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宅小区详细勘察文字报告新.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981463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197.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住宅小区详细勘察文字报告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住宅小区详细勘察文字报告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住宅小区详细勘察文字报告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住宅小区详细勘察文字报告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住宅小区详细勘察文字报告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住宅小区详细勘察文字报告新.docx

《住宅小区详细勘察文字报告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住宅小区详细勘察文字报告新.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住宅小区详细勘察文字报告新.docx

住宅小区详细勘察文字报告新

岩土工程详细勘察报告

湖南省勘测设计院

二○一四年十二月

 

岩土工程详细勘察报告

 

湖南省勘测设计院

二○一四年十二月

正文目录

 

附图目录(附报告内)

1、统一图例

2、勘探点平面布置图

3、工程地质剖面图

4、钻孔柱状图

附件目录(附报告内)

1、附表一:

勘探点成果一览表

2、附表二:

地层成果统计表

3、附表三:

标准贯入试验成果统计表

4、附表四:

土的室内试验成果表

5、附表五:

岩石室内试验成果表

6、勘察任务书及附图

7、单孔波速测试报告

一、工程与勘察工作概况

公司拟建的位于娄底市娄星区,地处吉星路与乐坪大道交汇处。

该项目拟采用剪力墙及框架结构,单体建筑物层数为24~32层不等,地下室1层,其中幼儿园3层,本次勘察共7栋。

受的委托,我院承担了该项目的岩土工程详细勘察任务,依照湖南省第六工程有限公司(设计方)提出的建筑物平面图及任务书要求(见附件1),我院于2013年11月5日~2013年12月1日完成了该项目野外勘探工作。

(一)工程概况

根据设计方下达的《房屋建筑岩土工程勘察技术条件和要求》及钻孔平面布置图(见附件1),拟建工程建筑物主要为6栋高层建筑组成,设计室外地坪标高为148.2-151.0m。

拟建工程建筑物概况见表1。

拟建工程建(构)筑物概况表1

总图

编号

建筑物

名称

结构

类型

建筑层数

地下地上

设计地

坪标高m

建筑

高度m

对沉降

敏感程度

建筑物

等级

基础设

计等级

荷重

墙基kN/m

柱基kN

20#栋

住宅楼

剪力墙结构

1

32F

详总图

99.60

较敏感

二级

甲级

4500

(二)勘察目的、任务和要求

1、勘察目的和任务

根据勘察任务书的要求(见附件1),本次岩土工程详细勘察的目的与任务、要求主要为:

(1)严格遵守《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并符合相关规范的要求;

(2)钻孔布置详见附件《勘探点平面布置图》,勘察单位可根据场地的实际工程地质条件调整钻孔数量和位置。

多层建筑应符合(GB50021-2001)规范,高层建筑应符合(JGJ72-2004)规范要求;附件《勘探点平面布置图》如未注明控制孔的数量和位置,勘察单位应按相关规范要求并结合场地实际情况确定;

(3)勘探深度多层建筑应满足(GB50021-2001)规范及其它专门规定要求。

高层建筑应满足(JGJ72-2004)规范要求及其它专门规定要求;

(4)查明场地地层结构、岩土性质;分析和评价地基的稳定性、均匀性、承载力和变形特性;

(5)查明不良地质作用并提出整治建议;查明埋藏的河道、沟浜、防空洞、孤石等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

(6)查明地下水的埋藏条件、水位、变化幅度,明确地下结构的抗浮设计水位,判定水和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

2、勘察要求

(1)抗震设防烈度6度及以上地区的场地勘察,应划分场地类别,判断场地土类型,划分场地对建筑有利、不利和危险的地段,必要时应对地层进行液化判别;

(2)当有可能采用桩基础时,多层建筑应符合(GB50021-2001)规范第4.9节要求,高层建筑应符合(JGJ72-2004)规范第4.2节要求;

(3)当存在基坑开挖、支护、降水问题时,应符合(GB50021-2001)规范第4.8节要求,高层建筑还应符合(JGJ72-2004)规范第4.4节要求;

(4)结合场地地质情况和工程特点,除完全可确定为天然地基的情况,可只提供天然地基的相关设计参数外,其余均应提供可能采用的其它类型地基基础方案(桩基、地基处理等)的设计参数;桩基设计参数应按规范GB50007-2011和规范JGJ94-2008的要求分别提供;

(5)对黄土、膨胀土等特殊性岩土及岩溶、滑坡等不良地质作用和地质灾害尚应按相关规范和专门规定执行。

(6)当场地存在边坡或整平后存在边坡时,应对场地边坡进行勘察;边坡工程的勘察要求另详。

(三)工作的依据及技术标准

本次勘察工作的依据及所遵循的技术标准如下:

(1)《房屋建筑岩土工程勘察技术条件和要求》及附图;

(2)《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

(3)《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72-2004);

(4)《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5)《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6)《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7)《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

(8)《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

(9)《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

(10)《建筑工程地质勘探与取样技术规程》(JGJ/T87-2012);

(11)《工程岩体分级标准》(GB50218-94);

(12)《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

(13)《工程岩体试验方法标准》(GB/T50266-99);

(14)《房屋建筑与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勘察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0版)等。

(四)勘察等级

拟建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一级,拟建场地复杂程度等级为一级,地基复杂程度等级为一级。

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第3.1.4条规定,本次勘察等级为甲级。

(2)岩土取样

原状土样采用上提双锥面活阀式取土器重锤少击法取样,土样质量等级Ⅰ级;岩样采取钻探岩芯样。

土样现场密封,所有样品及时送检。

(3)原位测试

本次采用的原位测试手段主要包括:

标准贯入试验、单孔剪切波速测试。

①标准贯入试验:

采用自动落锤装置,锤重63.5kg,落距76cm,贯入器至预定深度后,先预打15cm,再记录每打入10cm的锤击数,累计打入30cm的锤击数为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N。

本次勘察对残积粉质粘土层进行了标准贯入试验。

②单孔波速测试:

用铁锤分别水平敲击离孔口一定距离压有重物(>500kg)的木板两端,地表产生的剪切波经地层传播,由孔内三分量检波器的水平向检波器接收SH波信号,然后读取正、反两方向的实测波形,找出波形交叉点,读取初至波传播时间,进而计算出各测点(层)剪切波速值。

本次勘察在ZK12、ZK36、ZK56、ZK91钻孔内进行了单孔剪切波速测试。

(4)室内试验

岩土性质的室内试验严格按《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及《工程岩体试验方法标准》(GB/T50266-99)相关规定执行。

室内试验项目结合工程性质、基础类型、地基土性质及均匀性、基坑支护设计等,具体试验项目如下:

①土的试验

常规物理性质试验:

测定土的常规物理性质指标,确定土定名,评价土的工程物理性质。

压缩试验:

测定地基土压缩系数和压缩模量,为地基变形设计等提供参数。

剪切试验:

通过直接快剪试验方法,测定黏聚力及内摩擦角,评价岩土力学强度,为基坑开挖稳定性计算及支护设计等提供岩土参数。

②岩石试验

测定岩石的单轴极限抗压强度试验(天然)、抗剪(断)强度(天然)、等指标,评价岩石力学强度,为支护设计及桩基设计等提供岩土参数。

③易溶盐腐蚀性分析

测定土中易溶盐成分含量,评价地基土对混凝土、混凝土中的钢筋及钢结构的腐蚀性。

3、完成工作量

本次勘察过程建设方现场见证,完成的实物工作量统计见表2。

完成勘察实物工作量统计表表2

项目

单位

数量

备注

工程地质钻探

米/孔

标准贯入试验

土样

岩样

水样

单孔剪切波速测试

m/孔

(六)其他说明

1、本次勘察依照设计方提供的布孔位置图所示钻孔坐标,采用GPS仪放样于实地,并实测坐标及高程(见附表1)。

本次勘察工作严格按有关规范、规程执行,工作量按勘察工作技术要求执行,各项勘察工作符合要求。

2、在编写勘察技术要求前,对场地内及周围一定范围内的地层结构、构造、环境条件、水文地质及工程地质等进行了调查了解,对勘探工作布置及详细勘察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3、对场地及周边,特别是场区南东侧山体采用追索法结合剖面穿越法对地质环境条件、地形地貌特征、水文地质条件等进行了调查,其精度满足勘察阶段要求。

4、钻孔定位采用全站仪测量,钻孔平面位置偏差在正负0.5m,高程允许偏差在正负0.5mm,勘察点坐标系与建议单位提供的一致。

二、场地环境与工程地质条件

(一)区域气象

本区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根据娄底市气象站1979~2010年气象资料,区内气象参数如下:

年平均气温17.4℃(1979~2006)

最高气温39.6℃(1989.8.16)

最低气温-9.2℃(1979.12.29)

年蒸发量1485.0mm(1980~2006)

年平均降水量1399.5mm(1979~2006)

年最大降水量2125.4mm(1994)

月最大降水量453.2mm(1990.6)

日最大降水量290.2mm(1985.5.22)

时最大降水量60mm(2005.5.31)

风向多为西北风、东南风

年平均风速1.6m/s

区内降雨在时间上分布不均匀,降水量最少的为12月份,平均只有50.9mm,最多的为5月份平均为225.8mm,4~6月平均降水量587.9mm,占全年降水量的39.2%。

7~9月平均降水量323.4mm,占全年的21.6%,降水常以暴雨形式出现。

(二)场地地形、地貌

据区域资料,拟建场地原始地貌为剥蚀溶蚀丘陵地貌,整体地势呈现出东南高西北低之势,场区南东侧坡顶标高为175.60m,场址区最低则为已建成的一期配套花园143.20m,最大高差为32.6m,南东侧现切方后的坡底标高为148.23-149.22m。

勘察期间,场地已经进行了平整,钻孔孔口标高在143.20~147.50m,相对高差约4.00m左右。

(三)地质构造及新构造运动

区域地质资料显示,场区位于华南褶皱系湘桂粤褶皱带祁阳弧北翼,拟建场地位于颜家湾向斜的东南翼,区内为单一地层,走高北东、倾向北北西,岩层倾角30-80度,本次勘察未发现其它断裂构造,拟建建筑物范围内及其附近无全新活动断层、深大断裂通过,为构造稳定区。

区内新构造运动微弱,主要表现为缓慢的升降运动。

场区内地层总体走高北东、倾向北北西,岩层倾角30-80度,小型褶皱极为发育,本次勘察未发现断裂构造,场区及附近无深大断裂构造通过,为构造稳定区,但构造裂隙发育,风化裂隙密集。

本次勘察在钻孔控制范围及深度内,未发现断裂构造及新构造运动迹象。

(四)场地岩土层的构成与特征

1.地层岩性

通过本次勘察,综合区域资料,查明拟建场地分布岩土层有:

杂填土、残积粉质粘土、强风化泥灰岩夹页岩、强风化炭质页岩、强风化泥灰岩、中风化泥灰岩等,按其工程特性及指标,共划分为6个工程地质层。

现自上而下分述如下:

(1)杂填土①1(Q4ml):

杂色、灰褐色,主要由碎块石及粘性土组成,含10~15%的碎石及生活垃圾、建筑垃圾等,局部见有大块石。

属新近回填,稍湿~湿,松散,未完成自重固结。

该层在场地局部分布,大部分地段缺失。

层厚0.60~10.10m,层底标高147.03~134.02m。

(2)残积粉质粘土①2(Q4el+dl):

黄褐色、深灰色,局部上部含砂砾石,原岩结构可辩,无摇震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及韧性中等,湿,硬塑。

该层在场地内连续分布,层厚0.60~11.00m,层底标高144.76~128.22m。

(3)强风化泥灰岩夹页岩②2(C1s):

黄褐色夹深灰色,泥质结构,薄层状构造,泥灰岩与页岩互层,大部分矿物已风化变质,受地质构造影响,节理裂隙较发育,地层起伏较大,岩石较破碎,多呈块夹土状,岩块用手折易断,遇水易软化,极软岩,岩石质量指标差,岩体质量等级为Ⅴ类。

该层在场地内连续分布,揭露层厚2.00~15.20m,层底标高142.74~130.61m。

(4)强风化炭质页岩③1(C1s):

灰黑色、深灰色,泥质结构,薄层状构造,大部分矿物已风化变质,受地质构造影响,节理裂隙较发育,地层起伏较大,节理裂隙较发育,岩石较破碎,多呈块夹土状,岩块用手折易断,遇水易软化,极软岩,岩石质量指标差,岩体质量等级为Ⅴ类。

该层在场地内连续分布,揭露层厚2.00~15.70m,层底标高142.74~130.61m。

(4)强风化泥灰岩④1(C1s):

青灰色、深灰色,泥质结构,薄-中厚层状构造,受地质构造影响,节理裂隙较发育,风化厚度较大,节理裂隙较发育,岩石较破碎,多呈块状,浸水易软化,岩石质量指标差,岩体质量等级为Ⅴ类。

该层在场地内连续分布,揭露层厚1.00~15.70m,层底标高141.29~132.04m。

(5)中风化泥灰岩④2(C1s):

青灰色、深灰色,泥质结构,薄-中厚层状构造,节理裂隙较发育,岩石较完整,多呈柱状,RQD=70-90。

该层在场地内连续分布,未揭穿。

(五)地震效应

1、抗震设防基本参数

场地在区域上是相对稳定的,在历史上无中强地震记载,近期小震亦很少。

据《中国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场地位于抗震设防烈度Ⅵ度区;设计地震动加速度为0.05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值为0.35s,设计地震分区为第一组。

2、场地土类型及场地类别

根据钻孔实测单孔剪切波速测试结果(见附表4),结合岩土名称和性状及当地经验,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表4.1.3和表4.1.6,拟建场地场地土类型为中软场地土,场地类别为Ⅱ类,划分如下表4:

场地土类型及场地类别划分表表4

孔 号

计算深度(覆盖层厚度或20m的较小者)(m)

土层的等效剪切波速Vse(m/s)

土的类型

建筑场地类别

ZK12

10.10

279

中硬

ZK36

10.00

314

中硬

ZK56

12.50

261

中硬

ZK91

14.20

315

中硬

注:

填土自设计室外地坪标高起算厚度,计算深度为20m。

3、液化判别

场地内无可液化地层,本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Ⅵ度区,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第4.3.3条,可不考虑液化影响。

4、建筑物抗震地段划分

依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第4.1.1条,判定该拟建筑场地为可进行建设的一般地段。

(六)水文地质条件

1、地表水

拟建场地内未见地表水体。

2、地下水

根据区域水文地质条件,结合勘察揭露场区内岩土层的结构构造、分布、埋藏等条件综合分析,场地内可能的富水地层为下伏泥灰岩、泥灰岩夹页岩和上覆素填土层,分别含岩溶裂隙水和上层滞水。

①岩溶裂隙水:

基岩裂隙水赋存强-中风化泥灰岩岩石裂隙中,含水量中~弱。

地下水补给来源主要为大气降水和生活用水,场地地处地下水的迳流区,地下水运动方式以接受大气降水和生活用水通过地表土层和岩石的节理裂隙向低洼处。

②上层滞水:

场地原始地貌为低缓丘陵与丘间宽谷地貌,新近回填素填土,厚度较大、分布广泛,该土松散、孔隙度大,有利于大气降水的入渗和贮存,在回填厚度较大地段,可形成上层滞水。

该层水位和水量一般季节性变幅较大,雨季水量丰富、水位较高,旱季水量较贫乏至贫乏,水位降低或消失。

本次勘察,在枯水期未见地下水,但在雨季时可见地下水,于2014年1月12日测得水位埋深为1.90-8.60米(详见钻孔柱状图及工程地质剖面图)。

(七)不良地质作用

1、不稳定斜坡

南东侧不稳定斜坡(另附《二期南东侧边坡稳定性分析报告勘察及边坡稳定分析报告》)为场区不良地质作用,该边坡是由人工开挖形成的,边坡坡顶标高为175.60m,坡底标高为143m,最大高差为32.6m,现切方后的坡底标高为148.23-149.22m,呈弧形,主要分为3级:

第一级为土质边坡,高为12.50m,主要为松散碎块石、粉质粘土及强风化石英砂岩夹页岩,边坡坡度约45~80°,且坡顶由于人工开挖形成一巨型危岩体,受构造影响,岩体褶皱发育,岩层混乱,岩层产状110°∠44°、120°∠34°,为逆层边坡;第二级为岩质边坡,边坡坡角约70~80°,主要由强风化石英砂岩夹页岩及强风化泥灰岩夹页岩组成的边坡,受构造影响,岩体褶皱发育,岩层混乱,岩层产状330°∠65°,为顺层边坡,对边坡稳定性不利。

第三级为岩质边坡,边坡坡角约70~80°,主要由强风化泥灰岩夹页岩组成的边坡,受构造影响,岩体褶皱发育,岩层混乱,岩层产状330°∠75°,为顺层边坡,对边坡稳定性不利。

3级边坡间平台宽5~7m。

由于坡角距拟建二期工程距离较近,边坡一旦发生险情,将造成较严重的后果。

2、岩溶

石炭系泥灰岩岩溶一般发育,见较多的溶蚀裂隙、溶洞等,基岩面起伏大。

岩溶主要发育在浅部,且大多充填良好,但对岩体的完整性和连续性起到了一定的破坏作用。

共2孔见溶洞,垂向高度1.30~4.50m,为粉质粘土充填,钻孔溶洞遇见率为0.01%。

(八)特殊性岩土

本次勘察范围内特殊性岩土主要为杂填土①1,主要由粘性土组成,含10~15%的碎石及生活垃圾、建筑垃圾等,局部见有大块石。

属新近回填,稍湿~湿,松散,未完成自重固结。

场地局部分布,大部分地段缺失。

层厚0.60~10.10m,层底标高147.03~134.02m。

三、岩土参数统计

(一)岩土参数统计方法

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版)14.2.2条,对各岩土土层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在综合现场钻探、原位测试及室内试验的基础上,按场地的工程地质单元和层位分别统计。

(1)计算平均值(φm)标准差(σƒ)及变异系数(δ)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φm—岩土参数的平均值;σƒ—岩土参数的标准差;

δ—岩土参数的变异系数;φi—岩土参数的实测值;

n—岩土参数的统计数量。

(2)计算标准值(φk),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γs—统计修正系数,式中的正负号按不利组合考虑。

(3)采用正负三倍标准差法剔除粗差数据。

当离差满足下式时,视为粗差数据,可舍弃带有粗差的数据后,然后重新统计。

如求得的标准差和变异系数过高,就检查原因,必要时应考虑重新划分统计单元。

式中d—离差,d=φi-φm;ζ—系数,取3。

(二)原位测试统计

为了确定场内杂填土

1、残积粉质粘土

2的均匀性及力学性质,本次勘察共进行标准贯入试验30次,现场标准贯入试验成果见表5及附表3。

标准贯入试验成果统计表表5

统计指标

岩土名称

统计

试验数

(次)

范围值

(击)

平均值

(实测值)

μ(击)

标准差

σ

变异系数

δ

标准值

残积粉质粘土

2

30

16~29

21

1.123

0.099

20.6

(三)室内试验参数统计

(1)为了确定场地内残积粉质粘土

2的物理力学性质,本次勘察共采取原状土试样34件,进行土的物理力学性质试验。

室内试验成果见表6及附表4。

残积粉质粘土

2基本性质成果统计表表6

试验项目

统计

试验值

标准差

σ

变异

系数

δ

标准值

最大值

最小值

平均值

天然含水量W

%

34

25.60

20.70

23.122

1.873

0.083

23.29

比重Gs

2.74

2.72

2.725

0.007

0.002

2.72

天然密度ρ0

g/cm3

2.04

1.92

1.977

0.034

0.017

1.98

干密度ρd

g/cm3

1.72

1.57

1.64

0.049

0.030

1.61

孔隙比e

0.77

0.612

0.697

0.052

0.080

0.695

饱和度Sr

%

92.90

86.60

90.425

2.443

0.024

91.93

孔隙度n

%

42.69

36.75

40.01

1.941

0.049

41.08

液限WL

%

39.30

30.50

35.06

1.703

0.053

33.88

塑限Wp

%

23.50

18.20

20.97

0.806

0.041

20.66

塑性指数Ip

%

16.20

12.30

14.08

1.321

0.095

14.23

液性指数IL

0.24

0.01

0.15

0.099

0.556

0.21

压缩系数a1-2

(MPa)-1

0.24

0.14

0.19

0.044

0.191

0.18

压缩模量Es

MPa

11.90

7.30

9.196

1.242

0.166

7.896

内摩擦角(φ)(天然)

17.00

13.30

15.14

2.027

0.114

14.68

凝聚力C(天然)

kPa

48.00

24.30

37.385

7.250

0.164

36.89

(3)为确定场地内中风化泥灰岩④2的力学性质,共采取岩样8组做岩石的抗压试验,试验成果见表7。

中风化泥灰岩④2力学性质成果统计表表7

试验

项目

试验

状态

单位

统计

样本数

(组)

试验值

标准差

σ

变异

系数

δ

标准值

范围值

平均值

单轴抗压强度

天然

MPa

8

28.25~38.74

32.74

3.746

0.114

30.21

(四)岩土参数建议值

根据本次室内试验及现场原位测试结果,参照《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及其它相关规范规程,结合地区工程经验,推荐各岩土层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抗压强度frk、压缩模量Es、抗剪强度等见表8。

各岩土层主要力学指标推荐表表8

岩土名称

承载力

特征值

fak(kPa)

天然单轴

抗压强度

标准值frk(MPa)

抗剪强度

压缩模量

Es

(MPa)

变形模量

Es

(MPa)

φ(°)

C(kPa)

杂填土①1

/

/

/

/

松散,未完成自重固结

残积粉质粘土①2

240

14.68

36.89

9.28

强风化泥灰岩夹页岩②2

600

强风化炭质页岩③1

600

强风化泥灰岩④1

1500

中风化泥灰岩④2

3000

30.21

四、场地岩土工程条件评价

(一)场地地基稳定性及适宜性评价

据区域资料和钻孔揭露情况,场地内未发现断裂构造及新构造运动迹象,其构造稳定性和重力稳定性良好。

也未发现影响场地稳定的不良地质作用,适宜作为拟建建筑物的场地。

(二)地基均匀性评价

按地坪标高整平后:

杂填土①1厚度为0.60~10.10m,填土性质和厚度差异性大,分布不均匀;残积粉质粘土①2厚度0.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