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丰台区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953849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34.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丰台区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北京市丰台区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北京市丰台区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北京市丰台区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北京市丰台区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京市丰台区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

《北京市丰台区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丰台区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京市丰台区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

北京市丰台区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北京市丰台区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考生须知

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

2.本试卷共8页,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选择题,32个小题(共48分);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9个小题(共52分)。

3.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第一部分必须用2B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

4.考试结束后,考生应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

第一部分选择题(48分)

1.甲骨文既有对简单事物的描述,也有对复杂事件的描述,既有记事,还阐明思想。

汉字的六种造字方法在甲骨文中都有所体现。

由此可见

A.甲骨文是十分成熟的文字体系B.甲骨文标志着中国文字的产生

C.商代书法艺术发展到自觉阶段D.商代史学研究已进入成熟阶段

2.右图为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青铜器盠(lí)驹尊。

器身所刻铭文大意是周王亲赐盠(人名)两匹马驹,盠拜赐后,称颂周王不忘旧宗小子,称赞周先王奠定了伟大基业,万年永保万代宗族。

该材料可以用于研究

A.礼乐制B.宗法制

C.分封制D.井田制

3.右图为战国时期货币流通区域分布图。

下列对该图解读正确的是

A.各诸侯国都实行独立的货币制度

B.商品经济发展促进区域货币流通

C.诸侯争霸促进了货币制度的统一

D.思想文化繁荣推动工商业的发展

 

4.右图为某同学在学习三省六部制时制作的知识结构图,其中①处应为

A.中书省

B.门下省

C.尚书省

D.皇帝

5.晚唐诗人李绅在《宿扬州》中写道:

“夜桥灯火连星汉,水郭帆樯近斗牛。

今日市朝风

俗变,不须开口问迷楼。

”这反映扬州

A.成为国际大都会B.成为经济政治中心

C.商品经济的繁荣D.开始出现娱乐场所

6.右图为魏晋至五代时期人口变动曲线,该图能够说明

A.人口呈现出不断发展的趋势

B.隋唐时期国家兴盛人口增长

C.社会环境影响人口发展变化

D.五代时期经济重心已经南移

7.《哈佛中国史》载:

“王安石的经济改革意在扶持处于社会金字塔底端的农民、商人和工匠。

他确信,只有当普通百姓的生活和福祉得到保障、整个社会繁荣时,国家才能强盛。

”以下措施与材料对应的是

A.保甲法、保马法、均输法B.青苗法、农田水利法、募役法

C.保甲法、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D.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均输法

8.宋代兴起一种“极摹人情世态之歧,备写悲欢离合之致”的文艺风格。

这种风格产生的原因是

A.民族政权并立B.小农经济发展C.市民阶层兴起D.格物致知的学风

9.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说过:

“避免人类自杀之路,在这点上现在各民族中具有最充分准备的,是两千年来培育了独特思维方法的中华民族。

”下列对中国“独特思维方法”形成时间排序正确的是

①天人感应②人皆有私③仁者爱人④存天理,灭人欲

A.①②③④B.②①③④C.③②④①D.③①④②

10.元代行省官员处理政务时实行群官负责和圆署会议制,即通过行省官员集体开会共同负责。

各官员之间既有所分工、互相配合又互相牵制,每个行省官员都不可能独立行使权力。

下列对这一制度理解正确的是

A.促进地方决策民主化B.有利于中央集权

C.妥善处理了民族关系D.提高了行政效率

11.下列选项中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A.秦始皇废分封、行郡县,标志着郡县制开始出现

B.张仲景著《伤寒杂病论》,奠定中医学理论的基础

C.元朝烧成了青花瓷和釉里红,私营手工业超过官营

D.徐光启著《农政全书》,对古代农业进行全面总结

12.下列是19世纪60年代中国与西方签订的部分条约。

据此可以得出

时间

条约

时间

条约

1861年

中、德《通商条约》

1866年

中、意《通商条约》

1865年

中、西《和好贸易条约》

1869年

中、奥《通商条约》

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社会B.清政府统治日益腐败

C.推动了中国政治近代化进程D.中外关系走向近代化

13.1902年,安徽巡抚同英国华伦公司订立合同,出让安徽省部分煤铁矿开采权。

1908年,华伦公司不经过中国政府,又将矿权私自授与日本三井公司。

这说明

①中央集权受到冲击②半殖民地社会形成③民主革命形势成熟④传统经济结构瓦解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14.1875年李鸿章向清政府提出建设铁路、电报、新学堂等建议,遭到顽固派官员的猛烈攻击。

李鸿章被迫发展了与恭亲王、文祥等重臣的工作关系,才使部分计划得到朝廷支持。

这反映了

A.顽固派势力强大B.李鸿章善于阿谀

C.近代化历程艰难D.清政府闭目塞听

15.黄遵宪在近代中国第一部系统研究日本的著作《日本国志》中呼吁“奉主权以开民

智,分官权以保民生,及其成功则君权民权两得其平。

”该书出版的背景可能是

A.洋务运动时期B.维新运动时期C.辛亥革命时期D.新文化运动时期

16.中国近代第一批女留学生单士厘曾写道:

“中国妇女,笼闭一室,本不知有国。

予从日本来,习闻彼妇女每以国民自任,且以为国本巩固,尤关妇女。

”下列主张与之相似的是

A.中体西用B.君主立宪C.民主共和D.民主科学

17.五四运动爆发之后不久,上海商业区的52条街道成立了“马路联合会”,广东成立了26个现代工会组织,北大学生建立了十多个学生组织。

这说明五四运动

A.促进中国人的思想解放B.促进中国各阶层力量的联合

C.推动了国民大革命形成D.是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运动

18.某同学在学习中国近代史后,制作了如下知识结构图。

作者将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共同置于“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后的理由是

A.奋斗目标一致

B.革命任务一致

C.斗争对象一致

D.革命主体一致

19.下列言论的共同诉求是

地价之增益……用以经营地方人民之事业,及育幼、养老、济贫、救灾、医病与夫种种公共之需。

——孙中山

没收地主的土地,分配给无地和少地的农民,实行孙中山先生“耕者有其田”的口号。

——毛泽东

扫除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障碍……进而引起经济生活、社会生活、工作方式和精神状态的一系列深刻变化。

——邓小平

A.实现民族独立  B.完成民主革命C.关注人民生活D.消灭封建势力

20.与右图同属一个时期,并表述正确的是

A.南昌起义→开辟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正确道路

B.晋察冀根据地→是各革命根据地建设的模范

C.九一八事变→全民族抗日战争由此拉开帷幕

D.红军长征→是一部伟大的革命英雄主义史诗

21.1949年《共同纲领》规定“中国人民民主专政是中国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及其他爱国民主分子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政权”。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

这一变化的背景是

A.国民经济根本好转B.一五计划的完成

C.三大政治制度确立D.向社会主义过渡

22.1958年在北京召开了全国工业交通展览会,共设冶金、机械、原子能、石油、煤炭、电力、化学、轻工等15个展厅,展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九年来取得的辉煌成就。

这表明

A.社会主义工业体系初步建立B.“百花齐放”方针指导正确

C.“科教兴国”战略顺利实施D.大跃进推动工农业高速发展

23.1971年6月尼克松提出世界上有五个力量中心(美国、苏联、西欧、中国和日本),美国要在中国为自己找个可以依靠的有利地位。

这表明

A.中国奉行一边倒外交政策B.中国国际影响力大大提升

C.中美之间实现关系正常化D.中国的经济实力迅速提高

24.1987年12月深圳举行了新中国首次国有土地使用权拍卖,随后全国许多城市纷纷借鉴。

1988年全国人大通过修改宪法草案,删去原宪法中禁止土地“出租”两字,明确规定“土地的使用权可以依照法律的规定转让”。

这说明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始实施B.社会主义制度发生了根本变化

C.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D.宪法修改适应了时代发展要求

25.恩格斯在评论梭伦改革时说:

“这样,在宪法中便加入了一个全新的因素——私人所有制。

国家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按他们土地财产的多寡来规定的,有产阶级既开始获得了势力,于是旧的血缘亲族关系的集团就开始被排斥了,氏族制度又遭受新的失败。

”这一论述说明

A.废除债务奴隶制奠定了民主制的社会基础

B.实行陶片放逐法为雅典民主化开辟了道路

C.按财产划分等级打破了贵族对政权的垄断

D.抽签选举公职人员保证了公民的民主权利

26.《十二铜表法》规定:

不得为任何个人的利益制定特别的法律。

经长官委任的承审员或仲裁员,在执行职务中收受贿赂的,处死刑。

凡煽动敌人反对自己的国家,或把市民献给敌人的,处死刑。

这有利于

A.调整公民的内部关系B.解决复杂的社会矛盾

C.维护罗马共和国利益D.促进民主制度的完善

27.18世纪后期,沙龙是巴黎社交与文化生活的中心,参与者主要是作家、律师和记者。

沙龙崇尚“批判精神和脱离一切责任束缚的自由精神”。

下列可能成为当时沙龙讨论议题的是

A.挑战罗马教皇权威B.达尔文和进化论

C.拿破仑的历史功绩D.君主专制的弊端

28.下表为英国东印度公司发展状况表,这种状况

时间

入股人数

资本(单位:

英镑)

1600年

100

6.8万

1617年

954

162万

1708年

316.3万

①源于海外市场的扩大②导致贸易中心的转移

③是对外殖民掠夺所致④传播先进的生产方式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②③

29.右图为马克思的墓碑,上面刻有他的名言“全世界的哲学家都在想方设法解释这个世界,但是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意为哲学家应解释世界也要改变世界。

下列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是

①积极参与工人运动②直接领导巴黎公社起义

③发表《共产党宣言》④指导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30.1701年,英国《王位继承法》规定:

未来的国王必须是英国国教成员;未经议会专门请求,现在和未来的英国国王不得剥夺法官职务;当政府大臣受议会弹劾时,国王不得行使特赦权来免除其责任。

该法律

A.说明国王的权力受到议会限制B.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C.标志着英国责任内阁制的形成D.说明国王“统而不治”局面形成

31.在美国建国之初,最高法院并不是非常有力的机构,甚至连个像样、单独的办公楼都没有。

在第四任首席大法官约翰·马歇尔的领导下,最高法院终于争取到了司法审查权(判定某项法律或政府行动是否违宪)。

以上变化反映了美国

A.制衡机制得到加强B.最高法院由民选产生

C.国会立法权的削弱D.确立了三权分立体制

32.法国历史学家托克维尔曾说:

“经验告诉我们,对于一个坏政府来说,最危险的时刻通常就是它开始改革的时刻。

”以下史事符合此观点的是

A.中国商鞅变法B.俄国1861年改革

C.日本明治维新D.宋代王安石变法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52分)

33.国家治理体系随时代发展而不断演变。

(15分)

材料一元朔五年,武帝令各地诸侯王在封地之内分封弟子,由中央政府给予名号。

划分全国为十三州,每州设刺史一人,直接代表皇帝监察十三州的二千石禄的高官乃至诸侯王。

采用逐步将外廷权力转移至内廷的方法,一切文书、奏章、政令一概由内廷官吏执掌。

设置太学,学生学业完毕后,即派往各政府机构任事。

在全国各地设盐官38处,铁官48处,均统归大司农管辖,直属中央政府。

——摘编自《试论汉武帝的治国为政之道》

(1)依据材料概括汉武帝国家治理的主要措施,结合所学分析这些措施的意义。

(5分)

 

材料二1832年6月,英国议会改革方案得到通过并经国王批准……56个人口不到2000人的选区被取消,31个有2000~4000人口的选区各减少1个议员席位。

余出的143个议席中,各大新兴工业城市得到65个……在选民资格方面,城市居民年收入房租或者交纳房租10镑以上者有选举权;农村中年收入10镑以上的土地所有者和年收入50镑以上的租地经营者享有选举权。

——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评价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

(4分)

 

材料三

 

(3)依据材料指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与《钦定宪法大纲》的不同,结合所学说明这种不同的原因。

(6分)

34.企业精神与社会变迁。

(16分)

材料一晋商是活跃于明清时期的山西商人,雄踞徽商、浙商、粤商等十大商帮之首。

晋商主导的“万里茶路”长5150公里。

在运输过程中翻山越岭,闯沙漠,过草原,加之常常遇到盗匪抢掠,路途之遥远与艰苦难以想象。

晋商对待顾客秉持“见利思义,诚信不失”原则,所销售商品货真价实,“秤平、斗满、尺满足”。

晋商追求高尚的道德人格,热心于社会公益,忧国忧民,如灾年设锅施粥以赈灾民,大捐军饷以助朝廷平定战乱。

晋商为满足客户散装需求,创造性地将红茶压制成短粗木状的圆柱型,锯成小段破开零卖,砖茶亦可切片。

——摘编自蒋荣华《从晋商历史角度解读企业家精神》

(1)依据材料概括晋商精神,结合所学分析晋商精神形成的原因。

(5分)

 

材料二当英国在北美大陆建立起殖民地后,具有新教伦理的基督徒先后迁徙到大西洋的彼岸,在这片未开垦的处女地上播下了重视商业的精神。

清教主义主张通过辛勤工作和事业上的成功来体现对上帝的笃信,召引世人拼命努力,取得成功,同时也产生了竞争意识和自由平等的观念。

美利坚民族敢于冒险、不断进取、不屈不挠的精神性格进一步哺育和滋润了“商业精神”的成长。

这种精神植根于美国人的灵魂之中,成为美国以后在物质上取得巨大成功的有力保证。

商业精神无疑是美国早期扩张的原动力之一,美国独立时领土仅约80万平方公里,到19世纪70年代,已达930多万平方公里。

内战后至19世纪末的30多年是美国致力于国内发展的时期,也是商业精神促成大陆政策走向海外战略的成熟时期,更是商业和国家经济突飞猛进的阶段。

1894年,美国工业产值接近全球的1/3。

——摘编自李连广《商业精神与美国20世纪前的扩张》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说明商业精神对20世纪之前美国发展的影响。

(4分)

 

材料三

中国近代企业精神之演变

时期

代表企业

口号

企业行为

19世纪

60-90年代

继昌隆

缫丝厂

“还哺祖国”

乡邻施米赠诊施药

开办义学引进机器

19世纪末

20世纪初

南通大生纱厂

“振兴棉业,即所以救贫,亦所以救国”

资助革命党人

办学堂

20世纪

30年代

民生事业公司

“宁举丧,不受奠仪”(意为宁死不和日本侵略者合作)

关闭工厂捐助抗战

(3)从“企业精神与社会变迁”的角度提炼一个观点,并运用相关史实进行论证(7分)

(观点明确、论据充分、逻辑清晰)

 

35.服饰文化是人类文明和进步的象征,反映时代风貌,折射时代变迁。

(21分)

材料一

时期

盛乐时期①

(258-398年)

平城时期

(398-494年)

洛阳时期

(494-534年)

北魏墓葬出土服饰形制代表

出土地址

呼和浩特鲜卑墓

大同深井墓

河南偃师染华墓

解释

该时期服饰多头戴风帽,上衣下裤,窄袖袍衫,足蹬皮靴,典型鲜卑风格。

多数窄袖袍衫、垂裙黑帽;少数头戴小冠,褒衣博带(汉服特点);个别窄袖袍衫与褒衣博带并存。

该时期既有南朝官服元素,又揉合鲜卑服饰款式特征。

汉族墓葬出现上衣下裤、长靴及膝现象。

①鲜卑拓跋部于公元258年迁居到盛乐(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后建立代政权,398年迁都平城(今山西省大同)

(1)依据材料概括北魏时期服饰文化发展趋势,从史料角度分析北魏墓葬出土文物的价值。

(6分)

材料二中世纪意大利女性的基本服饰为长筒型衣裙,头戴长到膝盖的面纱或头巾,外罩长及脚踝的斗篷。

14到16世纪,服装成为身份和地位的显现,新兴中产阶级渴望像贵族一样炫耀他们的财富。

妇女争奇斗艳,男子不拘礼节。

服装式样变化,衣料品种增多。

东方服饰中的装饰和纽扣被欧洲人吸收,男人外套上排一列纽扣或宝石,甚至内衣纽扣也用宝石装饰。

(2)依据材料概括14-16世纪意大利服饰的特点,并结合所学说明原因。

(4分)

材料三20世纪80年代,封闭已久的国门再次开启,源自西方的喇叭裤成为人们展示自我改变的重要方式,如一阵旋风传遍神州大地。

喇叭裤的流行对中国服饰文化影响深远,从此中国开始采用A字形服装轮廓,青年男女开始崇尚西方人的体型,身材高挑成为当时人们择偶的重要标准。

20世纪90年代人们的头脑更加开放,开始从80年代的盲目追风当中解脱出来,变得更加理性和成熟。

多样化和个性化成为这一时期的主题,冲击着中国人的心灵,培养着中国人对新事物的接纳力,显示着人们明亮乐观的气息。

21世纪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国力增强,中国服装进入了一个多元化的时代。

一部分人不再满足服装的实用功能,转而追求服饰的舒适性和时尚美。

与此同时,中式服装也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国际场合。

2004年雅典奥运会闭幕式上,中国女孩身穿的中式旗袍点燃了旗袍复苏的火焰。

2008年“青花瓷”系列服装成为北京奥运会服饰的主角,很好地诠释了典雅的中国服饰文化。

——摘编自吴志明《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服饰文化的嬗变》

(3)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解读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服饰文化的发展历程。

(11分)

(提取信息充分、解释分析合理、总结归纳准确)

 

丰台区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期末练习

高三历史参考答案

第一部分选择题(48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A

B

B

D

C

C

B

C

D

B

D

D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A

C

B

D

B

B

C

D

D

A

B

D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C

C

D

B

C

A

A

B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52分)

33.

(1)措施:

政治上实行推恩令,并设刺史监察地方,在中央设立中朝。

教育上设立太学。

经济上盐铁官营。

(3分)

意义:

加强中央集权,增加政府财政收入,促进教育的发展。

(答出任意两点即得2分)

(2)评价:

积极性:

降低了选民的财产限制,取消了一些衰败选区,给予新兴工业城镇代表名额,工业资产阶级获得更多议席。

适应了工业革命的需要,确保了英国资产阶级民主政体的稳定。

促进了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

(3分)

消极性:

选民仍有一定的财产限制,民主制度有待完善。

(1分)

(3)不同:

政体不同:

前者是君主立宪制,后者是民主共和制。

国家权力:

前者主权在君,后者主权在民。

人民的地位不同:

前者是臣民,后者是平等的公民。

(答出任意两个角度即得2分)

原因:

前者由于革命形势的发展,清政府为了挽救统治危机,维护君主专制。

(2分)

后者是在推翻清政府,建立中华民国背景下制定,目的为巩固共和政体。

(2分)

34.

(1)精神:

诚信、义利并重(儒家伦理)、创新、吃苦耐劳。

(答出任意两点2分)

原因:

明清商品经济的发展;儒家传统思想的影响;商业精神的传承。

(3分)

(2)影响:

有利于美利坚民族意识的形成;推动了北美独立;有利于美国经济的发展;推动了美国领土的拓展及对外扩张。

(4分)

(3)示例:

主题:

爱国精神推动社会进步(1分)

论证:

19世纪60到90年代,第一批民族资本主义企业诞生,以“还哺祖国”为口号,引进机器,推动了中国近代化。

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资产阶级以“实业救国”为口号,参与收回利权运动,资助革命党人,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20世纪30年代,民族资产阶级以挽救民族危亡为己任,捐助抗日,为抗战胜利做出贡献。

(5分)

综述:

民族资产阶级在近代中国民族危亡的背景下,秉承爱国精神,积极参与救亡活动,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1分)

35.

(1)趋势:

民族交融(2分)

价值:

出土文物属于一手史料,可信度高。

可用于研究北魏服饰发展、政治变革、民族融合等。

(4分)

(2)特点:

从封闭到开放,服饰丰富多样,吸收东方元素(2分)

原因:

文艺复兴解放了思想;意大利商品经济发展;新航路开辟,东西方联系加强。

(答出任意两点得2分)

(3)解读:

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西方服饰流行,推动了社会观念和审美意识的变化。

20世纪90年代,改革开放的深入,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人们对西方文化的认识趋于理性,服装呈现多样化和个性化。

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体现积极向上的社会风貌。

21世纪以来,加入世贸组织,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中国国力增强,人们生活水平提高。

中国服饰进入多元化时代,中国服装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增强了人们的文化自信。

(9分)

随着时代的进步,中国国力的增强,中国服饰由单纯模仿到自主创新,由盲目崇尚到趋于理性,由学习西方到走向世界,彰显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成果,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力。

(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