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海海洋学汇编.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795702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160.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近海海洋学汇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中国近海海洋学汇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中国近海海洋学汇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中国近海海洋学汇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中国近海海洋学汇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近海海洋学汇编.docx

《中国近海海洋学汇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近海海洋学汇编.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近海海洋学汇编.docx

中国近海海洋学汇编

第一章

课程简介

讲述的是中国近海(渤海、黄海、东海、南海)的海洋科学,主要包括中国近海的海洋水文,海洋环流,潮汐现象,海浪,海洋化学要素,生物特征,海洋资源以及海洋环境保护等诸多方面,是了解、认识、研究与开发我国海洋的基础

大洋环流——时间尺度在年以上,空间尺度在1000公里以上

渤海:

位于37o07’-41o00’N,117o35’-121o10’E之间,是一个深入中国大陆的浅海,其北、西、南三面被省市包围,仅东面由渤海海峡与黄海沟通相连。

界线:

一般以辽东半岛西南端的老铁山经庙岛群岛至山东北部的蓬莱角连线为界。

面积7.7万平方公里。

分为5部分:

辽东湾,渤海湾,莱州湾,渤海中央区,渤海海峡区

地势从3个海湾向中央及渤海海峡倾斜,坡度只有0’28”。

平均水深18米,最大深度在渤海海峡,老铁山水道附近,约86米。

辽东湾中部有2个洼地,东南部有呈手掌状的分布——辽东浅滩

黄海:

界线:

长江口北岸的启东嘴至韩国济州岛西南角连线为界。

一般又以东西向最窄处,山东半岛成山角与朝鲜的长山串连线,分为北黄海和南黄海。

面积38万平方公里。

西朝鲜湾,海州湾。

地势向中央及东南方向倾斜,比较平坦,如同一个口朝南开的簸箕。

平均水深44米,最大深度140米。

南黄海:

黄海槽(34-38N,124-125E),东南向北的长条洼地。

济州岛西部,有海脊和海沟

东海:

界线:

东以日本九州、琉球群岛及我国台湾省连线与太平洋相隔;南界说法较多,说法之一是南至广东省南澳岛与台湾省南端猫头鼻连线与南海相通,面积77万平方公里

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有西北向东南倾斜。

平均水深370米,最大深度2940米。

海陆架占66%,最大宽度640km,是世界上最宽的陆架之一。

50-60米等深线,以西称内陆架,坡度稍陡,以东为外陆架,平坦开阔。

大陆架外缘是东海大陆坡,陆坡上限水深140-160米,下限600-1400米,主体是冲绳海槽。

冲绳海槽:

东海大陆坡斜坡,琉球群岛岛坡,舟状,南深北浅,剖面呈U字型。

冲绳海槽以东,为露出海面的琉球群岛。

岛架狭窄,地形复杂,沙滩、岩礁众多

南海:

主要的海峡:

台湾海峡,吕宋(Lvzon)海峡,民都洛(Mindoro)海峡,巴拉巴克(Balabac)海峡,卡里马塔(Karimata)海峡,马六甲海峡。

地貌类型齐全,既有宽广的大陆架,又有陡峭的大陆坡,还有深海盆地,海沟、海槽周边向中央依次是大陆架、大陆坡、深海盆地。

平均水深1212米,最大深度5377米。

大陆架占48.14%,北部(北部湾),西部,南部,东部(陆架狭窄)。

北部和西北部陆架,是指我国台湾岛南端至海南岛以南的华南沿岸及越南北部沿岸浅水区。

地势平坦,平均坡度3’40”,陆架长1425km,宽度310km。

北部湾是一个水深小于100米的浅海,平均水深约40米,全部位于大陆架上。

南海西部从北部湾南部湾口算起,向南到加维克群岛附近,呈狭长带状。

南部陆架由北巽他陆架和加里曼丹岛北部岛架组成。

大陆坡(150-3600米)占36.12%。

盆占15.74%。

台湾以东海域

地形包括大陆架,大陆坡及大洋盆地。

岛架极窄,岛坡很陡,地势急转直下降至4000-5000米的洋底。

台湾东岸面临太平洋,海底地势从东岸相太平洋急剧倾斜,从三貂角至乌石鼻一带,水深600-1000米,海底坡度较缓,岛架宽7-17千米,海底地貌以岛坡为主。

乌石鼻至三仙台一带,是断崖峭壁面临深海,岛架极窄,仅2-4千米;岛架和岛坡坡度陡峻,约10o左右

海峡:

指海洋中相邻海区之间宽度狭窄的水道的总称,它往往深入大陆与大陆或大陆与岛屿或岛屿与岛屿之间,并连接两个相对独立的海域。

主要的海峡:

渤海海峡、朝鲜海峡、吐噶喇海峡,台湾海峡、巴士(吕宋)海峡、琼州海峡、民都洛海峡、巴拉巴克海峡、卡里马塔海峡、马六甲海峡等。

岛屿:

定义:

指面积较小、四周环水的陆地。

分类:

按成因,分为大陆岛,冲积岛,海洋岛。

按数量和排列分布的组成形式,分为群岛,列岛和岛

海区气候

在一般的气候学中,常把太阳辐射、下垫面的环境条件和大气环流作为气候形成的三大因子。

太阳辐射:

太阳总辐射主要受太阳高度角、云状、云量等因素影响

下垫面的环境条件:

下垫面的环境条件系指地理纬度、海陆分布、地形、海流、山脉、土壤、植被等。

地理纬度——赤道、热带、亚热带、温带,海洋气候。

海陆分布——气温,海陆风,季风的形成过程与海陆风相似。

海陆风与季风的区别(发生地点,时间尺度)

地形——地形的起伏,粗糙度,海上风速与陆上风速。

山脉,高原,丘陵,盆地,峡谷——向阳面,背阳面;迎风坡,背风坡;多雨,干旱

中国近海的环流——沿岸流系(渤海、黄海、东海、南海沿岸流),外海流系(黑潮(Kuroshio),对马暖流,台湾暖流,黄海暖流)

大气环流:

指大规模的大气运行现象,是大气中大规模气流的总称。

大气环流大体上沿着纬圈方向绕地极运行;由于海陆分布,地形的原因,形成高、低压系统称为大气活动中心。

热带气旋:

定义:

是发生在热带洋(海)面上气旋性涡旋的通称。

它的来临,常会造成狂风、暴雨、巨浪及风暴潮,严重的威胁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是海上破坏力最大的一种气象灾害。

分类:

我国过去把西北太平洋和南海海面上,近中心风力达8级以上的热带气旋统称为台风。

其中,风力在6-7级(10.8-17.1米/秒)称热带低压,8-11级(17.2-32.6米/秒)的称台风,12级(大于32.7米/秒)或12级以上的称强台风。

采用国际标准,分为四个等级,气旋区最大风力在8级(17.2-20.7米/秒)以下的称热带低压,8-9级(17.2-24.4米/秒)的称热带风暴,10-11级(24.5-32.6米/秒)的称强热带风暴,12级或12级以上的称台风。

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生成区域在3-37N之间,尤其以10-20N之间最多,约占热带气旋总数的90%左右。

根据热带气旋源地及其相对发生频率的多少,西北太平洋的热带气旋有四个相对集中区:

(1)菲律宾群岛以东和琉球群岛附近洋面;

(2)马里亚纳群岛附近海面;(3)马绍尔群岛附近洋面;(4)南海北部和中部海面。

1949-1980年,统计资料,5-12月,广东省(包括现今海南省)沿岸,登陆的热带气旋最多,为214个,占54%。

其次是台湾和福建,分别为68个和59个,占17%和15%,河北沿岸,没有出现直接登陆的热带气旋

移动主要路径:

大致有三条路径,第1条路径(也称西型路径),从菲律宾以东洋面一直向西移动进入南海,在我国华南或越南沿海一带登陆。

第2条路径(也叫西北型路径),从菲律宾移动洋面向西北偏西方向移动,在我国台湾省登陆后,穿过台湾海峡,在福建、浙江沿海一带再次登陆,然后向西北方向移动,在内陆逐渐消失。

第3条路径(又称转向路径),从菲律宾以东洋面上向西北方向移动,然后转向东北朝日本一带移去,呈一抛物线型

寒潮和冷空气:

秋末以后,西伯利亚和极地冷空气势力逐渐增强,冷空气堆积到一定程度后,便从源地流向纬度较低和较温暖的地区,这种现象被称为冷空气活动。

冬半年,冷空气侵入我国是经常的事,其降温强度和影响范围各次差异较大。

定义:

通常把造成降温范围广,降温强度大,持续时间长,并对农作物和其他生产活动影响较大的强冷空气称寒潮。

中国气象台曾有规定,就全国来讲,冷空气入侵我国,使长江中下游及其以北地区的气温,在48h内降低10oC以上,长江中下游地区最低气温下降到4oC或4oC以下,陆上出现5-7级,海上出现7级以上偏北大风,称寒潮。

未达到这个标准的,一般称为冷空气活动或冷空气南下。

若在48h内,气温降低14oC以上,并出现5-7级以上偏北大风,则称强寒潮。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

南北半球的副热带地区,经常存在一个高压带,这就是副热带高压带,此带中的高压单体称副热带高压。

它所占据的范围很大,是一个暖性稳定而少动的深厚系统。

其中心常在太平洋中部夏威夷附近,故有夏威夷高压之称。

夏季它的中心不止一个,多为两个,分别位于东太平洋和西太平洋。

其中,出现在西太平洋上的副热带高压,通常称它为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简称副高

温带气旋:

气旋是指中心气压低于四周的大气涡旋,也叫低气压。

按其生成的地理位置,可分为温带气旋和热带气旋。

温带气旋活动的范围主要集中在中高纬度地区,因此,渤海、黄海、东海是受温带气旋影响较为频繁的海域,而南海基本不受温带气旋的直接影响。

分类:

按照生成源地可分为:

蒙古气旋、黄河气旋、东北低压、东北冷涡、江淮气旋、东海气旋等。

但出现和影响我国近海的温带气旋有黄河气旋、江淮气旋和东海气旋。

温带气旋经过的海域,往往会造成大风和风向多变,使防范措手不及,给海上作业等造成很大威胁。

其次,温带气旋暖区中的浓雾也会引发海难事故。

第三,温带气旋活动还会引发温带气旋风暴潮灾。

因此,温带气旋也要倍加注意。

热带辐合带—IntertropicalConvergenceZone(ITCZ):

热带辐合带又称赤道辐合带,它是低纬地区一种重要而大型的天气系统。

其生消、强弱、移动和变化,对热带地区的天气有很大影响。

在气压场上,热带辐合带为南北两半球两个副热带高压之间的狭长的低谷区,从而在流场上是北半球东北信风和南半球东南信风,在赤道附近相遇所形成的气流辐合带。

由于这个区域内风向多变不稳定,而且风速小,风力弱,从而又称赤道无风带(doldrums)

每年6-9月,它活跃在南海,常在那里生成南海低压和热带气旋

气象要素:

气象要素是指构成和反映大气状态和大气现象的基本因素,或者说,表示大气状态的物理量和物理现象统称气象要素。

气象要素包括气温、气压、风、云、降水、湿度、蒸发、日照、雾、能见度以及各种天气现象等。

气候要素:

一个海区的气候,主要指该海区多年常见的和特有的天气情况。

它既包括经常出现的正常天气状况,也包括异常出现的特殊天气状况。

气温:

气温是表示空气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气压.风:

空气的水平流动就是风

第二章

一海水温度

观测技术

颠倒纬度记,CTD,卫星

海水不断的从各个方向获得热量,使海水温度升高;同时又以各种形式向外散发热量,使海水温度降低,这种热量的收支情况叫做海洋的热量平衡。

海水温度的分布与变化,除取决于海区的热量平衡状况外,还与地理环境、海流强弱、气象条件等有关。

根据中国近海温度分布的特点,可归纳为冬季型、夏季型和过渡型三种类型

东海陆架边缘200m等深线附近的黑潮区域,等温线较密集

垂直分布

总体分布:

通常,水温的垂直分布是从表层开始随这深度的增加而递减的,其递减的情况随季节而异。

在渤黄东海及南海北部,温跃层的月际差异显著,生消过程明显,可划分为成长期、强盛期、消衰期、无跃期四个阶段。

南海中部和南部,表层水温终年高温,季节变化小,温跃层的生消过程不如北部明显。

分类:

永久性温跃层:

季节性温跃层:

随季节变化(春季发展,夏季最强,秋季冬季衰退或消失)

水温除了显著的地区差异外,还存在明显的日变化、年变化(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

二海水盐度

水平分布

影响盐度的因子:

盐度的分布与变化,主要取决于海区的盐量平衡状态。

对于外海或大洋,主要影响因子有蒸发与降水的差值、环流的强弱、水团的消长;对于近岸海域,除上述因子外,江河入海径流量的多少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中国近海盐度分布特点:

表层低,深层高;近岸低,外海高;河口区最低,黑潮区最高

垂直分布

陆架水域的盐度垂直分布一般显示出由表层向下逐渐递增呈现为正盐跃层的分布特征;

成长期(春)、强盛期(夏)、衰消期(秋)、无跃期(冬)。

日变化:

取决于蒸发量和降水量之差的日变化及潮流、潮汐、内波等影响

根据海水盐度日变化的特点,大体可以分为潮效应类型、内波效应类型以及不规则类型

三海水密度

在沿岸及江河冲淡水影响的海域和水层,密度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