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指导书.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958775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27.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验指导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实验指导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实验指导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实验指导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实验指导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实验指导书.docx

《实验指导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验指导书.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实验指导书.docx

实验指导书

实验指导书

实验一系统认识实验

一、实验目的

学习并掌握本系统的基本操作。

 

二、实验设备

TDN86/5l教学实验系统一台。

 

三、实验内容及步骤

计算N个数据的和,即:

其中Xk分别放在片内RAM区50H~55H单元中,N=6,求和的结果Y放在片内RAM区

03H(高位),04H(低位)单元中。

题目:

(1)32H+41H+01H+56H+11H+03H=00DEH

(2)95H+01H+02H+44H+48H+12H=0136H

(3)54H+F6H+1BH+20H+04H+C1H=024AH

实验步骤:

1.使用串行通讯电缆将实验系统与PC微机相连。

2.请将系统状态选择开关拨至51(此开关位于线路板右下脚),开启实验系统。

3.开启PC微机电源,在软件所在目录键入MD5l↙,选择对应串口号,进入集成操作软件环境,如果光标不响应回车命令,按复位键即可。

若为“>”提示符,系统仍为86状态,键入5↙,即可转至51状态,若出现“—”提示符,表示己进入51状态。

按下Fl功能键,进入全屏幕编辑界面,按ALT+F建立新文件(NEW),即可开始输入源程

序。

实验程序如下:

ORG0000H

LJMPMAIN

ORG1000H

MAIN:

MOVR2,#06H

MOVR3,#00H

MOVR4,#00H

MOVRO,#50H

L1:

MOVA,R4

ADDA,@R0

MOVR4,A

INCRO

CLRA

ADDCA,R3

MOVR3,A

DJNZR2,L1

L2:

SJMPL2

END

4.输入程序后,按F2保存程序(规定扩展名为*.ASM),使用ALT+X返回集成软件环境。

5.按F2,输入源程序名↙(省略扩展名,系统默认为.ASM),对源程序进行汇编生成

浮动目标文件(*.R03)及错误信息文件(*.M)。

汇编无误后,自动生成相应*.LST文件。

6.汇编完成后,按F3输入文件名↙对汇编生成的*.R03文件进行连接,连接信息显示于屏幕上,生成相应*.HEX可执行文件及连接信息报告(*.L)。

7.按F5,输入*.HEX可执行文件名↙,PC机开始将程序从磁盘装入到教学系统内存,提示装载完毕后使用U1000↙命令进行反汇编,检查程序是否正确装入。

 

显示内容

键入内容

_

U1000↙

_10007A06MOVR2,#06

 

_10027B00MOVR3,#00

 

.

 

.

 

.

 

_101180FESJMP1011

 

_

 

 

8.当程序输入错误或需调整时,使用A命令完成。

 

显示内容

键入内容

_

A1000↙

_1000

MOVR3,#05↙

_1002

 

9.用R07××↙格式命令来将题目

(1)中的六个数放入片内RAM区50H~55H单元中,即:

 

显示内容

键入内容

_

R0750↙

_0750=××_

32(空格)

_0751=××_

41(空格)

_0752=××_

03↙

_

 

 

10.用T命令单步方式运行程序(将运行状态开关拨至STEP)

 

显示内容

键入内容

注释

_

T=0000↙

寄存器状态在屏幕上显示

_10007A06MOVR2,#06

T↙(orF4)

即将执行的指令

_10027B00MOVR3,#00

T↙(orF4)

即将执行的指令

......

......

 

 

11.R07××↙格式命令来检查单片机内03H~04H单元,此即程序运行的结果。

12.B命令在1011处设一个断点,即:

显示内容

键入内容

_

B↙

_0:

1011↙

_1:

_

 

 

13.用R07××↙格式命令再将

(2)题目中的六个数填入到50H~55H中。

14.用GB命令来连续运行程序,即:

 

显示内容

键入内容

_

GB=1000↙

_

 

 

稍过一会,就会显示当前单片机的状态,你可用R07××↙格式命令来检查运行结果(03H~04H单元内。

15.重复12~14,将题目(3)的结果计算出来。

16.按RESET复位键可清除断点。

 

四、预习要求

1.详细阅读附录有关系统集成软件使用说明。

2.仔细阅读本实验指导书。

实验二数码转换程序实验

一、实验目的

1.掌握不同进制数及编码相互转换的程序设计方法,加深对数码转换的理解。

2.进一步熟悉键盘的使用方法。

3.进一步熟悉调试程序的方法。

 

二、实验设备

TDN86/5l教学实验系统一台。

 

三、实验内容及步骤

1.将累加器A中的8位二进制转换成3位BCD码格式的十进制数。

其中,百位数的BCD

码放在21H单元中,十位和个位数放在22H单元中。

实验步骤:

(1)编写程序检查无误,经汇编、连接后装入系统。

(2)运行程序。

(3)用R072l↙查看21H单元,用R0722↙查看22H单元。

(4)改变A中的数,考查程序的正确性。

 

2.将累加器A中存放的两个BCD码拆开,求它们的乘积,并把乘积以压缩的BCD码形式送回A中。

实验步骤:

(1)编写程序并检查无误,经汇编、连接后装入系统。

(2)运行程序。

(3)用R↙命令查看A中的数。

(4)改变A中的数,检查程序的正确性。

 

四、预习要求

1.仔细阅读本实验指导书。

2.编写好源程序。

 

五、报告要求

整理好各自调试通过的源程序。

实验三运算类实验

一、实验目的

1.掌握使用运算类指令编程及调试的方法。

2.掌握运算类指令对各状态标志位的影响及其测试方法。

 

二、实验设备

TDN86/51教学实验系统一台。

 

三、实验内容及步骤

1.多字节十进制加法。

了解DAA指令的使用方法。

设计并调试一个n字节的无符号十进制整数加法子程序,其功能为将(R0)和(R1)指出的内部RAM中两个n字节压缩BCD码无符号十进制整数相加,结果存放于被加数单元中。

子程序入口时,R0、R1分别指向被加数和加数的低字节,字节数n存放于R2,出口时,Cy为进位位。

[endif]>

实验步骤:

(1)编写程序并检查无误,经汇编、连接后装入系统。

(2)送加数与被加数,运行程序,检查运行结果。

 

2.双字节乘法

(1)了解MULAB指令的使用方法。

(2)了解双字节乘法的程序设计方法。

对于双字节乘法首先将双字节分解为(aX256+b)(cX256+d)的形式进行计算,其积依次

存放在片内RAM20H开始的连续四个单元,(R2R3)=乘数,(R4R5)=被乘数。

运算算法为:

aCHaCL

adHadL

bcHbcL

bdHbdL

其中H,L分别表示积的高8位和低8位,实验程序如下:

ORG0000H

LJMPMAIN

0RGl000H

MAIN:

MOVR2,#0FH

MOVR3,#0FFH

MOVR4,#0FH

MOVR5,#0FFH

MOVR0,#23H

MOVA,R3

MOVB,R5

MULAB

MOV@R0,A

MOVA,B

DECR0

MOV@R0,A

MOVA,R2

MOVB,R5

MULAB

ADDA,@R0

MOV@R0,A

DECR0

MOVA,B

ADDCA,#00H

MOV@R0,A

INCR0

MOVA,R3

MOVB,R4

MULAB

ADDA,@R0

MOV@R0,A

MOVA,B

DECR0

ADDCA,@R0

MOV@R0,A

DECR0

CLRA

ADDCA,#00H

MOV@R0,A

MOVA,R2

MOVB,R4

MULAB

INCR0

ADDA,@R0

MOV@R0,A

MOVA,B

DECR0

ADDCA,@R0

MOV@R0,A

L1:

SJMPL1

END

 

实验步骤:

(1)输入程序并检查无误,经汇编、连接后装入系统。

(2)在103CH处设置断点,运行程序(G=0000↙),在断点处检查结果。

(3)用R0720↙检查20H、21H、22H、23H单元中内容,结果应为00、FF、E0、01。

(4)自己送乘数与被乘数,通过键盘送入R2、R3、R4、R5中,从1008开始运行程序,

检查运行结果。

 

3.双字节除法

实验程序如下:

ORG0000H

LJMPMAIN

ORG1000H

MAIN:

MOVR4,#78H

MOVR5,#46H

MOVR6,#39H

MOVR7,#64H

ACALLL1

L2:

SJMPL2

NOP

L1:

CLRA

MOVR2,A

MOVR3,A

MOVR1,#10H

L5:

CLRC

MOVA,R5

RLCA

MOVR5,A

MOVA,R4

RLCA

MOVR4,A

MOVA,R3

RLCA

MOVR3,A

MOVA,R2

RLCA

MOVR2,A

CLRC

SUBBA,R6

JCL3

PUSHACC.0

MOVA,R3

SUBBA,R7

JNCL4

MOVB,A

POPACC.O

SUBBA,#00H

JCL3

MOVR2,A

MOVR3,B

INCR5

SJMPL3

L4:

MOVR3,A

POPACC.O

MOVR2,A

INCR5

L3:

DJNZR1,L5

RET

END

 

上述程序实现双字节除法,其中(R4R5)为被除数,(R6R7)为除数,商在(R4R5)中,余

数在(R2R3)中。

其算法是首先将R2R3清零,然后将被除数逐位左移入R2R3,每移一位

判断(R2R3)是否大于除数(R6R7),若大于,则用(R2R3)—(R6R7)代替(R2R3),即将差放到R2R3中,并置商为l,程序中是用INCR5实现的;若(R2R3)小于(R6R7)则置商为0,如此循环16次,即可完成16位除法运算。

实验步骤:

(1)输入程序并检查无误,经汇编、连接后装入系统。

(2)在100AH处设置断点。

(3)GB=0000↙运行程序后,在断点处检查运行结果。

寄存器栏中R4、R5的内容为00、02。

(4)用户可修改程序中给R4、R5、R6、R7赋初值的语句,即1000~1007,以便把除数与被除数改成用户自己喜欢的或在程序运行前从键盘上输入除数与被除数,而将程序从l008运行。

 

四、预习要求

1.认真复习有关算术运算指令的功能。

2.仔细阅读本实验指导书,实验前编写好要求的源程序。

 

五、报告要求

1.整理出运行证明是正确的源程序。

2.画出实验2、3程序流程图。

实验四数据排序实验

一、实验目的

1.熟悉51指令,了解编程方法。

2.掌握减法指令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设备

TDN86/51教学实验系统一台。

三、实验内容及步骤

该程序将内部RAM70H到7FH中的16个无符号二进制整数按小到大顺序重新排序。

实验步骤:

(1)编写程序并检查无误,经汇编、连接后装入系统。

(2)用R0770↙将一组数据装入内部RAM70H~7FH单元中。

(3)运行程序,并检查结果。

(4)被重新排序的数据仍放在70H~7FH中,用R0770↙查看即可。

 

四、预习要求

1.仔细阅读本实验指导书。

2.编写好源程序。

 

五、报告要求

整理好各自调试通过的源程序。

实验五查表程序实验

一、实验目的

1.熟悉8031指令系统。

2.掌握查表程序的编制方法。

 

二、实验内容

当表格数据存放在程序存贮器中,用指令MOVCA,@A+PC或MOVCA,@A+DPTR来实现查表程序。

当表格数据存放在程序存贮器中,用指令MOVCA,@A+DPTR。

1.   R2寄存器存有数0~9的BCD码,利用查表程序求其平方值,并存于R0所指的内部数据存贮器中,先将0~9的平方值的BCD码存于程序存贮器中,标号为TABLE。

源程序、程序流程图如下:

ORG0000H

LJMPMAIN

ORG1000H

MAIN:

MOVR0,#30H

MOVA,R2

ADDA,#03H

MOVCA,@A+PC

MOV@R0,A

HE:

SJMPHE

TABLE:

DB00H,01H,04H,09H,16H

DB25H,36H,49H,64H,81H

实验步骤:

(1)输入程序并检查无误,经汇编、连接后装入系统。

(2)用R07××↙事先置好R2寄存器的值。

(3)执行程序后,检查30H单元的值。

 

2.   将上面的查平方值改为查0~9的立方值,此时,立方值的BCD码占了两个字节。

请设计并调试该查表程序。

实验步骤:

(1)参考实验1编写程序并检查无误,经汇编、连接后装入系统。

(2)用R07××↙事先置好R2寄存器的值。

(3)执行程序后,检查相应单元的值。

 

3.   当表格长度加上偏移量大于256时,不能采用MOVCA,@A+PC指令,此时可用MOVCA,@A+DPTR指令。

对于实验内容2采用MOVCA,@A+DPTR指令编写并调试一个查表程序。

实验步骤:

(1)编写程序并检查无误,经汇编、连接后装入系统。

(2)用R07××↙事先置好R2寄存器的值。

(3)执行程序后,检查相应单元的值。

 

三、预习要求

1.复习有关查表程序的设计。

2.仔细阅读本实验指导书。

3.实验前编写好源程序。

 

四、报告要求

1.整理好各运行正确的源程序。

2.总结查表程序的设计方法。

实验六散转程序实验

一、实验目的

1.熟悉8031的控制转移指令。

2.掌握用散转指令或查表指令实现多分支程序的编制方法。

 

二、实验内容

1.利用散转指令实现多分支程序

方法如下:

将直接转移指令如AJMP、LJMP构成转移表,将此表的首地址装入数据指针DPTR,把标志单元的内容乘以转移指令表所采用的直接转移指令的长度(AJMP为2,LJMP为3),并传递到累加器A中,然后调用JMP@A+DPTR指令实现散转。

下面程序是根据R2寄存器的内容(0~7)转向8个不同的处理程序。

ORG0000H

LJMPMAIN

ORG1000H

MAIN:

MOVA,R2

MOVR1,A

CLRC

RLCA

ADDA,R1

MOVDPTR,#JMPTB

JMP@A+DPTR

JMPTB:

LJMPPM0

LJMPPM1

LJMPPM2

LJMPPM3

LJMPPM4

LJMPPM5

LJMPPM6

LJMPPM7

PM0:

MOVR0,#00H

SJMPPM

PM1:

MOVR0,#01H

SJMPPM

PM2:

MOVR0,#02H

SJMPPM

PM3:

MOVR0,#03H

SJMPPM

PM4:

MOVR0,#04H

SJMPPM

PM5:

MOVR0,#05H

SJMPPM

PM6:

MOVR0,#06H

SJMPPM

PM7:

MOVR0,#07H

PM:

SJMPPM

END

 

实验步骤:

(1)输入程序并检查无误,经汇编、连接后装入系统。

(2)用R07××↙事先置好R2寄存器的值。

(3)执行程序并加以验证。

 

2.根据某些关键字决定目的地址,采用CJNE指令实现散转,R2寄存器的内容为01、05、0A中的一个,分别转到PM0,PM1。

PM2。

参考程序如下:

ORG0000H

LJMPMAIN

ORG1000H

MAIN:

MOVA,R2

CJNEA,#01H,LP1

LJMPPM0

LP1:

CJNEA,#05H,LP2

LJMPPM1

LP2:

CJNEA,#0AH,LP3

LJMPPM2

LP3:

SJMPLP3

PM0:

SJMPPM0

PM1:

SJMPPM1

PM2:

SJMPPM2

END

 

实验步骤:

(1)输入程序并检查无误,经汇编、连接后装入系统。

(2)用R07××↙事先置好R2寄存器的值。

(3)执行程序并加以验证。

 

三、预习要求

1.预习8031控制转移指令。

2.仔细阅读本实验指导书。

 

四、报告要求

总结8031用控制转移指令实现多分支程序的编制方法,叙述各种方法的特点。

 

实验七 8031定时器/计数器实验

一、实验目的

1.掌握8031定时器/计数器的定时方法。

2.掌握8031定时器/计数器的计数方法。

二、实验设备

TDN86/51教学实验系统一台。

三、实验内容及步骤

1.定时器方式的应用

将定时器/计数器0设定为定时器,定时为一秒钟。

CPU运用定时中断方式,实现每一秒钟P1.0输出状态发生一次反转,即发光管每隔一秒钟亮一次,晶振为6MHZ。

实验步骤:

(1)按右图接线。

 +5V

(2)编写程序并检查无误,经汇编、连接后装入系统。

 D0

(3)运行程序,并观察发光管。

(4)按RESET键终止程序运行,返回监控。

2.计数器方式的应用

将定时器/计数器1设定为计数器,计数容量为10,计数到后产生中断,中断服务使发光管亮(计数脉冲从T1输入)。

实验步骤:

(1) 在第一个实验接线的基础上再按右图接线。

(2) 编写程序并检查无误,经汇编、 

连接后装入系统。

(3)运行程序,当按KK1十次后,

应能看到发光管亮。

(4)按RESET键终止程序运行。

四、预习要求

1.认真复习8031定时器/计数器的有关内容。

2.复习8031中断系统的有关内容。

3.仔细阅读本实验指导书,实验前编好要求的源程序。

五、报告要求

1. 整理出各运行证明是正确的源程序。

2. 如果更换不同频率的晶振,会出现什么现象?

如何调整程序?

3. 8031单片机的最高计数频率为多少?

 

实验八 串行通讯接口实验

一、实验目的

掌握8031单片机串行口工作方式。

二、实验设备

TDN86/51教学实验系统一台。

三、实验内容及步骤

本实验为自发自收方式,编写一程序,把片内RAM30H~3FH中的数据通过串行口发出,再从串口接收,放到片内RAM40H~4FH单元中。

实验步骤:

(1)按右图将51中的TXD和RXD引脚连接起来。

(2)用R0730↙操作将待传送数据放入片内30H~3FH中。

 TXD

(3)运行程序,稍后用RESET键终止程序运行。

(4)用R0740↙检查接收到的数据是否正确。

 RXD

四、预习要求

1.认真复习8031串行通讯口的有关内容。

2.仔细阅读本实验指导书,实验前编写好要求的源程序。

五、报告要求

整理出运行证明是正确的源程序。

实验九 存贮器扩展实验

一、实验目的

掌握单片机系统中存贮器扩展方法。

二、实验设备

TDN86/51开发系统。

三、实验内容及步骤按下图搭接实验线路。

由上图的接线可知,扩展的外部数据存贮器6264的地址范围为6000H~7FFFH,共8K字节。

编写一程序完成:

把片内RAM40H~4FH单元中共十六个数据,传送到外部数据存贮器7000H~700FH单元中,然后翻读到片内RAM的50H~5FH单元中。

实验步骤:

(1)按图接线。

(2)编写程序并检查无误,经汇编、连接后装入系统。

(3)用R07××↙在40H~4FH单元中送入16个数。

(4)运行程序。

(5)用R0750↙检查50H~5FH单元的内容是否与40H~4FH单元一致。

四、预习要求

1.仔细阅读本实验指导书。

2.编写好写入和读出检查程序。

五、报告要求

1.总结8031外部数据存贮器扩展方法。

2.整理出运行证明是正确的源程序。

3.若实验中存贮器片选信号由全译码产生,地址范围仍为6000H~7FFFH,请画出采用74LS138译码器的地址译码电路。

 

实验十 D/A转换实验

一、实验目的

1.掌握DAC0832的使用方法。

2.掌握DAC0832在51系列单片机系统中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设备

TDN86/51教学实验系统一台。

三、实验内容及步骤

实验电路如图所示,图中当WR和P2.7有效时选中该片,因此可取7FFFH为片选地址。

1.设计并调试一个产生锯齿波的程序。

2.设计并调试一个产生三角波的程序,实验流程图如下:

3.设计并调试一个产生梯形波的程序。

实验步骤:

(1)按图接线。

(2)编写程序并检查无误,经汇编、连接后装入系统。

(3)运行程序,用示波器观察波形是否正确。

四、预习要求

1.复习D/A转换器的接口方法和程序设计方法。

2.仔细阅读本实验指导书,实验前编写好要求的源程序。

五、报告要求

1.整理出各运行证明是正确的源程序。

2.总结D/A转换器的接口方法。

 

实验十一 A/D转换实验

一、实验目的

1.掌握ADC0809的使用方法。

2.掌握ADC0809在51系列单片机中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设备

TDN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