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语文第四单元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979606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5.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六年级语文第四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小学六年级语文第四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小学六年级语文第四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小学六年级语文第四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小学六年级语文第四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六年级语文第四单元教学设计.docx

《小学六年级语文第四单元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六年级语文第四单元教学设计.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六年级语文第四单元教学设计.docx

小学六年级语文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第四单元教案

11、长征

【教学要求】

 1、通过本诗的学习,体会红军长征途中越过千难万险的情景,学习红军战士藐视围难,战胜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2、理解诗中"等闲、逶迤、磅礴、腾细浪、走泥丸、暖、寒、更、喜、尽、开颜"等主要词语的含义;体会诗中运用的夸张手法的作用。

 3、背诵全诗,并能讲出大意。

教学重点

弄懂诗句意思,体会红军战士不怕困难的坚强意志和藐视艰难险阻的乐观主义精神。

【课前准备】红军长征路线图。

《长征》歌曲录音。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范读、激起情绪。

 同学们学过许多红军长征的故事,这一课我们就来学习一首长征诗(板书课题)。

你们知道这首诗是谁写的?

 当年毛主席亲自率领红军进行长征,1935年10月红军长征已经胜利在望,毛主席回顾长征走过的路程,心潮澎湃,激动地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而且还亲自向红军战士朗读了这首诗。

现在老师把这首诗朗读给你们听。

(教师背诵全诗)

二、初读,介绍时代背景,结合读讲一、二两句。

△试读

 1.因为这是一首律诗,学起来有一定困难,我们自己先试试把它读正确。

 2.指名四人轮读,试读课文。

 3.讲述(介绍时代背景):

△讲读第一、二两句。

4.红军长征翻过一座座山,又涉过一条条水,表示山水很多,用什么词?

"万水千山"也可以怎么说?

   (出示:

万水千山千山万水)

5.红军长征除了万水千山的障碍,天上每天有几十架敌机侦察轰炸,地下有几十万敌军围追堵截,遇到了许许多多艰难险阻。

表示艰难险阻很多,也可以用什么词?

要战胜这千难万险,红军该吃多少辛苦,又可以用什么词?

(出示:

千难万险千辛万苦)

 小结:

要越过这万水千山,千山万水,红军历尽千难万险。

(有意识运用以上出现的词语)

 6、说明要进行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长征怎么样?

用一个字概括。

(板书:

难)

 7、红军用自己的双腿走过来了,你们说远征难,红军怕不怕,响亮地回答。

诗中毛主席用一个词进一步写出了红军战士不怕难,把万水千山看得很平常?

(板书:

等闲)

 8、里说万水千山只等闲,加了"只"表示什么?

 9、导朗读: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读出豪迈、等闲、藐视的意味)

现在诗歌的时代背景懂了,全诗主要的内容懂了,我们抓住这两句的意思,再继续自学,想想每个词句的意思,有不懂的做上记号。

提问。

△进一步自学,提出疑难。

10、生提出疑难。

三、带入情境,读讲3--8句。

 (用音乐渲染情境,让学生通过《长征》这首歌曲的节奏--这音乐的语言,从总体上体会红军长征的豪迈的气势。

  1.指点:

要解决这些疑难,先要体会体会诗歌的整个意境。

现在请你们听用这首诗谱成的歌曲。

听着歌曲的旋律来体会红军怎么不怕远征难的英雄气概。

  2.播放长征歌。

  3.描述:

听着这首激动人心的歌,好像我们也看到了红军大队人马越过万水千山的场景,那五岭上谷乌蒙峰峦留下了多少红军战士的足迹;金沙江畔仿佛回荡着红军胜利的欢呼声;大渡河上好像还闪动着红军战士攀着铁索桥奋勇前进的身影;千里岷山好像还映着红军战士的张张笑脸……

 啊,这万水千山,千山万水,诗人怎能一一写下,在这里毛主席选取了两座山,两条水为代表。

 4.诗人一直追溯到长征开始,那逶迤的五岭仿佛又在眼前。

你们看(粉笔示意图)

 五岭是五个山岭的合称,它绵延江西、湖南、广东、广西、贵州五省,山势起伏、蜿蜒,长达数千里.现在你能说吗?

"五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例句:

"五岭逶迤。

""五岭连绵不断。

"

  释"逶迤",山势这样弯弯曲曲,连绵不断就?

逶迤"。

用"逶迤"也可形容河流道路连绵不断。

 5.两个句子都是写山

     五岭写山岭之长,

     乌蒙写山巅之高。

     这里用"逶迤""磅礴"写出红军要翻过这样的高山峻岭会怎么样(难)

 6、是我们红军战士不怕,跟随着红旗翻过了五岭,又越过了乌蒙,征服了一座座大山,在红军的眼里这山是大还是小,从哪里可能看出来?

 7"腾"是什么意思?

"走"呢?

 8学到这儿这两句的意思懂吗?

老师给你一个词"像"。

  (例句①逶迤的五岭在红军的眼里像跳动的细浪。

  (例句②磅礴的乌蒙在红军的脚下像滚动的泥丸。

   指点:

在这里毛主席生动地运用了夸张的方法,进一步写出红军不怕远征难,高山峻岭只等闲。

  9、朗读: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10、渡:

山,红军不怕;水呢,红军也不怕。

红军涉过许多江河,在这里毛主席也选了两条。

  11、主席想到"金沙水拍云崖暖"的情景,"云崖"懂吗?

就是高耸云端的山崖,形容山崖之高。

刚才有同学问,为什么金沙水拍云崖"暖"呢?

请你们听一段录音。

  12、放录音:

    1935年5月有,红军主力在毛主席率领下,浩浩荡荡向云南进发。

快要到达金沙江畔的时候,太阳已经落山,远远望去,乌黑乌黑的一长列大山横在眼前,金沙江两岸都是悬崖峭壁,滚滚江水飞溅起层层浪花,撞击着两岸的云崖,发出轰轰的巨响。

正是:

金沙江水浪滔滔,两岸峭壁插云霄,巨浪翻滚几丈高,船行水上一叶漂。

敌人为了阻挠红军北上,又封锁各处海口,而且抢去了江面所有的渡船。

 穿插设问:

你们说,面对汹涌的江水,狡滑的敌人,红军要渡金沙江怎么办?

红军是怎么巧渡金沙江的呢?

 请你们继续听:

但是红军战士按照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采取声东击西的办法,扰乱敌人视线,同时又顺利地俘获了敌人侦察用的两只船。

结果我军不费一枪一弹,捉到俘虏六十多个,夺取了金沙江的主要渡口。

很快,红军所有大队人马,全部胜利渡过金沙江,跳出了几十万敌人的包围圈,取得具有历史意义的伟大胜利。

 13、才你们听的时候心里怎么样?

这时你仿佛听到了什么?

看到什么?

 14、到这里你们有没有想到"金沙水拍云崖暖"是什么意思?

云崖暖心里暖(读)

 15、征途中红军和敌人的斗争有智取,也有恶战。

金沙江是智取,大渡河则是一场恶战。

 16、渡河是天险,敌人满以为能阻挡红军的脚步,但是天险也被红军逾越了,那毛主席为什么又说"大渡桥横铁索寒"?

谁能有条理地说说:

  导语:

红军来到大渡河上,眼前横着一座铁索桥。

桥上_______桥下________桥头______红军______。

 指点:

天险逾越了,但现在回想起那场面,还叫人胆战心惊。

“暖”,写出了巧渡成功的愉快。

“寒”,写出了强渡的惊心动魄,又进一步突出了“难”。

 朗读。

金沙水拍云崖暖(轻快)大渡河横铁索寒(加重语气)

 男女生轮读,再齐读三、四、五、六四句。

 提示:

律诗当中四句是一对一对的,非常整齐。

指名读。

 小结:

红军山不怕,水也不怕,真是万水千山只等闲。

 读讲七、八两句。

 过渡:

因为红军不怕远征难,才能取得远征的胜利,七、八两句自己学,你们觉得哪些字眼含义很深不能放过?

找到了还要细细推敲、琢磨、自己问自己。

(如:

"喜"为什么要喜?

为什么尽开颜?

 指名读。

齐读。

小结:

全诗先写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然后写越山,山不怕;再写涉过水,水不怕,最后长征全面胜利,全军欣喜若狂。

 朗读全诗。

指名读。

四、总结全诗。

  最后让我们用毛主席的一段话结束我们这一堂课。

(出示小黑板,先默读一遍,再轮读。

  师:

请问历史上曾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吗?

  生:

没有,从来没有的。

  男:

长征是宣言书。

它向全世界宣告,红军是英雄好汉,帝国主义者和他们的走狗蒋介石等辈则是完全无用的,长征宣告了帝国主义和蒋介石围追堵截的破产。

  女:

长征又是宣传队。

它向十一省内大约两万万人民宣布,只有红军的道路,才是解放他们的道路。

  女:

长征又是播种机,它散布了许多种子,在十一个省内发芽、长叶、结果。

将来是会有收获的。

总而言之,长征是以我们的胜利,敌人失败的结果而告结束。

  师:

谁使长征胜利的呢?

  齐:

是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它的领导机关,它的干部,它的党员,是不怕任何艰难困苦的。

  结束:

今天我们学习毛主席的《长征》诗,感受到红军战士在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不畏艰难险阻,坚持到最后胜利的英雄气概。

从这首壮丽的诗篇中,我们汲取了怎样的力量,大家课后进一步体会。

 

12、一夜的工作

教学提示

  1.本课教学要抓住重点词句,通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文章的中心思想。

例如:

一个、两张、一盏、一杯、一小碟……这些数量词突出了总理办公室陈设简陋,说明总理生活简朴。

  2.本课教学中要抓住作者感情这条线索。

本文字里行间充满着作者对总理无限的热爱与敬仰,达到了为有这样的总理而感到自豪的真挚情感。

要在分析中让学生产生共鸣。

3.本课教学中要加强朗读指导。

通过朗读加强理解,通过朗读激发情感。

1

一、教材分析

  本文节选自作家何其芳的《回忆周恩来同志》。

课文记叙了在建国初期,作者送稿件去中南海请周总理审阅,目睹了总理一夜辛勤的工作,歌颂了总理为国家为人民不辞劳苦的工作精神和简朴的生活作风,抒发了热爱和敬仰周总理的思想感情。

  课文记叙的是平平常常的事,说的话,都是普普通通的话,全文没使用华丽的词藻,没有夸张的句子,几乎没有任何铺陈、点染。

作者怀着对总理深深的敬意,用质朴的语言,对总理一夜的工作,做了真切的描写,读起来,有真情实感。

作者对总理敬仰、赞佩之情,充盈于字里行间,引起读者的共鸣。

二、教学要求

  1.使学生了解作者亲眼所见总理一夜工作的情景,学习总理辛勤工作的精神和简朴的生活作风。

  2.学习通过日常工作和生活事例写人的写作方法。

能根据文章的中心句概括中心思想。

  3.学习把句子写具体。

  4.学会生字新词,能辨析“浏览”与“审阅”,“询问”与“咨询”、“简单”与“简朴”几对词语的意思。

  5.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一定速度地听写最后两节课文。

三、教学重点

弄懂诗句意思,体会红军战士不怕困难的坚强意志和藐视艰难险阻的乐观主义精神。

四、教学准备

挂图、课件

五、教学时间两课时

六、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检查生字预习情况。

  2.通读课文,了解大意,划分段落,学习第一大段。

教学进程:

(一)谈话引出课题。

同学们从前学过的课文中,有哪些是写周总理的?

  我们敬爱的周总理,把一生献给了革命事业,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记叙的是作者亲眼所见,亲身所感的真实的故事,请大家齐读课题:

《一夜的工作》。

(板书课题)

  

(二)本文的作者是何其芳。

(简介,略)他整理了总理在第一次“文代”会上作的报告,并送总理审阅。

(简介第一次“文代”会,略)。

  (三)检查学生生字词预习情况。

  .生字正音:

朦胧(ménglóng)咨询(zīxún)浏览(liú)

  (四)指名读全文。

要求大家思考:

  这篇课文共有几个小节?

用节意归并法分段,可以分成几个大段?

各段主要写了什么?

总结各段的段落大意。

  读后学生可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小组讨论,组织发言。

(五)学习第一大段,指名朗读。

思考:

  在什么情况下,作者有机会看到总理一夜工作的情景?

(请总理审阅稿子)

  归纳:

文章的第一段,交代了下文的起因。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1.学习第二、三大段。

 2.总结全文。

  教学进程:

1.指名朗读第二大段,这一大段主要表现了总理的什么精神?

你能从第三大段中,找到合适的词语来概括说明吗?

(第三大段写的“他是多么劳苦,多么简朴”,说明了总理工作劳苦,生活简朴的精神)

  2.仔细默读课文,说一说课文是从几方面表现总理工作十分劳苦的?

是怎样具体描写的?

  (从三方面表现的:

(1)工作的时间长。

“今晚上”,“公鸡喔喔喔地叫明了”,说明总理整整工作了一夜,同时点明了课题。

(2)工作量大。

“厚厚的一叠文件”要一夜批完。

(3)工作认真,效率高。

“一句一句地审阅”,边看边画,还写到他“不是……而是……有时……有时……”强调了总理工作十分认真。

他边看边思索,边想边问。

一夜工夫,看完了所有的文件,由此可见总理工作尽管十分繁忙,但却那么仔细,那么认真,一丝不苟,效率很高)

  3.进一步仔细默读课文,说一说课文是从几方面来写总理生活十分简朴的?

(从两方面写的:

  

(1)从总理办公室的陈设。

  

(2)从总理工作后吃的东西)

  课文是如何进行具体描写的?

  (极其简单:

“极其”二字强调整了“简单”的程度。

这句总写印象。

一个不大的写字台,两张小转椅,一盏台灯,这些用具是一个人最起码的工作条件,确实太简单了。

在高大的办公室里,安放着这样少,这样简朴的用具,似乎不大相称,但就从这不相称中,反映出了办公室主人简朴的生活作风,写“物”正是为了写人。

如此而已,收拢一句,进一步强调了办公用具简单,流露出作者感慨、赞佩之情。

  写总理一夜工作结束后,喝的是一杯绿茶,吃的是一小碟花生米。

作者反复强调了花生米很少:

“并不多”,“可以数得清颗数”,“并没有因为今夜多了一个人而增加了分量。

”说明它在作者心中留下了极深的印象,突出了总理生活十分简朴,令作者难以忘怀。

  4.在这一大段里,除重点写了总理工作劳苦,生活简朴外,还表现了总理什么高尚品质?

请你举例说明。

  (总理自己彻夜工作,却叫作者“到隔壁值班室去睡一觉”,总理是多么亲切,多么关心别人。

总理“招呼……备咨询的意思。

”反映了总理谦虚,工作严肃认真。

作者告别站起来时,把小转椅上面的部分带歪了,总理“过来把我的转椅扶正”,这一细节的描写,反映了总理是那么细心,那么一丝不苟;这样的小事,他也不随便假手他人,又可见总理是多么的质朴,多么平易近人)

  以上几点,在这段中虽不是作者所着力要描写的,但这些内容穿插在文中去写,就更加完满地写出我们的周总理可亲可敬,真实可信。

朴素自然的描述,引起读者共鸣)

  5.指名有感情地朗读以上一段。

  归纳:

本段写了作者亲眼见到周总理一夜的工作,从他工作的时间、工作的分量、工作的态度等方面,反映出总理工作十分劳苦;又从总理办公室的陈设简单和他劳累了一夜所吃的东西很少,反映出他生活十分简朴。

作者细致、具体、生动的描述,使读者对周总理不由产生敬仰之情,这就为下一段作者抒发情感,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指名朗读课文第三大段。

  1.作者在回家的路上发出什么赞叹?

  (我不断地想着,并且对自己说……“工作劳苦,生活简朴”,正是作者一夜所见,它表现了总理身上极为宝贵的品质,点明了文章的中心)

  作者为什么想高声对全世界说?

  (总理的精神深深地感动了他,使他感情激荡,不能自已。

他想让全世界都听见他诉说的内心感受,他为我们有这样的好总理感到无限的幸福、骄傲、自豪)

  “一夜的工作”,“每个夜晚都是这样工作的。

”说明了什么?

  (进一步强调了总理工作劳苦,由“一夜”写到“每夜”,可见总理为国家、为人民真是鞠躬尽瘁啊!

  课文最后用了什么句式结束?

有什么作用?

  (以反问句作结。

表达了作者激动、自豪的心情,抒发了对总理无限敬仰的强烈感情。

文章虽结束,但作者起伏激荡的心潮,仍在读者心中回响!

  2.指名朗读全文,要读得流畅,有感情。

  3.讨论、归纳本课的写作特点。

  

(1)本文简短但内容却具体充实。

作者通过细致的观察,抓住了总理生活、工作的片断,写出了总理崇高的精神,具有以小见大的特点。

  

(2)文章质朴无华。

所写的事全是作者亲眼所见之事,记叙过程,没加任何华丽的修饰,普普通通的语言,但字里行间却充满了对总理的热爱和敬仰,感情色彩是十分浓郁的。

  (3)文章集中笔墨,突出中心,凡与中心无关的枝节,作者都尽量压缩、简略。

作业:

  1.抄写“读读写写”的词。

  2.照样子把句子写具体。

  花生米并不多(可以数得清颗数,好像并没有因为今夜多了一个人而增加了分量。

  

(1)柜台里文具很多()。

  

(2)清晨,大街上的来往车辆很多()。

  板书设计:

 

13、我的战友邱少云

【设计特色】

 以读感悟,读中熏陶

教学目标

1、认识“伪、歼”两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邱少云自觉遵守纪律的伟大精神。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诵读课题,启动情感

 用课件呈现题目及丰碑的画面,教师动情诉说:

“同学们,这是一座为纪念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而高高耸立的丰碑。

这座丰碑是由千千万万个为祖国、为朝鲜、为和平而壮烈牺牲的烈士的英灵筑就的。

在这些英灵当中,就有这样一位年轻而伟大的战士。

让我们一起,深情地呼唤他的名字。

二、整体感知,体验情感

  1.学生齐读后,教师引入:

“你觉得课文中的哪个词语深深地打动了你,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请上来板书。

”(估计多数学生会板书“纹丝不动”这个词。

  2.教师:

“请大家再读课文,想一想,划一划,你是从哪些地方读懂‘纹丝不动’这个词的。

”学生快速默读,教师随机点拨,并引导学生读出自己的体会和感情。

例如:

 (l)“太阳渐渐爬上山头……敌人居高临下,当然更容易看见我们。

”(这是从原因的角度读懂了“纹丝不动”的意思。

 

(2)“我又看了看伏在我身边不远的邱少云,他也全身伪装,隐蔽得更好。

相隔这么近,我几乎找不到他。

”(这是从表现的角度读懂了“纹丝不动”的意思。

 (3)“但是这样一来……这一次作战计划就会全部落空。

”(这是从后果的角度读懂了“纹丝不动”的意思。

 (4)“为了整个班……没发出一声呻吟。

”(这是从结果的角度读懂了“纹丝不动”的意思。

三、潜心会文,领悟情感

 1.教师范读第7、8两段课文:

“请同学们也像老师这样,怀着无比崇敬、无比悲壮的心情,深情地读读这两段课文。

边读边体会,你觉得课文中的哪些描写深深地打动了你。

把这些地方划下来,想一想为什么会被感动。

 2.对第7自然段中有关内容的点拨。

 (l)“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担心?

我为什么只能盼望不可能出现的奇迹,难道就没有办法救出自己的战友吗?

我为什么痛苦?

烈火不难扑灭却不能会扑,自己明明能救却不能相救,看着朝夕相处、亲如手足的战友被烈火烧灼着、煎熬着、炙烤着,我怎能不悲痛欲绝啊!

(2)“此时此刻,战友的紧张也就是我们的紧张,战友的担心也就是我们的担心,战友的矛盾也就是我们的矛盾,战友的痛苦也就是我们的痛苦。

邱少云的生死抉择,牵动着我们每一个同学的心,撩拨着我们每一个同学的情呀!

 3.对第8自然段中有关内容的点拨。

 (l)“烈火中的邱少云与千斤巨石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2)“对呀!

邱少云和千斤巨石一样,他们都不怕烈火焚烧,都不会挪动一寸地方,都不会发出一声呻吟。

但是,请同学们注意千斤巨石是没有生命的呀!

而我们的邱少云,他是一个人!

一个活生生的人!

一个有血有肉的人啊!

一个人在烈火烧身的时候,怎么能够忍受这样的痛苦啊?

”(用课件播放电影片断《烈火中的邱少云》。

学生观看。

 4.学生交流感受以后,教师引入:

“同学们,能不能通过你的朗读,把你此时此刻的感受和体会尽情地表达出来?

你觉得怎么读能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感情,你就怎么读。

四、延伸表达,抒发情感

 1.学生齐读第8自然段后教师引入:

“战斗结束了,邱少云的战友们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用邱少云生前挖坑道时用过的铁锤和钢钎,在陡峭的‘391’高地的石壁上,刻写了一句纪念他的碑文。

同学们,此时此刻,假如你也是潜伏部队中的一员,你也亲眼目睹了这惊天动地、气壮山河的一幕,你会写一句怎样的碑文来纪念、来歌颂这位年轻而伟大的战士?

 2.指名学生朗读自己撰写的碑文。

 3.学生交流以后,用课件呈现:

“为整体、为胜利而自我牺牲的伟大战士邱少云同志永垂不朽!

”教师引入:

“同学们,这就是邱少云的战友在‘391’高地上刻下的碑文。

这句碑文,是邱少云精神的生动写照,是中国人民志愿军精神的生动写照,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生动写照。

让我们一起,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深情地朗读这句碑文!

”(学生起立,齐读。

 4.教师高声总结:

“同学们,有了这种精神的军队是伟大而不可战胜的!

有了这种精神的民族是伟大而不可战胜的!

老师相信,这句碑文,一定会世代相传!

这种精神,一定会永放光彩!

  

积累运用四

 教学目标:

1、诵课外选编的四字词。

2、阅读成语故事,理解有关词语。

练习讲述故事。

3、选择一个话题演讲。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完成读读背背。

  1、教师点词,全班背诵。

  2、定时背诵,时间三分钟,看谁背的四字词最多,同桌相互检查。

  3、统计,评选最优秀的四字词背诵者。

二、背诵四字词。

  1、听教师朗读,学生开始寻找四字词的规律。

  2、学生齐读。

  3、教师讲述反义的四字词的特点。

  4、学生自由讨论。

练习背诵。

  5、检查。

 三、默写四字词。

四、阅读短文《画龙点睛》。

1、导语激趣

2、在成语的王国里,不仅成语的故事多,而且许多成语还包含着有趣的故事呢,《画龙点睛》就是这样一个故事,故事的内容是什么?

3、自读故事完成以下要求

(1)短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画出文中出现的成语。

(3)汇报`交流自学情况。

4、练习讲故事

第二课时

(口语交际)

一、导语

同学们,老师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你们不仅越来越懂事了,而且对于周围的人,有自己的看法,多好啊,这就是长大了。

今天,老师给你们一个机会,发表一下自己的意见如何?

二、拓展一下思了路,选择话题

1、谈话引入主题

2、演讲要求

3、学生演讲,评议总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动物植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