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高中生物必修3第四章第34节精练卷解析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970866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02.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免费高中生物必修3第四章第34节精练卷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免费高中生物必修3第四章第34节精练卷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免费高中生物必修3第四章第34节精练卷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免费高中生物必修3第四章第34节精练卷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免费高中生物必修3第四章第34节精练卷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免费高中生物必修3第四章第34节精练卷解析版.docx

《免费高中生物必修3第四章第34节精练卷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免费高中生物必修3第四章第34节精练卷解析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免费高中生物必修3第四章第34节精练卷解析版.docx

免费高中生物必修3第四章第34节精练卷解析版

高中生物必修3第四章第3、4节精练卷(解析版)

1.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群落有空间结构,种群没有空间特征

B.在裸岩演替为森林的过程中,土壤中的有机物逐渐减少

C.种群密度能准确反映种群数量变化趋势

D.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解析:

选D。

种群具有空间特征;在裸岩演替为森林的过程中,土壤中的有机物逐渐增多;种群密度不能反映种群数量变化趋势。

2.(2012·高考北京卷)金合欢蚁生活在金合欢树上,以金合欢树的花蜜等为食,同时也保护金合欢树免受其他植食动物的伤害。

如果去除金合欢蚁,则金合欢树的生长减缓且存活率降低。

由此不能得出的推论是(  )

A.金合欢蚁从金合欢树获得能量

B.金合欢蚁为自己驱逐竞争者

C.金合欢蚁为金合欢树驱逐竞争者

D.金合欢蚁和金合欢树共同(协同)进化

解析:

选C。

金合欢蚁以金合欢树的花蜜等为食,因此金合欢蚁可从金合欢树获得能量,A项正确;由于金合欢蚁和其他植食动物都以金合欢树为食,金合欢蚁又可保护金合欢树免受其他植食动物的伤害,因此金合欢蚁与其他植食动物间是竞争关系,B项正确;金合欢蚁驱逐的是自己的竞争者,而不是金合欢树的竞争者,C项错误;金合欢蚁与金合欢树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相互选择,共同进化,D项正确。

3.(2012·高考大纲全国卷)下列关于森林群落垂直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群落中的植物具有垂直分层现象

B.群落中的动物具有垂直分层现象

C.动物在群落中的垂直分层与植物的分层有关

D.乔木层的疏密程度不会影响草本层的水平结构

解析:

选D。

森林群落中的植物因受光照条件的影响,具有垂直分层现象,A项正确。

森林群落中的动物因受植物提供的栖息场所和食物等因素影响,也具有垂直分层现象,B、C项正确。

乔木层的疏密程度会影响树下光照的强弱,肯定会影响草本层的水平结构,D项错误。

4.(2013·浙江省浙南、浙北部分学校联考)某弃耕农田中植物种类在40年间的变化情况见下表。

下列有关该地群落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物种多样性趋于增加

B.该地群落发生了初生演替

C.群落对光能的利用能力提高

D.群落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发生了变化

解析:

选B。

由表中数据可以看出,随着年份的增加,植物的总数逐渐增加,物种多样性趋于增加;发生在弃耕农田上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乔木的数量增加,说明群落对光能的利用能力提高了;该表反映出了该地群落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发生了变化。

5.(2012·高考海南卷)关于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人类活动可以影响演替的方向和速度

B.森林阶段动物的分层比灌木阶段的简单

C.初生演替可发生在从来没有植被分布的地带

D.森林阶段对太阳光的利用比灌木阶段更充分

解析:

选B。

人类的活动可影响群落演替的方向,并能影响演替的速度。

森林群落垂直结构比灌木群落要复杂,生活在其中的动物分层也比灌木阶段复杂。

初生演替指的是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方,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森林阶段垂直结构层次明显,各种植物对太阳光的利用比灌木阶段要高。

6.(2013·石家庄市部分学校联考)2012年10月31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土壤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工作。

根据教材关于“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回答有关问题。

(1)调查土壤中小动物常用____________进行采集、调查,而不适宜用样方法或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查,原因是许多土壤小动物具有____________,而且____________。

(2)丰富度的统计方法通常有两种:

一是____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_。

前者是指在一定面积的样地中,直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般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群落。

(3)采集的小动物可以放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

也可放入______________中。

(4)观察时最好用________。

如用普通显微镜,可在______的物镜和________的目镜下进行观察。

解析:

(1)土壤动物往往个体微小,活动能力较强,一般不采用标志重捕法和样方法进行调查,而常采用取样器取样法。

(2)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是统计丰富度的常用方法。

其中记名计算法是指在一定面积的样地中,直接数出各种群的个体数目,这一般用于个体较大,种群数量有限的群落。

目测估计法是按预先确定的多度等级来估计单位面积上个体数量的多少。

等级的划分和表示方法有:

“非常多、多、较多、较少、少、很少”等等。

(3)采集到的小动物可放入酒精中,也可将活着的小动物放入试管中。

(4)观察时,常用实体镜,如用普通显微镜,可在4倍的物镜和5倍的目镜下进行观察。

答案:

(1)取样器取样法 较强的活动能力 身体微小

(2)记名计算法 目测估计法 数出各种群的个体数目 个体较大,种群数量有限 (3)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溶液 试管 (4)实体镜 4倍 5倍

1.下列属于种间竞争实例的是(  )

A.蚂蚁取食蚜虫分泌的蜜露

B.以叶为食的菜粉蝶幼虫与蜜蜂在同一株油菜上采食

C.细菌与其体内的噬菌体均利用培养基中的氨基酸

D.某培养瓶中生活的两种绿藻,一种数量增加,另一种数量减少

解析:

选D。

竞争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争夺资源和空间等。

竞争的结果常是一种生物生存下来,而另一种生物逐渐消亡,D项两种绿藻为竞争关系。

蚂蚁取食蚜虫分泌的蜜露,蚜虫因此而免遭天敌瓢虫的捕食,这是互利共生关系;以叶为食的菜粉蝶幼虫与蜜蜂的食物不同,不是竞争关系;细菌和噬菌体是寄生关系。

2.(2011·高考大纲全国卷)某校园有一片草坪和一片树林,下列关于这两个群落中动物分层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草坪和树林中的动物都具有分层现象

B.草坪和树林中的动物都没有分层现象

C.只有草坪和树林混杂在一起时动物才具有分层现象

D.草坪中的动物没有分层现象,而树林中的动物具有分层现象

解析:

选A。

本题考查群落的结构,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

草坪和树林属于不同的群落,其中的动物都具有分层现象。

3.下图

(一)中所示的生物间关系,A、B代表两种生物,C代表生物的生活条件,箭头表示营养流动的方向;图

(二)在坐标系中表示两种生物之间的关系。

下列图

(一)

(二)中所表示的生物关系配对正确的一组是(  )

A.①—甲           B.②—甲

C.③—丙D.④—乙

解析:

选A。

(一):

①中A、B两种生物在营养上互惠互利,两者关系应为互利共生;②中同种生物为共同的生活条件而发生的关系应为种内斗争;③为捕食关系,且A为捕食者,B为被捕食者;④中A、B两种生物为了共同的生活资源而发生的关系应为竞争。

(二):

甲中两者在曲线上是处处平行的,应为互利共生关系;乙中两者在曲线上呈“先增者先减,后增者后减”,应为捕食关系;丙中一种生物数量增多,另一种生物数量减少,且有灭亡情况,故应为竞争关系。

4.(2013·苏北四市模拟)下列有关群落演替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演替至森林阶段时,群落中还可能找到苔藓、灌木阶段的植物种群

B.某坡地发生山崩,一段时间后,出现了新的生物群落,属于初生演替

C.草本阶段多种昆虫进入,不会影响群落对环境变化的调节能力

D.群落演替的根本原因在于群落的内部变化,不受外部环境的影响

解析:

选A。

B项属于次生演替;C项昆虫进入,生物种类增多,群落结构复杂,调节能力增强;D项群落演替受外部环境的影响。

5.(2013·西湖高级中学检测)下列有关群落演替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群落演替的过程中种群基因频率会发生改变

B.群落演替的过程中种间关系会不断调整

C.初生演替相对于次生演替缓慢、时间长

D.群落演替的最终阶段都形成森林

解析:

选D。

群落演替过程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均会发生变化,对一个种群来说,它所处的自然选择方向是在不断变化的,所以种群的基因频率在不断地变化;生物种类在发生变化所以种间关系也在不断地变化;初生演替时间要长一些;能否形成森林与无机环境也有很大关系,并不一定都形成森林,要不然就不存在内蒙古大草原了。

6.(2013·合肥教学质检)关于群落的描述不准确的是(  )

A.水平结构上种群分布与土壤的湿度、光照强度及生物自身的生长特点有关

B.同一时间栽培,长势相同的人工马尾松形成树林,该群落不存在垂直结构的分层现象

C.自然群落往往是向物种丰富度越来越高的方向演替,而且种间关系越来越复杂

D.沙丘上造林说明了人类活动可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

解析:

选B。

任何一个群落都存在垂直结构的分层现象。

7.如图所示为某一规模农场自1850年第一次使用化肥后100年中物种丰富度变化的数据。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100年中生物的多样性不断降低

B.1875年比1850年物种种类多,群落结构趋于简单

C.1950年时,农场中的生物群落没有明显的分层现象

D.农作物逐渐在选择中占据优势

解析:

选B。

使用化肥后100年中,物种丰富度明显降低,农场中的农作物成为优势种。

8.

在探究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实验中,某小组设计的采集小动物的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采集的原理是利用土壤动物的趋光性

B.灯罩的功能是防止昆虫逃跑

C.金属筛网阻止小动物向下移动

D.广口瓶中需要加入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溶液

解析:

选D。

采集小动物的原理是利用土壤动物的避光性;灯罩的功能是聚光;金属筛网可阻止泥土滑落,但小动物可向下移动,便于收集;广口瓶中加入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溶液,便于保存小动物。

9.科学工作者在某地观察记录了四种野生动物一天中的平均活动时间(h),如下表所示。

假设北美郊狼因被大量捕杀而数量锐减,则短期内将发生的变化是(  )

物种

休息

与其他物种竞争

进食

其他

大鼠

4.8h

3.6h(追逐小鼠)

13.2h(吃植物种子)

2.4h

浣熊

18.0h

0.0h

3.6h(吃大鼠)

2.4h

北美郊狼

18.0h

0.0h

4.8h(吃浣熊)

1.2h

小鼠

4.8h

6.0h(被大鼠追逐)

10.8h(吃植物种子)

2.4h

 

A.植物种子数量不确定B.浣熊数量减少

C.大鼠数量增多D.小鼠数量减少

解析:

选A。

由表可知,北美郊狼捕食浣熊,浣熊捕食大鼠,大鼠和小鼠的种间关系是竞争。

北美郊狼被大量捕杀后,浣熊的数量增多,进而使大鼠数量减少,小鼠数量增多。

由于大鼠数量减少,小鼠数量增多,它们都以植物种子为食,因此植物种子数量不确定。

10.(2013·东北三校联考)下列关于研究种群数量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调查某地区松树的种群数量,样方面积应该取1cm2

B.标志重捕法不适用于调查土壤动物中的蜈蚣

C.对酵母菌计数时,用吸管吸取培养液滴满血球计数板的计数室及其四周边缘,轻轻盖上盖玻片后即可镜检

D.可采用取样器采集土样调查鼠类数量

解析:

选B。

松树个体较大,样方面积取1cm2太小。

对酵母菌计数时,先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用吸管吸取培养液,滴于盖玻片边缘,让培养液自行渗入。

调查鼠类数量时,应该采用标志重捕法。

土壤动物中的蜈蚣个体较小,不适合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应用取样器取样法。

11.(2012·高考福建卷)科技人员选取某地同一自然条件下三种不同类型的茶园,进行物种丰富度的调查,结果如图。

据图判断正确的是(  )

A.纯茶园物种数变化幅度最小,不易产生暴发性虫害

B.杉茶间作园各物种的种群密度在10月份时最大

C.梨茶间作园的营养结构在6月份时最为复杂

D.人类生产活动不会改变茶园的群落结构

解析:

选C。

纯茶园内的物种丰富度较小,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在三种茶园中最低,容易产生暴发性虫害,A项错误。

物种丰富度与种群数量无关;据图可知,10月份的杉茶间作园的物种数最多,但并不能说明各物种在此时的种群密度最大,B项错误。

据图可知,6月份时,梨茶间作园的物种数最多,此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较其他生态系统的复杂,其营养结构也最为复杂,C项正确。

人类对茶园除草和喷施农药等活动能减少茶园中的物种数,所以人类的活动可以对茶园的群落结构造成影响。

12.(2013·东城区综合练习)某山区实施退耕还林之后,群落经过数十年的演替发展为树林。

下图中曲线甲、乙、丙分别表示群落演替的三个连续阶段中优势植物种群的数量变化情况。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实施退耕还林等措施之后,可增大部分野生动植物种群的环境容纳量

B.曲线甲、乙、丙对应的物种之间为竞争关系,第3阶段群落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层现象

C.演替中后一阶段优势物种的兴起,一般会造成前一阶段优势物种的消亡

D.该过程中,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和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会逐渐提高

解析:

选C。

群落演替是指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在此过程中群落的总生产量增加,有机物总量增加,生物种类越来越多。

营养结构越来越复杂,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越来越高。

在演替过程中,后一阶段优势物种的兴起,一般不会造成前一阶段优势物种的消亡,而是取代其优势地位。

13.(2013·河南三市调研)下列图是科学家研究种间关系的实验结果,请据图回答问题。

图1 两种草履虫单独和混合培养时的种群动态

(1)图1中在4~10天时,混合培养时双小核草履虫数量低于单独培养时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天后大草履虫数量下降变为0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2 大草履虫和袋状草履虫混合培养

(2)图2中两种草履虫混合培养的最终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研究发现,混合培养时,大草履虫多生活于培养试管的中、上部,而袋状草履虫生活于底部,其分布体现了群落的______________结构。

(3)图中影响草履虫各种群数量变化的直接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由图1可以看出,单独培养时,大草履虫和双小核草履虫的数量在一定范围内不断增长,并最终达到稳定;混合培养时,大草履虫的数量开始时上升,一段时间后开始下降并最终变为零,而双小核草履虫的数量先上升最后达到稳定,但没有单独培养时上升得快,说明两种草履虫之间为竞争关系,具体表现为对食物和空间等的竞争,竞争的结果是大草履虫被淘汰。

(2)由图2可以看出,大草履虫和袋状草履虫混合培养,二者的数量都能达到最大值并保持稳定,说明两种群可以共存;两种草履虫在试管中的分布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3)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是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直接因素,但本实验在人工培养条件下进行,没有迁入和迁出现象发生。

答案:

(1)混合培养时,两种草履虫生活习性相似,导致对食物和空间等的竞争 随着两种草履虫数量的增加,竞争加剧,大草履虫在竞争中处于劣势,最终因无法获取食物而死亡 

(2)两种群共存 垂直 (3)出生率和死亡率

14.某研究机构为了研究鼠类数量的变化,对我国南方某湖区丘岗地的鼠类进行了两次调查。

调查时随机设置若干鼠笼,放置一夜后,统计所捕获的鼠的数量和种类。

所得的数据如表所示。

根据鼠类中每种鼠的捕获比例,可将鼠类分为优势种(>20%)、常见种(5.00%~19.99%)、偶发种(1.00%~4.99%)和稀有种(<1%)。

请回答下列问题。

 

年份

鼠笼数(个)

捕鼠数(只)

鼠种比率(%)

东方田鼠

黑线姬鼠

褐家鼠

黄胸鼠

社鼠

黄毛鼠

巢鼠

2000~2003

2437

307

50.49

33.88

0.98

2.93

2.93

8.47

0.32

2010~2012

3648

110

0

23.64

0.91

0

65.45

8.18

1.82

(1)上述7种鼠之间存在________关系。

(2)在两次调查期间,都是优势种的鼠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一次调查期间,为了掌握东方田鼠的大概数量,随后进行的调查思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研究表明,社鼠是林区的重要害鼠之一。

请分析社鼠在湖区丘岗地上升为优势鼠种的两个重要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上述7种鼠至少在食物或栖息地上存在竞争关系。

(2)优势种是每次捕获时所占比例大于20%的鼠种。

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在两次调查期间,黑线姬鼠都是优势种。

(3)要调查某种鼠的大概数量可以采用标志重捕法。

(4)某种动物数量上升的主要原因是食物的增多和栖息地环境的改善,根据题意可以推理出社鼠成为优势种的两个重要原因。

答案:

(1)竞争 

(2)黑线姬鼠 (3)将捕获的东方田鼠个体进行标记后再放回原来的环境,经过一段时间后进行重捕,根据重捕中标记个体数占总捕获个体数的比例来估计该种群的数量 (4)东方田鼠在湖区丘岗地的消失,为社鼠提供了更多栖息地(竞争减弱);湖区丘岗地采取一些护林措施,如植树造林、退耕还林和禁止砍伐等(答案合理即可)

15.如表是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调查土壤中螨虫、鼠妇和线虫与某化工厂重金属铬污染的相关性结果,请根据表中信息回答:

采样位点距化工厂的距离(km)

0.01

1

10

30(远郊农田)

铬浓度(mg/kg)

0.25

0.21

0.12

0.08

螨虫密度(个/m2)

16480

2265

1047

1069

鼠妇密度(个/m2)

43

687

2012

2687

线虫密度(个/m2)

36

750

1980

2490

 

(1)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调查一般不能采用标志重捕法,常采用取样器采集土样计算土壤中相应动物的数量,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螨虫密度通常可作为土壤铬污染的指标,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3)铬污染会降低土壤动物类群数和影响个体总数,但各种土壤动物在数量上有明显的差异,其原因是不同的土壤动物具有________________。

过度的铬污染会使土壤丧失生产能力,原因是当外来干扰超过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___时,会导致系统稳定性(稳态)的破坏,甚至会引发系统的崩溃。

答案:

(1)大多数土壤动物身体微小,活动能力强 

(2)铬浓度越大,螨虫密度越高 (3)不同的耐污能力 自我调节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销售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