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浅谈学生管理工作.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948125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4.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文浅谈学生管理工作.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论文浅谈学生管理工作.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论文浅谈学生管理工作.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论文浅谈学生管理工作.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论文浅谈学生管理工作.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论文浅谈学生管理工作.docx

《论文浅谈学生管理工作.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文浅谈学生管理工作.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论文浅谈学生管理工作.docx

论文浅谈学生管理工作

浅谈学生管理工作

摘要

俗话说得好:

“种田,三分种,七分管。

”学生管理更是如此。

学生的管理工作亦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我们要与时俱进,不断的去探索更有效的方法。

从教育实践来看,绝大多数调皮的孩子都具有脑子灵活、聪明、协调性好、渴望得到老师的称赞等特点。

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育教学当中要多给予这一类孩子的关注,多以朋友的身份接近他们,多拉家常,多谈兴趣爱好,多给其表现自我优点的机会。

对其身上的闪光点要多肯定、多表扬;以多一些耐心,多一些爱心,多一些理解,多一些信任,让他们从内心深处感受到老师的爱,那么不用多说,他们就自然而然地亲近于你。

在这样的氛围之中,他们就会心悦诚服地接受你的“批评”和“教导”。

 

关键词:

管理学生;民主平等;自我管理;正确引导

 

目录

引言1

一、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现状2

1、忽视理论学习与研究2

2、重管理轻服务2

3、缺少有效的激励机制2

二、关于完善学生管理的思考5

1、加强理论研究,拓展工作思路5

2、加强学生工作队伍建设5

3、更新观念5

三、如何处理学生的问题行为6

1、规章约束6

2、提前预防7

3、保持冷静7

4、调整动机8

5、有意淡化8

6、积极转移8

7、8

8、9

9、21

10、21

11、21

12、21

13、21

14、21

15、21

16、21

17、21

18、21

19、21

20、21

21、21

22、21

参考文献22

致谢23

 

引言

当前,教育体制改革日益深化,办学主体多元化,高校普及化,这对于高校来说是机遇,更是挑战。

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高校学生的管理工作也将接受新的挑战。

高校教育规模的扩大,在校生数量剧增,加之当代青年思想活跃,中西方文化激烈碰撞,市场经济的重利性严重影响了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

许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深切感受到,现在大学生的思想教育、管理工作难做了。

这就要求现行的学生管理工作不能再延续过去传统的管理思想、管理模式、管理手段。

一、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现状

1、忽视理论学习与研究。

长期以来学生工作在客观上存在着人手少,任务重的问题,学生工作者大多陷于日常繁杂的事务性工作中,在主观上仍存在着认识上的误区。

忽视理论的学习与研究,对学生管理教育的基础规律很少加以研究,故而在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新形势下,面临新的人才观、质量观的要求,人们对学生管理工作普遍感到困惑,不知从何入手。

有采取观望等态度的人,有凭老经验应付日常工作的人,有认为只要采取习惯性做法就可以不出差错的人,由于传统教育观念的长期影响,再加上缺乏教育理论的熏陶,高校学生工作往往忙于事务,流于形式,缺乏深层次的理论学习与研究。

2、重管理轻服务。

受传统习惯和经验主义的影响,学生工作常常重管理,轻服务。

“管好学生”经常成为学生工作者的口头禅。

在这种管理的约束下学生就好像是生活在襁褓中的孩子不能独立,个性得不到发展,新思维、创造能力的培养就成为一句口号。

从学生工作本质上看,它应该是教育、管理与服务的有机结合,应重视并相应确立学生学校的主体地位,相应满足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愿望,在严格规章制度管理、强调自律与他律的同时,将管理变为更深层次的服务,真正把“管理育人”、“服务育人”落实到日常学生工作中去,扎扎实实地提高服务质量。

3、缺少有效的激励机制。

高校学生工作具体可概括为:

思想教育、日常管理,校园文化活动等等,除了课堂上的教育,课堂外的教育也是重点。

例如,为了摸清学生思想生活、学习情况,就需要学生管理干部经常深入学生宿舍和学生交流,关心学生的生活,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并从中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再比如,高雅的艺术活动、高品位的学术讲座也大多利用课余时间或节假日举办,以活跃学生的生活,丰富学生的知识,这就需要有学生的参与认同方可收效。

可见,学生工作的弹性很大,工作的情况也很难用一个统一的质量标准衡量,关键在于建立学生工作激励机制,一方面,对学生在校期间的各项表现量化考核,建立档案,搞好综合测评,推进学风建设,另一方面,鼓励调动学生工作者的积极性,切实提高学生工作的质量。

二、关于完善学生管理工作的思考

1、加强理论研究,拓展工作思路。

构建以培养人才为目标,以教育为中心,以形象工程为龙头,以校园文化为载体,以严格管理为保障,集教育、管理、服务三位一体的学生工作新格局。

高校学生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对学生的培养是循序渐进的,作为一项系统工作要有序的开展起来,就必须要加强理论研究,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在实际工作中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充分利用学生在校期间的有限时间,加强对学生的培养与造就,发挥学生工作后续教育的优势,通过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内涵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等全方位塑造学生,使他们能够适应时代的要求,经得起实践的检验。

2、加强学生工作队伍建设。

从现行高校工作队伍的组成来看,学生工作最直接,最基层的实施者是辅导员和班主任,因此必须做好辅导员、班主任的思想和组织建设工作。

严格把“入口关”,高校要从思想认识上彻底转变过去那种“无需选择”的观念,不断把德才兼备的年轻干部和优秀毕业生充实到学生工作队伍中来,学校应有切实的措施和有效的机制,为他们提供再学习的机会,加强和重视对他们的培养和提高。

3、更新观念。

使学生管理模式在思维方式上由“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变,在工作方式上由单向的“单纯管理式”向双向的“服务指导式”转变,在工作方法上由“经验型”向“科学型”转变,在工作内容上由“理论说服、管理约束”向“教育指导、服务引导”转变。

要把学生管理工作重点转移到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素质上来,为学生成才提供必要的服务。

我们应努力把学生培养成政治合格、品德高尚、专业过硬、素质优良、遵纪守法、意志坚强、全面发展、奋发向上的优秀学生。

三、如何处理学生的问题行为

学生的过错行为和不良品德行为都属问题行为。

从学生的成长经历来看,他们始终伴随“试误”活动而发展。

由于家庭、社会和学校教育等等影响,学生难免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行为。

作为教育者,我们怎样做到用情去感化,用心去引导,用脑去处理,根据问题行为的轻重大小对症下药,这是摆在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课题。

处理问题行为的策略、方法、手段不一样,其结果就可能是天壤之别。

这里我们根据自己的实践总结了一些方法,作为抛砖引玉,与同行切磋。

1、规章约束

要利用学校规章的约束力对学生的问题行为进行干预。

学校和班级在建立规章时,要组织学生主动参加。

要让他们充分酝酿,积极讨论,做到人人提建议,个个表态度,使整个形成过程成为学生认同内化规章的过程。

这样的规章学生认同度高,当然对学生的约束力就强。

即使学生出现问题行为,老师用其进行对照处理,他也会心悦诚服。

如果在行进过程中,经常组织学生对规章进行学习,对照检查,让规章的内容和精神得到强化,学生就会自觉地规范自己的言行,减少或者免除问题行为的发生。

2、提前预防

事实上,每个学生都不希望出现问题行为,尤其老师更是这样。

要做到少出或者不出问题行为,我们就得治本。

要进行前瞻性的思考,要根据人地时空做出有预见性地分析,要制定计划,预期落实。

我们不但要有问题行为的意识,更要有预防问题行为的行动,这样才能将问题行为扼杀在萌芽之前。

比如对学生进行规类档案管理,利用晨会班会或者其他时间经常给学生讲道理提要求,对个别学生进行谈心嘱咐等都是可取的办法。

3、保持冷静

冷静是处理问题行为的关键。

学生问题行为出现以后,只要不是有可能继续发生的暴力事件,一般我们都要进行冷处理(如:

等一下,我马上来处理;你们先想一想,等一会我就来处理),让时间向后延一延,使心态静一静,做到保持平常心,见怪不怪。

这样,既可以让学生自省自悟,又利于老师摸清问题行为发生的原因,从而选准处理问题行为的最佳办法。

同时还可以避免简单粗暴,杜绝体罚。

4、调整动机

动机是产生行为的根源,要根治问题行为就得从改变动机开始。

首先要摸清问题行为的源头,找准问题行为的实质所在。

要区别偶发性和一贯性。

对好心办坏事,为了某种欲望的满足,恶作剧,故意扰乱,要做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要通过引导、激励、调整、改变的办法调整行为动机。

让学生从阴影里走入阳光地。

5、有意淡化

学生随着年龄的不断增加,独立意识、自我意识也随之加强。

在学校或者班级里,尤其是学习不太好的学生,常常被沦为漠视群体。

他们为争取自己的地位,往往通过问题行为表现不满意或者反叛,以引起老师的注意。

如果老师遇到这种情况大惊小怪,就使这些学生的不良欲望得到了满足和强化。

因此,我们在这类问题行为面前要有意淡化。

如:

某学生在物理课上看小说,老师就可有意不看这位同学说:

“要注意看物理课本。

”等等。

6、积极转移

当人受到不平等待遇或者遭受意外伤害憋了一肚子气后,往往会把心中的怒火转嫁给别人,而且会“转移攻击目标”。

医学界将其定义为“心理转移”。

学生的问题行为大多都是由“消极心理转移”产生的。

如果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明白这一点,并尽可能地寻求“积极心理转移”,学生的问题行为就可减少或者遏制。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对其进行相关训练。

如倾注爱心,担负责任,磨炼毅力,锤炼意志等活动都可收到很好的效果。

7、以爱换德

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面对学生的问题行为,我们的教师只要是真诚地帮助他们,关心他们,体贴他们。

站在他们的角度去看问题,想问题,对待问题,处理问题,而且顾及他们的合理要求,再调皮的学生也是会被老师的关爱唤醒良知的。

中央台《实话实说》栏目报道,深圳一位老师为了找回一个不愿上学的学生,相继家访了三十八次。

在第三十八次时,这位学生终于被老师的真诚打动,从此返回学校发奋学习。

爱是教育的灵魂,用好了它,不仅对处理学生问题行为作用很大,而且其综合效力也是无穷的巨大的。

8、因势利导

凡事都有两面性,只要我们用辩证的眼光去看,我们就会发现任何事情都有它的有利面,也有它的不利面。

学生的问题行为当然也一样,虽然是不正常行为,但从反面看,大多都有值得肯定的方面,至少有值得发掘的成分。

比如爱说话的同学就有乐于交流心理倾向,喜欢打架好动的同学就有体力充沛的特长,等等。

只要我们善于分析,勤于集累,我们就可消极为积极,变问题为有利。

9、活动补偿

由于课程、设备和师资的限制,现在的学校大多都只重视理性活动,重视室内活动。

学生的活动空间几乎只有教室,差不多整天都是关在教室里死啃书本。

形式单调呆板,内容枯燥乏味,学生的成人感和独立意识得不到满足。

学生的肢体力量得不到释放。

于是产生不满、焦虑、烦躁和反抗,进而出现各种问题行为。

尤其是学困生根本找不到一点成功的乐趣。

对此,如果我们想办法,挤时间组织一些肢体活动,户外活动,并且做到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同时,为了这些活动的落实,在班上成立体育部(球队等)、文化部(班容班规)、宣传部(新闻、广播)、统战部(协调关系)、环卫部(卫生、防疫)、文艺部(晚会、班会)、信息部(动态板报)等,让学生各显其能各得其所。

这样,学生的心理欲望得到了满足,学生的肢体力量得到了释放,当然,这方面产生的问题行为也就可自然地减少了。

10、引发宣泄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见到这样的例子:

吃败仗的篮球队员为了表示不满,往往把篮球狠狠地向地上一扔。

受老师批评后的学生痛哭一场后,倒显得很平静,而且有可能行为更规范。

篮球队员为什么要这样做?

受批评后的学生为什么会有如此表现?

这就是发泄的作用。

心理学研究表明,挫折引发的发泄形式多数表现为攻击。

因此,只要我们把脉学生心理,当学生内心有积愤时,引导发泄;当学生情绪不满时,找机会让其倾述,学生的攻击行为就可得到控制,甚至得到利用。

11、一反常态

这是一个战略战术问题,在处理学生问题行为时,如果方式和态度偶尔一反常态,让学生打破心理准备,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使内心产生振动,就会收到出乎意料的效果。

如:

将平常火爆的脾气一改温和慈善,学生就会感到关怀备至,深受感动。

将平常温和慈善一改凶狠火爆,学生就会认识到事态的严重性,不然老师不会这样,从而引起高度的警觉。

这样的处理办法虽然不可常用,但偶尔一用会收奇效,因为学生记忆深刻,行为变化也就会持久。

12、速战速决

学生在出现问题行为后,往往有一种自责的心理,只要是怀疑会被老师知道,就希望尽早了断,以求得解脱。

老师如果抓住了这个契机,进行及时处理,既了却了师生双方的后顾之忧,又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还有利于健康心理的需要。

也以免夜长梦多,引起事态的扩散和发展,从而浪费时间和耗散精力。

同时,快刀斩乱麻的工作作风也是教师效率意识的体现

13、迂回出击

在处理学生问题时,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棘手的情况,某些问题行为反复性特强,出现的时间间隙短,次数多,叫你防不甚防,而且往往事态严重影响特坏。

针对这样的“老大难”问题,“老油条”学生,我们想立即见效是不可能的,只能采取“扭跟泡”的办法,扭着学生不松,跟着学生不放,陪着学生不走,与学生比忍性,比韧劲,比耐心,比心计,同时要绵里藏针刚柔相济(一般都要先紧后松,先硬后软),尤其第一起这类问题,一定要治服。

14、头脑风暴

学生在发生问题行为后,往往装作若无其事,一旦被老师发现后,他们又装作理直气壮。

其实,这时他们都是外强中干虚张声势,尤其是那些胆汁质的学生,他们大多不会用心计,或者又是初犯,我们都可用这种急病猛药的办法解决学生的问题行为。

如:

大发脾气,甚至雷霆万钧;很很训斥;加重责难等。

总之,要做到火暴刚烈,甚至专横跋户,横蛮不理。

当然,这种办法一定要特别慎用。

15、角色体验

一节自习课上,老师要求要保持安静,可在很静的课堂上,却有一个学生伏案大声说闲话,不只是因为环境特别吵闹,想试探老师,还是与老师暗暗挑战。

这看起来是一件小事,但如果不刹住,就有可能后患无穷。

因此,这位老师没有简单对待,而是对学生宣布要对其严肃处理。

课后老师要求这位学生做值日,并授意这位学生安排同学清掉操场上的某些垃圾,又让其巡视寝室,并根据值日的要求相继作处理。

之后,让这位学生在班上谈体会。

这位同学说:

“做老师真不容易,管那么多学生,如果学生不听安排,有时气得只想打人,但又不能”。

让学生通过体验实现自我教育,这种方法虽然很费时,但效果却长远。

16、跟踪管理

发展的学生自然要有发展的眼光看待。

对学生的问题行为,不要一出现就惊慌失措,小起大作;也不要一有平息就麻痹大意,放松警惕。

要有问题意识和超前意识,要防患于未然,不要等到问题来后才想办法处理,要明白只有对付问题的方法不是好办法。

我们的管理行为和育人意识一直要伴随学生的成长,尤其是对那些有劣迹的同学,我们的视线要形影相随,要掌握他们的言行踪迹。

为了防止时紧时松,没有持续性,我们还可以用列表的方式做定期的思想工作和调查工作,做一次记一次,保障跟踪落实。

17、引发反思

经常有问题行为的学生,往往听惯了训斥,学会了检讨及其他应付的办法。

因此,老师的一般劝说、批评往往都不大奏效。

如果教育者能抓住某些事件激起他们的思想斗争或情绪出动,给予启发诱导,并帮助他们解决问题,他们就会在心灵深处受到极大的触动,成为问题行为的转折点。

如有位老师为了教育一位偷了自行车的学生,他给那位学生讲了这样一则故事:

一位年迈的母亲听说自己的儿子犯法要判刑,当场气死。

从而唤起那位同学的良知和自责,激起那位同学对爱与归属的强烈需求,进而深知自己错误的严重性。

18、自我教育

加强自我意识的培养,让学生增强自我胜任感和责任感,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实现自我约束、自我控制,才是我们治理问题行为的最有效的办法,也是最更本的目的。

例如:

在每期开学时,我们引导学生针对自己的实际情况,拟定相应的行为计划,并按星期按月组织学生对照计划进行阶段性自我评价,总结自己的实施情况,同时再一次调整自己的行为计划。

其间,让学生通过不断内化,明白自己的进步,强化自己的责任,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

19、相互帮助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组织精神、团队作用、个人的协调能力、合作能力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因为在我们今后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全凭自己个人的能耐是很难做成大事的。

当然,对一个班级,不管是从现实管理还是从教育的未来意识来说,都应该重视这方面能力的锻炼和培养。

尤其是矫正学生的问题行为,老师面对十几位同学,如果只凭自己一盯一,那是无济于事的,也是绝对无效的。

因此,我们对学生除了要重视自律意识培养外,还要教给学生一些相互提醒、相互照顾的策略和方法,以通过互相帮助的途径,达到全班协调、整合,实现自主管理的目的。

20、不追根源

学生违背规章制度,出现问题行为,大多都是无意识的,或者是约束力不强,经不起利益诱惑和别人唆使,有的即使有目的、有计划,甚至是明知故犯,但也很少是本质问题和思想问题。

因此,我们在处理学生问题行为时,一般都不要刨根究底,找思想根源。

要明白即使要找也只是为难学生,根本打不到教育目的。

尤其是中小学生世界观还没有真正形成,品德、个性还不稳定,我们更多的是要作正向疏导、激励,从正面加以引导。

21、表征奖励

这种办法是编制一套表征奖励系统,对学生的问题行为得以矫正以后予以的肯定和奖励。

奖励的表征可以是各种筹码(物资、荣誉、操行分、象征性物品)。

在使用这个方法之前,须先向学生讲清楚表征奖励系统与行为的相应要求。

通俗的说,就是达到了怎样的行为要求就可得到什么样的奖励刺激。

心理学称这种办法叫“强化菜单”。

菜单的内容是开放的,改正问题行为的途径也是开放,行为者可以按规定自由地选择相应的强化刺激,从而达到自发地矫正的目的。

22、适度惩罚

惩罚不等于体罚。

惩罚是一种常见的教育手段,是对学生问题的一种强制性的纠正行为,是在学生身心完全能够承受的前提下采取的教育措施,对学生能够起到教育和警示作用。

它与体罚有着本质不同。

虽然要慎用,但适度惩罚可以使学生懂得规矩,辨明是非,记牢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从而主动地了解行为边际,明确权利和义务的关系

结束语

时代在进步,学生思想在改变,学生管理工作,任重道远,还需要我们不断去探索与研究,总结出更加科学的、有效的管理学生的方法。

 

参考文献

[1]学生管理的心理学智慧[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学生行为管理[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

[3]职业教育校园文化建设与学生管理[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3.

[4]大学生管理理论与方法[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

[5]中国农村教育改革政策评述[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6]论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我国农村教育问题[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