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产品设计师决赛试题300道.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008404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43.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陶瓷产品设计师决赛试题300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陶瓷产品设计师决赛试题300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陶瓷产品设计师决赛试题300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陶瓷产品设计师决赛试题300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陶瓷产品设计师决赛试题300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陶瓷产品设计师决赛试题300道.docx

《陶瓷产品设计师决赛试题300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陶瓷产品设计师决赛试题300道.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陶瓷产品设计师决赛试题300道.docx

陶瓷产品设计师决赛试题300道

陶瓷产品设计师决赛试题300道

一、判断题200道(对的打“√”,错的打“×”)

说明:

基础知识(第1-50题)、工艺设计(第51-100题)、制作部分(第100-150题)、检验部分(第150-200题)

1.原始陶器产生于约一万多年前的黄河和长江流域。

(√)

2.早期彩陶以西安半坡类型为代表,较典型的有曲腹小平底器,卷唇折腹圆底盆,小口细颈大腹壶等。

(×)

3.汉代制陶发达,大量烧制陶器,在功能与形式上追求统一,器皿形与塑造形,镂空,刻划手法的结合,均表明当时人们制陶的思考是综合与兼顾性的。

(√)

4.东晋,以白陶土施青白釉的陶器偏多,彩绘陶也较为普遍。

(×)

5.明清时代的名陶是江苏宜兴与广东石湾陶制品,被称为“陶都”。

石湾被誉为“陶城”。

宜兴紫砂陶自明代以来盛名不衰。

(√)

6.隋代,“南青北白”的制瓷局面已经形成,以青、白、彩瓷为代表的制瓷技艺已成熟。

花釉瓷以及绞胎瓷反映出唐代陶瓷技艺的创新,其造型的共有特征为流畅饱满。

(×)

7.明代的景德镇成为全国的瓷业中心。

创造出了斗彩,五彩,新彩。

青花瓷成为主流制品,明代瓷器种类齐全,样式丰富,有丰厚,质朴庄重之美。

(√)

8.清代的景德镇瓷器制品集中国历年来陶瓷之大成。

康熙时期普遍区域纤秀轻巧,粉彩和珐琅彩最为出色;雍正时期注重器物造型结构的合理性,工艺精细。

(×)

9.欧洲的制器工业创始时期,具有历史意义的是18世纪初德国麦森瓷原料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18世纪30年代有104个商家在32个城镇出售麦森的陶瓷产品。

(√)

10.陶瓷造型设计构成的三要素,一般是指:

实用、材料以及美观。

(×)

11.一般情况下,陶瓷产品设计不需要进行产品分折,也可精良完成产品设计?

(×)

12.一般情况下,陶瓷产品设计不需要进行市场调查?

(×)

13.通常情况下,一般陶瓷产品设计不需要对产品开发信息进行收集?

(×)

14.通常情况下,测量产品的精度决定复制产品的精准度?

(√)

15.通常陶瓷生产中,陶坯在干燥过程中,一般收缩率在8%?

(×)

16.一般陶瓷生产中,陶瓷全过程中,一般收缩率在18%以内?

(√)

17.骨质瓷是河北唐山产区主要生产瓷种?

(√)

18.“中国白”瓷是河北唐山产区主要生产瓷种?

(×)

19.钧瓷是山东产区主要生产瓷种?

(×)

20.强化瓷与滑石瓷不是一个瓷种?

(√)

21.骨质瓷是山东瓷产区主要生产瓷种?

(×)

22.青花玲珑是景德镇瓷区最著名生产瓷种?

(√)

23.无釉陶是江苏宜兴产区主要生产品类?

(√)

24强化质瓷是河北唐山产区主要生产瓷种?

(×)

25.滑石瓷是山东陶瓷产区主要生产瓷种?

(√)

26.青瓷是浙江龙泉陶瓷产区主要生产瓷种?

(√)

27.作为设计师,必须具有统领全局、规划筹度、经营安排的本领。

(√)

28.一件设计作品的优劣与否取决于两个重要因素,一是取决于设计,一是取决于制造或施工质量。

(√)

29.设计是科学与艺术统一是产物。

在思维的层次上,设计思维必然包含了科学思维与艺术思维这两种思维的特点,或者说是这两种思维方式整合的结果。

(√)

30.新产品开发的必须符合:

1.要有市场。

2.要有特色。

3.要有能力。

4.要有效益。

(√)

31.市场商品需要调查包括对商品需求总量、需求构成和需求趋势的调查。

(√)

32.包豪斯是由著名建筑家沃尔特·格罗皮乌斯1919年创立于美国的一所设计学院。

(×)

33.陶瓷产品开发,不能盲目进行,必须建立在对市场调查、相关类型产品研发的资信了解、分析基础上进行。

(√)

34.河北产区艺术特点在于定窑,定窑是我国宋、金时代的五大名窑之一。

定窑盛行于宋中后期,瓷质精良,色泽淡雅,纹饰秀美。

定窑白釉瓷器的装饰技法主要有划花、刻花、印花三种。

(√)

35.湖南醴陵生产的釉下彩瓷器瓷质细腻,造型新颖,装饰绚丽,以其独特的风格驰名中外,被誉为独一无二的世界级艺术明珠。

(×)

36.陶瓷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情景下,应把设计作为企业的核心设计要素来培养。

(×)

37.广彩的全称是“广州织金彩瓷”。

顾名思义,所谓织金彩瓷,就是在各种白胎瓷上给上金色纹图案,仿佛锦缎上绣以色彩绚丽、高雅华贵的万缕金丝,然后低温焙烧而成。

(√)

38.陶瓷装饰可分为釉料装饰、浮雕装饰及采用其它材质造型搭配的特殊装饰。

(×)

39.塑造各个个别部分时,也应把这些个别部分作为局部范围较小的整体。

(√)

40.塑造用泥的干湿软硬度,以手轻捻即可变形不裂又不粘手指为宜。

(√)

41.塑造的具体进行,总是要从整体开始。

(×)

42.堆雕中的整形刀法是竖的形体竖着刮,横的形体横着刮。

(×)

43.塑造中,体积越大量感越强。

(×)

44.陶瓷雕塑,按照自然属性,可分为人物、禽兽、鱼虫花草、景物、器皿等五大类型。

(√)

45.陶瓷制品成型工艺,一般来说,坯体凹凸性大,分割粘接件和捏制的零配件较多、不易脱模的产品,可用手工印制。

(√)

46.陶瓷装饰分类:

按装饰色彩的不同,可分为涩胎、涩胎加彩、颜色釉、釉上彩、釉下彩等五种类型。

(√)

47.陶瓷雕刻,分陶刻和瓷刻两种,又名刻画、刻花或刻划花。

(√)

48.陈设性的陶瓷雕塑,其功能主要体现为商品性,以满足人们的物质要求。

(×)

49.形的建构是美的建构,设计师的造型之所以不同于工程师的结构造型,区别的关键在于前者是美的造型,艺术的造型。

(√)

50.随着设计观念的更新与文化内涵的注入,陶瓷产品设计师设计的艺术作品,以成为凝聚创作者心血的艺术品。

(×)

51.原始瓷器,发明于距今约3500年的西周。

(×)

52.功能于形状相互制约。

(√)

53.在产品设计中,我们通常使用以人性化的设计语言来表达设计师的想法。

从而使陶瓷产品产生丰富的生命力。

(√)

54.所谓的象征性设计指的是把产品设计成大家熟知的某个物体,使它在功能或是形体上具有这个物体的特征。

(×)

55.陶瓷材料质地坚硬,耐磨容易清洁,绝缘防火,在设计中应该充分发挥陶瓷材料的特性,用于增强产品的功能性,使其在比起使用其他材料来制造具有更大的优势。

(√)

56.不同的使用群体有不同的需求,对于产品也有不同的体验方式,在设计陶瓷产品时无需根据这些特殊人群的需求入手实施。

(×)

57.陶瓷的釉色大体上分为两种,高温釉色和中温釉色。

高温釉色应用在高温瓷土上,颜色没有中温釉色鲜艳,但往往在餐具上应用的比较多。

中温釉色一般在800—900度左右,釉色比较鲜艳。

(×)

58.陶瓷材料质地坚硬,多为白色,在设计中往往会出现单调的感觉,与其他材料的结合往往可以增加产品的丰富度,但是由于陶瓷材料在烧成前后有尺寸上的变化,再加上不同的瓷土和温度带来的差异,就造成了于其他材料配和的难度,在这个过程中可以通过巧妙的设计来解决。

(√)

59.陶瓷材料在其它产品设计中的应用主要表现在:

通过陶瓷材料的材料特点来增强其他产品在感观上的愉悦,达到一种美的享受或是弥补其他材料在设计中应用的不足。

(√)

60.在即符合功能效用又便于生产的基础上,不脱离陶瓷造型本身的属性与特征,从客观实际的规律出发,把形式美感与功能效用和物质技术融为一体,这是设计过程中,始终要遵循的原则。

(√)

61.陶瓷材料是金属和非金属元素间的化合物,最具代表性的陶瓷材料大多是氧化物.氮化物和碳化物等。

常见陶瓷材料大多是由黏土矿物、水泥和玻璃所组成的陶瓷,这些材料是典型的电和热的绝缘体,且比金属和高分子更耐高温和腐蚀性环境。

(√)

62.陶瓷是多晶多相材料,由于存在杂质.气孔和大量晶界,所以在光学上是非匀质体,特别是对光线的散射和反射十分严重,因而所有陶瓷产品都是不透明的。

(×)

63.陶瓷材料因为表面光滑,不易发生化学反映,比起其他材料来讲,更具有不易清洁的特点,现在广泛使用在卫生洁具和餐具中。

(√)

64.陶瓷材料质地坚硬,被广泛应用在耐磨产品的设计中。

(√)

65.陶瓷造型,在符合功能效用的前提下,要注意比例的调整、线条的变化。

(√)

66.在动态的陶瓷造型中,领略形态自身扩张和凝聚,在造型变化中欣赏体积和空间的韵律,这是一种生命力的表现。

(×)

67.陶瓷造型包含着感性美和理性美,无论是以具象形式还是以抽象形式为主的造型,都在不同程度上反映出这两种美的一个方面。

(√)

68.只有黑陶用硬线角,软线角多用于手工拉坯和厚釉装饰的器形上。

(×)

69.陶瓷艺术形式是通过造型和装饰表现的。

装饰是陶瓷器物存在的基本形式,决定着功能效用、材料技术和形式美感诸方面的问题。

(×)

70.陶瓷产品设计方法有从形态方面进行设计、有从功能方面进行设计.有从图形与色彩方面进行设计、有与其它材料结合的陶瓷产品设计.有陶瓷材料在其他产品设计中的应用几种方法。

(√)

71.陶瓷设计是生活、技术、艺术的结合。

功能效用是放在首位的,它决定着陶瓷造型的基本形态和结构,它并不单纯地指日用陶瓷的实用性而言的,陈设陶瓷美化环境也是一种功能效用。

(×)

72.陶瓷产品设计的特殊性:

(1)造型结构要适应基本的受力限度

(2)造型结构必须注意泥料的可塑性(3)造型设计必须掌握使用原料的高温烧成变化(4)造型各相接部位要合理.简便(5)造型设计必须要注意使用、洗刷、清洁方便。

(√)

73.陶瓷产品的成型工艺有采用机轮压制成型的器物.有采用注浆成型的器物.有湿粉成型。

(×)

74.陶瓷产品设计的程序:

(1)制订规划

(2)初步设计(3)综合评估(4)设计构造(5)决策定型(6)设计实施。

(√)

75.传统陶瓷的加工流程:

混合.成型.干燥.烧结.冷却.陶器。

(√)

76.陶瓷材料特点:

抗腐蚀、易清洁、透光、亲人性、绝缘性、耐用。

(×)

77.陶瓷造型设计的基本法则有:

稳定性、造型的变化和统一性.造型的实用性.陶瓷造型的科学性。

(√)

78.陶瓷造型艺术规律约有四个方面:

变化与统一.安定与生动.比例与尺度.透视。

(×)

79.陶瓷造型的抽象形式是相对而言的,其特点是由存在形式的本质而决定的,在多种因素的作用下,自然融合而形成的,因此也是最合理的形式。

(√)

80.陶瓷器物具有独特的审美特征。

无论是陈设性的艺术陶瓷,还是实用性的日用陶瓷,构成其整体艺术效果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这里既有功能效用的合理,也有材料和技术的运用与发挥,更重要的是形式美感处理的多样化和特点的突出。

(√)

81.透雕造像是经过体积形式转换的扁体式造像。

(×)

82.捏雕是指用手工将柔软的泥料捏成各种形象,然后粘于器皿适当部位的一种装饰方法。

(√)

83.陶瓷雕塑区别于一般雕塑的特点是独有的材质效应。

(√)

84.“手拉坯成型”是陶器成型的一种原始方法。

(×)

85.“石英”的化学成分是三氧化二铝。

(×)

86.学习素描的目的是培养正确的观察表现能力。

(√)

87.图案“顾名思义”即为图形的设计方案。

(√)

88.儒家思想的代表性人物是老子与孟子。

(×)

89.图案具有秩序美,形式美和装饰性强等主要特征。

(√)

90.佛教中“西方三圣”是指释迦牟尼佛、观音菩萨、大势至菩萨。

(×)

91.中国人不喜欢用红、黄、青、白表述是错的。

(×)

92.装饰画可利用各种材料的形状、色彩、肌理等到自然特征,充分发挥材质的美。

(√)

93.“疏可跑马,密不透风”形象地指出了对比关系的内涵。

(√)

94.装饰色彩不是指装饰于物体或具有装饰性效果的色彩。

(√)

95.德化青瓷不求色彩之华丽,而是追求单纯、素洁、典雅之美,对所利用的材料有充分的认识,设计定位与取向是准确的,充分显示着历代匠师们的创造智慧。

(×)

96.氧化焰又称“氧化气氛”,即在烧窑时窑内空气供给充分,在完全燃烧的情况下产生的一种火焰气氛。

我国北方各瓷区烧窑一般都采用氧化焰烧成。

(√)

97.构图注重主观表现,不必讲究形式与法则。

(×)

98.速写是收集和积累丰富的创作素材的一条捷径。

(√)

99.“粉彩”因其烧成温度较低,色彩清淡柔和,所以称之为“软彩”。

(√)

100.青花的用料是一种矿物质粉末,本身没有粘性,与水调合,容易沉淀。

(√)

101.开片亦称“冰裂纹”。

因烧制时胎釉膨胀系数不同所致,宋代官窑、传世哥窑及龙泉窑个别品种均有开片特征。

(√)

102.火照一般利用碗坯改做,上平下尖,中间挖一圆孔,一般呈“〓”形。

(√)

103.吸水率是陶瓷制品中的气孔溢出水分的多少占制品的百分比。

(×)

104.白釉——釉料中的含铁量提高到0.75%以上,施于洁白的瓷胎上,入窑经高温烧制,就会产生白釉。

(×)

105.以线造型,意象造型是中国画的最大特点。

(√)

106.生动丰富的大自然是装饰色彩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

(√)

107.构图又称布局或经营位置,是指画者对整个画面的安排。

(√)

108.坯体在干燥时有一定的收缩有利于坯体脱模。

(√)

109.印花用刻有装饰花纹的印模,在坯体干透时印在坯体上,故名。

(×)

110.贴花是瓷器的一种装饰技法。

在划出花纹的瓷坯上,将花纹以外的部分剔除,使花纹凸起,故名。

(×)

111.除一般花卉图案外,德化窑还常用铁刀或竹签在蘸好釉的器物上,刻上草书、行书或篆书的美好诗句来作装饰,诗赋文句的内容人多与器物用途相结合。

(√)

112.窑变:

瓷器坯体在烧制过程中与其它坯体粘连在一起,出窑后在器件上留下粘连的痕迹。

(×)

113.龙窑的特点是升温慢,降温快,生产周期短,产量大,烧成成本低,对我国古代瓷器的发展起很大作用。

(×)

114.珐琅彩料主要成份是以铅、硼、硅系统的组成为基料,加入适量的金属氧化物为着色剂,绘画在烧好的白瓷上,经低温烘烤而成。

(√)

115.缩釉:

由于胎体不洁,所施釉在烧制过程不能全部覆盖在表面而缩向他处,而露出胎体。

(×)

116.山水画构图仍然要采用焦点透视。

(×)

117.橙+绿=红灰,绿+紫=黄灰等叫复色,又称第三次色。

(√)

118.色彩设计的天赋和感觉是靠一定的色彩理论知识和大量的写生实践来支撑的,是经验的积累和艺术修养升华的结果。

(√)

119.釉下彩的构图可以在胚上直接进行,也可以在纸上起稿,后转印于胚上。

(√)

120.釉下彩指在胎体上彩绘之后,再罩上一层无色透明釉,入窑经高温(1300℃左右)一次烧成,因彩绘在釉下,故名。

(√)

121.建筑陶瓷在制作过程中,会根据成品的装饰效果进行相应的烧成工艺流程,其中二次烧成工艺流程为:

原料配方——粉碎制泥浆——干燥制粉——成型——干燥——施釉(装饰)——釉烧——成品——检选——包装——入库。

(×)

122.对于建筑陶瓷,烧成次数越多,设备投资越大,能耗越高,成本越大,因此只有高档产品才能够采用多次烧成工艺。

(√)

123.日用陶瓷产品烧制通常有两种气氛的烧制方式,一种是“氧化”、一种是“还原”。

(√)

124.地砖的表现手法是通过电脑花色模拟原生态自然的肌理图案,达到与模拟物尽可能相似的效果。

(√)

125.墙地砖的铺贴方法有齐缝铺贴、工字型铺贴、菱形铺贴、图形铺贴、留缝铺贴错位铺贴等,其中工字型铺贴必须是正方形的瓷砖。

(×)

126.陶瓷贴花纸的手印制作工艺流程为:

绷网——涂感光胶——充分曝光——研磨颜料——手工印刷——涂封面油。

(×)

127.陶瓷贴花纸设计主要应用软件有PS、AI、AutoCAD、CorlDRAW。

(×)

128.卫生陶瓷生产中使用的原料大致可分为:

塑形原料、瘠性原料、熔剂原料、辅助原料。

(√)

129.如今日用陶瓷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多采用数控成型的方法进行制作,其中3d打印机与陶瓷雕刻机的区别在于前者是将材料由多变少,后者是将材料从少变多,直至达到最终效果。

(×)

130.日用陶瓷产品三视图的绘制主要包括正视、侧视、俯视三个角度。

(√)

131.陶瓷贴花纸制作过程中调制晒版时间:

根据图案的大小来设置,图案面积细小,时间为60—70秒,图案面积大块面,时间在50—60秒。

(×)

132.陶瓷贴花纸制作过程中的冲洗是指,将晒好的网框拿出(有图案的部位颜色稍淡),放在水盆泡1-2分钟,或放在水中冲洗,对于细小冲洗不掉感光胶的部分,可用显影喷枪冲洗。

(√)

133.陶瓷贴花纸指的是釉上花纸,釉下花纸不属于陶瓷花纸范畴。

(×)

134.陶瓷贴花纸的印刷颜料为1000g,调墨油为500—800g(因为颜料密度不同,颜料与调墨油的比例按照实际情况调节)。

(√)

135.陶瓷贴花纸在制作中,主要采用丝网(300目),丝网(80目)制作网版,其中丝网(300目)用来制作封面油印刷网版。

(×)

136.陶瓷贴花纸制作过程中,晒版冲洗后需将网框放在暗房晾干后印刷。

(×)

137.在黄梅季节中如储放不当过久,石膏粉的水分会增加,将降低它凝固后的牢度,加快凝结时间,甚至导致石膏不会凝结。

(√)

138.石膏模具的制作工序:

1)按照工程制图绘制好的尺寸与图样制作模种,2)调制石膏粉与水,3)将模种分块,并找到各部分最高点,4)将模种用泥巴等按照最高点进行垫平围好,5)在模种上涂肥皂水,6)将石膏倒入“围墙”内,7)等石膏凝固后,用相同办法翻制其他部分。

(×)

139.日用陶瓷产品烧成后变形的原因通常是由于烧制不当引起的。

(×)

140.刚翻制好的模具需尽快放入烘箱使其干燥,以便尽早完成注浆步骤。

(×)

141.卫生陶瓷生产中,由于各地域、各厂的生产情况不同,原料、设备、工艺、管理各异,一种工艺因素可能导致不同的缺陷,同一种缺陷也可能是由完全不同的几种工艺因素引起的。

(√)

142.卫生陶瓷成品出现的“棕眼”,通常只有在成型、施釉、烧成过程中由于不恰当的制作过程产生。

(×)

143.卫生陶瓷检验中,要全面的分析缺陷产生的原因,多方面深入调查,尤其要仔细观察缺陷形态、分布规律。

(√)

144.卫浴陶瓷成品较易出现的问题为“棕眼、开裂、斑点、缺釉、橘釉、变形、釉面波纹、釉泡”等。

(√)

145.日用陶瓷产品外观质量标准要求有盖产品与壶口基本吻合,当盖子向一方移动时,盖子与壶口的距离不得超过3cm。

(×)

146.日用陶瓷产品内在质量标准要求:

细瓷类产品的吸水率不大于0.5%。

(√)

147.陶瓷花纸的印刷平整度与设计的图案有关。

(×)

148.日用陶瓷产品出现表面划痕,通常与烧制温度有很大关系。

(×)

149.通常陶瓷贴花纸烧制后出现重影的原因是套色误差,只要在印刷中对准“十”字规线就不会出现重影的现象。

(×)

150.日用陶瓷产品上不允许有缺釉、磕碰、裂穿和渗漏缺陷。

(√)

111.模具制作在结束后,小型模具需要试模1—3次,大中型模具需要试模3—5次,结构特别复杂的模具试模次数还会更多。

(√)

152.日用陶瓷产品外观质量标准中共分30种缺陷,如变形、黑点、缩釉等,在处理时必须认准对号入座。

(×)

153.日用陶瓷产品在使用方面的检验包括对把手、壶嘴的承受力检验;表面划痕检验;耐洗碗机检验;耐微波炉检验。

(√)

154.陶瓷砖常见的表面缺陷有“裂纹、釉裂、缺釉、不平整、针孔、毛边、釉泡”等。

(√)

155.陶瓷砖的表面有明显可见的人为的异色点即表面缺陷——“缺陷“。

(×)

156.陶瓷砖常见的表面缺陷“毛边”,即砖的边缘有人为的不平整。

(×)

157.陶瓷砖常见的表面缺陷“橘釉”,即砖的釉面有明显可见的非人为结晶。

(√)

158.陶瓷砖常见的表面缺陷“不平整”,即砖或施釉砖的表面有人为的凹陷。

(×)

159.日用陶瓷产品(瓷器)的内在质量标准:

包括产品吸水率、热稳定性和铅、镉溶出量等是否符合要求。

(√)

160.日用陶瓷产品(瓷器)的外在质量标准:

包括产品表面的光泽度,白度、色差、以及规格、配套、花面等不得有任何缺陷。

(×)

161.图案设计应依据艺术美的法则,选择适宜的构成形式来完成。

(×)

162.塑造用泥的色调以深黑色为好。

(√)

163.雕塑过程中,“雕刻”属于“减”的手法。

(√)

164.欧洲的彩绘陶器大约出现在新石器时代中期,即公元前30世纪前半期,考古学家称之为“坎比尼亚文化期”。

(√)

165.日本的陶瓷工艺以江户时代为里程碑,不但之前和之后在风格上相去甚远,而且瓷器出现。

(√)

166.明末清初,中国因战乱而瓷器出口锐减,也是促进了荷兰德尔夫特窑的发展的重要原因。

(√)

167.18世纪60年代,塞弗尔窑发明了一种受中国瓷器启迪的装饰技法----“泥浆堆花浮雕”。

(×)

168.在手工业时代,设计师不仅作设计,还往往是施工现场的指挥者,其设计方案主要通过现场安排布置予以实现,这一特点可以说是整个手工艺时代设计和设计师的显著特征之一。

(√)

169.“建国瓷”是于1953年由我国自己设计和生产的国宴瓷,“建国瓷”的设计本着“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精神。

(√)

170.日用陶瓷形成的模具制作必须依次进行:

原始→凹胎→凸胎→工作模。

(√)

171.凹模,也称母模,是用于浇注工作模的胎模,它包括主模和模套。

(×)

172.从陶瓷艺术的本质特征来认识,陶瓷造型是第一性的;陶瓷装饰是第二性的。

(√)

173.清代鱼篓罐、葫芦瓶等陶瓷造型式样,都以自然形态或是其它器物造型为基础,明确反映出古代陶瓷工匠“象形取意”的造型意识。

(√)

174.中国传统陶瓷以静态美为基调,(√)

175.在造型形式方面,中国传统陶瓷造型“求正不求奇”,各种造型以平实见长,不追求形式的奇特,比较平淡。

(×)

176.紫砂陶艺包含感性美和理性美双侧内涵,但最主要的还是感性美。

无论是具象的形态,还是以抽象的形态,所表现的都是以感性美为主导的造型作品,这也是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美学特征之一。

(√)

177.和谐是构成陶瓷造型形式美的重要原则之一。

在陶瓷造型设计中,应该尽量避免那种功能效用与造型结构不和谐的现象。

(√)

178.形式美感最直接的表现是造型和装饰两个方面,但是陶瓷造型自身没有装饰性。

(×)

179.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生活需求、审美爱好的变化,陶瓷造型的构成的方法也不断发展丰富,从国外陶瓷造型设计来看,可以明显感受到立体构成方法的影响。

(√)

180.设计是科学与艺术统一是产物。

在思维的层次上,设计思维必然包含了科学思维与艺术思维这两种思维的特点,或者说是这两种思维方式整合的结果。

(√)

181.陶瓷造型包括的诸多构成因素中,功能效用是首要的,它决定着陶瓷造型的基本形式。

(√)

182.青瓷是属于薄釉系统的陶瓷,胎骨相对地比较薄。

(×)

183.裂纹釉是因为釉的膨胀系数大于坯体的膨胀系数。

(√)

184.陶瓷造型有变化与统一、安定与生动、比例与尺度、透视与错觉、模拟与概括等比较突出的艺术处理方法和原则。

(√)

185.陶瓷产品设计师不仅要注重产品的源创性文化内涵的塑造,而且要结合其对自然、人文等元素的感悟,设计出别具一格,引领时尚的佳作。

(√)

186.铁红金圈结晶釉是景德镇的艺术釉品种中最为突出的一个,属于天目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