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2教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996902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4.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字经2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三字经2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三字经2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三字经2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三字经2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字经2教案.docx

《三字经2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字经2教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三字经2教案.docx

三字经2教案

三字经2教案

篇一:

三字经

(二)教案

第二课时《三字经》

(二)

教学目标:

1、教育学生刻苦学习。

2、培养学生的记忆力。

3、使学生能熟练地背诵“昔仲尼?

?

自勤苦”这部分内容。

教学重点:

本科内容的背诵。

教学难点:

本课内容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三字经》的第一课,这节课我们学习第二课。

(二)、学习新知:

一)诗文解析:

1、和学生共同学习“诗文解析”。

2、分组讨论:

我们应该如何学习?

3、个组展示讨论结果:

小组长代表各组发言。

4、教师根据孩子们的发言做简单总结:

我们要向孔子、赵普、苏秦、匡衡等人学习,克服困难,认真学习,按时完成作业。

二)、背诵本课内容:

1、学生齐读三遍。

教师岁时纠正读音。

2、学生独立背诵。

3、分组背诵并检查背诵情况,

4、教师检查:

师故意背诵出误,叫学生找错。

最后齐背诵。

三)、故事连接:

1、请一名学生讲解《凿壁偷光》的故事。

2、问:

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

我们应该如何做?

四)、拓展活动:

想一想,读书学习需要有什么样的精神?

(三)、全课总结

篇二:

三字经教案二十课时

第1课时

一、内容:

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二、目标和要求:

1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2理解并掌握意思。

三、过程设计:

1朗读课文

2理解意思:

(1)学生自悟。

(2)讲意思

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译文】人生下来的时候自性都是圆满的(此处“善”非善恶之善,是指刚出生的婴儿平等对待一切万物没有分别,像水一样纯净。

每一个婴儿,父母的教导及生长的环境不同,教养、习惯以及对世界的认知也就不一样了。

就像一张白纸,你在上面画什么写什么,他就呈现什么。

),只是由于成长过程中,后天的学习环境不一样,性情也就有了善与恶及好与坏的差别。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译文】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

为了使人不变坏,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专心一致地去教育孩子。

(如果懒惰不教育,那么就会偏离圆满的本性。

教育最好的方法是一门深入,长时薰修。

这样才可以学有所成。

否则样样通,样样不精。

并且养成浮躁的习气。

3齐读意思。

4齐背课文。

5学习故事。

6作业:

默写课文。

教后记:

第2课时

一、内容:

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二、目标和要求:

1,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2,理解并掌握意思。

三、过程设计:

1.朗读课文

2.理解意思:

(1)学生自悟。

(2)讲意思

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译文】战国时,孟子的母亲曾三次搬家,是为了使孟子有个好的学习环境。

一次孟子逃学,孟母就割断织机的布来教子。

窦燕山,有义方。

教五子,名俱扬。

【译文】五代时,燕山人窦禹钧教育儿子很有方法,他教育的五个儿子都很有成就,同时科举成名。

3齐读意思。

4齐背课文。

5学习小故事。

6作业:

默写课文。

教后记:

第3课时

一、内容:

养不教,父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

二、目标和要求:

1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2理解并掌握意思。

三、过程设计:

1朗读课文

2理解意思:

(1)学生自悟。

(2)讲意思

养不教,父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

【译文】仅仅是供养儿女吃穿,而不好好教育,是父亲的过错。

只是教育,但不严格要求就是做老师的过错。

子不学,非所宜。

幼不学,老何为。

【译文】小孩子不肯好好学习,是很不应该的。

一个人倘若小时候不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既不懂做人的道理,又无知识,能有什么用呢?

3齐读意思。

4齐背课文。

5学习小故事。

6作业:

默写课文。

教后记:

第4课时

一、内容:

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二、目标和要求:

1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2理解并掌握意思。

三、过程设计:

1朗读课文

2理解意思:

(1)学生自悟。

(2)讲意思

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译文】玉不打磨雕刻,不会成为精美的器物;人若是不学习,就不懂得礼仪,不能成才。

为人子,方少时。

亲师友,习礼仪。

【译文】做儿女的,从小时候就要亲近老师和朋友,以便从他们那里学习到许多为人处事的礼节和知识。

3齐读意思。

4齐背课文。

5学习小故事。

6作业:

默写课文。

教后记:

第5课时

一、内容:

香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

二、目标和要求:

1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2理解并掌握意思。

三、过程设计:

1朗读课文

2理解意思:

(1)学生自悟。

(2)讲意思

香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

【译文】东汉人黄香,九岁时就知道孝敬父亲,替父亲暖被窝。

这是每个孝顺父母的人都应该实行和效仿的。

融四岁,能让梨。

弟于长,宜先知。

【译文】汉代人孔融四岁时,就知道把大的梨让给哥哥吃,这种尊敬和友爱兄长的道理,是每个人从小就应该知道的。

首孝悌,次见闻。

知某数,识某文。

【译文】一个人首先要学的是孝敬父母和兄弟友爱的道理,接下来是学习看到和听到的知识。

并且要知道基本的算术和高深的数学,以及认识文字,阅读文学。

3齐读意思。

4齐背课文。

5学习小故事。

6,作业:

背诵并默写课文

教后记:

第6课时

一、内容:

一而十,十而百。

百而千,千而万。

二、目标和要求:

1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2理解并掌握意思。

三、过程设计:

1朗读课文

2理解意思:

(1)学生自悟。

(2)讲意思

一而十,十而百。

百而千,千而万。

【译文】我国采用十进位算术方法:

一到十是基本的数字,然后十个十是一百,十个一百是一千,十个一千是一万?

?

一直变化下去。

三才者,天地人。

三光者,日月星。

【译文】还应该知道一些日常生活常识,如什么叫“三才”?

三才指的是天、地、人三个方面。

什么叫“三光呢?

三光就是太阳、月亮、星星。

三纲者,君臣义。

父子亲,夫妇顺。

【译文】什么是“三纲”呢?

三纲是人与人之间关系应该遵守的三个行为准则,就是君王与臣子的言行要合乎义理、相互之间遵守道义,父母子女之间相亲相爱,夫妻之间和顺相处。

3齐读意思。

4齐背课文。

5学习小故事。

6作业:

背诵并默写课文

教后记:

篇三:

三字经教案2

《三字经》教案

教学目标:

1、熟读成诵《三字经》,感受其韵律美和节奏美。

2、有热爱祖国的感情,对三字经这种语言形式感兴趣。

3、初步感知中国悠久的历史、壮丽的山河,从而产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4、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美德。

教学重难点:

1、灵活开放的学习氛围把课本内外、课堂内外联系起来,促进学科之间的融合。

2、语文的人文教育功能,引导学生正确的理解和运用文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复习上节课的内容

二、传授新知

1、出示句子:

左传外

jīngjìmíng有国语fāngdúzǐ合群经cuōqíyào数十五jìqíshì经既明

wǔzǐzhě方读子yǒuxúnyáng撮其要wénzhōngzǐ记其事jílǎozhuāng五子者有荀扬文中子及老庄

2.【解释】左丘明著作除了《左传》外,还有《国语》,称为《春秋外传》.十三经之外再加《左传》和《国语》便是十五经.

【解释】经传都读熟了然后读子书.子书繁杂,必须选择比较重要的来读,并且要记住每件事的本末因果.

【解释】五子是指荀子、扬子、文中子、老子和庄子。

他们所写的书,便称为子书。

3、知识链接:

《左传》是中国古代一部编年体的历史著作。

《左传》全称《春秋左氏传》,原名《左氏春秋》,汉朝时又名《春秋左氏》、《左氏》。

汉朝以后才多称《左传》。

它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国语》是关于西周(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771年)、春秋(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时周、鲁、齐、晋、郑、楚、吴、越八国人物、事迹、言论的国别史杂记,也叫《春秋外传》。

关于老子:

老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生活于春秋时期,楚国苦县人,他对后世的影响主要是一本叫《道德经》的著作,他开创了我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先河。

老子作为道教的开山鼻祖,被尊称为太上老君,这位神话般的人物,具有和其他圣人不一样的名字,老子,他不同于常人的称谓也许只有在神话传说中才能解释得清。

神话传说给予了老子很多神秘的味道,这是一种后人对前人和圣人的敬仰。

作为国家管理图书的官吏,老子阅读了大量的文献典籍,在他管理图书的若***年中,周王室日渐衰弱,老子决定离开东周,他的这一决定诞生了我国最早的哲学著作,却也暴露了老子自相矛盾的问题,老子在他的《道德经》中说“言者不如知者默”,也就是说有智慧的人,必定是沉默寡言的,老子主张大智慧的人不说话,不写文章,可是为什么老子自己却写了五千言的《道德经》,这不是拿己之矛攻己之盾吗?

究竟是老子愚蠢还是另有智慧?

走出函谷关的老子,除了给人们留下一部《道德经》外,再也没有任何别的信息,直到现在,老子晚年究竟去了哪里,最后死在哪里,都是一个历史之谜。

而他的《道德经》也像一部谜书一样,让后人有说不尽的话语空间,《道德经》所阐述的道的精要人们未必全部理解。

《道德经》不过五千言,却涵盖了很多妙义,告诉我们许多法则。

几千年前过去了,老子和他的《道德经》一直活跃在我们身边,有关老子的话题一直研究不完,解释不尽,老子研究几乎成了一个世界性的公共话题。

4、生诵读句子,师点评

三、.趣味诵读

1.齐读

2.唱读

四、学有所悟

学完今天的几个句子,你有何感悟?

五.本课小结

篇四:

三字经教案

校本课程《三字经》

(一年级)教学计划

一、全册教学目标:

1、从“人之初,性本善”到“人不学,不知义”,讲述的是教育和学习对儿童成长的重要性,后天教育及时,方法正确,可以使儿童成为有用之材;

2、从“为人子,方少时”至“首孝悌,次见闻”强调儿童要懂礼仪要孝敬父母、尊敬兄长,并举了黄香和孔融的例子;

3、从“知某数,识某文”到“此十义,人所同”介绍的是生活中的一些名物常识,有数字、三才、三光、三纲、四时、四方、五行、五常、六谷、六畜、七情、八音、九族、十义,方方面面,一应俱全,而且简单明了;

4、从“凡训蒙,须讲究”到“文中子,及老庄”介绍中国古代的重要典籍和儿童读书的程序,这部份列举的书籍有四书、六经、三易、四诗、三传、五子,基本包括了儒家的典籍和部份先秦诸子的著作;

5、从“经子通,读诸史”到“通古今,若亲目”讲述的是从三皇至清代的朝代变革,一部中国史的基本面貌尽在其中;

6、从“口而诵,心而维”至“戒之哉,宜勉力”强调学习要勤奋刻苦、孜孜不倦,只有从小打下良好的学习基础,长大才能有所作为,“上致君,下泽民”。

二、教材分析与学生情况分析:

《三字经》自南宋以来,已有七百多年历史,是学习中华传统文化不可多得的儿童启蒙读物,共一千多字,可谓家喻户晓,脍炙人口。

三字一句的韵文极易成诵,内容包括了中国传统的教育、历史、天文、地理、伦理和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广泛生动而又言简意赅。

现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儿童道德教育丛书》。

《三字经》全文长达1720字,是我国不可多得的宝贵遗产。

《三字经》的内容分为六个部份,每一部份有一个中心。

《三字经》内容的排列顺序极有章法,体现了作者的教育思想。

作者认为教育儿童要重在礼仪孝悌,端正学生的思想,知识的传授则在其次,即“首孝悌,次见闻”。

训导儿童要先从小学入手,即先识字,然后读经、子两类的典籍。

经部子部书读过后,再学习史书,书中说:

“经子通,读诸史”。

《三字经》最后强调学习的态度和目的。

可以说,《三字经》既是一部儿童识字课本,同时也是作者论述启蒙教育的著作,这在阅读时需加注意。

《三字经》用典多,知识性强,是一部在儒家思想指导下编成的读物,充满了积极向上的精神。

三、实施教学的主要措施:

故事导入、反复诵读、配乐吟唱、品读解意、联系实际、感悟升华、背诵积累、深化感受、积淀语言等。

教学进度

第一课

教学内容:

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课时:

1课时三维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诵、背诵《三字经》,体会语言的节奏感和韵律感,理解《三字经》中积极的道理,感受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2、初步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

3、能流利地朗读和背诵这几句三字经。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原文,熟读成诵。

难点:

体会原文的含义,感受其中的深刻意义。

教学方法:

三个版块:

(一)故事激趣

(二)诵读感悟(三)拓展升华。

教学准备:

《三字经》故事,原文释义。

德育渗透:

认识到读书学习对我们人生的重要性,要打好坚实的知识根底,长大后才能为社会做出应有贡献。

板书设计:

主备板书:

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同学们,你们觉得读书有没有年龄的限制呀?

(引出不论老少,都可以努力求(:

三字经2教案)学的道理。

)二、新授感悟

1、老师朗读《三字经》,请学生一起读。

2、自读《三字经》中从“人之初?

?

贵以专。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不认识的字词,并将这几句话读正确、流利、通顺。

3、同桌读、小组读、全班齐读。

4、教师讲解解释这几句三字经的含义。

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启示〗人生下来原本都是一样,但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

所以,人从小就要好好学习,区分善恶,才能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译文】人生下来的时候都是好的,只是由于成长过程中,后天的学习环境不一样,性情也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启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教育是头等重要的大事。

要想使孩子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必须时刻注意对孩子的教育,专心一致,时时不能放松。

【译文】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

为了使人不变坏,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专心一致地去教育孩子。

5、让学生自己边学边讲。

6、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

(1)你认为那句话对你的启示最大?

为什么?

(2)要想将来成为一个有出息的人,小时候就要怎么样?

7、请学生思考问题:

年岁大的人还要不要学习新知识?

(说明我们不能到长大才省悟到读书的重要性。

要认识到读书学习对我们人生的重要性,要打好坚实的知识根底,长大后才能为社会做出应有贡献。

)三、扩展活动:

学了本课后,你有什么想法,用你喜欢的方式表达出来,可以是小品,可以是绘画,也可以用完整的话说给老师和同学们听。

1、自读《三字经》中从“人之初?

?

贵以专。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不认识的字词,并将这几句话读正确、流利、通顺2、同桌读、小组读、全班齐读。

教学反思:

第二课

教学内容:

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

教五子,名俱扬。

课时:

1课时

三维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原文,熟读成诵,积累语言。

2、引导学生体会含义,受到儒学经典熏陶,弘杨民族文化。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原文,熟读成诵。

难点:

体会原文的含义

教学方法:

故事激趣、诵读感悟教学准备:

《三字经》故事,原文释义。

德育渗透:

感受到只有好的教育方法,才能成才。

板书设计:

主备板书:

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

教五子,名俱扬。

教学过程:

一、故事激趣

1.同学们,你们听过《孟母三迁》《孟母断织》的故事吗?

2.那么,你们想不想听老师讲一讲呢?

3.听了这个故事,你想到了什么?

4.过渡:

这个故事就出自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三字经》,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原文。

二、诵读感悟

1.朗读原文,读通读顺。

(1)师范读,要求学生认真听,注意不认识字的发音,尤其是平翘舌的读音。

(2)学生自由读,要求:

边读边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3)同桌互读,要求:

及时正音,把原文读通顺读流利。

(4)指读,随时正音。

(5)小组比赛读。

看哪组读得又准确又流利。

(6)开火车读,看哪列火车看的又快又准。

2、诵读原文,读出节奏韵律。

(1)读古文不仅要读通读顺,还要读出节奏和韵律。

你们想听吗?

(听《三字经》的朗读磁带。

(2)试着自己读一读。

(3)指读一生评一师评。

(评价中引导学生进一步读出节奏韵律。

)(4)拍手打节奏,齐声背诵。

3、质疑释义。

(1)同学们,真聪明!

那这章《三字经》说的是什么意思呢?

在读的过程中,你读懂了什么?

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2)在汇报中质疑中,体会原文的含义。

(3)你们想知道《窦燕山—教五子》的故事吗?

那就听老师来讲一讲吧!

(4)小结,可见,好的教育方法,对我们的成长是多么的有利啊!

三、拓展升华

1、在生活中,爸爸妈妈是如何教育你的?

你喜欢他们的做法吗?

说说理由。

(启示思维,当你长时间看电视时,当你早上不爱起床时,当你和小朋友生气时,当你?

?

你的爸爸妈妈是如何做的?

2、假如,你的爸爸妈妈此时就在你的眼前,你想对他说什么?

师小结:

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之下,在座的每一位同学,将来都会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

(1)、一起读原文:

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

教五子,名俱扬。

(2)、朗读原文,读通读顺。

(3)、自由读,要求:

边读边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4)、同桌互读。

小组比赛读。

(5)、开火车读。

(6)、诵读原文,读出节奏韵律。

教学反思:

篇五:

三字经教案2

《三字经》2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自由拼读并有感情地朗读三字经中“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体会《三字经》语言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2、通过学习,明白更深刻的道理。

教学准备:

《三字经》故事,音乐磁带,《三字经》朗读磁带。

教学过程

一、多种方式,复习旧知。

二、诵读感悟

1朗读原文,读通读顺。

(1)师范读,要求学生认真听,注意不认识字的发音,尤其是平翘舌的读音。

(原文:

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2)学生自由读,要求:

边读边划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3)同桌互读,要求:

及时正音,把原文读通顺读流利。

(4)指读,随时正音。

(5)小组比赛读,看哪组读得又准确又流利。

(6)开火车读,看哪列火车读得又快又准。

2、、诵读原文,读出节奏韵律。

(1)读古文不仅要读通读顺,还要读出节奏和韵律。

你们想听一听吗?

(放《三字经》的朗读磁带。

(2)试着自己读一读。

(3)指名读,生评,师评。

(评价中引导学生进一步读出节奏韵律。

(4)拍手打节奏,齐声背诵。

3、质疑释义。

(1)同学们,真聪明!

那这章《三字经》说的是什么意思呢?

在读的过程中,你读懂了什么?

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2)在汇报、质疑中,体会原文的含义。

(3)你们学明白这段故事了吗?

那就请听同学来讲一讲吧!

(配乐,进一步感悟原文所蕴含的深刻意义。

(4)小结:

只有知道这些,才能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对我们的学习有很大帮助。

三、拓展升华

在生活中,你的爸爸妈妈是如何教育你学习的?

你喜欢他们的方法吗?

说说理由。

四、课外延伸。

1、正确、流利地朗读原文,背诵给家长听。

2、亲自查阅有关今天学的《三字经》中的典故,小组合作试着表演。

教学内容:

经典诵读教材――《三字经》。

原文:

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

教学目的

1、有感情的朗读并体会《三字经》语言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2、体会原文的含义,感受到读书学习对我们人生的重要性,要打好坚实的知识根底,长大以后才能为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3、通过学习,明白更深刻的道理。

二、教学重难点:

1、使学生会读、会背这两句三字经。

2、使学生理解这两句三字经的含义

三、教学准备:

苏询故事磁带,《三字经》朗读磁带。

四、教学时间:

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激发学习兴趣

1、同学们,你们知道苏询是谁?

(历史上的“唐宋八大家”之一)

2、那么,你们想不想听听有关他的故事呢?

3、好的。

现在老师给你们讲讲《苏询苦读》这个故事。

放苏询故事磁带。

苏询,字明允,眉州眉山(今四川)人,北宋著名的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询年轻时并不好好读书,而是糊里糊涂地日子,直到二十七岁才发愤学习。

学了一年多,就去考进士,茂才,结果都没有考中。

这才使他认识到,学习并不容易,要得到成果非下苦功夫不可。

一天,苏询的书房里冒出了黑烟,大家都很奇怪,不知道里面发生了什么事情。

走进去一看,只见苏询正把一摞摞文稿往火炉里送。

原来,他要把他过去所有不成熟的作品全部烧掉,决心从头开始。

从此,他谢绝宾客,闭门攻读,夜以继日,手不释卷。

如此发愤了五六年,终于文才大进,下笔如有神,顷刻数千言。

他和两个儿子苏轼、苏辙的文章轰动京师,士大夫争相传阅,学者竟相郊法。

4、听了这个故事,你想到了什(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http:

//www.L原文地址/thread-237973-1-1.html)么?

(让学生各抒已见,初步感受蕴含的深义。

5、导入新授,这个故事,就出自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三字经》,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原文。

二、诵读原文,感悟道理。

1、朗读原文,读通读顺。

(1)师范读,要求学生认真听,在听读的过程中,注意不认识字的读音。

(2)诵读,给充足的时间让学生们自由读,要求读的正确、流利。

(3)同桌互读,要求:

及时正音,把原文读流利。

(4)指读,随时正音。

(5)看哪组读得又快又准。

(游戏:

开火车)

2、诵读原文。

读出节奏韵律。

(1)读古文不仅要读通读顺,还要读出节奏和韵律。

请听录音。

(放《三字经》的朗读磁带)

(2)自己试读。

(3)指名读,师生共评。

(进一步引导学生读出经文的节奏韵律)

(4)齐声背诵。

3、质疑问难。

(1)同学们。

这两句三字经说的是什么意思呢?

在读的过程中,你读懂了什么?

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2)在汇报,质疑中,体会原文的含义。

苏询到了二十七岁才省悟到读书的重要性。

我们年纪轻轻,现在开始用功是绝对来得及的。

要认识到读书学习对我们人生的重要性,要打好坚实地知识根底,长大以后才能为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3)你们学明白这段故事了吗?

那就请听同学们来讲一讲吧!

(进一步感悟原文所蕴含的深刻意义。

(4)小结:

可见,我们已经认识到读书学习的重要性,只有把握现有的学习机会努力学习,将来才能为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三、拓展升华

1、在生活中,你的长辈是如何教育你学习的?

你喜欢他们的方法吗?

说说理由。

2、假如,你的爸爸妈妈此时就在你的眼前,你想对他说什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