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评好课考试资料.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950593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9.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we评好课考试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we评好课考试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we评好课考试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we评好课考试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we评好课考试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we评好课考试资料.docx

《we评好课考试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we评好课考试资料.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we评好课考试资料.docx

we评好课考试资料

评好课考试资料——从“听课评课”到“观课议课”

从“听课评课”到“观课议课”

“评价一堂课好坏谁说了算?

”。

答案是,“有教研员,教研员说了算;没有教研员,组长说了算;没有组长,谁胡子长谁说了算。

”而且在评课的过程中,讲课老师只能认真记别人的意见,不能质疑,否则就是不谦虚。

这些的确都是我们司空见惯的事情。

“听”指向声音。

“观”强调用多种感官收集课堂信息。

“评”是对课堂好坏下结论、作判断;“议”是围绕观课所收集的课堂信息提出问题、发表意见。

“评”有被评的对象,有主客之分;“议”是参与者围绕共同的话题平等交流。

“议”要超越“谁说了算”的争论,改变教师在评课活动中的“被评"地位和失语现象。

如果说评课是把教师看成等待帮助的客体的话,议课则把教师培养成具有批判精神的思想者和行动者,帮助他们实现自身的解放。

一、传统的“听课评课”及其弊端

传统的听课评课,“听”是师生在教学活动中的有声语言往来;“评”是对课的好坏下结论、作判断。

“评”有“被评”和下结论的对象。

评课活动主要将“表现”、“展示”作为献课取向,执教者重在展示教学长处。

传统的听课评课,目标指向为献课者。

有时,献课教师在听课评课中得不到尊重。

更有甚者,在大型教研活动中,听课评课参与面广,耗时多,效益不高,浪费了时间和金钱,还包括宝贵的热情和积极性。

因此,看听课评课活动是否有效,主要看是否对教学实践产生影响以及影响程度。

教师是否用于实践,并不取决于评课者说了什么,而取决于他们认同了什么,接受了什么。

这样,用他们接受的方式,围绕他们更容易认同的内容和话题,讨论一堂课就成了解决问题的关键。

二、从“听课评课”到“观课议课”,更多的是一种新文化的建构。

  首先,议课要议出联系。

课堂教学是教师整体专业素质的体现。

在课堂上,教师的教育价值观念支撑和影响教的行为,教的行为引起和转化为学生学的行为,学习行为直接导致和影响学习效果。

这种关系是客观存在的,当教师没有认识它的时候,改变也就失去了基础。

观课议课的首要目的,是帮助教师认识教育观念、教学设计、教的行为、学的行为、学的效果之间的具体联系,从教师行为和学生行为的核心环节入手,反思教育观念,改进教学设计,追求更好的学习效果,实现教师专业素质整体发展。

  其次,议课要议出更多的教学可能性,拓展可能性空间。

教学可能性空间是多种教学路径、方法、行为、效果等发展变化的可能性集合。

议课的任务不是追求单一的权威的改进建议,而是讨论和揭示更多的发展可能以及实现这些可能的条件和限制。

议课的过程,是参与者不断拓宽视野,不断开阔思路的过程。

在了解和认清更多教学选择以后,教师可以自主选择更适合自己、更适合学生、更适合教学内容与情境的教学方式和行为。

譬如食用鸡蛋,那就是使参与者在单一的传统的煮鸡蛋的食用方式基础上,再多了解煎、炸、炒、蒸等可能的方法,掌握相应的控制方法以后,自己根据需要自己煮,并不断创新。

介绍煎、炸、炒、蒸的方法,不是否定煮鸡蛋的方法、丢弃煮鸡蛋的方法,只是多提供了一些选择,以满足加工者的不同特点,适应不同消费者的需要。

  第三是观课议课要促进对日常教学行为的反思。

观课议课强调以课堂为平台检视自己,反省自己,改进自己。

课是平常的、普通的课,针对习以为常的行为,它追求对这些行为和背后的观念进行批判和反思,它强调透过表面行为直抵内心的价值观念和教育假设,通过深度挖掘使隐性知识显性化,通过深度对话帮助教师认识教育假设,更新教育观念。

三、“观课议课”的具体方法

(一)以学论教

观课议课时,应把学生的学习活动和情感状态作为焦点,以学的方法讨论教的方式,以学的状态讨论教的状态,以学的质量讨论教的水平,通过学生的学来讨论教师的教。

以学论教要求把观课中心放在学生上,重心放在学习状态上,提倡和追求有效教学,关注教师的教学机智、课堂中的种种生成。

这就要求观课者要坐在学生中间,以获得学生学习的大量信息,要深入学习活动,了解学生学习的真切感受和体验。

这样,在议课时才会围绕学生的学习活动和状态提出更有利于教师改进和发展的对话话题,真正达到改进教学、促进学生发展的目的。

(二)正视问题

正视问题,要求教师具有自我批评和反思的精神。

因此,献课者和观课者共同对话交流的平台便是问题。

我们要充分尊重教师所存在的问题,议课时更要与人为善,坦诚相待。

(三)平等对话

观课是捕捉话题,议课是进行对话。

对话者必须充分意识到自身的独特性,不轻易放弃自己的观点。

与此同时,必须强调对他人的尊重、同情、倾听、理解。

应把平等的对话关系纳入观课议课。

总之,我们只有在观课、议课的过程中正确找到自己的位置,才能体验到教学的乐趣,成长的幸福。

三、什么是观课议课

从“听课评课”到“观课议课”不只是换了一个词语,更多的是一种教研文化的建构。

因此说,“观课议课”是一种研修活动。

就我看来,观课议课首先是一种理念,然后才是一种方法。

理念是根本和实质,方法是外衣和形式。

离开对根本理念的掌握和理解,要做好观课议课就很可能要迷失方向。

因此,大家有必要了解一些必要的知识。

(一)听课与评课的弊端

目前,仍然有很多教师在听、评课时都追求面面俱到,从导入到结束各个教学环节都认真听、认真记、认真评。

这种听评课方式看似全面,但重点不突出,往往如蜻蜓点水,不管是对做课教师还是对听课教师都帮助不大。

而今天我们所倡导的主题式观课议课,一改面面俱到、重点不突出的做法,每次观课议课活动围绕一个主题进行,使教研活动更具针对性,使研究更有深度。

(二)观课与听课的比较

1.“听”指向声音,“听”的对象是师生在教学活动中的有声语言往来;而“观”强调用多种感官(如眼、耳等)以及有关辅助工具(观察表、录音录像设备等)收集课堂信息。

包括师生的语言和行为、课堂的情境与故事、师生的状态与精神等。

2.“听”往往是一般性了解,而非用于解决问题、研究问题的目的;而“观”

的目的却指向一定的研究问题,有明确的目的。

3.“听”往往是面面俱到,缺乏针对性,而“观”是针对研究问题收集相关的

课堂信息,针对性极强。

4.“听”往往是凭借原有的经验进行,而“观”需要必要的理论指导,需要借

助观察记录表。

(三)议课与评课的比较

1.“评”是对课的好坏下结论、做判断;“议”是围绕观课所收集的课堂信

息提出问题、发表意见,“议”的过程是教师之间展开对话、促进教师相互反思的过程。

2.“评”有被评的对象,下结论的对象,有“主”“客”之分;“议”是参

与者围绕共同的话题平等交流,“议”要超越“谁说了算”的争论,改变教师在评课活动中的“被评”的地位和失语的现状。

3.评课活动主要将“表现、展示”作为做课的取向,做课教师重在展示教学

长处;议课活动以“改进、发展”为主要做课取向,不但不怕出现问题,而且鼓励教师主动暴露问题以获得帮助,求得发展。

4.评课需要在综合全面分析课堂信息的基础上,指出教学的主要优点和不足;

议课强调集中话题,超越现象,深入对话,议出更多的教学可能性供教师自主选择。

(四)观课议课的含义

总的来说,观课议课是参与者相互提供教学信息,共同收集和感受课堂信息,在充分拥有信息的基础上,围绕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对话和反思,以改进课堂教学、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一种研修活动。

三、怎样进行观课议课

(一)观课议课活动操作流程

一次完整的观课议课活动应该是一次完整的校本研修活动。

观课议课活动一般大致可以分成这几步:

1、以教研组或教师小组为单位,确定观课议课主题。

如导入、过渡与小结的艺术,教学情境创设,重点、难点的把握,课堂提问的艺术,课堂评价的艺术,教学方法与媒体的利用,课堂纪律控制与偶发事件处理,教师评价语言与肢体语言等。

2、与做课教师沟通。

观课议课教师与做课教师要一起选择课例、讨论主题,使做课教师在相关主题上重点做出设计和安排,并就观课议课的主题、方式、时间等达成一致。

沟通的主要目的在于了解做课教师的做课取向,获得共同的观课议课话题。

3、学习相关理论。

观课议课活动主持人通过查阅书籍或上网等方式查找相应的理论文章,筛选一些对观课议课活动有帮助的材料,印发给全组教师学习。

全组教师围绕主题学习理论。

通过这样的理论学习,一方面为做课教师的备课提供问题解决的策略;另一方面也为参与观课议课的老师提供理论知识和分析问题的视点,让观课议课的教师站在一定的理论高度分析课例,防止分析、研究在低水平上重复,而无深度。

4、设计观课议课记录表。

设计观课记录表的目的是便于观课老师围绕主题记录课堂中相关信息,提高观课的针对性,获得对所研究问题的全面观察。

观课议课活动主持人召集有经验的教师围绕主题、依据课堂要素(教学策略、教师行为、学生状态、师生互动等)、参照相关理论进行观课记录表的设计。

设计时,主题要明确;角度要适当;方法要简便,要便于教师观课议课的操作。

5、课堂观察。

观课者携带观课议课记录表、观课工具等进入教学现场。

在观课过程中,观课者把关注焦点集中在预先设定的主题上,围绕主题尽可能全面收集课堂信息。

6、课后议课。

课后议课一般分两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首先分小组交流各自的观课笔记,找出差异,然后再围绕主题与差异展开讨论,进行“病理”诊断与分析,找出与主题相关的其他教师的成功做法进行对照,在此基础上开出初步的“处方”;第二阶段是小组之间围绕主题展开平等对话。

首先是各组小组长围绕主题作代表性发言,就问题说事、找对策,然后是小组之间围绕主题展开深度会谈,形成共识,最后是观课议课活动主持人针对主题作总结性发言,开出相对完整的“处方”,提出更多的教学可能性供参与的教师自主选择。

7、行为跟进。

参与者要反省观课议课活动,明确自己的收获和体会,从中选择、借鉴有效的教学策略进行课例实践。

或者针对观课议课中新的问题和困惑,选择相关内容深入学习。

或者再就相关问题准备下一次观课议课活动。

(二)观课议课活动具体要求

观课议课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实实在在地改进教师的教学行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因此,看观课议课活动是否有效,主要看是否对教学实践产生影响以及影响的程度。

而教师是否用于实践,并不取决于议课者说了什么,而是取决于他们认同了什么,接受了什么。

“观”是在选取案例,“议”是对选取案例的讨论和分析。

因此,究竟怎样引领教师怎么“观”、怎么“议”就成了改进课堂教学、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关键。

陈教授认为观课议课时我们要注意以下几点。

1、观察记录表的使用以及注意事项等,并做好教师分工,成立多个观课议课小组。

2、在观课过程中,教师要集中注意力及时捕捉课堂信息。

因为,在鲜活的课堂中,有些细节转瞬即逝,过去的不可能再“回放”。

若忽略某些细节,感知就会出现断裂,影响对问题的深入研究。

3、观课教师要选取合适的观察位置,要把观课的凳子从教室后边移到前边、中间,深入学生中间,观课焦点从教师转移到学生。

只有这样,观课教师才能直接了解和观察学生的学习活动、精神状态、学习的感受和体验,才能从学生学的角度(即围绕学习活动和学习状态)提出更有价值和意义的讨论话题和问题,才能实现“以学论教”,使观课议课活动真正实现改进教学、促进学生发展的根本目的。

4、议课要议出联系。

这里的“联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学生的学习方式和状态与教的方式和状态的联系,通过学生的学来映射、考察教师的教;教学行为与教学理念的联系,从行为入手讨论支撑行为和技术的理念,探讨怎样通过改变理念达到改变行为的目的;教学过程与教学结果的联系,从过程入手推测结果,探讨怎样通过优化过程达到理想的结果;实际教学与学生实际情况的联系;教学实践与教育理论的联系等等。

总之,从教师行为和学生行为的核心环节入手,反思教育观念,改进教学设计,追求更好的学习效果。

5、议课要议出更多的教学可能性。

教学受多种因素影响和控制,具有发展变化的多种可能,没有唯一,只有多样。

因此,议课既要认识已经发生的课堂事件只是一种可能,更要关注探讨新的和潜在的发展可能性。

议课的任务不是追求单一的权威的改进建议,而是讨论和揭示更多的发展可能以及实现这些可能的条件和限制。

议课的过程,是参与者不断拓宽视野,不断开阔思路的过程。

6、观课议课要促进自我反思。

在观课过程中,做到观察与思考相结合,将实际教学与自己课前预设的方案及以往经验(听过的优秀课)进行对照,寻找课堂教学中突出的亮点和存在的问题,反思自己平时的教学行为。

在议课过程中,深入探讨做课教师为什么这么上课,与他的教学观念有什么关系,同时,将自己平时的教学实践和学生实际情况与做课教师进行一番比较,在比较中学习借鉴,改善自己的教学行为。

总之,观课议课是课堂研究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与教师的专业成长具有密不可分的联系。

从听课评课到观课议课,是一种课堂研究方法的改进,更是一种教研文化的重建。

(三)观课议课主要参与人员及议课对象

对于“观课议课”的人员构成,建议这样一种结构:

“专家+领导+家长+老师+学生”。

这些人都或多或少地影响和改变老师的教学,如果这些人都懂教学,而且又有时间,当然很好。

但是,我认为,今天老师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压力已经很大了,时间并不充裕。

“观课议课”当然要追求质量,但这种追求又必须在尽量减少烦琐程序的情况下实施,不能让组织者和参与者感觉太困难,这才有推广和运用的可能性。

所以,在条件不允许的时候,这些人员需要精简。

首先,要“简”掉家长。

教师的课堂教学应该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活动,有的家长未必懂,也未必有兴趣。

接下来我期望领导不要参与。

有这么几方面的原因:

1、在今天的背景下,很多学校的很多老师对校长还是有顾忌的。

校长来了,就不好说话了,就冷场了,“议”就没了那种“原汁原味儿”。

2、议课不是对课堂教学下结论的评课,议课要对课堂教学的问题和现象“议”。

它有一个策略就是直面问题,议课中的问题不能带到对教师的评价和奖惩中去,这样才能“议”起来。

但现在很多领导却难免不把这些问题带到对老师的评价中。

3、也有的领导,对教学本身并不太在行,却以为自己什么都懂,张口就说。

领导说了,大家只好随声附和,议课也就失去了对课的改进的价值。

再下来我要“简”掉专家了,这是不得不“简”的。

在“观课议课”过程中,有专家当然好,但是很多情况下,专家没有时间参加这些活动。

没有专家,我们就自己掌握这种方法,逐步从由他人提问转向自我提问。

当自我观察和提问成为习惯,我们也就发展变化成为了研究型教师。

“观课议课”要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就是从这种意义上说的。

另外,在没有外来专家的时候,学校需要培养自己的“土专家”,通过“土专家”引领大家的专业成长。

我把学生放到倒数第二的位置。

理由很简单,学生的变化是教学最终的效果,要以学论教,就要问学生对课的看法。

老师当然是“观课议课”的主要成员。

相同学科有利于深入,不同学科有利于开阔。

我是主张跨学科的老师之间“观课议课”的,抱着虚心的态度,我们可以从其他学科的教学中受到很多启发。

另外,“观课议课”提倡和鼓励各种观察工具和技术的介入,比如摄像,比如数据采集、统计、处理和分析。

如果需要这些技术介入,相应地也就欢迎相关的人员的参与。

有人问一位课改专家:

什么是新课改?

能不能用最简单的语言概括一下?

专家想了一下说:

学生敢说,敢问,敢做就是新课改。

仔细想来专家说的甚是精辟,一个“敢”字不正准确体现了三维目标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了吗?

“说”,“问”,“做”也是一种技能,同时也是学习知识最好的过程与方法,但是大家不要忘了这一句话的主语可是学生。

因此我们在观课、议课时千万不要忘了学生,忽略了学生就无从谈起新课改,再好的课也是失败的。

观课者议课者再认真、再仔细所做的工作也是不完整的,也可以说是徒劳无益的。

综上所述我认为我们观课、议课的对象应该主要是学生。

理由如下:

第一:

新课改期间师生关系应该是:

鲜花和绿叶的关系。

当然了,学生应该是鲜花,老师只能是绿叶。

鲜花有了绿叶才能更美丽,绿叶有了鲜花才更能体会到生命的价值。

在教学中我们只有把学生当作主体,把学生放在了首要发展的位置,我们的教学才算是成功的教学,所以在观课议课时,在观议老师的同时,更主要的是看看学生在学习能力、学习方法、学习效果等诸方面是否合理、是否进步、是否有更大的成效。

我们要关注绿叶,这是美好的过程,但是我们更重要的是要关注鲜花,因为我们的生活是因为有了鲜花才更美丽的啊!

第二:

一节好课的标准是:

学生是否能积极主动、紧张有序的学习。

结合当今教育形式,课堂教学仍然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一节课是否有效,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效果,从而关系到整个学校的教学质量,因此上好一节课至关重要。

那么什么是一节好课呢?

有人说,一节好课的标准是:

看学生能否能积极主动、紧张有序的学习。

我同意这种说法。

既然我们关注的课堂效果又是主要在学生身上体现,那么我们在观课议课时就更没理由不关注学生了,我们要特别注意班里的学生,看他们是否学习吃力、对老师的授课方式是否容易接受、学习效果是否满意等,在议课的时候,一定要把课堂上发现在学生身上的问题指出来,和授课老师共同探讨,取得更好更完善的解决办法,达到尽快帮助学生进步的目的。

第三:

“水”的变化。

八十年代我们的提法是:

学生要有一杯水,老师要有一桶水;九十年代我们的提法是:

学生想要水,老师要有长流长新的自来水;新课改期间我们提出:

学生想要水,老师要引导学生自己去找水。

从“水”的变化过程,我们可以看到:

我们教学的方式在发生着质的改变,由以前的以教师“教”为中心变为现在的学生“学”为中心。

所以在观议课时,我们要把重点放在观议学生的找水过程。

看学生是否能在老师的引导下轻车熟路的找到“水”,是否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能力。

最后还是真诚地奉劝观课议课的老师们:

一定要关注我们的学生。

只有他们才是应该关注的重点,只有他们才是新课改的希望。

(四)观课议课前说课要求

为了更充分地认识课堂,为观察课堂奠定基础,观课前的说课和讨论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与现有听课评课活动比较:

1、观课活动前的说课重视对学生情况的介绍。

这种介绍,一方面是为体现“以学论教”,另一方面,观课者可由此更清楚地理解课堂教学,判断授课教师对学生的认识和理解水平,在议课时提出认识学生的相关问题。

2、观课前说课强调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意义的理解,也就是说,不仅要介绍我要做什么,还要说一说我对这个问题是如何理解的,如何选择的。

目的在于揭示授课者内在的教育观念和假设,它有利于授课教师明确教学思路,提高理性水平,从而自觉追求有意义的教学。

3、观课前的说课强调观课集中在一定的主题上。

这种主题首先由授课老师提出,因为课堂上将要出现和发生什么,他最有发言权。

4、观课前的说课强调对授课教师教学风格、教学追求、教学特色的尊重。

授课教师可以明确地告诉大家,我想要展示什么,我的特色和创造是什么,我的改变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我希望给授课教师什么启示。

5、观课前说课时强调授课教师与观课教师的课前沟通和互动。

在说课活动中,观课者不是被动的听众,而是积极参与的主体,观课者一方面可以就授课教师的说课进行咨询,另一方面也可以对即将展开的教学活动提出一定的建议。

(五)教师观课时要做什么

观课时,至少有这样一些事情必须做:

第一,需要观察课堂上发生了什么,观察的对象不仅有教师,而且包括学生。

第二,我需要推断执教老师的教学行为背后的想法(不能等到议课时

再问授课老师,就算要问,自己也要先想一想),需要判断执教老师的教学行为是否收到了预期的效果,需要思考效果与行为之间有什么样的联系。

第三,要思考,假如我来执教,该怎么处理。

第四,要思考,在议课时,我需要交流什么。

别人让你看了他的课,

你有了思考和进步,感谢当然是应该的,但感谢的方式不是嘴上说,而是拿出行动——真诚地交流对对方有价值、有帮助的意见,帮助对方成长和进步。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四点还只是普通观课者“观”的任务。

如果是组织者,还有第五项任务:

思考如何展开议课,如何组织议课,如何生成有价值的议题等。

(六)如何确定观课议课主题

在确定观课议课主题时,我们建议:

首先,主题是针对教学中的困难和问题。

这样,献课就不是为了展示,而是以此为平台研究和解决教学实践中的问题。

其次,主题是参与者共同协商的,是大家共同感兴趣并可以参与的。

第三,对主题要进行分解,使主题可观可议。

第四,在任务分解以后,参与者要做预先准备,比如在研究教材时,就应该想一想我会怎么处理等。

需要说明的是,观课议课的主题既可以来源于实践活动中的困惑和困难,也可以来源于教学实验和创新;可以来源于个体,也可以来源于群体。

问题不同,分解的观察要点也就必然不同。

(七)如何做到有效观课

1、观课是用心灵感悟课堂

与听课对“听”的强调不同,观课的“观”强调用多种感官(包括一定的观察工具)收集课堂信息。

也就是说要认识人和事物,既要看他的作为,了解他的思路,更要考察他的动机、价值追求,这样才能够更真切地认识、理解和把握观察对象。

(例子略)

在这里,仅仅是“听”,我们就只知道一个“无聊”的声音。

通过询问,通过对学生回答问题的眼神观察,再联系上课的背景,我们就可能更接近学生的内心真实。

通过对学生真实声音的解读,我们不仅知道了在教学活动中不能让学生再吃嚼过的馍,而且体会了学生对老师的热爱和善良,从而更加强烈地意识到了教师尊重、关心、爱护学生,教学生做真人的道德责任。

2.有效观课需要主动思考

有效的观课要改变平常听课只填写《听课记录本》相关栏目以备检查的无所事事,它需要观课教师主动进入,积极思考。

思考的内容至少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在观察老师教的行为和学生学的行为时,必须思考授课教师行为背后的教学理念和教育追求,这种思考使我们对课堂教学的研究和讨论不是就行为而行为,而是行为和理念的统一。

判断和思考授课教师的教学行为是否收到了预期的效果,思考学生的学习效果与师生的教学行为之间有什么样的联系,这种思考使我们致力于从效果出发研究教学、改进教学,通过观课议课追求有效教学。

第二,需要思考“假如我来执教,我该怎么处理?

”这种思考使观课者不做旁观者,而是置身其中。

对“假如我来执教,我该怎么处理”进行思考,一方面是让自己在观课中真正有收获,有改变,使观察和研究一节课的过程成为自己学习这节课、准备这节课的过程。

另一方面是可以防止自己在议课时信口开河,使自己关于教学改进的意见建立在可以操作、可以转变为实践行为的基础上,从而使议课能够真实地对教学实践产生影响

第三.需要思考议课时交流什么和怎么交流。

观课议课致力建设合作互助的教师文化,合作是共同的,互助是相互的,在授课老师无私地提供了参与者研究和讨论课堂教学的案例和平台以后,观课老师应该怎么办?

“看而不说,道义何在?

”我们认为,从授课老师的教学获得启迪和帮助以后,观课老师应该真诚地提供自己的经验、表达自己的意见让他人分享,这是对观课议课参与者的道义要求。

在观课过程中主动思考需要转变观念。

观课议课强调:

进课堂观课,不是为了完成学校布置的听课任务,也不是只为了帮助授课教师,而是为了自助,即为了自己认识教学、理解教学,为了自己的专业成长。

也就是说,首先是自助,然后是帮助,因为是为了自己更有收获,所以需要自己更加积极主动。

促进参与者主动思考同时需要一定的话语结构约束。

在福柯笔下,人是被话语控制的主体,话语结构具有规训和约束人的思想、精神乃至身体的力量。

就我们看来,“看而不说,道义何在”的话语要求强调了参与者表达意见的责任。

“假如你来教,你会怎么处理”的提问和质询不仅约束了参与者表达意见的立场,而且要求参与者对自己表达的意见必须认真思考和掂量。

3.有效观课要为议课做准备

观课议课借助了“案例教学”的思想。

可以说,“观”是选取教学案例;“议”是对选取案例的讨论和分析,是案例教学。

教学案例是蕴涵着问题或困惑的教学故事。

课堂上时刻在发生着故事,但教学案例中的场景和故事不是课堂实际教学过程的简单重复,选取案例需要取舍和加工。

(例子略)

(八)如何做到有效议课

1.有效议课以平等对话为基础(平等对话:

议课质量的前提和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军事政治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