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大二轮通史专题复习专题八手工工场时期的西方世界15世纪18世纪中期doc.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977733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96.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大二轮通史专题复习专题八手工工场时期的西方世界15世纪18世纪中期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高考历史大二轮通史专题复习专题八手工工场时期的西方世界15世纪18世纪中期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高考历史大二轮通史专题复习专题八手工工场时期的西方世界15世纪18世纪中期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高考历史大二轮通史专题复习专题八手工工场时期的西方世界15世纪18世纪中期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高考历史大二轮通史专题复习专题八手工工场时期的西方世界15世纪18世纪中期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大二轮通史专题复习专题八手工工场时期的西方世界15世纪18世纪中期doc.docx

《高考历史大二轮通史专题复习专题八手工工场时期的西方世界15世纪18世纪中期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大二轮通史专题复习专题八手工工场时期的西方世界15世纪18世纪中期doc.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历史大二轮通史专题复习专题八手工工场时期的西方世界15世纪18世纪中期doc.docx

高考历史大二轮通史专题复习专题八手工工场时期的西方世界15世纪18世纪中期doc

专题八 手工工场时期的西方世界(15世纪

~18世纪中期)

【考点导图】

一、新航路的开辟与殖民扩张

1.新航路的开辟

(1)背景

①经济根源:

欧洲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②社会根源:

欧洲人对黄金、白银等贵金属的强烈渴望。

③思想根源:

人文主义倡导冒险进取精神。

④商业危机:

奥斯曼土耳其切断传统的东西方商路。

⑤宗教因素:

传播天主教的狂热。

(2)过程

①迪亚士率船队沿非洲西海岸航行,到达“好望角”。

②达·伽马开辟了由欧洲绕非洲到达印度的航路。

③哥伦布开辟了由欧洲到达美洲的航路。

④麦哲伦船队进行了经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的环球航行。

(3)影响

①对欧洲:

欧洲的主要商路和国际贸易中心从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②对亚、非、拉地区:

美洲的传统社会遭到灭顶之灾;黑奴贸易给非洲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大量白银流入亚洲,刺激了亚洲经济的发展。

③对世界:

人类由此从各民族分散、孤立地发展开始走向整体世界,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2.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

(1)荷兰

①特点:

组建大型商业公司,如荷兰东印度公司垄断东方香料贸易。

②结果:

17世纪上半叶成为世界头号贸易强国,号称“海上马车夫”;17世纪中叶,阿姆斯特丹成为国际金融中心。

(2)英国

①过程:

17世纪,进行商业战争,打败对手荷兰;18世纪下半叶,确立海上霸主地位,成为最大的殖民帝国。

②方式:

殖民战争,海外贸易;政府鼓励海盗劫掠;以“三角贸易”形式进行黑奴贸易。

二、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1.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1)前提:

“光荣革命”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

(2)标志:

1689年,《权利法案》颁布,确立了议会主权的地位,君主立宪制在英国确立起来。

(3)发展:

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①内阁名义上对国王负责,实际上对议会负责。

②首相掌握着国家的行政权,又通过议会控制立法权。

2.美国共和制的确立

(1)背景:

美国独立后,建立了一个松散的邦联,政局动荡不安。

(2)标志:

1787年宪法的颁布,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3)原则:

联邦制原则、分权制衡原则、民主原则。

3.法国民主共和国的建立

(1)1789年,法国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沉重打击了封建势力。

(2)1792年,法国废除君主制,建立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三、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1.文艺复兴——人文主义的复兴

(1)条件

①意大利在欧洲最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②新兴资产阶级形成。

③意大利保留了大量古希腊、罗马文化。

(2)指导思想:

人文主义,即主张以人为中心,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倡导个性解放。

(3)成就

①意大利:

文学上出现了薄伽丘、但丁、彼特拉克,并称为文艺复兴前三杰;艺术上出现了达·芬奇等艺术大师。

②西欧:

英国的戏剧家莎士比亚,代表作是《哈姆雷特》。

(4)影响

①是欧洲近代历史上的第一次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

②为新航路的开辟和宗教改革提供了精神动力。

2.宗教改革——人文主义的发展

(1)背景

①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新兴资产阶级要求摆脱罗马天主教会的束缚。

②文艺复兴中人文主义的思想,极大地冲击了天主教会的精神独裁。

③天主教会对欧洲尤其是德意志的压榨,使天主教会与人们之间的矛盾加深。

(2)马丁·路德的主要观点

①只要有信仰,灵魂便可得救。

②每个基督徒都有直接阅读和解释《圣经》的权利。

(3)实质:

反对天主教会的社会、思想改革运动。

(4)影响

①削弱了教会对社会政治、经济的控制。

②形成了不受罗马教皇控制的新教派。

③传播和发展了人文主义。

3.启蒙运动——人文主义的成熟

(1)背景

①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②封建制度与资本主义发展矛盾尖锐。

③自然科学发展。

(2)概况

①核心:

理性。

②性质:

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

(3)主要观点

①孟德斯鸠:

反对君主专制,提出“三权分立”学说。

②伏尔泰:

提倡天赋人权,反对君主专制,倡导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③卢梭:

在《社会契约论》中阐述人民主权思想。

④康德:

以人为本,尊重他人。

(4)影响

①对欧洲:

冲击了欧洲的封建专制统治;是资产阶级建立政权的思想基础;为法国大革命作了充分动员。

②对世界:

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成为人们追求解放的精神武器。

四、经典力学的出现

1.背景

(1)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科学从神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进入到实验科学时代。

(2)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进步。

(3)伽利略的科学成就为经典力学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2.成就

1687年,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出版,阐述了物体运动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

3.影响

(1)是人类认识自然的历史上对自然规律第一次进行的理论性概括和总结。

(2)经典力学体系的建立标志着近代科学的形成,促进了两次科技革命的出现。

(3)为法国启蒙思想奠定了科学基础。

五、选修内容

(选修二)英国议会与国王的斗争

主题一 15至18世纪中期西方的历史时段特征

工场手工业时期(15~18世纪中期)是近代资本主义的兴起阶段。

西欧封建制度解体和资本主义兴起,是近代工业文明的启动时期。

16世纪前后,世界开始连成一体,人类社会开始迈向近代社会;资产阶级代议制确立,法治取代人治、公民取代臣民;近代科技思想发展。

这一切为西方向工业文明的的迈进开启了大门。

1.政治上:

在英、法、美等国,资产阶级逐渐建立起代议制民主政治制度,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前提条件。

2.经济上:

资产阶级将自己的活动范围向世界拓展,开辟了新航路;伴随着西方国家的殖民扩张,世界市场雏形出现,并进一步拓展。

3.思想上:

近代科技的出现,推动了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和完善;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高举人文主义的大旗,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思想解放运动。

【问题探究】 阅读下列材料:

17世纪四十年代,东西方先后有两位君主死于极端:

1644年4月25日,明朝崇祯皇帝自缢于北京禁苑煤山。

1649年1月30日,英国国王查理一世被送上了断头台。

而两位君主死后其民族的走向却是天壤之别。

在那以后,西方的崛起与东方的没落明显加快,我们看到:

世界的天平开始失衡……

学习历史我们就要以史为鉴,切身感悟历史给我们的启迪。

请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东西方两位君主生活的时代在经济领域虽有相似之处,但也出现了巨大的差异,指出这种“相似”和“差异”。

(2)“两位君主死后,……世界的天平开始失衡”,请以中国、英国为例概括这种失衡在政治上的表现。

(3)这个年代以后中西方都出现了启蒙思想,但其本质和影响却大不相同。

试说明这种不同。

(4)综上所述,从文明史观的视角看“西方的崛起与东方的没落明显加快”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解题思路 本题考查17世纪以来中西方比较。

(1)问紧扣17世纪40年代分析回答。

(2)问从清代君主专制的强化和英国确立君主立宪制等方面回答。

第(3)问联系明清之际儒家思想特点和西方启蒙精神的特点回答。

第(4)问从经济形态中的工业文明和农业文明的差异角度分析回答。

答案 

(1)“相似”:

都出现了资本主义经济因素。

“差异”:

中国自然经济依然占统治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迅速,为资产阶级夺取政权奠定了基础。

(2)中国政治“专制化”加强:

清朝设军机处,皇权专制得到强化;英国政治“民主化”:

英国1689年颁布《权利法案》,国王的权力受议会限制,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3)中国早期民主启蒙思想实质是对传统儒家思想的批判继承,没有引起中国社会的变革;西方启蒙运动是一次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启蒙思想成为后来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武器。

(4)西方成功实现了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型;明清时期中国依然处于农耕文明阶段。

主题二 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特点、历史作用及认识

1.特点

(1)议会形式上代表民意行使国家权力,议会由议员组成,议员由普选产生,议会享有立法权、财政权和行政监督权。

可见,代议制是一种间接的民主形式。

(2)一般都实行三权分立和权力制衡的原则。

(3)都实行资产阶级的政党政治,也就是必须由在议会选举或大选中获胜的政党领袖来出任总统或总理(首相),组织内阁。

总统或总理不但领导内阁,而且还控制议会或干预立法。

2.历史作用

(1)代议制体现了资产阶级的意志,从法律上巩固了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的成果。

(2)代议制作为人类文明的成果,在推动世界民主化进程中具有极其重大的历史意义。

3.认识

(1)资产阶级代议制是指由选举产生的代表民意的机关来行使国家主权的制度,其统一性表现为一个核心:

代议制民主;两种政体:

君主立宪制、总统共和制;三项原则:

民主化、法律化、制度化。

(2)英、美、法、德四国都建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但由于各国国情不同,其政体各不相同,且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体现了世界各国政治文明的多样性。

【问题探究】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国家

美国

英国

国家元首名称

总统

国王

产生方式

选举

世袭

任职

任期制

终身制

权限

有实权

无实权

政府首脑名称

总统

首相

政府产生方式

总统任命

议会产生

请回答:

(1)材料反映了英美两国各自确立了怎样的政治体制?

其形成的相关的法律文件分别是什么?

(2)简要分析上述政治体制的确立对两国发展产生的相同影响。

(3)从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角度,分析两国政治体制建立的历史意义。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近现代西方国家政治发展的趋势是什么?

解题思路 第

(1)问结合所学回答即可;第

(2)问联系其作用归纳出共同的影响;第(3)问根据其在人类文明发展中的地位加以概括;第(4)问联系社会发展趋势进行分析。

答案 

(1)英国:

君主立宪制。

美国:

民主共和制(或总统制共和制)。

英国:

《权利法案》。

美国:

1787年宪法。

(2)缓和了社会矛盾,巩固了资产阶级对国家政权的控制;有利于国家政治稳定、经济快速发展;使国家实力迅速壮大,成为世界性大国。

(3)两国政体都是多种体制相结合的国家制度,是国内多种力量妥协的产物,体现了人类政治智慧的发展;都顺应了资产阶级民主和法制社会的历史潮流,促进了资产阶级政治文明的发展;为其它国家所效仿,促进了人类政治文明的发展。

(4)政治民主化。

主题三 多种史观看待新航路开辟和西欧殖民扩张

1.从革命史观看,新航路开辟后,西欧国家走上了殖民扩张与掠夺之路,给亚非拉地区的人们带来深重的灾难;亚非拉地区的人们反抗其殖民扩张与掠夺具有正义性。

2.从全球史观看,新航路开辟后,促使世界各大洲的联系加强,殖民扩张使世界各地之间逐渐连成整体,世界市场逐渐形成。

3.从文明史观看,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使世界各地的文明相互碰撞与交融,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

4.从现代化史观看,新航路开辟后,西欧国家进行殖民扩张,为资本主义发展积累了大量原始资本,促进了西欧资本主义的成长和资产阶级的壮大,推动了近代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的到来。

5.从社会史观看,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各地交流加强,各种物品的交流与交换,增加了人类的食品种类,改变了人类的饮食结构和生活习惯。

【问题探究】 分析下列地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新兴西方的世界(1763年)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

(1)依据上图,可以看出,到1763年,欧洲主导了世界贸易。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时欧洲为什么能够主导世界贸易?

(2)试从商品交换和贸易性质两个方面,指出欧洲与非洲、美洲和欧洲与中国之间的贸易有何不同?

(3)这一时期的世界贸易对欧洲、非洲、美洲、中国分别产生了什么影响?

解题思路 读图时一定要选准角度,找到切入点,然后结合问题,进行知识的归位和整理。

每一问都需要细心斟酌,需要对知识的加工和提炼。

答案 

(1)欧洲开辟了新航路,拥有广阔的殖民地(殖民扩张),欧洲资本主义发展的推动。

(2)商品交换:

欧洲与非洲、美洲之间开展三角贸易。

欧洲用制造品换取非洲的奴隶,再用奴隶换取美洲的金银、棉花、烟草、毛皮、鱼。

欧洲与中国:

欧洲用赚取的金银换取中国的丝绸、茶叶。

贸易性质:

欧洲与非洲、美洲的贸易主要是掠夺性的殖民贸易;欧洲与中国的贸易是正当贸易。

(3)对欧洲:

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奠定了欧洲在世界贸易中的主导地位。

对非洲:

非洲丧失了大量青壮年劳动力,造成非洲长期贫困。

对美洲:

促进了美洲的开发。

对中国:

白银大量流入中国,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一定程度上增强了中国的国力。

主题四 用联系的观点分析西方近代思想解放与近代科技产生、发展的关系

1.思想解放是科学发展的基础和前提,科学发展又促进了思想的解放,二者相互促进、相互推动。

2.文艺复兴从思想上解放人和人性,形成了人文主义思想的潮流,把人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激发了人们对宇宙、自然和人自身的探究;之后的宗教改革、启蒙运动为人们思想的解放,同样为近代科学的发展提供了思想条件。

3.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又为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提供了直接的物质条件,推动了思想解放。

4.科学技术的进步,思想的解放,使人类的思想方法、思维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推动了哲学的发展,而哲学的发展又反过来推动了人类的思想解放和科技进步。

【问题探究】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造纸术经阿拉伯人引入葡萄牙,在13世纪到达西方,廉价耐用的纸张很快取代了欧洲中世纪长期使用的书写材料羊皮纸和小牛皮纸。

1450年前后德意志人古登堡等,用铅、锡、锑的合金铸成活字。

从此,《圣经》不再是天主教神职人员独有的工具。

正如马克思所说:

“印刷术却变成了新教的工具,变成了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了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世界近现代史》上册

材料二 人文主义歌颂世俗,蔑视天堂,肯定“人”是现世生活的创造者和享受者,提倡科学文化,反对蒙昧主义,要求文学艺术表现人的思想感情,科学为人谋福利,教育要发展人的个性,要求把人的思想感情和智慧从神学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十六、十七世纪科学、技术和哲学史》

材料三 

艺术家笔下的牛顿像神一样在制定宇宙规律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分析中国造纸术和印刷术的传播对欧洲思想解放运动的巨大影响。

(2)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人文主义对近代自然科学兴起的作用。

(3)根据材料三中的图示,分析当时的艺术家们把牛顿描绘成神一样的形象的目的。

他的成就对科学发展具有怎样的意义?

(4)结合以上材料指出科学进步与思想解放的关系。

解题思路 第

(1)问抓住材料一中的关键信息“《圣经》不再是天主教神职人员独有的工具”、“印刷术却变成了新教的工具”来分析。

(2)问注意材料二中肯定“人”及提倡科学文化等信息。

第(3)问根据图示和所学知识回答。

第(4)问根据以上材料涉及的“神学的束缚”及科学复兴等信息来归纳。

答案 

(1)打破了天主教的文化垄断,为西欧思想家提供了传播新思想的便捷媒介。

(2)人文主义肯定“人”,提倡科学文化,促使人们摆脱神学的束缚去认识世界,推动了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

(3)目的:

因为牛顿的发现,给人类带来了从未有过的自信,为人们打破宗教和神学的束缚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并以此宣扬人的高贵和理性,鼓励人们以理性和科学的精神认识自然和社会。

意义:

标志着近代自然科学的形成,使科学摆脱了神学的束缚向前发展,近代科学进入到全面繁荣时代。

(4)思想解放促进了自然科学的兴起与发展,科学进步反过来推动了思想的解放,两者相互促进。

通史排查——真题对点

知识点一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1.(2013·江苏单科)“工业革命改变了英国的社会结构,经济的持续增长造成中等阶级与工人阶级力量的壮大,贵族、大地主的地位与经济实力都大为下降了,但他们仍把持政治权力,造成权力分配与社会力量对比高度脱节的状态。

”为了解决这种“状态”,英国在政治上

(  )

A.发动“光荣革命”,与新贵族阶层妥协

B.颁布《权利法案》,确立了议会主权

C.建立内阁机构,限制国王的行政权

D.改革议会制度,中等阶级更多参政

审题关键 A、B、C三项均发生在工业革命之前,不是由工业革命引发的。

答案 D

2.(2012·北京高考)英国“光荣革命”后的一系列法令,规定了国王不得违反某些法规,但对国王可以行使的权力却未明确规定。

结合所学,国王仍保留的权力是(  )

A.筹集税款B.干预立法

C.招募军队D.任命大臣

调动知识 内阁大臣须经国王形式上的任命。

答案 D

知识点二 美国共和制的确立

3.(2013·山东高考)1788年7月10日,纽约某报纸以《船讯——号外》为题发布通告:

万世联合船主的幸福船,已载着十三包“联合、和平和友谊”进港,……愚蠢船主的船已载着地方偏见、不和的种子等出港。

它赞美的是(  )

A.联邦体制B.分权制衡原则

C.共和制度D.主权在民原则

理解题意 “幸福船载着十三包‘联合、和平和友谊’进港”可知强调和赞美的是联邦体制为美国的发展带来福音。

答案 A

4.(2012·江苏高考)2000年美国总统大选,共和党候选人布什和民主党候选人戈尔在决定命运的几百张选票上发生争议,最后把官司打到了联邦最高法院。

后者一锤定音,解决了长达36天的总统难产危机。

这段材料(  )

A.体现了三权分立的原则

B.表明司法权实际上高于行政权

C.显示最高法院掌握立法权

D.说明总统人选与选民意愿无关

理解题意 题干表明了最高法院掌管司法权,对法律拥有最高解释权,这体现了美国三权分立的原则。

答案 A

知识点三 新航路的开辟

5.(2013·广东高考,节选)有学者在研究世界经济贸易关系时提出了以下论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早在13、14世纪,连接欧亚非地区的世界贸易网已经形成,欧洲在其中一直处于边缘地位。

这不仅因为欧洲的经济总量远远无法与亚洲的中国、印度相比,还由于欧洲人在从亚洲输入香料、丝绸、瓷器、棉织品等商品时,能向亚洲销售的产品极少,多数情况下只能以金、银等贵金属交易,欧洲的贵金属货币日益紧缺。

16世纪欧洲在世界经济贸易中的这种处境开始改善。

但一直到18世纪,原有的世界经济贸易格局仍没有改变。

随着欧洲人越来越广泛深入地融入和利用既存的经济贸易体系,并在其中发挥日益增大的影响力,到19世纪欧洲终于成为世界经济贸易的中心。

——据《白银资本》等

(1)根据材料,13到18世纪,在世界经济贸易中居优势地位的是哪个地区?

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6世纪欧洲在世界经济贸易中处境开始改善的主要原因。

材料信息 “16世纪欧洲”“欧洲的经济总量远远无法与亚洲的中国、印度相比”。

答案 

(1)地区:

亚洲。

原因:

开辟新航路,殖民扩张,得到大量的贵金属,并在国家贸易中获得丰厚利润。

6.(2012·大纲全国高考)1603年,一位旅居西班牙的法国人说:

“我在这里听到一个谚语:

本地除白银外,所有东西都价格高昂。

”之所以出现这一谚语,主要是因为西班牙(  )

A.贵族阶层生活奢靡B.工商业的发展迅速

C.对殖民地疯狂掠夺D.矿产资源十分丰富

调动知识 新航路开辟后,黄金、白银大量流入欧洲,引发价格革命。

答案 C

知识点四 早期殖民扩张

7.(2013·福建高考)图一、二、三是关于纽约得名后英荷关系的漫画。

其突出反映了(  )

A.英荷争当世界霸主

B.英国想方设法压制荷兰

C.荷兰不满英国制裁

D.荷兰想独霸贸易市场

理解题意 以英国为中转站且用英国船只运输,损害了荷兰的利益。

答案 B

8.(2012·重庆高考)有学者认为:

“没有伊丽莎白时代(1558~1603年)的中兴和辉煌,英国要成为世界上首次资产阶级革命和首次工业革命的发祥地,是难以想象的。

”在下列英国创造的所谓“中兴和辉煌”中,属于伊丽莎白时代的是(  )

A.建立了英属北美殖民地

B.产生了早期启蒙思想

C.打败了西班牙殖民帝国

D.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

审题关键 “1558~1603年”。

答案 C

知识点五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9.(2013·浙江高考,节选)1750~1850年是西方文明突飞猛进的重要阶段。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75年北美爆发独立战争,1789年法国爆发大革命,西方民主政治开始在欧美大国确立。

法国学者托克维尔进行研究,先后写成《论美国的民主》和《旧制度与大革命》,提出了许多发人深省的见解。

(1)这一阶段前,西方已开始变革。

试列举14~16世纪意大利、16世纪德国和17世纪后期英国出现的变革事件,并分别概括其历史意义。

史实依据 14~16世纪意大利、16世纪德国和17世纪后期英国出现的变革事件分别指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光荣革命”。

答案 

(1)文艺复兴,把人性从宗教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宗教改革,将人们从神权的统治中解放出来;“光荣革命”,英国向君主立宪制转变。

10.(2012·福建高考)15世纪学者费奇诺说:

“这是一个黄金时代,(在佛罗伦萨)几乎所有以前原本消失的自由科目,如诗歌、雄辩术、绘画、建筑、雕塑、音乐都复活了。

”这反映了在该地(  )

A.希腊罗马文化开始兴起

B.人文精神得到传承

C.宗教改革思想开始传播

D.启蒙思想影响巨大

审题关键 “15世纪”、“佛罗伦萨”、“复活了”。

答案 B

知识点六 启蒙运动

11.(2013·天津高考)孟德斯鸠认为,共和政体是全体人民或仅仅一部分人民握有最高权力的政体;君主政体是由单独一个人遵照固定的和确立了的法律执政;专制政体是按一个人的意志行使权力。

他主张实行的政体是(  )

A.民主共和B.贵族共和

C.君主立宪D.君主专制

理解题意 孟德斯鸠指出了共和政体、君主政体和专制政体的弊端,主张把这三类政体结合在一起,实行君主立宪制。

答案 C

12.(2012·江苏高考)“他们不承认任何外界权威,不管这种权威是什么样的。

宗教、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一切都受到了最无情的批判。

……以往的一切社会形式和国家形式、一切传统观念,都被当做不合理的东西扔到垃圾堆里去了。

”材料中的“他们”为西方近代思想发展过程中同一时代的杰出代表,其中一位是(  )

A.彼特拉克B.莎士比亚

C.马丁·路德D.伏尔泰

材料信息 题干体现的是强调理性、批判教会和封建制度,这是启蒙运动的内容。

答案 D

模块排查——线性题组

政治模块题组

1.钱乘旦在《走向现代国家之路》一文中指出:

“从血统上说,王位的新主人是詹姆士的女儿和女婿,这样就保留了斯图亚特的族谱,但王位的内容却因此起了变化。

”对“王位的内容”的变化说法欠妥的是(  )

A.专制王权→民主共和B.个人专制→宪政体制

C.王在法上→王在法下D.国王至上→议会至上

调动知识 “光荣革命”后英国确立起君主立宪制。

答案 A

2.钱乘旦在《在传统与变革之间——英国文化模式溯源》中写道:

“大贵族的所有利益已经在下院得到很好的代理,工商业者的利益却几乎全无代表”这种状况所引发运动的最终结果是(  )

A.推翻斯图亚特王朝的统治

B.建立起君主立宪制

C.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