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游金石中学届第2次文科综合科考试.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010281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仙游金石中学届第2次文科综合科考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仙游金石中学届第2次文科综合科考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仙游金石中学届第2次文科综合科考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仙游金石中学届第2次文科综合科考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仙游金石中学届第2次文科综合科考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仙游金石中学届第2次文科综合科考试.docx

《仙游金石中学届第2次文科综合科考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仙游金石中学届第2次文科综合科考试.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仙游金石中学届第2次文科综合科考试.docx

仙游金石中学届第2次文科综合科考试

2012-2013上学期综合科考试2历史部分

13.据《礼记》记载:

“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以朝,夕月以夕”这反映了古代统治者有在春天祭日、秋月祭月的礼制。

据此判断,中秋节祭月的典礼可能起源于

A.先秦时期B.秦汉时期C.唐宋时期D.明清时期

14.黄仁宇在《万历十五年》中专论李贽说:

“社会环境把个人理智上的自由压

缩在极小的限度之内,人的廉洁和诚信的社会风气,也只能长为灌木,不能形成丛林。

”对

其解读正确的是(  )

A.“社会环境”:

儒学家提倡“三教合归儒”

B.“个人理智”:

强调三纲五常以巩固君权

C.“廉洁和诚信”:

挑战正统的思想和主张(没有成为当时社会多数人的信仰)

D.“形成丛林”:

儒家思想成为传统文化主流

15.毛泽东认为:

“没有五四运动,第一次大革命是没有可能的。

五四运动的的确确给第一次大革命准备了舆论,准备了人心,准备了干部。

”(《毛泽东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251页)毛泽东对五四运动的评价突出的是()

A.在民主革命中的作用B.在思想启蒙方面的价值

C.在文化系统重建中的地位D.对中国社会主义运动的意义

16.在中世纪,封建特权是天经地义,门第观念根深蒂固。

文艺复兴则使这些东

西在衡量人的天平上丧失了过去的重量。

下列哪一言论印证了“丧失了过去的

重量”这一论断(  )

A.“人若要得救,必须以教会为中介。

B.“不合乎人的理性的东西就没有存在的权利”

C.“有思想力的

人是万物的

尺度”

D.“真正的贵族并非天生,而是自为的。

17.《世界文明史》说,罗马成文法的组成部分之一“是罗马城市行政官在执法过程中所做的决定,……行政官可以根据每一个别案例的情况做出裁量,而不必僵硬地按照有关法律条文的字面含义进行判决。

他的这种决定成为事实上的判例法。

”由此可见,罗马法的显著特点是()

A.具有较为明显的习惯法传统B.内容庞杂且受行政因素影响

C.杜绝了随意曲解法律的现象D.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和实用性

18.胡适说:

“吾意以为诸子自老聃、孔丘并于韩非,皆忧世之乱而思有以拯救之,故其学皆应时而生。

”胡适对于社会变化与思想状况之间的关系的分析是

A.正确B.错误

C.片面D.表面

19.《春秋左传》中有一段关于宗法制的记载:

“王后无适,则择立长。

年钧以德,德钧以卜。

”(【注】无适:

没有嫡子。

钧:

均等。

)这段记载说明

A.宗法制下都是按年龄大小来确定继承人

B.春秋时期只能靠占卜来解决继承问题

C.古代宗法制有一套相对完整的实施办法

D.贤德是宗法制确立继承人的首要依据

20.希罗多德在《历史》中写道:

“任何人都可以相信这些埃及人的故事,如果他是轻信的人的话。

至于我本人,在这部书中保持那个总的规则,就是把各国的传统按照我听到的样子原封不动地记录下来”。

希罗多德撰写《历史》遵循的原则是

A.坚持观察判断调查B.展现各国传统风貌

C.保存人类历史功绩D.保持历史原始信息

21、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曾指出,对基础物理学来说,20世纪是最伟大的世纪,它见证了物理学三个概念性的革命,而20世纪一位伟大的物理学家个人创建了其中的两个理论,并对第三个理论做出了奠基性的贡献。

此物理学家是

A.牛顿B.普朗克C.德布罗意D.爱因斯坦

22.某班

学生在阅读报纸时看到这样一段资料:

“当地的一名进士,姓万。

万进士和河对岸的张进士结为亲家,为方便两家时常往来,两位进士一拍即合,准备建造一座高水准石拱桥。

相传三国吴赤乌年间,也就是公元222年,该桥动工修建。

”同学们对此发表了自己的观点,以下观点不正确的是

A甲认为这不能说明当时有进士科考试

B乙认为这段资料只是传说,不可作为第一手史料

C丙认为报纸刊登的内容是确凿史料

D丁认为这段资料尚需考证才知其真伪

23.1902年7月27日上海《中外日报》上刊载《世界最文明之求婚广告》,节选如下:

“今有南清志士某君,北来游学。

此君尚未娶妇,意欲访求天下有志女子,聘定为室。

其主义如下:

一要天足,二要通晓中西学术门径,三聘娶仪节悉照文明通例,尽除中国旧有之陋俗。

”据此推断,当时的中国社会

A.废止缠足,封建束缚破除B.女子入学,近代教育普及

C.恋爱自由,追求男女平等D.婚俗观念,受到西方冲击

24.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历史观摒弃了西方传统的世界历史的阐释方法,如“古代—中古—近(现)代”的“三分法”,将整个人类历史的演进划分成两个基本的阶段,即1500年以前各地区的世界和1500年以后西方的兴起并占优势的世界。

这样的划分显示出作者的历史观是

A.全球史观B.近代化史观C.革命史观D.社会史观

 

高三模考2历史参考答案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A

C

A

D

D

A

C

D

D

C

D

A

 

 

37、著名学者余英时指出:

科举不是一个单纯的考试制度,它将社会结构紧密地联系了起来,形成一个多面互动的整体,一直发挥着无形的统合功能。

阅读下列材料:

(37分)

材料一:

科举之善,在能破朋党之私。

……前此选举,皆权在举之之人,士有应举之才,而举不之及,夫固无如之何。

既可(科举),……不能应试者,有司虽欲徇私举之而不得;苟能应试,终必有若干人可以获举也。

此实选举之官徇私舞弊之限制。

————吕思勉《中国制度史》

材料二:

渐渐地,这些考试(指科举)开始集中于文学体裁和儒家正统观念,最后的结果是形成一种制度,为中国提供了一种赢得欧洲人尊敬和羡慕的、有效稳定的行政管理。

……只要中国仍相对地孤立在东亚,它就会继续提供稳定性和连续性。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作为一种上千年的文化存在,科举显然有其客观的历史合理性,否则我们就无法解释其存在的持久性。

……科举的创新之处就在不仅为社会底层的知识分子提供了持续流动的可能,而且将其制度化。

……科举制度的最大合理性在于它那“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式的“机会均等”……的机制,对知识分子的社会心理是一种塑造,客观上激励了个人的奋斗精神。

————薛明扬《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材料四:

工业革命催生了英国近代文官制度。

1853年政府有关部门提出《关于建立常任英国文官制度的报告》,建议实行公开竞争考试录用制,并认为考试科目应有四类:

古典文学;数学和自然科学;政治经济学、法学和近现代哲学;现代语言、近现代史和国际法。

1855年文官改革令是以择优取士的方式取代官职恩赐制的重要起点。

1870年枢密院关于文官制改革的命令规定,多数重要文官职位必须按照文官制度委员会的要求,通过公开竞争考试,择优录用。

该令的颁布成为英国近代文官制度建立的标志。

——摘编自净阎照祥《英国政治制度中》等

请回答:

(1)指出汉代的选官制度,并根据材料一概括科举制的历史进步性。

(6分)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科举制所具有的政治、思想以及整体的统合功能。

(9分)

(3)据材料三,说明科举制对于现代人才选拔的历史借鉴价值。

(9分)

(4)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如何理解“工业革命催生了英国近代文官制度”?

(5分)归纳唐代科举制与英国近代文官考试制度在推动社会进步方面有何共同之处。

(8分)

37、

(1)选官制度:

察举制。

(2分)

进步性:

有利于破除结党营私之弊;限制了徇私舞弊的发生;(4分)

(2)功能:

政治上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扩大统治基础。

(3分)思想上保证儒家思想成为主流(正统);(3分)整体统合功能:

维护文明(封建统治)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3分)

(3)借鉴价值:

人才流动机制;(3分)客观公平理念;(3分)人才激励机制。

(3分)

(4)理解:

经济规模扩大,社会分工更为复杂,要求政府进行高效的专业化和制度化管理,要求文官具备较高的知识水平和管理能力。

(5分)

共同之处:

打破特权阶层对官职的垄断,扩大了统治基础;增进社会公平、公正,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提高官员队伍素质;加强对社会的有效管理。

(8分)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我在时务学堂讲学),所讲的都是民权思想,又经常言及清代掌故、抨击科举失政,大力提倡革命……直到年关放假,学生们回家,把课堂讲义出示给亲友们看,整个湖南瞬间哗然。

——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

(1)据材料一,分析“整个湖南瞬间哗然”的原因。

从材料三中为梁启超的观点找出佐证。

(4分)

(1)原因:

梁启超宣传民权思想,提倡革命,引发震动。

(2分)

佐证:

康有为在戊戌年以前曾主张“保中国不保大清”,梁启超是康有为的弟子。

(2分)(尊重材料,即使与课本的观点相悖)

【材料二】“惟中国风气未开,内外大小,多未通达中外之故,惟有乾纲独断,以君权雷厉风行,自无不变者,但当妙选通才以备顾问……其用人议政,仍操之自上。

——康有为《日本变政考•卷一》

(2)据材料二,概括康有为的政治主张,结合材料二、三,指出康有为提出这一主张的理由。

(7分)

(2)主张:

以君权治天下,依靠皇帝变法。

(3分)

理由:

因为中国风气未开,民众尚未经过思想启蒙;还认为皇帝圣明英勇。

(4分)

【材料三】“戊戌年以前,国家多灾多难,慈禧专政,圣上没有权利,所以人人都不知道圣上的英明;我也是觉得上层的人没什么可指望的,所以政治主张专以救四万万同胞为主,保中国不保大清。

于是东奔西走,开强学会、保国会,打算建立议院,掌控民权以救中国。

……但是,后来我见到了皇上,才知道皇上实在是圣明英勇……”

——康有为1901年给赵曰生的信

(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康梁思想转变的轨迹,指出康梁思想发生转变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4分)

(3)轨迹:

从主张革命推翻清王朝统治到依靠皇权实行自上而下的变法。

(2分)原因:

康有为认为光绪皇帝圣明英勇并得到皇帝的赏识。

(2分)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分析“整个湖南瞬间哗然”的原因。

从材料三中为梁启超的观点找出佐证。

(4分)

(2)据材料二,概括康有为的政治主张,结合材料二、三,指出康有为提出这一主张的理由。

(7分)

(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康梁思想转变的轨迹,指出康梁思想发生转变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4分)

(1)原因:

梁启超宣传民权思想,提倡革命,引发震动。

(2分)佐证:

康有为在戊戌年以前曾主张“保中国不保大清”,梁启超是康有为的弟子。

(2分)

(2)主张:

以君权治天下,依靠皇帝变法。

(3分)理由:

中国风气未开;皇上圣明英勇。

(4分)

(3)轨迹:

从主张革命到依靠皇权自上而下变法。

(2分)原因:

光绪皇帝的赏识。

(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电力水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