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五单元当今世界文明的冲突与融合第1讲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学案人民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963140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19.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版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五单元当今世界文明的冲突与融合第1讲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学案人民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版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五单元当今世界文明的冲突与融合第1讲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学案人民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版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五单元当今世界文明的冲突与融合第1讲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学案人民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版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五单元当今世界文明的冲突与融合第1讲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学案人民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版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五单元当今世界文明的冲突与融合第1讲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学案人民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版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五单元当今世界文明的冲突与融合第1讲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学案人民版.docx

《版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五单元当今世界文明的冲突与融合第1讲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学案人民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版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五单元当今世界文明的冲突与融合第1讲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学案人民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版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五单元当今世界文明的冲突与融合第1讲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学案人民版.docx

版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五单元当今世界文明的冲突与融合第1讲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学案人民版

第十五单元当今世界文明的冲突与融合

第1讲 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

1.背景

(1)基础框架:

雅尔塔体制以美、苏为主导,奠定了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框架。

(2)世界主要国家实力的变化

①西欧和日本普遍衰落,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

②苏联实力增强,社会主义国家在世界上的影响增大。

(3)根本原因:

美苏两国在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上的矛盾日益加剧。

2.含义: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的除武装进攻之外的一切敌对行动。

3.开始:

1947年,美国总统杜鲁门提出以“遏制共产主义”为指导思想的“杜鲁门主义”。

4.表现

双方

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

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

政治

杜鲁门主义“遏制共产主义”

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

经济

“马歇尔计划”扶植控制西欧

经济互助委员会

军事

通过“北约”遏制苏联,称霸世界

成立“华约”对抗“北约”

5.影响

(1)世界局势紧张,全面冷战和局部“热战”交替。

(2)美苏未发生直接武装冲突,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冷战时期国际关系格局凸显的主要特点

冷战时期,全球政治成为两极化的,世界被分裂成三个部分。

一个是由美国领导的最富有的社会集团,同一个与苏联联合和受它领导的略贫穷一些的集团展开了竞争。

这是一个无所不在的意识形态的、政治的、经济的,有时是军事的竞争。

许多这样的冲突发生在这两个阵营以外的由下述国家组成的第三世界里:

它们常常是比较贫穷的、缺少政治稳定性的、新近独立的、宣称是不结盟的。

——萨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

核心论点:

冷战时期,世界被分成三大部分: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以苏联为首的东欧国家、第三世界;美苏大国主导;两极全面对抗;第三世界局部冲突不断。

   

★链接选修——美苏争霸与局部战争(选修3)

1.美苏争霸

(1)第一阶段的较量(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20世纪60年代初)

①特点:

表面上的短暂“和解”;实际上是争夺世界霸权最为剑拔弩张的时期。

②重大事件

A.戴维营会谈:

1959年9月,赫鲁晓夫访问美国,苏美两国首脑会晤,未取得成果,苏美关系趋于紧张。

b.争夺:

第二次柏林危机和柏林墙的修建;激烈的核军备竞赛;1962年的古巴导弹危机。

③结局:

重点在欧洲;美国处于攻势;战争未发生。

(2)第二阶段的较量(20世纪60年代后期至20世纪70年代末)

①特点:

双方以“缓和”为主,也有对抗。

②重大事件

③结局:

长期缓和;苏联处于攻势;美苏关系重陷低谷。

(3)第三阶段的较量(20世纪80年代)

①特点:

美苏的第二次“缓和”时期;苏联开始转攻为守。

②重大事件:

苏联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理论;里根政府提出“星球大战计划”;1987年美苏签署《中导条约》。

③结局:

1989年的东欧剧变;1991年12月苏联正式解体;冷战格局结束。

2.局部战争

(1)朝鲜战争

①背景: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朝鲜半岛分裂为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和大韩民国两个国家。

南北政府之间不断发生矛盾和冲突。

②经过

(2)越南战争

①背景

②经过

③结果:

越南取得胜利,美国从越南撤军。

1.德国的分裂:

1949年,在美国和苏联支持下先后成立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

2.朝鲜战争

(1)美苏分区占领朝鲜半岛,建立了大韩民国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

(2)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

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侵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中国进行抗美援朝。

3.越南战争:

1961年美国发动,1973年停战。

4.古巴导弹危机:

1962年,苏联向古巴运送导弹,美国武装封锁古巴,苏联被迫撤走导弹。

【教材补遗】 雅尔塔体制

雅尔塔体制是指美、苏、英三大国首脑主要通过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波茨坦会议所确定的战后国际关系体系。

其实质是由美苏两个大国安排战后世界,划分势力范围。

雅尔塔体制为战后世界政治的两极格局奠定了基础,结束了欧洲在世界政治的中心地位,也为后来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争夺世界霸权开了先河。

【构图解史】

雅尔塔体制、两极格局、美苏争霸、冷战的关系

信息提取:

雅尔塔体制奠定了二战后两极格局的框架,两极格局是雅尔塔体制的一个组成部分和集中体现,从属于雅尔塔体制;两极格局下对抗的主要形式是冷战,冷战促进了两极格局的形成;一般而言,两极格局的结束意味着冷战的结束和雅尔塔体制的瓦解。

【教材补遗】 冷战与“热战”

(1)冷战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东西方阵营之间、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之间,除直接军事交战以外,一切敌对行动的总称。

美苏冷战的重点是争夺欧洲控制权。

(2)“热战”是指在冷战的大环境中采取的军事行动,不是冷战的结束,而是冷战的扩大。

例如:

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是“热战”,但又均属于冷战的范畴。

这是因为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中都有美苏的身影,是两国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领域争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美苏没有直接交战,对于美苏而言是冷战。

在朝鲜战场和越南战场上,美国与中国、朝鲜、越南均直接交战,对于中美、美朝、美越是“热战”。

【图解历史】 冷战下的国际关系

信息提取:

美国、苏联在欧洲主要进行冷战,在亚洲则是进行“热战”。

【名师指津】 两极对峙格局的特点

(1)阵线分明:

美苏及其盟国互相争夺和对抗。

(2)主导力量:

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作为对立双方的盟主。

(3)斗争方式:

冷战是斗争的主要方式。

(4)体现矛盾:

体现着两种社会制度之间的矛盾。

重点一 美苏两极对峙

史料一 我相信,这是美国外交政策的转折点,它现在宣布,不论什么地方,不论直接或间接侵略威胁了和平,都与美国的安全有关。

——杜鲁门

史料二 美国应该尽力协助世界恢复到经济健全的常态……我们的任务是唤起合理经济的再生……美国政府能够尽力缓和局势,协助欧洲走上复兴道路。

——1947年美国国务卿马歇尔在哈佛大学的演讲

【史料解读】

(1)史料一说明“杜鲁门主义”的实质是公开干涉别国内政,谋求世界霸权。

(2)史料二表明马歇尔计划表面上是帮助欧洲恢复经济,稳定资本主义经济秩序,实质是以经济手段实现控制西欧、遏制苏联的目的。

【问题思考】

根据上述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是一个胡桃的两半”的认识。

试答:

                                    

【提示】 二者本质目的一样,都是遏制苏联力量,稳定资本主义世界,确立美国的霸权地位。

马歇尔计划是“杜鲁门主义”的一次大规模运用。

【史论归纳】 “杜鲁门主义”与马歇尔计划的异同

(1)相同点

①背景:

都出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美苏由战时同盟关系走向对抗。

②实质:

两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都是为了遏制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稳定资本主义统治秩序,确立和巩固美国的霸权地位。

(2)不同点

“杜鲁门主义”

马歇尔计划

提出

针对“希腊、土耳其危机”

针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欧经济凋敝、政局动荡,资本主义统治秩序面临威胁

内容

既包括经济上的援助,也包括军事上的援助

经济援助计划

表现形式

公开的、赤裸裸的反共反苏

采取隐蔽的经济手段达到联合西欧各国共同反共反苏的目的

影响

是美国争夺世界霸权的宣言书,标志着冷战全面开始

一方面有利于西欧经济的恢复和政局的稳定;另一方面也有利于美国控制西欧

【解读】 《较量》是一幅反映美苏争霸的漫画,画中的人物是赫鲁晓夫和肯尼迪,他们正在掰手腕,他们的屁股下面各自坐着对方的核弹头,左手都在准备按下核弹按钮,赫鲁晓夫已大汗淋漓,而肯尼迪却镇定自若,说明美苏争霸的优势在美方。

【结论】 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特点

(1)阵线分明:

美苏及其盟国互相争夺和对抗,阵线比较分明和稳定。

(2)主导力量:

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作为对立双方的盟主,在国际事务中起着主导作用。

(3)斗争方式:

冷战是斗争的主要方式,表现为政治上的对抗、军事上的对峙、意识形态上的对立和经济上的割据。

(4)体现矛盾:

体现着两种社会制度之间的矛盾,其内部也有分歧和矛盾,但最终仍要服从美、苏战略利益的大局。

(5)对峙地区:

欧洲是美苏双方最重要的争夺地区;亚洲是各自势力范围的交界地区。

重点二 两极对峙格局的影响

史料 冷战时期的批评家曾经指责一些军事联盟如北约组织和华约组织推动了高昂的军备竞赛,并使地区冲突一直有转变成超级大国之间核对抗的危险。

冷战结束后,赞扬这些军事联盟具有控制冲突升级的能力却成为时尚。

——(美)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

苏联曾经是有用的敌人。

美国相信,不仅要和苏联的军事力量竞赛,还要和苏联的成就竞赛……没有苏联的空间计划,美国人就不可能登上月球……

——《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1991年9月9日)

【史料解读】

史料列举了学术界对美苏冷战的评价。

分层次、抓关键是解读这两段史料的核心,解读第一段史料注意按句号划分层意,第二段史料注意第一个省略号后的信息。

【问题思考】

根据史料并联系所学知识,概括学术界是怎样评价美苏冷战的。

试答:

                                    

【提示】 学术界力图对美苏冷战作出辩证评价。

既强调了美苏争锋使世界长期不得安宁,国际局势紧张;又看到在近半个世纪中双方势均力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既认为美苏军备竞赛付出了高昂的代价,又指出冷战推动了科技的发展。

       两极格局对战后国际关系的影响

1.积极影响

(1)有利于缓解世界紧张局势,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美苏两国长期处于均势,使双方均不敢贸然行事。

这种建立在大国均势基础之上的国际秩序,虽然不能消除冲突的根源,但却使大国行事遵守一定的界限。

(2)为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科技革命的进行创造了相对稳定的国际环境。

2.消极影响

(1)打上了浓厚的大国强权政治色彩,无视弱小国家利益,导致战后超级大国推行霸权主义政策。

(2)擅划国界,分裂国家的做法,种下了不稳定的祸根,导致日后世界的纷争和不安宁。

(3)美苏两强为谋求霸权,展开长期的军备竞赛和地区争夺,导致世界局势长期紧张动荡。

(4)在两极对峙的格局下,国际经济秩序长期得不到改善,给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研真题·引领航向]

1.(2016·高考全国卷Ⅱ·T35)20世纪50年代中期,美国一位著名黑人爵士乐演唱家,在美国新闻署的资助和安排下,多次赴非洲等地巡演,赢得了大量歌迷,很多人通过他的演唱知道了美国。

美国政府机构支持该演唱家海外巡演的主要目的是(  )

命题点:

“冷战”的特点

A.争取国内黑人选民支持 

B.展示美国的经济实力

C.抵制不结盟运动的发展

D.与苏联争夺中间地带

解析:

选D。

由题干材料可知,该演唱家巡演的主要区域是非洲而不是美国国内,排除A项;B项,巡演与展示经济实力关系不大,排除;C项,不结盟运动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排除;D项正确,两极对峙时期,亚非拉地区作为中间地带是美苏两国争夺的对象,美国政府资助黑人演唱家巡演是为了通过文化渗透的方式,增强亚非拉地区人民对美国的认同感,以应对苏联在中间地带与美国的争夺。

2.(2019·高考全国卷Ⅲ·T34)1947~1948年,美国部分印第安人部族面临饥荒,美国政府拒绝提供救济,因为有人指控他们部族公社的生活方式是共产主义式的而不是美国式的。

这反映出(  )

命题点:

“冷战”政策的影响

A.三权分立体制存在重大缺陷

B.意识形态影响政府政策

C.执政者力图重塑国家精神

D.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加强

解析:

选B。

“1947~1948年”美国拒绝向被指控生活方式是共产主义式的印第安人部族提供救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由于此时受意识形态影响的“冷战”兴起,故B项正确。

3.(2018·高考北京卷·T22)读下图,下列选项能够正确反映美国政府财政盈亏及其原因的是(  )

命题点:

美苏“冷战”的影响

A.“马歇尔计划”从欧洲吸引援助使美国财政盈余

B.古巴导弹危机的紧张局势给美国财政造成赤字

C.美国人首次登上月球,给美国财政带来了盈余

D.美国深陷越南战争的泥潭,给政府造成了赤字

解析:

选D。

马歇尔计划是二战后美国援助和控制欧洲的措施,A项错误。

古巴导弹危机爆发于1962年,而美国1959~1968年财政一直是赤字,排除B项。

美国人首次登月是在1969年,材料没有关于1969年的信息,排除C项。

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由于深陷越战泥潭,美国面临巨大财政负担,财政赤字严重,D项正确。

4.(2019·高考天津卷·T11)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几十年中,美国大力开展军备竞赛,一些大公司与美国政府签订了以“成本+固定利润”为条件的防务合同,很多小型企业从大公司获得的分包合同也是如此。

这反映美国(  )

命题点:

“冷战”政策的影响

A.冷战政策与公司发展相互影响

B.已经把军备竞赛作为根本国策

C.军工订单解决了严重失业问题

D.国民经济军事化加剧战争危险

解析:

选A。

美国大力开展军备竞赛的目的是与苏联进行冷战,具体措施是将私营企业与冷战政策结合起来,即以国家力量扶持企业发展,同时企业成果为冷战服务,二者相辅相成,A项正确。

美国的根本国策是采取一切手段维护其切身利益,军备竞赛只是其采取的措施之一,B项错误;材料没有提到就业问题,C项错误;美国并未实行国民经济军事化,D项错误。

5.(2017·高考全国卷Ⅰ·T34)

上图是苏联时期的一幅漫画《又是斯大林格勒》。

该漫画表明(  )

命题点:

美苏“冷战”的影响

A.外国对苏俄的武装干涉彻底失败

B.苏联在帝国主义包围中仍实现工业化

C.二战期间苏联经济建设并未停滞

D.遏制政策未能阻止苏联经济的发展

解析:

选D。

根据材料可知,苏联的经济建设令西方国家瞠目结舌,D项正确。

A项错在“苏俄”,排除;20世纪30年代苏联通过两个五年计划已经基本上实现了工业化,B项错误,排除;C项与漫画反映的时间信息不符,排除。

[练模拟·能力提升]

1.(命题点:

美苏冷战)1949年7月,苏共中央表示,支持将《伟大卫国战争期间的国际关系》一书从苏联各图书馆中清除的提案。

此提案认为该书“千方百计地粉饰英美在二战期间的政策,夸大英美在战胜德国法西斯中的作用,贬低苏联的贡献和作用……”这一做法(  )

A.与冷战宣传的政治需要直接相关

B.表达了苏联对二战时美国援助的不满

C.有利于史学研究坚持真实性原则

D.是苏联内部阶级斗争加剧的典型体现

解析:

选A。

据题干材料中时间“1949年7月”可知,此时的美苏处于冷战初期,苏共中央支持这份提案,而提案认为《伟大卫国战争期间的国际关系》“千方百计地粉饰英美在二战期间的政策……贬低苏联的贡献和作用……”表明二战时期美苏是盟友,而战后初期两者成为冷战对手,这一做法与冷战宣传的政治需要直接相关,故选A项。

2.(命题点:

美苏冷战的表现)《美国、俄国和冷战》一书中讲道:

“二战以美国的敌人无条件投降而告终,这证明美国可以在全球范围内击败任何邪恶力量,而在大多数美国人看来,这还证明了全世界都应该欢迎美国的产品和思想。

”为此,美国为实现“全世界都欢迎美国的产品和思想”(  )

A.提出了杜鲁门主义

B.开始了欧洲复兴计划

C.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D.与苏联展开军备竞赛

解析:

选B。

据题干“这还证明了全世界都应该欢迎美国的产品和思想”信息可知,美国人以援助欧洲的名义加强对欧洲的控制,故选B项。

“杜鲁门主义”的核心是遏制共产主义,A项错误;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是一个军事组织,其对手为苏联领导的社会主义阵营,C项错误;与苏联军备竞赛不是每个国家能够接受的,D项错误。

3.(命题点:

美苏冷战的影响)1959年,卡斯特罗推翻了古巴亲美政府;1960年,美国经济封锁古巴,古巴被迫向苏联靠拢;1961年,美国制造了猪湾事件,派雇佣军侵略古巴,失败后被迫向古巴支付价值6200万比索的物资。

这反映了(  )

A.美国霸权主义导致紧张局势

B.雅尔塔体制下美苏共管古巴

C.美国在与苏联竞争中处于弱势

D.古巴反美斗争导致多极化

解析:

选A。

据题干材料中“美国经济封锁古巴”“美国制造了猪湾事件,派雇佣军侵略古巴”可知,这是美国推行霸权主义的结果,故选A项。

4.(命题点:

对美苏两极对峙的认识)基辛格认为,美苏之间的冷战,“就是双方的战略家在‘确保相互摧毁’的概念上至少达成了心照不宣的共识,这个概念成为核时代的和平机制”。

这反映了(  )

A.核武器是维护世界秩序的有力工具

B.美苏均势维持了世界相对和平

C.冷战是美苏共同的主动性战略选择

D.核时代美苏的目标是和平共处

解析:

选B。

本题考查对美苏之间冷战的评价。

据题干材料“就是双方的战略家在‘确保相互摧毁’的概念上至少达成了心照不宣的共识,这个概念成为核时代的和平机制”可以得出,“美苏均势维持了世界相对和平”,故选B项。

5.(命题点:

马歇尔计划)1947年5月美国国务院政策设计委员会制订的《关于美国援助西欧的政策》指出,美国援助欧洲的目的不是同共产主义作斗争,而是同经济失调作斗争,因为经济失调很容易使一切极权主义运动在欧洲社会浑水摸鱼。

这说明美国(  )

A.旨在稳定西欧的民主制度

B.在欧洲大陆与苏联争霸

C.力图提高西欧的经济水平

D.谨防西欧倒向社会主义

解析:

选A。

根据材料“很容易使一切极权主义运动在欧洲社会浑水摸鱼”可知,马歇尔计划意在防止西欧蜕变成社会主义,即稳定欧洲的资本主义民主制度,故选A项。

6.(命题点:

古巴导弹危机)有学者认为:

古巴导弹危机是美苏之间的一场核赌博。

苏联虽退却了,但随之大力扩充核力量,终于在20世纪70年代取得与美国的核均势。

美国取得了遏制战略和威胁战略的胜利,却也基于这次胜利而误认为自己能够有效地解决世界上各种问题,进而卷入了越南战争。

该学者强调古巴导弹危机(  )

A.加剧了美国与苏联间的大国对抗

B.导致了美国全球战略重心的转移

C.显示了美国在美苏争霸中的优势

D.揭开了美国对苏联实施冷战的序幕

解析:

选A。

据题干材料“苏联虽退却了,但随之大力扩充核力量,终于在20世纪70年代取得与美国的核均势”和“美国取得了遏制战略和威胁战略的胜利,却也基于这次胜利而误认为自己能够有效地解决世界上各种问题,进而卷入了越南战争”可知,古巴导弹危机加剧了美国和苏联的对抗,故选A项。

B、C、D三项与题干材料不符,均排除。

(建议用时:

45分钟)

一、选择题

1.1945年9月,美、英、苏、法等国外交部部长在伦敦会晤。

法国主张肢解德国,苏联外长莫洛托夫否决了把鲁尔和莱茵从德国分离的提议,美、英代表比苏联的态度稍微缓和一些,但是,对于肢解德国的方案却坚决反对。

这表明(  )

A.意识形态的差异起决定作用

B.国家利益的分歧影响国际关系

C.西欧国家希望摆脱美国控制

D.美苏两国逐渐从合作走向对抗

解析:

选B。

据材料“法国主张肢解德国,苏联外长莫洛托夫否决了把鲁尔和莱茵从德国分离的提议,美、英代表比苏联的态度稍微缓和一些”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法德两国是世仇,因此法国主张肢解德国,而苏联出于维护自身安全的考虑,反对这一提议,因此国家利益的分歧影响着国际关系,故B项正确。

2.(2020·江苏盐城模拟)杜鲁门总统在其回忆录中指出,没有德国,“欧洲的防御不过是大西洋岸边的一场后卫战”,有了德国,欧洲“就能有一个纵深的防御”。

因此,在美国的支持下,联邦德国作为“独立自主”的国家加入北约。

美国此举(  )

A.加强了对德国的政治控制

B.促进西欧一体化的进程

C.有利于遏制共产主义扩张

D.标志两极对峙格局形成

解析:

选C。

“北约”是一个反对苏联和东欧国家的军事政治集团,是遏制共产主义的冷战表现,与材料中“就能有一个纵深的防御”相符,故选C项;“加强了对德国的政治控制”,与材料中“北约”“欧洲的防御”的整体层面不符,排除A项;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使欧洲人认识到国家联合的重要性,开始了经济一体化的探索,与材料中“北约”“美国”不符,排除B项;1955年,欧洲出现了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的局面,美苏两极格局形成,排除D项。

3.1948年4月,美国国会通过《1948年对外援助法》,规定“马歇尔计划”的金额应逐年审批,不确定4年的总金额,拨款53亿美元作为头15个月的援欧资金,但只是最大限额,并规定受援国须承担某些具体义务。

据此可知,马歇尔计划(  )

A.依靠的是民间和私人资本

B.有利于加强美国控制西欧

C.美国和西欧处于平等地位

D.国会负责该计划具体实施

解析:

选B。

材料“1948年4月,美国国会通过《1948年对外援助法》”说明是国家行为而不是民间行为,故A项错误;据材料“金额应逐年审批……并规定受援国须承担某些具体义务”可知,金额控制和承担某些具体义务有利于美国加强对西欧的控制,故B项正确;材料“逐年审批……并规定受援国须承担某些具体义务”说明美国处于主导地位,故C项错误;材料“美国国会通过《1948年对外援助法》”说明国会只是负责立法而不是具体实施,故D项错误。

4.1948年4月至1952年2月,美国向欧洲经济合作组织成员提供了129.9亿美元援助,同时约定:

这些美元必须用来购买美国的援欧物资,且受援国要在降低关税、减少贸易限制和开放国内市场方面做出让步。

由此推知,美国此举(  )

A.遏制了苏联势力的扩张B.提升了美国的国际地位

C.推动了欧美之间的合作D.有利于扩大美国的出口

解析:

选D。

根据材料“这些美元必须用来购买美国的援欧物资,且受援国要在降低关税、减少贸易限制和开放国内市场方面做出让步”可知,西欧各国大规模进口美国商品以及降低税率有利于美国对外商品和资本输出,故D项正确。

5.下图是1952年苏联报刊上的一幅漫画,漫画左下角的美国人在呼吁“和平、防卫、裁军”,而美国将军正在欧洲地图上标注美国的军事基地,右上角的CCCP是苏联国名的俄文缩写。

据此可知(  )

A.美苏争霸斗争激烈B.两大对峙军事集团出现

C.美国军民对立严重D.美苏两国矛盾日益加剧

解析:

选D。

从图片中可看到,美国所标注的军事基地在苏联周围均匀而密集分布,对苏联形成了包围圈,这说明美苏战时同盟关系开始转变为冷战和对峙,两国矛盾加剧,故D项正确。

6.古巴导弹危机爆发后,美、苏都摆出一副不惜动用核武器的姿态,但实际上双方之间的秘密接触不断,努力把冲突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危机最终和平解决并促使几个限制核武器的协定形成。

这说明当时(  )

A.多极化趋势得到显著加强

B.美苏关系实现了全面和解

C.和平和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D.两极对抗与妥协同时并存

解析:

选D。

由所学知识可知,冷战期间美苏两极对抗态势明显,再由材料“实际上双方之间的秘密接触不断”“危机最终和平解决”可知,当时双方也有妥协,两极对抗与妥协同时并存,故选D项。

7.(2020·山东青岛调研)美国近年来披露的档案证实:

“在朝鲜战场上,苏联没有出动一兵一卒,但美国对朝鲜战争政策的制定却一直受苏联的牵制和制约……《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使其最终放弃动用核武器,并把朝鲜战争扩大到中国全境的企图。

”这反映出(  )

A.冷战中伴有“热战”

B.社会主义阵营的优势非常明显

C.两极对峙格局最终形成

D.苏联曾对美国构成实质性威胁

解析:

选D。

材料“美国对朝鲜战争政策的制定却一直受苏联的牵制和制约……《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使其最终放弃动用核武器,并把朝鲜战争扩大到中国全境的企图”说明苏联曾对美国构成实质性威胁,故D项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畜牧兽医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