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关心.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012337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6.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会关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学会关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学会关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学会关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学会关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会关心.docx

《学会关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会关心.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会关心.docx

学会关心

学会关心:

教育的另一种超越

—关于诺丁斯关怀教育理论的哲学思考

摘要:

“面临越来越非人化的教育系统。

”美国当代教育家内尔·诺丁斯提出了具有时代特征的以关怀为核心的教育理论,强调教育的人性。

关怀是一种关系,尊重是主体间性的特征,强调关怀道德教育应全方位地为人服务,使人在经济时代学会对己、对人、时物都指向真正幸福的生活哲学等等。

而阐发这种理论在当下教育中的意义,深入强调教育的人性,目的是期盼关怀心与爱能真正在我国教育的行为、过程、方法等各方面得到道德的重视和体现。

关键词:

诺丁斯;学会关心;关怀理论;教育;人性

人性,指人的特性。

在教育活动中实施关怀与爱是教育的人性化体现。

人是教育的主体,教育应当体现人性,体现人性关怀。

关怀与爱,应当是教育永远坚守的道德主题,但这在现代社会却并非易事,尤其是功利主义弥漫的今天,然而仍有学者在做积极的努力。

这种努力,不仅要从理论的深究上,更要在教育的实践中不断加以完善。

一、“学会关心”21世纪的教育哲学

内尔·诺丁斯,美国国家教育学会主席,哈佛大学杰出妇女教育贡献奖和美国教育研究协会终身成就奖的获得者,是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兴起于美国的关怀伦理学的两位奠基人之一。

她试图从哲学和历史的视角全面建构关怀伦理学,并将关怀伦理推进到了道德教育乃至整个教育领域。

在美国,她的关怀道德教育理论被公认为是后柯尔伯格时代最重要的道德理论之一。

诺丁斯的理论所具有的具体性、个体性、主体间性等特点体现着鲜明的时代特征,随着她的讲学及论著在许多国家和地区的出版,其理论获得了跨国界、跨文化的接受。

诺丁斯反思科技革命和现代化工业生产的影响,主张对传统学校教育进行彻底改革,指出学校必须充分重视学生发展的多样性,建立一个充满关心而不仅是充满竞争的环境,对学生的各种兴趣和才能予以开发和培养。

她认为,关心首先要学会对自身的关心,关心自己的身体、精神生活、职业生活和娱乐生活,这是关心的起点。

此外,还应当关心身边最亲近的人,关心动物、植物和自然环境,关心人类制造出来的物品,以及关心知识和学问。

她强调“要向学生传递这样一个信息学校教育不是通往上流社会的阶梯,而是通向智慧的道路。

成功不能用金钱和权力来衡量,成功更意味着建立爱的关系,增长个人才干,享受自己所从

事的职业,以及与其他生命和地球维系一种有意义的连接。

诺丁斯教授倡导的教育理论所反映出的时代性特征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世纪年90代初的《学会关心世纪的教育—圆桌会议报告》等文件中得到充分印证。

该文件围绕“为使年轻人具备进人世纪生活的条件,教育应努力达到的目标、方向和作用”等问题,探求教育“在当前和未来生活的责任感和信任感方面有一种新的伦理观”,以便在它的指导下“创造一个更加平等、更加公正和能更好生活的世界”,开辟一条以关心所有人为基础的新道路。

这条道路强调实现社会公正的目标,通过事业心、开拓技能、创新行为使处境不利的人有能力寻求解决他们经济问题的办法,最大限度地为他们改善现状提供机会。

为此,提出教育必须建立人才培养的“德一才规范”,这个规范对人们的总体要求就是“学会关心”,即“关心自己,包括关心自己的健康关心自己的家庭、朋友和同行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和国家的利益关心人权关心其他物种关心地球的生活条件关心真理、知识和学习。

”这是一个极具涵盖率的教育理念,是世纪的教育哲学,同时也是一种实践性的教育模式,反映了教育自身发展的人性走向,表达了现代教育的“关爱”品格。

“学会关心”的哲学基础是人文人道主义。

人文人道主义强调让学生自己确定在人生的各种不同情况下他认为应该做的事情;享有他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和尽可能牢牢掌握自己的命运而需要的思想、判断、情感和想象方面的自由。

因此,“学会关心”的主要特征是“人文主义”。

具体表现为:

视知识为主观生成的,人是知识的能动创造者;视教育为教师与学生的体验及其对话;以情感为主导,以智慧、品德、个性、自我实现的自由、完美发展为旨意;以理解、交互作用及过程、情境等为主要方法与途径。

这种教育既以关心为内容,又以关心为目的,并以关心关系为基本结构。

二、关怀是一种关系

对他人的重视和爱护就是关心,也是关怀。

然而对理性、情感、行为和意志包含性更强的“关怀”比关心能更恰当地表达诺丁斯理论的思想深度。

关怀是人的基本需要,关怀的来源有两种,一是自然关怀,一是依托自然关怀而产生的伦理关怀。

自然关怀是伦理关怀的生物学基础,每一个人都可能是自然关怀的受惠者,这种被关怀的记忆构成了人们作出某种伦理关怀行为的动力源泉。

关怀是一种关系。

诺丁斯认为,关怀关系的形成首先是被关怀者有某种需要,接着关怀者能够辨认出对方的需要,并做出相应的关怀反应,最后,被关怀者对关怀者的行为表示认可和接纳。

关怀关系不是一方施予另一方接受的关系,而是双方都有付出,也都会有收获。

虽然被关怀者看上去属于弱势地位,需要获得帮助,但关怀者也需要肯定和鼓励,而被关怀者也有责任对关怀方的关怀提供反馈。

她不赞同“推己及人”式的投射式关怀,而主张融人于己的接受式关怀。

关怀应当是教师职业的基本特点,一个人进人了教师职业,首先就是进人一种关怀关系,关怀先于、重于做事和职业技能,这是教师职业与其他职业的最大区别。

因而所有的教育行为、过程和方法都应具有道德性,即关怀性。

与学生建立亲切亲近、和谐共生的师生关系,以促进学生的发展,当是教师工作的应有之意。

因此,每一个教育者都应当懂得身体力行,维持并增进这种关系。

相反,不懂关怀,没有爱,那就不成其为教育。

诺丁斯的理论在其他学者的教育论述中也得到很好的印证。

美国作家、教师帕克·帕默尔在其著作《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中写道“好的教学是对学生的一种亲切款待,而亲切的款待经常是主人比客人受益更多的行为。

教师对学生的亲切款待产生一个更亲切地款待教师的世界。

”关爱的本质是关注成长,这是教育关爱的真正价值所在“一个好老师能够倾听学生甚至尚未发出之声音—这样有一天学生才会能够真实而又自信地说话。

倾听学生尚未发出的声音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不断地宽容他人,关注他人,关心他人,尊重他人意味着不能匆忙地用我们可怕的言语去填塞学生的沉默,并且不要迫使他们说我们想听的话意味着充满深情地走进学生的世界,以便他或她把你看成是能一直倾听他人真话的言而有信者。

”关心本身就是充满情感色彩的,情感是师生之间产生思维共振、心灵和谐境界的一种特殊教学手段。

但真正好的教学不能降低到技术层面,真正好的教学来自教师的自我认同和自身完整、内心和谐而优雅“那天,我怀着感激的心情走进教室,感激又一个教书的机会,因为教学滋养着我的心灵,在我所知的任何工作中,教学对心灵最有益。

”困师生双向的欣悦与爱,促进共同的成长,能使教学生活更生动,甚至更富有诗意。

三、尊重是主体间性的特征

在科技与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在教育民主化、世俗化的大趋势下,时代精神由主体性转向主体间性,尊重教育的主权和主体性等问题必然受到重视。

自我主体与对象主体间的对话、交往,意味着主体间的权利的平等、尊重、互善和多元的价值依存,实现的是对等的生存法则。

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之间都应是相互学习、互促成长的“共同体”,而不再是传统的师承、师传的单向关系合作、互动、参与、创设教学情境等新观念革新简单传授、被动接受的教学模式,建构主义教育理论深人人心。

诺丁斯以关怀为核心的教育理论在思想上弘扬对主体、尤其是对学生的尊重,其“关怀”深刻地建立在民主和尊严之上,因此,这种关怀内涵具有鲜明的时代性。

“关怀伦理学”最重要的贡献在于,它重视关怀者与被关怀者之间的关系,并特别关注被关怀者角色的主动性。

关怀必须考虑关怀者的“关怀”在被关怀者身上产生什么样的效果,被关怀者应该被当作主动的角色纳人到关怀的体系中。

教育的关怀不只是要锻造人某方面的功能,而且要使每个学生充分发挥出潜能感受到作为平等主体的尊严,并学会将其他人作为平等主体去尊重和关心。

因此,这种关怀伦理与一般传统意义上的关怀不同,后者强调的是教师对学生一味的关怀,同时也是居高临下的,权威式的,控制式的,……无不是权威中心社会、民主化低下社会的产物,它需要受到质疑、甚至拒绝。

而前者则是倡导建立和维持一种平等、宽容、相互尊重、彼此充满关怀的关系。

在这种关系中,学生的主体性、潜能得到发挥和肯定,这种以尊重为前提的关怀行为是建立师生间信任关系的基石,只有更关心学生的精神生活、精神成长,才能培养他们成为“富有关爱精神的完全人”。

四、爱与教育的形上关怀

任何教育都应是关怀教育,内含爱的教育。

然而爱有本能的爱与理性的爱,教育关怀也有形上关怀与形下关怀。

所谓教育的形上关怀,就是透过可见的教育事实去把握教育的本真目的,探询教育的根本指向,促进教育意义的生成,启迪、培育个人的尊严与幸福。

因而教育的形上关怀的核心就是尊严和幸福。

尊严是一种把个体从现实世界中适当地超拔出来,任何时候都要意识到并坚持自我成熟的人格的努力。

教育之于人,不仅在于使人认识到“人”并不尽是自然的产物,还是一种自觉追求的结果,而且更在于不断提升人的“自我意识”作为主体的、自由的“人”的存在的意识,导引人自觉追求真善美,追求属于人的高尚性。

幸福是有层次的,有世俗意义上的幸福和个体存在完满的幸福,后者是一种带有形上意味的幸福,是个人立足现象世界而又超越现象世界所获得的一种存在的完满度的幸福。

这个层面的幸福是存在的幸福,“是合乎德性的实践活动”,是德性的幸福,它所直接关涉的不是现实的快乐,而是人格的完满。

教育就是应当充分地启发健康的生命以尊严与幸福感。

真正的教育就是要引导和启发个体找到自我生命的尊严,立足现实世界,在追求世俗生活幸福的同时,逐渐达到德性的幸福。

因而,教育的形上关怀,就是在我们的教育因过于迎合竞争的现实而失去了必要的理想呵护的时候,仍不忘提升我们的生命状态,让我们从一种事实性的、技术性的存在之中,走向一种精神性的、艺术性的生命存在方式……让我们勇于从周遭各种现实压力的挤迫中,始终能找到自我生命发展的方向。

因此,这更是教育的一种厚重绵长的爱,一种可化作精神品格、引领人生航向的爱,是教育人性的升华。

幸福作为教育的目的之一,与关怀形成了互为手段和目的的关系。

关怀之于幸福是手段,是因为无论个人生活领域还是个人在公共领域的幸福都需要关怀的品德与能力而幸福作为衡量教育工作所有方面的准绳必定能提升学生的关怀品质。

幸福的前提是某些重要需要的满足。

幸福有两大领域、若干源泉,“两大领域”指私人生活领域和职业的公共领域“若干源泉”比如说积极的人际关系和良好的个人品质。

私人生活中的幸福之源有家政、爱好和平和自然、亲子关系、个人与人际能力的培养,包括品格、精神、智慧和性格的发展等等。

因为职业是一个人在公共领域中获得幸福的重要场域,所以,高校不应该把职业教育当作高等教育的附属品漫不经心地对待,学校应减少封闭性,接纳有能力的人走进学校教授学生感兴趣的知识和技能,给他们提供职业规划方面的咨询和教诲,为他们的职业幸福做准备。

诺丁斯的关怀道德教育理论的现代意义就在于它正视传统教育中的问题,强调教育应全方位地为人服务,使人在经济时代学会对己、对人、对物都指向真正幸福的生活哲学。

她提出要关怀学生的思想,增加其内在的智慧。

这种关怀以关怀学生的幸福生活为最高目的,着力探讨与学生当下及未来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并借以培养学生关系性的思维方式,以全面、深刻、具有生发性的思维能力去面对未知的一切生活问题,既立足现实,又讲究一定的超越性。

教育的基本目的就是“培养善于理解、懂得欣赏、拥有智慧的人。

”著名教育学家茨达齐尔也说过,学校教育应当传导这样的幸福观“幸福不仅仅是占有物质,而是个人创造力、公正诚实、爱和友情、在茫茫人世中特立独行、与自然和谐相处,是问心无愧地为自己、社会以及全人类尽最大的努力”。

教育的本质属性在于引导完备人性的建构与发展。

教育不仅要使人具有各种现实规定的实然性,还要培育人的“应然性”,由此推动着人不断地提升自己、发展自己,并变化着世界。

诺丁斯以关怀为核心的道德教育理论,其实倡导的也是一种基于形下关怀之上的教育的形上关怀,她鼓励的是一种更加开明、更加理想的教育模式,而这种模式对于提升当下教育的人性意味,扩大教育之于人性陶冶的深度与广度,通过教育来启迪、培育优良的人性,促使学生更加健康的成长,甚为有益自然,它同时也更利于现代社会的健康发展。

五、诺丁斯关心理论对学校教育和教师的启示

1.关怀理论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性

学校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促进学生个体知识的增长、人格的健全、体格的健康、社会道德的成长、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等。

但是目前学校教育现状仍然是遵循以学到知识为本的学科教育,在应试教育这个大的背景下所谓的关心被置于无足轻重的地位,因为在学校和家长心目中“学习好”就可以代表一切,在学校中一味地强调知识的获得而使部分学生逐渐产生“厌学”“厌校”的情况,学生们无法感受到学校这个大家庭应该给予他们的温暖。

学校要改变这种现状首先应该改变现有的以知识为本的教育理念,转变教育价值观,营造一种轻松、充满关心氛围的学习环境,使学生乐于呆在学校,把学校看成是一个充满关心氛围的、温馨的大家庭。

关心与被关心、爱与被爱都是人类的基本需要。

亲情、友情、爱情对每个人来说都是缺一不可的,学会“爱”,我们才可能有平和的心态、博大的胸怀,懂得体贴与照顾别人,懂得真情宝贵。

“爱”是相互的,只有学会了“爱”,你才能得到别人的“爱”。

种种迹象表明,我们的教育需要培养具有关心能力的人,我们的下一代需要我们的关心,我们自然也要教会孩子学会关心自己以及他人,这是教育应该达到的根本目的。

然而关心的缺失是当今我国教育凸显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围绕关心来组织日常的教育教学,这是诺丁斯关心教育思想的核心环节。

所以,为了学生能够健康发展,关心教育理论的倡导与应用就显得刻不容缓。

诺丁斯的关心教育理论认为“关心是一切成功教育的基石”,因此,学校教育想要达到自己的终极目标,就需要培养具有关心等优秀品质的人。

这些都说明了关心教育在学校教育中举足轻重的位置。

2.学校中实施关心教育的主要措施

诺丁斯主张要把关心渗透到学校的各个角落以及相关课程中去。

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学生们应该学会如何关心自我,如何关心身边的人和陌生的人,如何关心动物、植物以及我们共同生活的地球等。

同时,诺丁斯强调这一教育模式和发展学生智力水平是没有冲突的,相反这一教育模式向教育者们提出了一个新的挑战:

在引导学生探讨“爱”的同时,如何促进他们的智力发展,或者探讨一种方法使爱与智力发展之间呈现一个正相关。

诺丁斯关心理论渗透于教育中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要学会关心自我学校教育首先要教会学生关心自我的物质生活。

这里的物质主要指的是自己的身体,因为诺丁斯认为关心自我是学会关心的起点和关心他人的基础,因为如果一个人连自己都不关心,又怎么会去关心他人呢?

诺丁斯认为,把关心运用于教育当中的有效途径就是要把一些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内容用关心把它们串联起来。

例如,在体育课上,可以传授学生们一些有关身体保护、锻炼方面的知识;也可以在其他课程中多涉及一些安全教育、责任教育,并和一些技巧教育相联系。

其次,教会学生关心自我的精神生活。

诺丁斯觉得应该引导学生经常利用沉思、幽默、诗歌和歌曲等形式来美化自己的心灵。

教会学生要关心自我未来的职业生活,在学校教育中应当适当渗透一些专业知识,这样学生才能及早地对自己感兴趣的专业有更深的了解,利于以后学生对于专业的选择。

最后,要教会学生关心自身的闲暇生活。

学校教育在职业教育和闲暇教育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闲暇生活中不应该有代际的分离,这就要求学校教育应该帮助并引导学生身心健康地发展,使学生的生活充满新鲜感与活力。

(2)要学会关心他人。

要学会关心身边的人。

诺丁斯强调学校教育应该在适当的时机下引导学生关注两性问题,而不是刻意去回避这个问题,因为刻意的回避会引起过度的好奇与关注。

只有直接面对以及增加对自己的性别和对异性的理解,才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根源。

而且诺丁斯还认为成年人与青年人应该一起分享成年人的智慧,这会使未成年人得到启发。

关心理论强调学校教育应该及时引导学生探讨忠诚的概念,要教会学生珍惜身边的朋友,但是也要教会学生在友谊面前要有理智,不要盲目地被友谊所牵制。

要学会关心陌生人和远离自己的人。

诺丁斯认为要关心陌生人和远离自己的人。

虽然对陌生人和远离自己的人实施关心实际上会很困难,但是要尽量借助中介组织或想办法为远方的人减轻痛苦。

这样的默默付出会使陌生人和远离自己的人感觉到你的关心,会拉近彼此之间的心灵距离。

(3)要学会关心动植物和我们共同生活的地球。

现在我们生活的地球上很多生物正在濒临着灭绝,毫无疑问动植物是人类的朋友,一旦动植物消失了,这个地球上只剩下人类时,那将是多么的凄凉。

而且动植物和人类同样都有生存的权利,所以动植物应该和人共同生存,并成为好朋友。

然而现在我们共同生活的地球正遭受着考验:

全球变暖、臭氧层耗竭、水资源缺乏和土壤资源退化以及环境破坏等一系列问题都在威胁着我们的生活环境。

为了我们的明天能够更美好,我们必须携起手来保卫我们共同的家园。

3.教师应释放教育的人性光辉

教师应怎样学会关爱?

怎样建立关心的教育模式?

内尔.诺丁斯告诉我们,要真正关心一个人,就要认真地倾听他、观察他、感受他,愿意接受他传递的一切信息。

心学生,爱护学生是每位教师应尽的责任。

一个富有责任感,一个对学生成长寄予良好期待情感的教师,他会经常把学生放在心上,体会他们的酸甜苦辣,关心他们的生活冷暖,关心他们学习、做事、为人和各方面的健康发展,用师爱滋润学生心田。

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关心、尊重、理解、信任,会更“倾心”于教师,更加乐于接近教师,更愿意接受教师的教育。

    首先,关爱学生先要“关心学生”。

关心,是情感激励的首要因素。

关心学生就是胸中装着学生,心中想着学生,服务于学生。

关心学生体现在许多方面:

当学生在心理上产生苦恼时,教师及时帮助解开疙瘩;当学生在身体上出现不适时,教师及时帮助寻医问药;当学生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教师及时帮助“清理路障”;当学生在生活上遇到不便时,教师及时帮助排忧解难。

教师应争取做到:

学生哪里需要教师,哪里就有教师的身影。

这就是说,对于学生的得与失、冷与暖、好与恶、喜与悲,教师不仅要记在心上,说在嘴上,而且要落实在行动上。

教师只有通过与学生真诚的沟通、交流,平等地对话、碰撞,善意的微笑,无私的援助,才能创造出丰富的永不熄灭的心灵感动!

    其次,关爱学生就要“尊重学生”。

在诸多爱生的美德中,尊重是爱之核心。

教师尊重学生,就是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书也好,育人也罢,都是师与生的双边活动,这是一个双向交流的复杂程序,绝不是一个简单的一方能动、另一方被动的生产模式。

充分尊重学生既可密切联系师生感情,又是可焕发学生创造热情,激发奋发向上,锐意进取心理。

但是,现在的学生知识面宽,思想活,对人生、思想、前途、事业、社会等,都有所思考,在考虑过程中,对什么是尊重也存有错误认识,若是对他们的设计,不管正确与否,都全盘接受;对他们作为,不管是否得体,都鼓掌喝彩,必然会导致学生错误思想的蔓延。

真正的尊重,应当体现因人制宜,体现个性的原则。

    再次,关爱学生还要“理解学生”。

理解学生就是懂得学生心里想的,相信学生口说的,明白学生手中干的。

小学生由于年纪小、阅历浅、经验少等多种因素,不时会出现或这或那、或多或少、或轻或重的错误言行,这些都在所难免。

一个人总是由童年到少年,再由少年到青年,一步一步走向成熟的。

教师对学生,尤其是对后进行的错误,不能“见到风就想到雨”,不能怒不可遏,动辄训斥,更不能体罚或变相体罚。

正确的态度应是:

允许学生犯错误,又允许学生改正错误。

同时要知道,改正错误不可急于求成,它是一个渐变的过程,需要教师细心、细致、不懈地扶持。

    最后,关爱学生定要“信任学生”。

信任学生可解释为“信而任之”,即相信敢于托付。

首先,在对待全体学生上,要一视同仁、不偏不倚,要努力做到以信任之心待之,以信任之目视之,以信任之耳闻之,以信任之言任导之;其次,在对待后进生上,同样要以信任为前提,不能横挑鼻子竖挑眼,不能抱有成见,学生犯错误,应当心平气和地让他坐下来,想方设法让他开口说话。

然后顺势进行引导,最终使之幡然醒悟。

再次,在对待班干部上,要坚持做到“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充分调动全体班干部的积极性与创造性,让它们在信任的土壤上茁壮而健康地成长。

 

参考文献:

1.〔美〕内尔·诺丁斯著,于天龙译,学会关心—教育的另一种模式[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2.侯晶晶、朱小蔓诺丁斯以关怀为核心的道德教育理论及其启示[J],2004.

3.侯晶晶关怀德育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4.美帕克·帕尔蔽著,吴国珍、余魏等译,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5.朱小蔓,关怀伦理、“教师关怀”与道德教育[N],南京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2005.

6.刘铁芳,当代教育的形上关怀[J],2007

7.〔奥〕茨达齐尔,教育人类学原理[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8.戴隽瑶.让人性在关心的沃土中健康成长[D].长春:

东北师范大学,2006.

9.班华.在关心性关系中学会关心[J].思想理论教育,2005.

10.侯晶晶.内尔·诺丁斯关怀教育理论述评与启示[D].南京:

南京师范大学,2004.

1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丛书:

《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12.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丛书:

《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13.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丛书:

《教育的使命—面向21世纪的教育宣言和行动纲领》,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动态背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