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阳市中小学教育教学常规试行doc.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969291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4.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益阳市中小学教育教学常规试行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益阳市中小学教育教学常规试行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益阳市中小学教育教学常规试行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益阳市中小学教育教学常规试行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益阳市中小学教育教学常规试行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益阳市中小学教育教学常规试行doc.docx

《益阳市中小学教育教学常规试行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益阳市中小学教育教学常规试行doc.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益阳市中小学教育教学常规试行doc.docx

益阳市中小学教育教学常规试行doc

 

益教发〔2016〕13号

 

益阳市教育局

关于印发《益阳市中小学教育教学常规(试行)》的

通知

各区县(市)教育局,安化县教育和体育局,大通湖区社会发展局,市直有关学校:

为加强我市教育教学工作,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我局制定了《益阳市中小学教育教学常规(试行)》,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益阳市教育局

2016年12月16日

 

益阳市中小学教育教学常规(试行)

为全面贯彻《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精神,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根据《教育部关于2013年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意见》(教改[2013]1号)、《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教基一[2014]10号)和义务教育各学科课程标准(2011年版)等有关文件要求,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益阳市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常规》(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1.坚持立德树人,一切教育教学活动都要立足于育人,把教育教学常规化,规范教育教学的每个环节,实现全方位育人目标。

2.教育教学常规是教育教学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它具有规范教育教学行为、维护正常教育教学秩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制度保障作用。

3.教育教学常规所确立的工作规范,是教育主管部门、督学责任区、学校领导、教研组、备课组、年级组、教师都必须遵守的基本工作规范。

在执行教育教学常规过程中,鼓励学校在执行基本工作规范的基础上实现教育教学常规管理的创新。

4.学校工作坚持“德育为先、立德树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体系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

通过有目标、有重点地开展各项主题活动,使学校德育在课堂中得以渗透,在细节中得以体现,在活动中得以发展,在家校联动中得以巩固。

以养成教育与文明素养测评为抓手,牢固树立“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观念,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德育主渠道的作用,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地德育渗透,促进学生良好品质的形成。

5.中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由校长负总责,分管副校长负具体责任,学校各部门全力配合,由学生工作处、教导(务)处、少先队(团支部)具体组织实施,并接受教育行政部门和教研部门的监督和指导。

第二章  教材与教辅

6.对于统编教材,各区县(市)教育局要组织学校从市教育局下发的中小学教科书、教学参考书目录中选用教材和配套教参,不得擅自增加、改换目录所列用书品种,不得组织学生统一订购目录以外的教科书,也不得以任何理由不订或少订教科书。

教科书要通过新华书店集中订购,不得订购其它任何非正常渠道提供的教科书。

7.各区县(市)教育局要加强中小学教辅材料使用的规范管理,各中小学要从市教育局确定的《益阳市中小学教辅材料推荐目录》中选用教辅材料,严格遵守“自愿征订、一科一辅、无偿代购、规范使用”的原则,不得再向学生重复推荐或变相推荐、增加或变更使用教辅材料,禁止强制或变相强制学生购买教辅材料和读本,禁止不按规定代购、从代购中收取回扣、擅自扩大推荐教辅和读本品种等违规行为。

第三章课  程

8.学校要严格国家、地方、校本三级课程管理,全面实施国家课程计划和标准,严格按课程计划开齐开足规定课程,不得擅自调整教育部或省颁课程计划,不得随意增加课程难度、增减课程和课时、赶超教学进度和提前结束课程,切实保障体育、音乐、美术、信息技术、小学科学、小学英语和综合类、实践类课程的开设,切实保证学生自主学习、团队活动和社会实践的时间。

高中学校必须成立学生人生规划指导委员会,负责学生的人生规划与选课指导、咨询、服务工作,并且编写本校的《学生选课指南》,有效指导学生选课。

9. 各中小学校要严格按照教育行政部门文件要求,利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课时间,以课堂教学或专题讲座等形式,规范开展安全、法制、国防、人防、科技、廉政、健康(含科学营养、食品卫生、预防艾滋病、禁毒、心理咨询、青春期等)、民族团结、优秀传统文化等专题教育。

10.严格规范教学时间。

义务教育阶段每学年总教学时间39周,其中上课时间35周,学校机动时间2周,复习考试时间2周(九年级下学期毕业复习时间可增加2周)。

高中阶段每学年总教学时间41周,其中上课时间40周,社会实践时间1周。

任何学校不得增加或减少教学时间。

11.严格控制学生作息时间。

对于走读生,每天在校学习时间(不含课间休息、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小学不超过6小时,初中不超过7小时,高中不超过8小时;早上到校时间冬季不早于7∶50,夏季不早于7∶30;放学时间小学不早于15∶30,初中不早于16∶00,冬季不晚于17∶30(小学不晚于17∶00),夏季不晚于18∶00(小学不晚于17∶30);走读生原则上不安排在校晚自习。

对于住校生,小学一般不上晚自习,初中晚自习时间不超过2课时,高中晚自习时间不超过3课时。

严禁学校利用晚自习补习文化课,或组织学科教学活动。

国家法定节假日,学校必须放假;寄宿制学校可视情况实行月假制度,但必须补足法定节假日时间。

12.落实《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制订并实施阳光体育运动方案。

科学安排学生在校作息时间,实施大课间体育活动和课外集体体育锻炼制度,按时认真组织学生做好广播操、眼保健操,寄宿制学校要坚持每天出早操,确保学生在校园内除正常体育课活动外每天至少有1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切实保证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每日有9小时以上睡眠时间。

要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标准和关于体育课时的规定(即小学1-2年级每周4课时,小学3-6年级和初中各年级均为每周3课时,高中每周2课时),开齐、开足、上好体育课。

各中小学每年举办一次综合性或专项性的学生运动会。

13.未经相关教育行政部门批准,任何学校不得擅自组织学生参加各类竞赛,不得“以赛促销”、“以赛代销”任何资料和其它商品。

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不得利用寒暑假、公休日、课余时间组织或者变相组织中小学生进行成建制补课,不得举办各类学科竞赛辅导班,不得组织或者变相组织学生参加校外培训机构举办的文化课补习班。

 

第四章  计划与总结

14.  教育教学计划是确保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有序进行、全面完成教学任务、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它包括学校工作计划、德育工作计划、教学工作计划、团队工作计划、教研组工作计划、备课组工作计划、任课教师教学工作计划和班工作计划等。

  

(1)学校工作计划一般包括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工作措施、行事历等内容。

每学年制订一次,由校长起草,经校务委员会或教代会讨论审议通过并予以公布。

在开学前印发至本校各部门,并上报上级主管部门备案。

(2)学校德育工作计划、教学工作计划、团队工作计划一般包括指导思想、情况分析、工作目标及任务、实施措施、主要活动安排等内容。

每学期制订一次,由主管校长或学生工作处、教导(务)处、团支部书记(少先队大队辅导员)起草,校务委员会或教代会讨论通过并予以公布。

在开学前印发至本校各部门及任课教师。

(3)教研组工作计划以学校教学工作计划为依据,结合教研组的实际,由教研组长拟订,组内教师讨论,经学校教务处审批,于开学后一周内印发到本组教师,并交教务部门存档。

教研组计划包括学期工作目标及任务、教研组情况分析、工作任务及目标、工作具体措施、主要教研活动安排等。

教研组长为计划执行的具体负责人。

(4)备课组工作计划以学校教学工作计划和教研组工作计划为依据,由备课组全体成员根据学科课程标准的要求与教学实际,经集体讨论后由备课组长负责完成,经教务部门审批后,于开学初印发到本组教师。

计划内容包括:

备课组基本情况与学情分析、教学要求、工作措施及教学进度、集体备课活动、学科竞赛活动、学科研讨活动等工作安排、教学检测与评价。

备课组长为计划执行的具体负责人。

(5)任课教师教学工作计划是任课教师根据学校和教研组教学工作计划要求,在钻研课标、通读教材和了解学生学习基础的前提下制订。

学科教学计划一般包括:

课程总目标或学期课程目标、学情分析、教材和其他课程资源分析、教学进度及活动安排、教学检测及评价、学生辅导等。

教学计划一般在开学后一周内完成,经学校教务处(或校长)审批后方能实施。

在备课本前面应附教师学科教学计划,以便在平时教学中予以落实。

教务处要随时跟踪任课教师教学计划的实施情况,定期进行阶段性检查和总结。

(6)班工作计划由班主任教师在每学期初,依据学校及各部门计划要求,结合本班实际制订。

班工作计划一般包括:

班级情况分析、目标任务、具体措施、班活动安排(要以月或周为单位安排)。

班工作计划一般在开学后一周内完成,并经全班学生讨论通过后,报学校学生工作处审查通过后执行。

班主任是执行计划的具体负责人,学校要将计划的实施情况作为评价班主任和班集体工作的重要依据。

15.计划的制订,做到整体具有系统性,目标具有针对性,措施具有操作性,符合学校德育工作及新课程改革、高效课堂建设的总体要求。

 

16. 教育教学工作总结是积累教育教学经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是评定教育教学实绩的重要依据。

学期结束时,学校各责任部门和相关人员应及时对照计划,结合工作进度,对工作质量和效果进行反思,并写出书面总结,交学校教育教学管理部门存档。

工作总结包括:

工作进展概况,主要成绩、经验及体会,存在问题和今后的努力方向等。

 

第五章 备 课

17. 备课是教学过程的精心预设,是上好课的前提和基础,是优化教学过程、打造高效课堂的关键,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

教师备课要采取个人备课与集体备课相结合的方式,在个人备课的基础上,提倡以年级教研组或学科教研组为单位的集体备课(倡导规模小的学校或小学科在乡镇内利用网络平台开展校际集体备课)。

按每个单元(或章节)召集教师集体备课,资源共享,但共享教案要留一定空间供个人创造发挥和教学反思之用,体现集体智慧和教师的个性化教学。

凡已开设的课程,每节课均应备课。

集体备课要有详细记录,禁止以分工备课代替集体备课。

18.教师个人备课和集体备课,应做到“七备”:

(1)备课标。

认真研读课程标准,领会和把握课程标准对学科的性质、基本理念、任务、目标、内容、实施原则和评价等基本精神的表述,明确学科教学的总体要求,确定一定时段的教学目标和内容。

(2)备教材。

 深入钻研教材,充分挖掘教材,理清教材的层次结构和知识的内在联系,弄清本章节知识在教材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确定在教学中应该达成的三维教学目标。

同时,要研究教材中的插图、表格、注释和作业等,研读有关教学参考资料,整合教学资源。

(3)备学生。

要认真分析和了解学生学习的态度、兴趣、习惯和学习需求,从学习水平、认知结构、已有知识经验和生活体验等方面作全面分析,注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4)备学法、教法。

要根据教学目标要求、教学内容和课型特点,结合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以及课程资源条件、教师的个性特征,灵活适当地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等多种学习方式,在主动构建中学习知识和培养能力,在感悟、体验中发展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品质、知识和能力都得到发展。

(5)备教学媒体和教学用具。

根据教学的需要,以教学效果最优为原则,恰当运用教具、学具、挂图、视频、模型等多种媒体辅助教学,促进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

(6)备教学过程。

教师要紧扣教学目标设置教学环节,具体环节要完整。

要在导入、感知、训练、掌握、归纳、运用、检测和拓展延伸等方面的设计上下功夫,精选预习、学习或复习的活动内容,精心安排活动形式,把握活动的适时、适地、适量和适度性。

(7)备板书设计。

课时板书设计包括分块板书和整体板书,要突出学科特点,充分体现教学重点、知识网点及活动主线。

板书设计要做到巧妙、精炼、准确、条理清楚,布局要合理、美观,力求多样化。

19. 教师上课前要备好教案。

不备课上课是渎职行为。

教师按课时备课并写出每一课时的教案,提倡超前一周备课,足量备课。

完整的教案应包括:

课题、教学目标及要求、教学重难点、教学资源、教学手段(形式)、教学思路及教学过程(含作业及板书设计)、课后教学反思等。

20. 提倡有条件的学校尝试电子备课。

电子备课是指教师利用信息工具和网络资源将文字、图像、视频、音频和动画集为一体的备课,它不仅是文本的电子化,而且是基于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下的一种新颖的备课方式,可以提高教师的备课效率和质量,便于教师和学校组建教学资源库,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1)电子备课同样要遵循本常规第18条的要求,要统一电子备课格式。

如,统一文档、字体、纸张、封面、环节等格式。

学校要设计符合实际的电子备课模板,供教师使用。

(2)实施电子备课的学校和教师应具备的条件:

学校和备课室电脑已开通互联网、校园局域网;电子备课室要有比较完整的资源支撑,至少有1台管理机,组成局域网,并和校园网连接,有数码摄像机、数码照相机、打印机等设备;教室可使用多媒体计算机教学;教师且能熟练运用计算机技术,充分利用互联网或校园局域网资源,完善和丰富课堂教学设计内容。

现阶段,对于教室尚不具备实施多媒体计算机教学的,教师备课后应将电子教案打印出来,供课堂教学使用。

(3)加强电子备课过程管理。

学校要定期或不定期按要求对教师电子备课情况进行督查,督查结果与教师绩效考核挂钩。

教师电子教案至少提前一周上传到校内电脑教案共享文件夹和学校主管部门文件夹中,以便其他教师浏览参考和学校备查。

对完全抄袭网络教案、无二次备课、无教学反思者视作无教案;对备课不及时或不规范,学校要及时终止其电子备课资格,重新进行手写备课。

21.教案的详略应因人制宜。

第一轮上新教材的教师应写详案,重在规范。

中老年教师要在规范的基础上注重教案的实用性,重在创新,可以写简案,但必须做到教案主要环节齐全,书写工整。

县级以上名师、骨干教师、高级教师的教案,要充分体现自己的教学风格和特色。

对身兼多年级、多学科教学的教师,学校可根据总体工作安排和教师主攻方向规定一两门学科备详案,其他科目可备简案。

22.上课前应熟悉教案,不得无案执教或用旧教案上课,不得使用从网上下载或照搬不符合本班学生实际的教案上课,反对简单分工备课、偷工减料的所谓集体备课的错误做法。

不能以在课本、资料上写评注圈点为由而不写教案。

不得照搬照抄教学参考书和现成教案,杜绝为应付检查而课后补写教案的现象。

要充分考虑学生对信息的处理能力和教学需求,合理使用课件,不能用课件代替教案。

 

第六章  课堂教学

23.课堂教学是达成教学目标、保证教学质量的最重要环节,是师生知识探究、技能习得、情感交流和价值观生成的最重要平台。

课堂教学要努力实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有机结合和统一。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树立课程意识,用自身的教学实践和经验丰富课程内涵。

重视教学活动的生成性,以创新、发展的观点正确把握生成性过程,提高课堂教学的艺术性,打造高效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24. 教师在组织、实施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力争达到如下要求:

(1)教学目标明确。

每节课都应有清晰而恰当的三维教学目标,教学的各个环节都必须紧扣三维目标教学。

(2)教学内容准确。

教学要讲究知识的科学性、系统性,善于挖掘思想方法,合理使用教学资源,内容丰富,重点突出,难度、密度、深度和容量适当。

(3)教学方法科学。

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和自身特点,选择符合学科要求,易于学生接受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要灵活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要适时适度运用多媒体等辅助教学,并通过教学手段的优化,提高课堂效率。

注重直观和实践性教学。

学校和教师要积极创造条件上好实验课。

科学、物理、化学、生物等课程规定的演示实验、学生实验与技能操作的开出率均应达到100%。

(4)教学过程清晰。

要清晰地呈现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

各个环节之间要前后连贯、环环相扣,环节之间的过渡要自然流畅。

要适当运用内容小结和方法提示,使课堂的主要教学内容在学生心中形成结构层次和网络体系,便于识记、整合和运用。

(5)师生互动积极。

教师要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设恰当的自主探究、交流、合作的机会,尊重学生的见解,重视学生的经验,鼓励学生质疑与创新,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注重实践。

教师要通过自身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6)信息反馈及时。

教师要善于观察和分析学生的学习情绪、思想动态和知识生成状态,注重有效信息的收集,适时调控教学过程,弥补学生在知识、技能上的缺陷。

(7)教学艺术精当。

教师教学中要讲究教态的艺术、语言的艺术,善于倾听、设问、交流、欣赏,使用必要的肢体语言表情达意使学生得到全方位的启示和感受。

教师要根据教学情境,机智巧妙地运用教学策略,逐步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教学风格。

(8)课型把握得当。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种课型的不同特点的把握:

①新授课:

新授课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复习(或激趣)导入→新知探究→讨论讲解→练习巩固→变式拓展→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在以上环节中要注意:

复习应为导入服务;新知的探究要设计出能有效引导学生活动的问题;练习巩固要注重基础,围绕新知进行有效训练,要控制难度,能让学生品尝到求知和成功的喜悦。

②复习课:

复习课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专题集成→问题诊断→针对解惑→巩固提升。

具体做法是,教师在阶段教学的基础上,对原先的教学内容进行知识集成、专题归类和脉络梳理,和学生交流之后,让学生做诊断练习,在批改诊断练习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备课;课上先呈现练习批改主要情况并点评,在讲评诊断练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各个知识点的规律和用法;接着让学生做相应的的巩固练习,使其得到有效提升。

③讲评课:

作业讲评或试卷讲评课一般应遵循的流程是:

教师研读作业或试卷,研透其中内容,了解命题特点;统计、分析学生答题情况,找出共性的典型错误,并分析错误生成原因;根据试卷特点和学生答题情况,确定讲评目标和重点内容;课堂上必须要呈现错题统计数据,重点解决学生普遍集中的问题;选编针对性和巩固性练习。

切忌不作错题统计,不分轻重,从头讲到脚。

(9)教学效度明显。

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追求教学的效度,通过不同的教学反馈,即时改进和优化教学行为。

①有效导入:

教师应在最短的时间内利用精心设计的导入话题引领学生进入教学情境,并清晰地明确这堂课的主要教学目标及重点教学内容。

②有效讲授:

讲授应遵循学生的学习认知特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疏密适度,详略得当,层次清楚,节奏适度。

力求简明透彻,切忌芜杂贪多。

提倡讲练结合,精讲精练,切勿一讲到底。

③有效参与:

教师要努力创设宽松、愉悦的课堂学习氛围,让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尽量让创造性思维在课堂教学中散发魅力,这是优化教学模式的突破口。

可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让学生多动眼观察、动脑分析思考、动手操作、动口交流评价等,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

 教师要尽量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学习。

一节课中要留给学生一定的自主活动时间,原则上不少于三分之一。

④有效提问:

教师的提问应与教学内容紧密相关,具有启迪性和艺术性,能够吸引学生的回答或回应,使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学习过程。

要引导学生学会质疑并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⑤有效倾听:

教师在提问之后,给学生的思考预留足够的时间,给学生的回应提供及时的精到点评和反馈。

要让学生感觉教师在等待和倾听,尤其在面对那些回答问题有困难的学生或错误的答案,教师更要有足够的耐心和教学的机智,呵护学生成长中的心灵。

⑥有效评价:

面对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不同表现,教师应作出相应的适宜的即时反馈评价;这种即时反馈评价应面向全体,尊重差异,充满教师自身的教学思考和机智,能把教学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

要充分发挥学生评价在教学过程中的积极作用。

⑦有效媒介:

教师要合理、有效地使用各种教具及多媒体设备,加强课堂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有机整合,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

有条件的学校要主动投入“慕课”和“微课”建设,积极开发丰富的高质量的微视频资源,探索翻转课堂的教学改革,改变传统教学模式,让学生自主学习、学会学习,提升学习效率。

(10)德育渗透明显。

各学科要充分发掘和利用自身德育资源,有意识地把德育内容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让学生在掌握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思想受到熏陶,品格得到升华。

(11)教学行为规范。

严格按课表上课,未经教务部门同意,不得随意停课、调课及请人代课,更不准随便缺课;教师应准时上课,提倡提前1-2分钟在教室门口候课;不中途擅自离开教室,不早退,不拖堂,不做与课堂教学无关的事情。

教师在课堂上应做到穿着大方,仪表端庄,举止文明,精神饱满,讲普通话,写规范字,实验操作正确熟练;体育教师必须穿运动服、运动鞋上课;教师要尊重、关心、爱护学生,及时鼓励、表扬学生的点滴进步和闪光点,不讲不尊重学生的话,不做不尊重学生的事,严禁体罚与变相体罚学生;不带小孩进教室上课,不在课堂上抽烟,不在课堂上使用通讯工具,严禁酒后上课,无特殊情况,不坐着讲课。

25.积极撰写教学反思。

学校和教师在学期末必须及时对教学工作进行书面总结和反思。

教师课后要及时总结教学的成功经验,反思教学中的问题与不足,思考、研究解决问题的对策,为今后改进教学提供借鉴。

要求教龄5年以下的教师反思不少于全学期备课量的1/3,中级教师反思不少于1/4,高级教师不少于1/5,每篇字数不少于200字。

教学反思要注意避免应付式的空话、套话,要注重教学反思的质量。

教师可以从以下七个方面写课后反思:

(1)反思教学行为是否达到教学目标;

(2)反思教学活动是否“沟通”和“合作”;                     

(3)反思是否创造性地使用了教材;

(4)反思教学过程是否存在着“内伤”;

(5)反思教学过程中是否迸发出“智慧的火花”;

(6)反思教学过程是否适应学生的个性差异;

(7)反思教学过程是否存在“伪探究”。

 

第七章  作业布置与批改

26. 布置作业要坚持目标明确、数量适当、分层布置的原则。

(1)作业设计目的要明确。

要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要求,紧扣教学目标,围绕教学内容,贴近学生实际,兼顾知识技能和过程方法,准确、全面覆盖知识点,突出重点,精心选择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综合性的内容,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作业形式讲求多样化,有书面作业、口头作业和实践性作业等。

提倡适时适量设计一些具有研究性、实践性、综合性等多样化的课外作业。

(2)作业量要适当。

切实注意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要坚持“少而精”的原则。

在精选作业的前提下,合理控制作业数量,避免机械重复训练。

原则上,小学一、二年级不得留书面家庭作业,小学其他年级学生(以中等水平学生完成作业时间计算)书面家庭作业量每天控制在1小时以内,初中、高一、高二课外作业时量每天不超过2小时,高三课外作业时量每天不超过3小时(包括阅读、实践性作业)。

(3)分层布置。

提倡设计作业“超市”,让不同对象学生根据需要自主选择不同难度和数量的作业,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示,使所有的学生能尝试到成功的快乐。

严禁布置机械性、重复性、难度过大的作业,坚决杜绝把作业作为惩罚学生的手段。

27.认真批改作业是督促学生完成作业、检查教学效果、发现存在问题和提高作业质量的重要手段,作业批改要规范、及时。

(1)规范批改。

作业一律用红笔批改并评定分数或等级,作业批改要认真仔细,评语书写要工整,符号要统一,评价要恰当并富有激励性。

格式、书写要规范(正确的划“√”,错误的划“×”)。

作业评价,小学以等第形式呈现(分别以 “优”、“良”、“中”“差”等形式评定等级),初中和高中以分数形式呈现。

按要求布置的课内、课外书面作业要全批全改,无漏批、错批现象,严禁只布置不批改。

建议各学科作业实行“等级(分数)+评语+日期”的批改方法(每生评语不少于作业总次数的1/5)。

对作业错题要督促学生及时更正并跟踪检查。

(2)及时批改。

一般作业(除作文外)应做到当时批改,单元试卷批改不超过3天,作文批改不超过一周(要有眉批和尾批),以保证作业讲评的时效性。

提倡作业面批面改和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之间互批互改,但不允许用学生批改来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