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医学院夜大学.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027732 上传时间:2023-01-28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8.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滨州医学院夜大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滨州医学院夜大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滨州医学院夜大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滨州医学院夜大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滨州医学院夜大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滨州医学院夜大学.docx

《滨州医学院夜大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滨州医学院夜大学.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滨州医学院夜大学.docx

滨州医学院夜大学

滨州医学院夜大学2008、2009级本科生理学自学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             可兴奋组织接受有效刺激后发生兴奋,其共同的标志是:

A、兴奋性突触后电位B、抑制性突触后电位C、动作电位D、局部电流E、终板电位

2、             下列属于条件反射的是:

A、窦弓反射B、吸吮反射C、望梅止渴D、牵张反射E、寒冷引起竖毛肌反射

3、             活组织或机体受到刺激后,其活动发生了改变,即发生了:

A、反射B、反应C、反馈D、兴奋E、抑制

4、             肾上腺素使心跳加快加强是:

A、正反馈调节B、神经调节C、体液调节D、自身调节E、负反馈调节

5、             保持一定的作用时间不变,引起组织发生反应的最小刺激强度是:

A、刺激B、阈值C、阈刺激D、阈上刺激E、阈下刺激

6、             刺激引起兴奋的基本条件是使跨膜电位达到:

A、局部电位B、阈电位C、锋电位D、后电位E、动作电位

7、             细胞兴奋时其兴奋性变化的顺序是:

A、绝对不应期→低常期→相对不应期→超常期B、低常期→绝对不应期→超常期→相对不应期C、绝对不应期→相对不应期→超常期→低常期D、相对不应期→绝对不应期→超常期→低常期E、低常期→超常期→相对不应期→绝对不应期

8、             可兴奋细胞兴奋时共有的特性是:

A、反射活动B、静息电位C、阈电位D、动作电位E、局部电位

9、             能反映机体内环境状况的体液部分是:

A、细胞内液B、细胞外液C、血浆D、组织液E、淋巴液

10、         下列过程存在负反馈的是:

A、排尿B、血液凝固C、体温调节D、分娩E、排便

11、         维持机体内环境稳态的重要调节过程是:

A、神经调节B、体液调节C、自身调节D、正反馈调节E、负反馈调节

12、         关于反馈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反馈调节是一个闭还式回路B、体液调节也存在反馈C、正反馈在人体调节中最多见D、负反馈可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E、血液凝固中存在许多正反馈

13、         食物进入口腔后引起唾液分泌主要属于:

A、神经调节B、体液调节C、自身调节D、正反馈调节E、负反馈调节

14、         胰岛素降低血糖属于:

A、神经调节B、体液调节C、自身调节D、正反馈调节E、负反馈调节

15、         全身动脉血压在80~180mmHg范围内,肾血流量仍保持相对稳定,这属于:

A、神经调节B、体液调节C、自身调节D、正反馈调节E、负反馈调节

16、         下列关于钠泵的叙述错误的是:

A、逆浓度差的转运过程B、由ATP供能C、消耗能量D、维持细胞内外的钠离子浓度差E、使细胞内外的钾离子浓度相等

17、         关于细胞的跨膜信号转导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G蛋白受体可与配体结合B、G蛋白与GTP结合时为激活状态C、腺苷酸环化酶是主要的G蛋白效应器D、G蛋白可以直接改变细胞的基因结构E、离子通道受体蛋白本身就是化学门控通道

18、         骨骼肌动作电位下降支是由于:

A、K+内流B、Cl-内流C、Na+内流D、K+外流E、Ca2+内流

19、         细胞膜电位由静息电位的—70mv变化为—55mv的过程是:

A、去极化B、极化C、超极化D、复极化E、反极化

20、         与静息电位的形成机制无关的因素是:

A、细胞膜内外的钾离子浓度B、静息电位与阈电位的距离C、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D、细胞膜对钠离子的通透性E、钠泵的活动水平

21、         绝对不应期的特征有:

A、必须阈上刺激方可引起动作电位B、阈电位水平下移C、兴奋性是零D、刺激的阈强度增加E、产生的动作电位较小

22、         神经细胞兴奋时钠离子的内流是:

A、单纯扩散B、主动转运C、易化扩散D、入胞作用E、出胞作用

23、         细胞膜内外正常的钠离子和钾离子浓度差的形成和维持是由于:

A、膜在安静时对钾离子通透性大B、膜在兴奋时对钠离子通透性大C、钠离子和钾离子易化扩散的结果D、膜上钠-钾泵的作用E、膜上ATP的作用

24、         下列耗能的生理过程是:

A、静息状态下钾离子外流B、动作电位去极化钠离子内流C、动作电位复极化钾离子外流D、复极后的离子转运E、动作电位去极化钠离子外流

25、         细胞膜上的泵、通道和载体的共同点是:

A、转运脂溶性物质B、耗能C、均是化学门控D、均是电压门控E、转运小分子物质和离子

26、         钙离子在肌肉收缩中的作用是:

A、提高肌肉的兴奋性B、使横桥与肌动(纤)蛋白相互结合C、引起骨骼肌去极化D、加强钠泵的活动E、以上各项都不对

27、         终板电位的叙述中哪一项是错误的:

A、全或无式B、可以总和C、无不应期D、电紧张性扩布E、属于终板膜去极化过程

28、         兴奋通过神经-肌肉接头时,乙酰胆碱与受体结合使终板膜:

A、对Na+、K+通透性增强,发生超极化B、对Na+、K+通透性增强,发生去极化C、仅对K+通透性增强,发生超极化D、仅对Ca+通透性增强,发生去极化E、对乙酰胆碱通透性增强,发生超极化

29、         在肌肉的强直收缩过程中其动作电位:

A、发生叠加和总和B、不发生叠加和总和C、幅值变大D、幅值变小E、频率变低

30、         骨骼肌的初长度取决于:

A、前负荷B、后负荷C、前负荷与后负荷之和D、其收缩能力E、主动张力

31、         血液凝固后析出的液体为:

A、血清B、体液C、细胞外液D、血浆E、细胞内液

32、         红细胞沉降率变快主要由于:

A、红细胞数目增加B、红细胞脆性增加C、红细胞内含血红蛋白量增加D、血浆白蛋白含量增加E、血浆球蛋白含量增加

33、         下列不属于血小板的功能的是:

A、参与生理性止血B、促进凝血C、吞噬细菌D、维持毛细血管壁的正常通透性

34、         细胞内液与组织液相同的是:

A、胶体渗透压B、渗透压C、钠离子浓度D、钾离子浓度E、钙离子浓度

35、         某人失血后,先后输入A型、B血型血各150ml均未发生凝集反应,该人血型为:

A、A型B、B型C、AB型D、O型E、Rh型

36、         凝血过程中的内源性激活开始于:

A、组织细胞释放因子B、血小板聚集C、接触激活因子XIID、磷脂表面反应E、钙离子的参与

37、         在等容收缩期的变化中错误的是:

A、室内压大于动脉压B、室内压大于房内压C、房室瓣关闭D、动脉瓣关闭E、心室容积不变

38、         心动周期中,心室的血液充盈开始于:

A、心房收缩之始B、心室缓慢射血期之末C、心室等容收缩期之末D、心室缓慢充盈期之始E、心室等容舒张期之末

39、         心自律细胞具有自律性是由于其动作电位:

A、幅度小B、平台期不明显C、4期自动去极化D、0期上升速度慢E、动作电位时程长

40、         心肌兴奋性的有效不应期时,其细胞膜的钠离子通道处于:

A、激活状态B、失活状态C、备用状态D、少量失活和大部分备用状态E、少量激活和大部分备用状态

41、         期前收缩之后出现代偿间歇的原因是:

A、窦房结的节律性兴奋延迟发放B、窦房结的节律性兴奋少发放一次C、窦房结的节律性兴奋传出速度大大减慢D、期前收缩的有效不应期特别长E、窦性兴奋落在期前收缩的有效不应期中

42、         房室延搁的生理意义是:

A、使心室肌不会发生强直收缩B、增强心肌收缩力C、使心肌有效不应期延长D、使心房、心室不会发生同步收缩E、使心室肌动作电位幅度增加

43、         心室肌对刺激不产生反应,在下列可能的原因中哪一项是错误的:

A、刺激强度太弱B、电刺激的波宽太窄C、心肌处在不应期中D、钠通道处在备用状态E、心肌细胞去极化到—50mV

44、         兴奋在心内传导速度最慢的是:

A、窦房结B、心房肌C、房室交界D、希氏束E、浦氏纤维

45、         心动周期中,下列哪个时期左心室容积最大:

A、等容舒张期末B、快速射血期末C、快速充盈期末D、心房收缩期末E、减慢充盈期末

46、         心动周期中,心室血液充盈主要是由于:

A、血液依赖地心引力而回流B、骨骼肌的挤压作用加速静脉回流C、心房收缩的挤压作用D、心室舒张的抽吸作用E、胸内负压促进静脉回流

47、         正常人心率超过180次/分时,心输出量减少的原因主要是:

A、心室充盈期缩短B、等容舒张期缩短C、等容收缩期缩短D、减慢射血期缩短E、快速射血期缩短

48、         心动周期中,从动脉瓣关闭到下一次动脉瓣开放的时间相当于:

A、等容收缩期B、心室射血期C、心室舒张期D、心室射血期+等容收缩期E、心室舒张期+等容收缩期

49、         与骨骼肌细胞相比,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的主要特点是:

A、去极化过程快B、复极化过程快C、有2期平台期D、4期膜电位稳定E、去极化过程慢

50、         心动周期中主动脉压最低的时期是:

A、快速充盈期末B、等容舒张期末C、缓慢充盈期末D、房缩期E、等容收缩期末

51、         左心室内压最高在:

A、等容收缩期B、等容舒张期C、快速充盈期D、减慢充盈期E、快速射血期

52、         衡量心泵血功能的指标是:

A、前负荷B、后负荷C、动脉血压D、心率E、射血分数

53、         第一心音与第二心音之间的时间间隔相当于:

A、心房收缩期B、心房舒张期C、心室收缩期D、心室舒张期E、等容收缩期

54、         心电图中反映心室复极化的波形是:

A、P波B、T波C、QRS波D、P-R间期E、S-T段

55、         心电图上表示从心房开始兴奋到心室开始兴奋的时间是:

A、P-R间期B、Q-T间期C、S-T段D、PR段E、P波

56、         左心衰竭时可致:

A、动脉血压升高B、肺水肿和肺淤血C、显著肝脾肿大D、下肢水肿明显E、中心静脉压明显升高

57、         下列哪种情况可使心输出量增加:

A、刺激迷走神经B、由卧位转为直立位C、心率大于180次/分D、压迫颈动脉窦E、颈动脉内压力降低

58、         静脉回心血量增多时可引起:

A、心室后负荷减少B、心室舒张期延长C、心室前负荷增加D、充盈期缩短E、中心静脉压降低

59、         中心静脉压的测定主要反映:

A、外周阻力的大小B、心率快慢C、大动脉管壁的顺应性大小D、回心血量的多少E、毛细血管压的高低

60、         心室肌有效不应期的长短主要取决于:

A、动作电位0期去极化的速度B、阈电位水平的高低C、动作电位2期的长短D、动作电位复极末期的长短E、钠-钾泵的功能

61、         组织液生成的有效滤过压的公式为:

A、(毛细血管血压+组织液静水压)—(血浆胶体渗透压+组织液胶体渗透压)B、毛细血管血压—血浆胶体渗透压+组织液静水压—组织液胶体渗透压C、(毛细血管血压+血浆胶体渗透压)—(组织液静水压+组织液胶体渗透压)D、(毛细血管血压+组织液胶体渗透压)—(组织液静水压+血浆胶体渗透压)E、毛细血管血压—血浆胶体渗透压+组织液静水压+组织液胶体渗透压

62、         阻断双侧颈动脉可使:

A、动脉血压降低B、心率减慢C、心输出量增多D、心迷走神经传出冲动增多E、外周血管扩张

63、         关于降压反射的叙述,错误的是:

A、感受器在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B、血压在80~120mmHg(12.0~14.7kPa)范围内波动最敏感C、是一种负反馈调节机制D、当动脉血压降低时,可产生加压效应E、是平时经常起调节作用的血压调节机制

64、         导致心肌收缩加强的肾上腺素能受体是:

A、ɑ受体B、ß1受体C、N1受体D、N2受体E、M受体

65、         肾上腺素与肾上腺素能ɑ、ß1、ß2三种受体的结合能力是:

A、都很强B、ɑ受体强,ß1、ß2受体弱C、ß1、ß2受体强,ɑ受体弱D、ɑ、ß1受体强,ß2受体弱E、ɑ、ß2受体强,ß1受体弱

66、         关于胸内压的叙述错误的是:

A、吸气时为正压B、呼气时为负压C、吸气和呼气都为负压D、呼气时负压减小

67、         呼吸频率从12次/分增加到24次/分,潮气量从500ml减少到250ml,则:

A、肺通气量增加B、肺泡通气量增加C、肺泡通气量不变D、肺通气量减少E、肺泡通气量减少

68、         肺泡通气量是指:

A、每分钟进入肺的气量B、尽力吸气后能够尽力呼出的气量C、每次吸入的气量D、每次呼出的气量E、每分钟进入肺泡内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的气量

69、         无效腔增大可使:

A、肺通气量减少B、肺泡通气量减少C、潮气量减少D、肺活量减少

70、         无效腔气量减小可使:

A、潮气量减小B、肺活量减小C、肺活量增大D、每分肺泡通气量增大E、每分肺泡通气量减小

71、         平静吸气过程中:

A、肺内压为正压B、胸内压为正压C、胸内压负压增大D、胸内压负压减小E、肺内压等于大气压

72、         肺通气的原动力是:

A、呼吸肌的节律性舒缩B、肺的扩张与回缩C、肺内压与大气压之差D、胸内压的周期性变化E、肺内压的周期性变化

73、         呼吸频率从12次/分增加到24次/分,潮气量从500ml减少到250ml,则:

A、肺通气量增加B、肺泡通气量增加C、肺泡通气量不变D、肺通气量减少E、肺泡通气量减少

74、         在下列哪一时相中肺内压等于大气压:

A、吸气初和呼气初B、吸气末和呼气初C、呼气初和呼气末D、吸气初和呼气末E、吸气末和呼气末

75、         肺顺应性增大可反映:

A、肺弹性阻力增大B、肺表面活性物质减少C、肺泡表面张力增大D、肺容易扩张E、肺内压增大

76、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减少时,将使:

A、肺泡更易扩张B、肺弹性阻力增加C、肺泡表面张力降低D、气道阻力增大E、肺顺应性增加

77、         决定肺部气体交换方向的主要因素是:

A、肺泡膜的通透性B、肺内压的大小C、气体的分压差D、气体和血红蛋白的亲和力E、气体的扩散速度

78、         CO2分压由高至低的顺序通常是:

A、呼出气→肺泡气→组织细胞→静脉血B、静脉血→呼出气→肺泡气→组织细胞C、肺泡气→静脉血→组织细胞→呼出气D、组织细胞→静脉血→肺泡气→呼出气E、呼出气→组织细胞→静脉血→`肺泡气

79、         血液中氢离子浓度增多时,氧解离曲线:

A、上移B、不变C、下移D、左移E、右移

80、         关于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错误的是:

A、氧气可与血红蛋白结合成氧合血红蛋白运输B、CO2可与血红蛋白结合成氨基甲酸血红蛋白运输C、氧气可与血浆蛋白结合运输D、CO2可在红细胞内形成碳酸氢盐但在血浆中运输

81、         生理情况下,血液中调节呼吸的最重要因素是:

A、CO2B、H+C、O2D、OH-E、NaHCO3

82、         CO2对呼吸的影响错误的是:

A、是调节呼吸的最重要的生理性体液因子B、吸入气中CO2浓度达10%时,肺通气不再增加C、主要通过刺激中枢化学感受器兴奋呼吸中枢D、主要通过刺激外周化学感受器来实现对呼吸的调节

83、         缺氧对呼吸的影响不包括:

A、呼吸频率增加B、潮气量增加C、主要刺激外周化学感受器D、可直接兴奋呼吸中枢

84、         下列血中化学因素的变化哪一项可以兴奋呼吸:

A、CO2降低B、O2轻度降低C、H+浓度降低D、CO2过高E、O2过低

85、         胃腺壁细胞分泌的物质有:

A、内因子B、粘液C、促胃液素D、胃蛋白酶原E、维生素B12

86、         胃大部切除术后患者出现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的主要原因是缺乏:

A、盐酸B、内因子C、黏液D、碳酸氢盐

87、         关于胃排空的叙述错误的是:

A、胃的蠕动是排空的动力B、混合性食物在进餐后4~6小时完全排空C、流体食物排空速度快于固体食物D、糖类食物排空最快,蛋白质排空最慢

88、         关于移行性复合运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发生于空腹状态B、进食后加强C、起源于胃体的中部和下部D、可清除胃肠中的食物残渣E、可阻止结肠内的细菌返流入终末回肠

89、         头期胃液分泌的特点是:

A、受食欲的影响大B、胃液的酸度低C、不受情绪的影响D、胃蛋白酶含量低E、在胃液的分泌中不占主要位置

90、         延缓胃排空速度的主要因素是:

A、幽门两侧压力差增大B、稀的流体食物C、糖类食物D、脂肪类食物E、蛋白类食物

91、         使胰蛋白酶原活化的最主要物质是:

A、盐酸B、胰淀粉酶C、肠致活酶D、糜蛋白酶E、胃蛋白酶

92、         促进胰液中水和HCO3--分泌的因素是:

A、迷走神经兴奋B、促胃液素C、促胰液素D、缩胆囊素E、蛋白质的消化产物

93、         不增加胃液中盐酸分泌的是:

A、促胰液素B、组胺C、乙酰胆碱D、胃泌素E、胆囊收缩素

94、         下列促进胃酸分泌的内源性物质是:

A、肾上腺素B、促胰液素C、组胺D、前列腺素E、生长素

95、         促进胃排空的因素是:

A、肠-胃反射B、迷走-迷走反射C、盐酸D、促胰液素E、抑胃肽

96、         激活胰蛋白酶原的主要物质是:

A、盐酸B、组织液C、肠致活酶D、糜蛋白酶E、胰蛋白酶

97、         胆汁中参与消化和吸收的主要成分是:

A、胆汁酸B、胆固醇C、胆盐D、胆色素E、卵磷脂

98、         消化力最强的消化液是:

A、唾液B、胃液C、胰液D、小肠液E、胆汁

99、         葡萄糖通过肾脏主动转运,全部重吸收的部位在:

A、近球小管B、远球小管C、集合管D、髓袢E、集合管和髓袢

100、      下列关于肾素的叙述哪项是正确的:

A、是由近曲小管细胞分泌的B、肾素的分泌可导致血浆钠和水的丢失C、肾素分泌是由平均肾动脉血压升高引起的D、它可使血管紧张素原变转为血管紧张素ⅠE、它可使血管紧张素Ⅰ变为血管紧张素Ⅱ

101、      肾小球滤过的葡萄糖被重吸收最多的部位是:

A、近曲小管B、髓袢升支C、远曲小管D、髓袢降支E、集合管

102、      生理状态下终尿量主要取决于:

A、肾小球滤过率B、近端小管对水的重吸收C、滤过膜的通透性D、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E、髓袢对水的重吸收

103、      导致肾小球滤过率降低的因素是:

A、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B、囊内压降低C、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降低D、肾交感神经抑制E、动脉血压从180mmHg降低到80mmHg

104、      一次大量饮清水后尿量增加主要是由于:

A、ADH分泌减少B、醛固酮分泌减少C、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D、有效滤过压增高E、肾血流量增多,滤过率增加

105、      渗透性利尿的机理是:

A、ADH分泌减少B、肾髓质高渗梯度形成C、小管液溶质浓度提高D、肾小球滤过率提高E、醛固酮分泌增多

106、      下列哪项不是引起下丘脑释放ADH的有效刺激:

A、脱水B、大量失血C、血浆晶体渗透压降低D、疼痛和焦虑E、烟碱

107、      体温调节中枢位于:

A、脊髓B、延髓C、脑桥D、大脑皮质E、下丘脑

108、      当环境温度等于或高于皮肤温度时,机体主要的散热方式是:

A、辐射B、传导+对流C、辐射+传导+对流D、蒸发E、传导+对流+蒸发

109、      正常育龄妇女基础体温最低的时期是:

A、增殖期B、分泌期C、排卵日D、月经期E、每日深夜

110、      影响能量代谢最重要的因素是:

A、环境温度B、进食C、精神D、肌肉活动E、情绪

111、      临床给病人用酒精擦浴降温是利用哪一种散热原理:

A、辐射B、传导C、对流D、蒸发E、传导+对流

112、      关于视近物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

A、视觉形象到达视觉皮层B、反射弧中包括中脑正中核C、睫状肌收缩D、悬韧带紧张E、晶状体变薄

113、      正常情况下的视力测定反映的是哪种细胞的功能:

A、视杆细胞B、视锥细胞C、双极细胞D、神经节细胞E、视杆细胞和视锥细胞

114、      缺乏某种视锥细胞时,可能导致:

A、夜盲症B、色盲C、色弱D、青光眼E、散光眼

115、      耳蜗顶部受损影响的是:

A、高频听力B、低频听力C、中频听力D、高频听力和低频听力E、中频听力和低频听力

116、      声波震动由鼓膜经听骨链传向卵圆窗时:

A、振幅减小压强减小B、振幅增大压强减小C、振幅减小压强增大D、振幅增大压强增大E、振幅减小压强不变

117、      关于兴奋性突触传递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突触前膜去极化导致前膜钙离子通道开放B、突触前膜释放兴奋性递质C、突触后膜的受体与兴奋性递质结合D、突触后膜对氯离子的通透性增大E、突触后膜发生局部去极化的电位

118、      突触前抑制的特点是:

A、突触前膜超极化B、潜伏期长,持续时间长C、突触前轴突末梢释放抑制性递质D、突触后膜的兴奋性降低E、通过轴突—树突突触结构的活动来实现的

119、      突触前抑制的特点是:

A、突触前膜超极化B、突触前膜去极化C、突触后膜超极化D、突触后膜去极化E、以上都不对

120、      抑制性突触后电位的机制是:

A、突触后膜氯离子通道开放B、突触后膜钙离子通道开放C、突触后膜钠离子通道开放D、乙酰胆碱N受体开放E、乙酰胆碱M受体开放

121、      在神经细胞动作电位的发起部位是:

A、轴突始段B、树突末梢C、轴丘部D、细胞核E、树突分支处

122、      关于脑干网状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

A、对肌紧张既有抑制作用,也有加强作用B、抑制作用有赖于高级中枢的作用C、在中脑水平切断脑干后,可导致去大脑僵直D、去大脑僵直主要是伸肌肌紧张明显增加E、切断去大脑动物脊髓背根,去大脑僵直现象仍然存在

123、      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