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各单元教学计划.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960135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2.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各单元教学计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各单元教学计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各单元教学计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各单元教学计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各单元教学计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各单元教学计划.docx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各单元教学计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各单元教学计划.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各单元教学计划.docx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各单元教学计划

2020-2021学年度第二学期

苏教版六下数学第_1单元教学进度计划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常见的收集与整理数据的方法,认识统计表、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能对简单数据进行--些分析和解释的基础上教学的。

学生学好这部分内容,可以进一步了解一些常用的描述数据的方法,体会数据分析的一般过程,获得丰富的统计活动经验,发展数据分析观念,基本完成第、二学段 “统计与概率”的学习任务。

教学重点是认识扇形统计图的结构特点,能根据扇形统计图对数据进行一些简单分析, 提出或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是能根据数据的特点以及解决问题的需要,选择 合适的挡述数据的方法,能对简单数据进行合理的分析和解释。

 

1.使学生联系现实的问题情境,认识扇形统计图,了解扇形计

图的特点与作用,能读懂扇形统计图;经历选择统计图描述数据的过程,知道要根据数据的特点以及解决问题的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2.使学生经历运用统计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能对统计数据进行一些合理的分析和解释,感受数据所蕴含的信息,进-步积累统计活动经验, 发展数据分析观念。

3.使学生在参与数据分析活动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统计在日常生活中的广 泛应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参与统计活动的乐趣,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内容

授课时数

起止日期

备注

例题

习题

开学第一课

复习回顾上期的知识

2

3.1~3.2

扇形统计图:

第1~2页例1

第2页“练一练”;练习一第1~3题。

1

3.3

扇形统计图:

第2~4页例2

第4页“练一练”;练习一第4题。

1

3.4

扇形统计图:

练习一

第7~8页练习一第5~7题

1

3.5

本单元家庭作业习题讲解与查漏补缺

讲解家庭作业中存在的共性问题

1

3.8

 

苏教版六下数学第__2__单元教学进度计划

圆柱和圆锥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几何体之一, 也是小学阶段立体图形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

首先,学生以前学习的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是由平面图形围成的几何体,圆柱和圆锥都可以看作是旋转体,表面既有 平面又有曲面。

而对几何体的认识从表面都是平面到表面含有曲面,是学生认识过程中的一次飞跃,也是学生观察和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突破。

其次,由于学生在过去的学习中已经积累了十分丰富的图形与几何的学习经验,特别是圆面积的计算方法,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和体积计算方法等知识的探索过程,以及在这些过程中获得的学习经验和方法,都为学生进一步认识圆柱 和圆锥的特征、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圆柱和圆锥的体积等知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三,在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验等具体的活动,认识圆柱和圆锥的特征,探索有关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既可以帮助学生获得更丰富的图形与几何的学习经验,拓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范围,感受数学在月常生活和生产中的广泛应用,又可以发展学生的演绎推理和合情推理能力,增强空间观念,获得良好的数学素养。

教学重点是:

认识圆柱和圆锥的特征,探索并掌程圆柱:

圆锥体积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是:

掌握探索医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计算方法,探索并发现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公式。

 

1.使学生结合具体的实例认识圆柱和圆锥,知道圆柱和圆锥的底面、侧面、高的含义,掌握圆柱和圆锥的基本特征。

2.使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比较、分析、估计、类比、归纳等活动过程,探索并掌握圆柱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以及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公式,能解决些 与圆柱表面积以及圆柱、圆锥体积计算有关的实际问题。

3.使学生在探索圆柱和圆锥等有关知识的过程中,进一步 积累图形与几何的学习经验,培养初步的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以及简单的判断、推理能力,发展数学思考,增强空间观念。

4.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立体图形学习的价值,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内容

授课

时数

起止日期

备注

例题

习题

圆柱、圆锥的认识,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

第9~10页例1和第11~12页例2、例3和练习二

第10页练一练及练习二1~3题和第12页“练一练”练习二第4、5题和练习二第6~12题。

3

3.9~3.11

圆柱的体积:

第15~16页例4及“试一试”和练习三

第16页“练一练”及练习三1~16题

3

3.12~3.16

圆锥的体积:

第20~21页例5及“试一试”

第21页“练一练”和练习四第1~12题。

2

3.17~3.18

整理与练习:

回顾与整理及练习与应用第1~6题和练习与应用第7~11题以及探索与实践和评价与反思

整理与练习第24~26页1~14题。

2

3.19~3.22

本单元家庭作业习题讲解与查漏补缺

讲解家庭作业中存在的共性问题

2

3.23~3.24

 

苏教版六下数学第_3_单元教学进度计划

 

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是 在学生积累了大量的现实世界的数量关系,获得比较丰富的解决问题的经验,并对整理已知条件和问题、分析数量关系、解决问题的一费步骤, 以及列举、转化、 假设等常用解题策略有较为深刻的感悟,已经形成定的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能力的基础,安排的。

主要引导学生根据实际问题的条件和问题,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分析数量关系,提出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思路,并进一步 根据解题的需要、结合自身的经验和习惯选择 合适的策略解决问题。

教材安排了两道例题和.一个练习。

两道例题都是稍复杂的实际问题,都可以用不同的策略和方法解决。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进步积累分析数量关系 的经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另方面,可以促使学生对以前学习的有关解决问题的策略进行整理,获得更深刻的体验,地强灵活运用解题策略分析数量关系、确定解题思路的意识和能力,形成相应的策略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是:

经历选择策略解决问题的过程,理解有关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能灵活运用学过的策略解决问题。

 

1.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选择合适的策略分析数量关系,确定解题思路,并有效地解决问题。

2.使学生在选择策略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获得一些灵活运用策略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策略意识,提高分析间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步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内容

授课时数

起止日期

备注

例题

习题

解决问题策略:

第27~28页例1

 

第28页“练一练”练习五第1~3题

1

3.25

解决问题策略:

第28~29页例2

第29页“练一练”练习五第4、/5题

1

3.26

练习五

练习五第6~9题

1

3.29

本单元家庭作业习题讲解与查漏补缺

讲解家庭作业中存在的共性问题

2

3.30~3.31

 

苏教版六下数学第_4_单元教学进度计划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以及比例尺等有关内容,是小学数学中十分重要的基础知识之一,也是学生进一步学习正比例和反比例,以及第三学段学习一次 函数和图形的相似等内容的基础。

考虑到图形的相似变换能更直观、形象地揭示比例的本质含义,且比例、比例尺等有关知识又广泛应用于图形的相似变换。

因此,教材改变了传统的编持思路先通过具体的实例帮助学生认识图形的放大与缩小,初步体会图形相似变换的特点,再以生活中常见的把照片放大等现实题材为载体,引导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以及比例尺的含义,并应用相关知识解决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这样安排,既实现了不同部分数学知识的有机融合,凸显了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又有利于学生通过自主的活动探索和理解比例的有关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教学重点是:

初步理解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理解并掌握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理解比例尺的含义,能应用比例尺解决一些简 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是:

在方格纸上按指定的比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应用比例尺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1.使学生在现实的情境中初步理解图形的放大与缩小,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联系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理解比例的意义,认识比例的项和内项、外项;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能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理解比例尺的意义,知道比例尺的不同表达形式,会求平面图的比例尺,能应用比例尺解决些实际问题。

2.使学生经历认识比例和应用比例的有关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进一步丰富对现实世界中数量关系的认识,体会不同部分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获得一些解决问题的策略,培养初步的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3.使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进一步体 会数学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的广“泛应用,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学习价值;获得一些学 习 成功的体验,激发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内容

授课时数

起止日期

备注

例题

习题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比例的意义:

第33~34页例1、例2及“试一试”和第35页例3

第34页“练一练”练习六1、2题和第35页“练一练”练习七第3~6题

2

4.1~4.2

比例的基本性质和解比例:

第38~39页例4及“试一试”,第40页例5及“试一试”

第39页“练一练”练习七和第40页“练一练”及练习七第5~9题。

2

4.6~4.7

比例尺及其应用:

第43~44页例6和第44~45页例7及“试一试”

第44页“练一练”练习八第1、2题和第45页“练一练”练习八第3~9题。

2

4.8~4.9

面积的变化(探索规律):

第48~49页

1

4.12

本单元家庭作业习题讲解与查漏补缺

讲解家庭作业中存在的共性问题

2

4.13~4.14

 

苏教版六下数学第_5_单元教学进度计划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会用“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西南”这八个方向描述物体同位置关系,以及用数对确定位置的基础上,教学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使学生能根据物体相对于观测点的方向和距离描述其位置,能根据方向和距离在平面图上表示出物体的位置,能描述简单的行走路线,进一步 丰富描述物体位置的经验,体会刻画现实空间中物体间相对位置关系的方法,感受知识之间的联系,发展空间观念。

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与学生已经学过的有关确定位置内容的不同点在于:

(1)精确程度不同。

用东北、西北、东南、 西南 等方向描述物体的位置,只能说明物体位于观测点(或参照物)的某个区域,而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不但可以准确刻画物体所在的方位,而且可以根据物体离观测点的距离找到相应的位置。

这样,用方向和距离组成的序列就可以准确地描述平面上任意一个点的位置。

 

(2)表达方式不同。

用数对表示位置是以原点为基准,通过构建直角坐标系来刻画平面上点的位置,而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是以观测点为基准,通过物体偏离北、南两个方向的角度,以及物体离观测点的距离来刻画物体的位置的。

此外,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所涉及的知识点也比较多,包括东、东北等八个方向,角的度量和画角,根据比例尺和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求实际距离(或图上距离)等,学生掌握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教学重点和难点是能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物体的位置,能根据方向和距离在平面图上表示出物体的位置。

 

1.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北偏东、北偏西、南偏东、南偏西这四个方向,能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能根据给定的方向和距离在平面图上确定物体的位置,会描述简单的行走路线。

2.使学生在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物体位置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观察能力、识图能力和有条理地表达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3.使学生积极参与观察、测量、画图、交流等活动,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激发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内容

授课时数

起止日期

备注

例题

习题

确定位置:

第50~51页例1

第51页“练一练”;练习九1~3题

1

4.15

确定位置:

第51页例2

第51页“练一练”;练习九4~6题

1

4.16

确定位置:

第52页例3

第52页“练一练”;练习九7~10题

1

4.19

本单元家庭作业习题讲解与查漏补缺

讲解家庭作业中存在的共性问题

1

4.20

期中复习及检测

5

4.21~4.26

 

苏教版六下数学第_6_单元教学进度计划

 

正比例和反比例是刻画某一现实背 景中两种相关联的量的变化规律的数学模型,从常量到变量,是学生认识过程中的- -次重大飞跃。

 虽然学生在过去学习用字母表示数相运算律的过程中,对变量的思想有过一些感知, 但真正用函数的观念探索两种相关联的量的变化规律是从本单元开始的。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可以进一步 加深对过去学过的数量关系的理解,初步学会从变量的角度来认识两种量之间的关系,感受函数的思想方法。

同时,正比例和反比例的知识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

学好这部分内容,既可以锻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生活的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可以为进一步学 习函数知识奠定扎实的基础。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是理解正E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

 

1.使学生结合现实情境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能根据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

2.使学生初步认识正比例图像(限第一象 限),能根据给出的具有正比例关系的两组数据在方格纸上画出相应的图像,能应用正比例图像解决一些简 单的实际问题。

3.使学生在认识正比例、反比例的意义,以及正比例图像的过程中,初步体会用不同的数学模型表示特定数量关系及其变化规律的过程和方法,初步感受函数、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4.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从生活现象中探索数学知识和规律的意识,养成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的习惯,提高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内容

授课时数

起止日期

备注

例题

习题

正比例意义和正比例图像:

第56~57页例1及“试一试”和第58页例2

第57页“练一练”练习十第1、2题和第58页“练一练”练习十第3~5题

2

4.27~4.28

反比例的意义:

第61~62页例3以及“试一试”、练习十一

第62页“练一练”练习十一第1、2题和练习十一第3~8题。

2

4.29~4.30

大树有多高(综合与实践)第66~67页。

1

5.6

本单元家庭作业习题讲解与查漏补缺

讲解家庭作业中存在的共性问题

2

5.7~5.8

苏教版六下数学第_7_单元教学进度计划

 

本单元主要是引导学生对第一、二 学段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进行系统而全面的整理与复习。

本单元的教学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知识、掌握方法、形成技能、发展思维能力,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水平,增强问题意识、探索意识、策略意识、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而且可以促进学生进一步 感受数学学习的探索性和挑战性,体验克服困难、获得成功的乐趣,增强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材遵循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的结构体系,本着促进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数学活动经验、基本数学思想方法整体发展的原则,分“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可能性”进行整理与复习。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整数、 小数、分数、百分数的意义,以及十进制计数法,理解小数的性质与分数的基本性质之间的联系,体会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等概念之间的联系与区别;理解和掌握自然数和整数,因数与倍数、质数与合数、公因数和公倍数等概念的含义;增强用数表达信息的意识和能力,发展数感。

2.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理解和掌握整数、小数、分数等四则运算的算理、算法,能正确进行相关的口算、笔算和估算,以及用计算器计算;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四则混合运算;理解和掌握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律,能正确应用运算律进行一- 些简便运算和解决一些简 单实际问题;获得必要的运算技能和运算能力;理解常见的数量关系,掌握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方法,加深对常用的解决问题策略的感悟与体验,提高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进一一步掌握用含 有字母的式子表示简单数量关系的方法,初步理解等式的性质,会用等式的性质解一些简单的方程, 能列方程解答两、三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符号意识。

4.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理解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理解和掌握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 理解和掌握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能正确判断两种相关联的是否成正比例或成反比例;会根据给出的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方格纸上画图,能根据其中一一个量的值估计另一个量的值; 能运用比和比例等知识解决一些 简单的实际问题,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应用意识。

5.使学生进一步 理解和掌握e经学过的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特征,体会相关图形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了解有关平面图形周长、面积的计算方法,以及常见几何体表面积、体积的计算方法的推导过程,会解答有关平面图形的周长、面积,以及常见几何体表面积、体积计算的简单实际问题,发展空间观念。

6.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轴对称、平移与旋转、放大与缩小等图形运动方式的认识,能正确描述图形的运动过程,能按要求在方格纸上画出运动后的图形;掌握用数对或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物体位置的方法,能按要求在平面图上确定物体的位置或描述简单的行走路线,增强利用几何直观进行思考的能力。

7.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常用的收集、整理、表示、分析和解释数据的方法,理解平均数的意义,了 解常见的统计表、统计图的不同特点;能根据具体问题选择合适的统计表或统计图表示数据,能对统计表、统计图所呈现的数据进行一些简单的分析和思考,增强数据分析观念。

8.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简单随机现象的特点,体会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列举出简单随机事件发生的所有可能的结果,正确判断简单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

9.使学生经历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探索数学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进步提高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感悟不同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发 展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10.使学生经历观察与比较、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类比与归纳等思维活动过程,进一步发展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能力,积累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获得关于分类、对应、转化、数形结合、方程、函数等数学思想方法的体验与感悟,提高数学素养。

11.使学生在回顾学习内容、反思学习过程、完善认知结构的过程中,进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体验获取知识以及与同学合作交流的乐趣,增进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内容

授课时数

起止日期

备注

例题

习题

数的认识:

第68页整理与反思和第71页整理与反思以及第68~72页练习与实践的题目。

第68~7页第1~9题和第70页第10~14题、第71~72页第1~10题。

2

5.10~5.11

常见的量:

第73页整理与反思

第73页第1~6题。

1

5.12

数的运算:

第74页整理与反思和第76页整理与反思和第78页整理与反思以及第74~80页练习与实践的题目。

第74~80页练习与实践的题目。

6

5.13~5.20

式与方程:

第81~82页整理与反思和第81~82页练习与实践的题目。

第81~82页练习与实践的题目。

2

5.21~5.24

正比例和反比例:

第83页整理与反思第83~84页练习与实践的题目。

第83~84页练习与实践的题目。

2

5.25~5.26

图形与几何:

第86~87页整理与反思,第89页整理与反思,第92页整理与反思,第94页整理与反思,以及第86~96练习与实践的题目。

第86~96练习与实践的题目。

7

5.27~6.4

图形的运动:

第97页整理与反思

第97页练习与实践的题目。

1

6.7

图形与位置:

第99页整理与反思

第99~100页练习与实践的题目。

1

6.8

统计与可能:

第101页整理与反思

第101~105页练习与实践的题目。

2

6.9~6.10

可能性:

第106页整理与反思

第106页练习与实践的题目。

1

6.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