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散之研究者不可不读的《林散之年谱》一.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799247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7.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林散之研究者不可不读的《林散之年谱》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林散之研究者不可不读的《林散之年谱》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林散之研究者不可不读的《林散之年谱》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林散之研究者不可不读的《林散之年谱》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林散之研究者不可不读的《林散之年谱》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林散之研究者不可不读的《林散之年谱》一.docx

《林散之研究者不可不读的《林散之年谱》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林散之研究者不可不读的《林散之年谱》一.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林散之研究者不可不读的《林散之年谱》一.docx

林散之研究者不可不读的《林散之年谱》一

林散之研究者不可不读的《林散之年谱》

(一)

邵川兄多年致力於林散之研究,最新的成果是《林散之年谱》,目前尚未出版。

他在《纪念林散之诞辰110周年文集》一书中选用若干资料,做成《林散之年表》先行发表,以飨读者。

承蒙允许,我亦转发此表,以供研究者一读。

(此文转载时我做了一些文字上的修订,未经邵川兄同意,尚祈见应谅!

林散之年表

近十年多来,研究林散之先生并出版相关专著的人不少,其所述林散之生平交游事迹,基本上是依据《林散之》(江苏文史资料编辑部1991年6月出版)和林散之著的《江上诗存》二书。

《林散之》一书,是在林散之逝世后不久出版的,出现了个别交游事迹与实际不符的现象;报刊杂志上亦常见有关林散之佚事的文章发表,有些内容往往以文学创作的手法加以宣扬,而有些内容则被人当作史实,其间的谬误则尚需进一步考订或澄清。

为了去伪存真,对历史负责,让今人、后人了解一个真实的林散之,笔者编著了《林散之年谱》(此书尚未出版),并从《年谱》中选出主要条目,编成《林散之年表》,来纪念林散之诞辰110周年。

一八九八年

清光绪二十四年

戊戌

一岁

11月20日(夏历十月七日),生于江浦县乌江桥北江家坂村。

于叔伯兄弟排行第五,遂呼乳名“小五子”。

一八九九年~一九○二年

清光绪二十五年~二十八年

二岁~五岁

自三岁始,喜就案头涂鸦。

五岁能对物写生,喜塑泥人。

患中耳炎,致左耳微聋,遗疾终身。

一九○三年~一九一○年

清光绪二十九年~宣统二年

六岁~十三岁

入村塾读书,取名“以沃”,寻改“以霖”。

课余喜作画自娱。

能为村邻书写春联,字体端正有楷法。

一九一一年

清宣统三年

辛亥

十四岁

父亲林成璋病故。

被接到和县城内外婆家从陈姓廪生读书。

一九一二年

民国元年

壬子

十五岁

为生活计,由曾梓亭介绍至南京从张青甫学画人像。

一九一三年

民国二年

癸丑

十六岁

春,全身患脓疮,自南京返回。

为强身健体,开始习武。

在家自习诗文书画。

所作的诗文常请教乌江前清廪生范柳堂,并从范培开(1874—1929)学书法。

一九一四年

民国三年

甲寅

十七岁

在乌江街,与许朴庵(1896—1972)、邵子退(1902—1984)相识。

9月13日,装订一本诗集手稿,名《古棠三痴生拙稿》。

(藏马鞍山“林散之艺术馆”)

自号“三痴生”,因元代大画家黄公望(子久)号“大痴”,清代“小四王”王玖(次峰)号“二痴”,故自命为“三痴”,隐隐有继起之志焉。

一九一五年

民国四年

乙卯

十八岁

应聘在和县卜集小夏村姐夫范期仁家教书。

课余自习诗文书画,字写唐碑,以欧、虞、褚、颜四家为主;画以仕女人物为主,多取材历史故事。

时张栗庵(1870—1931)居住在卜集渔家网村,经组夫介绍,前往拜谒求教。

一九一六年

民国五年

丙辰

十九岁

在历阳一寺庙,与许朴庵、邵子退结为金兰之交,时人称誉“乌江松竹梅三友”。

为范期仁家写田契并雕刻门前石狮和四块石(砖)刻(龙、凤、狮、虎)砌于二进门的门头上作装饰,酬金甚厚,悉数汇上海有正书局邮购珂罗版精印书画册,视若珍宝,日夜临摹不辍。

与赵姓女结婚,一年后赵姓女病故。

一九一八年

民国七年

戊午

二十一岁

为乌江邵馨吾作《狂道人图》,并作《题狂道人赠邵馨吾先生》诗。

是年秋,临沈石田的《洞庭秋色》长卷。

由于废寝忘食,积劳成疾,只临一半就病了,卧床不起。

后经张栗庵及时医治,才起死回生。

病愈后,有诗作《戊午秋日,作洞庭秋色长卷未竟,一病几危。

濒殆时,犹念念若卷不置,枕上成绝命诗二首》。

[按]:

上诗“戊午秋日”为1918年,收录在《江上诗存·卷一1928—1930年》(1979年8月南京教师进修学院出版)之中。

1993年11月花山文艺出版社出版《江上诗存》,将此绝命诗二首,收录其中。

其诗前序言为:

“乙丑秋日,作洞庭秋色长卷未竟,一病几危。

濒殆时,犹念念若卷不置。

枕上成绝命词二首”。

此处“乙丑秋日”为1925年。

林筱之在《扬子晚报》1986年11月11日《林散之轶事——十四、洞庭几度梦魂过》中云:

“1927年初秋,父亲正临一张沈石田的洞庭秋色长卷,十日一山,五日一水,精工描绘,沉浸在洞庭湖千里风波和秀美的崇山峻岭中。

这里出现了“1918年”、“1925年”、“1927年”三种说法,存疑待考。

一九一九年

民国八年

己未

二十二岁

范培开与在全椒做生意的盛秋矩为挚友,经范培开介绍,林散之与盛秋矩女儿盛德粹成婚。

作《和内兄盛峻居春雨读杜诗及咏自鸣钟原韵》。

(《古棠三痴生拙稿》)

[按]:

林散之在《江上诗存》中曾多次云:

“全椒盛家山贡(左山右贡,下同)”。

如在《忆昔吟》长诗序中云:

“内子盛德粹,全椒盛家山贡人。

十九岁归余,家贫,舌耕糊口。

”而《林散之》一书亦云:

“族人盛秋矩中年丧妻,留下三子一女,都寄居其外婆家,住全椒县。

多年来人们一直误认为林散之丈人家是全椒县城人,《林散之》一书也未说明清楚。

其实盛家山贡名为盛家山山贡,属安徽省和县绰庙乡先锋行政村。

绰庙乡位于安徽、江苏两省的和县、全椒、江浦三县交界处。

2006年3月18日(农历二月十九日),笔者和同乡学兄姚平瑾、同学庆光华开车至绰庙乡,在同事刘善虎夫妇的陪同下,经插花山向北行驶十余里山路至明末四大高僧之一憨山大师庙,庙的背后为一座连绵不断的山脉。

在元宝山下有一二自然村傍山而居,村后为后山山贡村,村前为盛家山山贡和陶山贡村,因二村合为一体,现今人们只称陶山贡村。

此处离全椒县城约20馀里,离乌江40里,离和县县城80多里,人们多到全椒读书、购物,做生意。

盛秋矩中年丧妻,留下三子一女。

长子盛德阊(峻居),长女盛德粹(1900—1966),次子盛德阀(仲梅),三子盛德阆。

盛峻居内人王洋病逝,林散之作《峻居抱室人之戚,哀伤不已,挽歌四章,虽云怨苦,意在解脱。

不识能除此大悲否也》。

(《江上诗存·卷四1932—1933年》)

一九二○年

民国九年

庚申

二十三岁

大家庭分家。

由大家庭分出后,以家中原山地为基础,于缑山之阳,置地约五亩,筑草堂三楹,杂植松竹桑柘桃柿栗之果木,取其“余之不材而又种植以不材之木,不材遇不材,信可哂矣。

”因名其堂曰“散木山房”。

为兼顾园林,从范期仁家转距家约二里地的乌江镇谢庄村范期锟家教书,早出晚归。

一九二一年

民国十年

辛酉

二十四岁

是年,在散木山房用工楷书写“四时读书乐”(藏马鞍山“林散之艺术馆”)。

张栗庵取“三痴”之谐音,为其改号“散之”。

长女荪若出生。

一九二二年

民国十一年

壬戌

二十五岁

诗书画声名在家乡日著,索字画者颇多。

为和县曹晋文作《东方朔偷桃图》。

与全椒张汝舟(1899—1982)相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韩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