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江苏卷.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003017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7.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江苏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全国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江苏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全国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江苏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全国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江苏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全国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江苏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全国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江苏卷.docx

《全国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江苏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江苏卷.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全国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江苏卷.docx

全国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江苏卷

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语文江苏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题,共计30分)

1、(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不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

A.拜谒              哽咽             液晶            弃甲曳兵      奖掖后进

B.虔诚              乾坤            掮客            潜移默化      黔驴技穷

C.山麓             贿赂             辘轳            戮力同心      碌碌无为

D.阡陌              悭吝             翩跹             谦谦君子      牵强附会

2、(3分)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晦涩             待价而估      荼毒生灵      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B.杜撰             杀一儆百      欲盖弥彰      胜不娇,败不馁

C.斑驳             集腋成裘      毛骨悚然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D.端祥             轻歌曼舞      焕然一新      玉不琢,不成器

3、(3分)

3.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是……………………………………(  )

A.桃花开了,红得像火;梨花开了,白得像雪;郁金香也开了,黄色、紫色交相辉映,好一派万紫千红的灿烂春光。

B.公司常年坚持节能管理的月考核、季评比、年结算制度、能耗预测制度和能源跟踪分析制度,做到节能工作常抓不懈。

C.中国足球的球迷们现在真的感到很迷惘,面对这片绿茵场,不知道是继续呐喊助威呢,还是干脆掉头而去?

D.“守株待兔”的“株”是什么呢?

《说文解字》的解释是“木根也”,段玉裁在注释时则说得更明确:

“今俗语云桩。

4、(3分)

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随着社会的发展,           教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②分别二十多年后,同学们再相聚时,我已经很难           出小学时的同桌了。

③这里出产的绿茶久负盛名,要仔细           才能领略它的妙处。

A.终身             辨认      品尝             B.终身          辨别      品评

C.终生             辨别      品尝             D.终生          辨认      品评

5、(3分)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我国许多城市都建立了食品质量报告制度,定期向社会公布有关部门的检验结果,从而使那些劣质食品在劫难逃。

B.交易会展览大厅里陈列的一件件色泽莹润、玲珑剔透的玉雕工艺品,受到了来自世界各地客商的青睐。

C.只见演员手中的折扇飞快闪动,一张张生动传神的戏剧脸谱稍纵即逝,川剧的变脸绝技赢得了观众的一片喝彩。

D.现在,许多家长望子成龙的心情过于急切,往往不切实际地对孩子提出过高的要求,其结果常常是弄巧成拙。

6、(3分)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有人认为科学家终日埋头科研,不问家事,有点儿不近人情,然而事实却是对这种偏见的最好说明。

B.政府执法部门的各种罚没款必须依法上缴,不能截留自用,其经费来源只能来自国家财政拨款。

C.黄昏时分,站在山顶远远望去,只见水天相接处一片灯光闪烁,那里就是闻名中外的旅游胜地——水乡古镇东平庄。

D.现在许多小学允许学生上课时喝水、上厕所,甚至在老师讲课中插嘴,这些历来被看来违反纪律的行为已经得到纠正。

7、(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

     天然气(主要成分是甲烷)和水混合时产生的晶体物质,外貌极似冰雪,点火即可燃烧,故称之为“气冰”或“固体瓦斯”。

它在自然界的分布十分广泛,海底以下0到1500米的大陆架和北极等地的永久冻土带都有可能存在,已探明的储量是传统化石能源(包括煤、石油、天然气等)的两倍。

“气冰”可视为被高度压缩的天然气资源,每立方米能分解释放出160&180标准立方米的天然气。

     专家认为,形成“气冰”至少要满足三个方面的条件。

首先是温度,海底温度在2℃至4℃时,适合“气冰”的形成,高于20℃则分解。

其次是压力,在0℃时,只需要30个大气压就可以形成“气冰”。

如果在海底,海深每增加10米,压力就增大1个大气压。

因此,海深300米就可达到30个大气压。

海越深,压力越大,“气冰”就越稳定。

第三是气源,海底古生物尸体的沉积物,被细菌分解会产生甲烷,或者是天然气在地球深处产生并不断进入地壳。

在此情况下,天然气可在介质的空隙中和水生成“气冰”;甲烷分子被若干个水分子形成的笼型结构接纳,生成笼型固体结晶水合物,分散在海底岩层的空隙中。

在常温常压下,“气冰”则分解为甲烷和水。

     埋藏于海底岩石中的“气冰”,和石油、天然气相比,它不易开采和运输,世界上至今还没有完善的开采方案。

有专家认为,开采这种水合物会给生态造成一系列严重问题。

因为“气冰”中存在两种温室气体——甲烷和二氧化碳。

甲烷是绝大多数“气冰”中的主要成分,同时也是一种反应快速、影响明显的温室气体。

“气冰”中甲烷的总量大致是大气中甲烷数量的3000倍。

作为短期温室气体,甲烷比二氧化碳所产生的温室效应要大得多。

有学者认为,在导致全球气候变暖方面,甲烷所起的作用是二氧化碳的10&20倍。

如果开采时甲烷气体大量泄漏于大气中,造成的温室效应将比二氧化碳更加严重。

而“气冰”矿藏哪怕受到最小的破坏,甚至是自然的破坏,都足以导致甲烷的大量释放。

这种气体进入大气,无疑会使地球升温更快。

     另外,陆缘海边的“气冰”开采起来十分困难,至今尚没有非常成熟的勘探和开发的技术,一旦发生井喷事故,就会造成海水汽化,发生海啸翻船。

此外,“气冰”也可能是引起地质灾害的主要因素之一。

由于“气冰”经常作为沉积物的胶结物存在,它对沉积物的强度起着关键作用。

“气冰”的形成和分解能够影响沉积物的强度,进而诱发海底大陆架滑坡等地质灾害。

由此可见,作为未来新能源的“气冰”,也是一种危险的能源。

“气冰”的开发利用就像一柄“双刃剑”,需要小心对待。

7.下列对“气冰”这一概念的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

A.是天然气和水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与介质混合产生的晶体物质。

B.是细菌分解海底古生物尸体所产生的以甲烷为主要成分的天然气,在介质中生成的固体结晶水合物。

C.是天然气和水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混合时产生的晶体物质。

D.是天然气被水分子形成的笼型结构接纳,在地壳深处的空隙中与介质生成的笼型固体结晶水合物。

8.下列对“气冰”“是一种危险的能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和石油、天然气等能源相比,“气冰”在开采和运输过程中,可能给生态造成一系列严重问题。

B.“气冰”有利有弊,本身就像一柄“双刃剑”,从目前的情况看,“气冰”的危害远大于功用。

C.如果开发“气冰”资源发生井喷事故,无论对海洋生态还是对海上航行,都会构成极大的威胁。

D.“气冰”在常温常压下会分解为甲烷和水,能够影响沉积物的强度,进而可能诱发海底地质灾害。

9.下列解说,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气冰”的气源有海底古生物尸体的沉积物被细菌分解后产生的甲烷,还有在地球深处产生并进入地壳的天然气。

B.与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相比,在导致当前全球气体变暖方面,“气冰”所起的作用决不比二氧化碳小。

C.如果不进行人工开采,“气冰”矿藏就不会遭到破坏,也不会导致甲烷气体泄漏、增加温室效应。

D.开发已探明的“气冰”资源比开采石油、天然气等传统化石能源困难,这是由陆缘海边的特殊地质条件决定的。

10.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如果拥有了完善的开采技术,储量巨大的“气冰”成为新一代能源是完全可能的。

B.我国有辽阔的海域,根据地质条件分析,理论上应该有“气冰”存在的可能。

C.开采过程中,必须确保“气冰”处于一定的压力状态下,以免甲烷气体泄漏。

D.“气冰”利用的前景广阔,但开采困难,短期内还难以找到开发的技术方法。

二、阅读题(本大题共1题,共计12分)

1、(12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1--14题。

     徐勣字元功,宣州南陵人。

举进士,选桂州教授。

王师讨交趾,转运使檄勣从军。

饷路瘴险,民当役者多避匿,捕得千余人,使者使勣杖之,勣曰:

“是固有罪,然皆饥羸病乏,不足胜杖,姑涅臂以戒,亦可已。

”使者怒,欲并劾勣,勣力争不变,使者不能夺。

舒亶闻其名,将以御史荐,勣恶亶为人,辞不答。

通判通州,濒海有捍堤,废不治,岁苦漂溺。

勣躬督防卒护筑之,堤成,民赖其利。

徽宗立,迁中书舍人,修《神宗史》。

时绍圣党与尚在朝,人怀异意,以沮新政。

帝谓勣曰:

“朕每听臣僚进对,非诈则谀;惟卿鲠正,朕所倚赖。

”诏与蔡京同校《五朝宝训》。

勣不肯与京联职,固辞。

迁翰林学士。

国史久不成,勣言:

“《神宗正史》,今更五闰矣,未能成书。

盖由元祐、绍圣史臣好恶不同,范祖禹等专主司马光家藏记事,蔡京兄弟纯用王安石《目录》,各为之说,故论议纷然。

当时辅相之家,家藏记录,何得无之?

臣谓宜尽取用,参订是非,勒成大典。

”帝然之,命勣草诏戒史官,俾尽心去取,毋使失实。

勣与何执中偕事帝于王邸,蔡京以宫僚之旧,每曲意事二人,勣不少降节。

谒归视亲病,或言翰林学士未有出外者,帝曰:

“勣谒告归尔,非去朝廷也,奈何轻欲夺之!

”大观三年,知太平州。

召入觐,极论茶盐法为民病,帝曰:

“以用度不足故也。

”对曰:

“生财有道,理财有义,用财有法。

今国用不足,在陛下明诏有司,推讲而力行之耳。

”帝曰:

“不见卿久,今日乃闻嘉言。

”蔡京自钱塘召还,微言撼之曰:

“元功遭遇在伯通右,伯通既相矣。

”勣笑曰:

“人各有志,吾岂以利禄易之哉?

”京惭不能对,勣亦终不复用。

以疾卒,年七十九。

勣挺挺持正,尤为帝所礼重,而不至大用,时议惜之。

(节选自《宋史·徐勣传》)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足胜杖,姑涅臂以戒                           胜:

能承受

B.勣力争不变,使者不能夺                 夺:

强迫

C.人怀异意,以沮新政                        沮:

阻止

D.今更五闰矣,未能成书                           更:

经过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                B.

C.                    D.

13.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徐勣刚直守正的一组是………(  )

①勣力争不变,使者不能夺  ②勣躬督防卒护筑之,堤成,民赖其利

③勣恶亶为人,辞不答      ④宜尽取用,参订是非,勒成大典

⑤勣与何执中偕事帝于王邸  ⑥人各有志,吾岂以利禄易之哉

A.①③⑥          B.①④⑤                     C.②③④                    D.②⑤⑥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朝廷发兵讨伐交趾时,转运使发布官文,徐勣应命从军。

由于运送粮饷的路上瘴气弥漫,崎岖险阻,服役的人大多逃避。

徐勣同情他们,为使一千多个被捉来的人免遭杖责而据理力争。

B.徐勣一向关心百姓疾苦。

担任通州通判时,曾亲自监督修筑海堤,以免海水泛滥成灾。

担任太平州知州时,又曾极力陈述现行茶盐法给百姓带来的苦痛,建议皇帝诏令全国有关官员合理生财、理财、用财。

C.针对《神宗正史》久未编成的状况,徐勣认为原因在于史臣好恶不同,取材各有偏向,意见难以一致,所以应广泛搜集资料,明辨是非,才能修成符合史实的国史。

他的见解和主张得到皇帝肯定。

D.皇帝曾命令徐勣与蔡京同校《五朝宝训》,徐勣一再推辞,不肯与蔡京共事。

后来在徐勣回乡看望生病的亲人时,蔡京便以翰林学士没有擅离朝廷的先例为由提出异议,但皇帝并不同意蔡京的看法。

三、其它(本大题共1题,共计6分)

1、(6分)

1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每曲意事二人,勣不少降节。

  译文:

      

(2)人各有志,吾岂以利禄易之哉?

 译文:

      

(3)尤为帝所礼重,而不至大用,时议惜之。

译文:

      

四、阅读题(本大题共3题,共计30分)

1、(8分)

16.阅读下面一首唐代的边塞诗,然后回答问题。

征人怨

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1)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

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2)诗题为“征人怨”,通篇虽无“怨”字,但句句有“怨情”,请作简要赏析。

2、(4分)

17.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任选两小题)

(1)战战兢兢,       ,       。

(《诗·小雅·小旻》)

(2)       ,       。

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杜牧《阿房宫赋》)

(3)想当年,       ,       。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3、(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1题。

草堂·诗魂

     细雨蒙蒙,落叶飘飘。

     当我来时,又是茅屋为秋风所破的季节。

老天像有意在营造一份思古幽情,像有意让人来品味一种人生意蕴——文章憎命达!

     茅屋而草堂,草堂而杜甫草堂,这绝代诗圣生命的一大栖息处,这和着一个风雨飘摇的时代、一个伟大灵魂沉吟的处所——杜甫草堂,早已成了成都的杜甫草堂公园。

草堂公园由大廨、诗史堂、工部祠和柴门等景观组成,给成都人一个清幽的休息场所,也给远方慕名而来的游客以精神的慰藉。

设施是对过往的纪念,也是对现在的经营。

只是草堂,作为一个诗人艺术生命的凝结处,作为中国文学史的一个纠结点,作为一段历史的观象台,太有特点了,情绪也太浓重了。

“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读清人顾复初的“异代不同时,问如此江山,龙盘虎卧几诗客;先生亦流寓,有长留天地,月白风清一草堂”那副对联,更让人嘘唏不已。

草堂的文化意义与杜甫在世时命运的反差也太大了。

然而,又让人坚信只要确实灿烂过,也就注定会占有辉煌。

     草堂足供观赏,甬道曲折,尽可徜徉,更何况又是细雨迷蒙,黄叶铺地!

草堂,草堂,此时此际的草堂在诉说什么呢?

从开元到天宝,《壮游》,《三吏》《三别》,《北征》,《秋兴八首》,直到《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代诗史再现了一个时代,仅这些就足以彪炳青史了。

这是杜甫的不朽,这是杜甫的辉煌,这也是杜甫的价值所在。

舍此,我们又何以了然在一个大起大落的时代里,有一个愈老大愈清瘦愈苦寒的杜工部!

这些是不必说的。

但仅仅如此,就远不能了然杜甫诗歌抑郁沉雄的内在生命力,也远不能了然士人的用世之志与命运悲剧。

这正是文章憎命达的命意所在,是其深层的人生意蕴所在,也是中国历史上人才的成就与命运的二律悖反。

     中华传统,士人总有一份天下之志、用世之心,更何况出身于奉儒守官世家的杜甫!

杜甫曾抒写人生抱负:

“甫昔少年日,早充观国宾”,“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

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他希望一出山就占据要津,而且充满理想色彩——要让君王赶上传说中的尧舜,要使全国民风淳朴敦厚。

志莫大焉!

然而,命运总是跟人开玩笑,历史也总在捉弄志士仁人。

由开元而天宝,张九龄罢相,李林甫上台,唐王朝也已今非昔比,贤能之人想说什么做什么都已不可能了。

这是国家的不幸,时代的不幸,也注定了杜甫一生宏图大志的落空。

肃宗即位后,杜甫表面上拥有一官半职,比如左拾遗、华州司功参军、工部员外郎,而实际上却难有作为,薪俸也不足以养家。

离开中原后,其行迹大略是同谷—锦城—夔州—潭州,同时他的生命也如一片黄叶飘到了尽头。

      可是,他的诗作却从此更加如长河激浪,深潭照物,映现出一代河山的风云、生灵的状貌。

它们如钟,如鼓,回响在中华历史的长空。

杜甫的命运就这样确定了,杜甫的历史角色及其创作成就也就这样确定了。

这时我们再吟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诗句,就会发现,个人的遭际,在诗圣眼中已不算什么了,此时他所想的只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苦寒到此已极矣,而忧患、仁慈至此亦已极矣!

杜甫之胸怀,杜甫之心地足以光照日月!

“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或者说经邦济世,要的不就是这种德与才么?

但是,风雨飘摇中的唐王朝抛弃了杜甫,而历史却于风雨飘摇中造就了另一个杜甫。

这究竟是杜甫的不幸,还是杜甫的幸运呢?

历史总是把一份生命的朴素,让人咀嚼得百味丛生。

流连一番,天色已晚,该走了。

细雨依然。

18.从文中看,“草堂的文化意义”指的是什么?

(不超过30个字)

19.从文章第四段看,“草堂在诉说什么呢”?

请根据文意概括回答。

20.

(1)这篇文章写到了哪些方面的对比?

(2)结合全文,简要分析这种写法的好处。

21.下列对这篇文章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

A.文章通过分析《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诗句,鲜明地揭示了杜甫在风雨飘摇的时代,不顾个人生活的苦寒,关注国事,心忧苍生的伟大胸怀。

B.作者借用顾复初的对联抒发参观杜甫草堂的感慨,择取杜甫著名诗句阐述诗人的理想与情怀,引用贴切,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C.围绕“文章憎命达”这一中心,文章深入探讨了伟大诗人杜甫《壮游》、《三吏》《三别》、《北征》、《秋兴八首》以及《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诗的历史意义。

D.文章以写景和交代游踪开始,接着点明主旨,然后分别从草堂引发的观感、杜甫人生艺术道路两个方面展开叙述,最后以写景和交代游踪作结,结构完整,中心突出。

E.文章用“如长河激浪,深潭照物”形容杜甫诗歌波澜壮阔、想象奇特的浪漫色彩,用“如钟,如鼓,回响在中华历史的长空”形容杜甫诗歌超越时空的现实意义。

五、其它(本大题共3题,共计12分)

1、(4分)

22.下面一段文字中,介绍了“古代史分期”的主要学说及其代表人物,请

 用一句话加以概括。

(不超过50个字)

      中国何时进入封建社会,争论了几十年。

中国历史博物馆落成时,“中国通史陈列”按照从战国时期进入封建社会的观点布展。

在这个问题上,范文澜、翦伯赞表现出豁达的态度,对扩大这一学说的知名度起了很大的作用。

翦伯赞在撰写《中国史纲要》教材时,曾有过犹豫和为难,甚至准备采用郭沫若的学说,以使教材表述与“中国通史陈列”体系相一致。

后来,上级部门鼓励翦伯赞按照他们素所主张的观点来写,于是中国从西周时期进入封建社会的学说写进了教材。

但尚钺的学说一直不受重视,曾遭重点批判。

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一位权威学者仍将“魏晋封建论”与其他两论并列,实属难能可贵。

2、(4分)

23.根据语言环境,用口语方式转述下面书面材料的内容。

材料:

徐凡,男,江苏南京人,东方大学文学院教授。

系我国红学界

  ①                                                                          ②

的后起之秀,尤以考证作者身世见长。

专著《曹雪芹家世考》《大观园人

                     ③                                  ④

物论》《〈红楼梦〉导读》(获优秀教育图书奖)在海内外享有盛誉。

要求:

①内容适当。

②表达得体。

③符合口语特点。

④将转述的话写在相应的横线上。

学校邀请徐凡与学生座谈时,你以文学社成员的身份向同学们介绍说:

①          ②          ③          ④       

3、(4分)

24.在“橡皮”“圆规”“直尺”中任选两种,依照例句,各写一句话。

(句式、字数可以和例句不同)

【例句】粉笔:

身躯缩短了,生命的轨迹却延长了。

六、作文(本大题共1题,共计60分)

1、(60分)

25.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水有水的性格——灵动,山有山的性情——沉稳。

水的灵动给人以聪慧,山的沉稳给人以敦厚。

然而,灵动的海水却常年保持着一色的蔚蓝,沉稳的大山却在四季中变化出不同的色彩。

请以“水的灵动,山的沉稳”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注意〕①话题包括两个方面,可以只写一个方面,也可以兼写两个方面。

②立意自定。

③文体自选。

④题目自拟。

⑤不得抄袭。

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语文江苏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题,共计30分)

1、(3分)D

2、(3分)C

3、(3分)D

4、(3分)A

5、(3分)B

6、(3分)C

7、(12分)7.C 8.B   9.A   10.D

二、阅读题(本大题共1题,共计12分)

1、(12分)11.B    12.A  13.A  14.D

三、其它(本大题共1题,共计6分)

1、(6分)15.

(1)常常违心地奉承二人,徐勣并没有稍稍降低自己品节。

 

(2)各人有各人的志向,我哪能因为利禄改变它呢?

 (3)特别受皇帝礼遇器重,但没有得到重用,当时的议论为此感到惋惜。

四、阅读题(本大题共3题,共计30分)

1、(8分)16.

(1)诗句中有金河、玉关、青冢、黄河、黑山等边塞地名,写了征人的戍边生活。

 

(2)①怨年年岁岁频繁调动,②怨时时刻刻练兵备战,③怒气候酷寒,④怨景色单调。

2、(4分)17.

(1)如临深渊 如履薄冰  

(2)一人之心 千万人之心也

 (3)金戈铁马 气吞万里如虎

3、(18分)18.杜甫艺术生命的凝结处,文学史的一个纠结点,一段历史的观象台。

19.①一代诗史再现了一个时代。

 ②杜甫的苦寒人生。

 ③中国历史上人才的成就与命运的二律悖反(矛盾冲突)。

20.

(1)①昔日茅屋与今日杜甫草堂公园的对比;

②杜甫生前困顿落寞与身后巨大声誉的对比;

③杜甫的苦寒人生与辉煌创作成就的对比;

④杜甫的宏图大志与现实遭遇的对比;

⑤杜甫人生低谷与创作高峰的对比;

⑥杜甫不计个人遭际与心忧天下的对比。

(2)通过多方面的对比,层层深入,使“文章憎命达”的内涵更加丰富,内容表现更加集中。

21.B D

五、其它(本大题共3题,共计12分)

1、(4分)22.关于“古代史分期”,范文澜、翦伯赞持“西周封建论”,郭沫若持“战国封建论”尚持“魏晋封建论”。

2、(4分)23.转换的要点:

 ①“徐凡”后应加称呼,不能介绍性别。

 ②“系”“后起之秀”必须转换,可以转换为“是”“研究专家”等。

 ③“作者身世”应转换为“曹雪芹的身世”或“《红楼梦》作者身世”,“尤以……见长”用“尤其在……方面有专长”一类句子来转换。

 ④括号中的内容必须转换到句中表述。

3、(4分)24.略

六、作文(本大题共1题,共计60分)

1、(60分)24.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