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初中地理复习提纲.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952927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522.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湘教版初中地理复习提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湘教版初中地理复习提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湘教版初中地理复习提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湘教版初中地理复习提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湘教版初中地理复习提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湘教版初中地理复习提纲.docx

《湘教版初中地理复习提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湘教版初中地理复习提纲.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湘教版初中地理复习提纲.docx

湘教版初中地理复习提纲

湘教版初中地理总复习提纲

第一部分地图与地球(七年级上册)

一、地图

1、地图上的三要素包括:

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

A:

方向:

(地平面上有东、南、西、北、东北、东南、西南、西北,共八个方向)

  地图上判断方向:

①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箭头一般指向北方;

②没有指向标的地图,通常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确定方向。

③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根据经纬线判断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B:

比例尺:

图上距离与实地距离之比

      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分子相同情况下,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

      表示方式:

a、数字式  如1:

100000或1/100000

           b、文字式  如“图上1厘米等于实地距离1千米”

           c、线段式  0  1234千米

比 例 尺

范围、内容

分子相同情况下,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

所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略

分子相同情况下,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

所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

     

  C:

图例和注记:

图例是表示地理事物的符号,地图上的文字说明,以及表示山高、海深的数字等,叫做注记。

2、地形图

(1)海拔:

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2)相对高度:

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

(3)在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越密集,代表坡越陡;等高线越稀疏,代表坡越缓。

(4)山地地形部位:

山顶、山脊、山谷(凸低为脊,凸高为谷)、鞍部、陡崖

二、地球的形状、大小与运动

1、地球的形状:

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地球的大小:

(1)地球的平均半径约6371千米。

(2)地球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

(3)地球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

3、地球的运动

(1)地球的自转:

①自转:

地球绕地轴不停地旋转,叫做地球自转。

②地球的自转周期:

地球的自转一周为一天,就是24小时。

③地球自转的方向:

自西向东。

④自转产生的地球现象

a.昼夜交替b时差c日月星辰东升西落

(2)地球的公转

①公转:

地球绕太阳的旋转就是公转,公转一周(即周期)为一年。

②地球公转的方向:

自西向东。

北极总是指向北极星附近。

③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球现象

a.一年四季的更替。

(b)昼夜长短的变化。

(c)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正午影长的变化)

b.地球的五带

(a)地球五带的划分依据:

主要是根据有无太阳直射现象,或者是有无极昼、极夜现象来划分的。

(b)根据太阳热量在地球表面的分布状况,把地球划分为五带:

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南寒带。

 

三、地球仪

经线

纬线

定义

在地球仪表面,连接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线的弧线,叫经线

在地球仪上,赤道和与赤道平行的圆圈叫纬线

长度

所有的经线长度相等

从赤道向两极越来越小,直至成点

形状

半圆

圆,除极点外

度数

从本初子午线0°到180°E(W)

从赤道(0°)到90°N(S)

方向

指示南北方向

指示东西方向

变化

向东增大为东经;向西增大为西经。

向北增大为北纬;向南增大为南纬。

特殊线

本初子午线(0º);180º(日界线);20ºW和160ºE为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赤道(0º);南、北回归线(23.5ºS、N);南、北极圈(66.5ºS、N)

 

 

东西半球判断方法:

(1)数轴法:

如右图

(2)“小东法”西经度小于20ºW,

东经度小于160ºE属于东半球

 

东、西半球划分

第二部分世界地理

(一)七年级上册

一、海洋与陆地

1、世界海陆比例:

海洋占70.2%,陆地占29.8%(七分海洋,三分陆地)。

2、全世界共有七大洲:

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四大洋:

太平洋(最大)、大西洋(S形)、印度洋、北冰洋(最小,跨经度最广)

3、各大洲的分界线

①亚洲和欧洲:

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黑海和土耳其海峡(沟通黑海和地中海)

②亚洲和非洲:

苏伊士运河(沟通地中海和红海)

③南美洲和北美洲:

巴拿马运河(沟通太平洋和大西洋)

④亚洲和北美洲:

白令海峡(沟通太平洋和北冰洋)

二、世界地形

1、地表各种高低起伏的形态,总称为地形。

人们通常把陆地地形分为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五种类型。

      海底地形:

大陆架、大陆坡、海沟、洋盆、大洋中脊

三、海陆变迁

1、大陆漂移假说,提出者-魏格纳。

2、板块构造学说:

六大板块:

亚欧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

一般来说,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容易发生火山和地震。

证据:

a地中海在不断缩小因为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继续碰撞。

b东非大裂谷不断扩张:

因为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不断地张裂拉伸c喜马拉雅山脉是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

3火山、地震:

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阿尔卑斯—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是世界上地震和火山活动最剧烈的地带。

这些地方多火山地震的原因是:

位于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

第三章世界的居民

一、人口与人种

(1)、到2011年10月底,世界人口总数已突破70亿。

(2)、人口的自然增长主要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的。

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3)、世界上绝大多数人分布在中低纬度地海地带。

人口稠密区:

亚洲的东部和南部,欧洲的西部,北美洲和南美洲的东部等;人口稀疏区:

干旱的荒漠,寒冷的极地、空气稀薄的高山高原,湿热的热带雨林。

(4)人口增长过快带来了就业困难、住房拥挤、交通拥挤,大气污染,环境恶化、资源短缺;人口增长过慢造成了劳动力短缺、人口老龄化,国防兵力不足等问题。

人口的增长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

(5)、人种是根据人类的体质方面的特征共分为黄色人种、白色人种、黑色人种。

  黄色人种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美洲印第安人和北冰洋沿岸的因纽特人也属于此类人种

白色人种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洲、非洲北部、亚洲的西部和南部及大洋洲

黑色人种主要分布在非洲中部和南部。

二、语言和宗教

(1)、目前被联合国确定为工作语言的是:

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

(2)、汉语是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英语是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

(3)、拉丁美洲地区,巴西通用葡萄牙语,其他多数国家为西班牙语。

西亚和北非通用阿拉伯语。

(4)、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为世界三大宗教(注意三大宗教的典型代表建筑P59)。

①基督教是世界上信徒最多和流传最广的宗教,经典为《圣经》,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洲、南美洲和大洋洲。

②伊斯兰教经典为《古兰经》,教徒被称为穆斯林,主要分布在亚洲西部和东南部、非洲北部和东部。

③佛教主要分布在东亚、东南亚和南亚的斯里兰卡。

三、聚落

1、聚落包括城市和乡村两种形式。

乡村按规模大小又分为村庄和集镇。

2、聚落的分布与那些因素有关:

水源、地形、气候、交通、资源、经济发展水平。

在河流支流与干流汇合处,或者河流入海处,及地形、气候条件优越处,往往形成比较大的城市。

3、保护文化遗产的意义:

文化遗产是人类的宝贵财富,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经济、科研价值,体现了不同历史时期某个城市、某个民族、某个国家的文化精神,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制度、民风民情、宗教习俗、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

4、我国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云南的丽江古城、山西的平遥古城、北京四合院,福建土楼,安徽皖南古村落,水城威尼斯,澳门历史城区,法国巴黎塞纳河沿岸,北京故宫、秦陵兵马俑、苏州园林。

第四章世界气候1、天气与气候

(1)比较

项目

定  义

不 同 点

常 用 词

天气

指某个地方距离地表较近的大气的大气层在短时段内的具体状态

短时间、时刻变化着

特点:

多变

晴、雨、气温高、风力大

气候

指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

长时间,一般变化不大

特点:

相对的稳定性

气候干燥、冬季寒冷

(2)卫星云图

白色代表云雨区(白色越白,降水机率、强度越大);绿色代表陆地;蓝色代表海洋。

(3)、天气符号:

请记住P68中的“主要天气符号”,

2、气温与降水分布

(1)、气温和降水是两大气候要素。

(2)、气温:

指空气的温度,常用摄氏度(℃)表示。

(测量仪器:

温度计)

一天当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点(14时),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一年当中,在北半球,最热月出现在7月,最冷月出现在1月;南半球相反。

(3)、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规律:

a、从低纬(赤道)地区向高纬度(两极)地区,气温逐渐降低

b、同纬度地区,海陆气温不一。

(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较低;冬季相反)

c、同纬度,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逐渐降低。

(一般而言,海拔每升高100m,气温降低0.6℃)

3、主要降水条件与类型

(1)基本条件:

a、空气中含有足够的水汽和凝结核;b、空气温度下降到水汽能够凝结出来的程度

(2)类型:

a、对流雨;b、地形雨(迎风坡的降水相对多);c、锋面雨;

(3)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规律:

A、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

B、南北回归线两侧,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

C、中纬度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降水少

4、气候资料的表示方法各月平均气温用曲线表示,各月平均降水用柱状图表示。

5、气候类型

特征

分布

热带气候类型

热带雨林气候

终年高温多雨

赤道附近

热带草原气候

终年高温、一年中有明显的干、湿两季

非洲和南美洲赤道雨林气候的南北两侧

热带季风气候

终年高温、一年中有明显的旱、雨两季

印度半岛、中南半岛

热带沙漠气候

全年炎热干燥

回归线经过的内陆及大陆的西岸

亚热带气候类型

亚热带季风和亚热带湿润气候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湿润

中国东南部、美国、巴西东南部

地中海气候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南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

温带气候类型

温带季风气候

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

亚欧大陆温带地区的东部

温带海洋性气候

终年温和湿润

南北纬40-60°大陆西岸

温带大陆性气候

夏季高温冬季寒冷、降水稀少

亚欧大陆和北美洲

寒带气候类型

苔原气候

长冬无夏,只有短暂的暖季

亚欧大陆、北美洲北冰洋沿岸

冰原气候

终年严寒,降水稀少

南极大陆和格陵兰岛的大部分地区

高山高原气候

高山高原气候

高山高原地区

6、影响气候的因素

(1)纬度位置(地球的形状和地球的运动):

不同纬度地带,接受太阳热量的多少不同,气温和降水产生差异。

(2)海陆因素:

①同纬度地带(气温情况):

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陆地气温低,海洋气温高。

②同纬度地带(降水情况):

近海地带受海洋湿润影响,降水多,远离海洋的陆地,降水少。

(3)地形因素(海拔高度):

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大致是每升高100米,降低0.6℃。

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4)人类活动可以影响局部地区气候。

如:

人工造林、修建水库和灌溉工程等可使当地的气候有所改善。

人类生产、生活过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急剧增加,使全球气温升高,旱涝等灾害频繁。

排放的氯氟化合物破坏高空的臭氧层,导致地面太阳紫外线辐射增强,进而危及人类的健康。

城市气温要比郊区高(城市热岛效应)。

六、世界的发展差异

1、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

(1)、不同类型的国家:

 A、面积大国:

俄罗斯、加拿大、中国(约960万km2)、美国、巴西,(最小国-梵蒂冈)

 B、人口大国:

中国、印度、美国

 C、政治体制:

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美国是资本主义国家

 D、经济差异:

中国、巴西等是发展中国家;美国、日本是发达国家  

“南北对话”——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互助合作

“南南合作”——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互助合作

3、国际组织

(1)联合国(UN),是规模最大和最有影响力的全球性国际组织。

总部设在美国纽约。

(常任理事国:

中、美、英、法、俄)

(2)世界贸易组织(WTO),总部设在瑞士日内瓦。

2001年12月11日,中国正式加入世贸组织。

第二部分世界地理

(二)

第一章认识大洲 第一节 亚洲及欧洲

1、地理位置:

半球位置:

亚洲、欧洲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

纬度位置:

亚洲北部深入北极圈内,南部延伸到赤道以南,地跨寒温热三带,大部分在北温带。

欧洲大部分在北温带,没有热带。

海陆位置:

亚洲北临北冰洋,南面濒临印度洋,东面濒临太平洋,西连欧洲,

西南以苏伊士运河为界与非洲相连,东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

欧洲北临北冰洋,西临大西洋,南临地中海。

2、地形特点:

亚洲

欧洲

平均海拔高度:

亚洲是除南极洲外海拔最高的洲

世界上海拔最低的大洲

主要地形类型:

高原、山地

平原

地形地势分布:

中部高、四周低,高原山地分布在

中部,平原分布在四周。

南北高,中间低;山地分布在南北两侧,

平原分布在中部

3、气候特点:

亚   洲

欧   洲

①气候复杂多样(地跨寒、温、热三带,

除温带海洋性气候外,其他气候类型都有)

②大陆性特征显著;

季风气候典型。

①以温带气候类型为主;

②海洋性特征显著;

温带海洋性气候、地中海气候世界上分布最广、最典型。

 

4、河流特征:

亚      洲

欧    洲

①大河众多;

②大河多发源于中部的高原山地,

顺地势呈放射状向四周奔流入海;

内流区面积广大;(亚洲中部的锡尔河和

阿姆河注入咸海,是世界上两条著名的内流河。

①欧洲河网稠密,水流平缓;

(原因:

以平原为主的地形,地势低平)

②河流短小,水量丰富;

(原因:

欧洲轮廓破碎,以温带海洋性气候为主)

河流的航运价值高;

(其中多瑙河是世界上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莱茵河——欧洲的“黄金水道”。

 

5、人口特征:

亚洲是人口最多的大洲,东亚、东南亚和南亚是人口稠密的地区。

欧洲是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的大洲,人口密度大。

6、亚洲之最:

湄公河——亚洲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    巴尔喀什湖——一半咸水一半淡水的湖泊

里海——世界上最大的湖泊  贝加尔湖——世界上最深的湖泊死海—世界上湖面海拔最低、含盐度很高的湖泊

第二节 非洲(课本P13)

7、国家:

目前,非洲共有60个国家和地区,是世界上国家和地区最多的大洲;

8、地理位置:

①纬度位置:

南北回归线穿过南北,赤道穿过中部,大部分在热带。

②海陆位置:

东临印度洋、西临大西洋、北临地中海;

③相对位置:

位于东半球的西部,地跨赤道南北;

9、非洲的地形、气候、河流、资源:

地形:

①高原为主的地形,被称为“高原大陆”;②地势东南高,西北低;

气候:

①气候普遍炎热,被称为“热带大陆”;②降水分布不均,干旱区面积世界最大; 

气候类型大致呈南北对称分布;热带草原的面积在各大洲中最大。

河流:

①尼罗河——世界上最长的河流,自南向北流入地中海;

②刚果河——主要流经赤道附近热带雨林气候区,水量居世界第二;水力资源丰富

资源:

非洲地域辽阔,物产丰富多样,被誉为“富饶大陆”,金刚石、黄金、铬铁矿、磷酸盐等的储量和产量都居世界前列;

10、

非洲之最:

非洲屋脊——埃塞俄比亚高原非洲最高的山峰—乞力马扎罗山(称为“赤道雪峰”原因:

海拔高)

世界最长的河流——尼罗河    世界最大的盆地——刚果盆地

世界最大的沙漠——撒哈拉沙漠   世界最长的裂谷——东非大裂谷    

第三节 美洲(课本P20)

11、新大陆:

①南北美洲的分界线——巴拿马运河;沟通太平洋与大西洋;

②白令海峡——亚洲与北美洲的分界线、俄罗斯与美国的分界线、国际日期变更线“三线”穿过;

③美国以南的美洲地区称为拉丁美洲;

美国、加拿大通行英语,为发达国家;拉丁美洲通用西班牙语和葡萄牙语(巴西);

12、南北各异的自然环境:

北美洲

南美洲

地形

北美洲平均海拔较高、地势起伏大;

②地形分为三大南北纵列带。

西部是高大的山系(世界最长的山系——科迪勒拉山系),中部是广阔的平原,东部是低缓的高原和山地。

③冰川作用显著:

格陵兰岛——世界第一大岛屿;

西部:

高大的山地;(世界上最长的山脉:

安第斯山脉)

②东部:

平原与高原相间分布;(有世界最大的平原——亚马孙平原,世界最大的高原——巴西高原;)

气候

气候复杂多样;(缺失温带季风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

②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

主;

③地形对气候的影响大;

①以热带气候为主;(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温带面积不大,寒带缺失;

②世界最湿润的大洲;

河流

密西西比河——自北向南流,注入墨西哥

湾,世界第四长河。

亚马孙河:

自西向东流,注入大西洋,世界上

水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世界第二长河。

13、移民与经济:

(1)居民组成:

北美洲:

英法等国人移入,白种人种为主;

②南美洲:

以混血人种为主,号称“世界人种大熔炉”;

③美洲原住居民:

印第安人;

(2)经济发展不平衡:

发达国家:

美国、加拿大;②发展中国家:

拉丁美洲国家;③墨西哥:

石油资源丰富,玉米的原产地,首都墨西哥城;阿根廷:

重要小麦出口国,牛肉、羊毛在国际上也占有突出地位;

第二章 了解地区 第一节东南亚(课本P32)

14、自然地理特征:

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的大部分。

地区

地形地势特征

气候特征

河流特征

农业

中南半岛

山河相间、纵列分布,北高南低

热带季风气候为主

自北向南;上游水急,水能充沛;下游水缓

雨季播种,旱季收获

马来群岛

地势崎岖,山岭众多,平原少

热带雨林气候为主

短小湍急

随时播种,全年收获

15、印度尼西亚是世界上火山最多的国家,被称为“火山国”。

老挝为东南亚唯一内陆国。

16、马六甲海峡:

东南亚处在亚洲与大洋洲、印度洋与太平洋的“十字路口”;

17、东南亚物产:

世界上天然橡胶、棕油、椰子、椰油、蕉麻等热带经济作物的重要产地;

②泰国、越南、缅甸是世界上重要的稻米出口国;

③印度尼西亚是重要的石油出口国,出产石油较多的还有马来西亚和文莱;

18、东南亚人口:

东南亚是世界上人口稠密的地区之一;人口集中分布在大河的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以及沿海平原;②东南亚是世界上海外华人分布最集中的地区,广东、福建;被称为侨乡。

二、南亚(课本P40)

19、南亚指位于喜马拉雅山脉中、西段和印度洋之间的广大地区。

东濒孟加拉湾,西濒阿拉伯海。

20、南亚三大地形区:

北部是喜马拉雅山地,中部是恒河平原和印度河平原,南部是德干高原。

21、印度河:

流经巴基斯坦,注入阿拉伯海;恒河:

流经印度、孟加拉国;注入孟加拉湾

22、南亚气候:

大部分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

特点:

全年高温,一年分三季:

3-5月为热季,6-10月为雨季,11月至次年2月为凉季。

水旱灾害频繁。

原因:

西南季风到来时间和强弱程度不一。

23、南亚农业:

水稻主要分布于印度东北部和西部沿海地区、孟加拉国西部。

小麦,主要分布于西北部干旱少雨地区。

黄麻分布恒河下游地区,棉花主要分布于德干高原西部地区。

24、南亚宗教与社会:

佛教和印度教的发源地。

印度教——印度、尼泊尔;伊斯兰教——巴基斯坦、孟加拉国、马尔代夫;佛教——斯里兰卡、不丹

25、人口与经济:

南亚最大国家是印度,其首都是新德里,该国主要人种为白色人种,官方语言为英语。

印度的电脑软件产业在世界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班加罗尔是印度的“硅谷”,印度的泰姬陵是著名旅游资源。

三、西亚(课本P47)

26、地理位置:

地处“五海三洲之地”。

三洲:

亚、欧、非洲;五海:

地中海、黑海、里海(内陆湖)、阿拉伯海、红海;

27、西亚气候与农业:

主要气候类型是热带沙漠气候。

因此干旱的自然环境条件下发展了畜牧业和灌溉农业。

农业多分布在河谷平原和沙漠中的绿洲上。

以色列的节水农业非常突出。

畜牧业是西亚许多国家传统的经济部门。

著名的农牧产品有①土耳其:

安卡拉羊毛;②阿富汗:

紫羊羔皮;③阿富

汗、伊朗:

羊毛地毯;④伊拉克——椰枣;

28、西亚是目前世界石油储量最大、石油产量和输出量最多的地区。

石油主要分布在波斯湾及其沿岸地区。

重要产油国:

伊朗、伊拉克、科威特、沙特阿拉伯。

主要输往西欧、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

29、石油运输路线(课本P52):

西线1:

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阿拉伯海—红海—苏伊士运河—地中海—直布罗陀海峡—大西洋—(西欧、美国)。

2:

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阿拉伯海—印度洋—非洲南端好望角——大西洋—(西欧、美国)。

东线:

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阿拉伯海—印度洋—马六甲海峡—太平洋—(日本)。

30、西亚以阿拉伯人为主,属白色人种,讲阿拉伯语,信仰伊斯兰教。

伊斯兰教、基督教、犹太教的发源地,都把耶路撒冷看作是圣城。

伊斯兰教另一个圣城是麦加;

四、欧洲西部(课本P54)

31、欧洲西部是指欧洲的西半部,从经济发展水平来看,大多数是发达国家,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最早的大洲,目前经济发展水平仍居各大洲首位。

32、欧洲一体化的国际组织是欧盟,总部设在比利时的布鲁塞尔,统一货币是欧元。

33、欧洲西部气候分布:

A:

温带海洋性气候;B:

温带大陆性气候;C:

地中海气候;

34、欧洲西部乳畜业业发达的原因:

①温带海洋性气候为主,利于多汁牧草生长;

②人口稠密,经济发达;③交通便利;

35、欧洲西部旅游业:

法国、西班牙、意大利是欧洲三大著名的旅游国。

①挪威——峡湾风光、午夜太阳②意大利——千年古都罗马、水城威尼斯

③西班牙——阳光灿烂的海滩、斗牛场④瑞士——冰雪皑皑的山峰

⑤德国——慕尼黑啤酒节⑥法国——艺术之都巴黎,埃菲尔铁塔

⑦奥地利——音乐之都维也纳⑧英国——伦敦塔桥、大本钟、马克思墓

五、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课本P60)

36、极地气候特征:

酷寒,多狂风,降水稀少。

37、南极地区特有的动物:

企鹅北极地区特有的动物:

北极熊

38、居民:

北极地区有常住的土著居民---因纽特人(属于黄种人)和拉普人。

南极洲则没有定居人口。

39、南极的暖季:

每年11月到次年3月,科学考察的最好时期。

我国极地考察站:

南极地区的长城站、中山站及昆仑站;北极地区的中国科考站:

黄河站。

第三章走近国家一、日本(课本P69)首都:

东京

40、日本四个大岛自北向南依次北海道、本州(最大)、四国、九州。

41、日本海陆位置:

位于亚洲东部,东临太平洋,西临日本海。

42、多山的岛国,国土的3/4为山地丘陵。

关东平原是日本最大的平原。

43、右图:

A日本海B太平洋临国C俄罗斯D中国E韩国

44、日本的象征:

富士山;国花:

樱花;大部分为大和民族;文化特点:

东西方文化兼容。

45、日本气候:

①属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②气候的海洋性特征明显;

46、日本多火山、地震——原因:

日本处在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处(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

47、日本农业:

耕地面积狭小,农业劳动力不足,重视生物技术和水利发展,使用小型机械,科技含量高;

48、日本工业的特点是:

进口原材料和燃料和出口工业制成品,形成了“进口—加工—出口”型经济。

工业区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原因:

①多优良港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职业技术培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