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4年级.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980509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4.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教案4年级.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小学语文教案4年级.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小学语文教案4年级.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小学语文教案4年级.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小学语文教案4年级.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教案4年级.docx

《小学语文教案4年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教案4年级.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语文教案4年级.docx

小学语文教案4年级

小学语文教案4年级

【篇一:

新课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

1.观潮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能根据上下文理解“若隐若现、齐头并进、漫天卷地”等重点词语的含义。

2.初步学会按“潮来前?

?

潮来时?

?

潮来后”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3、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课文中有关“潮来之时”的记叙。

2、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体会当时人们的心情。

3、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提高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

预习:

1、收集有关钱江潮的资料。

2、读课文五遍以上,给生字注音。

3、抄写本课字词和优美句。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按“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2、能发挥想象,有条理地说说江潮来时的情景。

3、能通过思考所提供的问题,理解长句子的意思。

4、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色,激发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5、能按一定顺序,有条理地介绍一处景物。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色。

有条理地说说江潮来时的情景。

三、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你们到过海边,看过海水涨潮吗?

说说海潮什么样?

(江海涨潮,气势宏伟,令人震撼。

教师介绍:

钱塘江它是我们浙江省的第一大河,它位于浙江省北部,全长605公里,河域面积五万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积的百分之四十三,是我国东南沿海的一条著名江流。

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钱塘江边一睹为快。

2.看了这潮水,听了这潮声你觉得钱塘江潮怎么样呢?

你能用一个词来概括吗?

(?

?

)说得真不错,这篇课文的作者在他眼里的钱塘又是怎么样的?

自由读课文,找出一个你认为最能体现钱塘江特点的词语。

(让学生看黑板板书)

3.(板书:

天下奇观)理解奇观。

观潮的观是什么意思?

天下奇观的观呢?

打开字典查一查。

师:

很少有人能看到这壮丽的景观,你们想不想把自己了解到的说给大家听?

课文中有许多形象的词语,咱们讲的时候会用到,打开书,在写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用了很多形象的词语,你动笔画一画,然后在找小组读一读。

要放弃自己不成熟的想法,听取别人的建议。

我国的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

这里的潮比别处的潮更加宏伟壮观,潮来时,激起的白浪达数米高,像一座城墙,你们见过这种奇观吗?

为什么这里的大潮如此的与众不同?

(请查阅资料的同学介绍“潮的形成”、“潮的气势”“或观潮最佳地点”。

特殊的地理环境形成了特殊的壮丽景象,第22课就写了一次钱塘江大潮的过程。

师:

我有一个问题,我想问你为什么要在八月十八日观潮?

(二)检查预习情况。

(1)检查预习情况。

①读准多音字:

②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横贯山崩地裂人声鼎沸漫天卷地

③指名读课文,正音。

④同桌互读,评定等级。

(2)默读课文,用自己的话介绍钱江潮。

(3)理清文脉。

①按“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②同桌交流。

③说说各段的段意。

三、理清叙述顺序。

1.读课文,想想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钱塘江大潮的?

(板书)

课文按时间顺序来写大潮,按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顺序把钱塘潮的景象写具体的。

(板书)

2.再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

小组自己解决有关词语方面的问题。

附:

板书:

观潮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

(时间顺序)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2.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3.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二、教学过程:

(一)引入谈话。

钱塘江大潮自古被称为“天下奇观”。

我们盼望着能亲眼看到这一奇景。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观潮》。

上节课,我们初读课文,了解了什么?

(板书:

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在这节课的学习中,我们通过阅读课文,展开想像的翅膀,来感受大自然创造的奇异景象。

(二)通过预习,我们读懂了什么?

(?

?

)提出预习中不懂的问题。

(?

?

(三)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1.师生交流,品读。

潮来前:

笼罩薄雾风平浪静

(板书)观潮

潮来时:

闷雷滚动一条白线浩浩荡荡山崩地裂

潮去时:

漫天卷地风号浪吼

在这个环节,教师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朗读来体会钱塘江来前的平静、美丽,来时的汹涌、雄伟,去时的余威未减。

同时,在语言环境中理解“浩浩荡荡、山崩地裂”等词义,体会作者运用比喻、对比等手法。

1.潮来前,作者介绍了什么?

(板书:

笼罩白雾风平浪静)指导朗读。

2.潮来了,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从哪感受到的?

默读读课文,进行画批。

3.小组合作学习。

(1)交流感受,品读佳句。

(2)作者又是按怎样的顺序写潮来时的景象的?

(3)分工进行有语气地朗读。

4.反馈交流,教师及时引导、点拨。

抓住以下要点,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谈自己对词句独特的感悟。

注意品读结合:

(1)作者按由远及近的顺序来写潮来时的景象的。

(板书:

远近)

(2)远:

抓住潮的声、形来写潮刚来时的景象:

隆隆响声,像闷雷滚动;水天相接处一条白线。

潮虽远,但气势已现。

(板书:

声如闷雷远处白线)读读描写潮的句子。

(3)近:

抓住潮的形、声、色写出了潮的气势之宏伟:

白线很快移来,加长、变宽、横贯江,写出了潮水由远及近的变化。

(看图片)“白浪翻滚”、“白色城墙”写出了潮

水的浪头之高,气势越来越大:

形如千万匹战马齐头并进,声如山崩地裂。

(看图片)(板书:

白浪翻滚山崩地裂)(看录像片断)指导学生有语气地朗读,读出潮的气势:

先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练读,再进行赛读,最后安排齐读。

(读整段时注意读出潮水形声的变化,气势由小到大。

(4)指导学生背诵:

背自己喜欢的句子。

5.课文中还从哪能看出钱塘潮的气势雄伟壮观?

读第五自然段体会。

抓住要点,师适时点拨:

“霎时”时间短暂,潮头却已西去,潮水奔腾之快。

余波涌来,也使江面风号浪吼,江水平静后,江水已涨了两丈来高,都可以看出潮来之猛,气势之大。

指导学生朗读。

(适时板书:

漫天卷地风号浪吼)

6.学完课文,你们知道为什么人们称钱塘潮为“天下奇观”了吗?

学生谈自己的想法。

(四)总结。

1.我们学完了课文,对钱塘潮有了较深入的了解,深深地被它的壮丽景象所吸引。

如果你是小导游,你怎样向不了解钱塘潮的游客介绍钱塘潮呢?

2.编导游词,然后向同学们介绍。

(可以加上自己收集的材料内容)

3.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小结

4.作业。

(1)按一定顺序,写一个描写景物(或景观)的片断。

(2)如果你是小导游,你怎样向不了解钱塘潮的游客介绍钱塘潮呢?

板书:

1、观潮

潮来前笼罩白雾风平浪静

潮来时远声如闷雷远处白线

近白浪翻滚山崩地裂

潮过后漫天卷地风号浪吼

2*.雅鲁藏布大峡谷

一、课前准备:

1、搜集与有关雅鲁藏布大峡谷的文字、图片。

2、读三遍课文,给生字注音。

3、抄写本课4个字的词12个和3句优美句。

二、教学目的:

1.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特点,感受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丽神奇。

2.通过学生自学交流,培养学生自主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3.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特点,学习作者表现事物特点的写法。

四、教具:

录音机、磁带

五、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

师:

《观潮》一课向我们呈现了一种壮丽的美,我们的祖国有奔腾的江河,澎湃的大海!

有辽阔的草原,茂密的森林!

有宁静的山林,繁华的都市?

?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雅鲁藏布大峡谷,看看那里是怎样一道风景线。

课前,老师让大家收集你心中最向往的雅鲁藏布大峡谷资料,都带来了吧!

谁来说一说。

1.(教师放歌曲《喜马拉雅山》)同学们,在课前先请大家听一首非常好听的歌曲,请大家闭上眼睛仔细听,感受一下,看看你的眼前会出现什么?

2.学生汇报(会出现蓝天白云、青山碧水等)

3.师:

(出示图片)这就是美丽的雅鲁藏布大峡谷,今天老师就带着同学们跟随作者的,一同去游览雅鲁藏布大峡谷。

(板书:

2雅鲁藏布大峡谷)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自由读文,读准字音。

2.指名读,思考:

师:

雅鲁藏布大峡谷,她为什么被称为“世界第一壮丽景观”呢?

今天我们一起到雅鲁藏布大峡谷看一看。

作者介绍了雅鲁藏布大峡谷的什么人文景观?

3.整体感知。

(1)师指名学生读阅读提示,并分组议议阅读要求。

(2)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师提出具体明确的阅读要求:

①读一读,想一想,雅鲁藏布大峡谷,她为什么被称为“世界第一壮丽景观”?

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的?

②对课文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并学一学编辑叔叔的做法,在课文空白处画“问题泡泡”。

4.学生根据阅读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

(三)自主学习,精读感悟。

1.师:

雅鲁藏布大峡谷的风光举世闻名,哪部分内容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

为什么?

【篇二: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学设计方案】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方案

【篇三: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去年的树》教案】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去年的树》教学设计

瓯海区仙岩镇第二小学吴碎新

一、教材分析:

《去年的树》是日本作家新美南吉的作品。

这是一个文浅意深的童话故事。

文章用白描手法写出了鸟儿和树的真挚情谊。

童话中,虽然朋友树不在了,但是真挚的友情还在,真诚的约定还在。

于是,他们朝夕相处的美好友谊,相约明年再唱歌,听歌的真挚情感时时回想在鸟儿的耳旁。

童话虽然语言朴实无华,但就是在这平淡的语言中充满了一种深挚透明的美。

二、教学目标:

认识“伐”,能正确读写“伐木、融化、剩下、煤油灯”等词语;能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鸟儿与大树之间诚挚的友情。

三、设计理念:

阅读教学过程就是引导学生与文本多次对话的过程。

在对话过程中,要注意对话环境平等化、对话方式多样化、对话主题深刻化、对话结果个性化。

学生个性化解读文本与教师价值观的导向要有机统一。

四、教学重点:

朗读体悟课文中的角色对话,体会童话角色的心理。

五、教学难点:

通过多层次对话,体会课文的人文内涵:

珍爱诚挚的友情。

六、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直接导入

大家都爱读童话,我们今天就来读一个日本的童话故事,它的题目叫《去年的树》。

(二)初读课文,理清文路

1.这节课,我们就学着用心去跟课文交流、对话。

我们首先要把故事读通。

2.自由朗读课文,试着用几句话简洁的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3.畅谈感受,了解学生认知起点。

了解:

“伐木人”、“煤油灯”,指导书写“伐”。

指导概括主要内容,分段。

板书:

随机鸟儿

(三)板块研读,品味友情

1.研读“朝夕相处”句。

好朋友。

(1)读着读着,你体会到了什么?

谈谈对“天天唱,天天听”的感受。

(2)角色换位,体验朗读。

2

体会“请”“还”“一定”

“!

”背后的强烈愿望。

3.小结引读。

(四)重温友情,体验真情

1.创设情境,重温友情。

2.体验情感落差。

(播放二胡悲乐)

课件出示

(1)朗读体会。

(2)说话练习:

面对眼前的一切,鸟儿呆了。

他思绪万千?

?

3.为了找到自己日夜思念的好朋友树,他是怎么办呢?

默读第五段后面的内容。

4.交流,相机板书学生词语:

千里迢迢、千辛万苦、万分焦急等词。

5.相机研读三个问句:

(1)朗读评议。

(2)谈话:

此时,你又会在心里怎样地呼唤你的好朋友呢?

6.分角色朗读,休会鸟儿内心的急切与伤心。

(五)研讨结尾,体味情韵

1.回旋“去年”。

此时此刻,去年的树和鸟儿朝夕相处的日子又一次在脑海里浮现——生读句一。

真诚相约时的场景又一次在脑海里浮现——生读句二。

2.说话:

此情此景,你会怎样面对已化为灯火的好朋友大树呢?

3.逐句出示原结尾,感受鸟儿两个“看”的意韵。

4.师生齐读结尾,感受情韵。

(六)拓展延伸、多向对话

1.课文学到这儿,其实已经学完了。

让我们静下心来,想想面对这只美丽的鸟儿,面对这个美丽的童话,你想对这对好朋友说什么说些什么呢?

2.交流。

(七)回归课题,升华情感

1.去年的树,今年已不复存在,让我们无限留恋地读──(读题)。

2.去年的树,为什么会不复存在?

留给我们太多太多的思考,让我们意味深长地读──(读题)。

七、板书设计:

好朋友

11去年的树鸟儿

四处寻找

千里迢迢、千辛万苦、万分焦急

《去年的树》

宁波市江东区中心小学吴姬玲

[我的思考]

这篇童话情深意浓,带着些许伤感色彩,赞美了高尚的、令人荡气回肠的友情。

整篇童话的语言朴实无华,全文虽没华丽的词句,但字里行间里蕴含着鸟儿对树的真挚情谊。

文章构思独到,略去了鸟儿在寻找朋友过程中以及面对灯火时的心理描写,给读者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间,在平淡的语言中有一种深挚透明的美。

读罢此文,鸟儿对树的那种浓浓深情便跃入脑间,挥之不去。

这种执着的爱,传达的是人类最美好,最恒久的爱,具有独特的艺术感染力。

现代教学论认为:

教学是一个师生双方交互运动的过程,教师要努力创设一种和谐、愉悦的教学情境,实现教与学的共振。

因此,阅读教学过程就是引导学生与文本多次对话的过程,本文的阅读对话应体现多元性。

我想对课文蕴含的道理,学生的认识可能不太一致,如,要信守诺言、珍惜友情;要保护环境,爱护树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同发展;要无私奉献。

所以在课堂上老师应鼓励学生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感受和见解,只要能从课文中找出支撑的理由,不脱离文本的本意,都是可以的。

同时在对话过程中,要注意对话环境平等化、对话方式多样化、对话主题深刻化、对话结果个性化,以及学生个性化解读文本与教师价值观的导向要有机统一。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读,铺垫基调

(一)、导入

1、课件出现悦耳的鸟鸣声。

师:

什么声音?

生:

鸟叫声(鸟鸣声、鸟儿在唱歌等)

2、师:

一只美丽的小鸟坐在大树上,正动情地为他的好朋友──大树唱歌,大树摇曳着茂盛的枝叶,正入神地听着?

?

这是一幅多么和谐、动人的图画呀!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关于大树和小鸟的故事,请仔细听、认真看。

(二)、flash画面下,范读全文

伴随着优美的音乐、动情的flash画面,教师充满激情地范读全文,学生入情入境地倾听着。

(三)、交流感受并揭题

1、听了故事,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学生交流。

2.看来大家已经被故事打动,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个动人的故事,齐读课题——《去年的树》

[充分借助媒体渲染情境,直入主题。

教师充满激情的范读伴随着优美的音乐、动情的flash画面,自然引领着学生走进了鸟儿和大树的世界。

强烈的视觉冲击带来的情感上的共振,使孩子们身临其境,为整个教学铺垫了“情”的基调。

]

二、入情朗读、品味友谊

(一)、初读

请大家打开课文,带着刚才的思考读读这个故事,相信大家一定又会有很多收获。

(二)、交流

1.刚才大家都讲到大树和鸟儿真是一对好朋友,你能读读书中的一些句子,并说说它

们是一对怎样的好朋友?

2.出示课文第一小节并自读思考:

这是一对怎样的好朋友?

根据学生回答边板书“形

影不离、朝夕相处”等词语

(三)、积累

大家可以把这些好词语积累起来,写在相应的小节边上。

(四)、朗读

能读出“形影不离、朝夕相处”吗?

为什么“天天”读那么强调?

(五)、小结

真是一对令人羡慕的好朋友啊!

(六)、同法学习3、4小节,并指导朗读对话

1、还能从其他句子中读出它们是一对怎样的好朋友?

出示对话,板书:

依依不舍、难舍难分等,并让学生积累在书上。

2、天到了,大树知道小鸟必须要去过冬了,可是小鸟真要离开大树时,大树对小鸟是

那样的依依不舍,读读分别时的对话。

3.小鸟也是多么不愿离开大树啊!

于是对大树承诺,读句子。

4.指导朗读对话。

5.真是一对难舍难分的好朋友啊!

[初读交流时,教师充分调动学生语言积累,引导学生将积累的语言内化并加以活用。

如引导学生感悟“好朋友”,自然引出“形影不离、朝夕相处、依依不舍、难舍难分”等等贴切的词语,并引导学生积累。

而民主、愉悦的教学氛围又使学生畅所欲言,课堂里充满了多元化思想的碰撞。

在交流分享彼此的感受中,孩子们深深感受到鸟儿与大树的深情厚谊,对“好朋友”这个概念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

三,质疑研读、感悟真情

(一)追问:

树到哪儿去了?

1、就这样,转眼春天终于到了,小鸟马上回来找它的好朋友大树来了,可是,出示句子(可是,树不见了,只剩下树根留在那里。

)?

?

2、年的好朋友大树不见了,小鸟多着急啊!

它到处找,到处问,结果找到没有?

3、追问:

树到哪儿去了?

生说,板书:

砍倒。

树到哪儿去了?

板书:

切成细条:

树到

哪儿去了?

板书:

做成火柴:

树到哪儿去了?

板书:

化为灯火。

(二)研读最后三小节

1、最后在一个村子里油灯旁,两个好朋友终于相见了,请大家读读课文

最后3小节。

2、想象鸟两次对着灯火“看了一会儿”的内心活动,体会鸟对树的深情与留恋。

[这一设计既为整个教学推进提供了宝贵时间,提高了实效。

同时教师在这一环节中以急促的、诚挚的语调,突出了小鸟想找到好朋友的急切心理,并与学生共同营造了“追寻”的氛围,让学生深深体会到鸟儿的诚信与执着,为“灯火”环节做了良好的铺垫。

]

四、练笔交流、升华真情

(一)、练笔

1、鸟对大树的情,大树能体会到吗?

瞧,这摇曳的灯火,不正是大树跳动的心吗?

就在他将要被燃尽的时候,大树也有多少话想对小鸟说啊。

你们能帮助他说出来吗?

2、请写下大树想对小鸟说的话,并一边指导,引导多元体会。

(二)、交流

在抒情的音乐中学生深情朗读所写的大树想对小鸟说的话,师生边激情点评。

(三)、小结

今天,我们不但在课堂上与同学、与老师一起进行了交流,我们还走进课本,跟文章中的角色进行对话,这样的读书才真的把书读懂、读活了。

以后我们还可以试着跟作者进行对话,思考作者为什么要写这样的文章。

[“情动而辞发”。

整堂课以情为线,入情导读,真情对话,激情点评,使学生得到情感上的滋养、语言上的训练。

此时,小练笔“大树对鸟儿说”的安排水到渠成。

学生从课始一直集聚的情感,在这时得以充分抒怀,孩子们赞美鸟儿与大树友谊的真纯的话语让人动容,对于大自然的爱护与关注让人感怀。

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结合在这儿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我想这就是我们想要的语文教学的美好境界吧!

]

[我的反思]

一、自感成功之处

(一)、从整体来看:

我深深感受到整堂课充满了浓浓的人文关怀,教师、学生都情不自禁地融入其中。

教师以饱满的激情引领学生进入文本,亲身触摸文本,感受深层内涵。

师生互动自然和谐,创设了良好的对话氛围。

教师始终重视与学生进行多元化对话,设计层次呈阶梯状递进,使学生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状态,个性化的语言、独特的感受由此自然生成。

(二)、从课堂的各个环节来看:

1、揭题环节:

充分借助媒体渲染情境,直入主题。

教师充满激情的范读伴随着优美的音乐、动情的flash画面,自然引领着学生走进了鸟儿和大树的世界。

强烈的视觉冲击带来的情感上的共振,使孩子们身临其境,为整个教学铺垫了“情”的基调。

2、初读环节:

初读交流时,教师充分调动学生语言积累,引导学生将积累的语言内化并加以活用。

如引导学生感悟“好朋友”,自然引出“形影不离、朝夕相处、依依不舍、难舍难分”等等贴切的词语,并引导学生积累。

而民主、愉悦的教学氛围又使学生畅所欲言,课堂里充满了多元化思想的碰撞。

在交流分享彼此的感受中,孩子们深深感受到鸟儿与大树的深情厚谊,对“好朋友”这个概念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3、精读交流环节:

对于第二年鸟儿寻找大树环节的处理。

我巧妙地设置了“大树到哪儿去了?

”这一看似简单的问题,依次追问一位位学生,层层推进,使学生思维处于循环推进状态,在与老师的问答对话中自然追随着鸟儿的找寻踪迹进入了文本的重要环节——“灯火”环节。

这一设计既为整个教学推进提供了宝贵时间,提高了实效。

同时教师在这一环节中以急促的、诚挚的语调,突出了小鸟想找到好朋友的急切心理,并与学生共同营造了“追寻”的氛围,让学生深深体会到鸟儿的诚信与执着,为“灯火”环节做了良好的铺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法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