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伟大的历史转折》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020272 上传时间:2023-01-28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497.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伟大的历史转折》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伟大的历史转折》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伟大的历史转折》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伟大的历史转折》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伟大的历史转折》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伟大的历史转折》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docx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伟大的历史转折》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伟大的历史转折》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伟大的历史转折》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docx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伟大的历史转折》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第7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一、课程标准内容

  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知道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时间;了解它的背景,理解其重大意义;了解拨乱反正加强了民主与法制建设,推动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学会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认识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地位和作用。

  2、过程与方法:

学会运用原因与结果、联系与综合等概念,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背景与历史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同中国共产党完全有能力领导中国人民取得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成功;认识改革开放是我国的必由之路。

  三、教材分析

  本课是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第7课。

本课所讲述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伟大转折。

从此以后,我国对内改革,对外开放,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在民主法制建设、经济体制改革、对外开放等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所以本课在这一单元中起了开章总领的作用。

  本课包括两个子目: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和拨乱反正。

主要围绕以下几个问题阐述:

“文革”结束后的情况及1978年思想理论界展开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内容及意义,拨乱反正的全面展开。

  本课的重难点在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及伟大历史意义。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一方面要纠正“文革”的错误,另一方面要为中国人民指引未来。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对内改革,对外开放,引发了中国社会的深刻变革。

这次会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对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起了重要作用。

  四、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独立思考意识开始增强,掌握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和学习方法,但对重大历史事件的分析缺乏理性思考。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问题探究等方法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从直观感受到深入了解,最后能对历史事件做出正确评价。

  五、重点难点

  重点: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

  难点: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意义。

  六、教学资源

  

(1)教育部组织编写:

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年12月版。

  

(2)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地图出版社:

《中国历史地图册八年级下册》,中国地图出版社2017年12月版。

  (3)中国国家博物馆编:

《中华人民共和国60年图集》,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4)中国全球图片总汇。

  (5)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

《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949年10月—1966年5月)》第一册,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

  (6)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注释本(修订)》,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认识下面图片中这位慈祥的老人吗?

有人说他是打不倒的东方小个子,也有人称他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

1977年,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打倒的邓小平重新恢复工作。

1978年,邓小平被美国《时代》周刊杂志选为“年度人物”。

这期周刊的标题是“邓小平,一个新的中国的梦想家!

复出后,他是怎样领导中国逐步摆脱“文化大革命”的阴影,实践中国复兴的梦想的?

让我们一起走进《伟大的历史转折》,来领略这段伟大的历史。

(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1.徘徊中前进(历史背景)

【教师引导】“文化大革命”的十年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左”的错误持续时间最长、危害最严重的十年,政治上党的组织和国家政权遭到极大削弱,大批干部惨遭迫害,民主和法制被肆意践踏;经济上国民经济损失近5000亿元,濒临崩溃的边缘。

教育方面,学校教学工作无法正常开展,基本陷于瘫痪;历史文化遗产遭到巨大破坏;思想上极端个人主义、宗派主义等严重泛滥;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遭严重毁弃。

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

【材料展示】

史料一 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华国锋

史料二 1978年5月,《光明日报》发表了特约评论员的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剑锋直接指向“两个凡是”的错误思想,一场关于真理标准的大讨论就此在全社会展开。

【提出问题】同学们,史料一中的观点简称“两个凡是”,它是否正确?

针对这个观点在思想理论界引发了一场什么运动?

【学生回答】不正确,此观点是“左”的错误的继续,束缚了人们的思想。

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提出问题】课件展示材料

阅读邓小平关于“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的讲话材料,请思考这场运动爆发的原因及意义。

学生讨论后,教师归纳。

【教师点拨】当时,人们要求对“文化大革命”中的冤假错案进行平反,而党中央的主要领导人仍然坚持“左”的错误思想,提出“两个凡是”的方针,束缚了人们的思想,它是纠正“文化大革命”错误的一大障碍,引起全国上下的不满。

因此,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它使人们认识到,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这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为以后的拨乱反正工作扫清了障碍,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也为打开改革开放新局面做好了思想准备。

(设计意图:

这一环节主要通过材料及问题展示,让学生掌握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历史背景,从而领会会议召开的必要性)

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教师引导】1978年12月13日,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邓小平作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这篇讲话,实际上成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是在“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中国面临向何处去的重大历史关头,冲破“两个凡是”的禁锢,开辟新时期新道路、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理论的宣言书,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基本的指导思想。

【史料展示】

史料一 改革开放是我们党的历史上一次伟大的觉悟,正是这个伟大觉醒孕育了新时期从实践到理论的伟大创造。

实践证明,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史料二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

史料三 这次会议是在“文化大革命”结束之后,中国面临向何处去的这个重大历史关头而召开的一次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极为重要的会议,这次会议实现了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实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开辟了建设的新道路。

【提出问题】史料一中“伟大觉醒”指的是什么?

它是哪次会议作出的重大决策?

【学生回答】改革开放;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提出问题】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会,其伟大意义就在于通过了一系列重大决策,使中国从“左”的阴影中走出来,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拉开了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序幕。

那么,全会通过了哪些重大决策呢?

【学生回答】①思想路线:

重新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

②政治路线:

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③组织路线:

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

【提出问题】结合“文化大革命”的史实,你能说说为什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伟大的历史转折吗?

(课件展示)

【学生回答】师生共同交流讨论,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讲解】(结合课件)在思想路线方面,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特别是“文化大革命”时期,“左”的错误思想泛滥,在全会以后,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根据我国的基本国情和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来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政治路线方面,在“文化大革命”时期,坚持“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政治路线。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根据对我国国情的正确分析,指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不再是阶级矛盾,而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在组织路线方面,“文化大革命”时期,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遭到破坏,民主法制被严重践踏。

当时作为国家主席的刘少奇,被开除出党,迫害致死。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民主制度化、法律化,用人制度也开始走上正轨。

健全党的民主集中制,健全党规党纪,严肃党纪,加强党的领导机构,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

【提出问题】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怎样的特点?

【学生回答】师生共同交流讨论,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讲解】

(1)新思想:

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

(2)新领导:

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形成。

(3)新任务:

经济建设、改革开放。

(4)新时期:

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

【提出问题】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对于中国人民最根本的影响是什么?

【学生回答】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对于中国人民最根本的影响在于求真务实,敢于改革,敢于创新,敢于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

【教师设问】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同学们想想,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还有哪一次同样具有重大转折意义的会议?

【学生回答】遵义会议。

【提出问题】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和遵义会议都是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两者的主要内容和影响有什么不同点?

下面请同学们分组讨论,并完成两次会议的比较。

名称

会议内容

主要影响

遵义会议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学生回答】学生按照课件要求发言。

【教师讲解】遵义会议纠正了博古等人在军事和组织上的错误,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纠正了“左”的思想错误,把党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领导集体,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

【教师过渡】对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外媒评价:

“这次全会是中国走向现代化的正式开端。

”这次会议作出的一系列决定,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产生的影响比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任何事件的影响都要大。

2008年,胡锦涛在纪念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30周年上的讲话中指出,这次会议“迎来了思想的解放、经济的发展、政治的昌明、教育的勃兴、文艺的繁荣、科学的春天”。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共产党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的工作在全国全面展开。

(二)拨乱反正

【材料展示】

史料一 平反冤假错案

55万名右派被改正;

70多万人摘掉了资产阶级的帽子;

300多万名干部的冤案得到平反;

440万人摘掉了地主、富农的帽子;

2000多万人的政治命运得到了改变;

两亿多受冤假错案株连的人得到解救。

史料二 刘少奇同志追悼大会。

【提出问题】你怎样看待平反冤假错案的工作?

【学生回答】这是深得人心的举措,彻底解除了“文化大革命”强加给广大干部、群众的枷锁,使他们心情舒畅、精神振奋地投身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去。

它有效地调动了社会各阶层人员的积极性,对促进社会的安定团结,推动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提出问题】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拨乱反正完成的标志是什么?

【学生回答】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召开,通过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胜利完成。

【教师讲解】平反冤假错案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安定团结的社会环境,人们可以心情舒畅、精神振奋地投身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去,我国民族复兴大业走上了“快车道”。

在经济领域,对国民经济进行了调整,开始从中国实际出发,探索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建设新路子。

在教育领域,恢复高考制度,为大批知识青年敞开了大学之门,也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批人才。

与此同时国家开始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政府修订和颁布了一系列法律法规,为保障民主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法律保障。

 

 

课堂总结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

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平反冤假错案和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安定团结的社会环境。

从此,我国开始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并取得伟大的成就。

书设计

教学反思

体会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伟大历史意义,我们可以联系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包括衣食住行各个方面,国家的综合国力以及在国际上的地位。

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我们要分析、掌握技巧:

a.党在思想、政治、组织等领域的拨乱反正,是从这次大会开始的;b.伟大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是由这次全会拉开序幕的;c.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是以这次全会为起点开辟的;d.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是在这次全会前后开始发展起来和逐步形成的。

在教学中,我们不但要授“鱼”,还要授之以“渔”;我们不但要让学生知其然,还要让其知道所以然。

我们要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将历史知识生活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