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宝典语文真题分类汇编含答案解析考点12 古代诗歌阅读.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947112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5.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宝典语文真题分类汇编含答案解析考点12 古代诗歌阅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高考宝典语文真题分类汇编含答案解析考点12 古代诗歌阅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高考宝典语文真题分类汇编含答案解析考点12 古代诗歌阅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高考宝典语文真题分类汇编含答案解析考点12 古代诗歌阅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高考宝典语文真题分类汇编含答案解析考点12 古代诗歌阅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宝典语文真题分类汇编含答案解析考点12 古代诗歌阅读.docx

《高考宝典语文真题分类汇编含答案解析考点12 古代诗歌阅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宝典语文真题分类汇编含答案解析考点12 古代诗歌阅读.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宝典语文真题分类汇编含答案解析考点12 古代诗歌阅读.docx

高考宝典语文真题分类汇编含答案解析考点12古代诗歌阅读

考点12古代诗歌阅读

一、(2015·全国卷I)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①

岑 参

闻说轮台路②,连年见雪飞。

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

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

勤王敢道远,私向梦中归。

【注】①临洮:

在今甘肃临潭西。

北庭:

唐六都护府之一,治所为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北)。

②轮台:

庭州属县,在今新疆乌鲁木齐。

1.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相比,本诗描写塞外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

请简要分析。

(5分)

答:

  

【解析】本题考查描写景物的角度,就是考查描写方法,它包括正面描写、侧面描写、感官角度等,答题要素是手法和运用分析以及效果。

分别找出《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和本诗中描写塞外景物的句子,比较鉴赏,分析本诗的手法及效果。

答案:

本诗描写的边塞风光并非作者亲眼所见,而是出于想象。

从标题可以看出,作者此时尚处于前往边塞的途中;开头“闻说”二字也表明后面的描写是凭听闻所得。

【评分标准】答出描写出于想象的,给3分;进行简要分析的,给2分。

2.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对全诗的情感抒发有怎样的作用?

(6分)

答: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和作者情感态度的能力。

第一问,根据题目“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可知是一首留别诗,往往以表达离愁别绪为主题。

“勤王敢道远,私向梦中归”,先是肯定了报国,“私向梦中归”则道出思乡之情。

第二问,尾联既是对全诗的总结,爱国之情又节制了感情的抒发。

答案:

第一问:

表现了诗人虽有羁旅思乡之愁,却能以国事为重的爱国热忱。

第二问:

使得诗中的思乡之情不至流于感伤,也提升了全诗的格调。

【评分标准】每问3分。

二、(2015·全国卷II)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残春旅舍

韩 偓①

旅舍残春宿雨晴,恍然心地忆咸京②。

树头蜂抱花须落,池面鱼吹柳絮行。

禅伏诗魔归净域,酒冲愁阵出奇兵。

两梁③免被尘埃污,拂拭朝簪④待眼明。

【注】①韩偓(约842—923):

字致尧,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这首诗是作者流徙闽地时所作。

②咸京:

这里借指都城长安。

③梁:

官帽上的横脊,古代以梁的多少区分官阶。

④朝簪:

朝廷官员的冠饰。

1.古人认为这首诗的颔联“乃晚唐巧句”,请指出这一联巧在哪里,并简要赏析。

(5分)

答: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及手法的能力。

解答此题,要在读懂诗句大意的基础上进行,并且抓住“巧”字进行分析。

颔联承接“忆咸京”三字,首先抒写对皇都美好春光的回忆:

“树头蜂抱花须落,池面鱼吹柳絮行。

”颔联巧妙之处在于用了“抱”“吹”两个动词。

仰望绿暗红稀的树梢,蜜蜂抱着花须随花飞落;俯观柳絮飘坠的池水,鱼儿吞吐水沫,像是吹着柳絮游玩。

飞花、落絮本是残春景物,而蜜蜂一“抱”鱼儿一“吹”,就平添了无穷乐趣与几分生机,故没有半点伤春伤别的落寞,一扫晚唐衰飒的诗风。

所以古人认为其为“晚唐巧句”。

答案:

①构思巧妙,把“花须落”“柳絮行”这些常见的残春景象与“蜂抱”“鱼吹”联系起来,十分新奇;②用词巧妙,“抱”“吹”的使用虽然出人意料,却又显得非常自然。

【评分标准】答出①的,给3分;答出②的,给2分。

意思答对即可。

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2.这首诗的后两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请简要分析。

(6分)

答: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考查情感,而情感的表达方式主要有两种,其一是直接表达,出现情感词,其二是借助意象来表达,找出诗人笔下的意象即可体会其情感,答题的思路如下:

直抒胸臆,直接表达……感情;借助……意象(或画面),表达了……感情。

本诗后两联通过赋诗、喝酒、拂官帽、拭朝簪等细节表达丰富情感,表达了作者客居馆舍中的寂寞,借酒浇愁的悲愤以及诗人兢兢业业,力求尽职,无负朝冠的心情。

颈联“禅伏诗魔归净域,酒冲愁阵出奇兵”,具体写诗人客居馆舍中的寂寞。

诗人心中烦闷,流落他乡客居无聊,只好用诗来抒写自己的心境,表达悲愤的情怀。

然而,“禅伏诗魔归净域”,诗未写成,悲忧郁愤更深。

只好用酒来作为奇兵,冲荡这重重愁阵。

然而,“举杯消愁愁更愁”。

这更大的悲伤便是诗人找到自己从前的官服:

“两梁免被尘埃污,拂拭朝簪待眼明。

”诗人这时清醒地认识到:

他要好好保存这顶珍贵的朝帽,千万不能让它被尘埃污染。

作者深知唐王朝避免不了灭亡的命运,而自己又无所作为,故所作之诗多缅怀往事,基调悲凉,最后表达了诗人兢兢业业,力求尽职,无负朝冠的心情。

答案:

表达了作者内心孤寂愁苦,但仍忠于大唐、心系故国之情。

通过参禅使自己平静,通过饮酒化解“愁阵”,表明他内心孤寂愁苦;避免染“尘埃”,整理朝冠期待“眼明”,表明他不愿依附奸佞,对大唐一片忠心。

【评分标准】答出内心孤寂愁苦,但仍忠于大唐、心系故国之情的,给3分;结合诗句进行简要分析的,给3分。

意思对即可。

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三、(2015·山东卷)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问题。

(8分)

卜 算 子

张元幹[注]

风露湿行云,沙水迷归艇。

卧看明河月满空,斗挂苍山顶。

 万古只青天,多事悲人境。

起舞闻鸡酒未醒,潮落秋江冷。

【注】张元幹,宋代爱国词人。

(1)请对上片前两句中的“湿”“迷”二字分别作简要赏析。

(4分)

答:

    

【解析】本题考查炼字的技巧。

可先解释词语“湿”“迷”的本义,再根据词句意思,结合诗歌主旨解释它们在句中的意思。

“湿”是风露使得行云充满湿气,表明了环境的潮湿,反映的是词人内心的凄凉。

“迷”是说迷失航向,突出的是环境的朦胧,反映的是词人内心的迷惘。

答案:

①“湿”字,描写地面浓重的风露水汽使行云也充满湿气而显得厚重凝滞,突出了外在环境的潮湿、阴冷,表现了作者凄凉和沉重的心情。

②“迷”字,描写水面迷蒙的雾气使归舟迷失了航向,烘托出朦胧、迷茫的氛围,表现了作者内心的迷惘。

【评分标准】能分别解释出字的本义各得1分,联系诗歌主旨,点出诗人情感各得1分。

(2)“起舞闻鸡酒未醒,潮落秋江冷”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请作简要分析。

(4分)

答:

   

【解析】解答本题,应在读懂诗歌大意的基础上,以题中两句为主,结合上下文尤其是注释中的“爱国词人”一语进行分析。

“起舞闻鸡”是用典,“酒未醒”体现的是报国无门。

“潮落秋江冷”是写景,环境的冷寂体现了诗人内心的凄凉。

这是寓情于景的写法。

答案:

①化用祖逖的典故,表现作者胸怀大志,而报国之志难以实现,内心悲愤无奈;②寓情于景,描写江湖的退落和秋江的冷寂,委婉地表达了作者面对国势衰退内心的悲凉,寄寓了浓郁的爱国情感。

【评分标准】指出用典及寓情于景两种手法,各得1分,明确词人的情感各得1分。

答壮志未酬、不得志、忠心爱国等也可得分。

【规律方法】分析概括诗歌的思想感情的常规方法有观标题、联作者、找诗眼、借注释、知流派等。

答题时,特别要注意以下两点:

一是明位置。

除要分析的是整首诗(词)的思想感情外,语言片段在诗(词)中都有个位置。

如尾句(联)一般是全诗(词)思想感情最集中的地方,抓住了尾句(联)就把握了全诗(词)。

二是品关键词。

关键词有显性与隐性之分。

显性关键词是可以明显看出诗歌情感类型的词语,如包含“愁”“怨”“愤”“恨”“忧”“凄”“喜”“乐”“思”“怜”“泪”“闲”“怆”“怅”等字眼的词语;隐性关键词能暗示作者的思想感情,如含有表达技巧的语言(如拟人、比喻、双关、反语、借代等),表情态、语气的虚词,如“但”“惟”“空”“又”等都应引起重视。

四、(2015·广东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7分)

早过大通驿①

查慎行

夙雾才醒后,朝阳未吐间。

翠烟遥辨市,红树忽移湾。

风软一江水,云轻九子山。

画家浓淡意,斟酌在荆关②。

【注】①大通驿:

在安徽铜陵,大通河由此入长江,作者乘船途经此地。

②荆关:

五代后梁画家荆浩、关仝,二人擅长山水画。

(1)第三联的“软”字在艺术表现上很有特色,请作赏析。

(3分)

答:

  

【解析】首先分析“软”字在诗句中的作用,然后结合诗句,分析对景物的表达效果。

“软”字是使动用法,要点出它的双关意义。

答案:

“软”字一语双关,既是写风软,也是写江水之软。

写出了微风轻柔,温软拂面,也写出了软风吹拂江水,使江水也变得温柔绵软,微波轻漾。

展现了一幅风吹波澜、风和水暖的清晨美景,生动形象,具有艺术感染力。

【评分标准】答出手法1分,简要分析2分。

(2)诗题的“过”字在诗中是如何体现的?

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4分)

答:

  

【解析】此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景物描写及语言理解能力。

审题时注意要“结合全诗”来分析,逐联翻译。

另外,注意要紧扣“过”字,突显景物变化的特点,即“移步换景”。

答案:

“过”即指“经过,路过”,诗中通过前三联的时间、景物的变化,移步换景,展现出作者清晨乘舟江上,经过大通驿时的轻松畅快的心情。

首联写晨雾未散,朝阳未升,眼前一片迷蒙。

颔联写江雾散去,远处的市镇依稀可辨,转眼移过了水湾。

颈联写江风拂面,云朵飘过九子山间,写出了行舟之快。

全诗通过作者在行舟之上,遥看岸上景物变化,体现出“过”之意。

【评分标准】解释1分,结合诗句分析3分。

五、(2015·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秋日题窦员外崇德里新居

刘禹锡

长爱街西风景闲,到君居处暂开颜。

清光门外一渠水,秋色墙头数点山。

疏种碧松通月朗,多栽红药待春还。

莫言堆案无余地,认得诗人在此间。

【注】堆案,堆积案头,谓文书甚多。

(1)联系全诗,概括作者“开颜”的原因。

(4分)

答:

  

【解析】结合诗句具体分析,起句就说“闲”,说明心情不错;“到君居处”是说新居落成了;三四两句是写朋友新居周围环境,有水有山,所以说景色优美;五六两句是说栽松树种芍药,说明品味不俗;最后“莫言”可见关系之密切,“堆案”暗示都好读书。

答案:

朋友新居落成;周围景色优美;自己心情闲适;主人品味高雅;宾主志同道合。

【评分标准】应在诗句的基础上用最简单的话概括,一点1分,答出4点即得满分。

(2)简要赏析颔联、颈联的写景艺术。

(4分)

答:

  

【解析】本题考查艺术技巧的鉴赏能力。

既然是写景艺术,那就要先将所写景物找出来;再思考所用手法,回忆类题解答时所用术语(也可结合写景散文的相关知识),这样可以推测有铺陈描写、移步换景等;最后考虑艺术手法,联想(想象)或虚实结合等。

答案:

选取景物,铺陈描摹(一渠水、数点山、碧松、红药);移步换景,富有层次(由远及近、由外而内);虚实结合,寓情于景(通月朗、待春还)。

【评分标准】应依次作答,所写景物——所用手法。

一点1分,两点2分,三点4分。

(3)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3分)

答: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词感情的鉴赏能力。

鉴赏感情,要由表及里,深入到本质。

本诗的感情看似旷达,实则别有深意,这一点必须要勘破。

如“莫言”“认得”等词语就要认真揣摩其含义。

答案:

赞美恭维之意;羡慕向往之情;志趣相同之感。

【评分标准】应逐条归纳。

前一句是恭维、赞美且羡慕,后一句是认同。

六、(2015·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

月  圆①

[唐]杜甫

孤月当楼满,寒江动夜扉。

委波金不定,照席绮逾依②。

未缺③空山静,高悬列宿④稀。

故园松桂发,万里共清辉。

【注】①这首诗是唐代宗大历元年(766)秋天杜甫流寓夔州时所作。

②绮逾依:

这里指(席子上的)光彩更加柔美。

③未缺:

指月圆。

④列宿:

众星。

1.这首诗前六句描写了月圆之夜的哪几幅画面?

请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

(4分)

答: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形象的能力。

第一、二句描写一轮明月独悬高空,正对屋舍,月光照射在秋夜滚滚的江面之上,又反射到屋门之上闪动。

第三、四句从江楼上俯视长江上的月色,绵延曲折起伏的水波在不停地跳动着金光,又从写江上的月光转到写屋内的月光,华丽的绮席被月光照射显得更加柔美。

第五、六句诗人的视线转移,秋天的深夜里高悬着的一轮明月,照耀着幽深人少的山林。

接着诗人又仰望夜空,看到月光皎洁,群星稀寥。

六句描写了六个画面,用简洁的、诗意的语言概括,以符合诗歌相应的意境。

答案:

孤月当空,清辉满楼;月映寒江,影动柴扉;月洒江波,浮光跃金;月照绮席,光彩交融;月挂空山,万籁俱静;月明中天,疏星寥落。

【评分标准】共6个要点,答4个要点即可,每个要点1分。

分别紧扣意象:

满楼、柴扉、江波、绮席、空山、疏星。

【规律方法】

欣赏诗的画面美,主要从四方面着手:

一是物象的组合方式,二是画面色彩,三是动态,四是静态。

答题思路可分为四个部分:

分析形象含意、描摹诗歌图景、概括形象意境特点、剖析作者思想。

2.本诗最后两句情感真挚,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作简要赏析。

(4分)

答: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最后两句,诗人由眼前的月亮想象到千里之外的家乡和亲人,联想与他们远隔万里共沐月光。

想到遥远的家乡的松树当茂,桂花正香,在这明净的夜晚,唯愿同远隔万里天涯的亲人们共同沐浴着这美好的月光。

点明故乡的松树、桂花为虚写,而眼前的清辉为实写;然后结合文本分析的同时,抓住关键词“故园”,点明其表达效果:

表达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答案:

遥想故园桂花开放,是虚写;眼前清辉,是实写。

故园桂花正该开放,虚中有实;万里清辉,实中有虚。

虚实结合,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切思念,寄托了诗人渴盼万家团圆的美好愿望。

【评分标准】共4分,概括实写在文中的体现得1分,概括虚写在文中的体现得1分,概括其表达效果得2分。

七、(2015·福建卷)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6分)

秋夜纪怀

[宋]陆游

北斗垂莽苍,明河①浮太清②。

风林一叶下,露草百虫鸣。

病入新凉减,诗从半睡成。

还思散关③路,炬火驿前迎。

(选自《四库全书》本《放翁诗选》)

【注】①明河:

银河。

②太清:

指天空。

③散关:

即大散关。

④炬火驿前迎:

举着火把到驿馆前迎接。

(1)第二联写景精细,请简要分析。

(3分)

答: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

抓住第二联的关键词“风”“叶”“露”“虫”,可知作者描绘了一幅秋天夜间的画面,作者通过意象语言“风林”“叶下”“露草”“虫鸣”等关键词,以声衬静,营造了落寞、凄清的氛围。

答案:

(要点)①上句写微风穿过树林,叶子悄然落下;②下句写露水沾湿秋草,百虫鸣叫;③全联细致地写出了秋夜的寂静,营造出一种凄清的氛围。

【评分标准】准确理解上句和下句的意思,各得1分,写出全联的意境,得1分。

其他看法,言之成理亦可。

(2)三、四两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请简要分析。

(3分)

答: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诗词思想感情的能力。

理解思想感情要联系背景,调动积累,知人论世,品读诗词,理解内容,分析情感。

三、四两联作者走笔抒怀,写卧病,写吟诗,然病中所思,诗中所吟,仍是难以忘怀的大散关,那铁马冰河的边防重地,那驿炬来迎的抗金前沿。

体现了作者报效祖国的爱国情怀。

答案:

抒发了诗人的爱国情怀:

诗人虽秋夜病卧,仍壮心不已,念念不忘昔年在大散关的战斗生活,还想重返战场,报效国家。

【评分标准】整体写出诗人的爱国情怀得1分,结合诗句简要分析得2分。

意思对即可。

八、(2015·浙江卷)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题。

(7分)

木兰花慢 赠弹琵琶者

[元]张伯淳

  爱当垆年少,将雅调,寄幽情。

尽百喙春和,群喧夜寂,老凤孤鸣。

都来四条弦里,有无穷、旧谱与新声。

写出天然律吕①,扫空眼底蓁②筝。

落红,天气暖犹轻。

洗耳为渠听。

想关塞风寒,浔阳月色,似醉还醒。

轩窗静来偏好,到曲终、怀抱转分明。

相见今朝何处?

语溪③乍雨初晴。

【注】①律吕,此指乐律或音律。

②蓁,一种弦乐器,如筝。

③语溪,溪水名,在今浙江桐乡。

1.下片“浔阳月色”语出白居易《琵琶行》,写出白诗中与此句匹配的相关诗句。

(2分)

(1) 

(2) 

【解析】题目要求写出白居易《琵琶行》中与此句匹配的相关诗句,那么你写的诗句一句要体现“浔阳”,一句要体现“月色”。

然后回想《琵琶行》中有“浔阳”和体现“月色”的诗句,写出两句即可。

答案:

(1)浔阳江头夜送客(谪居卧病浔阳城/浔阳地僻无音乐)

(2)别时茫茫江浸月(唯见江心秋月白/绕船月明江水寒/春江花朝秋月夜)

【评分标准】两句诗句,必须一句体现“浔阳”,一句体现“月色”,写对1句得1分。

如果写的两句都体现“浔阳”或“月色”,只得1分。

2.分析上片与下片对琵琶演奏描写角度的差异。

(5分)

答: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

描写的角度主要是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

抓住上片关键的“尽百喙春和,群喧夜寂,老凤孤鸣。

都来四条弦里,有无穷、旧谱与新声”不难看出这是对乐曲的描写,是直接描写。

抓住下片关键句“洗耳为渠听。

想关塞风寒,浔阳月色,似醉还醒”也不难看出这是从听者的角度,由听者的联想来衬托音乐之美,属于间接描写。

答案:

(1)上片从乐曲方面来描写(乐曲的演奏者、乐曲旋律的复杂变化、乐曲声律的高雅等),侧重正面描写、直接描写。

(2)下片从听者方面来描写(气氛感受、典故联想、景色渲染等),侧重侧面描写、间接描写。

九、(2015·湖南卷)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题目。

(8分)

君不见魏武草创争天禄,群雄睚眦相驰逐。

昼携壮士破坚阵,夜接词人赋华屋。

都邑缭绕西山阳,桑榆汗漫漳河曲。

城郭为虚①人代改,但有西园明月在。

邺傍高冢多贵臣,娥眉

睩共灰尘。

试上铜台歌舞处,唯有秋风愁杀人。

(张说《邺都引》,选自《全唐诗》)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

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选自普通高中语文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注】①虚:

废墟。

(1)第二段诗句节选自唐代诗人张若虚的《     》。

(2分)

【解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注意不要写错别字。

答案:

春江花月夜

【知识拓展】

《春江花月夜》是乐府《清商曲·吴声歌》旧题。

张若虚首次将这一旧题改造成长篇七言歌行。

创作此诗,虽说也是沿袭了前人写旧题乐府诗往往敷衍题目的常例,但其内容有所开拓,篇制大为扩展,格调与境界更是远在同题诸作之上。

(2)请赏析两诗中画横线诗句所抒发的人生感悟的差异。

(6分)

答: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城郭为虚人代改,但有西园明月在”二句,是通过曹魏时代的城郭建筑今已凋敝颓败揭示邺都环境的今昔变迁。

“城郭”一词有承接上文“都邑”、引起下文转折的作用,它是邺都外观上最易显示变化的景物。

“城郭”和“西园”沦为废墟,标志着魏武的时代已成为历史的陈迹,明月依旧,却照不见曹操在西园“夜接词人赋华屋”,更衬托出今日邺都的凄凉冷落。

张若虚的诗,一开始诗人神思飞跃,接下来又紧紧联系着人生,探索着人生的哲理与宇宙的奥秘。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是说,个人的生命是短暂即逝的,而人类的存在则是绵延长久的,因此“代代无穷已”的人生就和“年年望相似”的明月得以共存。

这是诗人从大自然的美景中感受到的一种欣慰。

诗人虽有对人生短暂的感伤,但并不是颓废与绝望,而是缘于对人生的追求与热爱。

全诗的基调是“哀而不伤”,使我们得以聆听到初唐时代之音的回响。

答案:

“城郭为虚人代改,但有西园明月在”,以都邑变为废墟,人世盛衰更替与月之千秋永照对比,突显人非物换,抒发了世事沧桑,人生如寄的感慨。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将人类的代代相续与月之永恒不变对举,表现宇宙的永恒和生命的无限,强调人类的绵延不绝,抒发了一种豁达乐观的情怀。

【评分标准】对诗句的分析,每一句要求有手法,有情感并且分析正确,手法、情感、分析各得2分。

十、(2015·天津卷)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

(9分)

雨过至城西苏家

[宋]黄庭坚

飘然一雨洒青春,九陌净无车马尘。

渐散紫烟笼帝阙,稍回晴日丽天津。

花飞衣袖红香湿,柳拂鞍鞯绿色匀。

管领风光唯痛饮,都城谁是得闲人?

【注】此诗作于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黄庭坚时任秘书省校书郎。

是年,长期贬谪外放的苏轼被授予翰林学士、知制诰等要职。

(1)诗中描写了春雨后的哪些景象?

(2分)

答: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的能力。

分析描绘的景象,需结合原诗,逐句分析。

首联写雨过天晴,地面干净;颔联写紫烟逐渐散去,风和日丽;颈联写花湿、柳绿。

答题时要注意语言格式的协调一致。

答案:

尘土涤净紫烟渐散雨过日丽红花沾雨柳色葱翠

【评分标准】每种景象各0.5分,写出四种得满分。

可不拘泥所给答案,只要有干净、烟散、雨过天晴、红花、柳色等关键词即可给分。

(2)结合诗句说明颈联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

(4分)

答:

   

【解析】答题时首先明确手法名称,然后结合具体诗句分析。

首先考虑对仗,因为诗歌一般都讲究对仗。

其次考虑其他修辞手法及表现手法。

“飞”“匀”是视觉,“香”是嗅觉,“湿”是触觉。

答案:

①对仗,如“花飞”对“柳拂”,“红香湿”对“绿色匀”。

②比拟,如“柳拂”。

③从视觉、嗅觉、触觉等多角度(运用通感)进行描写,如“衣袖红香湿”。

【评分标准】答出艺术手法1分,能结合诗句分析1分。

答出两点即可给满分。

(3)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3分)

答:

   

【解析】分析诗人情感需结合诗歌具体内容,即描绘的景象及对待景象的态度。

诗人是去访友,看到的是雨后天晴的明媚景象,体现了心情的愉悦。

尾联“痛饮”“闲人”等词也容易判断诗人的喜悦之情。

答案:

雨后天晴访友的喜悦之情;仕途上的踌躇满志或忙中偷闲的快乐。

【评分标准】答出“喜悦”“欢乐”等关键词给2分,能简要分析给1分。

十一、(2015·北京卷)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3题。

醉 翁 操【1】

苏 轼

琅然,清圆,谁弹?

响空山。

无言,惟翁醉中知其天。

月明风露娟娟,人未眠。

荷蒉过山前,曰有心也哉此贤【2】。

  醉翁啸咏,声和流泉。

醉翁去后,空有朝吟夜怨。

山有时而童巅【3】,水有时而回川。

思翁无岁年,翁今为飞仙。

此意在人间,试听徽外三两弦【4】。

注释:

【1】据本词序,欧阳修喜爱琅琊幽谷的山水奇丽、泉鸣空涧,常把酒临听,欣然忘归。

后沈遵作琴曲《醉翁操》,崔闲记谱,请苏轼填词。

【2】蒉,草筐。

《论语·宪问》:

“子击磬于卫,有荷蒉而过孔氏之门者,曰:

‘有心哉,击磬乎!

’”【3】童巅:

山顶光秃。

山无草木曰童。

【4】徽:

琴徽,系弦之绳。

此处代指琴。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响空山”与王维《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的“空山”,都写出了山的空寂。

B.“荷蒉”两句以《论语》中荷蒉者对孔子击磬的评价,赞赏醉翁懂得鸣泉之妙。

C.“醉翁去后”两句描写醉翁离开琅琊后,作者空对流泉,以吟诵表达思念之情。

D.词作最后三句是说醉翁虽已离世,声和流泉的美妙意境却仍然得以留存人间。

【解析】选C。

“朝吟夜怨”的“吟”字并非是作者的“吟诵”,而是指泉水流动的声音。

同时,本词主要借对流泉声音的描写来赞美欧阳修在琅琊山寄情山水,感受天籁的悠然自得之情,并非对醉翁的思念之情。

所以C项错。

2.词作开篇几句用了以声写声的手法,用玉声形容泉声的清亮圆润。

按照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5分)

①下列诗句,没有运用这种写作手法的一项是(3分) (  )

A.龙吟虎啸一时发,万籁百泉相与秋。

(李颀《听安万善吹觱篥歌》)

B.商声寥亮羽声苦,江天寂历江枫秋。

(刘长卿《听笛歌留别郑协律》)

C.蜂簇野花吟细韵,蝉移高柳迸残声。

(韦庄《听赵秀才弹琴》)

D.寒敲白玉声偏婉,暖逼黄莺语自娇。

(王仁裕《荆南席上咏胡琴妓》)

【解析】选B。

A项用“龙吟虎啸”同时爆发,以及百道飞泉和秋天的各种声响交织在一起来形容觱篥的声音变化多端、热闹非凡;C项分别用蜂与蝉的声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