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档案管理讲座提纲.docx
《企业档案管理讲座提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业档案管理讲座提纲.docx(8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企业档案管理讲座提纲
企业档案管理讲座提纲
第一讲档案工作概述
一、什么是档案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对档案一词并不陌生,我们上学、工作、生活都离不开档案。
但到底什么是档案,恐怕是有很多人说不上来的。
大部分人都只知道人事档案、学籍档案等。
其实,人事档案、学籍档案只是档案大家族中的一小部分,而且是很小的一部分。
那么,档案到底是什么?
他有什么特点呢?
这就要从档案的定义来讲。
(一)关于档案的定义和特点:
关于档案的定义:
目前有很多种,学术界还在争议,我们暂且不去深究。
我们今天讲的
档案定义,以《档案法》中的定义为准。
这是国家从法律的角度,对实践中的档案的概括。
《档案法》规定:
本法所称档案,是指过去和现在的国家机关、社会组织以及个人从事政治、军事、经济、科学、技术、文化、宗教等活动直接形成的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
从这个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出,档案的内涵是人类在社会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原始的历史记录,其外延是具有这种属性的各种形式的文件材料。
关于档案的特点:
其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档案是直接形成于社会实践活动的原始的历史记录。
一方面要形成档案。
如,口说无凭,立字为证。
言而无文,行之不远;另一方面要利用原来的档案。
档案是桥梁档案是纽带。
档案是伴随社会实践自然而生的,是最为原始的历史记录。
2、档案是文件有条件转化来的。
档案与文件是处于不同阶段的同一事物。
二者有联系,又有明显的区别。
其联系是文件是档案的前身是筛选、形成档案的基础;其区别是文件转化为档案是有条件的,并不是所有的文件都能转化为档案。
文件的总量大于档案,档案是文件的精华。
文件转化为档案的条件是:
(1)办理完毕的文件;
(2)对今后的工作和研究有查考利用价值;(3)按照一定规律保存起来的。
3、档案来源广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二)档案的种类
对档案科学的分类,是实行科学管理的基础。
分类有严格意义上的逻辑分类,也有依据
约定俗成的分类。
由于人们认识问题的不同,依据的标准不同,对档案分类的结果也不同。
如,依据产生和使用领域不同,可以将档案分为公务档案和私人档案;依据形成时间不同,可以将档案分为建国前档案,建国后档案等。
但在目前,档案界有一个约定俗成的分类标准。
就是以档案内容为标准,同时考虑较为明显的不同的产生、使用领域,将档案分为文书档案、科技档案、专门档案和电子、声像档案、实物档案等五类。
1、文书档案。
也称党政档案、行政档案,是有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在领导和行政管理活动中形成的文件转化而来的档案材料。
2、科技档案。
其全称为科学技术档案,有的也称技术档案,是由生产技术应用于管理、基本建设、科学技术研究活动中产生和使用的图纸、图表、文字材料、计算材料等科技文件材料转化而成的档案材料。
3、专门档案。
有的也称业务档案,是指在某项专门业务工作中形成的档案材料。
4、电子、声像档案。
是指在工作、管理活动中形成的以光电形式存贮在特殊载体
的历史记录。
5、实物档案。
是指在工作、管理活动中形成的具有一定保存价值的实物。
(三)、档案的作用与性质
1、档案的作用。
人们为什么要保存档案,要精心呵护档案,是因为档案在人们的生活中有用性。
这种有用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机关工作查考的依据;
(2)、生产建设的资料;
(3)、科学研究的基础和条件;
(4)、政治斗争的必要手段;
(5)、宣传教育的生动素材。
2、档案作用的性质。
档案的作用有很多,但从其实质上来看,档案有这些作用的本质是由以下两方面决定的。
(1)、档案是历史的真实凭证;档案之所以具有凭证性,是有其自身的形成规律和特点决定的。
首先,从其产生过程看,他是在社会活动中直接形成的,而非后人编造的,是客观的历史记录,具有最可靠的凭证性。
其次,从其本身的物质形态看,它保留了真切的历史痕迹。
(2)、档案是第一手的参考材料。
档案相对于图书、报刊资料来说,其记录的知识更直接、更原始,所以,称其为第一手资料。
(四)、档案作用的规律
目前,档案学者将档案作用的规律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档案的作用总是由局部到整体,由当前到长远。
2、随着时间的推移,档案的机密性会逐渐减弱甚至消失。
3、随着时间的推移,档案的作用会有他的实际价值向科学价值、文化价值转变。
4、档案价值的发挥受一定条件的制约。
包括:
社会环境、社会档案意识、管理水平、技术条件等。
二、什么是档案工作
档案工作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档案工作是指整个档案事业,它包括档案室工作、档案馆工作、档案行政管理工作、档案教育工作、档案科学研究工作、档案宣传出版工作等。
狭义的档案工作是指具体的档案业务工作,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档案工作。
是指档案室、档案馆围绕档案所进行的一系列业务工作,即用科学的原则和方法管理档案,开发利用档案信息,为社会各项事业服务的工作。
(一)档案事业的构成
1、机关档案室工作。
机关档案室是个泛称。
我国从中央到地方的党政机关、企事业单
位都建立有档案室。
1983年印发的《机关档案工作条例》指出:
机关档案工作是机关工作的组成部分,是提高机关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的必要条件,是维护及管理是真实面貌的一项重要工作。
《机关档案工作条例》规定机关档案室的工作任务是:
第一、对本单位文书部门和业务部门文件材料的归档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第二、负责管理本单位的全部档案,积极提供利用,为本单位各项工作服务,并为党和国家积累史料。
第三、负责对本系统和直属单位的档案工作进行指导、监督与检查。
《档案法》及其实施办法对机关档案工作规定:
第一、贯彻执行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方针政策,建立健全档案工作规章制度;第二、知道本单位文件、资料的形成、积累和归档工作;第三、统一管理本单位的档案,并按照规定向有关档案馆移交。
根据机关档案室管理档案内容和形式的不同,可以分为如下几类:
文书档案室、科技档案室、声像档案室、人事档案室、综合档案室、联合档案室、档案信息中心等。
2、档案馆工作
档案馆是党和国家的科学文化事业机构,使用就保管档案的基地,是科学研究和各方
面工作利用档案史料的中心。
近几年来,随着国家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档案馆的功能也在不断地完善。
2000年提出了“两基地一中心”,2004年提出了“两基地两中心”,近两年又提出了“五位一体”建设。
《档案法》实施办法规定档案馆承担下列任务:
第一是收集和接收本馆保管范围内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档案;第二是对保存的档案严格按照规定整理和保管;第三是采取各种形式开发档案资源,为社会利用档案资料提供服务。
我国的档案馆目前分为三大类:
即综合性档案馆(如,中央档案馆、第一历史档案馆、第二历史档案馆、各省市县档案馆)、专门性档案馆(如,照片档案馆、电影档案馆)、部门性档案馆(如,外交部档案馆、交通部档案馆,企业档案馆)。
档案馆与机关档案室的联系和区别:
一是性质不同。
档案室是一个机关内部工作的组成部分,而档案馆则是整个国家、地区、或系统、专业的科学文化事业机构。
二是所管理档案的范围不同。
档案室是保管本单位的全部档案,档案馆则是保管本系统、本地区、本专业的档案。
三是保管档案的期限不同。
档案室是保管本单位形成的档案,按有关规定,到一定的期限,应向有关的档案馆移交或销毁。
档案馆则是党和国家永久保管档案的基地。
四是档案利用的范围不同。
档案室一般不对外提供利用。
档案馆则是对全社会提供利用。
3、档案行政管理工作
档案行政管理工作是以党和国家各项建设事业的长远和现实需要为目标,以档案法律
法规为准绳,对全国以及地方档案工作进行统筹、规划、组织协调、统一制度、监督指导的过程和活动。
全国档案行政管理的最高机关是国家档案局,国家档案局是党和国务院的直属机构。
各省市县的档案局是当地档案的行政管理部门,接受所在地人大的法律监督,接受所在地政府法制部门的业务指导,履行本行政区域内档案事业的行政管理职能,具有执法主体资格。
4、档案教育工作
档案教育工作是社会教育机构和档案部门对预备从事和已经从事档案工作的人员实施
培养的过程和活动。
目前的教育工作主要分院校教育和在职教育两个方面。
5、档案科学研究工作
档案科学研究工作是探索档案工作的真相、性质、规律的过程和活动。
包括:
档案科
学的基础理论研究、应用理论研究、应用技术研究、和科学研究管理等。
6、档案宣传工作
档案宣传工作是向社会成员说明讲解档案和档案工作的重要意义,传播档案和档案法
规的有关信息,鼓动和吸引人们积极参与档案保护和利用工作的过程和活动。
7、档案外事工作
档案外事工作是国家档案事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展档案事业的外部条件。
(二)档案业务工作的内容
按照我国档案工作的习惯,档案业务工作的基本内容可概括为六个方面,即档案的收集、整理、鉴定、保管、统计和利用,简称“六个环节”
1、档案的收集。
就是按照党和国家的规定,通过例行的接收制度和专门的征集办法,把分散在机关和个人手中或散失在其他地方的档案,分别集中到各机关档案室或各级档案馆,实行集中统一管理,就是档案的收集。
2、档案的整理。
收集起来的档案文件来源广泛,说量很大,内容复杂,为改变这种状况,将处于零乱状态和需要进一步条理化的档案进行基本的分类、组合、排列和编目,组成有序体系的过程,就是档案的整理。
3、档案的鉴定。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发展,档案数量日益增多,而有的已经失去保管价值,为节省管理成本和管理负担,方便管理和利用,就要对其进行鉴别,挑选、去粗取精,这就是档案的鉴定。
4、档案的保管。
由于自然和社会的原因,档案总是处于渐变性的自毁过程,甚至遭到突变性的破坏。
这就需要人们采取一定的措施,尽可能地延长档案的寿命,妥善进行管理,这就是档案的保管。
5、档案的统计。
为科学的整理、鉴定、保管、利用档案,管理者就要做到心中有数,就要了解档案保管的一些基本情况,就需要对档案进行数量的登记、统计和分析研究,这就是档案的统计。
6、档案的利用。
保管档案的目的,就是为了发挥其作用。
为此,档案部门在做好大量的基础工作的同时,还要通过各种方式和手段提供档案和有关资料为各项工作服务,这种直接满足社会各方面档案利用需要的工作,就是档案的利用。
以上讲了档案工作的“六个环节”,现在,有的将其中的某些工作单列出来,叫做“八个环节”、“十个环节”也都有一定的道理。
(一)档案工作的性质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1985年明确指出:
“档案工作是维护党和国家历史真实面貌的重
要事业,是党和国家各项建设事业必不可少的环节”。
这一论断深刻地阐述了档案工作的性质和意义。
我们可以从这一论断中看出,档案工作是一项管理性、服务性、政治性、科学性和文化性的工作。
1、档案工作是一项管理性工作。
从以上讲的档案工作的内容来看,档案工作实际上
就是档案管理工作,这是其一。
其二是就一个地区或一个机关的档案工作来说,他即使整个国家档案的一个组成部分,又是一个单位某项具体管理工作的一个环节。
2、档案工作是一项服务性工作。
档案工作相对于其他工作来说,属于服务性工作,
它通过管理和提供利用档案资料为各项工作服务,以实现其工作目的是其他工作的条件和基础。
3、档案工作是一项政治性工作。
档案工作的政治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为一
定的政治服务;
(2)是一项机要工作;(3)是维护党和国家历史真实面貌的重要事业。
4、档案工作是一项科学性工作。
档案工作的科学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是科
学研究的先决条件;
(2)本身具有科学性。
5、档案工作是一项文化性工作。
档案工作的文化性主要由档案工作的管理对象—档
案所决定的。
(二)档案工作的基本原则
《档案法》第五条作了规定:
档案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维护档案完整
与安全,便于社会各方面的利用。
它的基本含义包括三个方面:
1、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是我国档案工作的组织原则。
其内容有三点,
(1)国家全部档案由各级档案机构分别保存;
(2)全国档案工作由各级档案行政管理机构同意、分级、分专业负责监督和指导;(3)实行党政档案和党政档案工作的统一领导。
2、维护档案完整与安全,市档案工作的基本要求。
维护档案完整一是数量上,二是质量上;维护档案的安全一是从物质上,二是从政治上。
完整与安全是互有联系的统一要求。
只有完整才能安全,只有安全才能完整。
3、便于社会各方面的利用市档案工作的根本。
这个问题,市档案工作的除法定和最终目的。
一切档案业务工作的开展,一切档案工作制度的建立,一切档案工作机构的设立,都要服从服务于这个总目标。
便于社会各方面利用,是检验档案工作的主要标准。
利用分现实和今后长久利用。
三、我国档案工作历史的简要回顾
(一)档案的起源与演变
1、远古时代档案的萌芽。
远古时期的“结绳记事”、“刻契”,依据有档案的萌芽。
《周易注》记载:
古者无文字,结绳为约,事大,大结其绳,事小,小结其绳。
《易·系
辞》记载:
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
2、我国现存最古老的档案——甲骨档案。
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在安阳小屯村出土
的甲骨卜辞,就是我国最古老的具有文字记录功能的档案。
也证明在3500多年前,我国就有了档案和档案工作。
甲骨档案的出土被誉为我国近代史料的四大发现之一。
3、档案制成材料的演变。
在古代,档案制成材料随时代的发展也在不断的演变,主要
有甲骨、青铜器、石料、竹木、丝织品等,至魏晋南北朝,纸张开始应用于记录书写材料。
4、档案的词源。
我国档案工作开展的上溯时间比较早,但“档案”一词出现的时间则
比较晚。
现在说的甲骨档案、金石档案、石刻档案、简牍档案等,都是后人根据其载体形式的不同来命名的。
在古代,则不叫这些名字。
从史料上看,在纸张出现以前,文书、档案常被称作册、典、中、简册、简牍和典籍。
纸张出现以后,称作文案、案牍、文牍、文书和簿册等。
据学者考证,我国单干一词出现在清朝。
在《清太宗皇帝实录》崇德三年(1638)正月甲午记载终究有三处出现“档案”一词。
康熙四十六年杨宾的《柳边纪略》记载:
边外文字,多书于木,往来传递者曰牌子,以削木若牌故也。
存贮年久者曰档案,曰档子。
现在对档案一词的科学含义,既是对原始档案意义的深化、发展,有保留了他原来的形象。
(二)我国封建社会档案工作的历史贡献。
(1)最高统治者高度重视,档案工作由中枢机构直接管辖;
(2)把档案的收集工作
当做长治久安的大事;(3)中央档案库是皇家的重要建筑;(4)以严酷的法律保护档案和档案工作;(5)档案管理讲究章法;(6)档案利用备受重视。
(三)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档案工作蓬勃发展
1、在战争年代高度重视档案工作。
1932年在上海秘密建立中央文库,1933年春,由
瞿秋白起草、经周恩来审阅的《文件处置办法》对档案文件的收集、整理和保管等作出了详细的规定,而且提出了文件如可能,当然最理想的是每种二份,一份存阅,一份入库。
中央文库在解放后将104包档案完好地由上海市委转交党中央。
毛泽东主席在长征途中也带着一对装有档案文件的竹箱子。
2、建国初期的档案事业卓有成效。
建国初期,档案事业面临的基本任务就是要把分散
的不同意的档案工作建设成为国家规模的集中统一管理的社会主义档案事业,更好地为党和国家的各项事业服务。
其主要成就有:
(1)完成了对旧政权档案的接收和保管;
(2)中央和地方党政机关相继建立起了机关档案工作;(3)1954年建立了国家档案管理机构—国家档案局,直属国务院;各地也相继建立档案管理机构并开展了工作;(4)建立和完善了各种档案管理制度。
如1959年由中央发布的《关于统一管理党政档案工作的通知》,标志着制度统一、规范有序的全国档案事业逐步形成。
(5)从1956年起,中央和地方各省档案馆开始建设,1958年,全国第一个县级档案馆就在我们的襄城县建成。
(6)科技档案事业开始起步;(7)党和国家领导人高度重视档案工作;(8)档案专业教育开始起步。
1952年在人民大学设立档案专修班。
(9)借鉴苏联档案管理理论,档案学理论成为独立学科。
3、改革开放以来,档案工作不断开创新局面。
(1)迅速完成了全国档案工作的恢复整
顿;
(2)把档案工作的重点转移到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上来;(3)把开放历史档案工作提到重要议事日程,实施开放历史档案;(4)1987年《档案法》颁布;(5)各类档案工作制度、业务标准颁布施行;(6)各项档案工作的服务领域在不断地扩展;(7)档案资源建设得到加强,信息化、数字化开始起步。
四、当前我国档案工作的发展趋势
(一)档案信息化建设任重道远。
电子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为传统的档案工作带来了新的问题,如何加快推进档案工作的信息化建设是当前档案部门的一项紧迫任务。
(二)信息资源共建与共享已成趋势。
首先是档案部门之间的联合;其次是档案部门与图书、博物和情报部门的联合;再次是档案部门与信息和网络技术部门的联合。
(三)利用与管理工作模式不断创新。
(四)档案鉴定工作日益突出。
(五)应对全球化趋势问题问题提上议事日程。
(六)档案工作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关系更加紧密。
1、档案工作不健全的社会是不和谐的社会。
2、新的资源观下档案和档案工作的价值备受重视。
3、休闲文化带动档案文化需求的攀升。
4、共和国年轮的增长也是档案工作增值。
第二讲民营企业档案管理概述
一、民营企业为什么要建立健全档案工作
企业档案是记录和反映企业各项活动和历史面貌的第一手材料,是生产、经营、管理和科研等各项工作的依据和参考,也是企业的宝贵财富。
良好的档案管理,有助于民营企业增加技术和知识储备,促进企业保护好知识产权和商业秘密,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有助于民营企业在国际国内市场竞争中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并在关键时刻发挥档案的依据和凭证作用,维护企业的经济利益和合法权益;有助于民营企业构筑企业信用体系,提高企业诚信度,树立企业形象;有助于民营企业加强自身文化建设,利用丰富生动的档案素材,展示企业创业发展的历程,培养员工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创新企业经营理念,提升企业的文化品位。
二、民营企业建档有哪些基本要求
要做到五个“有”,即:
1、有领导分管;2、有档案管理人员;3、有档案管理制度;4、有保存档案的场地;5、装具并配备相应的设施;6、有各种门类和载体的档案材料保存。
三、民营企业建档工作如何起步
首先要增强档案意识和依法治档观念,重视档案管理,将档案工作纳入企业领导的议事日程;其次,建立档案管理制度,纳入企业各项管理规章,使档案工作与企业各项工作同步进行;第三,为保证档案的安全和有序管理,配备必要的档案保管设施、设备,有专门的保管场地。
四、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和综合档案馆可以为民企档案工作提供哪些服务
(1)提供档案业务技术咨询、现场指导;
(2)组织档案知识技能培训;(3)提供档案法规、政策、规范性文件等业务技术标准的文本及档案业务信息;(4)组织档案业务交流;(5)综合档案馆为暂不具备档案保管条件的民企提供档案寄存服务。
五、民营企业档案管理的现状与存在问题
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体制改革的转轨期,民营企业档案工作的发展很不平衡。
其表现:
一是由于各企业发展水平不同、规模不同,大部分民营企业档案管理水平参差不齐。
民营企业中属国有或集体转制而成的,大都沿袭了原有的档案管理模式,例如实行档案综合管理;由民间资本生成的民营企业中有一定规模者,档案工作正走上正轨;大量小型民营企业的档案工作还不是很理想,据2004年上半年对某省的统计,全省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企业建立档案工作的为50%;对1074家规模以上民营企业抽样调查,已建档者占81.2%,建有档案管理制度者占72.8%①。
二是由于各企业信息化水平不同,企业档案管理手段相差悬殊。
少数信息化水平较高的企业已实行档案信息化、信息一体化管理,大量中小企业尚处于“抽屉式”手工管理阶段。
随着民营企业的发展,一方面民营企业逐步体会到了档案工作的重要性,正处于由自发建档到自觉建档或完善档案管理的过渡阶段;另一方面是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工商联部门从服务企业的角度大力推动民营企业档案工作。
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部分民营企业对档案工作的规律认识不足,对档案管理模式的了解不够;二是有的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对传统国有企业档案管理模式的不足之处认识不够,力图用传统国有企业档案管理模式来规范民营企业的档案工作。
在这一背景下,为使民营企业档案工作少走弯路,选择适合本企业档案管理的模式就尤显重要。
六、民营企业档案管理人员的职责
民营企业档案管理人员要忠于职守,遵纪守法,具备档案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
具体职责是:
(1)认真贯彻执行党和国家关于档案工作的方针、政策,建立健全本企业的档案工作制度;
(2)负责做好本企业各类档案的收集、整理、鉴定、保管、统计和利用工作;(3)负责指导本企业各部门文件材料的形成、积累、整理和归档工作;(4)监督、指导本企业所属机构的档案工作;(5)严格遵守保密纪律,确保档案机密的安全;(6)根据企业的实际需要,利用档案资料编写实用的参考资料。
七、兼职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职责
兼职档案管理人员工作职责是:
(1)认真贯彻执行《档案法》及档案工作方针、政策,严格执行本企业制定的档案工作各项规章制度;
(2)负责本部门具有保存价值的各种门类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工作;(3)负责各类档案材料移交前的保管工作;(4)对所保管的密级文件和不得外传资料的保密负责;(5)根据有关规定,每年定期向综合档案室移交档案。
八、民营企业的办公室主任在档案管理中的职责与作用
主要职责是:
(1)贯彻落实《档案法》及档案工作方针、政策,建立、健全各项档案管理制度;
(2)指导、督促档案部门的工作,主持编制本企业档案工作长远规划及年度工作计划,并负责组织实施;(3)组织档案工作人员认真学习掌握档案管理专业知识,学习档案管理工作先进经验,督促和指导综合档案室加强基础建设。
主要作用:
(1)与上级沟通协调,争取企业对档案工作的重视,及时解决档案管理工作所需的人、财、物的问题,确保档案工作正常运转;
(2)与各部门沟通协调,协助档案人员及时顺利地完成档案的收集工作。
九、民营企业档案管理可采取哪些形式
《档案法》规定,档案管理的基本原则是集中统一管理,即一个单位的档案工作实行统一领导,统一制度,统一人员,集中统一管理各种门类和载体的档案。
根据《档案法》规定,结合民营企业实际,民营企业档案管理可采取集中式、网点式和寄存式等不同形式。
所谓集中式管理,是指将本企业各类档案实体集中统一保管;所谓网点式管理,是指将档案实体按类别分散保管在有关部门,各类档案的目录集中统一保管在综合档案室;所谓寄存式管理,是指民营企业将自身形成的档案寄存到地方档案馆或档案中介机构。
在选择档案管理模式时,档案管理思想要与企业需求相适应。
1、档案管理规模要与企业需求相适应。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出于经济效益考虑,档案人员多为兼职人员。
历史证明:
传统企业档案管理范围太大,相当一部分档案的保存时间过长,鉴于档案价值的阶段性,企业档案中真正有用的信息却不多。
资源建设应放在企业有效需求上,按“关键的少数与次要的多数”原则,永久保存档案的数量以控制在档案总量的20%左右为宜。
要正确理解集中统一管理的精神实质,认真研究集中统一管理的范围与对象,不能为追求形式而过多过久地保存档案。
2、档案管理重心应与企业经营形态相适应。
民营企业涉及的行业十分广泛,按经营形态粗略划分大体有商务型、生产加工型、研发型、服务型等,经营形态不同产生文件的种类与构成也不同。
民营企业档案管理重心除有关资产、产权、股权、信用、收益分配、商务合同的档案外,应根据企业经营形态而有所侧重。
例如,生产加工型企业重点要做好产品、销售档案的管理,研发型企业重点要做好知识产权、科研项目档案的管理,服务型企业重点要做好客户档案的管理,外向型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