的出路。
因此整体来看,中共对国共合作的态度都是谨慎的,都是根据国内外环境和党情做出的选择,故选B。
共产国际前后对两党合作的态度是一以贯之的,没有所谓的摇摆问题,故A错误;C不符合史实;D不是材料的主旨。
29.在改革开放初期,广东有一个说法:
遇到绿灯往前走,看到黄灯赶紧走,碰上红灯绕着走。
但1992年他们说:
“北京送来了更通畅的绿灯。
”这说明(C)
A.广东是改革开放的排头兵B.经济体制之争备受关注
C.思想解放加速了改革开放D.简政放权取得初步成效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改革开放的进程。
题中未涉及广东在改革开放进程中的重要地位、经济体制之争备受关注和简政放权取得初步成效,故无法得出A、B、D三项的结论;题目中的信息“改革开放”“1992年”“更通畅”表明1992年“南方谈话”的发表和中共十四大的召开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坚定了人们的社会主义信念,推动了改革开放的进程。
故选C。
30.苏格拉底认为:
知识源于理性的省思而非外部世界或主观感觉。
因此,哲学的使命不是从外部去探究事物的始基,而首先应当“关注自己的灵魂”;也不应像智者那样沉迷于个体的主观感受,只有运用理性和智慧,才能获得真理的关照。
其主要意图是鼓励人们(D)
A.发现自我,追求自由B.反抗雅典民主政治和法律
C.拥有美德,获得知识D.保持怀疑精神、批判眼光
【解析】材料考查苏格拉底的理性精神。
他强调用理性和智慧去关注自己内在的灵魂,这样才能获得真理。
在这里,理性是反省、怀疑和批判。
故选D。
31.宗教改革中晚期,市民、农民不满已取得的成就,自发冲击天主教会。
马丁·路德撰文公开煽动诸侯贵族像打疯狗般地绞杀农民。
因此,路德被认为是“出卖市民资产阶级的宗教改革者”和“背叛农民革命的叛徒”。
据此可知(A)
A.路德主张温和的宗教改革运动B.宗教改革最终背弃了资产阶级
C.宗教改革没有反映农民的利益D.路德改变了对世俗统治者的态度
【解析】本题考查路德宗教改革的局限性。
从材料可知,路德反对农民、市民以暴力手段推进改革,因此他主张温和的改革方式,故A正确。
路德宗教改革反对天主教的统治,反映了资产阶级和农民的利益,故B、C错误。
路德把罗马教廷作为打击对象,无意从根本上触动世俗封建制度,在某种程度上还要争取他们的支持,因此他对世俗统治者(诸侯贵族)的态度是一贯的,故D错误。
32.马克垚在《世界文明史》中写道:
“民主是人们通过许多‘妥协’来完成的,而任何成功的妥协,都既需要足够的气度,也需要高超的技巧。
事实上,整个现代民主政治都是妥协的产物。
因此,一个民族不善于妥协,就不可能走向真正的民主。
”材料的深层含义是(D)
A.妥协是实现民主的唯一途径B.政治妥协比暴力革命更重要
C.坚持理性妥协才能实现民主D.妥协对民主政治实现的重要性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在民主实现过程中进行一定的政治妥协是很重要的,故D正确。
政治妥协是民主实现的重要方式,但不是主要方式或唯一方式;成功的妥协也多建立在重要的革命或者改革基础之上;故排除A、B、C三项。
33.苏联市场上大多数商品,都是禁止或限制私人携带出口的,所以在海关出口目录上,详细规定各类消费品的出境携带种类和数量。
但对进口奢侈品(香烟、酒、化妆品)进行补贴。
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B)
A.政府鼓励发展民用工业的结果B.工业化进程中畸形的经济结构
C.苏联综合国力长期落后于欧美D.经济领域长期存在的冷战意识
【解析】材料中实质是苏联严格限制民用工业品的出口,甚至不惜补贴奢侈品的进口,原因是苏联工业化过程中形成了重工业发达而轻工业即民用工业严重不发达的经济结构,故B正确,排除A;C与史实不完全相符;D与主旨不符。
34.下图反映了当前跨国公司各产业链的利润情况,形成图中抛物线的主要原因是(C)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深入发展B.世界多极化使国际竞争日趋激烈
C.国际经济旧秩序带来的影响D.发达国家转移落后产业的结果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依据图中信息可知跨国公司掌握着上游产品开发的高额利润,在下游掌控着售后服务所带来的利润回报。
而组装产品属于中游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