渗透检测作业指导书.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972045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65.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渗透检测作业指导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渗透检测作业指导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渗透检测作业指导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渗透检测作业指导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渗透检测作业指导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渗透检测作业指导书.docx

《渗透检测作业指导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渗透检测作业指导书.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渗透检测作业指导书.docx

渗透检测作业指导书

1工程概况

1.1工程简介

华能上安电厂一、二期烟囱酸腐蚀改造工程,地址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井陉县上安镇。

设计在原有烟囱基础上新浇筑钢内筒基础,±0.000m以上为自立式钢内筒,一期工程高度为210m,二期烟囱高度为211m。

1.2主要工程量

序号

工程名称

单位

一期数量

二期数量

备注

1

碳钢板焊接

m

3362

2976

2

钛条焊接

m

6018

5752

3

其他小型钢结构焊接

t

125

109

1.3工程特点

高空作业量大、焊接量大、施工难度高,危险性高。

作业环境特殊。

1.4工程特点:

渗透探伤涉及高空作业、化学污染等多重危险因素,危险性较大,应重点防护高空坠落和人员中毒。

根据以往施工经验,将渗透检测的安全控制级别设为一般。

2编制依据

2.1《火力发电厂焊接技术规程》DL/T869-2004

2.2《火力发电厂金属技术监督规程》DL/T438-2009

2.3《承压设备无损检测》JB/T4730.5-2005

2.4《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2001

2.5《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火力发电厂部分)DL5009.1-2002

2.6《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电力工程部分,2006年版)

2.7山东电力建设第一工程公司QES管理手册、体系程序、系统文件

2.8《检测公司管理体系文件》B版2010年8月

以上标准如有新的版本发布,除非业主、监理等有特殊要求,优先采用新标准。

3开工应具备的条件和施工前应做的准备

3.1渗透检测用材料和器材

3.1.1使用喷罐式渗透检测剂,其喷罐表面不得有锈蚀,喷罐不得出现泄漏。

3.1.2渗透检测剂必须具有良好的检测性能,对工件无腐蚀,对人体基本无毒害作用。

3.1.3渗透检测剂的使用类型应根据承压设备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对同一检测工件,不能混用不同类型的渗透检测剂。

对镍基合金材料进行检测,所选择渗透剂中的硫元素含量不得超过1%,对于奥氏体钢和钛及钛合金材料,所选择渗透剂中的氯、氟元素含量不得超过1%。

3.1.4渗透检测剂必须标明生产日期和有效期,要附带产品合格证和使用说明书。

3.1.5新购进的渗透剂与基准渗透剂利用试块进行性能对比试验,当被检渗透剂显示缺陷的能力低于基准渗透剂时,应予报废。

3.1.6应配备有铝合金试块(A型对比试块)和镀铬试块(B型试块),铝合金试块主要用于检测渗透检测剂能否满足要求,以及比较两种渗透检测剂性能的优劣。

镀铬试块主要用于检测渗透检测剂系统灵敏度及操作工艺正确性。

3.2检测任务单的接收和审核

3.2.1所有需做无损检测的项目、部件均采用委托单制。

委托部门根据有关验收标准和图纸要求填写无损探伤委托单,检测中心对委托单进行审核,确认无误后对委托单进行编号,编写工艺卡,对检测人员进行技术和安全交底,安排人员进行检测。

3.2.2受检部件应满足安全和检测技术要求。

高空受检部件的脚手架和安全围栏齐全,安全通道通畅。

受检焊口表面经焊工自检和焊接质检合格。

对于不满足检验条件的,检测人员应立即联系委托部门给予改正和完善。

3.3安全技术交底

对渗透探伤涉及的重要危险因素进行辨识,依据辨识结果对检测试验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

所有参加交底人员应在交底记录表上签字。

4人员组织、分工及有关人员的资格要求

4.1人员组织

由于渗透探伤的工作特点,检验工作量比较零碎,所以一般采取由射线或超声波检验人员兼职的方法,但兼职人员必须持有渗透检验资格证书。

渗透检测人员需要配备2人,试验配合辅助工2-3人。

4.2人员分工

技术员负责检验工艺卡,施工前熟悉现场施工环境并检查落实安全施工条件,对施工人员进行工艺和安全技术交底;协助班长组织职业健康安全规程、规定及相关措施的学习;接收委托单,签发报告,整理相关检测资料,组织工程竣工技术资料的移交。

安全员负责对安全设施和安全装置的符合性进行监督、检查,并督促整改;负责检查施工人员是否进行作业指导书交底,并按交底内容进行施工;负责对员工的作业行为进行监督检查,查处各类违章作业和违章指挥行为。

班长负责组织施工,督促全班人员严格按照制定的作业指导书进行施工,对未参加交底的人员不得安排施工;认真组织每周一的“安全活动日”活动,并作好记录;检查(每天不少于一次)施工现场的检测情况,解决存在的问题;督促本班人员在收工时清理作业场所,做到工完场地清;督促本班人员对所使用的仪器设备及工器具做好维护保养。

检验员应熟悉无损检测方法的使用范围,根据标准、规范和技术条件及编制的作业指导书进行无损检测工作、评定检测结果、签发检测报告,严格执行安全文明施工的规定。

配合工须接受分工,按已分配任务内容进行施工并遵守安全纪律。

4.3人员资格要求

4.3.1从事渗透检测的人员必须持有国家质量技术监督监局或电力部颁发的资格证书,并从事与资格证书相适应的工作。

4.3.2人员校正视力不低于1.0,并一年检查一次。

4.3.3从事渗透检测的人员,不得有色盲、色弱。

4.3.4检验结果的评定应由Ⅱ级及以上资格的人员担任。

5所需的施工机械、工器具及要求

本工程主要使用的检验设备见表1:

设备分类

设备型号

需用台/套数

渗透探伤剂

DPT-5或船牌

若干

渗透探伤试块

不锈钢镀铬试块(B型试块)

5

数码照相机

-

1

角向磨光机

-

3

圆钢丝刷

-

若干

移动电源盘

-

3

安全带,安全帽、防护眼镜、自锁器、速差式自控器

若干

6施工进度计划及要求

按照钢内筒安装的施工进度计划及要求,本专业工作将提供充分的人力和设备保证,确保及时跟上钢内筒安装进度。

7施工工序、方法及要求

7.1检测准备

7.1.1渗透检测人员接到渗透检测工作任务后,应先明确委托项目的检测要求。

7.1.2对施工现场受检部件和检测环境进行勘察,确认受检部件状态、检测时机、场所通风、照明、安全防护设施、施工电源、进出通道等符合安全和检测技术要求。

7.1.3检测方法选择

根据委托的检测对象的检测缺陷类型和检测灵敏度的要求,选用检测方法。

本工程渗透检测方法一般选用溶剂去除型干式显像着色渗透检测方法。

7.1.4根据确定的检测方法选择和准备检测用材料,如渗透剂、清洗剂和显像剂等。

7.1.5选择满足要求的检测辅助材料,如抹布、卫生纸、乳胶手套、口罩等。

7.1.6对操作工艺及检测系统灵敏度进行校验

使用镀铬试块(B型试块)检验渗透检测剂的性能及操作工艺。

7.2检测工作实施及质量控制要求

7.2.1工件表面准备

对工件表面进行必要的处理,确保工件表面不得有铁锈、氧化皮、焊接飞溅、铁屑、毛刺以及各种防护层;局部检测时,准备工作范围应从检测部位四周向外扩展25mm。

7.2.2预清洗

使用清洗剂对检测部位进行预清洗,以去除检测表面的污垢,如有必要时可先进行酸洗或碱洗。

探伤表面上遗留的溶剂、水分等必须干燥,且应保证在施加渗透之前不被污染。

7.2.3施加渗透剂

根据零件大小、形状、数量和检测部位选择施加渗透剂的方法,具体施加渗透剂的方法有喷涂、刷涂、浇涂和浸涂,所选方法应保证被检部位完全被渗透剂覆盖。

在10-50℃的温度条件下,渗透时间一般不得少于10min。

当温度不能满足上述条件时,应适当延长渗透时间或对操作方法进行重新鉴定,渗透时间内,应使被检部位始终保持润湿状态。

7.2.4去除多余的渗透剂

渗透时间结束后,用干净不脱毛的布擦拭工件表面,去除大部分多余渗透剂,再用干净不脱毛的布或卫生纸蘸清洗剂进行擦拭,直至渗透剂全部擦净。

应注意不得往复擦试,不得用清洗剂直接在被检面上冲洗。

清洗多余的渗透剂时,应注意防止过度清洗而使探伤质量下降,也应注意防止清洗不足而造成对缺陷显示识别困难。

7.2.5干燥

对工件表面进行热风干燥或自然干燥,当采用清洗剂清洗时,应自然干燥,不得加热干燥,干燥时间通常5-10分钟。

7.2.6施加显像剂

在工件表面喷涂薄而均匀的显像剂,喷涂显像剂时,喷嘴离被检面距离为300~400mm,喷涂方向与被检面夹角为30°~40°。

不可在同一地点反复多次喷涂,显像时间应视缺陷大小及被检工件温度而定,一般不应少于7分钟。

7.2.7观察

应在显像剂施加后7min~60min内进行,缺陷显示的评定应在白光下进行,可见光照度不得低于500lx,辨识细小显示时可用5~10倍放大镜进行观察,必要时应重新进行处理和渗透检测。

7.2.8复验

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需进行复验:

a)检测结束时,用试块验证检测灵敏度不符合要求;

b)发现检测过程中操作方法有误或技术条件改变时;

c)合同各方有争议或认为有必要时。

当决定进行复验时,应对被检面进行彻底清洗。

7.2.9后清洗

工件检测完毕应进行后清洗,以去除以后使用或对工件材料有害的残留物。

7.2.10显示记录

缺陷的显示记录可采用照相、录像或可剥性塑料薄膜等方式记录,同时应用草图进行标示。

7.2.11渗透显示的分类

a)显示分为相关显示、非相关显示和虚假显示。

非相关显示和虚假显示不必记录和评定。

b)小于0.5mm的显示不计,除确认是由外界因素或操作不当造成的之外,其他任何显示均应作为缺陷处理。

c)缺陷显示在长轴方向与工件(轴类或管类)轴线或母线的夹角大于或等于30°时,按横向缺陷处理,其他按纵向缺陷处理。

d)长度与宽度之比大于3的缺陷显示,按线性缺陷处理;长度与宽度之比小于或等于3的缺陷显示,按圆形缺陷处理。

e)两条或两条以上缺陷线性显示在同一条直线上且间距不大于2mm时,按一条缺陷显示处理,其长度为两条缺陷显示之和加间距。

7.2.12渗透检测质量分级

a)不允许任何裂纹和白点,紧固件和轴类零件不允许任何横向缺陷显示。

b)焊接接头和坡口的质量分级按表2进行。

c)其他部件的质量分级评定见表3。

表2焊接接头和坡口的质量分级

等级

线性缺陷

圆形缺陷磁痕

(评定框尺寸为35mm×100mm)

不允许

d≤1.5,且在评定框内少于或等于1个

不允许

d≤4.5,且在评定框内少于或等于4个

L≤4

d≤8,且在评定框内少于或等于6个

大于Ⅲ级

注:

L为线性缺陷长度,mm;d为圆形缺陷在任何方向上的最大尺寸,mm。

表3其他部件的质量分级

等级

线性缺陷磁痕

圆形缺陷磁痕

(评定框尺寸为2500m2,其中一条矩形边的最大长度为150mm)

不允许

d≤1.5,且在评定框内少于或等于1个

L≤4

d≤4.5,且在评定框内少于或等于4个

L≤8

d≤8,且在评定框内少于或等于6个

大于Ⅲ级

注:

L为线性缺陷长度,mm;d为圆形缺陷在任何方向上的最大尺寸,mm。

7.3渗透检测报告

7.3.1检测结束后检测人员要及时出具检测报告(必要时附检测记录图),签字盖章后生效。

7.3.2检测报告应及时反馈给委托单位,发放人要做好发放记录。

7.4不合格品跟踪

对检测过程中发现的不合格品,以试验报告的形式及时反馈委托部门,并由责任部门按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程序》中《不符合工作控制程序》执行。

8安全控制措施及要求

8.1安全防范重点

8.1.1防止高空人身坠落;

8.1.2防止触电损害;

8.1.3防止高空落物打击;

8.1.4防止火灾及爆炸事故;

8.2对施工人员的素质要求

8.2.1从事渗透检测工作的人员及辅助工作人员必须熟悉现场操作工艺。

8.2.2所有检测人员上岗前必须经过岗位安全培训。

8.2.3所有检测人员必须严格执行检测仪器操作规程。

8.2.4所有检测人员必须服从带班人员指挥,团结协作,不得擅自作业。

8.3主要安全纪律及注意事项

8.3.1服从各级安全管理部门的管理。

8.3.2进入现场必须戴好安全帽、高空作业扎牢安全带等防护用品。

8.3.3认真学习并执行作业指导书、安全技术交底内容。

8.3.4注意检查周围作业环境,防止人身摔伤等意外事故的发生。

8.3.5严禁酒后上班和疲劳作业,禁止现场吸烟。

8.3.6不准穿拖鞋、凉鞋、高跟鞋或塑料硬底鞋、带钉的鞋进入施工现场。

8.3.7施工过程中要正确使用工器具及劳动保护用品。

8.3.8高处行走必须集中精力,以防高空坠落和高空落物。

8.3.9机组试运期间所有检测项目开工前应征得委托方该项目主要技术人员同意或办理作业票后方可进行。

9环境、文明、低碳绿色施工措施及要求

9.1本工程重要环境因素辨识及控制措施见表4:

重要环境因素辨识及控制措施

序号

重要环境因素

环境

影响

目标

控制措施

1

渗透探伤用过的带渗透剂的废抹布、废卫生纸、废探伤罐随意丢弃

污染土地

渗透探伤带渗透剂的废抹布、废卫生纸、废探伤罐随意丢弃率为零

渗透探伤带渗透剂的废抹布、废卫生纸、废探伤罐集中回收,分类放入不同的废物回收箱中

9.2文明施工、成品保护和防止二次污染及低碳绿色施工的要求及控制措施

9.2.1渗透检测过程中严禁将渗透检测剂随意喷洒,污染周围设施及环境。

9.2.2用完后的探伤剂空罐应放气,并存放到指定的地点。

9.2.3检测工作结束后的工件要对被检表面进行清理,去除检测残留物,以免对下道工序造成影响。

10本项目施工时应执行的强制性条文和具体措施

10.1渗透检测应执行的强制性条文主要为《火力发电厂金属技术监督规程》DL/T438-2009、《火力发电厂焊接技术规程》DL/T869-2004等。

10.2部门负责人负责《强条》在本单位的实施、管理工作;专工负责对本单位人员进行《强条》技术标准的培训、交底并监督实施;施工人员负责本单位《强条》实施过程的记录工作;专工负责组织对本单位《强条》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处理、改进及反馈并定期在安全、技术质量例会上汇报本单位《强条》实施成效和改进措施。

11质量标准指标及验收要求

11.1焊接接头的验收级别根据接头的类别有不同的合格级别,见表5

各类焊接接头的质量级别规定

焊接接头类别

检验方法

锅炉范围内

锅炉范围外

渗透检验*

*:

检验结果不得有任何裂纹、成排气孔、分层和长度大于1.5mm的线性缺陷显示(长度与宽度之比大于3的缺陷显示按线性缺陷处理)。

11.2其他部件的验收级别根据图纸和相应标准确定。

11.3检验结果反馈和不合格品的跟踪检验

11.3.1检验结束后,应及时出具检验报告。

检验结果以报告形式反馈给委托部门。

11.3.2焊接接头有超过标准的缺陷时,可采取打磨补焊方式进行返修。

但在同一位置上的挖补次数一般不得超过三次,耐热钢焊缝返修次数不得超过两次,并应遵守以下规定:

(1)彻底清除缺陷

(2)补焊时,应制定具体的补焊措施并按照工艺要求实施

(3)需进行热处理的焊接接头,返修后应重做热处理

12应提交的技术资料

12.1检验完毕后及时出具检测报告,检测报告一式两份,一份留存一份反馈给委托部门。

12.2渗透检测原始记录按照委托单编号进行整理,工程结束后移交部门总部存档。

13必要的计算书和相应的附图/表

13.1、安全H、S点设置单

安全H、S点设置单

序号

施工工序

重大危险因素

控制级别

责任人确定

H

S

实施人

验证人

1

高空

渗透探伤

检验人员不扎安全带,不使用自锁器或速差式自控器,交叉作业时,没有相应的隔离设施,脚手架不完善,探伤剂罐体坠落爆炸

H

高明德

刘民

2

渗透探伤

作业场所空气不流通

H

高明德

刘民

3

渗透探伤

作业人员未戴口罩、手套等劳动防护用品

H

高明德

刘民

以下空白

 

13.2渗透检测工作程序控制流程图

渗透检测工作程序控制流程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