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斯洛心理学第三思潮读书笔记.docx
《马斯洛心理学第三思潮读书笔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斯洛心理学第三思潮读书笔记.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马斯洛心理学第三思潮读书笔记
马斯洛心理学
第三章关于自我实现的研究
自我实现的特点
这些优秀人物中最普遍的共同点,就是他们洞察生活的能力。
他们能按照生活的真实面目看生活,而不是按照他们所希望的那样看生活。
他们观察事务较少用感情,而是采取一种客观态度。
大多数人总是从别人那里听他们想听到的东西,即使听到的东西并不是充分真实的或诚实的。
然而,自我实现中的人不会让他们的希望来歪曲他们的观察。
就他们正确判断人和看穿假象的能力而言,他们远远超过了普通人。
他们能倾听被人,并承认自己不是万事皆知的,比尔也能教给他们一些东西。
……一种孩童般的单纯与不自大——孩童往往具有这种不带成见、不过早下结论地听别人意见的能力。
同样,自我实现的人也这么看待自己与别人身上的人性。
自我实现的人较少抑制感情,所以他们更善于表达,更自然、简单。
他们不觉得有必要掩饰自己的感情和思想,或者装腔作势。
“我们每一个伟大的创造者……都体现了单枪匹马创造与旧事物相违背的新事物的勇气。
这是一种胆量,一种孤军奋战,一种公然的违抗和挑战。
一时的胆怯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假如想成功地创造的话,就必须将它制服。
”
接受、保护、爱护和尊重孩子,对孩子的心理极有好处,而这也正是孩子本能地渴求的东西。
这样的人不需要也不看重不正当的毁誉。
他能自我控制,因而感到自己很有力量。
他主宰自己以及自己的命运,并不畏惧自己,自惭或为自己的过失而沮丧。
这并不是说她是完美的。
他也犯错误,但他能很恰当地加以纠正。
“既然他们较少依赖他人,让们对自己的矛盾心理也就较少,他们较少焦虑、仇视,较少需要别人的赞美或感情。
他们较少为荣誉、特权和报酬而焦虑。
”
马斯洛说,这些人与两条众所周知的名言“异性相吸”及“门当户对”背道而驰。
这些健康的人倾向于寻找具有与他们类似的性格特质的人,如诚实的、正直的、仁慈的、勇敢的,而无视如阶级、教育、宗教、民族背景及外表等表面特点。
在后一方面,健康的人不会被差异所吓倒。
“结果,自我实现的人能深深爱上志同道合者……他们越成熟,就越少被诸如英俊、美貌、舞场上的佼佼者、丰满的胸脯、苗条健美的身材、柔和的爱抚等特点吸引。
他们更关心是否情趣相投、善良、高雅、志趣相合及体贴。
”
他们能享受到更多的幸福、欢乐。
他们并非都很平静,发发脾气也是常有的事。
他们很容易就厌倦了闲聊、轻佻的谈话及典型的鸡尾酒会。
埃里希·弗洛姆说真正的自爱、自尊与爱他人是一致的,而不是相斥的。
普通人缺乏足够的自尊,没能与他人建立起深厚的互相敬重的关系。
马斯洛说:
“我们用看到一幅美好的画时所感受到的那种自发的崇拜、理解、敬畏和欢乐来描述健康人心中的爱是再好不过的了。
”他们较少需要别人的爱,而且能够忍受长期的孤独。
不过,同时他们也能给予爱——他们是更加仁爱的人。
一般来说,心理健康的人似乎更有可能建立一个坚实、幸福、持久的婚姻。
这不是个无私的婚姻,二十个健康的自私的婚姻,婚姻双方都为对方的成功而高兴。
尽管他们极乐于互相厮守,但他们是能够很沉着地忍受长期的分离及死亡。
在一个健康的婚姻中,双方都会增强对方的信心及自尊,他们能做到相得益彰。
……他们极少寻找婚外恋爱,可是他们对异性是感兴趣的,而且觉得可以相当轻松自如地与异性建立友谊。
如果没勇气告诉某人真相,而让其一次有一次地重犯同一个错误,这就不是友爱的表现。
马斯洛发现,自我实现的人更会享受生活——并不是他们没有痛苦、忧愁、烦恼,而是他们能从生活中得到更多的东西。
他们更会欣赏生活,更有情趣,更能意识到世界之美。
他们较少害怕和焦虑,更具有信心及轻松感。
他们较少因为厌倦、失望及羞耻或缺少目的而烦恼。
“他们往往自发地主持正义,因为那正是他们想做的、需要做的、乐于做的、赞成的以及会继续乐于做的事情。
当一个人心理不健全时,这种统一、积极的联系就四分五裂,限于冲突之中了。
”
自我实现的人从不厌倦生活,他们一次又一次地欣赏日出、日落、婚姻、大自然。
他们通常十分友好、对孩子饶有兴趣,并能与他们很好相处。
“他们对整个人类有很深的归属感,充满了同情与友爱,尽管有时他们会发脾气、不耐烦或感到厌恶……他们真心实意地想帮助人类。
”
他们达观而镇静,能耐心地寻求或接受缓慢的、有序的变化,而不希冀突变。
虽然我们社会的普通人往往要么只重视实际,要么只注重理论,但自我实现的人却既注重理论又注重实际。
他喜欢幸福的结局,希望看到好心有好报,看到残酷的剥削和丑恶受到惩罚。
他乐于行善,惩罚罪恶,乐于嘉赏、赞扬及赏识他人的才能。
他具有足够的自尊,因此,并不需要每个人的爱。
必要的话,他甚至愿意树敌。
他也喜欢平静、安宁以及消遣。
他喜欢办事干净漂亮,而不喜欢低效率。
他设法按世界的本来面目去看世界,同时又能看到他的不足之处并能用工作改善世界。
他那杰出的认识能力使他在任何场合下都能看到事物的正反两方面。
他喜欢解决疑难,并使杂乱无章重归秩序。
他很少对别人小气,很少小心眼或不体谅人。
他欣赏别人身上的长处,并能漠视他们的缺点。
他喜欢工作,力图更有效、更利落、更快地完成任务。
自我实现者的潜意识是创造性的、有爱的、积极的和健康的。
第四章基本需要理论
生理需要
“要是面包很多,而一个人的肚子却已经饱了,那会发生什么事呢?
”马斯洛自己回答道:
“其他(高一级的)需要就立刻出现了,而且主宰生物体的是它们,而不是生理上的饥饿。
而当这些需要也得到了满足,新的(更高一级的)需要就会又出现。
以此类推。
我们所说的人类基本需要组织在一个有相对优势关系的等级体系中就是这个意思。
”马斯洛坚决主张,人的一生实际上都处在不断有所需求的动物,“几乎很少达到完全满足的状态。
一个欲望得到了满足之后,另一个欲望就立刻产生了。
”
安全需要
儿童喜欢统一、公平及一定的规律。
缺乏这些因素时,他就会变得焦虑不安。
他喜欢的是一定限度内的自由,而不是放任自流。
归属和爱的需要
我们不能把马斯洛所说的爱与性混淆起来。
性可以别作为一个纯生理的需要去加以研究。
“一般说来,性行为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不仅处于性的需要,而且也出于其他的需要,其中主要包括爱和感情的需要。
”他很赞成卡尔·罗杰斯关于爱的定义:
“爱是深深的理解和接受。
”
爱是一种两个人间健康的、亲热的关系,它包括了互相信赖。
在这一种关系中,两个人会抛弃恐惧,不再戒备。
当其中一方害怕他的弱点和短处会被发现时,爱常常就受到伤害了。
“与对方不能欣赏我们的感受相比,我们或多或少都感到过的那种害怕别人看穿由习俗和文化强加于我们面具的恐惧,更会伤害爱。
正是它使得我们不敢与人亲密,而只在一种表面上保持友谊,低估而且不去理解别人,以防别人太了解我们。
”
“爱的需要涉及给予爱和接受爱……我们必须懂得爱,我们必须能教会爱、创造爱、预测爱。
否则,整个世界就会陷于敌意和猜忌之中。
”
尊重需要
一个具有足够自尊的人总是更有信心、更有能力,也更有效率。
然而,当他缺乏自尊时,他就感到自卑、无望,从而可能导致绝望和神经症行为。
“最稳定的,因而也是最健康的自尊是别人给他应得的尊敬为基础的,而不是来自外部的名声、荣誉或谄媚。
”
一个懂得真正自由的人(这自由不是牺牲了安全得来的,而是建筑于充分的安全的基础上的)不会自愿或者轻易让别人夺取他的自由。
不过我们不知道对一个一生下来就做奴隶的人,情况是否同样如此。
自我实现的需要
“一个人能成为什么,他就必须成为什么。
”
对美的需要
环境的美丑对他们是会产生影响的。
……从最严格的生物学意义上说,人需要美正如人的饮食需要钙一样,没有主语人变得更健康。
健康的孩子几乎普遍有着对美的需要。
基本需要的进一步的特征
我们绝不能以为只有当人们对食物的欲望得到了完全的满足,才会出现对安全感的需要;或者,只有充分满足了对安全感的需要后,才会滋生出对爱的需要。
我们这个社会中有很多人,他们的绝大多数基本需要都部分地得到了满足,但仍有几种基本需要还没有得到满足。
正是这些尚未得到满足的需要能强烈地左右人的行为。
“一种需要一旦得到满足,它就不再成其为需要。
”
证据
著名的人类学家阿什利·蒙塔古指出:
“现有的绝好的证据使我们相信婴儿不但需要爱,而且想给予爱。
婴儿所有的动力都源于接受爱和给予爱这个出发点,如果他们得不到爱,他就没有能力给予爱——无论是孩提时代还是长大成人都不能。
”
基本需要得到满足的那些人总是更健康、更幸福、办事更有效率;而基本需要受到挫折的人,都会出现心理变态症状。
……爱、勇气、创造性等都是与生俱来的。
基本需要受到挫折会造成心理变态;基本需要得到满足,无论从心理上说还是从生理上说,都会使人变得健康。
第五章人的潜力
一个人行为不善,是因为他的基本需要被剥夺才作出的反应。
马斯洛告诫我们,绝不能对人的潜力怀有不切实际的想法。
人的本质中是有一种发展的趋势,但是我们还必须认识到人的本质中还有一种相反的趋势,还有倒退、害怕发展、不能自我实现的趋势。
进入巅峰状态的人不但觉得自己变得更好、更坚强、更统一了,而且在他眼里,整个世界看上去也更美好、更统一、更真实了。
……它们是:
“真、善、完整、对两极对立的超越、活跃、独特性、完美、必要性、完成、公正、秩序、单纯、丰富、自如、谐谑、自足。
”
第六章心理发展
“从人的天性中可以看出,人类总是不断地寻求一个更加充实的自我,追求更加完美的自我实现。
从科学意义上说,这与一粒橡树种子迫切地希望长成橡树是相同的。
”
有了心理发现才会有心理健康;那些在心理上没能跟上生理成长的人,往往会呈现出心理和生理上的病态来。
处于和平、安全和友爱的环境中的孩子很容易发展,并容易懂得发展的过程。
但处于不安全环境的孩子总是渴求稳定和安全。
甚至一个健康的孩子到了一个陌生的环境也会变得小心翼翼,不敢轻举妄动。
“我们害怕自己的潜力所能达到的最高水平(当然也害怕最低水平)。
在我们最得意的时刻,处在最得意的条件下,在我们罪雄心勃勃的瞬间,我们能够想象到自我实现的光辉情景。
但我们通常总是害怕那个时刻的到来。
在这种巅峰时刻,我们为自身存在着某种上帝般完美的可能性而心神荡漾,但同时我们又会为这种可能性而感到害怕、软弱和震惊。
”
“无论对于世界上某些一成不变的事物来说习惯何等有用,但是当着要去应付世上一些不断变化和波动着的事物的时候,习惯显然就成了障碍和阻力,它影响我们去适应新的、独特的、从未碰到过的情况……对神经不正常的人来说,是否能抓住熟悉的过去是一件生死攸关的事。
一般的精神病患者都缺乏健康人对新奇的、尚不为人知的事物的兴趣,即使有的话,也是处于最低水平上的。
”
受到被人的爱的人,尤其在孩提时代受到爱的人,往往更容易健康地发展,而被剥夺了爱的人则往往不能。
第七章第三思潮的教育
假如父母用爱和尊敬来对待他的孩子,那么,尽管他们可能会犯很多错误,但他们希望孩子成龙的想法却会如愿以偿。
……一个孩子如果是健康的话,就会有一种“内在的智慧”,这使他能选择合适的饮食,知道何时该断奶了,知道需要多少睡眠,知道什么时候可以开始培养卫生习惯,等等。
“让婴儿来做选择,让他来决定。
我们既给他流体食物,也给他固体食物。
假如固体食物令他感兴趣,他同时也就自然而然地自己断奶了。
同样,我们也学会了让孩子告诉我们什么时候他需要爱、保护、尊敬或控制,而同时又给他创造一种自在的、令人心满意足的气氛。
”
孩子需要有发展、学习、发现自我、提高技能的自由;但他同时还需要准则和限制,以给他安全感;需要有机会学习、控制、批评、忍受挫折以及是自己变得自律起来。
“只有对能自律的、能负责的人,我们才能说,就按你的意愿去做吧,那样可能是对的。
”
受到过分保护、缺少安全感的孩子往往离不开母亲。
“大量的材料都表明,只要母亲真心地、诚挚地爱她的孩子,她实际上可以用任何一种方式对待孩子,打他,刮他耳光等等,而那孩子将来仍会有出息的。
”
“一个孩子如果没有得到足够的爱,那么显然,最佳的治疗方法就是始终不渝地爱他,使爱洋溢他的全身。
临床经验以及人们普遍的经验表明这样做是有效的。
”
假如他们感到不安、恐惧,基本需要的不到满足,那么他们的消极面就会占统治地位。
如果他们得到了爱和尊重,那么他们的行为中破坏性、侵略性的成分就较少。
然而在某种情况下,不屈服、不顺从可能是健康行为,而不是不健康行为。
“儿童的违法犯罪及行为不端很可能代表了精神上、生理上对剥削和不公平现象的合法反抗。
”
“苏格拉底教导人们:
说到底,邪恶的行为来自无知。
我这里想说的是,良好的行为需要有良好的知识作为前提,而且,良好行为或许就是良好知识的一个必然结果。
”
“……在我们内心世界里我们熟视无睹、置若罔闻的东西,正是在外部世界里我们熟视无睹、置若罔闻的东西,无论这些被我们忽视的东西是幽默,是诗情画意,是对美的敏感,是最初的创造,还是诸如此类的东西。
”
第八章精神疾病
恐惧、焦虑、担心及不安往往会导致有害于身心的结果。
害怕及罪恶感是大多数精神疾病的根源。
有不安感的人往往做起事来会使他们的不安更趋恶化。
他们的行事方式使人们不喜欢他们,排斥他们,这是他们更觉不安,作出更不安的举动——以致形成一种恶性循环。
“一般有不安感的人总有一种对力量的需要,不过这种要求可以有多种不同的表现方式,比如过分的野心,过于冲撞,占有欲强,贪财,过于争强好胜,易产生偏见及仇恨等等;或者表现得完全相反,如低声下气,唯唯诺诺,有受虐狂的倾向,等等。
”
“婴儿出生后的18个月里,如果不是生活于一个充满友爱的环境中,那么长大后他们可能会有心理病态,无法爱别人,也不会需要别人的爱。
”
心理变态者就是各种需要被剥夺殆尽的那种人。
“他们可以说是没有良知,没有内疚,没有羞耻,也不爱他人。
他们没有任何禁忌、约束,所以便为所欲为。
他们往往容易变成伪造者、骗子、妓女、一夫多妻者。
他们不是靠努力工作来挣钱维持生活,而是靠耍他们的小聪明来过日子。
这些人自己欠缺之处太多,所以大多不能理解他人的良心折磨、悔恨、无私的爱、同情、怜悯、内疚、羞耻及窘迫。
你自己心中没有的,你就认识不到,理解不了。
”
我们社会的极端分子是心理变态犯罪。
他们没有爱人的感觉,因而可以不带仇恨,也不带乐趣地伤害甚至杀死他人,就想杀死那些碰巧成了害虫的动物一样。
第九章心理治疗
患者与心理医生的互相选择应以合得来,而不是以名望或费用作为标准。
“我在奉行道家思想的放任自流的布兰代斯学院心理学系那里了解到,放任自流与无组织状态能带来鼓舞人心的力量和自我实现的最佳环境;但我也看到了放任自流同样也能使无能、缺乏才能和心理障碍等一切弱点暴露无遗。
也就是说,无组织状态要么造就人,要么毁了人;许多人一帆风顺,而另一些人则一败涂地。
”
第十章价值观
马斯洛说:
“一旦拒斥了价值观,心理学就将被削弱,将不能得到充分发展;这样,它就会使人类陷于超自然主义或道德相对论。
”
但认为人类有普遍的价值观并不就是说人类需要没有差异。
心理学家不能忽视人们在精神、体质和饮食等方面的能力这一事实,由于这些能力的不同,人们的需求也相应地存在差异。
我们能为负责任的行为找到科学的基础,而不负责任最终对社会对个人都不利。
马斯洛简明扼要地说:
“害人者必害己。
”因此对社会犯下的罪行就是对自己本性的罪行,它们会在我们的潜意识里留下痕迹,使我们蔑视自己。
人们行善则自尊,行恶则自卑,自形残秽。
这与苏格拉底的观点是相似的:
有充分知识的人永远不会行恶,因为有识之士会认识到这对自身不利。
马斯洛声称:
“……无知是犯罪的最主要原因……整个杰弗逊民主理论都是基于这么一个信念:
充分的知识导致正确的行为,离开了它人是不会有正确行为的。
”
行为主义者重文化影响,但如走到极端的话就意味着个人是文化的俘虏,根本无法逃避。
马斯洛认为这只是用于人类中的弱者。
更多的影响自我实现者的是他们对自己以及自己的基本需要的理解,而不是社会的价值,因为后者有时并不是真正的价值。
因此个人有可能比他们周围的文化更健康。
如果善良行为是人类本性,那为什么邪恶行为会如此猖獗?
这个问题前面已经有了部分答案:
认得各种天性是软弱的,很容易被误解或被忽视,而且常常敌不过文化的影响。
我们还提到过人性中同时存在一种趋向于发展的内在动力和退回安全的内在趋势。
从本质上说,整个人类必须要有一个价值体系。
第十一章尤赛琴管理
马斯洛说:
“粗暴无情而又精干的领袖虽然招恨,但与那种软弱多情但会置人于死地的领袖相比,人们是更欢迎前者的。
世上还有许多人,包括美国和其他国的人民,都有恐惧心。
他们情愿百依百顺、奴颜婢膝,也不愿自作主张……世界上还有许多地方只配专制统治,对付诚惶诚恐的臣民只能用啪啪作响的皮鞭。
哥伦比亚、叙利亚、伊朗及南非就是这样的国家。
健康人有对工作、发展、成功及价值的需要。
如果人们已经习惯于粗暴、集权、专制的管理方法,那么向开明的分权式管理的过渡必须逐步进行。
有些工人很善于钻他们认为比较软弱的管理人员的空子。
大多数经理的深刻教训:
鼓励和理解有助于工人维护自尊心并大大提高他们的效率。
马斯洛认为这类对非正义的反抗实际上证实了人的尊严,而不是人的堕落。
“我们可以把心理变态看成是罪行、邪恶,人类软弱和堕落的标志,但也可以用更深的同情和洞察力,把它理解为一个恐惧的人为争取健全、发展和自我实现而作的非直接努力。
这一切都适合于一个工人对恶劣的工业环境的反应。
他也许会通过各种偷偷摸摸的方法来表达他对非人化的愤怒,但这些从本质上来说都证实了他的恐惧,而不是他没有发展的潜力。
”
一个公司越是采用分权的经营方式,公司领导者就越有影响。
“就是说你给予集体中的他人以更大的权利和影响,你自己的权利和影响也就相应越大。
”
心理健全的领导者的动机是有利于组织和社会的。
是健康还是不健康的追求是关键性的区别。
因此一个领导是好是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领导者本人是否心理健全。
马斯洛说:
“想讨好所有人的人可能当不好领导。
”有时领导者要学会拒绝、强硬、勇敢。
这样,一个充分自信的领导者就能拒绝一些从长远来说对集体不利的一时要求。
一个真正出类拔萃的领导者看到部下的发展和自我实现是十分乐意的。
如果领导者的才华大大高于周围人时,他也会困难重重、心灰意懒。
当其他人还在困难摸索,他早已知道该何去何从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让他保持沉默简直就是酷刑。
如果遇到这种情形,领导者自然应采用一种更为专制的领导方式。
“只要不是善有善报,优秀社会就不会到来。
”
在一个充满恐惧不安、犹豫不决的社会里,一个强有力的领袖即使犯了错误,也会不乏效忠者。
希特勒就是这样的例子。
“如果我们防止了真刀真枪的战争,那么谁能赢得冷战呢?
他相信只有那个能早就健全、坚强、热情、有独创性的最优秀的个人国家,才能赢得冷战。
”
第十二章第三思潮与社会变革
对于优秀的人来说,诸如自由、爱情、正义和美好这样的概念都是一样的。
培养自己的能力是十分艰苦的……(虽然它可以同时是一种享受)……
开明的企业经理正逐渐发现,如果他们的企业具有每个人都能明白、理解、并为之作出贡献的共同目标的话,那么企业,就更有效率。
开明的经理会帮助其雇员发展并成为更好的公民,这就能大大有助于整个社会的改善。
一个优秀的领导者总是把谦逊、灵活与坚强的性格结合得恰到好处;当牵涉到重大原则问题时,他能坚持自己的立场。
第十三章协和社会
“在明显和平共处的社会中,社会秩序使个人的行为同时有利于自己与社会……人们之所以能和平共处,不是因为他们大公无私,认为社会职责高于个人欲望,而是社会契约使这两者得到了统一……社会机构使这两者互相有利。
”(用马斯洛的话说就是:
“在高度协和的社会里,善有善报。
”)
一个优等社会无论其富裕程度如何,财富的分配往往更加均匀;而在劣等社会里,富者越富,贫者越贫。
第十五章犯罪、违法和毒瘾
比尔对狱内的一组囚犯进行治疗……他们都完成了“七个步骤”的疗程,包括这样的概念:
“在我们所处的这个世界里正视自己……下决心说我们需要改变自己……意识到存在一种我们可以从中汲取力量的力量源泉……诚实地评价自己……帮助我们自己克服弱点……制定我们通过每日努力可以达到的目标……让我们下决心也帮助他人,就像他人曾帮过我们一样……认识到我们的自由比我们的怨愤更有价值。
”
亚特兰大市律师丹·麦克杜格尔于1962年创立基金会。
麦克杜格尔说:
“……社会对罪犯的几乎不加掩饰的蔑视,切切实实地位最烦所感受到,罪犯便还之以10倍的仇恨、怨愤及凶恶。
社会无法与罪犯交流,罪犯也无法与社会交流。
”“要从道德上改变他们的犯罪心理,就是要使他们在内心潜意识里建立起对他人的尊重。
这就要求罪犯从心理上接受包括爱邻人在内的道德准则,其中’爱’和’邻人’这两个词要给予恰当的定义。
”
对数百名酗酒者作了检测之后发现,他们没有精神病,但却有着自己的生活经历与自己的价值体系相冲突的问题——他们试图用酒精来回避这种冲突。
西纳农基金会是查理·戴德里奇精心计划的产物,是一个为吸毒者进行自我帮助的学习班。
西纳农组织的一名成员T·帕顿说:
“……吸毒成瘾者对愚蠢的思想行为方式比对毒品更恋恋不舍。
”
E·E·拉米雷兹医学博士是一个精神病专家,多年致力于解决吸毒问题。
“…我相信毒瘾是可以治好的,相信根本不存在纯粹的生理毒瘾;还相信吸毒者的问题来源于基本的但可以治好的性格紊乱。
典型的吸毒者责任观念淡薄,对任何人或任何事都没有责任心。
他的生活没规律,似乎也无法学会从失败中吸取教训。
他根本无意戒毒。
而目前的信条说毒瘾是一种生理现象,这恰恰为吸毒者提供了又一条借口:
‘我无能为力。
’……我相信每一个人都想成为一个完完全全的人,但吸毒者却没有建立起一个良好的心理结构来实现他的愿望。
”
第十六章教育和个人潜力
美国心理学威廉·詹姆斯:
“人能通过改变其思想来改变其生活。
”
1954加德纳·墨菲《人的潜力》
犹他州大学人类潜力研究计划的前负责人赫伯特·奥托博士是发展有效技术来开发人的潜力的先驱者。
“每个人在出色地完成任务后都渴望别人给他们以应得的承认和赞扬。
而在我们这个集中注意病态与问题的文化中,研究者们总是强调人的弱点、缺陷、错误以及不足之处。
然而对儿童所作的心理测量清楚地表明,当一个疲惫的孩子受到赞扬时,他会产生一种明显的新的向上力量(教师对孩子的鼓励会极大地影响孩子一生的事业和发展。
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相反,当孩子受不到赞赏或受到批评时,他们现有的体力也会戏剧性地减退。
只有当别人全心全意并一如既往地承认一个儿童的成绩时,这个儿童的自我才能获得真正的力量。
这一点也适用于成人。
相当多的心理学研究表明,假如在实验中成年对象受到赞扬或嘉奖,他们自己以及别人都会发现他们的表现有明显进步。
这种进步明显地表现在领导能力、参与活动以及她们的自信心上……”
批评性行为具有某种破坏性。
詹姆斯·纽曼是经理动力学习班的讲师和营业主任,他于1961年成立自己组织,并把他的讲座称为PACE(PersonalandCompanyEffectiveness:
个人及公司效率)。
“……一个人想成为什么样,就会是什么样。
”
赛弗森总经理说:
“尊重个人的人格尊严是大家都必须遵守的一条基本方针。
”他们坚持的经营方针是在所有交易中诚实无欺。
如果房子的价格对买主的收入来说太贵,他们就劝阻买主。
威廉·格泽拉医生《不败的学校》儿童需要“学会相互负责、相互关心、相互帮助。
这并不仅仅是为了他人,而且也是为他们自己……”
孩子们必须得到一定程度的自由有这样才能使他们学会负责。
但这是一种允许成功也允许失败的自由。
重要的是让他们尝到足够的成功滋味,使他们有继续努力的动机。
这是一种关于个人责任心的哲学。
“在帮助孩子时,我们必须让他们理解他们有责任满足自己的需要……不管我们如何改进学校,要是学生们不努力学习,没有自我约束,那他们终将失败。
”
“那些想放松校纪校规的人,因为急于取悦‘被剥夺’的孩子们,所以未能认识到严格、公正的纪律标准恰恰表明了我们对孩子的关心。
松懈的标准会被需要严格纪律的人理解为对他们缺少兴趣。
”
1967年,库珀史密斯《自尊的前提》为自尊下定义:
“它是个人对自己做出的、而且始终保持的一种自我估计;它表达了一种赞同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