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第二章第二节城市化过程与特点学案湘教版必修2.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937198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86.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第二章第二节城市化过程与特点学案湘教版必修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高中地理第二章第二节城市化过程与特点学案湘教版必修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高中地理第二章第二节城市化过程与特点学案湘教版必修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高中地理第二章第二节城市化过程与特点学案湘教版必修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高中地理第二章第二节城市化过程与特点学案湘教版必修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第二章第二节城市化过程与特点学案湘教版必修2.docx

《高中地理第二章第二节城市化过程与特点学案湘教版必修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第二章第二节城市化过程与特点学案湘教版必修2.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地理第二章第二节城市化过程与特点学案湘教版必修2.docx

高中地理第二章第二节城市化过程与特点学案湘教版必修2

第二节城市化过程与特点

[学习目标定位] 1.理解城市化的概念、特征和意义。

2.理解城市化的动力机制。

3.掌握城市化的特点、城市化的地区差异及其成因。

一、城市化

1.概念:

是指人口和产业活动在空间上集聚、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

2.城市化标志

(1)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持续上升。

(2)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逐渐转移。

(3)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

3.城市化意义

(1)有利于城市与乡村的交流,缩小城乡发展的差距。

(2)有利于改善地区产业结构。

(3)有助于提高工业生产的效率。

(4)提高区域的整体发展水平。

(5)影响乡村的生产生活方式,提高乡村的对外开放程度。

思考

1.为什么说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是衡量城市化水平高低的最重要指标?

答案 城市化包含了人口城市化和地域城市化两个方面。

但无论是产业上的由农业向非农业转型,还是空间上的由乡村到城市的转变,均是以人口由农村向城市的转移为根本的。

二、城市化动力机制

1.动力:

社会经济发展是城市化的主要动力。

2.表现:

一般来说,经济越发达,城市化水平越高;反之就越低。

(1)农业劳动生产效率的不断提高,农村劳动力明显过剩,农业人口向城市大量转移。

(2)城市的发展与工业化进程的关系尤为密切,在大多数城市,工业是城市经济的主要支柱,能够安排大量劳动力就业,并为服务业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

(3)城市的兴起又与第三产业的发展密切关联,经济繁荣的城市,服务业相对发达。

思考

2.经济越发达,城市化水平就越高,反之就越低。

这种说法准确吗?

答案 上述说法在“一般情况下”是正确的,但是如果没有“一般情况”这个前提就不准确了。

许多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就不遵循这种一般规律,一部分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明显超过了本国的经济发展阶段和工业化水平,城市总体发展和基础设施相对落后,另一部分发展中国家则表现为城市化进程明显落后于相应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工业化进程。

三、城市化特点

1.发达国家的城市化

(1)特点:

发达国家城市化已推进到相对成熟的发展阶段,城市化水平高,城市边缘地带发展快,出现高水平的大都市连绵带,城市绿化率高。

(2)一些大城市中心区居住环境恶化,居民外迁,表现出衰落的迹象。

为减轻中心城区的压力,建设了较多的卫星城和工业区。

2.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

(1)特点:

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总体水平比较低,推进速度快。

(2)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很不平衡。

城市化水平比较低的国家大多分布在亚洲和非洲;南美洲国家的城市化水平则比较高,“虚假城市化”的状况最为突出;亚洲一部分国家则表现为“滞后城市化”的状况。

3.中国的城市化

(1)特点:

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快,城市数量急剧增加,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

(2)发展中应注意的问题:

城市化必须与工业化协调发展;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人文资源,全面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统筹城乡建设,完善城镇体系,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以人为本,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人居环境。

思考

3.目前发达国家城市化速度较慢,为什么城市化水平却远高于发展中国家?

答案 发达国家城市化起步早,城市化水平高,处于城市化后期成熟阶段,目前城市化速度较慢;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起步晚,虽然城市化速度较快,但城市化水平却较低。

探究点一 城市化及其动力机制

探究活动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增长和劳动市场的开放,上海市外来人口急剧增长:

1984年为75万,2014年外来常住人口为996万。

据分析,上海流入人口的主力是到上海市寻找工作或务工经商的农村青年劳动力,即经济型流入人口占了将近80%。

这使得上海市人口规模迅速扩大。

材料二 上海市用地变化示意图。

材料三 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依据全国2749个村庄调查提供的资料,农村存在的突出问题是:

村庄道路状况差,饮水困难,公共文化薄弱,文化设施普遍较差,农村环境污染形势严峻,农村自然灾害多发,社会保障堪忧,医疗资源严重缺乏,教学质量问题严重。

显然,中国目前的城乡差距,除了就业机会、收入差距外,显然还有居住和生活条件的差距。

这种差距导致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出城市化的内涵。

(2)城市化的标志有哪些?

(3)根据材料三概括出城市化的动力(从农村的推力和城市的拉力角度考虑)。

(4)有人说“一个国家或地区城市化水平体现其社会发展水平”。

你认为有道理吗?

答案 

(1)内涵:

①人口城市化:

人口向城市集聚;②地域城市化:

乡村地区变为城市地区。

(2)城市数量增多、城市人口增加、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上升。

(3)农村的推力:

农村就业机会少,收入低;农村医疗、教育等社会服务短缺,社会保障程度低;交通条件差;农村环境质量差;农村受自然灾害影响大。

城市的拉力:

城市就业机会多,收入高;社会福利保障程度高;文化设施齐全;城市交通便捷等。

(4)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城市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中心,它可以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而区域经济水平的提高,又促进城市的发展。

由此可见,该说法是正确的。

反思归纳

1.城市化的过程、表现、动力及结果

2.影响城市化的动力

探究点二 城市化特点

探究活动

 城市化是现代化的必经之路,不同地区、不同国家的城市化发展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世界城市化进程图。

材料二 英、美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表(%)。

1800年

1850年

1890年

1920年

英国

21

39

62

65

美国

4

12

35

51

材料三 与其他地区相比,中国的城市化具有自身的特点。

2010年中国城镇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为49.68%。

从城市规模看,特大城市发展最快,中等城市次之,小城市发展缓慢。

下图显示“1980~2005年世界平均、发达地区、发展中地区及中国的城市化水平变化”。

(1)读材料一,比较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主要异同。

(2)根据材料二,分析英、美城镇人口变化有何差异?

(3)根据材料三,说明1980年以来中国城市化的主要特点。

并指出我国城市化特点可能导致的城市化问题。

(4)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城市化水平,体现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那是否就表明经济越发达,城市化水平就越高;反之就越低呢?

答案 

(1)相同点:

城市人口增加,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城市数量增加;城市规模扩大。

不同点:

发达国家城市化起步早,城市化水平高,与经济发展相适应;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起步晚,发展快,城市化水平较低,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

(2)英国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高于美国,美国城镇人口增长速度比英国快。

(3)特点:

城市化起步晚;发展速度快;城市化水平较低;城市发展不合理。

问题:

绿地面积减少;环境质量下降;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就业困难,失业人数增多;用地紧张。

(4)不一定。

许多发展中国家经济还不算发达,城市总体发展和基础设施相对落后,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少数大中城市,实际城市化水平明显超过了与本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工业化水平相适应的城市化水平,即“虚假城市化”,如拉丁美洲巴西、墨西哥等。

另外还有许多发展中国家则表现为城市化水平明显落后于相应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工业化进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即“滞后城市化”,如南亚的印度、孟加拉国等。

反思归纳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的差异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所处阶段

后期

中期

起步时间

目前速度

发展水平

与经济发

展的关系

相适应

不相适应

城市人

口比重

原因

资本主义发展较早,产业革命早,经济高度发达

城市经济畸形发展,人口增长快,农村劳动力过剩

城市化

问题

出现了逆城市化现象。

随着大城市的过度扩张,市中心区的居住环境渐趋恶化,城市居民陆续向外迁移,一些大城市中心区表现出衰落的迹象。

有的发达国家为了减轻中心城区的压力,建设了比较多的卫星城和工业区

城市发展不合理。

南美洲国家出现了“虚假城市化”的现象,而印度、孟加拉国等国则表现为“滞后城市化”

对点训练一 城市化及其动力机制

城市的出现是人类走向成熟和文明的标志,也是人类群居生活的高级形式。

同时,城市所带来的社会问题,一直困扰着人类。

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2题。

1.城市化过程往往导致城乡间出现巨大差异,下列要素可能缩小城乡间差距的是(  )

①建筑 ②生活习惯和劳作方式 ③交通 ④信息技术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2.在城市化过程中伴随着(  )

①农业用地转变为非农业用地 ②农业活动转变为非农业活动 ③城市景观转变为乡村景观 ④区域文化特色得到强化

A.①②B.①④

C.③④D.①③

答案 1.B 2.A

解析 第1题,城市化过程中,城乡间的建筑、生活习惯和劳作方式将出现较大差异,但交通运输和信息技术将使城乡差距大幅度缩小。

第2题,城市化过程伴随着乡村景观转变为城市景观,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改变地方文化,促使现代文明向传统文化渗透,区域文化特色被弱化。

对点训练二 城市化特点

读“城市化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图”,完成3~4题。

3.关于图中各个时段城市化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M时段,城市化发展较快

B.在P时段,城市化水平较高

C.在N时段,城市化水平较高

D.在N时段,人口向城市迅速集聚

4.中国和英国分别处于图中的时段是(  )

A.P、NB.N、P

C.M、ND.P、M

答案 3.C 4.A

解析 第3题,P时段城市化速度较快,N时段城市化水平较高。

第4题,我国目前城市化发展速度较快,处于P时段;英国城市化水平较高,处于N时段。

下图中的曲线示意中国、日本、意大利和法国四个国家的城镇化率变化情况,曲线上的圆点表示各国不同高铁线路开始运营的年份。

读下图,回答5~6题。

5.上图中第一条高铁开始运营时,四个国家中乡村人口比重最小的为(  )

A.20%~30%B.30%~40%

C.40%~50%D.60%~70%

6.上图中2000~2010年高铁新运营线路最多的国家在此期间(  )

A.工业化程度提高B.人口增长率增大

C.逆城市化现象明显D.经济发展水平最高

答案 5.B 6.A

解析 第5题,衡量城市化水平高低的指标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即图中城镇化率。

图中第一条高铁开始运营时四个国家中城镇化率最高为66%左右,对应的乡村人口比重最小,大约34%左右。

第6题,结合不同国家城市化的进程和特点可知,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起步晚、水平低、速度快,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高、起步早、速度慢。

2000~2010年高铁新运营线路最多的国家城市化率最低,城市化发展速度最快,说明该国处于城市化快速发展的中期阶段,可判断为我国。

此期间,我国工业化程度不断提高,是城市化率提高的主要动力。

中国实行了计划生育政策,人口增长已步入现代型模式,人口增长率较小;逆城市化主要出现在城市化发展的后期阶段,此期间我国尚未出现明显的逆城市化现象;和其他三国相比,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最低,但发展速度最快。

综合提升

7.读“世界城乡人口数量变化图”,完成下列问题。

(1)2000年,发达国家城市人口总数约为________,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总数约为________。

(2)城市化的主要标志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最重要的指标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二战”后,城市化发展速度较快的是________国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比较两类不同国家城市化进程的特点。

发展中国家

发达国家

城市化进程特点

答案 

(1)11亿 20亿

(2)城市人口增加、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百分比

(3)发展中 发展中国家政治独立,经济迅速发展;许多发展中国家城市经济畸形发展,城市人口增长过快;农村劳动力过剩

(4)

发展中国家

发达国家

城市化进程特点

起步晚,目前发展速度快,城市化水平较低,城市发展不合理

起步早,目前发展速度较慢,城市化水平高,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解析 本题重点考查城市化的主要标志、“二战”后城市化发展速度较快的主要原因、不同国家城市化进程的特点。

据图分析,2000年发达国家城市人口总数约为11亿,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总数约为20亿。

“二战”后城市化发展速度较快的主要原因、不同国家城市化进程的特点,只要基础知识掌握扎实,不难解答。

教材P39 活动思考

1.大城市中心区环境恶化,地价上涨,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

城市边缘和小城镇基础设施完善,再加上高速公路的发展,私人小汽车的普及,许多人在市中心区和郊区之间作“钟摆式”运动。

2.不合理。

原因:

(1)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进程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是一种畸形发展。

农村人口大量涌入城市,给城市的就业、基础设施建设造成巨大压力,产生许多社会问题,易造成“虚假城市化”,反之有些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明显落后于经济发展水平和工业化进程,造成“滞后城市化”。

(2)工业和城市的拓展对当地生态造成很大的破坏。

3.

(1)城市化速度:

发达国家城市化起步早,目前发展速度趋缓,这是由于发达国家工业化早;发展中国家起步晚,发展快,这是由于“二战”后发展中国家纷纷独立,民族经济发展,人口迅速增长。

(2)城市化水平:

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高,这是由于新技术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使大量农村人口转为城市人口;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低,这是由于农村人口基数大,增长快。

(3)发达国家出现逆城市化现象,这是由于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提高、小城镇基础设施逐渐完善;发展中国家城市发展不合理,这是由于城市经济畸形发展,人口增长过快,农村劳动力过剩。

4.城市化的发展要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

一般来说,经济越发达,城市化水平越高;反之,越低。

如果城市化的速度超过了经济和工业的发展速度,城市总体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产生许多社会问题,就会出现“虚假城市化”现象。

如果城市化进程落后于相应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工业化进程,就会出现“滞后城市化”现象,阻碍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教材P40 活动探究

1.见下表。

现阶段中国城市化的特点

在城市化速度方面

城市化速度快,呈加速发展的态势

在城市化动力方面

改革开放,经济迅速发展,工业化水平不断提高

在产业结构变动方面

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第三产业转移

在人口流动方面

内地向沿海、山区向平原、经济欠发达地区向经济较发达地区、农村向城市,70%流入大中城市

在城市建设方面

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城市规模不断扩大

在环境生态保护方面

城市生态环境得到初步完善,但仍不容乐观

城市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基本协调,但问题仍有不少。

劳动力就业问题是城市化过程中必须要解决的一个首要问题

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关系

工业能安排大量的劳动力就业,并为服务业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城市发展促进工业化的进程

2.要协调好城市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必须坚持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协调统一,因地制宜,协调好城市用地、工业用地、农业用地、绿化用地的比例关系。

3.加速城市化进程,有助于提高西部地区的城市化水平,促使农业人口向非农业人口的转化,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化,提高居民生活水平,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基础过关]

读下表,完成1~2题。

年份

全世界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城市

人口

(亿)

城市

化水

平(%)

城市

人口

(亿)

城市

化水

平(%)

城市

人口

(亿)

城市

化水

平(%)

1950

7.34

29.2

4.47

53.8

2.87

17.0

1960

10.32

34.2

5.72

60.5

4.60

22.2

1970

13.71

37.1

6.98

66.6

6.73

25.4

1980

17.64

39.4

7.98

70.2

9.66

29.2

1990

22.34

42.6

8.77

72.5

13.57

33.6

2000

28.54

46.6

9.50

74.4

19.04

39.3

2010

36.23

51.8

10.11

76.0

26.12

46.2

1.上表说明(  )

A.1950~1980年,世界各国城市化进程均缓慢

B.1980~2010年,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加快,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趋缓

C.1950~2010年,世界城市人口均超过农村人口

D.1950~2010年,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数量和人口增长速度均超过发达国家

2.上表中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人口增长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发达国家工业化进程趋缓

B.发达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

C.发展中国家农村劳动力过剩更明显

D.发展中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更高

答案 1.D 2.C

解析 第1题,通过分析表格中数据,进行一些粗略的估算就可以得出1950~2010年,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数量和人口增长速度均超过发达国家。

第2题,城市化的主要动力是社会经济的发展,发展中国家城市化与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过快的城市化是由于农村劳动力过剩、城市经济畸形发展引起的。

读下表,回答3~4题。

   年 份

项 目   

1950年

1980年

城市数目(个)

1

3

工业总产值(万元)

12

176500

城市人口(万人)

12

65

城市人口比重(%)

2.7

38.6

3.表中的项目不能反映城市化进程的是(  )

A.甲B.乙

C.丙D.丁

4.表中哪一项最能反映城市化水平的高低(  )

A.甲B.乙

C.丙D.丁

答案 3.B 4.D

解析 第3题,城市化进程的标志是城市数量增多、城市人口增加和城市人口比重上升、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第4题,城市人口比重是衡量城市化水平高低的主要指标。

读“四国城市人口比重变化示意图”,完成5~6题。

5.21世纪以来,城市化水平最高、发展速度最快的分别是(  )

A.甲、丁B.乙、丁

C.乙、丙D.甲、丙

6.最早出现逆城市化现象的是(  )

A.甲B.乙C.丙D.丁

答案 5.D 6.A

解析 第5题,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是反映城市化水平的主要标志。

第6题,甲国城市化起步早,水平高,目前城市化发展速度减慢,城市人口比重有所下降,出现了逆城市化现象。

7.1996~2006年,我国城镇人口数量年均增长4.46%,城镇建成区面积年均增长5.23%,2006年人均建设用地面积是发达国家的1.58倍。

由此可推断该阶段我国(  )

A.城镇建成区城镇人口密度升高

B.城镇化水平已经超过发达国家

C.城镇土地集约利用水平高于发达国家

D.城镇人口增长速度滞后于城镇空间扩张速度

答案 D

解析 从有效信息“城镇人口年均增长4.46%和城镇建成区面积年均增长5.23%”可知,城镇人口增长速度滞后于城镇空间扩张速度。

下图表示1986~2011年北京市各圈层城市空间扩展强度变化情况。

读图完成8~9题。

8.北京市城市建设(  )

A.1991~1996年集中在三环路以内

B.1996~2001年四环路内逐渐填满

C.2001~2006年又是一个高峰时期

D.2006年以后六环路以外建设迅速

9.随着北京城市空间扩展(  )

A.二环路内人口流动量迅速的减少

B.居住区主要迁移到二环三环间

C.中心商业区迁移到四环五环间

D.五环六环间人口密度不断增大

答案 8.C 9.D

解析 第8题,读取图中信息:

在1991~1996年间扩展强度指数最大的是四环五环间,A错。

1996~2001年间二环内扩展强度指数为0,基本已填满,B错。

2001~2006年四环外地区扩展强度指数均大增,说明此时期是一个建设高峰期,C正确。

2006年后各区域扩展强度指数均很小,建设速度慢,D错。

第9题,随着北京市城市空间的扩展,城市规模变大,城市人口规模扩大,城市用地紧张。

图中信息显示2001年后北京城市扩展主要集中在四环以外,四环外人口密度不断增大。

10.下图为我国“某大城市三个不同年份同比例尺平面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该城市1991~2001年发生了哪些变化?

(2)2001~2015年该城市的发展变化有哪些?

(3)从上述三幅图分析,未来该城市变化的主要趋势是什么?

答案 

(1)①城镇面积由小到大;②城市工业区由无到有;③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增加。

(2)①人口向郊区迁移;②工厂向郊区迁移;③郊区新建绿化带;④建设卫星城和高速公路。

(3)逆城市化。

[能力提升]

到2020年西安城镇人口拟达到1100万,并形成“一核五区十卫星城”的总体布局。

下图为我国西安市“一核五区十卫星城”示意图,其中,新城区Ⅰ为1972~2004年规划城区,新城区Ⅱ为2004~2020年规划城区。

读图完成11~12题。

11.目前,西安市城市化过程正处于(  )

A.初期阶段B.加速发展阶段

C.高级阶段D.衰落阶段

12.在1972~2020年西安城市化总体规划纲要中,西安市两次规划的新城区都向北迁移,其主要原因是(  )

①北部土地资源丰富,地势平坦,地价低廉 ②北部有渭河从规划区域流过,为该区域提供了充足的水源

③北部交通十分便利 ④北部地区工业发达,科技先进,经济基础好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答案 11.B 12.A

解析 第11题,从图上可以看出西安市“一核五区十卫星城”的布局,可知它的城市化进程处于加速发展阶段。

第12题,西安市北部有渭河流过,土地资源丰富,适合新区建设。

新区建设之前交通不便,科技并不发达。

工业化率是工业增加值占全部生产总值的比重,城市化率为城镇常住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下图是“中国和日本的工业化率与城市化率变化曲线示意图”。

读图回答13~14题。

13.下列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①——日本工业化率

B.②——中国工业化率

C.③——日本城市化率

D.④——中国城市化率

14.关于中、日两国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分析,正确的是(  )

A.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快于日本

B.日本工业生产总值呈现下降趋势

C.中国的工业化与城市化相适应

D.日本工业化水平高于中国

答案 13.B 14.D

解析 第13题,读图可知:

①曲线代表日本城市化率,日本为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城市化水平远高于中国;②曲线代表中国工业化率,1949年后中国工业发展虽有波动,但整体水平是上升的;③曲线代表中国城市化率,中国为发展中国家,是个农业大国,城市化水平较低,但是改革开放后,城市化进程加快,处于加速发展阶段;④曲线代表日本工业化率,日本进入后工业化阶段,工业化总体水平高,但工业化率在降低。

第14题,由图可知,1980年后,中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处于加速发展阶段,日本处于成熟阶段,进程较慢,但总体进程中国远慢于日本,故A错;日本处于后工业化阶段,工业化率在下降,但工业总产值在上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纺织轻工业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