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教学在我校学科教学应用的评价制度研究中期报告建议.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012087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44.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信息化教学在我校学科教学应用的评价制度研究中期报告建议.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信息化教学在我校学科教学应用的评价制度研究中期报告建议.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信息化教学在我校学科教学应用的评价制度研究中期报告建议.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信息化教学在我校学科教学应用的评价制度研究中期报告建议.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信息化教学在我校学科教学应用的评价制度研究中期报告建议.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信息化教学在我校学科教学应用的评价制度研究中期报告建议.docx

《信息化教学在我校学科教学应用的评价制度研究中期报告建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化教学在我校学科教学应用的评价制度研究中期报告建议.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信息化教学在我校学科教学应用的评价制度研究中期报告建议.docx

信息化教学在我校学科教学应用的评价制度研究中期报告建议

 

信息化教学在我校学科教学应用的评价制度研究

研究报告

 

 

信息化教学在我校学科教学应用的评价制度研究

中期研究报告

一、问题提出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成为拓展人类的创造性工具。

世界各国都在努力地把计算机技术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去,美国、英国、日本等一些发达国家教育机构在20世纪90年代初就开始了信息技术应用于学科教学的实验,并成功推广到教学中去,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作用也越来越被世界所认可。

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人们的学习和交流打破了过去的时空界限,为人类能力的提高和发挥作用带来了新的空间。

为了适应这个发展趋势,教育部决定从2001年开始用5-10年的时间,在中小学包括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普及信息技术教育,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努力实现我国基础教育跨越式的发展。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指出:

要“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根据市场和社会需要,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

”但对于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有效融入中职学科教学中,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利用多媒体和网络环境,最大限度的发挥优质教学资源建构起符合学校具体情况的,能够满足中职教育发展实际需要的信息化教学评价制度的研究鲜有涉及,尚待系统深入的开展研究。

传统的教育观念、教育方法、教育目的、教育内容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教师必须重视信息化教学的知识技能、懂得怎样才能更好的利用信息化教学服务于学科教学、服务于学生,当下在北京地区中职校的教师对信息化教学并不陌生,都不同水平的利用了信息化技术教学,但是真正理解信息化教学的本质,科学的利用并不多,在我校来看,认为只要用了电脑投影、课件等就是信息化教学、不能将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融入进来,不用或滥用现象多见,不利于实现高效课堂、不利于培养学生自主、互助、探究的学习品质、不利于学生的潜能挖掘等,于是,信息化教学的评价制度研究便成为我校当务之急。

二、研究的目的、意义

(一)目的:

探索信息化教学在我校学科教学应用的评价制度。

(二)意义:

1.促进教师信息化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通过信息化教学在学科应用的评价制度研究,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进行分析与反思,促进教师信息化教学知识的学习、技能的掌握,改进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2.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

通过研究新的评价制度,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学会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有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即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又彰显学生个性发挥。

3.促进课程不断完善

随着信息化教学的普及深入,周期性对课程实施中的问题进行分析评估,调整课程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及进度,使课程不断更新和完善。

三、研究的理论依据

(一)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也译作结构主义,其最早提出者可追溯至瑞士的皮亚杰(J.Piaget)。

他认为,儿童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

(二)多元智能理论及评价观

多元智能理论是由美国哈佛大学的发展心理学家加德纳(HowardGardner)提出的。

他认为:

人的智能是多元的,而不是单一的,每个学生都在不同程度上拥有九种基本智能,只是这九种智能在每个人身上以不同的方式、不同的程度组合存在使得每个人的智能都具特色。

因此,世界上并不存在谁聪明谁不聪明的问题。

即学校里面无所谓“差生”的存在,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信息化教学质量评价是所有参与评价活动的人们共同构建的过程。

同时,在评价中需要认识到人们的价值标准是多样性,多元化的,而不是过去认为的单一性和一致性。

(三)形成性评价理论

是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的评价,是为引导教学过程正确、完善地前进而对学生学习结果和教师教学效果采取的评价。

形成性评价不是为了选拔少数优秀学生,而是为了发现每个学生的潜质,强化改进学生的学习,并为教师提供反馈。

(四)发展性教学评价理论

发展性教学评价,是指评价不再仅仅是甄别和选拔学生,而是促进学生的发展,促进学生潜能、个性、创造性的发挥,使每一个学生具有自信心和持续发展的能力。

其实施的关键是要求教师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核心是重视过程的总评价。

多种形式结合的评价方式、评价手段,使评价的诊断和发展功能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既反映学生全程学习结果又成为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效手段。

四、研究内容

(一)概念界定

信息化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发利用信息资源,促进信息交流和知识共享,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历史进程。

信息化教学是以现代教学理念为指导,以信息技术为支持,应用现代教学方法的教学。

在信息化教学中,要求观念、组织、内容、模式、技术、评价、环境等一系列因素信息化。

信息化教学,研究主体对象是教学,中心词是教学,信息化是定语,指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完成更好的教学。

评价(Evaluation)是指通过评价者(Evaluators)对评价对象的各个方面,根据评价标准进行量化和非量化的测量过程,最终得出一个可靠的并且逻辑的结论。

制度最一般的含义是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或行动准则,是实现某种功能和特定目标的社会组织乃至整个社会的一系列规范体系。

评价制度是指依据一定的标准,通过评价者对评价对象某一行为做客观衡量和价值判断的规范体系。

信息化教学在我校学科教学应用的评价制度的研究意指:

先在我校的数学、计算机学科(网页设计和Photoshop)信息化教学应用现有的状况下,探索以什么样的信息化教学评价制度,使教师更好的学习信息化教学知识、技能,科学合理的应用到相应的学科教学,使得教学相长,创设教学情境,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主体、培养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创新的精神,更好的、高效的完成教学目标。

(二)研究重点

根据我校的需要和计算机学科、数学学科教学的现状,初步拟定以下研究内容:

1.信息化教学在数学、计算机学科教学应用的评价制度研究;

(1)我校数学、计算机教师在教学中,信息化教学应用及相关评价制度的现状研究

(2)信息化教学在我校数学、计算机学科应用的评价制度探究

1)据文献检索、教师的现有经验初步拟定出一个两个学科大同之中有小异评价制度

2)将制度在实验班进行实践,通过不断的反馈、调整,再实践、再调整直至完善。

五、研究方法

根据本课题的综合性和创新性的特点,综合运用多种方法进行本课题研究,采用理论研究与实践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方式,具体如下:

(一)文献研究法:

通过搜集、整理和运用现今国内外与本课题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查阅教育行政部门和有关中职文献资料,包括教育行政部门的有关法规政策、评价督导制度等,为课题研究提供充实可靠的理论依据。

(二)调查研究法:

每个阶段都选择一些带有全局性的“点”展开调查和分析研究,充分占有资料,运用辨证分析法找出关键点,制定计划、采取措施,提高课题实施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在掌握丰富的一手、二手资料的前提下,为课题研究提供充足的事实依据。

(三)行动研究法:

这是本课题的主要运用方法,在具体的学科教学工作情境中认真进行行动过程的研究,行动者参与研究,研究者参与实践,探索在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符合学校实际并能够满足未来发展需要的评价制度,并根据研究中遇到的具体情况,边实践,边探索,边修改,边完善,使理论与实践、成果和应用有机地统一起来。

六、研究步骤

(一)第一阶段(准备研究阶段)(2011年8月)

1.收集文献资料,学习理论,完成课题设计,成立课题组。

2.由负责人牵头,做出课题研究计划,提出立项,收集立项所需的各种资料,组织成员学习本课题研究的现实意义,并做出具体分工,启动研究。

(二)第二阶段(理论研究阶段)(2011年9月~2012年5月)

1.召开课题组会议,明确研究任务,制定阶段性研究计划。

2.开展多种形式的研究活动:

调查研究、同伴互助学习、交流研讨、专题探讨、论文征集等活动。

制定调查问卷(见附件1、2),对反馈结果进行梳理分析。

3.据文献检索、教师的现有经验初步拟定出一个评价制度。

4.定期组织召开交流研讨活动,将研究细致化、深入化。

对评价制定初稿进行可行性分析研讨,确定分值权重。

(三)第三阶段(实践研究阶段)(2012年6月~2014年1月)

将评价制度在实验班进行实践,通过不断的反馈、调整,再实践、再调整直至完善。

(四)第四阶段(总结阶段)(2014年2-10月)

1.整理研究资料,对评价制度及实践成果进行全面总结,上升到理论的高度,用文字、图表等形式形成报告,撰写结题报告。

2.召开课题成果总结大会,宣传课题的研究成果。

七、研究过程

(一)了解了我校数学教师、计算机教师对于信息化教学的理解、应用和我校信息化教学在学科教学应用的评价制度的现状。

我校现有班级18个(高职班除外),共计413人,共发放413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380份;学校一线教师60人,其中数学教师6位,计算机教师8位。

发放问卷13份,回收有效问卷13份。

通过对我校计算机及数学教师的问卷调查(见附件1:

问卷调查),我们得到以下结果:

         学科

     内容

计算机

(%)

数 学

(%)

在课堂上经常使用信息技术

100

20

会用PPT制作课件

100

100

完全理解信息化教学本质

0

0

会用其他软件制作课件如flash、几何画板等

75flash

33几

何画板

通过博客进行交流互动

10

5

参加过信息技术培训

90

10

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能各说出3个以上

40

40

信息技术的应用对教学作用很大

100

100

信息化教学培训有利于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水平

100

100

信息化教学竞赛对教师的教学水平提升有利

100

100

大家共同建立资源库对信息化教学有很大好处

100

100

课堂教学形式多变

45

40

经常预设开放性问题

25

30

课堂多元发展性评价完成

12

5

大多数学生之间及于老师之间沟通交流多

10

5

在难点突破、重点突出上用信息技术解决

50

10

在完成任务中教和学

90

80

在教学中经常照顾不同层次的学生

50

60

在教学中注重目标的达成,但实际上完成不了

37

20

从以上数据可看出,两个学科老师整体来讲,有过相关的培训经历,赞同信息化教学能推动数学学科的发展,但对信息化教学本质还不够理解,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渗透不足,对于信息化手段及信息化技术掌握数学老师掌握不够、计算机教师较强,对于信息化教学在课堂上合理的应用较弱,在评价制度上到目前为止是没有的。

(二)探索出了基本上适合我校实际的信息化教学在我校数学、计算机学科上应用的评价制度。

1.了解了我校数学教师、计算机教师对信息化教学的理解、应用和我校信息化教学在学科应用的评价制度现状后,课题组成员根据调查的情况及了解的信息化教学的相关文献资料,深入研讨制定了以下初步方案:

-------------------------------------

北京新城职业学校

信息化教学评价制度

(一)指导思想

在教育信息化浪潮冲击下,不具备教育信息化素质的老师不可能适应未来教育发展的趋势,信息化社会的发展必将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

学校要求先以计算机、数学学科为试点,努力实现四个转变:

即教学观念转变、教学模式转变、师生角色转变、评价方式转变。

为加快我校教育信息化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强我校计算机、数学学科教师信息化教学的应用水平,激励教师自觉提升信息化教学能力,不断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以下评价制度:

(二)评价对象

学校计算机、数学学科教师。

(三)评价原则

1.评价以定量+定性相结合,坚持实事求是,公开、公正、公平为准则,及时公布评价结果。

2.根据任课教师任课实际情况,实行分类管理,分类检查,平时评价与学期评价相合。

3.根据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需要,逐年调整评价内容,评价要求逐步提高。

(四)评价目标

1.能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工作负责,业务熟练,圆满完成工作任务,无责任事故。

2.教育信息技术能力较强或提高较快,教育信息化教学应用意识得到提升,应用水平不断提高。

3.增强教育信息化教学应用实效性,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使学生学习有兴趣、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创新能力提高。

(五)评价办法

1.学校建立由校长任组长的信息化教学评价领导小组。

信息化教学评价纳入学

校工作计划、教师教学计划及考核

组长:

校长副组长:

主管教学副校长

组员:

教务主任、计算机教研组组长(数学教研组组长)、课题组成员

2.按照工作目标执行情况,对计算机(数学)学科教师量化评价:

学期评价=自评*0.4+评价小组评*0.6;

课堂评价=自评*0.4+(评价小组或学生或评价小组与学生给分)*0.6;

平均课堂评价=(课堂评价1+课堂评价2)/2;

教师的评价总结果=学期评价*0.4+平均课堂评价*0.6。

实行90分以上(A等)、80分以上(B等)、70分以上(C等)、70分以下(D等)等级考核。

考核结果按学校现行教师绩效工资有关考核记分办法执行。

3.学期评价细则,每学期进行一次(由评价组给分);课堂评价细则(每学期2次,由学生、教师、评价小组多元评价)。

 

(五)学期评价(每学期一次)

考核项目

考核内容  标准

得分

A1信息技

术培训

 

(20分)

B1.认真参加学校各类信息技术教育培训,按时到场,态度端正。

(5分)

B2.积极参加区、市、国家级信息技术培训,区级一天2分,市级一天3分、国家级一天5分,最高15分;

A2信息化

教学应用

(50分)

B1.教师的信息化教学研究成果(论文等)在报刊上公开发表或获奖。

区级一篇得2分,市级3分、国家级5分,不封顶。

 

B2.每位教师每学期组织一次信息化教学研究课。

(10分)

B3.能熟练使用网络教学平台或发展性评价系统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

(6分)

B4.建立教研组博客,加强教师间相互交流,每学期至少30条有价值的交流信息得6分,多余30条的,每次加0.1最高不超过2分

B5.积极参加各级信息化教学竞赛活动,获奖国家级5分/次,市级3分/次,区级2分/次,不封顶。

A3信息技

术资源建设

(30分)

根据学校需求,每学期每人向学校共享资源库上传优秀课件5件(2课时的),优秀信息化教学教案或课例3个,其它优秀教学资源素材(图片、视频、音频或动画等)50个,符合以上条件给30分。

多一个加3分最多加分不超过15分。

 

(六)课堂评价细则(每学期2次,由学生、教师、评价小组多元评价)。

考核项目

考核内容

考核标准

得分

A1教学准备30

B1对学习者特征的把握4

有意识地了解学习者的学习背景,学习者的学习特点和学习风格。

(调查学生给分)

B2教学目标、内容的设计6

C1教学目标的设计、教学内容的安排能够围绕学习者的不同需求展开。

(调查学生给分)

C2能够利用信息技术更好实现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的达成。

(评价小组给分)

C3在教学设计中有意识地添加一些细节,关注培养学生的搜集和加工信息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协作表达的能力、创新思维能力。

(2分)

B3教学活动的设计6

教学活动的设计紧扣学习内容。

(6分)(评价小组给分)

B4课堂组织形式的设计4

有意识地采用多样的教学形式,课堂富于变化,学生不易疲劳、厌倦。

(调查学生给分)。

B5问题的设计4

教师能够预设一些激发学生思考的开放性问题,有意识地给学生预留思考空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评价小组给分)

B6课堂时时评估的设计6

能否依照教学内容并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选用适合的评价方法激励手段使学生保持比较好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有效地达到教学目标。

(评价小组、学生给分)

 

A2课堂实施

70

 

B1师生角色的定位5

教学设计要以学生为教学的中心、是主体;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

(评价小组和学生给分)

B2教师对学生情感体验的关注25

C1学生能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去积极思考和回答问题。

(5分)(评价小组和学生给分)

C2课堂营造了良好的情感氛围,学生学习的情绪愉快。

(5分)(评价小组和学生给分)

C3能够通过多种方式基本实现不同的学生都有与教师交流的机会。

(5分)(评价组和学生给分)

C4学生很好实现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的达成。

(10分)(评价小组及学生评价给分)

B3教学信息化资源使用40

C1选取的素材符合学习者的心理特点,能够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计算机学科5分,数学学科8分)(调查学生给分)

C2有助于重点的突出,难点的突破(计算机学科5分,数学学科8分)(评价小组给分)

C3对特定的教学任务的解决作用突出,体现做中学、做中教(计算机学科8分,数学学科无此项)(评价组给分)

C4具有多元、交互性的,对学生有效的评价学习(计算机学科10分,数学学科10分)(评价组及学生评价给分)

C5技术与教学整合合理(计算机学科5分,数学学科8分)(评价组给分)

C6内容符合教学的要求,同时又照顾学生的学习差异。

(计算机学科4分,数学学科6分)(评价组及学生评价给分)

---------------------------------------------------

2.评价实践阶段

将课堂评价制度发放给教师进行实践前的学习和了解,调查问卷发放给学生,根据教师上课的情况如实回答给分。

评价小组也根据此评价制度对任课教师进行听课和测评。

课堂评价细则

阶段实践测试(2012.6-2013.12)

本课题小组完成信息化教学评价制度后,自2012年6月至2013年12月在我校进行制度的实践测试,三个学期以来共测试5次,其中采样4个班级(定为实践班)共125名学生和6位教师(定为实践教师:

其中数学教师3名,计算机教师3名)进行应用测试。

共发学生问卷125份,回收有效问卷108份,教师问卷6份,回收有效问卷6份。

我们得到以下结果:

A.学生方面:

2012年9月—2013年1月:

A1

A2

B1

B2

B3

B4

B5

B6

B1

B2

B3

C1

C2

C3

C1

C2

C3

C4

C1

C2

C3

C4

C5

C6

学生

(9—11月)

30

62

51

40

50

72

70

51

78

83

75

学生

(11—12月)

70

65

55

75

50

73

70

54

80

85

75

针对学生9—11月的结果反馈,我们发现在评价制度的某些项百分比较低,其中教师对学习者特征的把握会因时间和地点的局限性而不能很好地互动,教师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在课堂组织上的形式过于单一,且不利于学生精神的集中。

考虑到这些,课题小组对这两项进行再调整,利用网络同、异步交流(博客、论坛、QQ)就可以克服教师对学生了解的局限性,还可利用信息技术使课堂的教学形式变得多样,不再枯燥乏味。

调整后经11—12月两个月的实践后,学生反馈的结果均有明显提高。

改动:

※A1中的B1:

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如博客与学生互动,有意识地了解学习者的学习背景,学习者的学习特点和学习风格、学习需求。

※A1中的B4:

利用信息技术,有意识地采用多样的教学形式,课堂富于变化,学生不易疲劳、厌倦。

B.教师方面:

对于实践的教师,通过评价小组给教师的评分,课题小组根据教师得分的高低,以座谈的方式进行调查,教师们一致认为应用信息化教学评价制度后,能有意识地在课堂上应用信息化教学,更容易与学生们交流,课堂上教学的形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时间长了由于每个活动的古板也造成了学生的兴趣不足。

针对这一问题,课题小组进行了讨论和试想,如果教师能使用信息技术把教学活动设计的非常新颖,能吸引学生的眼和脑,会不会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呢?

经过研讨,课题小组将教学活动的设计中增加了“教学活动的设计新颖,利用信息技术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兴趣”这一条,等待验证。

增加:

※A1中的B3加C2:

教学活动的设计新颖,利用信息技术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兴趣

C.评价小组方面:

A1

A2

B1

B2

B3

B4

B5

B6

B1

B2

B3

C1

C2

C3

C1

C2

C1

C2

C3

C4

C1

C2

C3

C4

C5

C6

评价小组

(9—11月)

65

70

56

45

45

50

70

60

70

50

评价小组

(11—12月)

74

75

73

56

60

45

80

50

85

70

针对评价小组9—11月的结果反馈,我们发现在评价制度中有比例效低项,其中发现各任课教师在课堂上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意识不强,有的教师是方法不当且不够重视。

而信息化教学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是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经课题组研讨,首先改变我校教师的观念,强化教师有意识地在每堂课的问题设计上积极主动地利用信息化技术去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特别是计算机学科,所以在此项上我们加大了分值,引起教师们的注意。

对于课堂的评价,我们发现教师们使用最原始的纸制统计,对学生的激励作用不大,也不能有效地了解学生知识掌握的程度,综合评价效果不佳。

为改善这种落后的评价现象,经课题组研究,此项上应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参观学习,使教师们了解最新的评价体系及有效的评价软件,实现课堂的时时评价。

调整后经11—12月两个月的实践后,教师反馈的结果均有所提高。

改动:

※A1中的B5:

教师能够预设一些激发学生思考的开放性问题,有意识地给学生预留思考空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加大分值)

※A1中的B6:

利用信息技术,能否依照教学内容并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选用适合的评价方法,激励手段使学生保持比较好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有效地达到教学目标。

2013年3月—2013年7月:

A.学生方面:

A1

A2

B1

B2

B3

B4

B5

B6

B1

B2

B3

C1

C2

C3

C1

C2

C1

C2

C3

C4

C5

C6

C1

C2

C3

C4

C5

C6

学生

(3—5月)

75

80

68

80

55

70

70

50

80

85

80

学生

(5—7月)

80

83

75

85

67

85

85

80

70

80

80

86

82

针对学生3—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面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