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教师招聘教育基础知识简答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951167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9.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教师招聘教育基础知识简答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湖南教师招聘教育基础知识简答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湖南教师招聘教育基础知识简答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湖南教师招聘教育基础知识简答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湖南教师招聘教育基础知识简答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南教师招聘教育基础知识简答题.docx

《湖南教师招聘教育基础知识简答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教师招聘教育基础知识简答题.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湖南教师招聘教育基础知识简答题.docx

湖南教师招聘教育基础知识简答题

1.简述贯彻教育影响一致性与连贯性德育原则的基本要求

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是指把来自各方面的教育影响组织协调,使相互配合、协调统一,前后连贯的进行,以保障学生的品德能按照教育目的的要求发展。

(1)统一学校各方面的教育影响。

(2)统一个方面的社会力量,争取家长和社会配合,形成以学校为中心的“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

(3)处理好衔接工作,使德育工作经常性、连续性、系统化、制度化

2.简述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

第一,阶段性与连续性

第二,定向性与顺序性

第三,不平衡性

第四,差异性

3.简述增进师生沟通的心理学原则

(1)同理心。

这是与学生沟通的前提,包括三个条件:

站在对方的立场去理解对方;了解导致这种情形的因素;让对方了解自己对其设身处地的理解

(2)真诚。

自由地表达真正的自己,表现出开放与诚实,用真诚唤起学生的信任感

(3)纳与尊重学生。

但不对学生进行无理性的溺爱与迁就。

4.简述学校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1)备课,这是上课前的准备工作,是教好课的前提。

(2)上课,这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

(3)布置、检查课外作业。

(4)课外辅导,主要有集体和个别辅导两种形式。

(5)学生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5.简述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1)德育过程是学生的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

(2)德育过程是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

(3)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的思想品德内部矛盾积极转化的过程

(4)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性、反复性、逐步提高的过程

6.简述引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方法

(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

(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

(4)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5)对学生进行竞争教育,适当开展学习竞争

7.简述教师教学能力的结构

(1)组织和运用教材的能力

(2)语言表达能力

(3)组织教学的能力

(4)对学生学习困难的诊治能力

(5)教学媒体的使用能力

(6)教育机智等

8.教育的广义及狭义定义、本质属性

(1)教育的广义:

凡是能够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都可以称作教育。

它包括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

(2)教育的狭义:

狭义的教育是指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教育,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的方向发展。

(3)本质属性:

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9.现代教育发展趋势

现代教育特别是二战以后的教育,呈现一些共同的发展趋势:

(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并延长义务教育的年限;

(3)促进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相互渗透;

(4)高等教育类型的日益多样化;

(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界限的逐渐淡化;

(6)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10.教育学的创立过程

培根首提出

缪斯来实现(《大教学论》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

巴特去规范(《普通教育学》标志着教育作为一门规范、独立的学科正式诞生)

康德首教学

(1)夸美纽斯——教育学之父

教学原则:

教育要遵循人的自然发展的原则

教学制度:

系统论述班级授课制方法和实施内容

教学思想:

泛智教育——把广泛的自然知识传授给普通人

教学内容:

规定了百科全书式的课程

教学方法:

首次提出并论证了直观性、系统性、量力性、巩固性和自觉性等一系列教学方法

(2)赫尔巴特

一个原则:

教育教学原则

二个理论:

伦理学和心理学中心

三个中心:

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

四个阶段:

教学过程分成清楚、联想、系统和方法四个阶段

教育目的:

培养良好公民

(3)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现代教育代表人

三个中心:

儿童中心、经验中心、活动中心

教育本质:

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组或改造(是其教育思想的基础和核心)

学校即社会

从做中学

五步教学法:

创设疑难情境、确定疑难所在、提出解决疑难问题的种种假设、推断哪个假设能够解决这个疑难、验证这个假设

11.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的性质

(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领导权

(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

(4)政治经济制度影响部分教育内容

12.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

(1)教育培养合格的公民和各种政治人才

(2)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制度的舆论力量

(3)通过教育制度,实现对受教育者的阶级或阶层的选拔,使原有的社会政治关系得以延续和发展,或者加速改变旧的社会政治关系

13.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1)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

低级到高级、简单到复杂、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拔苗助长”、“陵节而施”

(2)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教育工作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具体任务,采取不同的教育内容和方法,要根据实际情况区别对待。

在教育教学的要求、内容和方法的选择上,不能搞“一刀切”,还要注意各阶段间的衔接和过渡。

(3)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

身心发展得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是不平衡的

身心发展的不同方面的发展速度不平衡

(4)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

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可能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

互补性也存在于心里机能和生理机能之间

(5)个体身心发展得个别差异性

做到因材施教,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和积极因素,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使每个学生都得到最大发展

14.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原因

(1)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活动

(2)学校教育是通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来进行的,相对而言效果较好

(3)学校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

(4)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

15.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

(1)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5)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育

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新一代人才是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

16.学校教育中开展素质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1)树立素质教育理念,加大教育改革

(2)提高教师队伍的水平,更大限度的发挥教师的作用

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

调高教师的道德素养

强化教师在职进修制度,提高教师待遇,优化学校管理,以促进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

(3)将教育目的落实到教学之中

(4)教育内容要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

(5)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17.课程标准的概念、结构和作用

概念:

课程标准是国家根据课程计划以纲要形式编订的有关某门学科的内容及其实施、评价的指导性文件

组织结构:

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附录

作用:

课程标准时教材编写、教学活动、评价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18.形势教育与实质教育

(1)形势教育:

代表人物洛克、裴斯泰洛齐,教学的主要任务在于开设希腊文、拉丁文、逻辑、文法、数学等学科发展学生的智力,至于学科内容的实用意义则是无关紧要的。

(2)实质教育:

代表人物赫尔巴特、斯宾塞,是指教育论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在于传授给学生对生活有用的知识,至于学生的智力则无须进行特别的训练和培养。

19.我国现阶段的教学任务

(1)传授系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这是教学的首要任务。

(2)发展学生的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

(3)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社会主义世界观。

(4)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

20.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1)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相统一的规律;

(2)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的规律;

(3)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统一的规律;

(4)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21.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1)备课:

是教师教学工作的起始环节,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

做好三个计划:

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设计教法

写好三个计划:

学期教学进度计划、课题计划、课时计划

(2)上课:

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

(3)课外作业的布置与批改

(4)课外辅导

(5)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价

信度:

是指测验结果的稳定性或可靠性,即某一测验在多次施测后得到的分数的稳定,一致程度。

效度:

是指测量的正确性,即一个测验能够测量出其所要测量的东西的程度。

22.我国中学教学原则

(1)直观性原则:

实物、模像、语言只管

(2)启发性原则:

(3)循序渐进教学原则

(4)巩固性原则

(5)量力性原则

(6)因材施教原则

(7)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的原则

(8)理论联系实际教学原则

23.班级授课制

(1)定义:

班级授课制又称课堂教学,是一种集体教学形式。

是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和知识程度编成固定的班级,根据周课表和作息时间表,安排教师有计划地向全班学生集体授课的一中教学组织形式。

(2)班级授课制的基本特征

每一个教学班里的学生年龄和程度大致相同,且人数固定

有统一和固定的教学内容,教师按照规定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进行教学

进行课程划分,按课教学

把每一“课”规定在统一而固定的单位时间里进行

(3)班级授课制的优越性和局限性

优越性:

有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培养人才

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有利于发挥学生集体的作用

有利于学生的多方面发展

局限性:

教学活动多由教师直接做主,学生的主体地位或独立性受到一定的限制

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接受现成的知识,动手机会少,不利于培养探究精神、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

教学面向全班学生,强调的是统一,难以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

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灵活性有限

24.提高记忆能力,促进知识巩固的方法

(1)明确记忆目的,提高学习的主动性;

(2)理解学习材料的意义

(3)对学习材料进行精细加工,促进对知识的理解

(4)运用组块化学习策略,合理组织学习材料

(5)运用多重信息编码方式,提高信息加工的质量

(6)重视复习方法,防止知识遗忘

25.防止遗忘的方法

第一,复习方法多样化

第二,运用多种感官进行复习

第三,及时复习,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进行复习

第四,反复复习和试图回忆相结合

第五,做到分散与集中相结合

第六,合理分配复习时间,在识记后不久,复习的次数要多一些,时间间隔要短一些

26.问题解决的一般过程

(1)发现问题:

从完整的问题解决过程来看,发现问题是其首要环节

(2)理解问题:

理解问题就是把握问题的性质和关键信息,摒弃无关因素,并在头脑中形成有关问题的初步印象,即形成问题的表征

(3)提出假设:

提出假设就是提出解决问题的可能途径和方案,选择恰当的问题解决操作步骤,提出假设是问题解决的关键阶段

(4)检验假设:

检验假设就是通过一定的方法来确定假设是否合乎实际、是否符合科学原理。

检验假设分为直接检验和间接检验,间接检验的结果是否正确,最终还要有直接经验来证明。

27.学习动机理论

(1)行为主义强化理论

代表人物:

巴甫洛夫和斯金纳

(2)成就动机理论

代表人物:

麦克里兰和阿特金森

(3)自我效能感

代表人物:

班杜拉

(4)需要层次理论

代表人物:

马斯洛

(5)韦纳的成败归因理论

代表人物:

美国心理学家韦纳

28.激发和维持内在学习动机的措施

(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

(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3)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4)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

29.简述学习策略的类型

学习策略分为三类

(1)第一类是认知策略,认知策略是加工信息的一些方法和技术,即信息加工的策略。

包括复述策略、精细加工策略、组织策略。

(2)第二类是元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是学生对自己整个学习过程的有效监视及控制的策略,即对信息加工过程进行调控的策略。

包括计划策略、监控策略、调节策略。

(3)第三类是资源管理策略,是指帮助学生有效管理和利用环境和资源,以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的策略。

包括时间管理策略、环境管理策略、资源管理策略。

30.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阶段

年龄

特征

感知运动阶段

0-2

儿童认知发展主要是感觉和动作的分化

前运算阶段

2-7岁

1.认为外界的事物都是有生命的

2.所有的人都有相同的感受,一切以自我为中心

3.单向思维,认知活动具有相对具体性,还不能进行抽象的运算思维

4.思维具有不可逆性

具体运算阶段

7-11岁

1.具有抽象概念,多向思维,思维可以逆转

2.获得了长度、体积、重量和面积的守恒概念

3.出现了去自我中心主义,能够从他人的角度看问题

形式运算阶段

11-16岁

1.认识命题之间的关系

2.进行假设-演绎推理

3.具有抽象逻辑思维

4.思维具有可逆性、补偿性和灵活性

31.人格的特征

(1)独特性

(2)稳定性:

人格的稳定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人格的跨时间的持续性,二是人格的跨情境的一致性。

(3)整体性:

人格是由多种成分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具有内在统一的一致性,受自我意识的调控

(4)功能性:

面对挫折和失败时的态度是不同的

(5)社会性

47.气质

气质是表现在心里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与指向性等方面的一种稳定的心里特征,即脾气秉性。

气质人的天性、无好坏之分。

气质类型

高级神经活动类型

气质类型特点

代表人物

胆汁质

不可遏制型(兴奋型)

直率热情,精力旺盛,好冲动,但暴躁易怒,脾气急,热情忽高忽低,喜欢新环境带来刺激的学习

张飞、李逵、鲁智深、李白、巴甫洛夫、白求恩

多血质

活泼型

活泼好动,反应迅速,热爱交际,能说会道,适应性强,具有明显的外向倾向,粗枝大叶

孙悟空、贾宝玉、王熙凤

粘液质

安静型

安静稳重踏实,反应性低,交际湿度,自制力强,话少,适于从事细心、程序化的学习,表现出内傾性,可塑性差。

有些死板、缺乏生气

陈景润、牛顿、达尔文、爱因斯坦、爱迪生、林冲等

抑郁质

弱型(抑郁型)

行为孤僻,不善交际,易多愁善感,反应迟缓,适应能力差,容易疲劳,性格具有明显的内倾型

林黛玉

32.埃里克森的社会性发展阶段理论

埃里克森认为儿童人格的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人的一生可以分为八个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发展阶段,其中前五个阶段属于儿童成长和接受教育的时期

阶段

年龄

冲突

人格发展任务

障碍者的心里特征

婴儿期

0-1.5

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

满足生理上的需要,克服不信任感,体验着希望的实现

面对环境时会焦虑不安

儿童早期

1.5-3

自主感对羞耻感与怀疑感

培养自主感,体验意志的实现

缺乏信心,行动畏首畏尾

学前期

3-6、7

主动感对内疚感

培养主动感,体验目的的实现

畏惧退缩,缺少自我价值感

学龄期

6、7-12

勤奋感对自卑感

培养勤奋感,体验着能力的实现

缺乏生活基本能力充满失败感

青年期

12-18

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培养自我同一性,体验着忠诚的实现

生活无目的,无方向感,时而感到彷徨迷茫

成年早期

18-25岁

亲密感对孤独感

发展亲密感,体验爱情,避免孤独感

与社会梳理时,感到寂寞孤独

成年中期

30-60

繁殖感对停滞感

获得繁殖感,避免停滞感

不关心别人与社会,缺少生活意义

成年晚期

60以后

完善对绝望

获得完善感,避免绝望与沮丧

悔恨旧事,徒呼负负

33.心理健康的概念

心理健康表现为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够有效地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的积极地社会功能。

心里健康至少包括两层含义:

一是无心里疾病;二是有积极发展的心里状态。

34.品德的心里结构

品德的心里结构包括四种基本心里成分:

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

道德认识:

道德认识亦称道德规范,是对道德规范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

是个体品德的核心部分。

道德情感:

道德情感是根据道德观念来评价爱他人或自己行为时产生的内心体验。

道德情感的表现形式主要有直觉的道德情感、想象的道德情感和伦理的道德情感。

道德意志:

是一个人自觉地调节行为,克服困难,以实现一定到的目的的心理过程,通常表现为一个人的信心、决心和恒心。

道德行为:

实在道德认识和道德情感的推动下,表现出来的对他人或社会具有一定道德意义的实际行动。

道德行为是衡量品德的重要标志。

35.品德形成的一般过程

(1)依从:

依从包括从众与服从两种。

从众是指人们对于某种行为要求的依据或必要性缺乏认识与体验而跟随他人行动的现象。

服从是指在权威命令、社会舆论或群体气氛的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

(2)认同:

是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与他人相接近。

认同实质上就是对榜样的模仿,其出发点就是试图与榜样一致。

(3)内化:

内化指在思想观点上与他人一致。

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

36.皮亚杰道德发展理论

基本观点:

皮亚杰通过一些对偶故事的观察实验,揭示了儿童道德判断的发展过程,把儿童的道德分为他律道德和自律道德两种水平,把儿童的品德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

阶段

年龄段

主要特征

自我中心阶段

2-5岁

处于无律期,顾不得人我关系,而是以自我中心来考虑问题

权威阶段

5-8岁

这一阶段称作他律期,服从外部规则,接受权威指定的规范,把人们规定的准则看作是固定的、不可变更的,而且只根据行为后果来判定对错。

可逆性阶段

8-10岁

不把规则看成一成不变的,而把它看作是同伴间共同约定的。

这一时期也称作自主期,道德发展到这个时期,不再无条件地服从权威。

公正阶段

10-12岁

公正观念是从可逆的道德认识脱胎而来的,他们开始倾向于主持公正、公平。

37.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科尔伯格提出道德发展阶段论,采用”道德两难故事法“,让儿童对道德两难问题作出判断。

三水平

六阶段

含义

前习俗水平

惩罚与服从定向阶段

1.根据行为的后果来判断行为是好是坏及严重程度

2.还没有真正的道德概念,服从权威或规则只是为了避免惩罚

3.认为受到赞扬的行为就是好的,受到惩罚的行为就是坏的

相对功利取向阶段

1.儿童道德价值来自对自己需要的满足

2.不把规则看成固定的一成不变的,评定行为的好坏主要看是否符合自己的利益

习俗水平

寻求认可定向阶段

1.”好孩子“定向阶段

2.个体的道德价值以人际关系的和谐为导向,谋求大家的赞赏和认可

遵守法规和秩序定向阶段

1.以服从权威为导向

2.服从社会规范,遵守公共秩序,尊重法律的权威,以法制观念判断是非,知法懂法

后习俗水平

社会契约定向阶段

1.处于该水平阶段的人认为法律和规范是大家商定的,是一种社会契约

2.他们看重法律的效力,认为法律可以帮助人维持公正。

但同时认为契约和法律的规定并不是绝对的,可以应大多数人的要求改变。

原则或良心定向阶段

1.道德判断的最高阶二段,表现能以公正、平等、尊严这些最一般地原则为标准进行思考

38.中学德育过程的内涵

中学德育过程是教育者按中学德育目标对学生在品德发展上所提出的要求,借助于相应的德育内容和方法,对政治意识、思想观点和道德品质等方面施加影响,并引导其进行自我教育,从而促进学生品德发展的过程。

39.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1)德育过程是具有多种开端的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

(2)德育过程是促使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运动的过程

(3)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对学生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

(4)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不断前进的过程。

40.中学德育的原则

(1)导向性原则:

德育时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以指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2)疏导原则:

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

(3)因材施教

(4)知行统一:

既要重视思想道德的理论教育,又要重视组织学生参加实践锻炼,把提高认识和行为养成结合起来,使学生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

(5)尊重学生和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

(6)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

(7)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原则

(8)教育的一致性和连贯性相结合的原则

41.教师教学能力的结构

(1)组织和运用教材的能力

(2)言语表达的能力

(3)组织教学的能力

(4)对学生学习困难的诊治能力

(5)教学媒体的使用能力

(6)教育机智

42.福勒等人提出的教师成长的三个阶段

福勒根据教师的需要和不同时期所关注的焦点问题,把教师的成长划分为关注生存、关注情境、关注学生三个阶段

(1)关注生存阶段。

这是教师成长的起始阶段,处于这个阶段的一般是新手型教师,他们非常关注自己的生存适应性,会把大量的时间用于处理人际关系或者管理学生。

(2)关注情境阶段。

当教师认为自己在新的教学岗位上已经站稳了脚跟后,会将注意力转移到提高教学工作的质量上,如关注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关心班集体的建设,关注自己备课是否充分。

(3)关注学生阶段。

能够自觉关注学生是衡量一个教师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志。

在这一阶段,教师能考虑到学生个别差异,认识到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存在不同的发展水平,具有不同的情感和社会需求,因此教师应该因材施教。

43.学习策略的分类

(一)认知策略:

认知策略是加工信息的一些方法和技术,有助于有效地从记忆中提取信息

(1)复述策略:

利用无意识记和有意识记、排除相互干扰、整体识记和分段识记、各种感官参与、复习形式多样化、画线

(2)精细加工策略:

记忆术、做笔记、提问、生成性学习、利用背景知识联系实际

(3)组织策略:

列提纲、利用图形、利用表格

(2)元认知策略

元认知是对认知的认知,是个体关于自己的认知过程的知识和调节这些过程的能力。

计划策略、监控策略、调节策略

(3)资源管理策略

时间管理策略、环境管理策略、努力管理策略、资源管理策略

44.简述课程内容的三种文本表现形式

(1)课程计划,是课程设置的整体规划,它对学校的教学、生产劳动、课外活动作出全面的安排,具体规定学校应设置的学科,学科开设的顺序及课时分配,并对学期、学年、假期进行划分。

(2)课程标准。

是课程计划的具体化,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编订的,有关学科教学的指导性文化,也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价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3)教材是教师和学生据以进行教学活动的材料,书、讲义、讲授提纲、参考书,活动指导书以及各种材料。

其中,教科书和讲义是主体部分,故人们把教科书和讲义统称为教材。

45.简述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的教学原则的含义及贯彻这一原则的要求。

教学的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的教学原则,是指传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给学生,同时要注重结合知识内在的德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道德品质教育。

(1)要确保教学的科学性

(2)深入挖掘教学情况和教材中的教育性因素,自觉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3)要把这些教育性因素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

(4)要不断的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和思想品德素质

46.简述人格的特征

人格是一个具有丰富内涵的概念

具有

(1)特征性

(2)稳定性(3)整体性(4)功能性(5)社会性

47.简述品德的心里构成

品德的心里构成包括四种成分

(1)道德认知,是人们对道德规范及其执行意义的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教学案例设计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