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分析问题总结.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802299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6.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食品分析问题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食品分析问题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食品分析问题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食品分析问题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食品分析问题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食品分析问题总结.docx

《食品分析问题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食品分析问题总结.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食品分析问题总结.docx

食品分析与检测简要问题总结

1.什么是食品理化检验?

食品理化检验是研究各种食品组成成分的检测方法及相关理论,进而评定食品品质及其变化的一门实验科学。

主要是依据食品的物理、化学和物理化学的基本理论和国家食品卫生标准,运用分析的手段,对各类食品(包括原料、辅助材料、半成品及成品)的成分和含量进行检测,以保证生产出质量合格的产品。

2.食品理化检验的一般程序分为几个步骤?

样品的采集、制备和保存→样品的预处理→分析检测→数据处理→品质判断。

3.采样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采样的步骤有哪些?

是检测结果是否准确的先决条件,必须遵循的原则:

(1)采集的样品要均匀,有代表性,反映全部被检食品的组成、质量、卫生状况;

(2)采样过程中保持原有的理化指标,防止成分逸散或带入杂质;

采样的步骤:

检样、原始样品、平均样品

4.为什么要对样品进行预处理?

方法有哪些?

原因:

食品的成分很复杂,以复杂的结合态或络合态形式存在,当测定其中某种组分的含量,其他组分的存在常带来干扰;有些被测组分,如污染物、农药、黄曲霉毒素等含量极低,难以直接检测。

常用方法:

物理法(蒸馏法、萃取法、浓缩法);化学法(干法分解法、湿法分解法、磺化和皂化法、沉淀法、掩蔽法);仪器分离、浓缩法(气相色谱法、液相色谱法)。

5.样品保存的原则是什么?

原则:

防止污染、防止丢失、防止水分变化、防止腐败变质。

样品应该干燥、低温、避光、密封保存

6.比重计有哪些类型?

各有什么用途?

如何正确使用比重计?

食品工业中常用的密度计有普通密度计、锤度计、乳稠计、波美计、酒精计等普通密度计:

普通密度计是直接以20℃时的密度值为刻度的。

锤度计:

锤度计是专用于测定糖液浓度的密度计。

乳绸汁是专用于测定牛乳相对密度测量相对密度的范围1.015~1.045。

波美计:

用于测定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酒精计:

用以测量酒精浓度的比重计.

使用方法:

将混合均匀的被测样液沿筒壁徐徐注入适当容积的清洁量筒中,注意避免起泡沫。

将密度计洗净擦干,缓缓放入样液中,待其静止后,再轻轻按下少许,然后待其自然上升,静止并无气泡冒出后,从水平位置读取与液平面相交处的刻度值。

同时用温度计测量样液的温度,如测得温度不是标准温度,应对测得值加以校正。

7.说明折光计的使用步骤及注意事项。

使用步骤:

(1)校准仪器

(2)酒精擦净棱镜表面并挥干

(3)滴加l~2滴样液于进光棱镜磨砂面上,迅速闭合两块棱镜,调节反光镜,使镜筒内视野最亮。

(4)转动棱镜旋钮,使视野出现明暗两部分,且视野中只有黑白两色

(5)明暗分界线在十字线交叉点。

(6)读数

(7)测量温度

(8)清洗

注意问题:

1.测量前将棱镜盖板、折光棱镜清洗干净并拭干。

2.滴在折光棱镜面上的液体要均匀分布在棱镜面上,并保持水平状态合上盖板。

3.使用换档旋钮时应旋到位,以影响读数。

4.要对仪器进行校正才能得到正确结果。

8.解释恒重的概念及操作步骤。

恒重:

指前后两次干燥或灼烧后的质量之差不超过规定的范围。

恒重的操作步骤:

干燥→冷却→称重→干燥→冷却→称重,直至前后两次的质量之差不超过规定的范围。

9.什么是水分活度值?

测定水分活度值的意义是什么?

水分活度值等于在同一温度下,食品中水分所产生的蒸汽压与纯水蒸气压之间的比值。

在一定温度下食品与周围环境处于水分平衡状态时,食品的水分活度值在数值上等于用百分率表示的相对湿度,其数值在0~l之间

测定意义:

单纯的水分含量并不是表示食品稳定性的可靠指标,相同含水量的食品却有不同的腐败变质现象,是由于水与食品中其他成分结合的方式不同而造成的水分活度表示食品中水分的存在状态,反映了食品中水分与食品的结合程度或游离程度,反映了食品中能被微生物利用的有效水分的状况,所以在食品生产与保藏中具有重要意义。

10.为什么将灼烧后的残留物称为粗灰分?

食品的灰分与食品中原来存在的无机成分在数量和组成上并不完全相同。

因为:

(1)食品在灰化时,某些易挥发元素,如氯、碘、铅等,会挥发散失,磷、硫等也能以含氧酸的形式挥发散失,使这些无机成分减少。

(2)某些金属氧化物会吸收有机物分解产生的二氧化碳而形成碳酸盐,又使无机成分增多。

因此,灰分并不能准确地表示食品中原来的无机成分的总量。

从这种观点出发通常把食品经高温灼烧后的残留物称为粗灰分。

11.样品在灰化前为什么要进行炭化处理?

试样经上述预处理后,在放入高温炉灼烧前要先进行炭化处理。

(1)防止在灼烧时,因温度高试样中的水分急剧蒸发使试样飞扬;

(2)防止糖、蛋白质、淀粉等易发泡膨胀的物质在高温下发泡膨胀而溢出坩埚;(3)不经炭化而直接灰化,碳粒易被包住,灰化不完全。

12.对于难灰化的样品可采取什么措施加速灰化?

(1)、样品经初步灼烧后,取出冷却,从灰化容器边缘慢慢加入(不可直接洒在残灰上,以防残灰飞扬)少量无离子水,使水溶性盐类溶解,被包住的碳粒暴露出来,在水浴上蒸发至干涸,置于120~1300C烘箱中充分干燥(充分去除水分,以防再灰化时,因加热使残灰飞散),再灼烧到恒重。

(2)、添加灰化助剂:

硝酸、乙醇、过氧化氢、碳酸铵,这类物质在灼烧后完全消失,不致增加残留灰分的重量或添加氧化镁、碳酸钙等惰性不熔物质:

这类物质的作用纯属机械性的,它们和灰分混杂在一起,使碳微粒不受覆盖。

此法应同时作空白试验。

13.写出食品PH测定过程,应注意哪些问题?

样品处理→酸度计的校正→样液PH测定。

注意事项:

(1)第一次使用的pH电极或长期停用的pH复合电极,在使用前必须用3mol/L的氯化钾溶液中浸泡24h。

(2)如果在标定过程中操作失误或按键按错而使仪器测量不正常,可关闭电源,然后按住“确认”键后再开启电源,使仪器恢复初始状态,然后重新标定。

(3)经标定后,“定位”键及“斜率”键不能再按,如果触动此键,此时仪器pH指示灯闪烁,不要按“确认”键而是按“pH/mV”键,使仪器重新进入pH测量即可,而无须再进行标定。

(4)标定的缓冲溶液第一次采用pH=6.86pH的溶液,第二次用接近被测溶液pH的缓冲液,被测溶液为酸性时选pH=4.00pH的缓冲液,碱性时选pH=9.18pH的缓冲液。

(5)一般情况下,在24小时内仪器不需再标定。

14.对于颜色较深的样品,在测定其总酸度时应如何保证测定结果的准确度?

(1)可以将样液加入同体积的无二氧化碳的蒸馏水稀释,或用活性炭脱色处理后测定。

(2)改用电位滴定法,用PH计指示滴定终点。

15.简要叙述索氏提取法的操作步骤。

滤纸筒的制备→样品制备→索氏提取器的准备→抽提→回收溶剂

16.简要叙述索氏提取法应注意的问题。

①样品必须干燥,样品中含水分会影响溶剂提取效果,造成非脂成分的溶出。

②滤纸筒的高度不要超过回流弯管,否则超过弯管中的样品的脂肪不能提尽,带来测定误差。

③乙醚回收后,剩下的乙醚必须在水浴上彻底挥净,否则放入烘箱中有爆炸的危险。

乙醚在使用过程中,室内应保持良好的通风状态,仪器周围不能有明火,以防空气中有乙醚蒸气而引起着火或爆炸。

④抽提要完全,可用滤纸或毛玻璃检查,由提脂管下口滴下的乙醚(或石油醚)滴在滤纸或毛玻璃上,挥发后不留下痕迹即表明已抽提完全。

⑤抽提所用的乙醚或石油醚要求无水、无醇、无过氧化物,挥发残渣含量低。

因水和醇会导致糖类及水溶性盐类等物质的溶出,使测定结果偏高。

过氧化物会导致脂肪氧化,在烘干时还有引起爆炸的危险。

⑥提取后烧瓶烘干称量过程中,反复加热会因脂类氧化而增量,故在恒量中若质量增加时,应以增量前的质量做为恒量。

为避免脂肪氧化找成的误差,对富含脂肪的食品,应在真空干燥箱中干燥。

17.说明酸水解法测定的原理及适用范围?

原理是利用强酸在加热的条件下将试样成分水解,使结合或包藏在组织内的脂肪游离出来,再用有机溶剂提取,经回收溶剂并干燥后,称量提取物质量即为试样中所含脂类

适用:

脂肪包含于组织内部(如面粉及其焙烤制品);脂类与蛋白质或碳水化合物形成结合脂;一些容易吸潮、结块、难以烘干的食品。

不适用:

含大量磷脂和含糖量较高的食品。

18.直接滴定法测定食品还原糖含量时,为什么要对葡萄糖标准溶液进行标定?

因为还原糖在碱性溶液中与硫酸铜的反应过程极为复杂,并非反应方程式中所反映的那么简单。

因此,不能根据反应式直接计算出还原糖含量,而是要用已知浓度的葡萄糖标准溶液标定的方法,或利用通过实验编制的还原糖检索表来计算。

19.直接滴定法测定食品还原糖含量时,对样品液进行预滴定的目的是什么?

样品溶液预测的目的:

一是本法对样品溶液中还原糖浓度有一定要求(0.1%左右),测定时样品溶液的消耗体积应与标定葡萄糖标准溶液时消耗的体积相近,通过预测可了解样品溶液浓度是否合适,浓度过大或过小应加以调整,使预测时消耗样液量在10ml左右;二是通过预测可知道样液大概消耗量,以便在正式测定时,预先加入比实际用量少1ml左右的样液,只留下1mL左右样液在继续滴定时加入,以保证在短时间内完成续滴定工作,提高测定的准确度。

20.影响直接滴定法测定结果的主要操作因素有哪些?

为什么要严格控制这些实验条件?

测定中还原糖液浓度、反应液碱度、滴定速度、热源强度及煮沸时间等都对测定精密度有很大的影响。

反应液碱度的碱度直接影响Cu2+与还原糖反应的速度、反应进行的程度及测定结果。

因此必须严格控制反应液的体积,还原糖液浓度要求在0.1%左右,与标准葡萄糖溶液的浓度相近,标定和测定时消耗的体积应接近,使反应体系碱度一致;继续滴定至终点的体积数应控制0.5~lml以内,以保证在lmin内完成续滴定的工作,目的是使绝大多数样液与碱性酒石酸铜在完全相同的条件下反应,减少因滴定操作带来的误差;热源一般采用800W电炉,热源强度和煮沸时间应严格按照操作中规定的执行,否则,加热至煮沸时间不同,蒸发量不同,反应液的碱度也不同,从而影响反应的速度、反应进行的程度及最终测定的结果。

21.直接滴定法测定食品还原糖含量时,用到哪些试剂?

各有什么作用?

测定过程中有哪些注意事项?

试剂的作用:

碱性酒石酸甲液、乙液是氧化剂;乙酸锌溶液沉淀蛋白质;亚铁氰化钾溶液消除氧化亚铜的干扰,使滴定终点变成无色;0.1%葡萄糖标准溶液定量标准。

注意事项:

甲、乙液应分别储存,使用时才混合;滴定时要保持沸腾状态(1分);样品溶液需要预测;反应液碱度、热源强度、煮沸时间和滴定速度直接影响测定结果,预测及正式滴定中力求条件一致,平行试验中样液消耗量相差不超过0.1mL。

22.测定食品中的蔗糖含量为什么要进行水解?

为什么要严格控制水解条件?

蔗糖是非还原性双糖,经酸水解后可生成具有还原性的葡萄糖和果糖,再按测定还原糖的方法进行测定。

蔗糖在本法规定的水解条件下,可以完全水解,而其他双糖和淀粉等的水解作用很小,可忽略不计。

所以必须严格控制水解条件,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与重现性。

此外果糖在酸性溶液中易分解,故水解结束后应立即取出并迅速冷却中和。

23.简述酸水解法测定淀粉含量的原理及操作要点。

原理:

样品经除去脂肪及可溶性糖类后,其中淀粉用酸水解成具有还原性的葡萄糖,然后按还原糖测定,并折算成淀粉含量。

换算系数为162/180=0.9。

操作要点:

①样品处理:

乙醚—除去脂肪;乙醇—除去可溶性糖类

②水解③标定:

同“还原糖的测定”中的“直接滴定法”④样液的测定:

同“还原糖的测定”中的“直接滴定法”⑤同时做试剂空白试验⑥结果处理

24.粗纤维和膳食纤维有何区别?

粗纤维:

是植物性食品的主要成分之一,是指食品中那些不能被稀酸、稀碱所溶解、不能为人体所消化利用的物质。

其中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木质素。

膳食纤维:

是指人们的消化系统或者消化系统中的酶不能消化、分解、吸收的物质。

比粗纤维更能客观、准确地反映食物的可利用率。

25.粗蛋白含量:

新鲜食品中含氮化合物大都以蛋白质为主体,凯氏定氮法是通过测出样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