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汉兵制初考.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974689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汉兵制初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南汉兵制初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南汉兵制初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南汉兵制初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南汉兵制初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南汉兵制初考.docx

《南汉兵制初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汉兵制初考.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南汉兵制初考.docx

南汉兵制初考

 

毕业论文(设计)

 

中文题目:

南汉兵制考略

英文题目:

TheDynastyofSouthHan’sMilitarySystem

姓名

学号

专业班级

指导教师

提交日期

教务处制

南汉兵制考略

摘要

南汉是继南越后岭南地区的第二个割据政权,其能在动荡的五代时期历时五十五年之久,除因其地处偏远外,与其强大的军事力量不无关系。

是故南汉兵制应是南汉国史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然目前学术界关于其研究成果却甚是稀缺。

故此,本文基于史料对南汉兵制进行简要分析和考证:

首先考证了南汉的军事领导;继而以南汉中央禁军为主体,辅之以南汉地方军的考查和南汉兵役制度的研究;最后则论证了南汉的兵制特点。

希望凭借此文能对南汉兵制作整体认识。

关键字:

南汉兵制特点

TheDynastyofSouthHan’sMilitarySystem

Abstract

SouthHanisthesecondafterthesecondseparatistregimeinSouthVietnamLingnanregion,whichcanlastbetweenfifty-fiveyearsintheturbulentperiodoftheFiveDynasties,inadditiontoitsremoteness,butitspowerfulmilitaryarenotunrelated.ThereforeintheSouthHan-bingsystemshouldbeanimportantpartofSouthHanNationalHistoryResearch,andthenonitsfindingsisexceedinglyscarce.Basedonthis,basedonhistoricaldataontheSouthHan-bing,Imadeabriefanalysisandresearch:

First,researchtheSouthHan'shighestmilitaryinstitutionsandleadershipstructure;thentothecentralimperialguardsofthebody,wherethemilitaryandmilitaryauxiliarysystem,theresearchoftheSouthHanarmythebuilding;andfinallyresearchtheSouthHan'smilitarysystemcharacteristics.IhopewiththisarticleontheSouthernHan’smilitarysystemcanmakesenseofthewhole.

Keywords:

SouthHanMilitarySystemFeature

目录

前言1

1、南汉的军事领导2

1.1领导机构2

1.2领导体制3

2、南汉的军队建设6

2.1中央军队6

2.2地方军队9

2.3兵役制度10

3、南汉的军事特征11

3.1水军强大11

3.2象战发达11

3.3战术多变12

结语12

致谢14

参考文献15

前言

“五代十国”是一个动荡的时期,该时期一直不受传统历史学家的重视,历来被看作“乱世”,据《新五代史》卷六《吴越世家》载:

“于此之时,天下大乱,中国之祸,篡弑相寻。

”虽然这是一个社会动荡不安的时期,但是一些新制度的萌芽却在默默地发展中。

南汉国的兵制沿袭唐、梁之制,亦有根据自身情况进行了一定的改编。

所谓“兵制”,即军事制度,包括军事机构、军事领导体制和兵役制度、武装力量体制等方面的内容。

目前,随着五代十国史的研究得到重视及其研究成果的增加,以及学术界对南方开发史和南海交通史的研究,历来被人们忽视的南汉国史逐渐引起学术界的注意和重视。

其中以南汉政治、经济及其历史沿革的研究居多,然而,有关南汉兵制的研究却寥寥无几,且多杂夹在其他著作中,简略介绍,并无一专著。

杜文玉先生在其《五代十国制度研究》中简要叙述了南汉禁军的编制,其认为南汉“六军亦不齐备”判六军之职只是“空有其名目而已”,“六军观容使就是左右龙虎观军容使的异称,或改称。

”周加胜先生亦在其《南汉国研究》中简要描述了南汉中央禁军军队的编制问题,其先认为“南汉无侍卫亲军第禁军编制”后又认为“南汉似亦有侍卫亲军”。

如此相驳的观点,甚值考证。

陈欣先生在其《南汉国史》中简要提及南汉有“判六军、六军观军容使”之职,并未加论述。

崔北京先生在其《南汉史研究》中的《职官制度》亦是简要提及南汉有判六军、六军观军容使等军事将领之职,并未对南汉兵制进行系统探索。

基于此,本人对南汉兵制作整体的考略,希望能借此一窥其貌。

 

1、南汉的军事领导

1.1领导机构

后梁贞明二年(公元916年),刘䶮在番禺(今广州)称帝自立,国号“大越”,次年改国号“汉”,史称“南汉”。

南汉是军人建立的政权,是在军阀混战中建立的割据政权,皇帝非常重视军事建设。

南汉国仿制唐朝,在中央设置兵部,作为国家军事机构总管全国军事,兵部下设置兵部尚书和兵部侍郎。

此皆可见于诸记载。

《十国春秋》卷第五十八《高祖本纪》中记载:

“乾亨元年秋八月癸巳,王即皇帝位于番禺,国号大越,大赦,改元乾亨。

以梁官告使赵光裔为兵部尚书,节度副使杨洞潜为兵部侍郎,”

《新五代史》卷六十五《南汉世家第五》也记载:

“置百官,以杨洞潜为兵部侍郎,李衡礼部侍郎,倪曙工部侍郎,赵光胤兵部尚书,皆平章事。

《广州军事史·古代卷》的第四章《南汉国军事》亦如是写道:

“南汉仿照唐朝,设三省六部,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统管朝廷内务,设置六部,宰相总领朝廷大正。

兵部,总管军事,设置兵部尚书和兵部侍郎。

关于南汉兵部尚书和兵部侍郎,史籍有记载的只有赵光裔和杨洞潜二人,其他的均无记载,难以考证。

据《旧唐书》卷四十七《职官二》载:

“兵部尚书一员,正三品······侍郎二员。

正四品下。

南汉承袭唐制,故南汉兵部尚书应是正三品,兵部侍郎则是正四品下。

另,《十国春秋》卷第六十一《列传·赵光裔、杨洞潜、李殷衡、倪曙、何泽、刘浚》载:

“光裔少力学修行,与兄光逢、弟光胤皆第进士······会梁太祖敕烈宗为清海静海节度使,命光裔一旧职充官告使,烈宗遂留之不遣。

辟置幕府,已奏为节度副使。

”“杨洞潜······幼好经史,开爽有政畧······时时为烈宗画策。

由此可见,赵光裔和杨洞潜二人皆为文人,二人皆是南汉烈宗的僚幕,待南汉高祖即位时,均予以高职。

可知,二人亦应是南汉高祖的亲信。

另外,南汉虽然也设置有诸道兵马都元帅,但在诸史料中亦未见南汉有元帅府这一军事机构的记载,大抵证明南汉确实没有设置元帅府这一军事机构。

诸史籍只记载有兵部,并未见有其他更高的军事机构的记载,由此可见,兵部应是南汉政权的最高军事机构。

又《唐六典全译》卷五《尚书兵部》载:

“兵部尚书、侍郎之职,掌天下军卫武官选授之政令。

凡军师卒戎之籍,山川要害之图,厩牧甲仗之数,悉以咨之。

”南汉因之,故而南汉兵部的职权应是掌全国军官选拨、军师名籍、军师要害之地图、厩牧器仗。

1.2领导体制

南汉是军人建立的政权,尤为重视军事权力。

皇帝亲自掌握重大军事行动的策划部署以及军队调遣等重大军事行动的指挥权和领导权,必要时,皇帝亲自带兵征战,成为本政权的最高军事统帅。

在《十国春秋》卷五十八《高祖本纪》有记载:

“乾亨八年夏四月,帝自将兵侵闽,屯汀、漳境,为闽人所击,败归。

“帝自帅师屯于海门,以为声援。

在皇帝之下的则是内太师(即宰相,男汉时期宰相亦“称内太师”、“侍中”),掌管全国军事,是军事行动的决策者。

《十国春秋》卷第六十《后主本纪》亦载:

“以玉清宫使龚澄枢为左龙虎观军容使、内太师,军国事俱取决焉。

”其下则是兵部尚书和兵部侍郎,据《旧唐书》卷四十七《职官二》载:

“兵部······尚书、侍郎之职,掌天下武官选授及地图与甲仗之政令。

”南汉袭之,是故南汉兵部尚书和兵部侍郎的职权应是掌管全国武官的选拨、传递各种军事政令以及军师物资的发放。

《旧唐书》卷四十七《职官二》载:

“太师、太傅、太保各一员。

谓之三师,并正一品。

”南汉因之,故南汉内太师应为正一品,故内太师之官职在兵部尚书和兵部侍郎之上。

其后则是指挥使、判六军等各行营的将领和招讨使、都统等行军的统帅。

指挥使:

南汉的军队编制问题比较复杂,诸史料中也没有详细的系统的记载,只能根据一些杂夹在传记的零散的史料进行考述。

南汉中央禁军设有六军,分别为“左右静波军”、“左右雄勇军”、“左右龙虎军”、“巨像军”、“巨舰军”、“神弩军”,在各禁军中均设有指挥使一职为各禁军领兵的将领。

史料中均有“巨像指挥使”、“巨舰指挥使”、“左静波指挥使”等记载。

如“巨象指挥使吴珣”“巨舰指挥使暨彦赟”等。

判六军:

后梁时期曾设判六军之职权为六军统帅,其下还设有左右卫使。

南汉仿后梁之制,亦在中央六军中置判六军一职,其下置有卫使之职。

秦王弘度曾任判六军诸卫事,苏章曾任卫使之职。

据《十国春秋》卷第五十八《高祖本纪》载:

“是岁,帝命秦王弘度判六军。

”《南汉纪》卷二《高祖纪》中亦有记载:

“汉主命判六军秦王弘度募宿卫兵千人,皆市井无赖子弟。

弘度昵之。

”《九国志》卷九《苏章传》记载:

“以功迁封州刺史,充左右街使。

龑袭位,命章典禁卫诸军。

”又《新五代史》卷二七《康义诚传》载:

“六军有统军,诸卫有将军,而又以大臣宗室一人判六军诸卫事。

”可见,南汉的判六军之职为六军的统帅,多由宗室之人任之。

而卫使之职权在指挥使之上,判六军之下。

六军观军容使:

南汉后期还设有六军观军容使一职,掌管国家军政大权,李托曾任此职。

据《南汉纪》卷五《后主纪》载:

“延渥间道,遣使劝汉主迎降,六军观军容使李托深阻其议,国中震恐。

”《十国春秋》卷第六十《后主本纪》亦载:

“以宦者李讬为内太师、六军观军容使。

初,帝纳讬养女,长为贵妃,次为美人,有宠;至是,诏国政皆禀托而后行。

”以宦官为“观军容使”掌握国家军政大权的并非南汉首创。

唐中叶后命将出兵,多以宦官监之,以监察多路。

《旧唐书》卷四十四《职官三》载:

“将兵于外者,谓之观军容使。

而天下军镇节度使,皆内官一人监之。

”可见此时观军容使乃掌监察之职。

然自鱼朝恩为观军容使后,宦官之势权倾天下,观军容使则尽掌国家军政了大权。

据《新唐书》卷二百七《宦者上》载:

“九节度围贼相州,以朝恩为观军容、宣慰、处置使。

”“至猂士奇材,则养以为子;巨镇强藩,则争出我门。

”可见,此时观军容使以尽掌国家军政之权,南汉乃承其余绪。

元帅:

南汉时期还设置有元帅一职,掌管诸道兵马,这是沿袭唐、梁之制的结果。

南汉建国之初并无元帅一职,其出现在中宗时期,《十国春秋》卷第五十九《中宗本纪》载:

“应乾元年春三月丁亥,以弟弘昌为太尉兼中书令、诸道兵马都元帅,知政事,循王弘杲为副元帅,参知政事。

”《南汉纪》卷四《中宗纪》亦载:

“以弘昌为太尉、兼中书令、诸道兵马都元帅、知政事,循王洪杲为副元帅、参预政事”。

但是,在越王洪昌、循王洪杲死后,南汉从此不见有元帅一职,故而,南汉元帅这一编制与唐、梁不同,其正副元帅应是虚授,并没有掌控实权。

都统、招讨使:

中唐以后,每遇战事,均以都统、招讨使为统兵主帅,南汉沿袭这一制度,其每逢征伐均以都统、招讨使为统兵之帅。

《十国春秋》卷五十九《殇帝本纪》有载:

“秋七月,循州人张遇贤反,自称中天八国王,改元永乐。

帝以弟越王洪昌为都统,循王弘杲为副,以讨之。

我师败于钱帛馆,二王为张遇贤所围,指挥使万景忻、陈道庠力战救之,获免。

又《十国春秋》卷五十九《中宗本纪》载:

“冬十一月,以内常侍吴怀恩为西北招讨使,将兵屯桂州境。

《十国春秋》卷六十《后主本纪》载:

“帝憶邵廷琄言,始以廷琄为招讨使,帅舟师出洸口,以拒宋。

”“帝计无所出,乃以潘崇徹为都统,将兵五万屯贺州。

”“十一月,连州陷,招讨使庐枝率众退保清远。

帝闻之,谓左右曰:

‘昭、桂、连、贺,本属湖南,令北师取之足矣,吾知不复南也。

’是月,帝以李承渥为都统。

”“帝署崇岳为招讨使,与大将植廷晓统军六万屯马迳,列栅以拒之。

”“大宝十四年春正月,宋将潘美等陷英、雄二州,都统潘崇徹以其众降。

从上述记载可知,都统、招讨使乃行军之时的统帅,其任职人员是不固定的,且任职人员的官位皆不同,同时,除征战时的军队有都统、招讨使的记载,未见南汉在其余地方有都统、招讨使的记载,可见南汉时的都统、招讨使只是因战争需要而临时设置的军事统帅。

据《新唐书》卷四十九(下)《百官志四下》记载:

“元帅、都统、招讨使,掌征伐,兵罢则省。

”又《旧唐书》卷四十四《职官三》“招讨使”的条注载:

“贞元末置。

自后,随用兵权置,兵罢则停。

”南汉袭唐制,是故南汉的都统、招讨使完全是临时性的差遣,的职能只是“掌征伐”。

由于都统、招讨使两者均是战时的临时均是统帅,其任职人员及其官职均是不固定的,领兵数量在不同的战争中的领兵数量亦是各有高低,故而,南汉的都统、招讨使两者之间在级别上并没有具体的区分。

将军:

南汉领导体制中还有将军一说。

据《十国春秋》卷第六十六《列传·刘延遇、龚澄枢、许言真、陈延寿、李讬、薛崇誉》载:

“加澄枢特进、开府仪同三司、万华宫使、骠骑大将军,改上将军、左右龙虎军观军容使、内太师,军国之务,一出于澄枢。

”“李讬……加特进、开府仪同三司、甘泉宫使、兼六军观军容使、行内中尉,迁骠骑上将军、内太师”。

又《宋史》卷四百八十一《列传二百四十·南汉世家》亦载:

“加特进、开府仪同三司、甘泉宫使兼六军观军容使、行内中尉,迁骠骑大将军、内太师。

由此可知,南汉将军有大将军、上将军之分,同时也加封名号。

如骠骑大将军。

据《旧唐书》卷四十二《职官一》载:

“更置骠骑大将军为从一品武散官。

”“武散官”即有官无职的虚位军官,南汉沿袭唐制,同时,诸史籍中未见南汉有领兵的将军,未见有将军职权的记载。

是故南汉的将军应是虚授,并无实权。

2、南汉的军队建设

2.1中央军队

南汉的兵制虽然基本沿袭唐朝,效法中原王朝,在中央设置禁军。

但是却要简陋许多,很不完善。

如唐朝和五代十国时期的中原王朝的的禁军可分为禁卫六军和侍卫亲军两种编制,而南汉国的却没有这种分类,其中央禁军只有六军编制。

六军即巨象军、巨舰军、神弩军、左右龙虎军、左右静波军、左右雄勇军。

巨象军:

巨像军乃南汉六大禁军之一,在史料中多由记载。

在《十国春秋》中有多处记载:

卷第五十九《中宗本纪》中载“冬十二月辛巳,遣巨象指挥使吴珣、内常侍吴怀恩将兵击楚,攻贺州。

楚遣决胜指挥使徐知新将兵五千来救,未至,我师已拔贺州······怀恩乘胜陷昭州,珣复侵桂州境,转掠全州以归。

卷第六十《后主本纪》中载“初,我师教象为陈,每象载十数人,皆执兵仗,凡战必置陈前,以壮军威。

至是与美遇,美尽索军中劲弩布前以射之,象奔堤,乘象者皆坠,反践我军,承渥大败,仅以身免。

卷第六十四《列传·吴怀恩、吴恂、谢贯》载“吴恂,为将善出奇计。

乾和时,历官至巨象指挥使。

《新五代史》卷六十五《南汉世家第五》亦有记载:

“晟乃遣巨象指挥使吴珣、内侍吴怀恩攻贺州,已克之,楚人来救,珣凿大阱于城下,覆箔于上,以土傅之,楚兵迫城,悉陷阱中,死者数千,楚人皆走。

又《宋史》卷四百八十一《列传二百四十·南汉世家》载:

“初,鋹教象为阵,每象载十数人,皆执兵仗,凡战必置阵前,以壮军威。

至是与美遇,美尽索军中劲弩布前以射之,象奔是,乘象者皆坠,反践承渥军,遂大败,承渥仅以身免。

《南汉纪》卷四《中宗纪》亦载:

“以内常侍吴怀恩为开府仪同三司、西北面招讨使,与巨象指挥使吴珣将兵击楚攻贺州”

从上述史料记载可知,不管是对战楚国或是北宋,南汉的陆军均派出巨象军,甚至连克贺、桂、全、昭等州。

由此可见巨象军作战能力之强,其应是南汉陆军的主力部队。

巨舰军:

由于岭南多水道,东、西、北三江会于兴王府(今广州),南临南海,故南汉禁军中还有巨舰军。

关于巨舰军在史籍中亦多有记载:

《十国春秋》卷第五十八《高祖本纪》载:

“命左右街使苏章将战舰百艘救封州,大败楚兵于贺江。

”又载:

“帝自帅师屯于海门,以为声援;命弘操统战舰自白藤江趣交州……俄遣轻舟乘潮挑战……”

《十国春秋》卷第六十三《列传·苏章、梁克贞、程宝、孙德威》亦载:

“大有初,楚人举水军侵封州,章将神弩三千,战舰百艘往救。

甚至南汉政府还派出巨舰军入海为盗,这种以国家之名义为海盗的行为是中国历史上少见的现象。

《十国春秋》卷第六十五《列传·暨彦赟、陆光图、邵廷琄》中记载:

“乾和时,累官巨舰指挥使,常以兵入海掠商人金帛,为中宗离宫之费。

《新五代史》卷六十五《南汉世家第五》亦有记载:

“晟益得志,遣巨舰指挥使暨彦赟以兵入海,掠商人金帛作离宫游猎。

综上所述,南汉国对外进行水路战争时,必有巨舰军,且以巨舰军为主,则巨舰军应是南汉国水军的主力部队。

神弩军:

《乾亨寺铜钟款》有载:

“封弩:

陈令简、邓会、陈道情······”其“封弩”应是弓弩手。

唐朝有此兵种,杜甫《遭田夫泥饮美严中丞》载:

“回首指大男,渠是弓弩手。

名在飞骑籍,长番岁时久。

”“长番”为唐朝弓弩手制,在《九国志》卷九《苏章传》亦载:

“䶮乃遣章领神弩军三千人······乃以强弩夹水射之,楚人歼焉。

”可见,南汉应是沿袭唐弓弩手制而置神弩军。

另从巨象军和巨舰军的作战中,神弩军的身影,且神弩军都是配随巨象军、巨舰军共同作战的,其在作战中亦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左右龙虎军:

《南汉纪》卷五《后主纪》有记载:

“以龚澄枢为左龙虎观军容使、内太师,军国之事,皆取决焉”。

《乾和十三年经幢》题名中亦有:

“大汉国弟子、左龙虎军子将······”字样;《罗汉融造陀罗幢》亦有:

“南瞻部洲大汉国子弟、右龙虎军子将、行右龙虎军司案······”的字样;又《大汉韶州云门山大觉禅寺大慈云匡圣宏明大师碑铭》中亦有:

“左右龙虎军控鹤将军、陪戎副尉臣孔廷谓、臣廷津、臣陈廷嗣、臣邓怀忠等镌字”的字样。

由此可见南汉还有左右龙虎军这支禁军。

左右龙虎军本是唐朝的天子六军之一,亦是后梁的禁卫六军之一,南汉沿袭了这一制度。

左右静波军:

据《新开宴石山记》之碑的题名载:

“左静波指挥使、南面(缺字)都部领将、金紫光禄大夫、左领□将军、检校刑部尚书兼御史大夫、上柱国蔡彦宏。

”该碑铭立于南汉大宝二年九月二十四日;另《灵景寺庆赞斋记》有:

“太上三五正一盟威弟子、南瞻部洲大汉国左静波指挥使、南西(按:

当为‘面’)。

”的字样,其中所提到的这个“左静波”也是南汉的禁军军号之一,有左必有右,故而南汉禁军应有左右静波军这一编制。

且从其军号而看,应属水军。

左右雄勇军:

《乾亨寺钟款》又载:

“左雄勇指挥使、都监贺州应援军、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刑部尚书兼御史大夫、上柱国郭达。

”此钟款制于南汉大宝四年九月。

文中所提到的“左雄勇”,是南汉的又一支禁军部队。

有左军必有右军,只是史料散佚的原因,难以查考罢了。

综上总述,南汉的中央设有六大禁军,分别为巨象军、巨舰军、神弩军、左右龙虎军、左右静波军以及左右雄勇军。

由此可知,南汉中央禁军六军全置。

其中巨象军、巨舰军、神弩军,在唐、梁之时,并非中央六军,乃南汉为补全中央六军而设立的,未见有左右军之分。

另,从巨象军、巨舰军、和神弩军都参与了南汉与楚、宋的战争,可知南汉禁军不仅司驻守京都之职,亦参与对外征战。

同时,亦证明了其他学者所言南汉未全置六军,其“判六军”为虚职以及“六军观军容使”就是“左右龙虎军观军容使”异称或该称的说法不可信,既然南汉全置六军,则“判六军”应为实职,统领六大禁军,而“六军观军容使”亦有其实。

此外,五代十国时期,各国政权多以“都”来命名侍卫亲军,且骁勇善战、皆桀骜难制、赫赫有名。

如后唐的“金枪都”,前蜀的“决云都”、吴的“银枪都”、“黑云都”,后梁的“厅子都”、“落雁都”、“银枪效节都”。

南汉在当时也有一支以“都”命名的军队。

《宋史》卷四百八十一《南汉世家》载:

“置眉川都,定其课,令入海五百尺采珠。

”《十国春秋》卷第六十《后主本纪》亦载:

“置媚川都于合浦县,定其课,令人入海五百尺採珠。

所居宫殿以珠、玳瑁饰之,益置鱼英讬镂、椰子立壶诸宝器于其中。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亦载:

“开宝五年(972)五月丙寅,诏废岭南道媚川都,选其少壮者为静江军,老弱者听自便,仍禁民不得以采珠为业······凡采珠,必以石缒索系于足而没焉,深或至五百尺,溺死者甚众。

”由此可知,“媚川都”应该是从事经济活动的部队,不参与作战,故而对这支部队的记载尤为稀少。

但是,采珠者要深入大海,有甚者要深入五百尺,这对媚川都的士兵素质有极高的要求,非身强力壮的青年不可胜任。

因此,媚川都的士兵素质绝不亚于各国的侍卫亲军。

由此可以看出媚川都应该不仅仅是一支经济部队,它很可能是为巨舰军与左静波军培养高素质的士兵。

更甚者,我们有理由怀疑媚川都是南汉隐藏的王牌水军,南汉数次海战征伐安南,媚川都就是主力部队。

但是其史料稀缺,难以进行深入考究。

2.2地方军队

南汉国的地方军队建设并没有明确的史料记载。

《广州军事史(上)·古代卷》指出:

南汉地方军主体为镇军,由各节度使统领,镇守在各重镇边防要塞。

史籍有记载的镇军有五个,分别为清海军、建武军、宁远军、静海军、祯州节度。

《十国春秋》卷第一百十三《十国藩镇表·南汉》载:

“清海军、建武军、宁远军、静海军、祯州节度。

据《十国春秋》卷第五十八《高祖本纪》载:

“命左右街使苏章将战舰百艘救封州,大败楚兵于贺江。

帝迁章为封州团练使。

”除镇军以外,地方军的建设还有左右街兵和团练兵,有左右街使和团练使统领。

苏章由左右街使升迁为团练使,由此可知,团练使级别高于左右街使。

又《十国春秋》卷第六十五《列传·萧凗、卓惟休、周茂元、冯元、李廷珙、周渭、唐承裕、骆崇灿》载:

“李廷珙······后主初立,擢土军知兵马使。

”可见,南汉地方军还有土军,土军相当于唐朝的乡兵,由土军知兵马使统领。

乡兵乃唐地方军最低编制,甚至不算是正规军。

乡兵升格为正规军乃五代始。

由此可知土军应在左右街军之下。

综上所述,南汉国的地方军主要有主要有四种编制,从级别高低分列为镇军、团练军、左右街军和土军四种。

另《乾亨寺铜钟款》有:

“都监贺州防拓、应援等军”字样,《灵景寺庆赞斋记》亦有:

“并海门防遏防拓等军都部将领······上柱国蔡珽”的字样。

可知南汉在贺州和海门设置有防拓军和应援军。

从其军号看,防拓军应是主防御,应援军应是主征战。

至于其余地方是否有防拓、应援等军,则未见有记载。

又《乾亨寺铜钟款》有:

“应援军十将:

卢法住、庞保定······”字样,则防拓军、应援军应置有十将为其将领。

而据《册府元龟》卷六六《帝王部·发号令五》载:

“副将、十将违犯,即便勒本指挥使据罪科处。

”南汉也以指挥使蔡珽为防拓、应援等军都部将领,是故,十将官级应在指挥使之下。

2.3兵役制度

五代以来,实行以募兵制为主,兼行征兵制的兵役制度,其中募兵制是主要的集兵方式。

据《十国春秋》卷第六十二《列传·赵光裔、杨洞潜、李殷衡、倪曙、何泽、刘濬》亦有记载:

“大有中,又命秦王弘度募宿卫兵千人,中多市井无赖子弟。

”《南汉书》亦载:

“帝命弘度募宿卫兵,皆无赖。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的记载:

“先是,刘鋹于海门镇募兵能采珠者二千人号‘媚川都’。

由上可知,南汉沿袭了五代以来的兵役制度,士兵主要来源于募兵制。

其招募对象主要是流氓农民、破产之家和违犯法禁之人。

3、南汉的军事特征

3.1水军强大

同时,南汉与楚、安南等交界,两者皆是善于水战。

南汉水军力量强大,许多战事都是以水军为主要力量,曾因争夺交州而多次海战征伐安南,亦和楚人因疆域而有过激烈的征战。

据《十国春秋》卷第六十三《列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法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