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标及教法doc11.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939465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8.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课标及教法doc1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语文课标及教法doc1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语文课标及教法doc1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语文课标及教法doc1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语文课标及教法doc1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文课标及教法doc11.docx

《语文课标及教法doc1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课标及教法doc11.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语文课标及教法doc11.docx

语文课标及教法doc11

中学教师专业标准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_______是履行中学教育工作职责的专业人员,需要经过严格的培养与培训,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B)A.教研员B.中学教师C.有专业知识的人、有技能的人

2、中学教师的培养、准入、培训、考核等工作的重要依据是。

(C)

A.《中学教师课程标准》B.《中学教师师德标准》C.《中学教师专业标准》

3、下列教学方式中,教学效果最差的是(B)

A.启发式B.填鸭式C.因材施教

4、在班级管理与教育活动中,教师要指导学生理想、_____、学业等多方面发展。

(A)

A.心理B.思想C.创新

5、下列选项中,属于中学教师通识性知识的是(B)

A.所教学科课程标准B.相应的艺术欣赏与表现知识C.中学生群体文化特点与行为方式

6、根据中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特点,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B)活动。

A.教育B.德育C.教学

7、下列属于教师专业能力的是(C)

A.学科知识B.学科教学知识C.教学实施

8、下列属于教师“职业理解与认识”领域的是(A)

A.认同中学教师的专业性和独特性,注重自身专业发展

B.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C.关爱中学生,重视中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保护中学生生命安全

9、对“师德为先”理念的理解,错误的是(C)

A.热爱中学教育事业,具有职业道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履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B.关爱中学生,尊重中学生人格,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

C.尊重中学生权益,以中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和发挥中学生的主动性。

10、在教学中,遵循中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教学规律,提供适合的教育。

这一做法体现了(B)的理念。

A.教师为本B.学生为本C.教育为本

二.填空题

1、中学教师是履行中学教育的专业人员,需经过严格的(培养)与(培训),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

2、《专业标准》是国家对合格中学教师的(基本专业要求),是中学教师实施教育教学行为的(基本规范),是引领中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准则),是中学教师培养、准入、培训、考核等工作的(重要依据)。

3、《中学教师专业标准》的基本理念包括四个方面,即

(师德为先),(学生为本),(能力为重),(终身学习)。

4、《中学教师专业标准》基本内容中的“专业理念与师德”包括(职业理解与认识)、(对学生的态度与行为)、(教育教学的态度与行为)、(个人修养与行为)四个方面。

5、“专业知识”包括(教育知识)、(学科知识)、(学科教学知识)、(通识性知识)四个方面。

6、“专业能力”包括(教学设计)、(教学实施)、(班级管理与教育活动)、(教育教学评价)、(沟通与合作)、(反思与发展)六个方面。

7、在《中学教师专业标准》中,“对学生的态度与行为”要求我们尊重中学生的独立人格,维护中学生合法权益,平等对待每一个中学生,不(讽刺)、(挖苦)、(歧视)中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中学生。

8、在“班级管理与教育活动”中,要求我们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帮助中学生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注重结合学科教学进行(育人活动)。

9.在《中学教师专业标准》的基本理念中,“学生为本”要求尊重中学生(权益),以中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和发挥中学生的(主动性)。

10.在《中学教师专业标准》专业理念与师德中,要求引导中学生(自主学习)、自强自立,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11.在《中学教师专业标准》专业理念与师德中,“个人修养与行为”要求教师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

12.在《中学教师专业标准》专业知识中,“教育知识”要求教师了解中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过程及其教育方法。

13.在《中学教师专业标准》专业知识中,“学科知识”要求教师掌握所教学科内容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与技能。

14、在《中学教师专业标准》专业能力中,“教育教学评价”要求教师利用评价工具,掌握多元评价方法,(多视角)、(全过程)评价学生发展。

15、在《中学教师专业标准》专业能力中,“反思与发展”要求教师制定专业发展规划,积极参加(专业培训),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质)。

16、在《中学教师专业标准》专业能力中,“沟通与合作”要求教师了解中学生,平等地与中学生进行(沟通交流);与同事(合作交流),分享经验和资源,共同发展。

语文课程标准第一部分复习题

一.填空

1、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3、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4、(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5、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

6、初中语文课程的内容包括(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

7、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之下,分别提出“学段目标与内容”,体现语文课程的(整体性)和(阶段性).

二、问答题

1、语文课程的性质是什么?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2、《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语文课程基本理念包括哪四个方面?

(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3)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4)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3、语文教育的三重基础功能是什么?

为学生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为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和人格打下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

4、语文课程标准多处提到“语文素养”,你是如何理解“语文素养”内涵的?

答:

“语文素养”包括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适就实际生活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的能力,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

还有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三、论述题

1、语文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对此你是怎么理解的?

答:

倡导“自主“学习,就是要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自觉性,逐步掌握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好奇心、求知欲和进取精神。

合作学习就是指学生在群体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

开展合作学习,要给学生群体一个共同的任务,让每一个学生在这任务中积极地承担个人的责任,学生在学习中相互支持、相互配合,遇到问题能协商解决,能通过沟通解决群体内的冲突,对各个分担的任务进行群体加工,对活动的成效共同进行评估,通过合作,提高学习效率,增强合作精神。

探究学习,就是指学生独立地发现问题,获得自主发展的学习方式。

在探究学习中,学生自已发现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各种学习途径“获得知识和能力、情感和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探究学习的主要特征是“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和开放性”。

2、语文教学实践中如何贯彻“渗透审美教育”的原则?

(1)美读——让学生领受情感美。

所谓美读就是把作者的感情在读的时候传达出来。

而美读是学生感知教材的主要方式和获得作品美感的基本途径。

它把无声的文字化为有声的语言,把储存的信息的符号载体还原成作者所要传达的真情实感,使作品中的人物情景跃出纸面,使学生进入角色,与作品中的人物一起分担喜怒哀乐,直接受到作品感染熏陶。

(2)遵路——让学生体察文思美。

就是让学生体品作者写作时的思路布局谋篇,以便开拓文章的思想内涵及艺术匠心、美学趣味。

(3)入境——让学生理解意蕴美。

入境就是要把学生引入作品所描写的特定的意境,使学生似亲眼所见,亲身所历,似言出己口、情出己心,通过自己的体悟,深入认识作品的思想底蕴和美学价值,从心里说出一个“好”字,一个“美”字。

入境不仅使学生对美的事物从直觉感受上升到理性认识,形成稳定的情感、意志、性格,并使他们所获得的审美经验进而转化为行为的技能技巧乃至理念、信仰、世界观。

(4)悟文——让学生感悟语言美。

指导学生理解词句在具体语境中的表达作用,品味炼字的贴切和用语的精妙,可以使学生既受到语言美的熏陶,又从作家文笔之中吸取语言滋养,逐步提高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

(5)勤笔——让学生借鉴文学美。

就是引导学生自己拿起笔来从作品中借鉴美、模仿美、表现美、创造美。

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渗透审美教育,是课程教学目标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加强德育渗透,提高未来劳动者素质的必要举措。

《语文课程标准》第二部分

一、填空题

1.语文课程目标从( 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设计。

目标的设计着眼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2.课程总目标要求学生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第四学段要求课外阅读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

3.课程总目标要求学生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

第四学段要求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左右。

4.课程总目标要求学生背诵优秀诗文(240)篇(段),第四学段要求背诵优秀诗文( 80 )篇(段)

5.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是所有学段朗读教学的要求。

6.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7.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学习科学的思想方法,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

8.第四学段“口语交际”要求学生说话要注意(对象)和(场合),学习文明得体的交流。

9.第四学段关于“写字”的目标要求是:

在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的基础上,学写规范、通行的(行楷)字,提高书写的速度。

10.第四学段“综合性学习”的教学目标要求学生(自主)组织文学活动,在办刊、演出、讨论活动过程中,体验(合作)与(成功)的喜悦。

四、判断题

1.第四学段要求学生读一般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600字,能较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

  (错)

2.第四学段的阅读要求学生掌握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

(错)

3.第四学段的作文每学年不少于14次,其他练笔不少于1万字。

  (对)

4.第四学段的学生45分钟能完成不少于600字的习作。

  (错)

5.一个完整的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四个步骤是:

确定研究方案——制定研究方案——开展研究方案——分享研究成果。

(对

新课标对第四学段阅读教学有什么新要求?

比较而言,第四学段侧重考察理清思路、概括要点、探究内容等方面的情况,以及读懂不同文体文章的能力。

新课标对第四学段语文阅读教学的要求是: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2.养成默读习惯,有一定的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

3.能较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扩展自己的视野。

4.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5.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6.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

7.能够区分写实作品和虚构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

8.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9.阅读科技作品,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

10.阅读简单的议论文,区分观点与材料(道理、事实、数据、图表等),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断。

11.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12.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背诵优秀诗文80篇。

13.了解基本的语法知识,用来帮助理解语言上的难点;了解常用的修辞方法,体会它们在课文中的表达效果。

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

14.能利用图书馆、网络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

15.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

五、简答题

1.“课程标准”从哪几个方面提出了目标和内容要求?

“课程标准”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性学习五方面提出了目标和内容的具体要求

2.第四学段的写作目标中,记叙性、说明性和简单的议论性文章的写作要求是什么?

写记叙性文章,表达意图明确,内容具体充实;写简单的说明性文章,做到明白清楚;写简单的议论性文章,做到观点明确,有理有据。

3.课程总体目标中对“口语交际”提出了哪些具体要求?

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运用口头语言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

4.第四学段“综合性学习”中对于“搜集和使用资料”方面的要求是什么?

掌握查找资料、引用资料的基本方法,分清原始资料与间接资料的主要差别,学会注明所援引资料的出处。

5.语文课程标准的总体目标与内容是什么?

①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②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

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

③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

④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

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初步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

⑤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

⑥学会汉语拼音。

能说普通话。

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

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

⑦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

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

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

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

⑧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

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

⑨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

⑩学会使用常用的语文工具书。

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六、论述题:

1.从自身实际出发,谈谈自己实施综合性教学的一些设想。

答案要点:

性质:

学生自主组织形式:

办刊、演出、讨论等

内容:

学校、本地区、国内外大事中的热点问题;

方法:

搜集资料、调查访问、讨论、展示

预期效果:

能展示学习成果,在整个过程中享受合作与成功的喜悦(要结合教学实际来谈)

2、“课程目标九年一贯整体设计”。

总目标下分四个学段。

请以“写作目标”为例分析语文课程的整体性和阶段性,以及“各学段之间的目标相互联系,螺旋上升,最终全面达成总目标”这一特点。

(以下是四个学段对写作目标的一部分内容界定:

供答题时参考

(a)留心周围事物,写自己想说的话

(b)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内容写清楚。

(c)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自己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

(d)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能抓住事物特征,有自己的感受、体验和认识,表达力求有创意。

答案要点:

阶段性体现:

不同阶段要求不同,学段越高标准和要求就相应越高。

比如“教学生关注生活”第一学段是“留心”事物,第二学段是“观察”,第三学段是在“养成观察的习惯”,而第四学段是“多角度观察”。

在不断提高标准和要求的同时,能注意到各学段之间的过度和衔接。

循序渐进,逐步落实:

“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能抓住事物特征,有自己的感受、体验和认识,表达力求有创意。

”的要求。

整体性体现:

四个学段都要求学生:

1、关注生活,教学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2、说自己想说的(真实表达)

在九年四个学段的层递式目标规划下,最终全面达成总目标

结合教学实际和第四学段的写作要求展开论述。

课程标准第三部分复习题

一、填空:

1.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2.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3.阅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

4.应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浏览。

5.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

6.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创造的能力。

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

7.在写作教学中要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

8.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

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

9.朗读要提倡自然,要摒弃矫情做作的强调。

10.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

三、简答:

《语文课程标准》中对教学建议提出了哪四条要求?

1.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2.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课程的实践性和综合性

3.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

4.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

第三部分的二、三、四部分

一、填空:

1.语文课程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学习),改善(教师教学)。

2.语文课程评价应该改变过于重视甄别和选拔的状况,突出评价的(诊断)和(发展)功能。

3.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朗读评价的总要求。

根据阶段目标,各学段的要求可以有所侧重。

评价学生的朗读,可从(语音)、(语调)和(语气)等方面进行综合考察,评价“有感情地朗读”,要以对内容的(理解)与(把握)为基础,要防止矫情做作。

4.口语交际的评价,须注重提高学生对口语交际的认识和表达沟通的水平。

考察口语交际水平的基本项目可以有讲述、应对、复述、(转述)、即席讲话、(主题演讲)、问题讨论等。

5.综合性学习的评价,应着重考察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探究精神)与(合作态度)。

二、问答题:

1.如何加强形成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关注学习过程,有利于及时揭示问题、及时反馈、及时改进教与学活动。

应加强形成性评价,注意收集、积累能够反映学生语文学习与发展的资料,可采用成长记录袋等各种方式,记录学生的成长过程。

对学生语文学习的日常表现,应以表扬、鼓励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语,从正面加以引导。

2.如何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与互动?

应注意将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及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相结合,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自我反思。

评价要理解和尊重学生的自我评价与相互评价。

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有利于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

根据需要,可让学生家长、社区、专业人员等适当参与评价活动,争取社会对学生语文学习的更多关注和支持。

3.怎样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

语文课程评价要体现语文课程目标的整体性和综合性,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

应注意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五个方面的有机联系,注意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交融、整合,避免只从知识、技能方面进行评价。

4.精读的评价要求?

重点评价学生对阅读材料的综合理解能力,要重视评价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创造性的理解。

第一学段可侧重考察对文章内容的初步感知和文中重要词句的理解、积累;第二学段侧重考察通过重要词句帮助理解文章,体会其表情达意的作用,以及对文章大意的把握;第三学段侧重考察对文章表达顺序和基本表达方法的了解领悟;第四学段侧重考察理清思路、概括要点、探究内容等方面的情况,以及读懂不同文体文章的能力。

5.列举写作评价结果的呈现方式?

评价结果的呈现方式,根据实际需要,可以是书面的,可以是口头的;可以用等级表示,也可以用评语表示;还可以采用展示、交流等多种方式。

提倡学生在成长记录中收存有代表性的课内外作文和有价值的典型案例分析,以反映写作的实际情况和发展过程。

6.列举不同学段的口语交际评价要求?

口语交际的评价,应按照不同学段的要求,综合考察学生的参与意识、情意态度和表达能力。

第一学段主要评价学生口语交际的态度与习惯,重在鼓励学生自信地表达;第二、第三学段主要评价学生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第四学段要通过多种评价方式,促进学生根据不同的对象和内容,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

评价宜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让学生承担有实际意义的交际任务,并结合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活动中的表现,综合考察学生真实的口语交际水平。

7.课表对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建议?

1.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例如:

教科书、相关配套阅读材料、其他图书、报刊、工具书、教学挂图,电影、电视、广播、网络,报告会、演讲会、辩论会、研讨会、戏剧表演,生产劳动与社会实践场所,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布告栏、报廊、各种标牌广告,等等。

自然风光、文化遗产、风俗民情、方言土语,国内外的重要事件,日常生活的话题等也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

2.各地都蕴藏着多种语文课程资源。

学校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认真分析本地和本校的特点,充分利用已有的资源,积极开发潜在的资源,特别是人的资源因素和在课程实施过程中生成的资源因素。

3.学校应积极创造条件,努力为语文教学配置相应的设备;还应当争取社会各方面的支持,与社区建立稳定的联系,给学生创设语文实践的环境,开展多种形式的语文学习活动。

4.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材教法部分

一、教学设计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精约净雅,意味隽永。

请依据文本和八年级学情,设计一个教学简案。

二、教学设计

请为鲁迅的《故乡》设计一个教学简案

三、教学设计

我说道:

“爸爸,你走吧。

”他往车外看了看说:

“我买几个橘子去。

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

”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

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

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

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

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

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我赶紧拭干了泪。

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

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

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

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

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

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

过一会说:

“我走了,到那边来信!

”我望着他走出去。

他走了几步,回头看见我,说:

“进去吧,里边没人。

”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此段节选自朱自清散文名篇《背影》,质朴之言已成为我们心灵深处的亲情珍藏。

课堂上,你将如何引领学生走近“背影”,品味经典?

请将此处教学设计较为详细的呈现出来。

四、案例分析

教学《社戏》时,有位教师将“叙事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