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跟踪突破10课内文言文阅读.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971574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4.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点跟踪突破10课内文言文阅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考点跟踪突破10课内文言文阅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考点跟踪突破10课内文言文阅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考点跟踪突破10课内文言文阅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考点跟踪突破10课内文言文阅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考点跟踪突破10课内文言文阅读.docx

《考点跟踪突破10课内文言文阅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点跟踪突破10课内文言文阅读.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考点跟踪突破10课内文言文阅读.docx

考点跟踪突破10课内文言文阅读

考点跟踪突破10 课内文言文阅读

一、(2019安徽改编)文言文阅读。

【甲】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乙】立身成败,在于所染①。

陛下贞观之初,砥砺名节,不私于物,唯善是与②,亲爱君子,疏斥小人。

今则不然,轻亵小人,礼重君子。

重君子也,敬而远之;轻小人也,狎③而近之。

近之则不见其非,远之则莫知其是。

(节选自魏征《十渐不克终疏》)

【注】①染:

熏陶,沾染。

②与:

赞许。

③狎:

亲昵,亲近。

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所以:

这里表示原因

(2)愿陛下亲之信之 愿:

希望

(3)不私于物 私:

偏爱

(4)今则不然 然:

这样

2.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此悉贞良死节之臣。

这些都是坚贞可靠、能够以死报国的忠臣。

(2)亲爱君子,疏斥小人。

亲近爱护君子,疏远拒绝小人。

3.【甲】文段中,“亲贤臣,远小人”是为了追求“汉室之隆”,【乙】文段中,对待“君子”和“小人”的不同态度则关系到“立身成败”。

(用原文语句填空)

4.请结合【甲】【乙】两个文段,指出“唯善是与”中的“善”主要包含哪两个方面的意思。

①善人,指贤臣或君子;②善行,指好的品行。

二、(2019鄂州改编)阅读下面两篇短文,完成各题。

【甲】出师表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

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

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乙】郑苏仙梦冥府

北村郑苏仙,一日梦至冥府,见阎罗王方录囚①。

有一官公服昂然入自称所至但饮一杯水今无愧鬼神。

王讥曰:

“设官以治民,下至驿丞闸官,皆有利弊之当理,但不要钱即为好官,植②木偶于堂,并水不饮,不更胜公乎?

”官又辩曰:

“某虽无功亦无罪。

”王曰:

“公一身处处求自全,某狱某狱避嫌疑而不言,非负民乎?

某事某事畏烦重而不举③,非负国乎?

三载考绩之谓何,无功即有罪矣。

”官大狼狈,锋棱顿减。

(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一)

【注】①囚:

指去世的人。

②植:

树立。

③举:

上报(朝廷)。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 慢:

怠慢

(2)以咨诹善道 诹:

询问

(3)但不要钱即为好官 但:

(4)锋棱顿减 顿:

立刻(或忽然)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B)

A.寄臣以大事     设官以治民

B.陛下亦宜自谋无功亦无罪

C.攸之、祎、允之任三载考绩之谓何

D.察纳雅言避嫌疑而不言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如果)没有效果,那就治我的罪,来祭告先帝的在天之灵。

(2)植木偶于堂,并水不饮,不更胜公乎?

那么立个木偶在公堂上,它连水都不喝一口,不比你更廉洁吗(不更胜过你吗)?

4.用“/”给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有一官公服昂然入/自称所至但饮一杯水/今无愧鬼神

5.甲乙两文都谈到了如何做官的问题,请概括它们所倡导的观点。

为官不但要廉洁,更要勤政,要做实事,敢于担责;不能空占其位,不谋其政,整天无所事事混日子。

三、(2019枣庄)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1~4题。

(甲)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

庐陵欧阳修也。

(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

滁州之西南,泉水之涯①,欧阳公②作州之二年,构③亭曰“丰乐”,自为记,以见其名之义。

既又直④丰乐之东,几百步,得山之高,构亭曰“醒心”,使巩记之。

凡公与州宾客者游焉,则必即丰乐以饮。

或醉且劳矣,则必即醒心而望,以见夫群山之相环,云烟之相滋,旷野之无穷,草树众而泉石嘉,使目新乎其所睹,耳新乎其所闻,则其心洒然⑤而醒,更欲久而忘归也。

噫!

其可谓善取乐于山泉之间矣。

虽然,公之乐,吾能言之。

吾君⑥优游而无为于上,吾民给足而无憾于下。

公乐也,一山之隅,一泉之旁,皆公乐哉?

乃公寄意于此也。

(节选自曾巩⑦《醒心亭记》)

【注释】①涯:

岸边。

②欧阳公:

即欧阳修。

③构:

搭建。

④直:

当,临。

⑤洒然:

洒脱的样子,形容毫无拘束。

⑥吾君:

指皇帝;优游:

悠闲自得;无为:

清静自然。

⑦曾巩(1019-1083):

北宋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此文是作者应其师欧阳修之托而写的。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伛偻提携     伛偻:

驼背,指老年人

(2)泉香而酒洌 洌:

(3)杂然而前陈者杂然:

错杂的样子

(4)则必即丰乐以饮 即:

就,靠近,到

2.下列各组加点词在句子中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B)

A.临溪而渔/则必即醒心而望

B.行者休于树/所欲有甚于生者(《鱼我所欲也》)

C.以见夫群山之相环/无丝竹之乱耳(《陋室铭》)

D.醒能述以文者/君子深造之以道(《孔孟论学习》)

3.将选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脸色苍白,头发雪白,昏昏(或“东倒西歪”)地坐在众人中间的,是太守喝醉了。

(2)其可谓善取乐于山泉之间矣。

大概可以称得上是善于在山水之间寻找快乐了。

4.(甲)文的“太守之乐”与(乙)文中的“公之乐”分别指什么?

(甲)文“太守之乐”指与民同乐,乐民所乐;(乙)文“公之乐”指国家安定,百姓丰衣足食。

(答“吾君优游而无为于上,吾民给足而无憾于下”“政治清明,百姓安居乐业”“国家太平,人民幸福”“国泰民安”等都可)

四、(2019黄冈)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各题。

【甲】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

“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

”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且焉置土石?

”杂曰:

“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甚矣,汝之不惠!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北山愚公长息曰: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河曲智叟亡以应。

(节选自《愚公移山》)

【乙】赵将马服君赵奢之妻,赵括之母也。

秦攻赵,孝成王使括代廉颇为将。

将行,括母上书言于王曰:

“括不可使将。

”王曰:

“何以?

”曰:

“始妾事其父,父时为将,身所奉饭者以十数,所友者以百数。

大王及宗室所赐币帛,尽以与军吏、士大夫;受命之日,不问家事。

今括一旦为将东向而朝军吏吏无敢仰视之者;王所赐金帛,归尽藏之;乃日视便利田宅可买者。

王以为若其父乎?

父子不同,执心各异。

愿勿遣!

”王曰:

“母置之,吾计已决矣。

”括母曰:

“王终遣之,即有不称,妾得无随乎?

”王曰:

“不也。

括既行,代廉颇三十余日,赵兵果败,括死军覆。

王以母先言,故卒不加诛。

(节选自清代吴敏树《书谢御史》)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荷担者三夫 荷:

肩负、扛(挑)

(2)赵兵果败,括死军覆 覆:

覆灭

(3)母置之,吾计已决矣 置:

放弃,放下不管

(4)即有不称,妾得无随乎 称:

称职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D)

A.且焉置土石/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B.指通豫南,达于汉阴/括母上书言于王曰

C.尽以与军吏、士大夫/王以母先言,故卒不加诛

D.始龀,跳往助之/王终遣之

3.用“/”给下面的语句划分节奏,划两处。

今括一旦为将/东向而朝军吏/吏无敢仰视之者

4.翻译下面文言语句。

(1)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连寡妇和小孩子都比不上。

(2)父时为将,身所奉饭者以十数,所友者以百数。

他父亲当时做(是)大将,用自己的俸禄供养的食客(谋士)要以“十”这个数目来计算,所结交的朋友要以“百”这个数目来计算。

5.乙文描写了一位有德有识的母亲。

她上书推辞儿子为将,说明她深明大义,有自知之明;她能看出儿子和丈夫的差别,说明她考虑问题周到,观察细致入微;她讨得“无随”的承诺,说明她见识深远、处事周密。

五、(2019淮安改编)阅读【甲】【乙】两部分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或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选自诸葛亮《诫子书》)

【乙】吾欲汝曹①闻人过失,如闻父母之名,耳可得闻,口不可得言也。

好议论人长短,妄是非正法,此吾所大恶也,宁死不愿闻子孙有此行也。

汝曹知吾恶之甚矣,所以复言者,施衿结缡②,申父母之戒,欲使汝曹不忘之耳。

龙伯高③敦厚周慎,口无择言,谦约节俭,廉公有威,吾爱之重之,愿汝曹效之。

杜季良④豪侠好义,忧人之忧,乐人之乐,清浊无所失⑤;父丧致客,数郡毕至,吾爱之重之,不愿汝曹效也。

效伯高不得,犹为谨敕⑥之士,所谓刻鹄不成尚类鹜者也⑦;效季良不得,陷为天下轻薄子,所谓画虎不成反类狗者也。

讫今季良尚未可知,郡将下车⑧辄切齿,州郡以为言,吾常为寒心,是以不愿子孙效也。

(选自马援《诫兄子严敦书》有删节)

【注释】①汝曹:

你等。

②施衿结缡:

父母送女儿出嫁,给她结好带子,戴好佩巾。

③龙伯高:

名述,字伯高。

④杜季良:

名保,字季良。

⑤清浊无所失:

指交友不分善恶。

⑥谨敕:

谨慎端整。

⑦本句比喻相差不远;鹄:

天鹅;鹜:

鸭子。

⑧郡将下车:

指郡守初到任。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

(1)非学无以广才      广:

使……增长

(2)意与日去去:

离开

(3)乐人之乐乐:

以……为乐

(4)数郡毕至毕:

全,都

2.请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

(只标一处)

申/父母之戒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心绪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生活节俭来培养高尚的品德。

(2)吾常为寒心,是以不愿子孙效也。

我常常替(他)寒心,这就是我不希望子孙效仿他的原因(或因此我不希望子孙效仿他)。

4.“静”对于做人与学习有哪些意义?

请根据【甲】文内容简要概括。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从淡泊和宁静的自身修养上狠下功夫,“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不安静就不能为远大志向而长期刻苦学习。

要学得真知,必须使身心置于宁静中研究探讨。

人们的才能是从不断地学习中积累的,不下功夫学习就不能增长与发扬自己的才干;没有坚定不移的意志,就不能使学业成功。

点明了修身养性的途径和方法以及对做人与学习的意义。

六、(2019怀化)文言文阅读。

【甲】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其妻曰:

“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

“吾孰与徐公美?

”妾曰:

“徐公何能及君也?

”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

“吾与徐公孰美?

”客曰: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暮寝而思之,曰: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

“善。

”乃下令: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商於子①,商国之布衣也,家贫,无犊以耕,乃牵一大豕②驾之而东。

商君,商国之君也,微访乡野,过而责之曰:

“子过矣!

耕当以牛,以其力之巨能起块也,蹄之坚能陷淖③也。

豕纵大,安能耕耶?

”商於子不说,弗应。

商君曰:

“今子以之代耕,不亦颠乎?

”商於子曰:

“子以予颠之,予亦以子颠之。

吾岂不知服田④必以牛,亦犹牧⑤吾民者必以贤。

不以牛,虽不得田,其害小;不以贤,则天下受祸,其害大。

子何不以责我者责牧民者耶?

商君立有间,面有惭色,顾谓左右从者曰:

“尔辈以此究物理。

耕者,能善晓天下之治,而治者乃愚也。

论国之道,自恨弗如远甚矣。

”比至国,乃除旧弊,施新策,广招天下之士以治。

数年之后,富民安邦,盖商於子之功也。

(《商於子论治国》

【注】①商於子:

虚构的人名;后面“商君”,商国的国君,也是虚构的国君。

②豕(shǐ):

猪。

③淖(nào):

烂泥。

④服田:

驾牲口耕田。

⑤牧:

统治、管理。

1.请用“/”为下面句子断句。

(标两处)

子/何不以责我者责/牧民者耶?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1)朝服衣冠        服:

穿戴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私:

偏爱

(3)商於子不说说:

同“悦”,高兴

(4)尔辈以此究物理究:

推究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用法或意思相同的一项是(C)

A.皆以美于徐公/今子以之代耕

B.明日徐公来,孰视之/商君,商国之君也

C.而复问其妾曰/以其力之巨能起块也

D.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过而责之曰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能够在众人集聚的公共场所指责议论我的过失,并传到我耳朵里的人,给予下等奖赏。

(2)吾岂不知服田必以牛,亦犹牧吾民者必以贤。

我难道不知道侍弄田地必须用牛,也就如同管理百姓必须用贤人一样。

5.【甲】【乙】两文都运用了讽喻的手法来讲治国的道理。

【甲】文邹忌从别人对自己的赞美和奉承中悟出了治国之理,成功劝诫齐王纳谏,最后达到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用原文填空)的结果;【乙】文商君有感于商於子的话,采取了除旧弊,施新策的措施,几年之后,富民安邦(用原文填空)。

七、(2019遂宁)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下题。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节选自《鱼我所欲也》)

【乙】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渔父见而问之曰:

“子非三闾大夫欤?

何故而至此?

”屈原曰:

“举世皆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

”渔父曰:

“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

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

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啜其醨①?

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

”屈原曰:

“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

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②,受物之汶汶③者乎?

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

又安能以皓皓④之白,而蒙世之温蠖⑤乎?

”乃作《怀沙》之赋。

于是怀石,遂自投汨罗以死。

(节选自《史记·屈列传》)

【注释】①醨:

薄酒。

②察察:

洁白的样子。

③汶汶:

浑浊的样子。

④皓皓:

莹洁的样子。

⑤温蠖(huò):

灰尘重积的样子。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

(1)故不为苟得也    苟得:

苟且取得,指苟

   且偷生之意

(2)被发行吟泽畔 被:

同“披”,披散

(3)所欲有甚于生者 于:

(4)遂自投汨罗以死 遂:

于是,就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只不过有贤能的人不丧失罢了。

(2)举世皆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

整个世界都是混浊的,只有我一人清白;众人都沉醉,只有我一人清醒,因此被放逐。

3.请简要说说【甲】段是如何提出论点的。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这个论点是由“鱼”和“熊掌”的比喻引出来的。

先设比喻而后提出论点,这是因为“鱼”与“熊掌”是人人皆知的美味,而“熊掌”是其中更为美味者。

二者不可兼得,取其中最美味者合乎情理也符合逻辑。

由此及彼,由浅入深,引出“生”与“义”的论题来,自然、明晓。

4.在中华民族历史上。

有无数的仁人志士像屈原一样都把“舍生取义”奉为人生准则,请你另举出一个事例,并说说你如何理解“舍生取义”。

示例:

生命诚然高贵,但是对于人来讲,仁义之所贵更重于生命,君子贤人是能够做到为了持守仁义而献出生命的。

抗元名将文天祥不接受高官厚禄的诱惑,宁死也拒不降元,这是对生命价值的一种超越,是对人的生命价值的提升和升华,也是中华民族所弘扬的传统美德之一。

八、(2019柳州改编)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5题。

【甲】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

“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志在流水,钟子期曰:

“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伯牙善古琴》)

【乙】董源①善画,尤工秋岚远景多写江南真山不为奇峭之笔。

其后建业僧巨然②祖述③源法,大体源及巨然画笔,皆宜远观。

其用笔甚草草,近视之几不类物象,远观则景物粲④然,幽情远思,如睹异境。

如源画《落照图》,近视无功,远观村落杳然深远,悉是晚景,远峰之顶宛有反照之色。

此妙处也。

(节选自《梦溪笔谈》)

【注】①董源:

五代南唐画家,南派山水开山鼻祖。

②巨然:

建业(今南京)僧人,五代宋初画家,师承董源。

③祖述:

效法、遵循前人的学说或行为。

④粲:

鲜明。

1.下列各组加点的词,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A)

A.伯牙游于泰山之阴/佳木秀而繁阴

B.钟子期辄穷其趣/欲穷其林

C.近视之几不类物象/佛印绝类弥勒

D.悉是晚景/悉以咨之

2.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擅长鼓琴,钟子期善于倾听。

(2)大体源及巨然画笔,皆宜远观。

大体上董源和巨然的画作,都适宜远观。

3.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尤工秋岚远景/多写江南真山/不为奇峭之笔

4.钟子期的善听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①志在高山。

钟子期曰:

“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②志在流水,钟子期曰:

“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5.伯牙“善”琴,甲文主要采用什么写法来表现他琴音的高妙?

董源“善”画,乙文怎样介绍他画作的奇妙?

请简要分析。

第一问:

侧面描写,通过钟子期的“善听”来表现。

第二问:

先写董源的画“宜远观”,然后写“远观”和“近视”效果之不同,再以《落照图》为例加以说明。

九、(2019南充改编)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回答1~4题。

【甲】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节选自《宋濂全集》)

【乙】王生好学而不得法。

其友李生问之曰:

“或谓君不善学,信乎?

”王生不说,曰:

“凡师之所言,吾悉能识之,是不亦善学乎?

”李生说之曰:

“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盖学贵善思,君但识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谓之善学也?

”王生益愠,不应而还①走。

居五日,李生故寻王生,告之曰:

“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冀闻道也。

余一言未尽,而君变色以去,几欲拒人千里之外,其善学者所应有邪?

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改之乎?

不然,迨年事蹉跎,虽欲改励,恐不及矣!

”王生惊觉,谢曰:

“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善。

请铭之坐右,以昭炯戒②。

(节选自《颜氏家训·勉学》)

【注】①还(xuán):

同“旋”,转身。

②炯戒:

明显的警戒。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媵人持汤沃灌     汤:

热水

(2)缀公卿之后缀:

跟随

(3)莫逾自厌厌:

满足

(4)迨年事蹉跎迨:

到,等到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C)

A.当余之从师也/乃记之而去

B.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其翼若垂天之云

C.王生好学而不得其法/濯清涟而不妖

D.以昭炯戒/可以为师矣

3.翻译下列句子。

(1)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寄居在旅店,店主人每天供给两顿饭,没有新鲜肥美的菜肴可供享用。

(2)凡师之所言,吾悉能识之,是不亦善学乎?

凡是老师所说的,我全都能记下来,这难道不是善于学习吗?

4.结合甲、乙两段文字,谈谈你在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上获得了怎样的启示。

①在学习中,不怕困难,敢于吃苦,勤奋努力,不自我满足。

②在学习中,勤思好问,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

十、阅读【甲】【乙】两文,完成1~4题。

【甲】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

“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唐雎对曰:

“臣未尝闻也。

”秦王曰:

“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唐雎曰:

“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秦王曰:

“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唐雎曰:

“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

“先生坐!

何至于此!

寡人谕矣:

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节选自《唐雎不辱使命》)

【乙】郑同北见赵王。

赵王曰:

“子南方之传士也,何以教之?

”郑同曰:

“臣南方草鄙之人也,何足问?

虽然,王致之于前,安敢不对乎?

臣少之时,亲尝教以兵。

”赵王曰:

“寡人不好兵。

”郑同因抚手仰天而笑之曰:

“兵固天下之狙①喜也,臣故意大王不好也。

臣亦尝以兵说魏昭王,昭王亦曰:

‘寡人不喜。

’臣曰:

‘王之行能如许由②乎?

许由无天下之累,故不受也。

今王既受先王之传;欲宗庙之安乎?

’王曰:

‘然。

’‘今有人持万金之财,时宿于野,内无孟贲③之威,外无弓弩之御,不出宿夕,人必危之矣。

’今有强贪之国,临王之境,索王之地,告以理则不可,说以义则不听。

王非战国守圉之具,其将何以当之?

王若无兵,邻国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中国风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