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学整理.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933742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41.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气象学整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气象学整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气象学整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气象学整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气象学整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气象学整理.docx

《气象学整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气象学整理.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气象学整理.docx

气象学整理

一,名词解释

1.干洁大气:

除去了水汽和各种悬浮的固体与液体微粒的纯净大气,称为干洁大气。

2.下垫面:

指与大气底部相接触的地球表面,或垫在空气层之下的界面。

如地表面、海面及其它各种水面、植被表面等。

3.气象要素:

构成和反映大气状态的物理量和物理现象,称气象要素。

主要包括气压、气温、湿度、风、云、能见度、降水、辐射、日照和各种天气现象等。

4、光饱和点与光补偿点答:

在一定的光照强度范围内,光合作用强度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强而增强。

当光照强度达到一定强度后,光合作用强度不再相应增强,而是趋近于一条渐进线,这种现象称为光饱和现象。

这个光的临界点称为光饱和点。

植物的光合强度和呼吸强度达到相等时的光强值称为光补偿点。

5、活动积温和有效积温答:

作物开始生长发育要求一定的下限温度,实际上是作物生长发育的起始温度,又称为生物学零度。

把高于下限温度的日平均气温称为活动温度。

作物在某时段内活动温度的总和称为活动积温。

活动温度与下限温度之差称为有效温度。

作物在某时段内有效温度的总和称为有效积温。

6、田间持水量答:

田间持水量又称土壤最小持水量,是指毛管悬着水达到最大量时的土壤含水量。

包括全部的吸湿水、膜状水和毛管悬着水。

田间持水量是在不受地下水影响的自然条件下所能保持的土壤水分的最大数量指标,是土壤中对植物有效水分的上限。

7、作物水分临界期和关键期答:

农作物在不同的生育期对水分的敏感程度是不一样的。

对水分最敏感的时期,即由于水分缺乏对产量影响最大的时期,称为某作物的水分临界期。

在水分临界期或对水分也相当敏感的另一个时期,正好遇上当地降水条件经常不足,这一时期即当地水分条件影响产量的关键时期,称为作物的水分关键期。

8、二氧化碳饱和点与补偿点答:

在辐射能充分满足的条件下,作物的光合作用强度不再随二氧化碳浓度增加而增大时的二氧化碳浓度称为二氧化碳饱和点。

作物光合作用所消耗的二氧化碳与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达到平衡时,环境中的二氧化碳浓度称为二氧化碳补偿点。

9,辐射的波动性辐射以波动的形式发射或传播能量的过程。

10、太阳高度角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交角

11、长日照作物在植物发育前期,要在较长(>12-14h)白昼条件下,才能进入开花结实的植物。

12、相对湿度空气中的实际水气压与同温度下饱和水气压的百分比。

13、温度年较差一年中最热月的月平均温度与一年中最冷热月的月平均温度之差。

14、季风环流由于海陆热力差异引起的东西方向的垂直环流;

15、副热带高压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是指由于热带环流圈的下沉在30°N附近堆积下沉形成的高压系统。

16、农业气候资源可供农业生产利用的光、热、水等气候资源,称为农业气候资源。

17、太阳高度角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交角

18、辐射的粒子性辐射以粒子的形式发射或传播能量的过程

19、温度年较差一年中最热月的月平均温度与一年中最冷热月的月平均温度之差。

20、相对湿度空气中的实际水气压与同温度下饱和水气压的百分比。

21、大气环流地球上各种规模大气运动的综合状况。

22、华南静止锋从北方南下的冷空气与南方的暖空气在华南地区相遇,两者势均力敌,形成的准静止锋面。

23、天气系统能够显示大气中天气变化及其分布的独立系统。

24、小气候在小范围内,由于下垫面构造和特性不同,使热量和水分收支不一样,形成近地层及土壤上层与大气候所不同的特殊气候,称为小气候。

25,太阳常数当日地处于平均距离时,在地球大气上界,垂直于太阳光线方向,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上接收到的太阳辐射能,就称为太阳常数。

26、短日照植物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短的白天和长的黑夜才能开花结果的植物,称为短日照植物。

27、蒸腾系数植物形成一克干物质所需(蒸腾)的水分克数,就称为植物的蒸腾系数。

28、绝对湿度一立方米空气中所含水汽的克数,就称为绝对湿度。

29、锋面性质不同的气团相接触的交界面或过渡面。

30、季风环流由于海陆热力差异引起的东西方向的垂直环流。

31、气候要素表示气候特征的量值称为气候要素,包括:

各种气象要素的平均值;各种气象要素的极端值、变化值,它们出现的频率、时间和分布;一些综合指标,如干燥度、大陆度等。

32、保护地保护地是指在不适宜或不利于作物露地生长的季节和场所,利用保护设施进行蔬菜、花卉和其它经济作物生长的空间地块。

33.露点温度在空气中水汽含量不变和气压一定条件下,通过降低温度而使空气达到饱和时的温度称露点温度温度称露点温度,在空气中水汽含量不变和气压一定条件下,通过降低温度而使空气达到饱和时的温度称露点温度,简称露单位:

点。

单位:

34.锋在大气科学中,把冷、暖两种不同性质的气团之间的过渡区称为锋区。

在大气科学中,把冷、暖两种不同性质的气团之间的过渡区称为锋区。

35.活动积温生物某一生育期或全生育期中活动温度的总和,高于生物学下限温度的日平均温度称为活动温度。

生物某一生育期或全生育期中活动温度的总和,称为活动积温。

二,填空题

1.干洁大气中,按容积计算含量最多的四种气体是:

(1)氮、

(2)氧、氩和(3)二氧化碳。

2.大气中臭氧主要吸收太阳辐射中的(4)紫外线。

3.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水汽主要吸收(5)长波辐射。

4.近地气层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一般白天比晚上(6)低,夏天比冬天(7)温度。

5.要角色。

(8)水汽是大气中唯一能在自然条件下发生三相变化的成分,是天气演变的重

6.根据大气中(9)温度的铅直分布,可以把大气在铅直方向上分为五个层次。

7.在对流层中,温度一般随高度升高而(10)降低。

8.大气中对流层之上的一层称为(11)平流层,这一层上部气温随高度增高而(12)升高。

9.根据大气中极光出现的最大高度作为判断大气上界的标准,大气顶约高(13)1200千米。

1、影响农业生产的外界环境条件主要有土壤、气候和地形地势等。

2、短日性作物的北方品种向南引种时,一般会导致生育期缩短。

3、作物的三基点温度,具体讲就是最低温度、最适温度和最高温度。

4、按照考虑物理机制和生理机制程度的不同,可以将农业气象模式划分为经验统计模式、理论统计模式和理论模式。

5、蒸腾是植物失水的主要方式

6、总土水势包括基膜势、渗透势、压力势、重力势和温度势五个分水势。

7、在土壤-植物-大气系统中,水分总是从水势高的地方流向水势低的地方。

8、晴郎无风的天气下,近地层CO2浓度随高度的变化白天呈光合型,即随高度递增。

1、广东大部分地区的年降雨量多在__1500mm____到__,2000mm,____之间,通常把一年的降水分成两大部分,前一部分的降水,称为__前汛期____降水,主要是由__锋面____引起的;后一部分的降水称为___后汛期___降水,主要是由__台风____引起的。

2、由于地球的__自____转,形成了地球上昼夜交替变化.由于地轴与地球公转轨道面不___垂直___,且地球在公转时,地轴方向__保持不变____,因而形成了地球上的季节交替和各地昼夜长短不等。

3、地球接收到的太阳辐射,主要是__短波____辐射,地面和大气向外发出的辐射,主要是___长波___辐射。

4、植物在__繁育期____期对低温的反应比生长期对低温的反应更为敏感,这一时期往往就是植物的温度___临界期___期。

5、水面蒸发速度的大小,与___风速___和___饱和差___成正比,与___大气压力___成反比。

6、台风是指形成在__热带海洋____上的__强烈气旋____。

当台风在__东经180度___以西,__赤道____以北的西北太平洋海区形成后,我国气象部门将对其进行命名和编号,并密切监视其动向。

1,地球接收到的太阳辐射,主要是__短波___辐射,地面和大气向外发出的辐射,主要是__长波___辐射。

2、太阳辐射的可见光中,最容易发生分子散射的光是__蓝紫光___。

3、对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的主要原因是__地面吸收了太阳的短波辐射后,再以长波辐射的方式向外发出辐射。

___。

4、水分在植物体中以两种方式参与其生命活动,一是_过渡____,即_蒸腾____所表现的生理作用,二是___存留___,即将水有机地___结合_____到植物组织中去。

5、气旋是指中心气压___低于___四周的水平涡旋,在北半球,气旋内空气作__逆时针_____方向旋转。

6、季风气候的特征是夏季___高温___与___多雨__相结合,冬季___寒冷___与___干旱___相结合,夏季具有海洋性,冬季具有大陆性。

1,大气中的层能强烈吸收紫外线,能强烈吸收红外线,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光部分吸收很少。

2、北半球的冬半年(δ<0),各地的日照时间均小于小时,且纬度愈高,日照时间愈。

3、潮湿的土壤,导热率较,故热量传递较,因而其表面温度变化。

4、季风气候的特点是夏季与相结合,冬季与相结合,夏季具有海洋性,冬季具有大陆性。

5、三圈环流中的热带环流圈,是指在赤道附近受热上升的空气,在北半球从高空流向高纬,部分空气在北纬30度附近堆积下沉,因而在下沉区形成了带,而在赤道附近上升区形成了带。

1.臭氧、水汽、可见光;2、12、小;3、大、快、缓和;4、高温、多雨、寒冷、干旱;5、副热带高压、赤道低压。

1干洁大气中,按容积计算含量最多的四种气体是:

(1)氮、

(2)氧、氩和(3)二氧化碳。

2.大气中臭氧主要吸收太阳辐射中的(4)紫外线。

3.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水汽主要吸收(5)长波辐射。

4.近地气层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一般白天比晚上(6)低,夏天比冬天(7)低。

5.(8水汽)是大气中唯一能在自然条件下发生三相变化的成分,是天气演变的重要角色。

96.根据大气中(9温度)的铅直分布,可以把大气在铅直方向上分为五个层次。

7.在对流层中,温度一般随高度升高而(10降低)。

8.大气中对流层之上的一层称为(11平流)层,这一层上部气温随高度增高而(12升高)。

9.根据大气中极光出现的最大高度作为判断大气上界的标准,大气顶约高(13)1200千米。

1.常用的辐射通量密度的单位是

(1)瓦.米-2。

2.不透明物体的吸收率与反射率之和为

(2)1。

3.对任何波长的辐射,吸收率都是1的物体称为(3)绝对黑体。

4.当绝对温度升高一倍时,绝对黑体的总辐射能力将增大(4)15倍。

5.如果把太阳和地面都视为黑体,太阳表面绝对温度为6000K,地面温度为300K,则太阳表面的辐射10通量密度是地表面的(5)160000倍。

6.绝对黑体温度升高一倍时,其辐射能力最大值所对应的波长就变为原来的(6)二分之一。

7.太阳赤纬在春秋分时为(7)0°,冬至时为(8)-23°27'。

8.上午8时的时角为(9)-60°,下午15时的时角为(10)45°。

9.武汉(30°N)在夏至、冬至和春秋分正午时的太阳高度角分别为(11)83°27',(12)36°33'和(13)60°。

10.冬半年,在北半球随纬度的升高,正午的太阳高度角(14)减小。

11.湖北省在立夏日太阳升起的方位是(15)东偏北。

12.在六月份,北京的可照时间比武汉的(16)长。

13.在太阳直射北纬10°时,北半球纬度高于(17)80°的北极地区就出现极昼。

14.由冬至到夏至,北半球可照时间逐渐(18)延长。

15.光照时间延长,短日照植物的发育速度就会(19)减慢。

16.在干洁大气中,波长较短的辐射传播的距离比波长较长的辐射传播距离(20)短。

17.随着太阳高度的降低,太阳直接辐射中长波光的比(21)增加。

18.地面温度越高,地面向外辐射的能量越(22)多。

19.地面有效辐射随空气湿度的增大而(23)减小,随地面与空气温度之差的增大而(24)增大,随风速的增大而(25)减小。

20.地面吸收的太阳总辐射与地面有效辐射之差称为(26)地面辐射差额。

1.空气温度日变化规律是:

最高温度出现在

(1)14时时,最低温度出现

(2)日出前后时。

年变化是最热月在(3)7月,最冷月在(4)1月月。

2.土温日较差,随深度增加而(5)减小,极值(即最高,最低值)出现的时间,随着深度的增加而(6)推迟。

3.水的热容量(C)比空气的热容量(7)大。

水的导热率(λ)比空气(8)大。

粘土的热容量比沙土的要(9)大,粘土的导热率比沙土(10)大。

4.干松土壤与紧湿土壤相比:

C干松土

沙土春季升温比粘土(11)快,秋季降温,沙土比粘土(12)快,沙土温度15日较差比粘土要(13)大。

5.土壤温度的日铅直分布的基本型有:

白天为(14)受热型型;夜间为(15)放热型型;上午为(16)上午转换型型;傍晚为(17)傍晚转换型型。

6.在对流层中,若1000米的温度为16.5℃,气温铅直梯度是0.65℃/百米,到2000米处,温度应是(18)10℃℃。

7.温度的非周期性变化,常由(19)天气突变及大规模冷暖空气入侵而造成。

多发生在(20)春夏和秋冬之交季节。

8.当rd=1℃/100米,r=0.9℃/100米,则此时的大气层结对干空气是(21)稳定的。

9.我国气温日较差,高纬度地区(22)大,低纬度地区(23)小,年较差随纬度的升高而(24)增大,且比世界同纬度地区要(25)大。

10.土、气、水温日较差,以土温(26)最大,气温(27)其次,水温(28)最小。

11.日平均气温稳定大于0℃持续日期,称为(29)农耕期。

12.某地某月1~6日的日均温分别是10.2,10.1,9.9,10.5,10.0,10.2℃,若某一生物的生物学下限温度为10℃,则其活动积温为(30)51℃℃,有效积温为(31)1℃

1.低层大气中的水汽,随着高度的升高而

(1)减少。

2.蒸发量是指一日内由蒸发所消耗的

(2)水层厚度。

3.相对湿度的日变化与温度的日变化(3)相反。

4.使水汽达到过饱和的主要冷却方式有(4)辐射冷却、接触冷却、(5)混合冷却和(6)绝热冷却。

5.空气中水汽含量越多,露点温度越(7)高。

空气中的水汽达到饱和时,则相对湿度是(8)100%。

1.按照三圈环流理论,北半球有

(1)赤道低压带、

(2)副热带高压带、(3)副极地低压带、(4)极地高压带四个气压带和(5)东北信风带、(6)盛行西风带,、(7)极地东风带三个风带。

2.季风以(8)年为周期,海陆风以(9)日为周期,且海风(10)强于陆风。

3.作用于空气运动的力有(11)水平气压梯度力、(12)地转偏向力、(13)惯性离心力和(14)摩擦力;其中在高层大气中,(15)摩擦力力可以忽略;而空气作直线运动时,(16)惯性离心力力可以忽略。

4.白天,由山谷吹向山坡的风是(17)谷风,夜晚,由陆地吹向海洋的风是(18)陆风。

5.风向规定为风的(19)来向,由南向北运动的空气,风向为(20)南。

三、判断题

1.臭氧主要集中在平流层及其以上的大气层中,它可以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

(√)

×2.二氧化碳可以强烈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使地面空气升温,产生“温室效应”。

(×)

×3.由于植物大量吸收二氧化碳用于光合作用,使地球上二氧化碳含量逐年减少。

(×)

4.地球大气中水汽含量一般来说是低纬多于高纬,下层多于上层,夏季多于冬季。

(√)

×5.大气在铅直方向上按从下到上的顺序,分别为对流层、热成层、中间层、平流层和散逸层。

(×)

6.平流层中气温随高度上升而升高,没有强烈的对流运动。

7.热成层中空气多被离解成离子,因此又称电离层。

(√)

答案:

1.对,2.错,3.错,4.对,5.错,6.对,7.对。

×1、太阳直射地球上的位置的地理纬度称为太阳赤纬,其变化范围是±66°27'。

(×)

2、在高温季节,松土对表层土壤有增温效应,对下层土壤有降温效应。

(√)

×3、生物学下限温度是指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所遇到的最低温度。

(×)

4、形成云的主要原因是空气有上升运动和大气中有足够的水汽。

(√)

×5、我国是容易形成气团的国家,所以我国在冬天常受蒙古气团的影响,夏天常受热带海洋气团的影响。

(×)

1、×,其变化范围是±23°27'。

2、√。

3、×,能忍受的。

4、√。

5、×我国是不容易形成气团的国家。

1.生物学下限温度是指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所遇到的最低温度。

(×)

2、在高温季节,松土对表层土壤有增温效应,对下层土壤有降温效应。

(√)

3、我国是盛行季风的国家。

(√)

4、作物的蒸腾系数愈大,对水分的利用率就愈高。

(×)

5、形成云的主要原因是空气有上升运动和大气中有足够的水汽。

(√)

1、×,是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所能忍受的最低温度。

2、/。

3、/。

4、对水分的利用率低。

5、/。

1.太阳赤纬就是指当地的地理纬度。

(×)

2.积温可以简单地定义为某段时间内日平均气温的总和.它表明植物或昆虫在其全生长期或某一发育期对热量的总要求。

(√)

3.生物学下限温度是指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所遇到的最低温度。

(×)

4.形成云的主要原因是大气中存在足够的水汽。

(×)

5.华南静止锋的形成原因是:

北方的冷空气十分强大,迅速南下并控制整个华南地区而形成的。

(×)

1、×;改正为:

太阳赤纬就是指太阳直射点的地理纬度。

其变化范围是±23°27'。

2、√。

3、×;改正为:

生物学下限温度是指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所能忍受的最低温度。

4、×;改正为:

形成云的主要原因是大气中存在上升运动、有足够的水汽和水汽凝结核。

85、华南静止锋的形成原因是:

北方的冷空气势力和南方暖空气的势力相当并在华南地区相遇而形成的。

×;

1.臭氧主要集中在平流层及其以上的大气层中,它可以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

(√)

2.二氧化碳可以强烈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使地面空气升温,产生“温室效应”。

(×)

3.由于植物大量吸收二氧化碳用于光合作用,使地球上二氧化碳含量逐年减少。

(×)

4.地球大气中水汽含量一般来说是低纬多于高纬,下层多于上层,夏季多于冬季。

(√)

5.大气在铅直方向上按从下到上的顺序,分别为对流层、热成层、中间层、平流层和散逸层。

(×)

6.平流层中气温随高度上升而升高,没有强烈的对流运动。

(√)

7.热成层中空气多被离解成离子,因此又称电离层。

(√)

答案:

1.对,2.错,3.错,4.对,5.错,6.对,7.对。

1.对绝对黑体,当温度升高时,辐射能力最大值所对应的波长将向长波方向移动。

(√)

2.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一年有两次地理纬度等于太阳赤纬。

(√)

3.时角表示太阳的方位,太阳在正西方时,时角为90°。

(×)

4.北半球某一纬度出现极昼时,南半球同样的纬度上必然出现极夜。

(√)

5.白天气温升高主要是因为空气吸收太阳辐射的缘故。

(×)

6.光合有效辐射只是生理辐射的一部分。

(√)

7.太阳直接辐射、散射辐射和大气逆辐射之和称为总辐射。

(×)

8.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均为长波辐射。

(√)

9.对太阳辐射吸收得很少的气体,对地面辐射也必然很少吸收。

(×)

10.北半球热带地区辐射差额昼夜均为正值,所以气温较高。

(×)

答案:

1.错;2.对;3.错;4.对;5.错;6.对;7.错;8.对;9.错;10.错。

1.对流层中气温随高度升高而升高。

(×)

2.我国气温的日较差,年较差都是随纬度升高而升高。

(√)

3.寒冷时期,灌水保温,是因为水的热容量大。

(√)

4.紧湿土壤,春季升温和秋季降温均比干松土壤要慢。

(√)

5.干绝热直减率:

rd=0.5℃/100米;湿绝热直减率:

rm=1.0℃/100米。

(×)

6.因为太阳辐射先穿进大气,再到达地面,所以地面上最高温度出现的时刻比空气的要稍后。

(×)

7.日平均气温大于5℃的日期越长,表示农耕期越长。

(×)

8.气温随高度升高而升高的气层,称为逆温层。

(√)

9.对同一作物而言,其生物学下限温度高于其活动温度,更高于有效温度。

(×)

10.正午前后,土温随深度加深而升高,气温随高度降低而降低。

(×)

11.地面辐射差额最大时,地面温度最高。

(×)

答案:

1.错;2.对;3.对;4.对;5.错;6.错;7.错;8.对;9错;10.错;11.错

1.当气温高于露点温度时,饱和差则等于零。

(×)

2.相对湿度在一天中,中午最大,早上最小。

(×)

3.甲地降水相对变率较乙地同时期的相对变率大,说明甲地降水量比乙地多。

(×)

4.形成露时的露点温度在零上,出现霜时的露点温度在零下。

(√)

5.当干燥度小于0.99时,为湿润,大于4为干燥。

(√)

答案:

1.错,2.错,3.错,4.对,5.对

1.在赤道和极地都存在有地转偏向力,但赤道上没有惯性离心力。

(×)

2.顾名思义,季风就是季节性的风,如春季为春季风,夏季为夏季风等。

(×)

3.高大山体的迎风坡,云雾往往比背风坡多。

(√)

4.当空气作绝热上升运动时,气温要逐渐升高,气流越过山后,在山的背风坡下沉,气温将下降。

(×)

5.在山区的山谷风,夜间由山坡吹向山谷。

(√)

6.一团湿空气从海平面沿一山坡上升,其温度必然会升高。

(×)

7.海陆风以日为周期,白天风由海洋吹向陆地,晚上相反。

(√)

8.夏季影响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大气活动中心是太平洋高压和阿留申低压。

(×)

答案:

1.错,2.错,3.对,4.错,5.对,6.错,7.对,8.错

四,选择题

1、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光谱中,占总能量比例最大的部分是:

B

A、红外线.B、可见光.C、紫外线.D、长波辐射.

2、对植物光周期起作用的光谱,主要是:

B

A、黄绿光B、红橙光C、蓝光D、紫光

3、北半球的夏季(δ>0°),各地的日照时间随纬度增加而A

A、增加B、减少C、先增加后减少D、先减少后增加

4、土壤内部热量交换的主要方式是B

A、辐射B、分子热传导C、土壤的流动D、潜热释放

5、晴朗的白天,土壤温度随土壤深度增加而B

A、增加B、减少C、变化不大D、不变

6、当冷暖气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