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高级职业进修学校工业类纺织科进修课程纲要.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023162 上传时间:2023-01-28 格式:DOCX 页数:130 大小:63.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高级职业进修学校工业类纺织科进修课程纲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0页
五高级职业进修学校工业类纺织科进修课程纲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0页
五高级职业进修学校工业类纺织科进修课程纲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0页
五高级职业进修学校工业类纺织科进修课程纲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0页
五高级职业进修学校工业类纺织科进修课程纲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五高级职业进修学校工业类纺织科进修课程纲要.docx

《五高级职业进修学校工业类纺织科进修课程纲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高级职业进修学校工业类纺织科进修课程纲要.docx(1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五高级职业进修学校工业类纺织科进修课程纲要.docx

五高级职业进修学校工业类纺织科进修课程纲要

五、高級職業進修學校工業類紡織科進修課程綱要

(一)紡織科教育目標

1.傳授紡織工業相關製程的基礎知識及因應產業發展之能力。

2.訓練紡織工業相關操作、維護及檢驗的基本技術。

3.培養行職業工業安全、負責進取與合群敬業的精神。

(二)紡織科課程學分架構

表1高級職業進修學校工業類紡織科課程學分架構表

科目類別

學分數

領域名稱

領域學分數

備註

一般科目

38~54學分

約35%~50%

本國語文

12-18

最低12學分

外國語文

6-12

最低6學分

數學

4-16

最低4學分

社會

4~12

最低4學分

自然

2-12

最低2學分

藝術

2-4

最低2學分

生活

2-10

最低2學分

自訂科目

0-8

最低0學分

小計

32-54

最低32學分

專業及實習科目

54~70學分

約50%~65%

基礎

4-20

最低4學分

紡紗

8

最低8學分

織布

14-16

最低14學分

操作

16

最低16學分

設計

4

最低4學分

自訂科目

0-8

最低0學分

小計

46-72

最低46學分

學分數總和

108學分

畢業至少修畢

96學分

活動及軍護科目

12學分

週(班)會、團體活動

6

學分另計

軍訓(護理)

6

總上課學分數

120學分

說明:

1.科目類別分為『一般科目』、『專業及實習科目』及『活動科目』三類。

2.『活動科目』含週會、班會、團體活動、軍訓護理,合計每學期應予開設兩節課,六學期合計時數為12學分,學分另計。

3.『一般科目』開設學分數應佔總學分數之35%~50%,六學期合計為38~54學分。

4.『專業及實習科目』開設學分數應佔總學分數之50%~65%,六學期合計為54~70學分。

5.每週上課一節(45分鐘)持續一學期(或18節)以一學分計。

6.學生每學期應修18學分(不含活動及軍護科目),合計應修畢108學分,畢業至少修畢96學分;活動及軍護科目學分不計入畢業學分。

7.一般科目最低應開設32學分,如表一備註欄所示;其餘6~22學分則由各職類科自行於七大領域或自訂科目中調整,以發揮學校職類課程的特色,使其學分數達到38-54學分的範圍,因此在領域學分數是以32學分為起算的基準。

8.專業及實習科目最低開設的學分範圍為46學分,其餘8~24學分則由各職類科自行於領域或自訂科目中調整,以發揮學校職類課程的特色,使其學分數達到46-72學分的範圍,本課程綱要所規劃的學分上限範圍均需達100學分以上,因此在領域學分數是以46學分為起算的基準。

(3)

紡織科專業、實習教學科目及學分規劃

表2紡織科專業、實習教學科目及學分規劃表

領域名稱

科目名稱

學分數(含上下限)

備註

一、基礎

1.紡織纖維

2.紡織概論

3.選修數學

4.普通化學

5.有機化學

6.產業纖維

7.電工大意

8.電腦應用

9.機件原理

2-4

2-4

2-4

4-6

2-4

0-2

0-4

0-2

0-4

最低應修4學分

二、紡紗

1.紡紗學

2.紗線加工

3.混紡學

4.毛紡學

4-6

0-2

0-2

0-2

最低應修8學分

 

三、織布

1.織布學

2.針織學

3.織物檢驗與品管

4.印花染色學

5.織物整理學

6.不織布學

7.纖維複合材料

4-6

4-6

2-4

0-1

0-1

0-1

0-1

最低應修14學分

 

四、操作

1.紡織實習Ⅰ

2.紡織實習Ⅱ

3.工程圖學

4.成衣加工

4-8

4-8

0-2

0-2

最低應修16學分

 

五、設計

1.紡織實習Ⅲ

2.織物組合分析

3.針織物設計

4-8

2-4

0-2

最低應修4學分

 

六、自訂科目

0-8

最低應修0學分

(四)紡織科教學科目、學分數及每週授課節數建議

表3紡織科教學科目、學分數及每週授課節數建議表(一般科目為38學分)

科目類別

領域名稱

科目名稱

學分數

第一學年

第二學年

第三學年

備註

38

54

35%

50%

本國語文

國文IIIIIIIVVVI

12

2

2

2

2

2

2

外國語文

英文IIIIIIIV

6

2

2

1

1

數學

數學IIIIIIIV

4

2

2

社會

三民主義III

2

1

1

社會科學導論

2

1

1

歷史

1

1

地理

1

1

自然

物理

2

2

化學

2

2

藝術

音樂

1

1

美術

1

1

生活

計算機概論

2

2

生涯規劃

2

1

1

自訂科目

0-8

小計

38

9

9

7

5

4

4

 

54

70

50%

65%

紡織纖維

4

2

2

基礎

普通化學

2

2

電工大意

2

1

1

電腦應用

2

2

有機化學

4

1

3

選修數學

4

2

2

紡紗

紡紗學

6

3

3

紗線加工

2

1

1

織布

織布學

6

3

3

針織學

6

3

3

織物檢驗與品管

4

2

2

操作

紡織實習(Ⅰ)

8

4

4

紡織實習(Ⅱ)

8

4

4

設計

紡織實習(Ⅲ)

8

4

4

織物組合分析

2

2

2

各校自訂科目

0-8

小計

70

9

9

11

13

14

14

學分數總和

108學分

108

18

18

18

18

18

18

活動

及軍

護科

12學分

週(班)會及團體活動

6

1

1

1

1

1

1

軍訓(護理)

6

1

1

1

1

1

1

小計

12

2

2

2

2

2

2

總上課學分數

120

20

20

20

20

20

20

表4紡織科教學科目、學分數及每週授課節數建議表(一般科目為46學分)

科目類別

領域名稱

科目名稱

學分數

第一學年

第二學年

第三學年

備註

38

54

35%

50%

本國語文

國文IIIIIIIVVVI

14

3

3

2

2

2

2

外國語文

英文IIIIIIIV

8

2

2

2

2

數學

數學IIIIIIIV

8

2

2

2

2

社會

三民主義III

2

1

1

社會科學導論

2

1

1

歷史

1

1

地理

1

1

自然

物理

2

2

化學

2

2

藝術

音樂

1

1

美術

1

1

生活

計算機概論

2

2

生涯規劃

2

1

1

自訂科目

0-8

小計

46

10

10

10

8

4

4

 

54

70

50%

65%

基礎

紡織纖維

4

1

3

普通化學

2

2

有機化學

4

2

2

選修數學

4

2

2

紡紗

紡紗學

6

2

4

紗線加工

2

2

織布

織布學

6

3

3

針織學

4

2

2

織物檢驗與品管

4

2

2

操作

紡織實習(Ⅰ)

8

4

4

紡織實習(Ⅱ)

8

4

4

設計

紡織實習(Ⅲ)

8

4

4

織物組合分析

2

2

自訂科目

0-8

小計

62

8

8

8

10

14

14

學分數總和

108學分

108

18

18

18

18

18

18

活動

及軍

護科

12學分

週(班)會及團體活動

6

1

1

1

1

1

1

軍訓(護理)

6

1

1

1

1

1

1

小計

12

2

2

2

2

2

2

總上課學分數

120

20

20

20

20

20

20

表5紡織科教學科目、學分數及每週授課節數建議表(一般科目為54學分)

科目類別

領域類別

科目名稱

學分數

第一學年

第二學年

第三學年

備註

38

54

35%

50%

本國語文

國文IIIIIIIVVVI

14

3

3

2

2

2

2

外國語文

英文IIIIIIIV

12

2

2

2

2

2

2

數學

數學IIIIIIIV

10

2

2

2

2

1

1

社會

三民主義III

2

1

1

社會科學導論

2

1

1

歷史

2

2

地理

2

2

自然

物理

2

2

化學

2

2

藝術

音樂

1

1

美術

1

1

生活

計算機概論

2

2

生涯規劃

2

2

自訂科目

0-8

小計

54

13

13

8

8

6

6

 

54

70

50%

65%

基礎

紡織纖維

2

1

1

普通化學

2

2

紡紗

紡紗學

6

2

4

紗線加工

2

1

1

織布

織布學

6

3

3

針織學

4

2

2

織物檢驗與品管

4

2

2

操作

紡織實習(Ⅰ)

8

4

4

紡織實習(Ⅱ)

8

4

4

設計

紡織實習(Ⅲ)

8

4

4

織物組合分析

4

2

2

自訂科目

0-8

小計

54

5

5

10

10

12

12

學分數總和

108學分

108

18

18

18

18

18

18

活動

及軍

護科

12學分

週(班)會及團體活動

6

1

1

1

1

1

1

軍訓(護理)

6

1

1

1

1

1

1

小計

12

2

2

2

2

2

2

總上課學分數

120

20

20

20

20

20

20

(五)紡織科實施通則

本課程綱要(以下簡稱本綱要)之施行,旨在以補充國民生活知識,傳授實用技能,培養樂於學習、溝通、負責、敬業、創造的終身學習者,藉以養成健全公民,促進社會進步為目的。

除本綱要中已有規定者外,尚應注意下列事項:

1、課程設計

(1)共同規範

A.本綱要之訂定依據民國八十八年六月十六日修正公布之「補習及進修教育法」第十一條之規定。

B.本課程綱要為課程編制之參考基準,各職科課程之編制,皆以本課程綱要為依據。

C.本課程綱要之設計,係以進修教育為核心,並配合專業技能養成的需要,安排相關科目予以教學。

D.教育目標為學校一切措施之鵠的,所有教育活動應以教育目標為依歸。

凡負執行本綱要之校長、教師及行政人員,均應熟諳本綱要所定之教育目標,切實掌握教育方向,指導學生作有效的學習,期使學生完成本標準課程後能具備教育目標所要求之各項知能。

F.課程科目賦予學校更大的彈性,除以綱要規範之外,餘均由學校自主規劃以求發揮學校紡織科之特色。

G.教學內容方面則採適時適性的原則,依教材大綱採合適的教學方法予以搭配。

(2)高職類科

A.在設科方面採『類、科』別的設計,並配合我國人力資源的規劃為主軸,並兼顧各校現有科別、師資、設備等狀況予以統整規劃。

B.本課程綱要規劃之一般科目、專業及實習科目、活動及軍護科目之課程結構及比例,須遵循本課程規劃之範圍。

2、教學科目

(1)共同規範

A.本課程綱要規劃之教學科目計分為:

一般(共同)科目、專業及實習科目(選修科目)、活動及軍護科目等三部份。

B.一般(共同)科目應著重於人格修養、文化陶冶及職業道德之培養,並應注意與專業知能相配合。

C.活動及軍護科目以培養學生增進自我認識、擴展活動興趣、發展合群心性、適應民主生活為目標。

其內容包括:

「班會」及「團體活動」、「軍護課程」等三部份;團體活動包括週會、聯課活動、社團活動等,應盡量依照學生意願配合施行。

D.各校自行開設的一般(共同)科目、活動及軍護科目,應依學生志趣、能力及需要、社區特色、學校發展、配合學校師資、設備條件、教學資源,研擬開設的科目及學分,並由教務會議討論通過,經校長核定後開設。

E.各科目設置之學年或學期,得視實際需要酌予調整,惟科目內容有其邏輯順序者不得任意顛倒。

F.各校選用或規劃之科目名稱,應依照本綱要規範中之名稱規劃,並須合乎該科目上下限時數之規定。

G.本綱要規劃以每週上課五天,每天排課四節,合計二十節為主。

(2)高職類科

A.專業科目應著重於專業知能之修習,包括授予專業科目相關之基礎知識;實習課程應具之專業基本知識,此二者並應顧及培養學生創造、適應變遷及自我發展之能力,期使學生養成就業所需之基本技術,落實技能轉銜目標之達成。

B.授課與實習應盡量配合施行,期使學生能獲得完整的學習。

C.各校課程規劃之考量順序:

a.規劃一般科目,b.規劃活動及軍護科目,c.規劃專業及實習科目。

D.專業及實習科目(選修科目)所列「各校自訂科目」一欄,各校可依實際需要或地區特性,擬定科目名稱、每週授課節數及教材大綱,報請主管教育行政機關核備後實施。

3、教材編選

(1)各科目教學大綱所列教學目標,係該科目教學所應達成之最後成果,教師必須針對該課程教學目標,自行擬定單元目標(一般目標)及具體目標(行為目標),以便達成教學效果。

(2)各科目教學大綱所列教材,可視學生程度、社會需要及科技之發展,酌量增減;各單元教學時間與能力標準,亦可視實際需要酌量調整。

(3)教師應於學期開始時,擬定一學期之教學計畫與進度,準備教學所需材料及有關事項。

(4)教材之選擇應顧及社區及學生之需要,並配合科技之發展,使課程內容盡量與生活相結合,以引發學生興趣,增進學生之理解,使學生不但能應用所學知能於實際生活中,且能洞察實際生活之各種問題,思謀解決之道,以改進目前生活。

(5)教材之選擇應顧及學生之學習經驗並配合青少年身心發展之程序,一方面植基於國小、國中的學習經驗,一方面須考慮與專科、技術學院、大學之差異。

(6)教材之選擇須注意「縱」的銜接,同一科目各單元間及相關科目彼此間須加以適當的組織,使其內容與活動能由簡而繁,由易而難,由具體而抽象,務使新的學習經驗均能建立於舊經驗之上,逐漸加廣加深,以減少學習困擾,提高學習效率。

(7)教材之選擇須注意「橫」的聯繫,同一科目各單元間及相關科目彼此間須加以適當的組織,使其內容與活動能統合或聯貫,使學生能獲得統整之知能,以聯合運用於實際情境中,並有利於將來之自我發展。

(8)教材之選擇須具啟發性與創造性,課程內容及活動須能提供學生觀察、探索、討論與創作的學習機會,使學生具有創新、獨立思考、適應變遷及自我發展之能力。

(9)高職專業科目之教材內容應加強工作安全、工作態度、工作習慣、職業道德、與人合作觀念之建立。

(10)各科教材宜強調實用、簡易、生動及適性,儘量以圖片、圖解、示範或實例表達,以提高學習興趣。

4、教學實施

(1)教師應依據教學目標、教材性質、學生能力與教學資源等情況,採用適當的教學方法,以達成教學之預期目標。

(2)學校應力求充實教學設備及教學媒體,教師教學時應充分利用教材、教具及其他教學資源。

(3)教師應不斷自我進修、充實新知,並充分利用社會資源以改善教材內容與教學方法,以趕上科技進步和時代要求。

(4)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注意「同時學習原則」,不僅要達到本單元的認知目標和技能目標,也應注意培養學生的專業精神和職業道德。

(5)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注意,知識獲得的過程與方法,比知識的獲得更重要,因此須盡量引發學生主動學習以取代知識的灌輸。

(6)教師應透過各科教學,導引學生具有獨立、客觀及批判性的思考與判斷能力,以適應多變的社會生活環境。

(7)教學時應充分利用社會資源,適時帶領學生到校外參觀有關機構設施,使理論與實際相結合,提高學習興趣和效果。

(8)高職實習課程應視實際需要採用分組教學;以增加實作經驗提高技能水準。

(9)教學實習應重視工作安全,防範意外事件發生。

(10)高職學生之職業道德,宜從實作中培養,在技能學習的過程中,培養學生敬業樂群及合作的德性。

(11)教師應積極參與校內外教學進修及研習活動,以增進專業知能提升教學品質。

5、輔導活動

(1)教育目標的達成,端賴優良的教師。

教師必須以愛心、信心與耐心,輔導學生,同時應有敬業樂群的專業精神,以樹立師表。

(2)全校教師均須負起輔導學生的責任,在教學過程中,伺機提示學生做事的方法、做人的道理和處世接物的態度,並能以身作則。

(3)輔導活動為教育上的重要工作,各校必須妥為利用,以瞭解學生能力、性向與志趣,並適時發現學生個別問題而給予輔導,以增進學生學習效能及人格適應。

(4)教師對於學生的智慧、健康、個性、學業成績、努力情形、家庭環境、特殊愛好、特長與缺點等,均須詳細調查瞭解,編製個人資料紀錄,作為輔導的依據,俾能因材施教,人盡其才。

(5)學校應經常與有關機構保持聯繫,以瞭解業界用人之趨勢,並輔導學生早作就業之準備。

6、教學評量

(1)教學須作客觀的評量,也可輔導學生作自我評量,以明瞭學習的成就與困難,作為補救教學或繼續教學之依據,並使學生從成績進步中獲得鼓勵。

(2)教育的方針在於五育並重,評量內容亦應兼顧認知(知識)、技能、情意(行為、習慣、態度、理想、興趣、職業道德)等方面,不可偏廢,使學生獲得健全發展。

(3)評量的方法有觀察、作業評定、口試、筆試、測驗等,教師可按單元內容和性質、針對學生的作業、表演、心得報告、實際操作、作品和其他表現,伺機配合使用。

(4)學生資質有高低,學習速度有快慢,學習分量各不相同,因此評量應注意學生本身前後成績的比較,促其努力上進,避免學生間相互比較,以免產生妒嫉或自卑心理。

(5)除實施總結性評量外,教學中更應注重形成性評量,以便及時瞭解學生學習困難,進行補救教學。

(6)教學評量的結果須妥予運用,除作為教師改進教材、教法及輔導學生依據外,應通知學生家長,以獲得共同的瞭解與合作。

(7)未通過評量的學生,教師應分析、診斷其原因,實施補救教學;對於資賦優異或能力強的學生,應實施增廣教學,使其潛能獲致充分的發展。

(8)各校應組成審查小組辦理提前畢業、課程科目抵免之審查、甄選、鑑定等有關事宜。

7、教學原則

(1)統整連貫原則:

重視與國民教育階段九年一貫課程、四技二專的縱向以及高級中等學校新課程之橫向銜接,避免學習內容變動幅度過大,而產生學習困擾問題,並將職業陶冶、職業試探及職業準備課程作妥善的循序安排。

此外,職業技能的學習必須融入一般教育中所重視的讀、寫、算等基本知識,並兼顧個體的公民生活、家庭生活及休閒生活所須具備之知能。

(2)適性發展性原則:

應考量因應學生特性的需求,人類的行為具有可操作性,課程與教學旨在啟發學生潛能,促使學生得以適性發展成為完全獨立甚且造福人群的社會個體。

(3)多元彈性原則:

課程、學制、入學管道、系所科的設立、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均應多元化,才能配合與適應各種不同的需求。

而課程內容、教材教法、上課時程、學生輔導等均應彈性化,方能因材施教及滿足不同對象的需要。

(4)前瞻未來原則:

現在所教與所學的是要滿足未來的需要,和提供繼續學習的方法與工具。

而世界一家、國際一村的時代已來臨,年輕人應具有國際觀,和足夠的外語能力以吸收新知識,未來一定是一個國際合作與國際競爭並存的時代。

(5)生活實用原則:

課程內容著重生活常規之訓練,使學生能適應社會生活及職業生活,養成良好之生活習慣,成為獨立自主之個體。

而課程內容與教材教法都應重視實用性,以培養『帶著走』及『用得上』的實用技能。

(6)民主績效原則:

因應社會結構已朝自由化、民主化、開放化等趨勢轉型,因之課程之修訂應改變已由上往下的修訂方向,而且更應朝擴大參與以及重視意見表達及充分溝通等原則。

而課程內容與教材教法應重視簡易方便與服務精神,從行政措施到學習內涵和輔導學生都應把握績效化原則。

(7)社區資訊原則:

結合社區特性規劃課程內容,有助於教育目標之達成,並獲得社區的認同與支持。

而資訊化、電腦化時代的教學方法與學習方式都將與傳統方式有很大之差異,在可見的未來遠距教學、電腦化教學,將會逐漸地取代傳統的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纺织轻工业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